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東北部地震帶,其實是來自「沖繩海槽」的擴張嗎?
除了板塊交界處和隱沒帶這兩個字眼,我們應該知道更多孕震構造的可能原因!
*本文轉載自合作夥伴 報地震 - 中央氣象局
__________
8 月初宜蘭外海凌晨發生規模 6.1 地震,地震原因並非大家所熟悉的 #板塊隱沒,而是來自沖繩海槽的 #弧後擴張 。
#來自沖繩海槽的打招呼
當菲律賓海板塊向北隱沒後,我們將隱沒的下陷處稱為 #琉球海溝,隨著板塊逐漸隱沒,在高溫、高壓的地底深處就可能形成 #部分熔融 或脫水作用此流體開始上升,最後在琉球海溝的北方噴發,形成了一連串的火山島,包含龜山島在內,這些火山島就是我們熟悉的 #琉球島弧。
到了琉球島弧的後方(北方),歐亞板塊在此處可能受到了南邊隱沒的力量拉扯、地底熱對流 的影響,使得板塊開始張裂、海床深度變深,就像是在海底形成一個凹陷的水槽,我們將它稱為「#沖繩海槽 (Okinawa Trough)」。
在隱沒系統中,由於這個凹陷的地形位在島弧的後方,又可以被稱為「弧後盆地」,而這個弧後盆持續張裂的行為,就是「弧後擴張」。
#熟悉又陌生的東北部地震帶
當我們提到臺灣的地震時,在臺灣三大主要地震帶中,大多只會想到因板塊碰撞而產生的東部地震帶,以及造成重大災害的淺層西部地震帶。
事實上,由沖繩海槽擴張作用引起的淺層地震區也隸屬於三大地震帶之一,屬於 #東北部地震帶。
臺灣可是有高達 70% 的地震都在這裡發生呢!其範圍從蘭陽溪上游附近開始,經宜蘭向東北延伸到琉球群島。
此處地震大多呈現張裂型,也就是 #正斷層 的樣態,多為 #淺層地震,震源深度小於 70 公里,除了地震外,也伴隨有地熱與火山活動(如龜山島附近)的現象唷!
現在,大家對於弧後擴張的地震有更了解一點了嗎?
延伸閱讀:
隨處發生的地震?!—什麼是地震帶?(下)
https://reurl.cc/O0ZrmR
Sibuet, J. C., Letouzey, J., Barbier, F., Charvet, J., Foucher, J. P., Hilde, T. W., ... & Stéphan, J. F. (1987). Back arc extension in the Okinawa Trough.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 92(B13), 14041-14063.
Letouzey, J., & Kimura, M. (1985). Okinawa Trough genesis: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a backarc basin developed in a continent.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2(2), 111-130.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臺灣自然史廳 從今天開始連續播放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的介紹,首先由展示教育組的 #張至善助理研究員,為大家介紹臺灣自然史廳。 展覽說明: •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的根本基礎,因此將自然史展示安排在本館展示的起點。 本展示廳依時間順序排列動線,以「誕生...
「板塊隱沒」的推薦目錄:
- 關於板塊隱沒 在 PanSci 科學新聞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板塊隱沒 在 Rti 中央廣播電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板塊隱沒 在 The Curators 策展人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板塊隱沒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板塊隱沒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板塊隱沒 在 潛入隱沒帶|地震海洋板塊|公視+線上看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板塊隱沒 在 104學年地科_板塊構造06:隱沒帶;造山運動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板塊隱沒 在 【凌晨的隱沒帶地震】 #隱沒帶#板塊交界#深源地震北臺灣的 ... 的評價
板塊隱沒 在 Rti 中央廣播電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花蓮壽豐未來兩周不排除仍有餘震】
#花蓮縣 #壽豐鄉 自今天清晨6時42分發生一起規模4.3的 #地震 後,午後1時12分起,4小時內接連發生9起淺層地震,其中芮氏規模最大的是5.3,幾乎全台有感。
報天氣 - 中央氣象局 #地震測報中心 表示,由於該地處於菲律賓海板塊隱沒到歐亞大陸板塊下方的隱沒點,不排除未來兩周仍會有規模3到4的餘震發生。
📌歡迎加入央廣Rti官方TG帳號,每日新聞不漏接📌
https://t.me/RadioTaiwan
📌Google新聞也可追蹤央廣Rti📌
https://reurl.cc/LdGL5L
板塊隱沒 在 The Curators 策展人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議題x展覽,三個值得你一逛的深度展覽】
#那些被國家級警報嚇醒的夜晚,你知道臺灣每年平均監測到超過幾個地震嗎?
#複製生物的起點,你知道桃莉羊活了多少年嗎?🐑
#歷史的傷痛,先今光鮮亮麗的韓國,背後也有殖民、高壓統治的沉痛過去?
↓↓#下滑看答案↓↓
▍ 在萬物相聯中對話
ANS.臺灣板塊邊界上,板塊隱沒與碰撞帶來地震,每年平均監測到超過【3萬】個地震,
題材包括地震、水資源、防救災民生領域,「在萬物相連中對話」一展以 #沉浸式體驗空間 ,喚起大眾對 #永續環境、自然共生的意識。
▍ 虛幻生命:混種、轉殖與創生
ANS.第一個複製生物桃莉羊活了【六年】的時間,跌破當時科學家的眼鏡!
複製生物、基改食品、人造器官……生物科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日漸提升,虛幻生命:混種、轉殖與創生一展以「生物科技藝術」作為媒材,描繪生態體系之間的相互關係,增進人們對於 #生物科技 延伸之倫理與政治議題的意識,進而反思人類與自然的關係。
▍ 第13屆光州雙年展「臺灣C-LAB主題館—雙迴聲」
ANS.在韓國 #光州事件 40週年後的今日,「雙迴聲」一展探討臺、韓兩個高度相似的東亞民主國家,在近代史上如雙胞胎一般的歷史命運,以漸進式的沉浸體驗,傳達國家暴力、#白色恐怖等議題,希望以藝術療癒歷史傷痛,並持續以人權作為關注方向。
#點擊圖片看展覽線上手冊
一場展覽,除了新奇有趣外,也可以是議題傳達的媒介。
👀✨你還看過什麼值得一看的展覽?
↓↓留言與我們分享↓↓
#點擊圖片看更多資訊
板塊隱沒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臺灣自然史廳
從今天開始連續播放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的介紹,首先由展示教育組的 #張至善助理研究員,為大家介紹臺灣自然史廳。
展覽說明:
•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的根本基礎,因此將自然史展示安排在本館展示的起點。
本展示廳依時間順序排列動線,以「誕生」、「冰期」、「新世代」三個展示室介紹臺灣自然史的脈絡,帶領大家探索這三個時間點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重要事件。內容安排上以「地質-生物-人類」的過渡漸進,逐漸轉入人與自然的互動,以銜接後續的展示主題。
誕生:
•「誕生」訴說臺灣這座島嶼出生的故事。本展示室是所有動線的起點,這項主題還隱含生存於臺灣的萬物生命的開始。
入口前的板塊交界意象廊道,首先點出板塊在臺灣生成過程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隨後則以全球板塊運動與蓬萊運動兩個主題做進一步說明。本展示室的焦點為中央山脈,縱貫全場的大尺寸山脈影像顯示了它是臺灣島地形的主軸。海岸山脈與中央山脈之間的花東縱谷,是世界板塊研究的焦點,也是展示中重要的主題。以臺灣最大的陸上火山系統大屯火山群來說明一個板塊隱沒的故事。
整個展示室以棕黃色為主體,代表大地誕生、萬物未明的渾沌空間。主題依其地理位置排列,觀眾彷彿置身於縮小的臺灣島一般,探尋我們家園誕生的線索。
冰期:
•「冰期」展現地質史上一項重大的環境變化。臺灣島成形後恰好遇到冰期,這個現象成為生物遷臺的契機,並為豐富的生物相奠定根基。
臺灣海峽的展示點出冰期的滄海桑田,奠立臺灣生物多樣性的根基。擁有當時最多冰川的雪山,其遺留的冰蝕地形不僅是地質學者關注的焦點,更是當時高山冰河曾經存在的有力證明。以櫻花鉤吻鮭、臺灣山毛櫸這兩種公告的保育類稀有生物,作為冰期孑遺生物的範例。
本展示室的中心展示為化石動物群,透過8種全尺寸的大型陸生哺乳動物復原模型,以及相關的出土化石陳列,期望能讓觀眾對臺灣冰期時期壯觀的動物群相留下深刻的印象。
新世代:
•「新世代」講述末次冰期結束到今天為止的自然環境。豐富的生物相以及人為影響逐漸加劇,形成臺灣島的特色。新世代裡有許多值得反省的事,我們已經做了什麼?未來的路該如何走?
海漂植物展示暗示冰期結束後,生命進入臺灣的方式。「臺北盆地與東部海岸」的展示主題點出史前人類與自然環境變化間的互動。「探險家眼中的臺灣」則將百年前的探險家記錄與現在環境做一比較,期使觀眾瞭解環境的劇變。「外來種的災難」提醒觀眾自外地引進生物可能會造成生態不可回復的破壞。
本展示室的中心主題為臺灣現在的自然環境,由多樣性的平面媒體、四個生態帶展示櫃以及霧林大壁畫等展示手法,凸顯多樣的自然生態特性。正負兩面的影像與大鏡子則安置在整個展示廳的最後,讓觀眾思考臺灣自然史的過去與未來。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板塊隱沒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在日本宮城外海,發生規模9.0的大地震,還引發海嘯的天災,有沒有可能也發生在我們台灣呢?根據中央地質調查所的研究顯示,台灣的確有發生大海嘯的危機,而且是南北夾擊,因為我們南北都各有海溝,容易引發海嘯,尤其南部外海的馬尼拉海溝,已經440年沒發生大地震,更要多加留意。
白色海浪無人能敵,直撲日本東北海岸線,登陸時威力仍驚人,所到之處無一倖免,黑水像猛獸吞噬陸地,這就是日本宮城外海的海溝、發生規模9.0的大地震,所引發的巨大海嘯。這樣的情景會不會在台灣上演,中央地調所指出,台灣的海嘯危機,南北都有,北部外海有琉球海溝,南部外海有馬尼拉海溝,只要發生大地震,海嘯會直撲而來。
地調所指出,全世界從西元1900年以來,發生過18次規模8.0以上的強震,高達17次是發生在板塊隱沒帶的海溝內。而研究海嘯的學者更指出,馬尼拉海溝已經440年,沒有紀錄到有發生大地震,從周期來看,這裡發生規模8.5以上的強震,其實時候已經到了。
如果馬尼拉海溝真的發生大地震,吳祚任更計算出海嘯波傳遞速度,最快13分鐘會直撲墾丁,20分鐘到屏東,半小時後抵達高雄,40分就會衝過台南。而南北海岸都有可能發生海嘯,這兩地有台灣的四座核能電廠,要怎麼加強安全,避免福島核災重演,對台灣是很重大的考驗。"
板塊隱沒 在 104學年地科_板塊構造06:隱沒帶;造山運動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介紹隱沒帶及造山運動。說明海洋地殼隱沒形成海溝。說明中央山脈、喜馬拉雅山脈由什麼板塊擠壓造成。 ... <看更多>
板塊隱沒 在 【凌晨的隱沒帶地震】 #隱沒帶#板塊交界#深源地震北臺灣的 ... 的推薦與評價
【凌晨的隱沒帶地震】 #隱沒帶#板塊交界#深源地震北臺灣的朋友們半夜有被搖醒嗎? 屬於隱沒帶地震!還好震源夠深, 臺灣地震科學中心介紹了非常詳細的隱沒帶地震以及 ... ... <看更多>
板塊隱沒 在 潛入隱沒帶|地震海洋板塊|公視+線上看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地震#潛入隱沒帶#OBS#地震#台灣#板塊有一群科學家,長期默默耕耘,想找出地震之謎。有一位導演,熱愛海洋與潛水,遇上了這群認真專業的科學團隊!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