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都愛《天竺鼠車車》?】
1990年代末出生、成長的 #Z世代,由於科技進步、社會發展,讓整個世代因此受惠,但是,這二十多年也是劇烈動盪的年代,金融風暴、高學歷低薪、景氣低迷等,未來對Z世代來說相當於一片迷霧。
「或許也因為這樣,我們的性格比之前的世代更務實、#缺乏安全感,願意去大公司上班勝過創業,重視薪水勝過自我實踐。把心力放在當下的生活,對未來前景卻只能苦笑。」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學生 #張綺育 說:
「缺乏安全感,擁有共通話題變成是一件極端重要的事。同樣面對未來不安的我們,傾向於尋找一個安全的空間,以打安全牌的方式活在大眾的認同中。」
《#天竺鼠車車》成功的原因,恰巧符合了這個時代的喜好⋯⋯
其實小編身邊的X世代也都在看 👉 https://bit.ly/3tpT8OS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東京藝大美術館長教你西洋美術鑑賞術:無痛進入名畫世界的美學養成」介紹 訪問主編:李志煌 內容簡介: ◎來自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感性以外」的美術鑑賞術 在美術館或博物館觀賞各類展品時—— ●除了「一般觀賞印象」與「外界評價」外,你還能提出其...
「東京藝術大學 大 學院」的推薦目錄:
- 關於東京藝術大學 大 學院 在 獨立評論在天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東京藝術大學 大 學院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東京藝術大學 大 學院 在 魏綺珊 Jo Ngai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東京藝術大學 大 學院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東京藝術大學 大 學院 在 [心得] 交流協會獎學金與東京藝術大學設計系- 看板JapanStudy 的評價
- 關於東京藝術大學 大 學院 在 #東京藝術大學 - Explor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東京藝術大學 大 學院 在 我是如何考上东京艺术大学的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東京藝術大學 大 學院 在 日本藝術大學的推薦與評價,DCARD和網紅們這樣回答 的評價
- 關於東京藝術大學 大 學院 在 日本藝術大學院- 日本生活板 - Dcard 的評價
東京藝術大學 大 學院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背景男新海誠的背景心法】#葉郎電影徵信社
一整個世代的日本動畫創作者都註定要活在宮崎駿巨大的的影子裡。
所以每當什麼人有了什麼突破性的發展(比如打破某吉卜力電影票房記錄之類),大家就要趕忙去打擾可能剛好出來倒垃圾的宮崎駿老先生,詢問他對後輩的評語和被超車的心得。
在《鬼滅之刃》之前,上一次被這樣注目的是《你的名字》。對《你的名字》的導演新海誠來說更倒楣的是,「他」的名字 Shinkai Makoto 偏偏是繼 Hayao Miyazaki 之後唯一廣為西方觀眾熟知的日本動畫創作者姓名。於是「Miyazaki 第二」、「Miyazaki 接班人」、「Miyazaki 的挑戰者」等等標籤紙就緊緊黏在新海誠身上,怎麼撕都撕不完。
事實是新海誠不僅不是宮崎駿第二,而且一點都不想成為宮崎駿第二。和倒楣的細田守不同的是,他的創作事業不僅沒有在宮崎駿的陰影裡待太長時間,還成功走出迥異於宮崎駿所定下來的產業規格以外的一條新道路。
新海誠的秘訣:背景。
▉ 數位革命下的一人樂隊
新海誠的崛起,走的是一條從來沒有人走過的路。沒有吉卜力/德間或是東寶這些片廠的系統作為背後靠山,他從一開始就採取一人樂隊的方式獨力完成作品。他就是自己的背景。
新海誠大學念的是文學,畢業之後第一份工作是在遊戲公司沒日沒夜地設計網頁和製作遊戲影片。這時候動畫不是他的職業,而是業外的興趣。
和宮崎駿前輩出身手繪動畫的黃金年代不一樣的是,新海誠非常幸運地活在一個數位革命的奇蹟年代。無所不能的電腦,使專業創作者和業餘創作者的界限變得模糊,因為像新海誠這樣的業餘者也可以在沒有片廠資源當靠山的狀態下,獨力完成他的前幾部短片作品。
另一個美好的奇蹟是可以快速複製的光碟燒錄機以及協助他擴散影片資訊的網站。
「那時候還沒有 YouTube 或是(Facebook 之類)社群網站。我記得當時我們的同事發現有個傢伙在網路上叫賣他自己製作的5分鐘動畫短片。那時候他根本是自己燒光碟,然後拿去漫畫市集自己叫賣。那傢伙正職是在一個電腦遊戲公司上班。從週一到週五天天加班到深夜。然後再趕回家創作自己的動畫短片,並且一張一張慢慢燒光碟來賣。」著名製片兼 CoMix Wave Films 董事角南一城在一次訪談中回顧2001年發掘新海誠的傳奇經歷。
「一個人要幹這麼多活真的是有點太多了,尤其是還得燒光碟。所以我就跑去告訴他說:這樣吧,起碼燒光碟跟賣片子的活兒讓我們來代勞吧!」
新海誠的下一部短片——片長25分鐘的《星之聲》仍然維持一人樂隊模式,在他的Mac G4上一人包辦繪製、剪接、配音(他日後的妻子、當時的女友在配音階段也幫了一點忙)。
事實上2003年開始和 CoMix Wave 籌備第一部長片《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的時候,他原本還打算繼續如法炮製。只是片長慢慢擴充到90分鐘,場景數量也開始突破上千個場景,一人樂隊的模式終於不得不作一些修訂。
CoMix Wave 原本做的是漫畫授權業務,完全不具備動畫製作的人力編制。簡單說就是該公司沒有絲毫接近吉卜力的樣貌。角南一城回顧當時當時公司另一個剛到職的製片伊藤耕一郎(日後成為《你的名字》製片)看完企劃之後,劈頭就問:
「請問電影裡頭的這些背景要誰來畫?這部電影有上千個場景耶~」某個人回答說大概是新海誠自己畫吧。「那他得畫整整十年才畫得完啊!」伊藤難以置信地驚呼。
▉ 新海誠的背景是這麼練成的
2004年的《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是新海誠第一次不用親自下海畫所有背景的動畫作品。為了避免花上十年才畫完,CoMix Wave 殺去東京藝術大學招募人手加入團隊,來分攤這上千個背景的繪製工作。
他們第一個遇到的麻煩是工具。新海誠的背景是完全用電腦畫的(人物仍是手繪),可是當時接受學院訓練出來的學生仍然使用畫筆當成創作工具,所以他們必須從電腦操作重新學起,才有辦法練成新海誠的背景心法。
其實我們也幾乎可以確定宮崎駿本人不太使用電腦。今年吉卜力工作室把所有作品打包授權給串流巨人 Netflix 時,據說負責最後拍板定案的宮崎駿還反問說 Netflix 到底是什麼,「因為我不太用電腦的」他說。
而電腦和數位相機這兩樣新海誠正好趕上的發明,則是他練成著名的華麗背景術的秘密武器。
出身百年建設公司家族的新海誠,小學的時候就用考試考第一名的約定跟爸爸換來一台當時要價70萬日圓的 Sharp 電腦 MZ-2000。有了這種早於同輩許多年的資訊素養,才使文學系畢業的他得以在專業完全不同的遊戲公司工作。
緊接著數位相機的年代來了。
「當時相機開始變得非常便宜,每個人都玩得起。於是我就開始東奔西跑,拿著我的相機拍攝各種都市風光和街景,傳到電腦裡頭之後就用來當成我作畫的基礎。」新海誠在一次訪談中談及他1998年獨力完成《她和她的貓》的經驗,其中大量用相機拍下的照片正是輔助他完成數量繁多的背景繪製的關鍵。
他之所以比其他動畫創作者更早使用而且更廣泛使用電腦,不全然是一個美學的決定。效率和成本才是第一考量。在《你的名字》之前他不可能用吉卜力甚至好萊塢的規格工作。然而新海誠利用相機和電腦完成的這些背景,終究建立了專屬自己的美學。
他說:「吉卜力動畫的最大特徵是裡頭這些角色的動作。他們動起來就像真的人一樣生動。然而我自己的著力點則是在背景上頭。背景對我來說無比重要。所以我們會去現場實地考察,確保盡可能重塑真實。就算是那些前頭沒有人物在的空景,我們也希望做到細緻真實。」
因為電腦繪圖最終仍是繪圖,所以即使成品有相片一般的犀利真實感,它仍會在創作者需要的地方說謊,提供和現實場景不一樣的細節。新海誠的背景就像是經過他的眼光調校過的現實強化版:更飽和的顏色,更劇烈的光線變化,多到可以說故事的畫面訊息量。就有如戀愛中的人看世界的眼光一樣......
▉ 站在和宮崎駿截然不同的時代舞台
新海誠除了不同於宮崎駿用角色動作說故事,而改用背景當成推進故事的主要力量之外,還有另一個根本的差別更使他永遠不會成為宮崎駿第二......
他們身處完全截然不同的時代舞台上:宮崎駿成長於戰後百廢待舉的日本,他的動畫事業則建立在經濟爆炸性成長(以及環境和社會衝突)的年代;新海誠則成長於歌舞昇平的日本,動畫事業則起自經濟泡沫後的平靜死水中。
這樣的時代條件使他們的創作心理出發點有了相差十萬八千里的不同:「他(宮崎駿)更像是父親、老師、校長一樣的人物......一出口就是道德倫理,對人們應該做什麼、要怎麼過活有具體的想法。你可以說他是像權威一般存在的人物」新海誠說。
「我不確定是世代因素或是我個人的因素,我永遠無法告訴青少年他們該做什麼,該怎麼過活。因為我完全清楚記得自己還是青少年時的迷惘狀態,我記得那些挫敗,記得那些男孩向女孩告白的興奮。這些情緒仍然還在。這就是為什麼我跟宮崎駿的電影主題會有這麼大的差別。」
成長於和平年代的新海誠,更常在電影中描繪的不是什麼企圖改變世界的革命性議題(比如環保),而是生活經驗、童年回憶和數位時代中人跟人之間的疏離。
文學系畢業的他其實更接近他最鍾愛的作家村上春樹的電影分身,經常從日常生活最簡單的事物出發,在枝微末節中找到故事:
「我總是以文字為出發點。比如《秒速五公分》中的角色台詞『我希望明年櫻花盛開時我們仍可以一起賞櫻』。電影的所有畫面就是從這一句話開始的。」新海誠說。
該片中的主要故事線——被大雪攔阻而延誤赴約的火車橋段,甚至也是新海誠生活中真正發生過的經歷。新海誠電影中那些被吉卜力工作室的鈴木敏夫特別指名讚歎的天空背景,同樣出自新海誠每天在東京的生活經驗,因為就像世界上所有過度擁擠的大都市一樣,東京最美好的一面都必須是抬頭仰角看到的天空和建築天際線。
我們大概無法想像宮崎駿電影中的王蟲追逐或是波妞的海上飛行是改編自個人真實經歷。
有趣的是或許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其實新海誠也曾在2011年推出一部87分像吉卜力電影的《追逐繁星的孩子》。這部失敗之作沒有拉近他和宮崎駿的距離,反而是當年發生的另一起重大事件311大地震觸發了新海誠風格的漂移:
地震當天人在東京的新海誠就像所有人一樣被迫面對東京的街景、大家習以為常的天空和一切的一切都有可能隨時消失的巨大背景情緒《你的名字》和《天氣之子》就是這個新的背景情緒的產物。
「我們的社會、我們生活的城市並不會永遠存在。在這種氛圍下作為一個動畫創作者,我有義務去寫一個靠自己的力量去主動改變命運的故事」新海誠說。
於是一場空前的天災,非常微妙地讓新海誠和宮崎駿這兩條原本永遠不會相交的平行線開始交會......
____________________
到myVideo觀看新海誠所有作品:https://pse.is/3al364
現在加入會員,每天不用四元再送看片金:https://pse.is/387zgu
東京藝術大學 大 學院 在 魏綺珊 Jo Ngai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個女人在面上貼滿寫書法的宣紙,驟看就像在做面膜一樣,重複地用漿糊將一塊塊宣紙往面上貼,然後用風筒吹乾……原來她在做雕刻系的功課,為了要做一尊以自己為模型的雕像,不用石膏而用紙取模的方法。
這個女人也會跟學校去做古代美術研究旅行,參觀佛寺,研究平常不對外公開的佛像,了解不同年代的藝術文化。這個女人,家中也會有防毒面具,是在學校的合作社買的,目的,是在樹脂加工的時候用。
聽來稀奇古怪,這個女人,其實是東京藝術大學美術學院的學生,讀《最後的秘境︰東京藝大,天才們的渾沌日常》一書,對這間頂尖學府,大開眼界。
這間日本國立藝術大學,分為美術學院及音樂學院,收生爭得頭崩額裂,坂本龍一也是其畢業生。同一校園盛載着截然不同的學生:音樂學院的學生打扮時尚優雅,散發着明星的氣質,皆因他們要上台表演,個個都是主角;相反,美術學院的學生不修邊幅,又或者奇裝異服,他們表現的是作品,不是個人。兩個學院充滿有趣的故事,下次分享。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column/article/2668241/%E5%85%A9%E5%80%8B%E4%B8%96%E7%95%8C
東京藝術大學 大 學院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東京藝大美術館長教你西洋美術鑑賞術:無痛進入名畫世界的美學養成」介紹
訪問主編:李志煌
內容簡介:
◎來自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感性以外」的美術鑑賞術
在美術館或博物館觀賞各類展品時——
●除了「一般觀賞印象」與「外界評價」外,你還能提出其他論點嗎?
●你能清楚且簡潔地說明,眼前這幅作品為何能成為名畫嗎?
●巴洛克、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的特色各是什麼,差異何在?
●宗教畫、風景畫、人物畫、抽象畫……創作訴求大不同,怎麼解讀?
「顏色很漂亮」、「構圖很有張力」、「真不愧是名畫」……,
這種訴諸「感性」的鑑賞方式十分重要;但,光有感性還不夠。
一般人缺少的,是「感性以外」的鑑賞能力,而這樣的能力是可以訓練的。
日本最紅火的藝術專案負責人秋元雄史,帶你這樣鑑賞西洋美術:
步驟一/從作品表現鑑賞:看懂繪圖技巧、色彩與主題等。
步驟二/從歷史背景鑑賞:理解創作當時的社會與思想背景等。
藝術名作中的確存在著「留芳百世,聞名全球」的理由。
如果沒能仔細地解讀暗藏其中的各種主題與寓意,
就只能淪為膚淺的走馬看花、拍照打卡。
相較於此,習得「感性以外」的鑑賞能力,就能更接近西洋美術本質,
日後不論碰上何種藝術作品,都能觸類旁通地舉一反三。
本書共收錄23件(共22幅名畫與1件工業製品)西洋美術史上,
曾引發各類革命性演進的關鍵作品,
透過這些曠世巨作的剖析與解讀,無痛習得「感性以外」的美術鑑賞術。
而在掌握了這套「作品表現、歷史背景」的美術鑑賞術之後,
觀看其他作品時,你的觀點與視角也會跟著改變。
面對藝術創作,你會有更深層的體悟、發表評論時更言之有物;
告別過去「真好看」、「好漂亮」、「很特別」等空洞感想,
成為談吐更有涵養、品味更上層樓的成熟大人。
◎館長帶逛!秋元雄史教你這樣參觀美術館,保證值回票價
‧常設展通常票價便宜,可用來練功;若是特別企畫展,先上網做功課。
‧就算一頭霧水也沒關係,觀展當下就是「張大眼睛用力看」。
‧把眼前所見全數「語言化」,看見什麼就說什麼,有助理解與體悟。
・其實沒人看得懂「抽象藝術」,這時把「體驗」設為首要目標即可。
・太多作品逛不完?那就以「五件集中」的方式加速參觀,怎麼做?
美術鑑賞已是現代成熟大人必備的全新知識,
無痛進入名畫世界的美學養成,就讀秋元雄史的西洋美術鑑賞術。
【全書收錄作品一覽】
●《雅典學院》拉斐爾.聖齊奧
●《蒙娜麗莎》李奧納多.達文西
●《最後的審判》米開朗基羅
●《倒牛奶的女僕》約翰尼斯.維梅爾
●《世界的起源》古斯塔夫.庫爾貝
●《奧林匹亞》愛德華.馬內
●《印象.日出》克洛德.莫內
●《向日葵》文生.梵谷
●《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保羅.高更
●《聖維克多山》保羅.塞尚
●《綠色條紋的馬諦斯夫人》亨利.馬諦斯
●《亞維農的少女》畢卡索
●《吶喊》愛德華.蒙克
●《紅、黃、藍、黑的構成》皮特.蒙德里安
●《白色上的白色》卡濟米爾.馬列維奇
●《橫躺的裸婦和貓》藤田嗣治(Léonard Foujita)
●《扎辮子的少女》亞美迪歐.莫迪里安尼
●《噴泉》馬歇爾.杜象
●《記憶的堅持》薩爾瓦多.達利
●《都市全景》馬克斯.恩斯特
●《One Number 31,1950》傑克遜.波洛克
●《空間概念:期待》盧齊歐.封塔納
●《瑪麗蓮.夢露》安迪.沃荷
作者簡介:秋元雄史(Yuji Akimoto)
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教授、知名藝術專案負責人
1955年出生於東京。現任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教授,以及練馬區立美術館長。
1991年進入福武書店(現已改制為Benesse Corporation,倍樂生集團),兼任國吉康雄美術館主任研究員;之後因策畫「直島倍樂生藝術之地」(Benesse Art Site直島)聲名大噪,成為知名藝術專案負責人(Art Projector)。
2001年,秋元雄史除了孕生出直島的象徵作品:草間彌生《南瓜》「Out of Bounds」展外,更居中斡旋、企畫了舊民宅作品化的「家 Proiect」。2002年,他開始構思「地中美術館」(Chichu Art Museum)並參予指導,其靈感來源為莫內的名作《睡蓮》。自2004年開館起,他出任地中美術館長兼公益財團法人「直島福武美術館」財團常務理事,同時擔任直島倍樂生藝術之地的藝術總監。過去,直島倍樂生一年內的遊客不到三萬名,卻在2005年突破了12萬人次,達到首次的單年度盈餘。
2007年,秋元雄史就任金澤21世紀美術館館長,創下年間最多達255萬名參觀民眾的冠軍紀錄。任職10年後退休,並出任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長及教授。
東京藝術大學 大 學院 在 #東京藝術大學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今天是萬齋桑的父親兼師父万作爺爺91歲大壽,這邊就來分享兩則《#狂言賽博格》中跟 ... 本校#藝術學院 與#東京藝術大學 Suguru GOTO團隊合作交流,以AI技術使貝多芬 ... ... <看更多>
東京藝術大學 大 學院 在 我是如何考上东京艺术大学的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上次视频的基础上,这次对于 东京艺术大学 做了更进一步的说明。主要讲我是怎样成功考上东艺 大 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感谢大家收看,以后会常更新 ... ... <看更多>
東京藝術大學 大 學院 在 [心得] 交流協會獎學金與東京藝術大學設計系- 看板JapanStudy 的推薦與評價
東京藝術大學 大學院
昨天一放榜就想說,留學版很少藝術大學相關資訊。
----找教授----
交流協會獎學金的準備因為一切的一切都必須要先做起來放。
沒辦法等你看到結果才來準備會太慢。
所以我先找了藝大的教授(跟自己領域相關的)
先與教務處的人聯繫(網站上有問い合わせ)
我是寫信寄送過去,請教務幫我轉交給教授們。
然後,就看他們會不會回信。
我自己覺得面對面溝通很重要。我不希望不了解教授或研究內容就選教授。
而且我也沒有顧忌在同一個學校找了三個性質相同的教授。
他們的研究室就都在隔壁。他們選我,我也選他們。這是我的想法。
----與教授碰面與聯繫----
我跟兩位教授約在東京碰面,當面聊研究的內容跟領域。
以及未來進路的考量。當然自己的作品也必須帶過去。
跟兩位教授都談得不錯,一開始教授建議我去申請別家藝大。
然後我就豁出去,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作品。
沒想到教授竟然問我要不要申請院生。就是這句話讓我一直累到今天~
不然我想說研究生就好了。但是礙於年紀與生涯規劃。就衝了。
這個教授在我們面談最後,我拿出鳳梨酥的時候
整個就GG了。(因為有賄賂嫌疑。建議各位三思。)
他認為我們現在的關係還不是師生,這樣不太好。是個正直的人。
但是我跟之前在日本打工度假時的日語談話室老師講了這件事。
他們都覺得即使被拒絕,仍是加分。畢竟藝大也算是半個公職。
代表這個老師節操很夠,我跟教授的信件往來,他也都沒有透露任何
跟考試相關的訊息。只是告訴我流程。我覺得很好。對其他考生也很公平。
而我考獎學金的階段我也會告訴他,比如說合格了,我也把作品集寄出了等等。
雖然老師大多不會回信(可能覺得沒必要回)
----作品集準備----
過去的作品也沒關係,但是藝大簡章規定面試時要提出3-5件作品做報告與面試。
報告的作品有沒有放進去作品集沒關係,我則是沒有。
我趁要去面試前,做了兩件很大件的作品扛過去面試。
作品集我看大家幾乎都是用檔案夾。建議已經有豐富作品集經驗的各位~
把作品集做得精緻一點。我寄過去的盒子都是自己做的。
包裝那些也都可以花點巧思。內容說明,包裝紙,作品的簡單說明等等。
然後就等第一階段的結果公佈。
建議作品集可以有一個主題。不要太過發散。順便也可以說明為什麼以這個主題
製作作品集。他們會要求A3尺寸。加上輸出,裝訂,會需要一筆錢。
這是我們的宿命~要看開。
----第一階段通過到第二階段面試----
我原本以為我扛了15kg的作品過去已經粉威。大家應該會就作品集做解釋說明吧。
沒想到現場是大家十八般武藝,奇招百出。我那一間還有一個女生簡直就是扛了
一面牆進去。
所以這3-5件作品,必須要精選,並且好好對這些作品的說明簡短到足以讓對方
明白你的內容以及你足夠資格進入藝大。
只有5分鐘,一定要擬稿。知道自己要說的重點,然後一直練習,才不會怯場。
當你現場看到其他人的作品,真的會沮喪。可是別怕!
你也很棒!!!!這樣想就好。做好萬全準備。
但千萬別什麼都沒有就過去。
當場他也會把你之前寄過去的作品集放在你等候的桌面上。
你會需要進場佈置你的區域。把作品放好等等。然後回到休息室,吃飯,等候面試
進行。
今年十個研究室分為五組進行。所以有兩個研究室的老師面試我(包括我找的教授)
首先會坐在椅子上問一些基本問題。然後開始講解作品。
也會問一些問題。最好對自己的作品可能被問到的問題構思一下。
* 面試問題:
因為太短了,並不會問很枝微末節的事情。
Q: 為什麼想進藝大,為什麼選擇藝大。(這題真要好好構思)
Q: 未來的進路有什麼打算?
Q: 研究計畫的內容(我沒被問到,但是我自己在解釋作品時說的。)
當然熟知自己研究計畫並擬好問題與答案是必要的。
Q: 你學日文多久了,現在還在日語學校嗎?
(我個人覺得他們會在意日語程度,必須要能表達自己的概念)
Q: 過去的學歷與經歷。
(如果有特別的經歷,在報名表上可以寫,有可能被問。盡可能是加分的東西
我因為去過美國一年,所以這個有被問一下。)
Q: 未來希望以哪個方向進行研究?
(這跟我提出的作品有兩種概況有關,一是繪本,二是藝術作品。)
這只有10分鐘的時間。所以你必須非常清楚自己希望表達的東西是什麼。
控制在時間內回答出重點。並且留時間讓他們問你問題。
在回答問題時,順便帶出你自己的想法,不要只單純回答問題。
比如說:Q:未來的進路。
A:我希望能繼續博士課程,未來希望成為老師,並與下個世代共享自己所學
一起前進,去看設計的未來還有什麼東西。
----面試流程 與衣著----
早上佈置完作品,吃中餐,回來等面試,面試結束,等候全員面試結束,繼續等待
(我覺得這一段冗長的時間他們應該一起在討論著什麼,因為感覺他們在移動)
等候通知可以把作品搬出拿回去。就結束了。四天後公佈結果。
第一次試驗,第二次試驗,結果發表 整個很快。
我認為衣著代表你自己,也代表你對考試的敬重。
我是穿西裝打領帶的。但不是就職那種一團黑的。
許多人真的很有藝術家個性,穿環染髮波西米雅各式各樣,也都是表達了自己的個性
很重要歸重要,雖然作品與說明在面試時佔了很大比例。
可是許多細節希望大家不要輕易忽視。別人怎麼想無所謂,自己該做到的還是要做到。
可以有人幫忙,如果有親友,可以一起去。但是親友不能待在休息室。
但親友的確是強心針。
----決め手----
由於第一階段試驗必須寄成績單之類的資料過去。規定的資料不多。
多餘的書面資料他們也說不用。但我硬塞了我在台灣教授的推薦信。
我想就跟大家所說的,大學成績對他們來說有一定程度影響力。
我並不是藝大研究生,照理說已經在那邊學習一年的研究生會比我更有競爭力。
一方面是日本人,一方面是已經熟悉。
我在這種狀態下,還自己從台灣扛作品去,真的有點累。
從獎學金結果公布後,我也沒輕鬆過。一直在準備作品集。
建議有志之士:
1, 作品集的準備要提早。
2, 大學成績要弄好。
3, 語言能力要加強。
念這種科目的我們跟其他人比較不同,所以會稍微辛苦一點。
但是為了走在藝術這條路上,如果這是你的決心,就不要放棄。
很需要意志力,很累很沮喪時,都不要忘記自己的初衷。
不要忘記自己在創作時那種心裡的充實感。如果你真心想走這條路
你應該會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後記----
大家可以去看看歷年的報考人數 通過人數 錄取人數
其中外國人的錄取相對低。當然其中包含很多因素。
要跟已經在那邊一年的研究生(尤其是日本人)比。
外國人當然較為吃虧,所以一定要設法讓自己有足夠競爭力。
要有決心。
有幸進入面試,建議谷歌地圖找個離學校很近的地方。不然會很累~
根津一帶不錯。上野的話要穿過公園,稍遠。鶯谷比較不建議(感覺荒涼)。
自己受惠於日本留學版很多。幾乎沒有人討論設計藝術相關領域。
也曾經被打槍說功課自己做。沒有錯,功課要自己做足,
但是在自己可以提供訊息給他人時,我也希望能讓大家能更進入狀況。
我所知道的韓國人與中國人都相當團結。
我認為台灣人相當獨立,也傾向獨自行動。
希望這篇冗長的準備文章,為未來有志申請東京藝術大學的同學有一些幫助。
也希望台灣在藝術設計方面能更有深度與水準。
由於小弟已經寫得很詳細,希望大家其餘的自己努力。
畢竟自己也是矇懞懂懂一直到現在,謝絕站內信。
也誠心祝福大家能進入自己理想的學校,並堅持自己想走的道路。
謝謝大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0.245.65.13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apanStudy/M.1487639907.A.A44.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