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登基第二年改年號為貞觀 這究竟是為了什麼(二)|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續)
5.他首先給當年李淵欽定的杜伏威案平反。
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當年就為杜伏威平反昭雪,之所以如此急切地替杜伏威平反,就是要把自己的「懷柔」政策執行到底,改變過去威服的方式來統治天下的傳統思路,他要用征服人心的方式來統治天下。要讓歸順者都能拋棄後顧之憂,得到良好的待遇。後來他的這一政策得以順利實施。
在這個裡頭,其實還有一個目的,意思是說太上皇當年的決定是錯誤的,如今的他再也不是「一句頂一萬句」的那個時候了,這是精心設計的一石二鳥計策。
一方面是抹黑壓低了李淵;另一個作用的目的,就是告訴李淵,兒子現在說了算,我是正主,父親是否明白事?趕快讓我一步到位有多好啊!
誰知道這一招下去,並沒有「一石激起千層浪」,而是「泥牛入海無消息」。這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此時的李淵,他心裡想,反正是江山是交給你二小子了,所以他並不太關心時事了(也不敢太關心),所以反應有些遲鈍。他這麼想,當年自己冤殺杜伏威,是為了大局著想,殺他是為了以絕後患。你現在給他平反,那就想怎麼著就怎麼著吧。
李世民本來想,給李淵來個「靈魂深處鬧革命」,誰知道這次並沒有觸及太上皇的靈魂,只能再想辦法。死的不行,那就拿活的下手吧。
6.目標馬上就確定了,他就是唐朝的開國元老裴寂。
此人可真是李淵的鐵桿了。當年晉陽起兵,首功就是李世民、劉文靜、裴寂三人,他們合謀逼迫的唐國公李淵舉兵。唐高祖和裴寂個人私交特別好。唐朝建立後裴寂當了丞相。
但有一日被人彈劾,弄得裴寂很難受。一天和唐高祖在含章殿喝酒,倆人喝的很歡快。恰在此時,裴寂叩頭說:「當初陛下起兵太原,約好天下平定之後,允許老臣辭職歸田,現今四海太平,望賜骸骨回鄉。」
李淵一聽此話,很悲傷,流著眼淚說:「不能這樣,應當相與偕老才好。你為宗臣,我為太上皇,逍遙快活於晚年,不是很好嗎?」
苦苦輓留後又不放心,怕他偷偷溜了,又特意派遣尚書員外郎每天一人在裴寂家輪流值班,把人給看住了。可見二人關係多好了。
公元629年,裴寂因一件小事受到牽連。唐太宗免去裴寂的官職,削去他一半的食邑,讓他返回故里。
李淵聽到信,想替自己這位老友求求情。但他實在難以張這個口。天下哪有父親給兒子下跪的呢?
李淵心想,我現在是太上皇,按司馬遷在《史記》中的樣解釋:「太上的意思就是無上至尊。至古以來皇的功德大於帝王,帝王皆尊稱為父皇,所以叫太上皇」。
但自己從來沒有體會出一絲的榮譽感,相反,心裡感到十分的沈重和壓抑,也陷入了沈思。二兒子當權後,為了樹立形象,在天下人面前一貫表現得寬容大度,他即位之初,曾以既往不咎的和解姿態赦免了數以千計的前太子黨和所有政敵,從而贏得了天下人心。但現在為一點小事,就把我的老友給開了,這不明顯的是針對我嗎?
按理說自己現在徹底不管事了,對他也構不成什麼威脅了,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呢?
邊低頭思索邊在太極殿中踱著方步,一抬頭,突然腦洞大開。原來事情的癥結還是在我這裡呀!這個小子,是在給我上眼藥呀!
這下恭喜太上皇,你猜對了!
7.既然猜中了,那還等什麼?今天整的是裴寂,自己如果還不識相,明天還不知要出什麼幺蛾子呢。罷罷罷,還是自己識相點,主動滾蛋,免得到時候大家難堪。於是主動提出願意從太極宮遷往宏義宮。
李世民心裡頭懸著的一塊石頭終於落了地,他可以名正言順的入主太極宮,從此就可以高枕無憂的安坐龍椅了。
「高祖以宏義宮有山林勝景。雅好之。至貞觀三年四月。乃徙居之。改為太安宮」。(《新唐書·高祖本紀》)
李淵搬到宏義宮後,把宮殿改名為大安宮。大安,大安。意思就是說在那裡消停的安度晚年吧。至於太上皇是什麼樣的心情,那已不是當今皇上關注的重點了。
他的志向遠大著呢。他要帶領大唐的子民們去開創前所未有的新天地,他要成為真正的千古一帝!
(二之二,續完)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林 真 邑 改名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茅蓬--寶蓮禪寺|寶蓮禪蹤|10 >
離開了天壇大佛,我們朝寶蓮禪寺走去。
前稱「大茅蓬」的寶蓮禪寺是世界名剎之一,素有「南天佛國」之稱,多年來香火鼎盛,吸引了眾多中外信徒前來朝拜。
參觀寶蓮禪寺是我們今日的重頭戲,穿過素雅莊嚴的白色牌坊,我們正式進入了這座百年古剎。
-------------------------
寶蓮禪寺最初名為大茅蓬。1906年,大悅、頓修及悅明三位法師由江蘇省來到大嶼山建立道場。自此,十方雲水僧聞風而至,香港的禪門漸見規範,至1924年正名為寶蓮禪寺。紀修和尚出任第一代住持,迄今百多年,凈因大和尚為現今第八代住持。
當時,在國內鎮江金山江天寺參學的大悅、頓修、悅明三位襌師輾轉遊歷至大嶼山,喜見高山之上有一大片平原(後人把這幅平原名爲昻平),雖然長滿荊棘荒草,人跡罕見,卻清幽寧靜,認為是修行辦道的理想地點。三位襌師披荊斬棘,合力建小石室;後來,出家僧衆嚮往這處清幽的道場,聞風而至,遂蓋搭大茅蓬,自耕自食,用功修道,故初期命名爲「大茅蓬」。香港襌門十方叢林的規範從此創立。
1924年,紀修襌師,廣東省四邑人,從鎮江金山江天寺遊化到大嶼山,在寺内僧衆懇請下,出任第一代住持,並把大茅蓬改名爲寶蓮襌寺。後人稱大悅、頓修及悅明三位襌師爲開山功行大德。次年,寶蓮襌寺首次舉行秋期傳戒。當時,同住大衆共有數十人。
1928年,寶蓮襌寺興建佛殿「大圓滿覺」和左面的「金剛窟」,初期用作參襌靜坐之所;右邊用作客堂及庫房。興建佛殿時,山中各小靜室出家二衆齊心合力鋪設階磚,爲十方叢林各盡一分力量。
60年代,筏可大和尚動議把寶蓮襌寺的管理架構(佛教舊有制度),改組爲董事制,寺内一切事務均以董事意見爲依歸。董事會成立後,筏可和尚爲首任主席。
1963年,由於上山參拜的信衆日漸增多,舊有佛殿(大圓滿覺)不敷應用,遂開始籌建大雄寶殿,樓高二層,大殿下層爲觀音殿和羅漢堂。1976年,寶蓮襌寺開始籌建天壇大佛和筏可療養院。
1979年,源慧法師、智慧法師率領香港佛教僧團一行20人回內地訪問,受到「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等人的熱烈歡迎。此行對中港兩地宗教正式建立聯系有重要的意義。「中國佛教協會」送贈大藏經珍本《龍藏》一部,共7173卷給「寶蓮禪寺」。《龍藏》為清雍正十三年至乾隆三年的版本,是清朝最後雕刻製造的大藏經,極為珍貴。1982年,「寶蓮禪寺迎請大藏經代表團」到北京,迎請《龍藏》,趙樸初會長主持贈經儀式。10月,「中國佛教協會」派出以副會長巨贊法師率領的《龍藏》護送團,護送《龍藏》抵達香港。寶蓮禪寺與香港佛教聯合會舉行了盛大的迎接大藏經儀式,並同時舉辦了《龍藏》公開展覽。
1992年10月,初慧大和尚及董事會諸法師組成「迎請佛陀舍利團」,赴斯里蘭卡迎請舍利,由「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法師敬領兩顆佛陀真身舍利。1993年12月,天壇大佛建造完成,舉行開光慶典。寶蓮禪寺逐漸成為世界聞名的寺院。
2000年寶蓮禪寺開始籌建萬佛寶殿,將寶蓮禪寺完善為集宗教、佛教文化、園林景觀、雕塑藝術、傳統與現代於一體的佛教聖地。萬佛寶殿預計在2013年落成。2014年10月31日萬佛寶殿正式落成,舉行隆重開幕慶典及佛教三大語系開光儀式。2014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寶蓮禪寺與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合辦「趙樸初思想研討會」,廣邀國內及本港高僧大德、專家學者參與。
-------------------------
資料來源:寶蓮禪寺網站 http://www.plm.org.hk/history.php?mainnav=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