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权体制下的大专生:
自我期许和定位
丘光耀博士
2013-10-18 (吉隆坡福音堂)
“教育不是模仿,而是发现。”
“一位真正的老师,从来就不应是一位真理的施舍者,他应该是一位领路人,一位通向真理之路的引导者,而真理则必须由学生们自己来发现。”
“书籍、老师、父母、围绕我们的社会,皆告诉我们思考‘什么’,但从不告诉我们‘如何’去思考。”
“如果你跟随传统模型,你是明白规则、惯例、影子——你并不明白你自己。”
“所有形式的知识最终意味着自我的认知。”
你知道以上的名言出自谁吗?李小龙(1940-1973)
1.安排这一堂课的目的:古希腊名言:“认识你自己”
• 人类从幼婴的“无知”到上帝“全知”:你处在“知”的哪一个阶段?
• 认识你自己的物种/类别:人类
• 认识你身处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 认识父母和社会对你的期许
• 认识你的国家和政府对你的规范和要求
• 认识你权利和义务(责任)
• 认识你的长处、能量和价值
2.何谓“大学生”?
• 你不应该是“中学七年级生”
• 你不应该是“由你玩四年”的雅痞
• 你不应该是“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
• 你不应该是将“学生活动”和“学生运动”相混淆的“学会份子”
• 你不应该是“知识的被动吸收者”:你能创造知识吗?
• 你不应该是“社会既定秩序的盲目顺从者”
• 你不应该是“为储蓄毕业后谋生能力的‘知本家’”
• 你不应该是“对社会不公义感到无力感的白面书生”
• 你不应该是“利用知识来捍卫不义秩序的知识精英”
3.你如何期许自己未来的“角色”?尤其师范学院的学生。
You are what you think
• 你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你是教育学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教育家)?
• 你是未来的“公共知识分子”(Public Intellectual)?
• 你是“国民教育”洗脑工程的执行者?不自觉地沦为国阵施展“文化霸权”的工具?
• 你是职业的“教书匠”?教书不难,育人免谈?
• 你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各个源流的学校都是你的服务平台?
• 你是“搵食”的兼职补习老师,国民学校只是你“领取公务员薪金”的身份?
• 你是“国家教育发展大蓝图”的研究者、优化者、批判者?
• 你是教育理论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未来有志于到海外去攻读教育学硕士、博士)?
• 你是未来大马教育部的行政官僚(准备巩固、解构、建构国家的教育体制)?
• 你是非国家教育源流领导机构的参与者、领导人(如董总)?
• 你是为“教师权益”而发言的参与者、领导人(如教师工会)?
• 以上皆非,其他…….
4.你如何“期许”自己未来的“角色”,就如何“定位”今天的你
• 扪心自问:你选择进入师范学院的目的?
• 你满意当前的“大学/学院治理”(University/ College Governance):即在大学/学院内所安排的课程内容、讲师素质、师生比例、图书馆设施、宿舍福利、办学理念、学术自由、校园文化、读书和研究氛围吗?反思你的大学是在训练“人力”(manpower)还是培养“人之独立性”(manhood)?
• 除了专业的教育学知识外,你有广泛阅读其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书籍的兴趣吗?
• 你很忙吗?你懂得“时间管理”吗?
• 你好管“天下不平事”吗?
• 你对当前的社会秩序的接受程度:“尚可”、“满意”、“不满”、“极度不满”、“无所谓”?
• 你如何宣泄对社会的不满和抱怨情绪?
• 你在课余时间,是否愿意为“改良社会”做出贡献?
• 你除了关心本国新闻外,你对于区域和全球时事关心吗?你自觉地认为自己是“全球化时代的大学生”吗?
5.你如果愿意奉献部分时间来“参与社会”、“改良社会”,你的强项可以是:
• 发挥分析能力(专业的教育学和其他所涉猎的社会/人文科学分析方法)
• 发挥语言和书写能力(小型演讲/读书会/草拟备忘录/翻译/文告/文章/学术报告)
• 利用新兴科技的能力(网络抗争和教育)
• 推动新生代参与社会行动(参与收集签名运动/主办讲座/和平集会/文化反叛)
• 利用有限的资源,积极参加校园选举
• 参加/创建NGO,
• 其他……
6.思考题:knowledge is power——英国哲学家培根(Francis Bacon)
翻译1.“知识就是力量 ”
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米歇尔.福柯(Michael Foucault)
翻译2.“知识就是权力”
如果我们颠倒以上两大命题,这个现象成立吗?
Power is knowledge “力量就是知识”或者“权力就是知识”
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再看看当今社会:
• 掌握知识,但不掌握力量
• 掌握知识,但不掌握权力
• 掌握力量,但不掌握知识
• 掌握权力,但不掌握知识
• 掌握知识,掌握力量,也掌握权力
• 掌握知识,不掌握权力,但掌握力量
• 不掌握知识,不掌握力量,也不掌握权力
“有力感”、“无力感”、“有权感”、“无权感”
你准备给人什么感?
7.我给威权体制下的马来西亚大学生之十点参考建议:
一、诚笃地做学问是第一主职:不要旷课、不要抄袭作业、好好用功学习;
二、在浩瀚的知识大海中,你不能靠中学阶段的spoon-feed法来学习,你必须要主动掌握做学问的方法,精读法和通读法兼备。尤其在主修的专业,要跟进最前沿的知识发展,理解其要义。
三、在选修课方面,尽量让自己的知识结构来源“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y),除非你只是满足于“传承知识”而非“发展知识”;
四、利用课余时间博览群书,尤其吸取同“博雅教育”和“人文教育”相关联的知识,这不仅是为开阔眼界,也是尖锐化自己批判社会能力的不二法门;
五、反思教育体制、课程纲要和老师的“文化霸权”/“洗脑内容”(吾爱吾师,吾优爱真理);
六、妥善管理时间,维持良好的学业、拍拖和学生组织(社会运动)的均衡发展;
七、如果你准备参加社会抗争行动,对于父母的旧思维:孝而不顺,听而不取;
八、面对威权体制的打压,抗争行动应该是“技击”而不是“搏击”,尽可能不让自己被“国家暴力机器”摧毁;
九、如果你准备毕业后继续报考研究生,请更用心做学问和更积极投入社会运动,因为两者对于海外名牌大学的录取资格都同样重要;
十、当一个务实的理想主义者,有知识,有责任,有方法,有力感
谢谢!欢迎提问、建议、反驳!
柯 维 博士 在 In Design DI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转载 很值得看!
慢养,给孩子一个好性格(特别推荐)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
一位家长说:这篇文章改变了我的很多观念,我只后悔太晚读到它:
孩子,你慢慢来。你独一无二,与众不同,你有权以自己的思想主宰成长。
孩子,你慢慢来。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成熟需要时间。小神童和小超人的人生,并不样样领先。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从来没人抢跑,因为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所以孩子,你一定要慢慢来!
允许孩子慢慢成长,这恐怕是当前最着急,最不能慢慢来的事。
希望所有家长都能听到这篇演讲!
01 别让孩子跑错方向。
让孩子提前学习,避免“输在起跑线上”,但是违背规律的学习,最后带来的不仅仅竞争中快和慢的问题,而是跑偏方向或者跑反了的问题。
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比如3岁是直觉思维期,5岁才有形象思维,大班的孩子才开始出现逻辑思维的萌芽,8—12岁是记忆力最好的时期。
“让充满想象力,充满创造力的孩子去记忆汉字,背出一百以内的加法,他虽然不理解,但也能做到,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想象力的空间被固化的知识填满了。”
一项研究表明,在学前班认识较多汉字的孩子,一年级的语文会领先其它孩子,但是到了二年级,水平就与其它孩子持平了。
再以画画为例,8岁的孩子才能按大人的视角观察临摹,在这之前孩子画画只是直觉思维的自我表达。
让太小的孩子学习绘画技巧,告诉孩子太阳应该是圆的,云朵应该是白的,且不说这是对想象力的扼制,至少是一种浪费时间。
“美术教育中深受其害的就是社会上的这些考前教育。8笔画苹果,几笔调色彩,目的是为了应试,”清华美院教授方晓风在一次学术会议上说,直接的后果是学生临募能力强,表达能力弱,当然产生不了大师。
幼教专家说,现在很多孩子三岁开始学轮滑,其实孩子的骨骼并没有发育好,轮滑会伤害到身体。太早学芭蕾也是一样,对孩子的骨膜等等都是挑战。
兴趣班的使命就是把孩子送进名校。孩子们多才多艺,但很多人却并不享受自己的爱好。
“很多钢琴十级的孩子发誓再也不碰钢琴,他们不觉得音乐是终生的伴侣,因为音乐夺走了他们玩乐的时间。”一名专门教授钢琴的老师无奈地说。
“有时候仅仅是因为太早、太急,家长反而把孩子的兴趣扼杀了。”
时代小学校长高军玉讲了一个学生的亲身经历,“这个孩子来报名的时候,问我,你们学校要不要学奥数的,我说不学。她拍着手说太好了,我听到奥数就想吐。到了初中,老师发现她的数学天分,开始让她接触奥数,最后这个孩子对奥数非常着迷,拿到了大奖。”
同样学奥数的孩子,浙江一批孩子曾参加国际奥数比赛并获得一等奖,载誉归来时,主管基础教育的教育厅副厅长请孩子们谈感言,有一个孩子说,“我这辈子再也不要碰奥数了。”
02 教育界已经认识超前教育和强化教育的严重后果。
前几年,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指南》很具体地列举了各个年龄段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目标。
例如,5~6岁学龄前儿童,只需“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并没有标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须认字,只说明“在阅读图书和生活情境中对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
专家认为,《指南》的主要目的,是遏制“拔苗助长”。
事实上,在许多国家,超前教育都是被禁止的。
学者杨佩昌撰文《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别把孩子大脑当硬盘》。
他说,欧洲许多国家都有相似立法,德国甚至把这一条写进基本法里,禁止家长在幼儿园的教学之外给孩子补课。
“让孩子一开始就进入快跑通道,非常不人道。”
这位8岁孩子的父亲介绍说,德国的教育是一种逐渐加速的做法:
幼儿园不学专业知识,而是教一些基本的道德伦理,学会与人相处,重要的任务是玩得开心;小学也只是学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对中国小学而言),到了中学才开始进入跑步通道,但依然还是慢跑。
由于德国没有统一的高考,所以学生压力并不太大。只有到了大学,真正成年了,才开始进入快跑通道。
到了这个时候,终于有了竞争,也才显示出每个人之间的差异。
一名日本留学生告诉记者,日本在接受外国留学生时,对学生的学习年限有严格规定,“少一年都要补齐,否则大学不能接收,”目的是不希望学生违背生理规律超前教育,循序渐进地来。
“现在我们的问题是抢跑,幼儿园学小学的东西,小学上中学的课,到了大学里,反而要补幼儿园该学的东西,比如行为习惯,人格培养。”冯钢说,“典型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这些应试教育出来的高分孩子,“到了大学,突然间不用考试,就毫无方向感了,” 时任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的倪明江将这种状态形容为“太空人”。
他说,这些“天之骄子”有两个问题,一是习惯了跟着考试走,离开了试卷,似乎就不知道应当如何去学习新知识,二是思维的依赖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习惯于照着做而不习惯问为什么这样做;习惯有人指导他做而不习惯主动去做;习惯在很好的条件下去做而不习惯创造条件去做。
浙大城市学院甚至尝试用中学模式和军事化教育方式来管理新生,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学生在高中时代好比身上绑了10根绳子,不能一到了大学,就把这10根绳子一下全放了,这会让他们茫然无所适从,我们要尝试一根一根放。”
“如果从幼儿园就开始快跑,需要跑几年的幼儿园、12年的中小学,那么到大学就精疲力竭了,大家都想休息喘一口气。所以,你看看中国大学生发展后劲不足,原因就在此。”杨佩昌对记者说。
03 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案例简况:
A、男生:18岁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后进入美国爱荷华大学物理与天文系攻读研究生。28岁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B、男生:贫寒农家子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级重点高中,高中期间成绩优异,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全国物理奥数二等奖,后考入省属重点大学攻读生物技术专业......
C、男生:初中体育成绩优异,凭借长跑特长,进入重点高中,高一时七门功课不及格,从学校退学......
D、女生:七岁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成绩优异,组织能力强,顺利升入省级重点高中,从初中起担任班长,一直到高中毕业,高中学校辩论赛最佳辩手,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与同学老师关系融洽,考入澳门科技大学......
E、男生:4岁选入申奥形象大使;4岁学习钢琴,师从中央音乐学院著名钢琴教授韩剑明;8岁学习书法,师从清华大学方志文;获奖无数,10岁加入国家冰球队,读人大附中并留学美国......
问:这几个学生你最喜欢哪一个?按照你喜欢的程度做一下排列?为什么?站在什么角度排列的?
这几个人都是真实的案例,这只是一个简况,有一点需要说明:
这仅仅是个案,并不是所有有这样经历的人都是这样,我们只是凭借这几个案例说明我们要说明的问题。
第一个人就是卢刚:1991年11月1日,就读于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中国博士留学生卢刚开枪射杀了3位教授和副校长安 · 柯莱瑞,以及一位和卢刚同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枪杀5人之后,卢刚随即当场饮弹自尽。
第二位是马加爵。
第三位是韩寒。
第四位是我们省一所重点中学的一个学生的事情。
这是一个真实案例,一个非常优秀的女生,组织能力非常强,很会与人相处,人缘也很好,是全校老师和家长公认的好学生,当时高中毕业时她妈妈是做为优秀毕业生家长在全校做发言的。
谁都没有想到,在外人眼里这个优秀的孩子居然跳楼自杀,当这个消息传到学校以后,孩子的任课老师、校长等都非常受打击,都觉得他们的教育很失败。
第五位就是李双江之子李天一。
我们先来回答几个问题:
1. 我们为什么生孩子?
2. 做为父母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3. 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也就是对孩子最重要的教育是什么?或者说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4. 目前孩子最缺失的教育是什么?
让孩子快乐幸福是每一位父母共同的心愿,但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随着我们的功利心不断的膨胀,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寄托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替你完成;
因为你的工作不如意,就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将来要超过你;
看到邻居家孩子考上重点高中,你就忙着给孩子报奥数班,看到同事家的孩子考上清华大学,你又开始忙找老师给孩子补习。
让孩子失去童年,失去快乐,失去自由,失去健康,最终不堪重压,采取最极端的做法:毁灭自己!等到那时候一切都悔之晚矣!
让孩子珍爱生命,不仅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样要珍惜别人的生命,所以活着是最美好的事情,不论什么样的事情和生命相比,一切都是“浮云”,健康快乐的活着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
我们最重要的是培养的一个具有健全人格能独自面对社会的人。这应该是底线,是最基本的。
然后再根据孩子自身的能力去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
柯 维 博士 在 988 DJ : Chan Fo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2月10日为国际人权日,以纪念联合国于1948年12月10日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也在提醒各国及世人维护及保障人类基本权利、自由平等的基本尊严。隆雪华青12月举办人权月活动,提高社会大众对于人权普世价值的认知,同时促进国内有关人权课题的讨论及对话。
联办单位:隆雪华青、隆雪华堂民权委员会
活动日期:2019年12月1日至12月10日
地点:隆雪中华大会堂
活动详情:
活动一 、“正义之路,迈向和解” 资料展
日期:2019年12月1日至12月10日
时间:10am – 8pm
入场免费
活动二、开幕礼
日期:2019年12月1日(星期日)
时间:下午2点
主讲者(keynote speaker):柯嘉逊博士(人民之声董事)
入场免费
活动三、《沉默的50年. 50 Years of Silence》影片分享会
日期:2019年12月4日(星期三)
时间:晚上8点至10点
导演:覃心皓
入场免费
活动四、“重拾正义,走向未来 - 如何推动转型正义”工作坊
日期:2019年12月7日(星期六)
时间:早上10点至下午5点
导师:吴叡人博士(台湾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员)
报名费:RM30
活动五、“转型正义之路:挑战与机遇”讲座
日期:2019年12月8日(星期日)
时间:下午2点至4点
主讲者:吴叡人博士(台湾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员)
回应人:潘永强博士(南方大学学院助理教授)
入场免费
任何询问欢迎联络隆雪华堂秘书处 03-2274 6645。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