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因為車子後玻璃碎裂的緣故,所以改搭晚上的車回台南,結果下午我哥突然接到一通電話後,就問我要不要跟一對夫婦一起去供僧?
「好啊,當然好!」我從床上跳起來說。
開了七八分鐘的車就抵達了,離我家超近,但我卻從來沒來過這間寺院,寺廟位於卑南要往初鹿的半路上,是個實修道場,裡面人不多但全都精進無比,整個下午都看到居士們在三步一拜的在繞塔朝山,從下午兩點直到我們離開都沒停過。
而參拜了大雄寶殿後,見到了住持慧希法師,法師是為很慈祥的比丘尼,先在齋堂跟我們開示,也讚歎大家能接觸佛法真的因緣福慧具足,也說了很多佛經的小故事給我們聽。
接著師父帶我們到地藏殿參拜,裡面巨大又莊嚴的菩薩像讓人看了無比讚歎,此時她恭敬的拿出一盒香粉,捏成月牙形點燃。
「這什麼香?也太...好聞又特殊無比?!」我內心驚訝,因為我記憶庫裡沒有這個味道,讓我隔著口罩也聞到濃郁的香氣,但我無法用任何一種形容詞或類似的味道來表達香的味道。
「師父這是甚麼香啊?我們自己也有在製香,但怎麼都沒聞過這個味道?」尤一起來供僧的夫婦合掌問師父。
「喔,這個啊,是牛頭栴檀!」師父點完香後,恭敬的向地藏菩薩禮拜,我們也一起拜了下去。
禮拜完後,夫婦又問:「牛頭栴檀?我們製香這麼久,還真是第一次聽到,是藥香嗎?」
「不是唷,這是我某天夢裡,看見一位天人來到我面前,我問他有什麼事嗎?祂說祂從天上帶來了三根牛頭栴檀香來給我供佛,放在西廂房的門口,說完祂就消失了!」
「後來呢?」我們都很好奇後續。
「後來我一醒來,馬上跑去西廂房門口一看,果真三根很粗的木頭整齊的放在門口,我就把木頭收好,部分研磨成粉末,點燃後供佛!佛經裡記載這個牛頭栴檀是最佳的浴佛供佛的材料之一,但世間真正的牛頭栴檀聽說好像都沒有了,所以天人才特別帶來。」師父說。
「哇,我還真的第一次聽到看到,也是第一次聞到...看來我車壞掉不是因為障礙,而是因為能聞到這稀有珍奇的香味,也能一起供佛,終於明白我留下來的緣故!」我跟我哥說,說完馬上再禮佛三拜,接著繞塔三匝。
師父出家前曾在北投發生過嚴重的車禍,她只是在田埂旁看人插秧,但朋友騎車不慎撞到她的小腿,結果送了兩間醫院都說要截肢,她內心大喊:「截肢後我未來怎麼出家?不行,我不能截肢。」
於是她就飛到美國找她哥哥,到了美國的第二天,她就見到了觀音菩薩(不知是在夢裡還是現實師父沒說),菩薩當著她的面說:「你就起來走看看吧!」
當時坐在輪椅上,之前都被診斷應該要截肢才能保命的她,就馬上站了起來走了幾步後,她就一直走到今天了!
師父說她自己沒甚麼修行,也沒什麼功德,都是藉由佛菩薩加持力,所以只能精進念佛拜佛誦經持戒來報佛恩,所以她每天早上三百拜,中午三百百拜,晚上三百拜,佛號一千,地藏菩薩聖號一千,還有其他工作與各種早晚課午供...
二十六年如一日,而徒弟與信眾們看到住持如此精進,也不敢放逸懈怠,全都一起如實修行。
我則把身上全部現金全供養給三寶,用所有插畫粉絲與大百解成員的名義,希望大家也能得到最大的利益和福德。
而我們下一站則拜訪了我第一位皈依師父,宏悟老和尚,他獨具在初鹿牧場的後山裡,九十幾歲的年紀,老和尚跟淨空法師、聖嚴法師是同期戒師兄弟,實修念佛法門,本來跟我家住在同一社區,因此結緣皈依,而老和尚現在最大期盼就是再辦一次佛七,最後閉生死關,生死關就是閉關後直到往生都不出關房。
老和尚一個人在家在山裡種菜,自己煮飯,自己做早晚課,自己敲鐘打木魚,希望越少人去找他越好,但還是偶爾會去探望他,幫他帶一些藥品上去,或是開車帶他去醫院回診。
但因為時間不夠,就沒跟老和尚詳談太久,也怕耽誤老和尚做晚課的時間,所以我們就供僧完就離開。
但我突然想到剛剛我已經把身上所有現金都供養了,現在身無分文怎麼辦?
啊!上次木星儀式我有用一個紅包戴裝了3600在裡面做儀式,後來就當發財金放在包包暗袋,馬上拿出來供養老和尚。
老和尚客氣的說認識那麼久,不用啦,他夠用夠用...但我說這是我跟所有粉絲的心願,希望老和尚能給我們機會造福田,他才點頭收下。
沒想到,因為車子壞了,多了一個下午的時間,我能有這麼棒的機緣,真的是最好的安排阿阿阿阿阿!
--
後記
我後來在網路上查了牛頭栴檀香,
相關的介紹如下:
【牛頭栴檀香】
世界上最寶貴、最奇妙的「香」,是佛住世時印度的「牛首栴檀香」。
首楞嚴經卷三曾說:
「此香若復燃於一銖(二十四銖重為 一兩 ),室羅筏城四十里內,同時聞氣」。因為世間除了佛的福德之外,再沒有人堪當受用那種妙香,所以在佛滅度之後,那種檀木也就不復出現了。—這真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世上最寶貴奇妙之香,是産自於印度的一種名爲“牛頭旃檀”的檀香,又被稱爲赤旃檀或牛首旃檀。
此香出自印度的摩羅耶山,其山峰的形狀類似牛頭,因此便將這種栴檀稱爲牛頭旃檀。
在《華嚴經》上也曾有記載說:「摩羅耶山,出旃檀香,名曰牛頭」。書上說此香“爲旃檀中最香者,且亙久不朽”,由此也可見此香之珍貴。可誰又會想到,如此珍貴難得之香,卻生長于伊蘭林中。那麽伊蘭是何物哪?佛教辭典上說:“伊蘭,臭木名,其味惡如腐屍,薰四十由旬,花紅豔可愛,若誤食之,發狂而死。旃檀香木,生此林中。”
據《觀佛三昧海經》中的記載,伊蘭與旃檀都生長在摩羅耶山中,但與香妙無比的牛頭旃檀所不同的是,伊蘭所散發出的卻是猶如死屍一般惡臭,而牛頭旃檀就生長在伊蘭林中。平日裏人們是看不到牛頭旃檀的,只有到了仲秋月圓之時,牛頭旃檀才會成熟長成旃檀樹,發出無比奇妙之香味。
此時人們聞到只有牛頭旃檀的香氣,卻聞不到伊蘭的惡臭氣味。也因此在經論中,經常用香味上妙的牛頭旃檀來比喻無上菩提,而用惡臭的伊蘭來比喻衆生的無明煩惱。
但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在佛涅磐之後,這種牛頭旃檀便從世間消失了,再也沒有出現過。
--
啊啊啊啊,難怪我完全無法形容這香的味道,因為從沒聞過,就好像如果我一輩子從沒吃過奶油麵包,突然你讓我聞到...我也無法從我味道資料庫裡面找到適合的比喻或是形容詞一般。
但牛頭栴檀的味道,我無法比喻,只能說聞到的感覺,首先是一股很濃郁的香味,你的嗅覺會瞬間被這香味吸引,然後就是綿延不絕的持續與韻味,味有很多層次但都是讓人愉悅歡喜的味道,而且我聞了一陣子後,身體寒毛居然瞬間豎起,當時我以為是自己可能打了個冷顫,但當下沒有冷風更無冷氣,外面非常熱,可能毛細孔也在大口品嚐著這從來沒聞過的好味道吧?
而且本來有點鼻塞的我,聞到後我也覺得鼻孔透氣度大增,隔著口罩也能聞到相當濃郁的香氣。
直到我們走出地藏殿,還是一直聞到陣陣香味,我本來以為是殘留在口罩或是鼻腔黏膜上的殘味,但在戶外無人處脫下口罩聞幾口,果真跟在地藏殿裡聞到的一樣濃郁!
嗯,牛頭栴檀原來長在惡臭無比的伊蘭林裡,但他的香味卻能蓋過伊蘭的腐爛惡臭,而且文中說到牛頭栴檀只會在仲秋月圓時才會成熟冒出香味,而今天我剛好就是中秋月圓日聞到牛頭栴檀,真的無比的巧合,這是很棒的吉祥徵兆,我覺得自己也要更精進實修,才能從這五濁惡世的惡臭裡稍微去掉一點味道吧。
謝謝我的車車,謝謝犧牲的玻璃,謝謝師父無私點燃珍貴的牛頭栴檀供佛,我們才能有幸順勢聞到珍貴夢幻香味。
師父那邊是實修道場,所以一般不辦法會也不接遊客,所以如果不是要參加他們嚴格佛七或其他法事,通常不建議前往打擾,我也不曾看到他們的招牌或是路標,難怪在台東三十九年我也第一次知道,我家附近有這麼棒的聖地。
好了,接下來今天是幸運馬蹄鐵的儀式,也是月光菩薩、福德正神土地公的聖誕日,就以今日所聞之牛頭栴檀香的歡喜供養眾神佛,願這塊土地上的人們都健康幸福,有著同理心、慈悲心、抹去無明煩惱、燃起智慧光明之燈、在這信仰自由的土地上,我們都能珍惜,也互相尊重。
感謝一切,感謝你們看完。
接下來我好想用珍貴的香來做一場上供儀式,也幫大家迴向,讓大家一起參與。
(圖中的月牙香粉就是牛頭栴檀香)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芙蓉山「南天竺」門聯:「南海為觀音應化道場,正好看成祗這是;天竺乃釋迦出生國土,隨緣示現豈徒然。」寺內供奉如來佛和觀世音菩薩。首任住持為融衍老和尚。1939年,茂蕊法師繼任為住持,直至1976年圓寂。茂蕊法師原籍廣東開平,俗姓簡,廿歲時依羅浮山華首台寺首座融衍老和尚披薙出家。同年冬,受戒於肇慶鼎湖山...
東林 念佛會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27 黃偉民易經講堂
水淹鄭州!
據說是一場千年一遇的豪雨,選擇在7月21日,將鄭州泡在水裡。
鄭州一條通往南北的幹線隧道,京廣隧道,全長四公里,六線南北行車,當時有幾千輛汽車,全在水中。
車上乘客,叫天不應,叫地不聞,絕望的等待政府救援。
他們等不到!
現在由解放軍接管。清理積水,拖出水中車輛,有一家大小回家的,有載滿乘客的公共巴士……
死傷人數,頓成國家機密了。
鄭州不但是中國大陸的交通總匯城市,也是習近平政績工程的試點城市。
由2016年開始,鄭州成為中共「海綿城市」的試點重地。
迄至去年2020年,投入超過530億人民幣,進行排水工程,成為大陸防洪防澇的海綿城市樣板。
所謂海綿城市,目標是它的排水系統,能在任何暴雨中,做到地面不淹水,城市像海綿一樣,吸水放水自如。
人的聰明機巧,要接受天道的試煉。7月21日的豪雨,當地政府因為有這個海綿基建,所以沒有做任何應變措施,然後是大家在新聞見到的悲情畫面。
千年一遇的豪雨,選擇了7月21日這日,降落在防洪防澇最先進的大陸海綿城市。
京廣隧道,幾千輛車上的乘客,嚐到了絕境中的無助。
兩年前,也是7月21日,在香港的元朗西鐵站內,也出現過這絕望的一幕。
數以千計的香港居民,在下班回家途中,在元朗西鐵站內,遇到了千年一遇的恐襲。
他們叫天不應,叫地不聞,等待政府的救援。
他們和鄭州的民眾一樣,等不到。
為什麼選擇7月21日這天,只有天知道!
所以,習近平選擇在7月21日,飛往西藏。
根據《新華社》消息,習近平首次以國家主席身份,於7月21日上午,飛抵西藏林芝機場,翌日參拜哲蚌寺。
哲蚌寺鼎鼎大名,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聖地,位於拉薩西郊更丕烏孜山下,與甘丹寺、色拉寺,合稱拉薩三大寺。
元朗恐襲,水淹鄭州,都選擇在7月21日,習近平也選擇在這日走訪西藏,參拜密宗行人的聖地,是有話和佛說?有事問天麼?
佛教行人,無論顯宗密宗,大乘八宗小乘二宗,其總目標都是渡過輪迴苦海,到達彼岸。
只因眾生根器不同,才方法各異。
網上傳言,江澤民、習近平都信奉佛教,只是顯密有別。
既是佛教行人,應該知道,雖佛有大神通,但凡涉及因果的,佛都無能為力。
因果不可改。自因自果,自業自報,無人改得了。
智慧不易賜。佛本在心中,眾生皆有佛性,只能自心磨練。
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一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
真法不可說,世間語言,難說清宇宙真相,行人只能自身實修實證。
無緣不能度,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佛法無邊,難度無緣之人。
習近平到了什麼關口,在八方風雨會中州的時刻,問佛問天?
大陸的災難,都被官僚說成是「千年一遇」。意思是唔關佢事,只是唔好彩。類似我們一般說的無妄之災。
但無論《周易》和佛教,都不是這樣看的。
以《周易》來說,凡事有前因後果。因果,即一個卦的內卦和外卦互相影響的關係。
《周易》第二十五卦,是天雷無妄卦,上卦乾為天,下卦震為雷;乾為天理,震為行動。行動合乎天理,便無妄了。
無妄即全真,所以卦辭一開始便說:元亨利貞。
一個人的行動,能完全合乎天理,那當然是無妄了,當然是元亨利貞,四德俱全了。
天道無妄,但人心又如何辦得到呢?因為人有私心。
所以,卦辭跟著說,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卦辭這十個字,斬釘截鐵。
本來是無妄的元亨利貞,但人心做不到,偏離了天道正軌,其匪,即非,即是當你無法正心誠意,眚,便來了,不利向前行。
眚,是人禍;災,是天災。所有的天災,是人禍累積出來的結果。
你的起心動念,稍微有私心,偏離正道,立刻有眚。
目中生翳就是眚,看不清狀況,欲望蒙蔽理智,人禍便出現了。
無妄卦六支爻,初爻,初發心,無妄,往吉。
人人開始時都是好人,做警察都想保護市民,誰知最後將七百萬人當做敵人?人人當官都想做公僕,服務社會,誰知最後要同流合污?
所以,純淨的初發心,初爻,無妄,往吉。
但去到第二支爻,已經起妄念。不耕穫,不菑畬。羡慕別人,妄念動,僥倖心起了。自己得位得中,九五也是得位得中,為什麼自己仍在下卦,它卻能在上卦。
不耕穫,不菑畬。一耕就想收穫,一開墾,就想變熟田?爻辭勸說,不妄想,才利有攸往。
第二爻脫離現實,第三爻的無妄之災立即出現。
第三爻,很活靈活現的描繪了一般人說的無妄之災,唔關我事。
六三:無妄之災。或繫之牛,行人得之,邑人之災。
爻辭舉例,什麼是無妄之災。
或繫之牛,或,好像,不是說一件真事,只是說,好似咁……
好像有一個牧人,牽著牛經過村口,突然有點小事要處理,隨便將牛,繫在村口樹上,反正牛性溫純,又試過多次了,都無問題的吖。
但這次,有一個過路人經過,順手牽牛,將牛偷走。
牧人回來,不見了牛,大急,逐門逐戶拍門,問他的牛。村民竟被懷疑偷了他的牛。
對村民而言,這不就是生活上典型的無妄之災?
對邑人而言,牛不是他們的,又不是他們牧牛,繫牛也不是他們,牽牛又不是他們。
整個過程他們都不知道,但他們卻牽涉其中,被懷疑他們偷牛,還要證明清白。
他們究竟做錯了什麼?
這便是一般人說的無妄之災了。
但《易經》不是這樣看的。第三爻應第六爻,六三應上九,上九,是無妄卦的卦頂終極:無妄,行有眚,無攸利。終極的人禍,是六三那種無妄之災的警告,累積而成的。
一個卦,內卦是內心,外卦是行為。內心不乾淨,內心動搖。當無妄之災出現,開始不重視,次數頻現,即內心意念,決定了外在行為。行為因心念不穩便出事了,下卦的問題不處理,上卦位高權重便出問題。
用或繫之牛來說明無妄之災,因為這是我們最容易掉以輕心的地方。
作為村民,為什麼牧人隨意在你村口繫牛?行人又隨意經過你村口牽牛?
整個事件是在我們最鬆懈的狀態下出現,加上牛性溫柔,所以,隨便一繫便離開現場。
牧人輕率,村口門禁不嚴,牛主人、牧人、村民,都覺得自己是無妄之災。
這爻說明,內卦的六三爻,是內心管理,即起心動念,不要被外境誘惑,污染,破壞。。
孟子說,反求諸己,事情不只是外來的,首先內心就有,才導致事情發生。
佛教說:內魔不生,外魔不起。
玄奘法師遇到的都是白骨精三次化身,蜘蛛精九次化身;但孫悟空不會在女人身上出事,卻衰在金角大王銀角大王的綑仙索下。
看無妄卦六支爻。
初九,真心開始,本來就往吉。
六二,僥倖心起,想不勞穫,有妄心了。
六三,太輕率,是太放心。
六四,出事後,要收心整頓。
九五,財雄勢大便有心疾,心病還需心藥醫,自己才能自醫。
上九,喪心病狂,人禍立至。
人,往往由真心開始,到最後,上九,行有眚,無攸利。
行和往不同。
初爻是往吉。
行之有主,才是往。
行是隨波逐流,沒有目的,不知自己要到那裡。
由初九到上九,六支爻,失去靈魂失去主宰,沒有目標,沒有意識,變成混日子。
這個無目的的行,完全被妄念所征服,偏離真心,愈走愈遠。有眚,人禍因為看不清,這便是:行有眚,無攸利。
以為自己是無妄,其實是執迷不悟。
《小象傳》說:無妄之行,窮之災也。人因為看錯,對人生閱讀錯誤,妄念,便形成人禍。人禍累積到一定程度,便演變成天災。
天災,是人禍累積而成。
我們的人生,什麼東西,都是儲回來的。
如果是妄,儲蓄多了,便成大禍。
窮之災也,窮是無路可行,人禍便成天災了。
人禍的盡頭,便是天災。
人,是實現天命的工具,天命之謂性。無妄卦彖傳說:剛自外來,為主於內。我們立身處事,以天道為主,但當到了行有眚的時候,妄念遮蓋了,人生失去主宰,完全不依天理行事,逆天而行,那天命也不會保佑你。自天佑之,你依天道而行,天才會保佑你。
六支爻,由初爻的往,到最後上爻的行,無妄卦把人生所有從知到行,天理到人心,從起點到終點,做一個徹底的檢討。
佛教淨土行人認為,人發初心,永遠不錯,但隨著塵世污染,一爻一爻的走,便會墮入魔障,變成妄心。所以,常常誦念佛號,一句阿彌陀佛接一句阿彌陀佛,保持清淨心。一有妄念,立即轉移。
楊過,字改之。
不遠復,無祇悔,元吉。
也就是這個意思。
東林 念佛會 在 法鼓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微日山海信行寺 禪一春風耕心田
臺東信行寺於3/7上午9點舉辦「禪一」。時序驚蟄,一早老樹輕曳,鳥鳴扶耳。雖然距離報到尚有些時間,高齡88歲白眉垂目的黃重鉾老居士已在等候,他說「我61歲因與聖嚴師父相識而結緣法鼓山。師父常提醒定課及禪修的重要。從那時起,我每日早晚課及禪坐,不曾絲毫懈怠」。
報到時,還有年逾80固定參與禪修的曾進宏老居士,更有遠從高雄而來的林秋輝伉儷。他們分享「因為這次的疫情,才深刻體會到禪修的機會不是想有,就一定能夠擁有的。所以我發願珍惜每一個可以共修的因緣,不論時間的長短」。
香板落下,禪一於焉開始,近40位禪眾與義工端坐聆聽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法師的影音開示,「禪修最重要基礎在於頭腦、眼球及臉部肌肉的放鬆。」「禪修的精神則是安定和智慧。其意義是隨時能夠覺察並糾正自己身語意三業上的偏差」。
木魚三響後,總護常蓮法師引導學員複習七支坐法,由上而下漸次觀照。全身放鬆,唯意一息。微目八分,呼吸一念,念念相繼,無有間斷。禪一圓滿後,黃重鉾老居士笑說,「自從進了法鼓山之後,不曾下過山,樂於終生『留校察看』」。
為助大眾學佛增上,習禪精進,信行寺定期舉行禪坐、念佛共修及法會,亦將於4/24 ~ 4/25舉行「中級1禪訓班(密集班)」。信行寺活動查詢網址( https://taitung.ddm.org.tw/)。
#信行寺
#禪一
東林 念佛會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芙蓉山「南天竺」門聯:「南海為觀音應化道場,正好看成祗這是;天竺乃釋迦出生國土,隨緣示現豈徒然。」寺內供奉如來佛和觀世音菩薩。首任住持為融衍老和尚。1939年,茂蕊法師繼任為住持,直至1976年圓寂。茂蕊法師原籍廣東開平,俗姓簡,廿歲時依羅浮山華首台寺首座融衍老和尚披薙出家。同年冬,受戒於肇慶鼎湖山慶雲寺佐山和尚。1928年,受法於順德寶林寺禪宗大德翹芬和尚,承傳臨濟宗派系為第四十四世。1929年,法師更為眾所推許住持寶林寺。 曾遊歷各大叢林,如新興報恩寺、廈門南普陀寺、杭州海潮寺等聖地,至1932年南來香港,向政府申請購地,以發展弘法道場。1935年,於荃灣芙蓉山開創佔地七萬餘呎的南天竺寺。茂蕊法師常禮請各大德到寺中講經說法,南天竺寺亦逐漸成為香港名剎之一。茂蕊法師慷慨利人,對香港佛教事業貢獻良多。1946年,法師發起成立香港佛教聯合會。1952年更將芙蓉山土地一萬四千餘呎贈予定西法師,建立東林念佛堂。又撥地數千呎建成太虛大師舍利塔於南天竺寺附近。 1952年聯合眾支持成立世界佛教友誼會港澳地區總會,多屆被選為副董事長,1972年繼筏可大和尚後擔任董事長,至圓寂為止。茂蕊法師曾代表香港佛教界出席在曼谷、金邊、鹿野苑、可倫坡等地舉行之世佛友誼大會。在香港各佛教社團中身兼多職,均全力以赴。茂蕊法師於1976年5月26日在香港圓寂,世壽七十四歲。
• 太虛大師舍利塔及菩提樹:太虛大師為民國肇建以來,倡導佛教革新之高僧之一。,因受時代思潮的激發,故主革除教內積弊,以弘教護國,興國救世為己任。大師青年時閱經、閉關,嘗歷經三次悟境,亟為主張教理、教制、教產三大革命,且致力為實踐佛僧、佛化、佛國之三佛主義。首先創立武昌佛學院、閩南佛學院及漢藏教理院,為培植僧材而提倡僧教育。次辦海潮音、佛化報、佛化新青年等雜誌以弘揚佛法。後更著手組織世界佛學苑,以建立人生佛教,促使佛教世界化。並派遣學僧分赴西藏、印度、斯裡蘭卡等地留學,研究藏文、梵文、巴厘文以通達各該教派之佛法。且主導大乘八宗平等共弘,更主張以禪、律振興佛教。大師與支那內學院歐陽漸、熊十力有法義之諍辯。平素更反對用進化論之歷史考證法研究佛法。為反對日本學者考證大乘起信論、楞嚴經等為偽書,當作評大乘起信論考證、佛法總抉擇談,力主法相必宗唯識,並為起信論辯護。大師並弘化於英、法、德、荷、比、美各國,為中國僧人赴歐美傳播佛教之始,自此聲望日隆,國內有視之為佛教救星者,日人尊之為「民國佛教界之盟主」,時人更將其歸屬為佛教界革新派之代表。大師終其一生,不祇是著作等身,而無時無刻無不為國、為教、為眾生奔波服務,以至積勞成疾,不幸於民國卅六年(一九四七)三月十七日,捨報上生內院,圓寂在上海玉佛寺,四眾無不哀悼,荼毗後得心臟不壞,各色舍利三百餘顆,足徵大師悲願宏深,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至於禮佛、聖人及祖師舍利之旨趣,與禮拜佛成道之菩提樹、金剛寶座、佛經行之足跡等皆同,即欲結下見佛聞法之殊勝因緣而速成菩提之意。大師的舍利,除於雪竇寺建塔安奉外,另由武昌、蓉城、西安、開封、廈門、檳城、泰國、香港等地信眾,分迎請舍利,建塔供奉。香港的建塔基地,由當時南天竺寺住持和尚茂蕊老法師捐獻(茂蕊、覺光、優曇等三位長老簽字)位於下芙蓉山之陽,南天竺寺之右前方,莊嚴藏式的舍利寶塔,於西元一九五七年竣工。
• 東林念佛堂位於荃灣芙蓉山上,叢林茂密,環境清幽,乃專修淨土之十方選賢道場。念佛堂由開山祖師定西法師 (1895~1962) 始建於1952年,當時荃灣南天竺住持茂蕊法師將其東園菜地捐出,由定西法師初建淨室,名東林淨舍。是追法東晉廬山,並得各方善信集資,由南華學佛院多位學僧,胼手胝足、除草挖泥、挑土填溝,蓽路藍縷,修建淨室,初名「東林淨舍」。豈料同年八月初五,山洪暴發,建築沖毀逮半,各方聞訊紛紛施以援手,年底復修完成。翌年 (1953),修建大雄寶殿 (今極樂寶殿),改淨舍為「東林念佛堂」。1962年正式獲政府批准,成立「東林念佛堂有限公司董事會」,董事包括:定西、茂蕊、濟濤、聖懷、了一、永惺、聖照、智開、達成、洗麈、淨真、玅境法師、馬工廣居士等,並向香港佛教聯合會備案,是為佛教團體機構之始,開香港佛教寺院之先河。期間,永惺法師於念佛堂,內擔任監院達十八年之久,並於1970年開創「佛教東林安老院」。進入山門後,正面為安老院,右側拾階而上為新大雄寶殿;殿高兩層,乃仿浙江奉化雪竇寺大殿風格興建,殿宇巍峨,飛簷畫楝,氣派不凡,於1998年12月26日落成開光。樓下一層為「大悲殿」,供奉千手觀音。樓上供奉釋迦牟尼佛、地藏菩薩及觀音菩薩,左右十八羅漢。大悲殿後,過小庭園,花香四溢。極樂寶殿前石階旁立蓮花柱,殿內供奉西方三聖像: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及左右護法伽藍。寶殿右旁為「延壽堂」,樓上為「觀音閣」。左旁為淨土正宗十三祖「印光大師紀念堂」,內奉印光大師舍利塔。樓上為「藏經樓」,藏經頗豐,有『清刻大字龍藏經』共七千二百卷,另有『頻伽大藏』等多部佛經。「延壽堂」後尚有「法輪殿」,同為收藏經寶之所。 現時東林念佛堂的僧眾,專修淨土,為十方比丘之選賢道場。常設法會有:彌勒菩薩聖誕、觀音菩薩聖誕、釋迦牟尼佛聖誕、盂蘭法會、大勢至菩薩聖誕、地藏王菩薩聖誕、藥師如來聖誕及阿隬陀佛聖誕等。
東林 念佛會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志蓮淨苑Chi Lin Nunnery是香港一個佛教非牟利慈善團體,屬下設有安老院、佛教志蓮幼兒院、佛教志蓮中學、志蓮淨苑文化部、志蓮淨苑夜書院、志蓮淨苑圖書館。此外,志蓮淨苑亦定期舉行法會。院址位於香港九龍上元嶺志蓮道五號,寺堂以仿唐代原木結構建築為特色,與周邊的斧山公園及南蓮園池結合為大型的仿唐建築群,是香港的特色建築及景點之一。志蓮淨苑亦是香港唯一的「女眾十方叢林」,為從各地而來的各方女高僧提供修道場所。1934年由葦庵法師和覺一法師,在藍昌源等居士協助下,成立一所佛教女眾十方叢林,作為供僧侶清修的場地。由於大量難民隨著國共內戰影響而湧入香港,不少聚居於黃大仙及鑽石山一帶的木屋區,社會福利服務的需求甚大,志蓮淨苑於1948年開辦義學為貧窮兒童提供教育機會。1957年開辦非牟利的孤兒院及安老院,收容貧苦無依。1988年5月,香港政府因興建大老山隧道而清拆志蓮淨苑及周邊的木屋區,政府的市區重整計劃及熱心人士的支持(特別是藝術界及演藝界的積極參與),造就了志蓮淨苑的重建計劃,首先重建護理安老院、志蓮中心,隨著是佛寺、學校、蓮苑等。志蓮淨苑的重建工程於1989年展開,全部重建工程於2000年5月18日完竣,並正式落成啟用。志蓮淨苑的殿堂是以中國唐代傳統木構建築為藍本,採用天然建材,殿堂的木構件,均以榫接方式結合,不須使用釘子,比例和諧優美。殿堂供奉的佛菩薩像依據佛經描述,參照盛唐造像風格,厚重端麗,其造型、手印、執持法器各異,彰顯諸佛菩薩特有的願力和德行。整個殿堂南、東、西邊設三個大門,分別是「山門」、「東門」及「西門」。整體建築佈局為「三進三重門一院」:
• 第一進(闊66米,深36米):山門/蓮池/長明燈/長廊/天王殿/鐘樓/鼓樓
• 第二進:大雄殿/客堂/藥師殿/祖堂/觀音殿/臥佛殿/淨土經變圖
• 第三進:葦公紀念堂/五觀堂/法堂/藏經樓/方丈室/念佛堂
• 一院:萬佛塔
志蓮淨苑以盛唐敦煌莫高窟第172窟北「觀無量壽經變」圖作為佛寺設計規劃藍本,以中軸線為主體佈局,呈現對稱、均衡的唐代建築風格。小部份的建築手法亦採日本「和樣」形式。全棟建築物完全以檜木打造,是現在世界上最大的手造木構建築群。「西方淨土變」又稱「阿彌陀經變」,估計是敦煌石窟最早出現的經變之一,所謂「經變」,即是把佛經的內容「變」成圖畫,甚至雕塑的尊像,「西方淨土變」就是以圖畫來描述西方極樂世界。為配合‘志蓮’的古樸設計,不少樹木有數以百年計樹齡,其中更有兩棵羅漢松是由湖南移植來港二千年以上,大大小小的樹木姿態各異、妙趣橫生。而整個寺院內的木窗,亦以獨特設計,窗內的木條以菱型擺放,據悉亦能阻隔雨水的進入,卻無損涼風飄送入內。無論看植物、建築、古園林設計,亦是一本活的教科書。在護理安老方面,經五年重建和擴建,志蓮護理安老院成為全港最大的護理安老院,共可容納三百五十多位長者。並有日間護理中心及物理治療中心。可見志蓮淨苑在弘法利生各方面,均積極投入,蓬勃開展。1982年得到董事會主席王澤長積極支持,又開辦了達一萬平方英尺的志蓮圖書館,現時館內藏有佛學、哲學、建築及藝術書籍四萬餘冊,並公開提供圖書借閱、期刊閱覽及佛學資料查詢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