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吳軍的《硅谷來信》第3季。這封信我們來談一談著名經濟學家、政治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的思想。
哈耶克的思想對我影響比較大。我這個人讀書比較雜,而且有些別人讀不下去的書,有時我會硬著頭皮往下讀。讀進去了,體會了,人有時就變了一個人。借用我之前介紹過的印度哲學的說法,一個人之所以成為自己,是因為自己曾經的思想和行為。這樣算,在我身上多多少少有一些哈耶克思想的成分。
哈耶克這個名字你可能並不陌生,得到上有不少介紹哈耶克思想的內容。這封信我和你分享的內容主要來自哈耶克的《自由憲章》(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這本書,也翻譯成《自由秩序原理》。這本書是古典自由主義的經典之作,曾經被美國的《國家評論》雜誌評為20世紀最好的一百本非虛構圖書的第九名,哈耶克的另一本名作《通往奴役之路》在這個榜單里排第四名。英國已故的首相撒切爾夫人曾經在英國保守黨的一次會議上拿著《自由憲章》對大家說,這本書才是我們應該信仰。
接下來我們就借著這本書,來介紹一下古典自由主義的思想。
哈耶克如何定義自由?
說到自由主義,你可能會想到現在美國歐洲的各種左派思想,通常人們也會說左派是自由派,右派是保守派。但古典自由主義的主張和今天西方的左派思想正好相反。今天西方的左派思想其實更偏向於北歐式的民主社會主義,強調結果平等,反應在社會政策上就是高稅收、高福利,政府要提供很多服務。而古典自由主義強調個人的意願、行動和經濟活動的自由,主張政府要少干預個人和商業的行為,同時強調法律和法治。也就是說,其實古典自由主義的思想放在今天,就屬於保守派。
今天的社會,每個人都非常看重個人的自由,但通常只是出於一種本能,很多人其實並沒有搞清楚自由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有的人在追求自由時給自己套上了枷鎖,還有一些人打著自由的幌子干涉其他人的自由。比如現在在美國,有的年輕人認為警察妨礙了人民的自由,應該減少警察的經費;但是,警察的活動減少了,犯罪分子就猖獗了,大家反而晚上不敢出門,社會缺少了秩序,其實是變得更不自由了。因此,我們有必要更深入地瞭解一下那些我們日常掛在嘴邊的概念,不只是本能地追求自由,還要真正理解自由的內涵,更好地維護我們自由。
哈耶克是怎麼定義自由的呢?他是用人與他人的關係來定義的,他講,所謂自由,就是他人不強制我們的行為。當然,這件事要對所有人成立的話,我們也不能強制他人的行為,因此自由並不是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根據這個定義,一個宮廷里的高級官員,並不比一個農民或者工匠更自由,因為宮廷官員每天都對國王唯命是從,而一個農民在大部分時間里可以決定自己的行為。
因此,哈耶克講的自由並不意味著的一定有更多的選擇、更大的活動範圍、更多的資源,而是意味著可以按自己的方式生活,按照自己想法選擇機會。就我自己而言,很多人都會問我,我有很多資源,為什麼不利用起來,獲得更大的發展。其實道理很簡單,我不願意過不自由的生活。很多公司的朋友對我講,你來做我們的CTO或者首席科學家吧,我們給你多少多少股份。我對他們講,現在我們是以朋友身份相處,我也自由,你也自由。要是我真的接受了你們的職務,我顯然不自由,你也要天天考慮不能讓我有意見,又怕壞了朋友關係,你也不自由。
如果自由只是可以按自己希望的方式生活,並不一定意味著更多的選擇和資源,那自由對人到底又有什麼好處呢?哈耶克認為,人類文明的開啓以及後來社會進步,靠的就是人們可以自由追求自己的目標。一個人為了達到目標,需要擁有更多的知識,這些知識又會讓他人受益。
同時,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自由,就會有競爭,而自由競爭就是維持一個開放系統的必要條件。如果沒有了自由競爭,這個系統就會成為一個內部熵不斷增加的封閉系統。同樣的道理,商業的自由也是如此,一個商業被壟斷的社會,也會是一個熵不斷增加的封閉系統。商業的自由其實是人的自由的一種體現。
不過,自由的社會會帶來一個結果,就是發展的不均衡性。因為人的智力和體力不同、經歷不同、運氣不同,因此在一個人人自由發展的社會,每個人得到的結果就不可能完全相同。如果結果一樣了,那就是平均主義,不是通過人的自由發展得到的。
一個社會只要在進步,就不可能是社會全體同時進步的,新知識、新的機會(包括財富)一定是先在某個小範圍內誕生,再向多數人傳遞和分享。因此,社會進步的過程中,一定會出現不平等的現象,但這不是實質性的不平等。按照哈耶克的觀點,不平等的現象應該依靠發展來解決,而不是人為調整來實現。
當然,一定會有人不同意這樣。比如有人會想,那憑什麼張三就比我先富起來呢,為什麼不能多掙了錢就大家平均分,所有人一起同步富起來呢?哈耶克講,如果這樣,那所有的人都不可能富起來。世界上之所以會出現更新的、更好的東西,是因為那些創造出新東西的人可以先一步獲得創造出新事物的成果,如果沒有了這一點,社會的進步本身就會停滯。因此,哈耶克講,經濟上的不平等並不是一種罪惡,我們可以通過發展消除貧困。
實際上,中國社會通過改革開放發展起來的歷程,也是遵循了這個規律。中國在過去幾十年里的發展成績有目共睹,這固然是因為中國人的勤勞和智慧,但也有一個重要的制度原因,是避免了走平均主義的道路。實際上,現在的一些歐洲國家就存在這個問題,過於追求結果平等,影響了經濟的增長。
通往自由之路
哈耶克講,通向自由的道路有兩種,或者說,人類獲得秩序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自發誕生的秩序,古典自由主義信奉這樣產生的秩序才是最好的。第二種則是人為設計秩序,北歐的福利社會主義就更偏向於這一種。
哈耶克認為,自發誕生的秩序才反映了自由的本質,採用漸進的經驗主義方法,比較少涉及強制;而人為設計的秩序則是理性主義的,帶有一定的強制性。自發秩序講究有機生長,緩慢地試錯;而人為設計的秩序則容易陷入教條主義的陷阱,試圖創造不可能的烏托邦。
從哲學上講,自發秩序的哲學基礎來自亞里士多德式的哲學思想,人為設計秩序的哲學基礎來自柏拉圖式的哲學思想,前者強調來自客觀世界的經驗,後者強調人的理性。如果我們承認人的理性是有限的,而且人常常是自私的,那麼就應該對理性設計秩序這種方式有所警惕。
當然,自由不是不講規矩,自由要服從的規矩就是法律。哈耶克講,服從於法律不等於服從於他人。如果我們是服從於一個具體的個人,那是奴役;但如果我們服從於社會共同的、公正的法律,那麼人依然具有自由。
不過,對於什麼叫做公正的法律,哈耶克也有自己的觀點。他說,人在法律意義上是平等的,這意味著法律不能歧視任何人;但法律意義的平等不是現實中的完全平等。而且,如果我們要在法律意義上承認每個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不能侵犯任何人的正當權利,那麼在現實的發展中,就必然會出現不平等的現象。如果要扯平這種現實的不平等,就需要在法律上制定具有歧視性的條款,對一部分人區別對待。也就是說,哈耶克認為,法律的平等和現實的平等是不可兼得的,要實現現實的完全平等,就要犧牲法律上的平等,反過來也是這樣。因此,哈耶克講,人們可以自己選擇,是要法律的平等,還是要現實的平等。
當然,有人會問,如果犧牲現實的平等,那弱勢群體怎麼辦呢?哈耶克認為,只能靠人善良的天性照顧他們,從博愛和正義的角度對他們進行一些補償。比如說,清華和北大在招生時,會拿出少數名額給一些教育資源差的偏遠貧困地區,這是從正義的角度出發給予的補償。其他人要考清華北大,還是要按同樣的標準。但是如果清華北大把招生制度整個改掉,不是按分數決定誰上清北,而是按人口比例分配每個省有多少人上清北,那就不是補償,而是改變了整個系統。
自由和私有財產
最後,講一講哈耶克對於自由和私有財產關係的看法。哈耶克講,保護私有財產是保護個人自由的一部分,而保護私有財產的基石就是契約制度。而契約,則是人們之間基於自願而非強制的互利合作決定。
比如你使用某家互聯網公司的服務,和它簽一個自願的互利合作協議,這就是契約。合理合法的契約可以保障你的數據資產以及你個人的自由。但是,如果互聯網公司悄悄定了一個霸王條款,讓在你不之情的情況下就同意了,這樣的契約就會讓你失去一部分自由,你的數據資產也就得不到保障。
小結
總結一下,這封信和你談了哈耶克的思想,主要是討論了一下自由這個概念。有些時候,我們討論一些事情需要有一定的理論基礎,而這些理論基礎往往就存在於那些經典的著作中。比如今天我們談網絡個人權利,談數據資產,理論根源其實還是在那些哲學、經濟學、政治哲學的經典著作中。哈耶克的著作就是其中之一。這樣的書通常不好讀,你如果打算自己去閱讀,不妨耐心一些,多讀幾遍,仔細體會。」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萬的網紅超級歪 Super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刻加入頻道會員,實際行動支持超級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M7yIYvZGYLJR6z6RqLlNw/join https://www.facebook.com/Mr.SuperY/posts/1688351171318544 📣留言加分享本影片,就...
柏拉圖正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乜仲有人講緊 #學聯?
呢個社混圈有一種說法,係好得意嘅,就係 #一日最衰都係xx。
#一日最衰董建華,拉佢下台就冇事。
#一日最衰都係退聯 佢地一定係收左共產黨嘅鬼。
#一日最衰都係健吾 佢一定係建制b隊。
而佢地做嘅所有事情,就因為站在道德正義的定義之上,你什麼都不能說。而他們安插罪名嘅方法都好簡單:扣你帽子嘛。建制b隊,共產黨嘅鬼,熱狗。之後當有人用返同一個方法對付佢地:YC、泛民打手、網軍、pr,佢地有冤無路訴,就開始問:你以偏蓋全,你假消息,你帶風向。
他們知道自己荒謬了嗎?
那些人,開始惱羞成怒,就會開始改花名:怨婦,19才子,健吾之流,就算他們讀幾多書,滿口都是存在主義後現代理論,有時柏拉圖有時阿里士多德,總之你不站在他們那邊,你做什麼都是錯的,都是共產黨的鬼。
對那些人而言,彷彿入共產黨,好像入民主黨(香港)或保守黨(英國)那麼簡單容易,#有錢就入得。
總之,將自己現在的失敗,把香港人集體拉進的失敗拉到一些他們看不見的「人物」頭上,然後不斷安插罪名,自己就沒有錯。
好搞笑。
#叫退聯班友點點點 ,好似走晒難啦。講怨婦,這些是不是怨婦呢?還是在yc眼中,這叫「毋忘初衷,對準政權」,所以他們沒有錯?
#真話放題
柏拉圖正義 在 我在出版業上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樂讀|哲學家,很有事?:漫談蘇格拉底和16位小夥伴
#出版社閱讀邀約書籍
延續上一本《哲學家,很有事?:趣談前蘇格拉底的16位大奇葩》,這一本書在前面三分之一的部分大大暢談蘇格拉底的各項觀點,其中包含了:正義、虔敬、愛情、靈魂以及語言。
論靈魂依舊是讓我最有同感的部分,有兩個論點我特別喜歡:
「我們可以承認每個靈魂都像穿一幅一樣穿過許多肉體,尤其是當靈魂長久活著時,儘管肉體一生中不斷發生變化和分解,但靈魂絕對不會停止更換已經穿破的肉身。」
「當死亡降臨於一個人時,死去的是他的可朽部分,而不朽部分在死亡逼近時不受傷害地逃離,他的不朽部分是不可滅的。」(作者說明這個不朽的部分就是永恆的靈魂)
我們很容易執著於物質層面的追求,但蘇格拉底卻認為所有的物質都是會朽去的,唯有靈魂是不朽的,正好與我自己的觀點很雷同,所以才會這麼有共鳴啊。
另外,在論愛情的這章當中,有一段話我也非常喜歡:
「一個人雖然始終用同一個名字,但他的每個面向都在變化,每一天他都是一個新人,而原來的他已不再存在。我們可以看到他的頭髮、肌肉、骨頭、血液,以及身體的其他部分在變化。不僅身體變,靈魂也在變。性格、氣質、思想、慾望、快樂、痛苦、恐懼都不是終生不變,而是有些在出現,有些在消失。」
以前總會害怕改變以及變化,但後來才深深感受到唯有「改變」才是這世界上唯一不會變化的事情。
而書籍的後面三分之二則是介紹16位生於蘇格拉底之後的哲學家們,其中當然有大家最熟悉的柏拉圖,以及柏拉圖正宗的門徒───亞里斯多德,也是篇幅最多的兩位哲學家,儘管如此,在編排上也是段段分明,因此,不會很難以閱讀與消化。
如同之前提到的,聽這些哲學家聊天很好玩,而且他們也會談論有關於神話的見解,這個部分我覺得超有趣的。
推薦給對於哲學有興趣的小讀友們σ`∀´)σ
-
作 者|賈辰陽
出版社|時報出版 / 時報出版愛讀者
-
#駐點樂讀人專欄 ─── 陳子楹
更多互動都在instagram歡迎追起來:https://www.instagram.com/lovelove_reading/
柏拉圖正義 在 超級歪 Super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立刻加入頻道會員,實際行動支持超級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M7yIYvZGYLJR6z6RqLlNw/join
https://www.facebook.com/Mr.SuperY/posts/1688351171318544
📣留言加分享本影片,就有機會抽《暴民法》一本呦。
參加抽獎活動時間為期一週:2020.6.22 - 2020.6.29
👏感謝 聯經 的熱情贈書
-
第14集:黑暗騎士電影解析:高譚市的政治哲學 / 法的極限與正義的辯證:柏拉圖、盧梭、尼采、德希達、阿岡本、傑森˙布倫南
-
超級歪:「諾蘭系列即將重新啟動新的三部曲啦!」
-
本集關鍵字:
#報復性正義 #形式正義 #恩典正義 #GeorgeFloyd #影武者聯盟 #高譚市 #舊約聖經 #代罪羔羊 #道德平等論 #正當性理論 #人民主權論 #公共意志 #量刑聽證會 #公共安全委員會 #法國大革命 #凱撒 #羅馬獨裁 #例外狀態 #反恐戰爭 #愛國者法案 #猶大 #耶穌 #亞伯拉罕 #高貴謊言 #理想國
-
參考電影:
1962《雙虎屠龍》
1997《意外的春天》
2006《死亡筆記本》
2017《第22年的告白》
參考資料:
Agamben, Giorgio
2010,《例外狀態》,麥田出版
Brennan, Jason
2020,《暴民法》,聯經出版
Derrida, Jacques
1992, Force of Law: The “Mystical Foundation of Authority”.
In Drucilla Cornell, Michel Rosenfeld & David Carlson (eds.),
Deconstruction and the Possibility of Justice. Routledge.
Fassin, Didier
2019,《懲罰的三大思辨》,聯經出版
Girard, René
1977, Violence and the Sacred.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Metzger, Jeffrey
2019, The Rise of Politics and Morality in Nietzsche's Genealogy
Nietzsche, Friedrich
2017,《論道德的系譜》,大家出版
Plato
2014,《理想國》,聯經出版
Rousseau, Jean-Jacques
2018,《社會契約論》,商務出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XP8XmSRdN0/hqdefault.jpg)
柏拉圖正義 在 理想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理想國》(古希臘語:Πολιτεία;拉丁語:Res Publica)又譯作《國家篇》《共和國》《王制》,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大約西元前390年所寫成的作品,主要談及了正義、秩序 ... ... <看更多>
柏拉圖正義 在 柏拉圖:政治與人生- EP11 - 香港01 的相關結果
在這點也可看出,柏拉圖的正義觀由兩層含義:其一,「正義」即是人類內在的「善」之體現。是當理性處於統治地位時,人類靈魂的最佳狀態;其二,正義 ... ... <看更多>
柏拉圖正義 在 何謂「正義」? 聽聽柏拉圖的哲人政治理想! | 書市圈| 琅琅悅讀 的相關結果
柏拉圖 在對話集《理想國》中創造了一個完全公正的烏托邦社會,說明了公正政體必備的三波革新浪潮。堅稱必須先有正直的公民,才有公正的城市,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