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逼迫孩子成為「理想的樣子」,而是鼓勵孩子成為「自己」
這幾天,大家都關注東京奧運。一家人守在電視前面,等著每一次幫選手加油的機會。刷臉書的時候,常常被奧運有關的消息洗版,無論是幫某位選手加油,或是評論某些選手的技術。
這些奧運國手們的精神,還有他們努力的姿態,讓他們成為台灣最美好的身影。
那天去採買的時候,再等候線上等著排隊結帳,無意間聽見一對母女的對話。媽媽眼睛看著手機,嘴吧不停數落著女兒:
「我這幾天看妳線上課,光在那邊聽課有什麼用?看妳根本沒在抄筆記!再這樣不認真,我看妳之後有什麼出息!以後幫人家端盤子嗎?我花錢讓妳補習,是這樣讓妳丟到水裡的嗎?」媽媽的聲音不大,但語調非常嚴厲:「妳說喜歡打球,那妳自己看看那些國手啊!妳有人家這麼厲害嗎?人家這麼年輕就打奧運,妳呢?惦惦妳自己的斤兩,沒那個本是就不要走那條路!憑妳現在的實力,怎麼跟人家競爭?」
女兒穿著一身球衣,看起來可能是國中或國小高年級生;戴著鴨舌帽和口罩的臉,看不見完整的表情,但眼眶明顯的紅著,但硬是沒讓眼淚掉下來。
我排隊的時間裡,母親的責備沒有停過。但從她的口氣裡面可以聽出來,她女兒學校成績並不理想,但很喜歡體能運動,這陣子看到國手的表現,非常仰慕。但媽媽的說法就相當現實,也反應了台灣目前教育現場的真實狀況......
成績導向的競爭,是學習最重要的事,認為成績好就是認真、優秀的孩子。
不重視成績以外的科目,輕視體育或美術等,在未來就職上比較不吃香的項目。
花錢讓孩子惡補學科,認為沒有成果是因為孩子不夠努力。
難以接受孩子對學科失去興趣的現實,更不能支持孩子發展其他非學科的專長。
這並不是罕見的現象,而是普遍的狀況。賣場裡那位媽媽的責備,恐怕在很多家庭中每天都在上演。
曾經看過一個媽媽,用手抓著五歲女兒的小手寫字,以為是一幅溫馨的畫面,卻聽見媽媽對女兒說:「快啊!老師要妳劃直線,這麼簡單都不會嗎?同學都畫完了妳還在混,你是腦袋有問題嗎?」、「剪刀剪直線一點!厚!妳看,這樣子歪歪的,怎麼交給老師?妳看人家剪多直?」
雖然很多家長都已經在轉變教育孩子的視角,但我們的大環境仍然常以「單向標準」的優劣,來決定孩子的好壞。線條要整齊才是好,不整齊代表不好;著色要塗滿才是好,隨便塗鴉就是不好。打球就要打出名次才是有價值,純粹因為喜歡打球而打球就是浪費時間;學業成績好就是王道,學業成績不好代表人生將來會沒有出息......
但現在的社會氛圍正在轉變,在校成績優異的學生,很可能不是在社會上創造高價值的領導者;或者說,現在的行業跟過去的世界相較,已經越來越鬆動,透過網路而興起的新興產業,慢慢成為世界的主流。
學業成績優異的學生,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敢於挑戰、創新自我;學業成績落後的學生,更不代表他們就永遠難以成為重要的人才。
我有個朋友,她姊姊從小是模範生、乖巧懂事,大學畢業後,順利考入公職體系上班,嫁給一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而妹妹從小成績平平,但特別有主見;自學了漫畫、攝影,還有修圖與自媒體的技巧。大學畢業之後,成為了某間營養食品公司的金牌業務員,並活用自己過去自學的漫畫、攝影與修圖技巧,經營她的個人網路平台,一方面推廣她銷售的產品,一方面還接其他產品的業配,還擔任兼職的網拍品牌模特兒。徹底斜槓的人生,為她帶來數十萬的月收入,還成為公司年度銷售明星。
妹妹在公司尾牙領獎的時候,說:她很感謝父母,從沒有用成績來限制住她,或是逼她一定要拿到高分。反而讓她去學她喜歡的,支持她花時間發展興趣,現在的她,把興趣結合銷售,每天都過得很有趣、很精彩。
時代在變,未來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我們實在難以預料。我們看待孩子的能力與興趣,更不能只從單一視角。
喜愛運動的孩子,不見得要打到國手的實力,才叫做成功。花時間在運動,可以鍛鍊強健的體魄、培養看比賽的眼光。如果孩子剛好喜歡寫文章,未來會不會剛好把寫文章和運動的能力加在一起,成為專業的運動評論家?
喜愛美術的孩子,不見得要成為藝術家才叫做完美。這世界上有很多設計,是需要具有美工能力的人才,比如,舞台設計、商品設計、工業設計,甚至童書繪本、網路小編,都需要有美術編輯方面的長材。
既然我們難以預料未來會流行些什麼,那麼,就別去框住孩子的可能性。當你不再逼迫他們變成「理想的樣子」,而是鼓勵他們成為「自己」,他們將來也才有可能鼓起勇氣,創造出各種屬於自己的絢爛人生。
某天成為王的女兒線上看漫畫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葉郎每日讀報 #一週大事版
─────────────
「我們全在追趕一家根本
不太賺錢的公司」
——某好萊塢片廠主管
─────────────
前有Netflix兵臨城下,後有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壓制,好萊塢各片廠一年來各個兵荒馬亂地啟動業務調整和組織再造。這個過程中難道沒有人意志動搖過嗎?
Apple大到成為周處
 ̄ ̄ ̄ ̄ ̄ ̄ ̄ ̄ ̄
Apple在兩週內成為遊戲產業的全民公敵,原因就是他們太大,而且大到有害。
雖然很少人將Apple視為一家遊戲產業的公司,但該公司確實經營了最大的遊戲平台——App Store。而且就像電視機上盒正在試圖攔阻新串流服務HBO Max和Peacock上架一樣,Apple也正在濫用他們的市場力量阻止來自Microsoft和Facebook的雲端遊戲平台上架道App Store上(Facebook的雲端遊戲App最後在拿掉所有遊戲內容之後才獲得Apple核准)。
Apple在兩家公司不約而同對外譴責Apple之後,對外提出的說法是Apple作為平台管理者難以審查這些遊戲平台上的不特定遊戲以便確保所有iOS用戶的優質體驗。這個說法顯然是推託之詞,因為App Store早存在有類似的平台式App。
科技媒體TechCrunch的分析認為Apple真正的理由很可能只是想挾持全世界9億iPhone用戶來阻擋競爭對手進入雲端遊戲的市場。作者認為就像多年前App Store的免費下載應用程式內購功能遭到家長提起集體訴訟事件一樣,Apple作為平台經營者並沒有把用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結果幾天後,中國騰訊集團擁有40%股權的遊戲開發商Epic Games立刻趕上了挑戰Apple霸權的戰線,先後將Apple和Google告上法院。
該公司旗下廣受歡迎的線上遊戲《Fortnite 要塞英雄》幾天前透過App更新做了挑釁意味十足的動作,繞過App Store和Goole Play兩大應用程式市集的付費機制,讓使用者直接在程式裡頭付費,並可以因為跳過兩大市集可能高達30%的抽成而大方地額外賞給玩家20%的回饋折扣。《要塞英雄》隨即被Apple和Google下架,而Epic Games也隨即備妥訴訟文件向法院提告。
Epic Games顯然有備而來,他們甚至早就拍好一部仿Apple1984年的廣告,嘲弄Apple當年想要打破壟斷,如今淪為周處除三害的主角本人的下場。
Epic這場仗會打得比Facebook或是Google好看,主因是後兩家本身也是被社會認為大到有害的科技巨人,而且他們的遊戲服務還沒有累積太多玩家。而《要塞英雄》已經有高達3.5億的玩家。Epic Games顯然試圖利用3.5億玩家的力量改變遊戲產業的不公平遊戲規則。
上週另外一個Apple的大新聞是:
繼從Paramount那兒接手主投Martin Scorsese的新片《Killers of the Flower Moon》之後,Apple進一步與Scorsese的製片公司Sikelia簽下電影跟電視的優先合作協議。
Apple似乎想要借用收買重量級兵馬(圍事)的方式來替他們家雷聲大、雨點小的串流服務Apple TV+扳回一城。因為包含Leonardo DiCaprio、Ridley Scott、Idris Elba、Oprah Winfrey、 Alfonso Cuarón、Julia Louis-Dreyfus和林詣彬等好萊塢大咖紛紛和Apple簽下個人或製片公司的合作協議。問題在於這些協議取得的是一定年限內的製作案有優先洽商權的準空白協議,可能連案子哪一天生得出來都還不知道。要讓Apple TV+扭轉劣勢恐怕還需要一點時間。
現在擔心這個問題似乎有點太早,不過如果有一天Apple作為一個影視內容平台的影響力也大到有害時我們怎麼辦?
Warner和DC大裁員
 ̄ ̄ ̄ ̄ ̄ ̄ ̄ ̄ ̄
AT&T併購Warner之後啟動新一波改組,也包含了幅度不小的裁員。
從Hulu來的新任WarnerMedia執行長Jason Kilar一週前搬走了幾顆前朝留下來的石頭,包含原本監管HBO等頻道的WarnerMedia Entertainment董事長Bob Greenblatt 和HBO Max首席內容長 Kevin Reilly兩位資深電視高層都將離職。Kilar將派自己在Hulu的左右手Andy Forssell監管整個AT&T集團最看重的HBO Max。
執行長Kilar在記者會上沒說的是,他們也正在進行幅度不小的另一波裁員,至少會有800名員工失去工作。上週一開始,各部門裁員的細節陸續被走漏風聲給不同媒體:
電影部門的Warner Bros會裁員650人,電視部門的HBO會裁員150~175人,DC Comics包含主編Bob Harris在內DC的漫畫編輯部門有大量高級主管走人,據說裁員幅度高達三分之一。更慘烈的是2018年才啟動的DC Universe串流服務幾乎整個部門被裁。
在新東家AT&T入主之後,DC Universe上的多個節目面臨改動,有的被腰斬,有的被賣給其他頻道,有的則同時出現在WarnerMedia自家的新串流服務HBO Max上頭。這也顯示在AT&T入主之前,Warner內部的串流策略簡直是漫不經心,包含HBO Go、HBO Now、DC Universe等等平台,完全遍地開花地亂長一通。
留任的DC發行人同時也是資深漫畫家Jim Lee在另外一次媒體訪談中向記者釐清,外界傳聞母公司AT&T討厭漫畫並非屬實,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止DC繼續出漫畫。只是未來DC將會更著重在國際內容上,也會更著重數位平台的發行。數位漫畫的最大優勢是可以面向全球的讀者。這種不受地理限制的發行方式在疫情的年代是非常有意義的。
雖然WarnerMedia這一波裁員不無可能是出自疫情之後的撙節營運成本,但更大的可能是為了打破平台框架,讓集團中每一個人都變成替新串流服務HBO Max打工的戰鬥團隊。WarnerMedia執行長Jason Kilar的改組計畫中還包括要成立一個新的部門,一口氣統整包含Warner Bros、HBO、HBO Max、TNT等多個部門的內容製作業務,而且該部門的最優先任務是確保這些新內容可以讓HBO Max能在全球市場更加成功。
AT&T正在將所有的糧草兵馬統統搬運到他們心目中唯一的戰場,劍指Netflix的的鐵王座。
這樣的追趕到底對不對
 ̄ ̄ ̄ ̄ ̄ ̄ ̄ ̄ ̄ ̄
WarnerMedia、NBCUniversal和Disney等傳統好萊塢片廠在過去一年先後兵荒馬亂地重組、換手、重新配置資源,一切都只為了在串流的道路上追上Netflix。
難道沒有人曾經自我懷疑或是動搖過?
娛樂媒體Hollywood Reporter訪問到了在改組過程中抱持懷疑或是已經被踢出家門的片廠主管。剛剛被掃地出門的HBO Max內容長Kevin Reilly說:「我們還在用Nielsen落伍的L3統計方式(首播加三天重播)來監測每一集的時候,人家早就把一整季不帶廣告的節目放上架,而且沒有任何人去監測收視數據。請問我們要如何跟人家競爭?」
一名不具名的片廠主管則對Netflix的商業模式仍心存疑慮:「我們全在追趕一家根本不太賺錢的公司!」另外一名片廠主管則預測無論追還是不追,未來這一陣子對於所有人將會是一場非常顛簸而且非常難堪的過程。
然而華爾街顯然沒有動搖。
曾說出「內容為王(Content is king)」這句好萊塢名言的媒體大亨Sumner Redstone近日過世後,不僅沒有影響ViacomCBS股價,甚至還小漲了5%。理由就是他們對串流業務的信心。
彭博新聞將Sumner Redstone稱作是Elon Musk、Mark Zuckerberg 和 Jeff Bezos三位科技大亨的祖師爺,因為這三位性格鮮明的科技大亨充滿個人化色彩的管理風格完全就是源自Sumner Redstone。Redstone本人和集團幾乎化成等號的關係,卻在過世的消息傳出後未導致華爾街信心動搖,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為高齡97歲的Sumner Redstone已經多年未再參與公司決策,另一方面他過世後Redstone家族紛爭應該會變少,讓大家更專注在ViacomCBS的競爭力上頭。
Sumner Redstone的一生以精妙的財務操作不斷併購各家電視台而聞名,然而她女兒Shari Redstone接班後不再把併購電視頻道這個平台當成第一優先。她推動ViacomCBS整併,以便集中力量在串流大戰之上,直接服務消費者。他們已經開始大幅擴張既有付費串流服務CBS All Acess的節目數量,同時去年還併購了帶有廣告的免費串流服務Pluto TV。
華爾街分析師認為創辦人過世後ViacomCBS的雙管齊下串流發展方向並不會有所搖擺。內容終究還是王道,只是道路不再經過電視台家。
其他的投資人則在這波好萊塢動盪之中,找到了新利基:
私募基金Blakcstone黑石集團最近買下了三個好萊塢攝影棚的49%股權,並預計在未來繼續在溫哥華、紐約和倫敦這三個全球影視工業拍攝中心繼續投資相關攝影棚地產項目。令人狐疑的是明明疫情導致電影院關閉,不管電影、電視劇組都還緩慢地摸索開工的可能,這些投資人哪來的信心覺得攝影棚是個希望無窮的投資標的?
關鍵就在於即便是Netflix可以在雲端放映、雲端行銷、雲端後製,但無論如何仍然必須在扎扎實實地站在地面上拍攝。
黑石預言現在打得火熱的串流大戰會使全球在內容製作的投資在三年內翻倍。所以在疫情導致旅館地產、商業地產、住宅地產等等項目的前景都一片迷霧的時候,攝影棚地產這個過去很少人注意到的利基市場終於出頭天了。
|新聞出處|
Apple goes to war with the gaming industry(https://tcrn.ch/33QG9vX)
WarnerMedia Layoffs Expected to Hit Warner Bros., HBO(https://bit.ly/2XKohyX)
DC Comics, DC Universe Hit By Major Layoffs(https://bit.ly/3aqSrwl)
Blackstone Snaps Up Studio Lots for a Slice of Streaming Riches(https://bloom.bg/2PKj0D8)
Martin Scorsese Inks First-Look TV, Film Deal With Apple(https://bit.ly/31KPQZZ)
Behind Hollywood's Executive Ousters: "It's the Great Reckoning Now"(https://bit.ly/3gSYJXX)
WarnerMedia Layoffs Expected to Hit Warner Bros., HBO(https://bit.ly/2XKohyX)
Sumner Redstone Paved the Way for Zuckerberg, Bezos and Musk(https://bloom.bg/343xKVN)
Post-Sumner, ViacomCBS Charts Path Led by Shari Redstone(https://bit.ly/3iKl9uK)
DC's Jim Lee on the Company's Future: "We Are Still in the Business of Publishing Comics"(https://bit.ly/2FiRs5B)
某天成為王的女兒線上看漫畫 在 老爹談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以往台灣國片市場很難跳脫愛情題材的情況之下,「變身」選擇了一個次文化做為電影的主題:「特攝片」,編造出新穎的故事類型。而特攝文化在台灣更是小眾,然而「變身」卻可以吸引未曾接觸過特攝文化的觀眾,這著實讓筆者感到相當意外。
故事大意在說從小為了鼓勵遭受病痛折磨的弟弟,鐵男(陳柏霖飾)自幼辦起超人的角色,也因此確立了他日後想要辦演變身英雄的信念,在電視台演出超人Fly。然而十幾年過去了,超人Fly的收視率嚴重下滑,而自重病父親接手董事座的女兒「蘇盈盈」,決定停止超人FLY的節目,在日本特攝顧問的建議之下,重新創造了新的超人:FACE,鐵男因此與他長期搭擋演出怪獸的夥伴失業,至此動搖了他心中長期秉持的超人信念.....
「變身」的劇情相當淺顯,但內容中卻有豐富的情感。雖然台灣並沒有真正製作過特攝作品,遠早時期的「太空戰士」則是曇花一現的傳說。而「變身」模擬了日式特攝作品在台灣風行的情況,卻沒有絲毫的違和感,之中摻雜了我們以往耳濡目染的日本次文化情感,以及當前台灣流行樂的生態圈,兩者交碰出既熟悉又陌生的虛構時代背景。
【文化的傳承】
儘管日本與台灣兩者文化多少都有相似之處,大部分年輕世代的幼年曾都浸淫於日本動漫與電玩的浪潮之下,但次文的型態上仍有相當明顯的差異。
日本的一些知名的次文化像徵,會因應時代的轉變而改變它的型態,讓不同的世代在記憶上有所銜接。以日本耳熟能詳的「鋼彈」(Gundam)為例,從1979年開始到現今已經推出了多部不同系列的作品,每一個世代都有自己認識的鋼彈,彼此之間都能有交流的回憶。
作為「變身」故事主題的「特攝文化」,在日本也是一個淵源流長的次文化,只是台灣一直沒有完整的發展體系作為延展的基礎。片中的「宇宙超人FLY」應該是依樣畫葫蘆之下的產物,仿造的質感相當高。不過宇宙超人FLY能吸引人的不是高質感的特攝超人裝扮,而是演員「鐵男」所堅持的超人信念。
對鐵男來說超人不只是超人,體弱多病的弟弟促使他擔起發揚正義的天職,儘管在超人的面罩下看不見他的面容,但熱情洋溢的肢體動作足以證明它對於這個身分嚴肅以待的態度。
但台灣習演藝圈習於抄短線的惡習,讓收視率不佳的宇宙超人面臨腰斬的命運。大部分的台灣企業不耐於長遠的深耕,急於在短時間內看到顯著的成效,很自然地台灣就沒有可以反覆咀嚼的回憶。
由獒犬飾演的新超人Face,忠實地呈現出台灣演藝圈重包裝而輕內容的操作方式,沒有信念的產品生命週期不可能長遠,稍縱即逝的事物無法留下可以傳承的記憶,年輕的孩子更加直接地表現出喜新厭舊的態度,因為粗暴的商品行銷並沒有帶給孩子更深刻的情感。
「變身」藉由台灣病態而淺薄的演藝圈生態,突顯出日本特攝能悠久流傳的偉大之處。超人誰都能演,但不是誰都能演繹出讓人燦然落淚的正義。將剷除邪惡視為例行公事的超人,是無法讓孩子真正了解到挺身而出的真諦。
【明快的故事節奏】
「變身」的故事維持在接續不斷的衝突,這些衝突來自於同一個主幹,那就是「信念」上的衝突。而這些衝突建立於三條主線上。
第一條主線的衝突來自於「超人」本質上的歧見。鐵男視「超人」為一種肩負的天職,但接手父親董事一職的蘇盈盈,卻只將超人視為必須被妥善經營的商品,收視率的考量優先於信念的執著,最後決定讓鐵男的宇宙超人離開舞台。
第二條主線的衝突來自於卸下超人裝扮的鐵男,在現實中的掙扎碰撞的人生歷程,同時也要面臨明星光環的奚落。接連而來的困境讓觀眾更加清楚「超人」在他心中重要的地位。鐵男暫時屈身於現實,也是因為他想要保護內心的超人。
第三條主線的衝突來自於蘇盈盈與父親信念上的衝突。蘇盈盈認為商品的本質決定於營收的多寡,然而父親更加在意他所製作的節目能否為社會帶來良善的意義。親情間對於同一個事物有著迴然不同的歧見,讓看似強硬作風的蘇盈盈透露出柔軟而脆弱的一面。
故事在環環相扣的衝突中流暢而緊湊地進行著,而綿延不斷的衝突可以削弱電影結構的存在,不會讓觀眾覺得故事過於公式化。衝突可以加深其戲劇效果,營造出豐富的張力。這些衝突就像是對於電影主題一種反覆的自我辯證,在辯證中讓觀眾更加認同主角堅持理念的正確性。
「變身」裡豐富的衝突性,最大的關鍵來自於角色性格塑造的鮮明。在「變身」並沒有太多不必要存在的角色,每一個角色對於故事走向都有關鍵性的影響,讓故事順利地層層推進。
鐵男的理想主義性格與蘇盈盈的鐵腕作風形成相當鮮明的對比,也成為了整部電影故事精神的主幹,不至於讓故事變的鬆散而冗長,賦予故事一條清晰的脈絡,營造出極似日本少年漫畫的熱血風格。
「變身」不乏許多喜劇角色,營造出歡愉的氛圍,但又不搶主要角色的光彩,各個都是稱職的佐味醬料。因為演出「全聯先生」而聲名大噪的邱彥翔,即使板著面孔為鐵男憤怒叫屈,還是讓觀眾忍俊不住。
片中不乏許多知名的客串影星,這些客串的人物製造出讓大家熟悉的台灣氛圍,更讓大家相信這是一個只有台灣才會發生的故事。
【不太明確的反派角色】
雖然變身並不是正邪二元對立的電影,但是電影中仍舊安排了一個名為惡魔黨的強盜集團,但比較可惜的是電影並沒有在這群反派角色著墨太多。
電影中有帶到一些畫面,暗示強盜的首領小時後因為在玩英雄遊戲時,總是被同伴強迫扮演反派角色,因而受到心靈上的創傷,讓他興起想要作惡的念頭。
這原本應該是可以做為發揮的好題材。為什麼有人渴望做英雄,有人卻自願做起邪惡的角色。但這群惡魔黨似乎只是被塑造作為引爆結局高潮的角色,變得有些功能性而相當可惜。
但或許這樣正邪分明的設定,更適合早奇特攝作品中的反派特徵。這些特攝作品帶給孩子們許多分明的善惡觀,在耳濡目染之下孩子會自然地擁有強烈的正義感。但這些正義沒有適切的引導,可能變的只是一種虛榮心。
鐵男之所以想要成為「超人」,是對於病痛纏身的弟弟有分無能為力的自責,他渴望能有真正的力量拯救身邊的人,這就是「正義」最單純的初衷。
鐵男不只是想要「扮演」超人,而是想要「成為」超人,鐵男將超人的身分視為正義的天職,這也是迴異於一般孩子對於超人憧憬的地方。
【童年,是不會死的。】
某方面來說,童年就是我們的「超人」。在我們對紛擾的現實感到無力時,童年的一切總是會悄然地鑽進腦海裡。小時候那些曾經引領我們認識勇氣的事物,又會再次茁壯疲弱的身心。
儘管我們知道世界上並沒有超級賽亞人,也沒有頂天立地的超人力霸王,但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逐漸擁有想要珍惜的人與信念時,兒時那些故事中傳達的正義並不是虛假的。超級英雄身上總有數不盡的傷痕,這些傷痕讓現實中屢遭挫折的我們不會感到孤單無助。
童年從來不曾死去,有得時候它會挺身而出捍衛疲弱的我們,但有得時候我們也會挺身捍衛童年。就像超人總是替凡人抵擋怪獸的侵襲,但有得時候我得團結地捍衛保護我們的超人。
某天成為王的女兒線上看漫畫 在 某天成為公主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某天 一直是我的心頭愛,每次更新都10.準時收看,目前心中number one的漫畫就是他,最近看到留言板說到作者杓子在忙著打官司,去查了一下發現是一個叫the promised ... ... <看更多>
某天成為王的女兒線上看漫畫 在 某天成為王的女兒_ - Gimy劇迷- PttPlay線上看 的推薦與評價
動漫《某天成為王的女兒》-更新至165集:一場車禍讓她穿越到魔法世界,一次比賽又讓她被皇帝收養成為了公主。隻是,人家的公主都是錦衣玉食僕人千萬小 ... ... <看更多>
某天成為王的女兒線上看漫畫 在 臭皇帝,是來救我的?某天成為王的女兒【第1話】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為什麼輪到她,就只能住在破舊小柴房每日非打即罵?不行,她要反擊!而當看到她反擊的模樣,某個冰塊臉皇帝嘴角微微勾勒道:“這個小傢伙,有點意思。”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