和上野精養軒、銀座煉瓦亭、淡路町的松榮亭等幾間洋食店比起來,黑船亭味道的密度最是無懈可及。1902年(明治35年)開業的第一代老闆須賀惣吉來自栃木縣,剛上京時選擇在上野公園附近開了料亭「鳥鍋」。於東京大地震燒毀後,1923年(大正12年)遷至上野公園的不忍池出口旁,改名為「カフェ菊屋」重新出發。二戰後又搬到了現址,二代老闆於1980年將店改為「レストランキクヤ」,將迄今的和食、法國菜與洋食的技術凝縮於一體。1986年,在聘入許多原本從事法國餐飲的員工後又再度進化,並改名為黑船亭這個可以感受到培里的幽靈以及幕末氣息的店名。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Gary Kw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無奇不有 2019年3月11日 主持人: Gary 嘉賓: Cannas 主題: 首都圈崩壞-東京大地震 Copyright by OurRadio.hk...
東京大地震 在 台灣女子東京觀察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都市傳說之大逃難}
「我們逃難吧!」
「啊???? 」
魔羯男不知從哪看到的預言
表示6月11日東京會發生嚴重天災,要趕緊動身逃難
問他要逃去哪? 他說太平洋沿岸都不行
富山最安全,不怕地震來襲
...................
...................
...................明明眼前的肺炎疫情問題比較嚴重,哀
但想起30年內將有東京大地震一事,搞得自己也有點害怕
結果還是依照他的要求
訂了一大早的新幹線跟溫泉旅館(他指定要溫泉)
希望一切平安順利,只是魔羯男想太多
東京大地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日本311大地震今天滿10週年,當時我住在東京,與日本人一同渡過那段奇特日子......地震發生後48小時內,我隨即寫下這篇文章,之後收録於《第三人》(麥田出版)。
《人在東京大地震》
不過年前才去了仙台。當時留宿的日式旅舍老闆娘因為擔心我排序等洗澡太無聊,給了我一塊好吃的草餅。隔日去了松島,蒼松臨海挺拔,海灣內點點蓊鬱孤島,果真一片古畫景致。而今想起仙台老闆娘和海邊的松樹,如同回憶二○○四年斯里蘭卡大海嘯的經歷,不免有股生還者的淡淡感傷。
三月十一日下午兩點四十六分,地震發生,東京公寓地板瞬間晃動,書架發出背痛似的哀鳴,每本書都急著蹺家逃跑,窗框發生人齒咬合的可怖聲響,外頭群樹搖擺起舞,電線桿擺動猶似吞了搖頭丸的夜店少年。長達五分鐘,地震就是不停。事後很多人回想,這次地震最可怕的地方就是這個「不停」。
無疑是我這輩子經歷的最大地震。
地震一停,跑到街上,已經無法聯繫朋友。早上,朋友與我寬鬆約定「下午三點多碰面,屆時再打電話。」然後就發生了日本觀測史上最大強震,電信全斷,地鐵停駛,海嘯警報發布,警察全上了街,巡邏車日英雙語沿街廣播,請大家往高處避難。
地震又開始了,人們留在戶外抽菸聊天,金黃陽光和煦,景象詭異地溫暖愉快,像幅無印良品的廣告。
平常垂著眼皮貌似卡通狗的日本首相菅直人很快上了電視,語調鎮靜,神態穩重,句句重點。原來菅直人其實是小說家藤澤周平筆下的怯劍松風,臨危並不怯弱。官房長官解說救災措施,氣象廳長警告餘震,標示海嘯高危地帶,媒體不厭其煩播報求救資訊與交通細節,NHK更以日、英、中、韓、葡等五種語言輪流放送。
東京各大樓即刻開放空間,供應茶水毛毯,讓民眾入內避難,便利商店免費提供飲食,商家主動在門口擺上熱湯。夜幕降臨,溫度驟降,有些災區下起雪來。沒有了大眾運輸,許多東京上班族嘗試在寒夜徒步回家,六本木到新宿一小時,到橫濱大約八小時。全城塞車,車燈閃亮如聖誕燈飾,不聞一聲喇叭。兩旁夾道魚貫人群,井然有序,不推不擠,好像剛從武道場散場回家的演唱會觀眾。
渋谷車站前擠滿回不了家的群眾,巴士停駛,地鐵站鐵門拉下,一向把手機當身體器官般依賴的東京人在公共電話前大排長龍,等著跟家人報平安。沒人掄起拳頭敲打鐵門,沒人哭泣喊叫,沒人趁機大發政治議論。縱使滿坑滿谷都是人,那個夜晚,平時吵雜震天的渋谷車站卻安靜得有如一座露天教堂。
百貨公司走道坐滿了避難民眾,有的吃麵包,有的讀雜誌,有的閉目,儘管餘震不斷,臉上肌肉不動,也不出聲,各自安頓下來,準備漫漫長夜。高掛渋谷街頭的電視畫面映出遭海嘯夷成平地的臨海村鎮,漁船赫然矗立路中央,市公所不見了,汽車跑上屋頂,煉油廠鎮夜大火燒不歇,燃亮了本應隨著日落沉入黑暗的大海。
搬來東京近一年,我承認個人對日本社會一直有點意見,小到女性冬日為求時髦競穿皮草,市面販賣海豚肉,大到階級觀念、種族歧見、世代正義、性別意識等,尤其東京,就像巴黎、倫敦,對付窮人以及外地人沒有一點好臉色。作點露骨懺情,我的態度傾向太宰治,暗地有點「若你們說做人就得這樣,那從此請別把我算作人」的倔強。當規模九點零強震發生,政府單位第一時間就位救災,企業慷慨襄助,人民自發互助,一切悶不吭聲卻迅速進行,他們的冷靜自持卻令人由衷折服。
不由得,我這個誓不為人的下流人也要讚嘆,這是貨真價實的文明。文明不祇是蓋幾座歌劇院、滿城美食咖啡館,也不祇是炫耀異國經驗,身穿川久保玲用iPhone談羅蘭巴特。地震,海嘯,火山,颶風,一次次,地球無情提醒了人類,你手上那點所謂的文明根本不算什麼,隨時眨眼就消滅殆盡,管它巨大如羅馬帝國,或先進如核子反應爐。最終,文明其實關乎人的終極質地,展現在人類作為一個物種如何對待彼此的方式,以及他為了維護生命價值而個別採取的集體行為。
甚至,文明即將大規模毀滅的那一刻,真正的文明才以一個「人」的形象顯現。我有幸在不幸時刻見識了日本的文明。
東京大地震 在 Gary Kw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無奇不有 2019年3月11日
主持人: Gary
嘉賓: Cannas
主題: 首都圈崩壞-東京大地震
Copyright by OurRadio.hk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VK691bRH5s/hqdefault.jpg)
東京大地震 在 Gary Kwa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無奇不有 2019年3月11日
主持人: Gary
嘉賓: Cannas
主題: 首都圈崩壞-東京大地震
Copyright by OurRadio.hk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_qNOrz5lBU/hqdefault.jpg)
東京大地震 在 Gary Kw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無奇不有 2019年3月11日
主持人: Gary
嘉賓: Cannas
主題: 首都圈崩壞-東京大地震
Copyright by OurRadio.hk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_U5XiM-sSw/hqdefault.jpg)
東京大地震 在 [新聞] 311大地震10週年電影《311:東京大震盪-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新聞網址:https://bit.ly/3BF4BhT
311大地震10週年 電影《311:東京大震盪》以外國人視角重返震災當下
上週日本東京發生規模6.1地震,雖未造成嚴重傷亡,但仍喚起不少日本人民心中對當年
311大地震的恐懼。今年適逢311大地震10週年,當年台灣人在災後賑災捐獻頗豐,從而建
立穩固的台日友情至今。而有關311大地震的影視作品、紀錄片為數不少,不過從外國人
視角切入的就不多了。法日合拍電影《311:東京大震盪》便嘗試透過外國人的眼睛來看
待這場災難,描述剛到日本任職的法商銀行女主管,遇上史無前例的大地震,夾在家人與
員工之間的困境。《311:東京大震盪》是《推拿》、《藥頭大媽》金獎製片克里斯蒂娜
拉森(Kristina Larsen)撫慰人心的最新力作,在法國上映首週票房超越奧斯卡強片《
夢想之地》,電影將於10月15日登台獻映。
《311:東京大震盪》的女主角由資深女星卡琳薇雅(Karin Viard)飾演,她是法國殿堂
級演員,演出超過70部電影,曾提名凱薩獎高達13次,並贏得一座影后及一座女配角獎;
另外也提名盧米埃獎6次,並兩度榮獲影后。這次她飾演的亞歷珊卓拉帶觀眾回到10年前
,以外國人視角經歷震災始末。男主角則由小卡琳薇雅30歲、1996年生的史蒂芬巴克(
Stephane Bak)擔任,他曾演出《她的危險遊戲》、《巴黎交易員》等片,最新作品為名
導魏斯安德森新作《法蘭西特派週報》;在本片中演出年輕能力強的實習生,卻因法國總
行政策而無法得到正職工作機會,與卡琳薇雅有多場精彩對手戲。其餘演員包括女配角為
《導演先生的完美假期》日裔演員成田結美,以及男配角《蠢蛋告別式》資深影星菲利普
烏禪(Philippe Uchan)。
《311:東京大震盪》故事發生在2011年3月11日,日本遭遇史上最大地震的襲擊,引發福
島海嘯災難。亞歷珊卓拉剛從法國來到東京,正準備在當地法商銀行工作,卻突然遭逢這
場核災危機。在工作與家庭間拉扯,逐漸浮現的恐懼與焦慮就要吞噬亞歷珊卓拉。離開或
者留下,丈夫兒女與仰賴她的員工,亞歷珊卓拉該如何抉擇?片中的震災對照仍處於新冠
疫情影響的當下,使《311:東京大震盪》成為當前最發人深省、值得一看的感人電影,
電影將於10月15日暖心上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3.248.5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34182188.A.C2E.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