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興:在接辦《台灣文藝》期間,接到筆名「明哲」發表的詩作,我一看就知這是政治犯所寫。因為寫綠島坐牢的詩。最後循其寄送的高雄地址去找作者,就是出版《新英文法》的第一出版社「柯旗化的厝」。柯旗化是我的文化戰友,從開始平反二二八的那年。柯也寫詩「母親的悲願」並北上參與二二八首場在台北日新國小演講會,柯旗化唸該首詩,讓我很感動!我也和他合作出版「台灣文化」。在接辦《台灣文藝》期間,遇到讓我最感慨的作家就是柯旗化。柯三次坐牢被關17年是很淒慘的故事。他和柯旗化變成好友後,才知柯坐牢時因看《台灣文藝》深受感動,而寫詩投稿…
「我返鄉擔任高雄凱旋醫院院長期間,我有照顧他最後一段」。他對柯旗化受難與勇敢理想的堅持及才情包含英文造詣文學等奉獻,深感敬佩!
※完整內容上網影音並請密切關注民報【專文】走過驚濤駭浪的年代-陳永興七十省思系列報導(前導影音/音樂詞曲:柯旗化「自由的歌聲」/編曲:林二/演唱:邱垂貞(民報陳俊廷)
※另民報2014年3月作家莊金國曾撰文:「柯旗化用生命寫詩」該文轉載自《鹽分地帶文學》。親炙其詩文,或能得到一些啟示。
柯旗化 柯志明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往刑場與屠場的路上 ◎柯旗化
囚車正要趕赴刑場
車上的死囚犯
臉色蒼白
思緒紊亂
恐懼已使他忘記流淚
在駛往屠場的貨車上
老牛默默地淌著眼淚
牠只是悲哀
沒有恐懼
--
作者簡介:
柯旗化,筆名明哲。高雄左營人。台灣作家、英語教育家,著有《新英文法》、《明哲詩集:鄉土的呼喚》、《母親的悲願》、回憶錄《台灣監獄島》等書。二二八事件中,曾親眼目睹國民黨軍隊在高雄的屠殺。求學階段萌生反對國民黨政府,期盼台灣自決的想法。曾創辦「高雄第一出版社」,除了出版英文學習書籍,也暗中出版黨外人士著作。因被懷疑思想左傾,而遭到刑求與監禁,在獄中度過長達十七年的歲月。
--
小編 Y 賞析:
柯旗化曾在回憶錄《台灣監獄島》的結尾熱切地寫下:「台灣一定會獨立。為了要迎接台灣獨立的日子,我才活著。」在那個噤聲的時代,懷抱希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別說要在環境惡劣的牢獄中堅守這份信念。
監獄島不只是狹義上的綠島,更是在白色恐怖籠罩之下難以自由呼吸的台灣島,不容許半分紊亂偏差的思緒。權威的大手控制了一切,「囚車正要趕赴刑場/車上的死囚犯/臉色蒼白/思緒紊亂/恐懼已使他忘記流淚」。
刑場裡的細節,用隱晦的詩文難以道盡獄中的歲月。胡淑雯曾經在書中這樣描寫:「臭蟲如雨,地板發霉,人犯與馬桶屎尿共處一室。⋯⋯一班睡完換另一班,醒著的兩班貼著牆緣或坐或跪,揮動紙張驅趕蚊蟲。 ⋯⋯黎明前,鐵門鏗鏘一聲,時候到了。幾百顆心抽一下,跳上來,抵住喉嚨。 點到名字的,送馬場町槍決」。
生活在「讓人甚至忘卻如何流淚」的恐懼裡,人民淪為階下囚,日復一日地被剝奪了身而為人的尊嚴,甚至變成一匹匹老淚縱橫的牛。台灣人工作勤勉、吃苦耐勞、忍辱負重的性格常被比喻成牛的精神。牛在文中似乎也承載著台灣人的性格象徵,試圖在悲哀的情緒裡巔巍站立,不願被任意宰割。
出獄後,柯旗化依然用自己的力量為自己深愛的土地耕耘不休,出獄後積極投入民主運動,尤其在文化方面更不遺餘力的耕耘。一九八六年柯旗化創辦《台灣文化》季刊、詩集《鄉土的呼喚》,並在一九九○年出版《母親的悲願》,紀念在二二八事件中犧牲的學長余仁德。在柯旗化的文學創作裡,我們得以透過詩中簡淺而精準的意象窺見暴政的血跡斑斑。
而柯旗化還沒來得及迎接到的那天,剩下就是我們的事了。
參考資料:
●《人本教育札記》第 248 期:《新英文法》到《台灣監獄島》 ──訪柯志明談柯旗化的冤獄見證(下)
https://pse.is/KU2LQ
●柯旗化wiki條目: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F%AF%E6%97%97%E5%8C%96
--
美編:泱泱
#白色恐怖政治詩 #柯旗化 #台灣文化 #台灣監獄島 #刑場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19/08/blog-post_93.html
柯旗化 柯志明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02年1月16日,台灣知名的英語教育家及文學家柯旗化逝世。戒嚴年代,柯旗化的《新英文法》是台灣學生學習英語必備的參考書,但作者卻兩度牽涉政治案件入獄,前後坐牢17年,是白色恐怖的受難者。
《新英文法》作者,政治獄二進宮
柯旗化於日治時期出生於高雄州岡山郡左營莊(今高雄市左營區),因為母親是高雄州旗山郡(今高雄市旗山區)人,父親是台南州新化郡善化街(今台南市善化區)人,截兩個地名之一,將他取名為旗化。
二二八事件中,柯旗化親眼目睹國民黨軍隊在高雄地區的肅清屠殺,此後反對國民黨政府,萌生「台灣自決」的想法。大學畢業後,任中學英文教師。1960年出版《新英文法》,往後四十餘年,這本書一直是中學生學習英文文法的暢銷書,也是後來他入獄後,家庭與出版社能維持營運的重要支柱。
1951年,因為與就讀高雄中學時期的同學在私下閒聊中,透露對政府不滿的想法。其同學因案被捕,牽連到柯旗化,員警在柯的住處搜出《唯物辯證法》一書,遂認為柯思想左傾,對他刑求偵訊。羈押半個月後,移送台北的保安司令部保安處關押。半年後,柯旗化被裁定無罪,卻送管訓,先送到台北內湖國小的新生總隊,後移至綠島新生訓導處服苦役及思想改造,一年多後始被釋放。
1955年,柯旗化與蔡阿李結婚,1958年創辦「第一出版社」,出版英語學習書籍外,也暗中出版黨外人士著作。1961年遭學生牽連,第二度被捕入獄,直到1976年才從綠島釋放,被監禁長達15年。
柯旗化是一個文化人,深知文化的重要性,1984年即在第一出版社附設「台灣文化圖書服務部」,銷售台灣文化圖書,並編寫《台灣文化圖書目錄》,印行一萬份以上。1986年,又在第一出版社附設「台灣文化雜誌社」,創辦《台灣文化》季刊,不過兩年後即遭查禁並停刊,前後僅發行10期。但柯旗化並不放棄用筆發聲,1989和1990年,在台灣新國家聯盟《新國家月刊》、新文化雜誌社《新文化雜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灣教會公報》等刊物,發表有關二二八事件及台灣獨立運動評論,並在《民眾日報》〈天聲人語〉專欄發表政治評論;1992年,完成自傳小說《台灣監獄島》。
「為了迎接台灣獨立,我才活著」
陳永興醫師說,《台灣監獄島》記錄上一代台灣人歷經兩個不同政權統治的時代悲劇。柯旗化目睹二二八的屠殺無辜,以及日後自己所受的誣陷、刑求和莫須有的囚禁、感化,身心飽受摧殘甚至到想要自殺以求解脫痛苦的地步,讀來令人憤慨和心痛。
柯旗化的大兒子柯志明,現為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研究員,2001年獲得「吳三連獎社會學獎」。他在《台灣監獄島》的後記寫道:「長大以後,我們家屬,或許正如同其他受難者的家屬一樣,不斷捫心自問,何以這麼一個澹泊、無心於政治的人,在那個時代裡,竟至沒有喘息生存的空間?過去教育下養成他剛強正直的人格,難道是如此的不能見容於當道?……我們家人在此只能寄望他所承受的苦難與犧牲能有助於洗滌人心,讓他魂牽夢縈的家鄉台灣,可以生活得更自由而免於恐懼。」
「台灣一定會獨立,為了要迎接台灣獨立的日子,我才活著。」柯旗化在《台灣監獄島》一書寫下這樣的心願。遺憾的是,他晚年罹患帕金森氏症及阿茲海默症,於2002年1 月16日過世,享年73歲。
2004年1月,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召開古蹟及歷史建築審查委員會,將柯旗化的故居、也是第一出版社的社址:新興區八德二路37號,登錄為歷史建築,以感念這位被政治迫害的台灣菁英。在這棟建築屋中,有柯旗化昔日閱讀的書籍,以及他在綠島時,與妻子和兒女的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