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重量級參議員訪問團:背景脈絡補充】
昨天(6月5日)AIT才宣布三位參議員訪問台灣,訪團就在今天早上抵達,在中午左右結束行程,三小時炫風訪台。
當中最重要的訊息莫過於宣布將捐贈台灣75萬劑疫苗!在台灣國際空間受到中國封鎖的同時,美國議員乘坐著美國空軍C-17「全球霸王」運輸機帶來了好消息。加上日本在6月4日送來的124萬劑疫苗,不禁令人想起了西柏林遭蘇聯封鎖時,美國及其盟友空軍向西柏林空運物資的歷史。
在台美如此友好的同時,讓我們來多補充一些背景資訊。這個訪問的背後其實有非常多的重要訊息以及脈絡!
▍之一、
這次訪團組成的議員主要來自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三位訪成員分別是:達克沃絲(Tammy Duckworth, D-IL)、蘇立文(Dan Sullivan, R-AK)、昆斯(Chris Coons, D-DE)。其中,昆斯是外委會委員(我們在後面會介紹),另外兩為都是軍委會委員。
這次訪問是從2020年疫情開始一年多以來,第一個訪問台灣的美國國會議員團。事實上,他們這次出訪,主要是因為原訂要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話」因為疫情而取消,但還是需要談一些重要事情,所以安排出訪。國會議員們原本主要的目的是去訪問南韓。
為了要能在滿檔的行程中來台,這三位議員們在結束韓國的原定行程後,不能睡覺得直接趕往機場,搭上凌晨從韓國出發的飛機,這樣子才能在早上降落台北。而在降落之後,為了遵守台灣的防疫規定,他們也不能離開機場,只能就地在機場與政府官員進行重要的會議。結束會談之後,他們必須立刻啟程飛返韓國,以趕上銜接班機飛回美國。為什麼會這麼趕?因為6月7日聯邦參議院就要開議了,有許多重要法案要投票。也就是說,他們真的就是「專程」來訪問台灣,連在台灣好好吃頓飯的時間都不會有,這真的太狂了!
那為什麼要訪問台灣呢?這得從5月說起。
▍之二、
這三位議員之所以會訪問台灣,是他們主動表達,希望將亞洲出訪行程延長,專機拜訪台灣。主要的目的就是要 #在台灣正在對抗嚴重疫情的時候,#展現對台灣的堅定友誼與支持。
5月中旬,台灣疫情狀況開始進入社區傳染的階段,駐美大使蕭美琴(戰貓)率領的團隊,除了在行政部門爭取支持之外,同時也在國會方面全面動員,請所有朋友們設法協助我們取得疫苗。包括這三位參議員在內,非常多國會議員在瞭解我們的情況之後,就以各種方式向白宮、向國務院表達關切,要求行政部門將台灣納入疫苗分配優先名單之中。
美國從今年二、三月開始打疫苗,到四月左右大概讓想打的人都打得差不多。五月中旬美國才宣布可以對外提供疫苗,結果當然是引起全世界所有國家拚搶。仔細檢視白宮剛公布的首批疫苗釋出名單,會發現只有三個先進國家(台灣、南韓、加拿大)列入,其餘大多都是開發中國家。
其實台灣要納入這個名單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美國先前就提出幾個提供疫苗的原則,包括:貧窮程度、疫情程度、確診人數、公衛體系能力等等。不管從哪個指標來看,台灣想被納入是非常困難的。
從這些指標來看,台灣最後成功納入第一批疫苗分配國家,背後是經過多少人努力爭取來的啊!包括這三位議員在內,我們在行政部門及國會當中,肯定有非常多的朋友們幫我們出力,才能辦到。
▍之三、
這三位議員都是美國政界的重量級人物,每一位都有特殊的背景與淵源。我們昨天的貼文有簡單介紹過,我們在這邊多談一些。
首先,這次的團長、伊利諾參議員達克沃絲(Tammy Duckworth),她真的是美國國會的傳奇人物。1968年在曼谷出生,母親是泰國華僑。她過去曾是職業軍人,擔任戰鬥直昇機飛行員。2004年她在伊拉克服役時,她駕駛的直昇機遭火箭擊落,導致她失去雙腿。她不僅是戰鬥英雄,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雙腿截肢、以及在職期間懷孕生產的國會議員。去年拜登在挑選副總統競選搭檔時,達克沃絲數度被美國主流媒體點名為可能人選,可見他在美國政壇上廣受敬重。這次是達克沃絲擔任議員以來第一次訪問台灣。
她先前就對台灣很友好,過去紀錄包括:參與連署籲請川普總統派遣閣員訪台;擔任眾議員期間,也曾在眾院院會支持重申「台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為美臺關係基石的眾院共同決議案。
#她的致詞超級令人感動
#在講她家人故事時
#聽起來都哽咽到要哭了
➤ 致詞參考翻譯:https://reurl.cc/j8glLL。
➤ 早前文章:https://reurl.cc/9r5GWX。
➤ 相關補充:https://reurl.cc/832qdb。
再來,共和黨籍的阿拉斯加參議員蘇立文(Dan Sullivan),1964年出生,現年56歲。他是海軍陸戰隊備役軍官,跟台灣的淵源可以回溯自1996年台海危機期間,當時身為現役軍官的他,曾參與巡弋台海的任務。這樣的經歷,想必是對來自中共的威脅有非常深刻且是第一手的印象。他在2016年首次參加聯邦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訪問團訪問台灣時就曾說過,這是他第一次踏上台灣土地,但不能說是第一次訪問台灣。(可惜這次因為疫情和行程緊湊的關係,我們還不能好好招待這位老朋友)
蘇立文在國會裡對台灣非常友好,美國國會挺台相關議案大多有他的參與;已完成立法的《台灣保證法》,他就是共同提案人之一。他特別在致詞時提到台灣過去一年對美國的口罩和醫療用品捐贈協助:「台灣在我們患難時相助,我們美國人,是會記得這種事的...這就是來自美國的愛。」而且還特別戴上台灣相助的口罩!!!
➤ 致詞參考翻譯:https://reurl.cc/Gmbe7d。
最後,1963年生的昆斯(Chris Coons)是這個團裡的特例,因為他不屬於軍事委員會,而是外交委員會成員。不過,與拜登是德拉瓦州同鄉的昆斯,是眾所皆知拜登總統最親密的朋友,以及在外交事務上最重要的夥伴之一。紐約時報對他的形容是:Biden’s Eyes and Ears in the Senate。從大選結束後到今年初,他是各界猜測拜登內閣國務卿最熱門人選之一,最後拜登選擇布林肯的其中一個理由是:「需要昆斯留在國會幫忙」。
即使他最終並沒有擔任國務卿一職,拜登總統就職這短短幾個月以來,昆斯已經擔任過好幾次總統特使,出訪非洲及中東。這樣一位人物在參訪團的意義當然是不言而喻。
而且,昆斯是在國會上最大力支持台灣的議員之一。他是「台灣保證法」、「台北法」的共同提案人,同時是「台灣學人法案」的連署議員,也曾經連署致函USTR支持台美洽簽雙邊貿易協定。他曾經在2019年訪問過台灣。
▍小結
這次來訪的這三位參議員,是我們台灣在外交上面的真正好朋友,而且他們也都是現今美國政壇上的重量級人物。
所有外交上的情誼、人脈,都是長期累積而來的,背後經過外交人員們、政治人物們、民間團體們、以及許多人們共同的努力。很高興看到台灣在美國國會當中的好朋友能夠有機會專門來訪,希望下次有機會能夠招待他們好好地逛一下台灣。
我們希望台灣在國際上的朋友一直變多!我們會跟大家一起對抗這個可怕的病毒,也會像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及達克沃絲說的,民主朋友們要團結對抗可怕的惡魔!
✨ 觀測站底加辣Podcast:https://reurl.cc/VEEYq5。
✨ 觀測站吼哩哉Podcast:https://reurl.cc/rg11qE。
✨ 小額支持觀測站:https://ustaiwanwatch.soci.vip。
柏林危機空運 在 基隆好議員 鄭文婷律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婷的讀書筆記:捷克議長在立院演講的意義
捷克參院議長韋德齊在立院演講中指出,捷克與台灣兩國對於民主自由懷有共同信念,認為世界各地的議員,除了通過法律外,更應捍衛民主原則,捍衛民主原則就等於捍衛社會的自由民主精神。
文婷最感動的是,韋德齊最後以「我是台灣人」作為整場演講的結論,並獲得全場聆聽者起立鼓掌致敬長達一分鐘。這句話,讓台灣人知道,世界許多民主國家在背後支持我們,台灣其實不孤獨!
文婷分享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張宇韶的評論,裡面對於國際關係與外交史有深刻的描述,而且說明了「我是台灣人」背後的典故及寓意。
———————————————————-
//自由民主燈塔的傳承?捷克議長韋德齊訪台的政治意義(張宇韶)
9月1日,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以「民主國家團結一致,致力捍衛共同價值」為題,在立法院進行演講。值得關注的是,這是第五位以現職身分在立院演講的外國議長,上一次是早在1974年的薩爾瓦多議長羅德力格茲;以元首層級來說,則是2010年的吉里巴斯總統湯安諾。
就政治意義而言,韋德齊訪台可謂是台灣近期在外交上有所突破的重要象徵。更加難能可貴的是,捷克訪問團不畏中國一路打壓自願成行。
韋德齊在演講中指出,捷克與台灣兩國對於民主自由懷有共同信念,認為世界各地的議員,除了通過法律外,更應捍衛民主原則,捍衛民主原則就等於捍衛社會的自由民主精神。
他強調,實質民主制度在自由民主世界內,「人和人的生活必需具有最高價值」。這種從民主政治昇華到應然哲學層次的演講內容,或許也讓國內某些刻意高居廉價物質主義或去價值的政客感到汗顏。
#我是台灣人的典故
最為關鍵的是,韋德齊最後以「我是台灣人」作為整場演講的結論,並獲得全場聆聽者起立鼓掌致敬長達一分鐘。深入探究,這是援引1963年美國總統甘迺迪訪問柏林時的重要詞句。當時,甘迺迪之所以強調「我是柏林人」,是為了明確反對共產主義和壓迫政權,並支持西柏林人民,表示自由是不可分割的。
韋德齊的引述有其深厚的外交與歷史的脈絡。柏林自從冷戰第一場危機開始,就成為西方世界中「鐵幕裡的燈塔」象徵。1948年,蘇聯遲遲不願讓德國各佔領區合併,並拒絕西方的經濟政策。為了逼迫美國在這些議題讓步,遂透過交通封鎖的方式製造兩陣營的潛在危機。
杜魯門為了強化西方盟國對於馬歇爾計畫的信心,不讓莫斯科對美國政策產生誤判解讀,因此藉由大規模空中運補的方式馳援柏林,舒緩軍民所需的戰備與生活物資。
在美國的決心下,一年間飛行次數277,728次,空運貨物211萬噸,同時對蘇佔區所缺的鋼、焦煤及電力等實行反封鎖。過程中,西德政府的憲政體制與基本架構也同時完成,最後蘇聯知難而退撤銷了對柏林的封鎖,然而,此一危機也奠定了柏林「鐵幕孤島」的政治圖騰。
1961年東德政府無預警建造柏林圍牆。在東德聲稱「防止法西斯防衛牆」的防禦結構中,目的在於阻止東德居民通過西柏林前往西德。因為柏林圍牆將西柏林地區如孤島一般地包圍封鎖在東德範圍之內,所以也被稱為「自由世界的櫥窗」。柏林圍牆不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分裂和冷戰的重要標誌性建築,更是分割東西歐的鐵幕象徵。
甘迺迪1963年造訪西柏林時發表「我是柏林人」的演講,就是希望在世界輿論前告訴深陷鐵幕的所有人,在西方民主世界的政治、軍事、經濟奧援下,你們絕對不孤獨;只要以民主政治作為普世價值對抗共黨極權政體,柏林圍牆與鐵幕崩塌毀壞的那一天必然會到來。
歷史後來的發展驗證了甘迺迪的預言,在1989年蘇東巨變中迎來了東歐國家的自由民主,而被埋葬在灰燼中的就是一手豎立圍牆的劊子手。
#從捷克到台灣的民主燈塔
對於韋德齊而言,這一切自然點滴在心頭。
他的祖國曾經在1938年淪亡於納粹德國,只因為西方民主國家對於極權政體採取姑息養奸的綏靖政策,英國首相張伯倫在慕尼黑會議宣稱「爭取英國這一代和平的白紙」,一年後隨著德國入侵波蘭爆發二戰淪為廢紙一張。
二戰結束後,鐵幕雖然降臨,卻擋不住東歐人民爭取自由民主的決心,1956年爆發了波蘭匈牙利人民的大規模示威運動,1968年捷克的布拉格之春點燃民主化的聖火,雖然蘇聯聯合其他華沙公約國家進行殘酷鎮壓,但是在1989年天鵝絨革命的浪潮中,捷克與中歐其他國家一起掙脫鐵幕枷鎖的桎梏,成為民主轉型的典範。
當前台灣處於中共銳實力攻勢的最前線,儼然取代柏林成為「新民主燈塔」的新表徵。一起走過冷戰威脅與極權統治恐怖的陰霾,韋德齊的演講想告訴台灣人,一如甘迺迪在西柏林演講的語境,在全球自由民主的普世價值下,在共同對抗COVID-19的戰役裡,在身處中共文攻武嚇的恫嚇下,在未來全球生產分工鏈重組的過程中,勇敢的台灣人,你們絕對不孤獨。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561/4828534
柏林危機空運 在 林俊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從此不再是自由世界的孤島!
今天早上,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來到立法院發表演說,不僅是台灣40幾年來首見,也是非邦交國的第一次。韋德齊議長引述了美國總統甘迺迪著名的「我是柏林人」一句,用中文說出「我是台灣人」,獲得全場的熱烈掌聲。
德國在二戰後成為了冷戰鐵幕的最前線,其中西柏林四周都被共產陣營的東德包圍,彷彿自由世界的孤島一般。蘇聯為了拔除這個眼中釘,封鎖西柏林四周的道路,希望透過切斷物資讓他們投降,也就是著名的「柏林危機」。後來在美國不間斷的空運以及西柏林人堅持之下,成功度過難關。1963年,時任美國總統甘迺迪為了鼓舞西柏林人的士氣,親自飛抵西柏林並發表演說。他說:「在自由世界,最榮耀的句子是『我是柏林人』,所有自由的人,無論身在何處,都是柏林的公民。」從此「我是柏林人」這句話,成為自由世界反抗專制的精神象徵。
長年與中國對抗,台灣就宛如當初的西柏林,是反抗極權的最前線,也是自由世界的孤島。韋德齊議長用中文說出「我是台灣人」,就是在告訴我們台灣並不孤單,所有自由世界的夥伴都與我們站在一起。
過去數十年來,台灣因為中國處處打壓,少有如此大規模的外交盛事。但從今以後,台灣的外交將走向一個全新方向,不再以邦交與否論友誼,而是以共享的價值為依歸,建立真正互信的夥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