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资讯(故事)包装的林肯
oncall大师语音文字:李民傑
林肯解放黑奴,在背后有一个很动人的故事一直推动着他的形象:就是林肯在21岁在纽奥良时,他经过一个奴隶市场,看到当地人正在拍卖一个很美丽黑白混血的姑娘。
林肯当时很悲痛,让他眼泪都直流,可是贩卖者又具有合理的法律支持,这起事件让林肯思考不断:“黑白混血儿,意思就是这位姑娘,既有黑人的血,也有白人的血,这不意味着我们都是同等的人吗?”
这痛苦的一幕,让林肯发誓终身的努力就是要反对奴隶制度。
我告诉大家这个故事的原来不是真的,这个故事是虚构的,是假的!
因为林肯一生人都没到过纽奥良,怎么可能经过奴隶市场呢?怎么有机会看到贩卖黑白混血儿的情景呢?
这个故事,其实是林肯的好朋友约翰创作出来,他为林肯感人的故事做形象包装,正如JFK肯尼迪古巴导弹危机的内幕,也是一种形象包装,目的是洗脱肯尼迪花花公子的形象。
一个深奥的形象包装,从来就不是那么的表面,全没有内涵,只是教穿什么衣服,展示怎样的仪态,如何行走。
真正的形象包装是一种布局,展示出这个人是有血有肉有骨有泪的人格精神,而他的外在装饰,都需要符合内在的指标作为最后的依据!
林肯解放 黑 奴 故事 在 81 林肯---解放黑奴 的推薦與評價
亚伯拉罕· 林肯 (Abraham Lincoln,1809年2月12日-1865年4月15日),美国政治家、战略家、第16任总统。 林肯 是首位共和党籍总统,在任期间主导废除了 ... ... <看更多>
林肯解放 黑 奴 故事 在 [推薦] 這個時候最適合讀林肯- 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用小故事的隱喻,來比喻眼下的議題,是讓人接受論點的有效方法。此外,他的演講能力受到眾人 ... 最後一大貢獻是林肯解放了黑奴,發表《解放宣言》。 ... <看更多>
林肯解放 黑 奴 故事 在 Re: [疑問] 林肯是否有解放黑奴? - 看板historia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chinese228 (Janeite)》之銘言:
: 標題: Re: [疑問] 林肯是否有解放黑奴?
: 時間: Fri Mar 8 05:21:08 2013
: : ※ 引述《jodawa (jodaway)》之銘言:
: : : 我原本以為林肯為了堅持解放黑奴,所以不惜引發南北戰爭,但是之前曾經在李敖的節目
: : : 上聽他說,根據林肯的書信,林肯並沒有堅持一定要解放黑奴,他最主要的目的是維持美
: : : 國的統一,黑奴問題是其次。
: : : 事情的真相究竟是如何呢?請各位大大解惑,謝謝。
: 見獵心喜的翻案論還是看看就好。
我個人覺得這算是一知半解的情形,美國廢奴問題與過程,還真的很複雜、曲折又離奇。
而我們的傳統歷史教育傾向,不少是一拍兩瞪眼,答案不是這個就是那個,甚至是直接
告訴你「正確答案就是這個」→over。
但現實往往不是如此。
我個人比較喜歡巴森的歷史觀點:歷史不是真相,而是一種詮釋。
: 林肯是位律師,也是位善於雄辯的政治人物,
: 所以他的用詞還沒弱到給政敵抓把柄的程度(相較於某位拿法學博士的皇....)。
還沒當上總統時也被人抓過語病,但還沒有弱到在重大奴隸問題上,讓人牽著鼻子走。
林肯的崛起與留名,其實跟奴隸問題始終相連;他跟道格拉斯的史上最有名的參議員競選
辯論系列就是這樣來的。
但反對蓄奴制擴大,不等於反對既存的州蓄奴制(涉及憲法及州權)->廢掉蓄奴州的奴隸制
但反蓄奴=廢奴,後來變成一種歷史定位。
因為後來的確是直接在憲法上廢掉了奴隸條款。
這個我認為別人說破嘴都很難讓自己清楚分辨,到底「差別在哪裡」,還是自己看書、
親自理清,那時代的地理、政治、經濟、宗教信仰、國際外交、軍事等等=真實的社會現況
,究竟是如何。因為其實通通是混在一塊的,盤根錯節,牽一髮動全身。
少掉一塊拼圖,結果可能就不是這樣?
而林肯的思路,自有自己的一套邏輯,他沒有受到過幾年的正規教育,卻能靠自學爬到
這麼高的位置,還領導美國度過歷史上最艱難的時期之一,這個人其實有他自己的堅持跟
罕見才幹,也非常了解民主的歷程跟精髓在哪裡。
當上總統的林肯,其實是既有雄辯口才,思路清淅,同時也非常謹慎的。
「在我這個位置上,不說蠢話是很重要的。」
: 他對奴隸制度的表態多到爆炸,所以他的態度很清楚:
: 我在道義上很肚爛奴隸制度,但要辯論這問題我希望在法律上談,
: 所以那堆拿聖經出來戰人的廢奴主義者跟我不同掛的。
其實南方也是有人拿聖經出來戰…同一本書竟然同時讀出蓄奴跟廢奴來。
既蓄奴,又先掀起戰爭(第一槍可是南方政府開的,不是北方政府),還可以同時跪在教堂
作禮拜…
對有些人來講,一點也不矛盾,南方決定性代表人物:傑佛遜.戴維斯-邦聯總統
對有些人而言,不論在理智或感情上,都完全無法接受。
北方決定性代表人物:查爾斯.桑納-被南方議員痛打,促成共和黨團結
愛默生-新英格蘭人士,著名作家
約翰.布朗-鼓動黑奴反抗被處死,反而成了反奴隸的烈士象徵;
(北軍總司令尤里西斯.S.格蘭特的爸爸跟布朗很要好)
史坦頓-林肯的戰爭部長,貴格會成員
所以解讀還真的是看人、看生長環境啊。
林肯的父母其實也反對蓄奴,也是他們一直遷徒的原因之一。
雖然林肯本身對於奴隸制度的態度,一開始不是透過聖經解讀來決定的,
主要是立基於開國獨立宣言跟共和體制,
但後來內戰戰到天昏地暗、看不到盡頭的時候,他對於「送這麼多年輕人去死」的責任
感與目的疑問,會讓本來就不贊成蓄奴的他,在感情上,開始偏向廢奴就不稀奇了。
(雖然跟共和黨激進派處不好,但他還是說在"情感上"是偏向他們的,因為這些人絕不會放
棄廢奴的理想,同時也絕不會叫政府要投降或和談)
在簽署解放宣言時,他就已經認知到:「如果我會名留青史,肯定就是因為這份文件了。」
軍事的不利現況,讓他開始徵召黑人士兵上戰場,總計約20萬,在當時是相當驚人的數字
,朝向廢奴的政策就不可能再回頭了,
他真的想過,也起草過和平妥協方式
(但從來沒有正式提出來討論過,20年後才被發現,原來被放在一邊生灰塵)
但最終認為如果這麼作:「今世來世都該受咒詛」
同時也說服了其他北方保守派人士。
包括主戰派的民主黨人--主要認為戰爭是為統一聯邦,而不是為解放黑奴。
這個邏輯既受到精神上神學的強大支撐,
也在現況上是十分符合需求的。
不管是北方激進派或保守派,只要不是綏靖主義者,都心服口服。
: 然後他認為國家是一切根本,所以國家的統一是所有事情的最優先
: 為了避免分裂,什麼都可以談,包含蓄奴制度,但就是不要打仗。
: 引一段1854年10月在伊利諾州Peoria的演講節錄:
: Our republican robe is soiled, and trailed in the dust. Let us repurify it.
: Let us turn and wash it white, in the spirit, if not the blood, of the
: Revolution. Let us turn slavery from its claims of “moral right,” back upon
: its existing legal rights, and its arguments of “necessity.” Let us return
: it to the position our fathers gave it; and there let it rest in peace.
: (我們共和國的聖袍沾汙了,淹埋在灰塵中。讓我們把他弄乾淨吧!讓我們將其洗白,
: 在精神上,而非用革命的鮮血。讓我們把奴隸制度從"道德權利"的言論轉回既有的法
: 律權利,以及各種"必要的"論述中。讓我們將其還回到我們祖輩們給予的位置,使其
: 回歸平靜。)
因為林肯認為偉大的開國元勳們的思路,其實是想讓奴隸制度自己隨著時間,慢慢絕跡。
而後來由非洲運販黑奴到美國,不論在南北或北方已經是違法了。
那就只剩下自己國內的黑奴問題。
既然密蘇里協議已經規定蓄奴的界限不能擴張,那麼時候到了,這制度遲早會自己走向結
束。但是美墨戰爭後新領地的問題,就註定了密蘇里協議會被檢討→結果還被推翻了!
林肯就是因為「密蘇里協議」被「內布拉斯加法」的自治原則推翻,
才開始覺醒起來反對蓄奴制擴張的。
在他眼裡,內部拉斯加法倡導的州權、自治權(由新的各州自己決定要不要蓄奴),
只是為了永久保留奴隸制來化妝而已。
林肯的判斷邏輯是,自治權為什麼可以用在「白人替黑人決定奴役身份」,這算啥自治權
?這自治權是假的,不是真的。
以下是引述自 <<TEAM OF RIVALS>>The political Genius of Abraham Lincoln
內布拉斯加法只是針對蓄奴制的永久性和擴張性的法律名詞,但是它可能會敲響聯邦以及
美國價值的喪鐘。他認為「自治政府」的法律原則是正確的-絕對永遠正確。
但是若像道格拉斯倡議的,用它來擴張蓄奴制,就歪曲這一原則的本意。
「在未經他人同意之下,沒有人優秀到足以統治另外一個人。這是首要原則
-它是美國共和主義得以屹立不搖的基石。」
若黑人是一個人-這是林肯毫不猶豫認定的事實。那麼內布拉斯加法主張可在不經某人同意
的情況下,被一個主人奴役,這就是對「自治政府」的徹底踐踏。允許蓄奴制擴張,等於
迫使美國民眾跟獨立宣言公開宣戰,從而剝奪「我們共和體制身為世界榜樣、在世界發揮
公正影響力的角色。
: 很不巧,偏偏最糟的事情發生了。
: : 基本上美國立國是聯邦制,但各加盟州對於內政上的決定範圍有所質疑
: : 這就有點像是加盟店和加盟本部的關係
: : 身為加盟店長,總是會有些被加盟本部綁手綁腳的行政規定和裁量範圍問題
: : 如果都能適時化解就好,但是有些特定專門性的問題可能就很難化解
: : 南北戰爭就是把各加盟店的問題一次爆出來痛打一頓
: : 也就是各加盟店長直接在店長會議上開幹,然後烙幫手直接文的武的大戰一番
: : 至於黑奴問題,這有點像是行政裁量遇到憲法人權保障的問題
: : 南方州認為自己身為農業取向州,黑奴的使用是州產業不可或缺的部份
: : 甚至是州歷史的一部分,聯邦應該視黑奴使用是州內政而非人權問題
: : (南方:我叫我小孩去打工賺錢,你們這些死公務員少拿兒少法來嗆我)
: : (北方:有這種道理,你的人得來我這邊才算常人,那憲法定假的喔)
: : 不過後來也有很多人發現棉花大量生產使用黑奴其實是很晚近的事情
: : (南北戰爭1860開打,但紡織機制造出大量棉花需求也才在19世紀初期,不到一兩代?
: : 並不是一開始就這樣用的,所以黑奴傳統說常常被產業史家拿來笑XD
: : 其他像是行政管轄權的事情更是紛紛擾擾,南北戰爭前的美國政治事件
: : 其實就是各州和聯邦互相劃定裁量範圍的競爭
: : 黑奴的運用問題則是引爆問題的引信
: : 但實際上,真正的問題是『什麼東西該給州管,什麼又是聯邦管』
: : 只是黑奴問題聽起來比較正經八百冠冕堂皇而已:P
事情在真正混過政壇、處理過重大政治衝突還名留青史的政治家眼裡,就不是這樣了
(如上所述,而我個人是贊同林肯的觀點)
: 後來雖然聯邦論扭轉輿論,使得經過多年筆戰和鄉民亂戰之後總算修出部憲法,
: 但這個憲法為了要過,閃避了一堆問題,本文就只有五條,
: 告訴你要有三權分立原則,和三者的最高主管機關是誰,
: 但三者的職權到哪,其實說的很模糊。
: 他的價值是附款塞了十條權利法案進去,才讓他變得很重要。
: 也是因為太模糊,以至於司法機關的首腦聯邦大法官的權力要過十多年才確定下來。
內戰會開打,也跟大法官的判決有關。
密蘇里協議被廢,內布拉斯加法的成立,首席大法官泰尼再一次在黑奴Scott爭取自由的
案子拿出來背書,結果就是促成地域性的衝突愈演愈烈。
: 但北方則早已都市化和工業化,經濟上仰賴自由市場,
: 立場上也越來越傾英,越來越講國際觀,廢奴就變成很有市場。
: 於是這種地域的緊張關係,
: 變成用奴隸制度廢除與否的方式呈現出來。
因為這時候的歐洲普遍已經認為奴隸制度,是必須連根拔起的罪惡。
此時美國的德裔移民也非常厭惡奴隸制。
但又跟本土反移民的北方人(無知黨)處不好。
結果共識反而是集中在反對蓄奴。
: 但造化弄人,因為廢奴議題最後和地域對抗綁住,
: 這等於是個開關,反而引爆改良動物聯盟歷史上最不可碰的禁忌,
: 就是州權派和聯邦派的決裂。
: 聯邦每拒絕一個蓄奴州,南方和州權派就出來嗆政府欺壓人民,
: 兩邊的疑慮就加深一次。
事實上因為新領地原本因密蘇里協議,是不能蓄奴的;
這時候南方人可不想再遵守密蘇里協議了--開國流血我們也有份,為什麼我們不能帶我們
的"家當"到新領地!
而北方自由州跟南方蓄奴州在國會的勢力跟比例,也註定會失去平衡,讓北方取得優勢。
講白點,我倒覺得蓄奴的南方人認為自己該與反蓄奴的北方人"永遠"平起平坐,保持平衡
;但蓄奴問題,這個時候已經演變成一個非此就即彼,不可能調和的問題--
允許新州蓄奴,那換成北方要屈居弱勢了。
奴隸立場一旦沒辦法調和成一致,鬥爭甚至內戰的種子就永遠存在。
蘇爾德的妻子就認為:聯邦共和國跟蓄奴本來就是水火不容,無法共存。
: 最後整個引爆點就在林肯這位這輩子的運氣全在共和黨總統初選爆發的新總統身上。
: 因為他過去對奴隸制度的表達方式,
: 讓早已不信任聯邦的南方各州覺得"幹,這傢伙是廢奴政客,他上任一定會硬幹"
: 而不鳥他在選前強調一切都可以談的論點,自己先硬幹。
: 於是一上任紛紛宣布獨立,於是整個爭論瞬間就從對支持廢奴與否,
: 一下拉到聯邦與州誰為重要的議題上。
: 至於解放奴隸宣言本身則是林肯日後覺醒開外掛的神奇故事了,
: 再次暫時不談。
: 於是,說黑奴議題其實是個果汁機,
: 一打開後把原來不能碰的東西都絞了進去,
: 反而讓過去可以談的問題變成必須上戰場解決的歷史共業。
查爾斯.法蘭西斯.亞當斯就這麼不認為了,
內戰爆發,他在日記上寫的是:
「我們這些第三、四代的子孫,註定要為第一代的妥協付出代價。」
蘇爾德的妻子法蘭西絲是個很有趣的人,她一開始對內戰就定義在"解放黑奴",
而且從一開始就預估這戰爭會持續好幾年--這與當時所有人,幾乎都不一樣,
包括她丈夫。(當時幾乎沒人認為戰爭會變成久戰)
她反對兒子參與美墨戰爭(其實林肯也反對),
但卻贊成兒子參與內戰--雖然她還是很難想像兒子戰死的情況。
而最後蘇爾德父子逃過暗殺,她跟女兒范妮反而都因照護受重傷的他們
過度勞累染病去世。
: 推 Leika:推...史匹柏的《林肯》其實表現得很清楚 林肯就是這態度 03/08 10:1
: → Leika:只要聯邦能不分裂 國會是考慮暫緩解放黑奴的... 03/08 10:2
: → Leika:但既然南方都自絕於聯邦之外了 就乾脆徹底解放黑奴! 03/08 10:2
其實連廢奴主義者蔡斯都是這個態度,
若要聯邦解體跟奴隸制度消失中選一個,則奴隸制必須消失。
事實也是這樣,南北戰爭迄今是美國的唯一一次內戰。
奴隸制度消失了,美國的聯邦共和體制至今再也沒有過類似要打內戰的危機了。
--
麥克阿瑟曾嚴令克魯格不能隨部隊參加任何進攻。因此,當克魯格聽說他打算去Negros島
時不禁大吃一驚。他對麥克阿瑟說,如果他出了什麼事,那將是一場災難。然而,麥克阿
瑟只是說:「我得去。」
…要繼續控制Admiralty群島,防止它們被轉交到自己的戰區以外的最好方法,便是佔領
這些島嶼。如果他上岸,冒著生命危險幫助部隊奪取它們,那麼參聯會的反應,就很難會
是命令他將差不多是他冒著敵人的砲火、親自奪來的島嶼交給海軍了。此外,如果他打不
下Admiralty群島,他就回不了菲律賓。而他的戰爭實際上也就到此結束了。這是一場下大
賭注的賭博,為了獲勝,他情願拼命一搏
https://screencrush.com/first-clip-from-emperor/
Geoffery Perret <<The old soldiers never die : the life of Douglas MacArthu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5.25.40
兵源擴大對北方來說是利多,
著名的第一支黑人軍團-第54軍,裡面就有二個黑人是廢奴領袖費德.道格拉斯的兒子。
對北方來說,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對黑人來說,這證明了他們的貢獻;事實上因為黑人參軍
有著頗重種族觀念的保守派法務部長貝茲自己都帶頭贊成,在法律角度,
黑人白人士兵理當同工同酬。
其實間接肯定了黑人白人都該享有同樣權利,如果有著同樣的付出。
我覺得奇怪的是,哪裡理想化了?XD
還是說您其實活過那個時代,您的其實才是"其實"嗎?:P
還有您該不會不曉得,廢奴當時可是一點「道義上的優勢」也沒有喔........
廢奴主義者一開始可是人人避之惟恐不及。被公開地攻擊可從來不是新聞,
而是"常有的事"。
"廢奴"當時被美國大部分白人視為是一種道德的可能淪喪,
林肯可是曾被活生生地貼上這種標籤,所以南方才藉此順理成章地抹黑他、順便脫離聯邦
;林肯根本就不是廢奴主義者尚且如此,那更何況是真正徹頭徹尾的廢奴主義者。
有所謂道義上的優勢,是我們今天的人看的,恐怕根本不是當時的人想的。
推 Leika:美國人真的很守法...有的白人感情上痛恨黑人 但法律上挺平權 03/13 19:39
看是重視哪個,會力挺哪個;在現實生活不倚靠法律,那是想倚靠何種規範去維持
秩序呢?
既然自己需要去倚靠它,又自己拆毀它;只能說有點良心跟常識的人都不會這麼作,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東西原則還是必須堅持的,因為不堅持,到最後只會反過來重傷自己。
同在一條船上而已。
老實說,不跟拯救聯邦綁在一塊,憲法廢奴的目標有可能在爆發戰爭後那麼快實現嗎
拯救聯邦也罷,廢奴也罷,
反正通通實現了才是重點不是嗎
推 Zsanou:大推這篇! 03/13 23:46
※ 編輯: xxxer 來自: 114.35.25.40 (03/14 06:2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