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位好友的熱騰騰「親愛的房客」觀後感』
我一位喜歡女性的醫界女生朋友,最近才因視網膜剝離,經歷了擔心讓父親擔心、擔心失明、恐懼無法再回復到之前的工作能力,種種的恐慌焦慮恐懼….她在歷經了人生的第一場手術後,今天下午,以獨眼龍之姿,她自己去看了『親愛的房客』…
在此分享她的觀後感(她說,電影和生活本來就會互相參照、影響,因此她認為選擇真實地刊登更好。)以下為全文。
“嘿!下午去看「親愛的房客」了,記得妳上次問我介不介意看男男電影,那天想妳是不是想推薦我去看什麼,但妳又沒說,怎麼不說呀?
【一家之主,一家支柱林健一】
根本男版的我(我說性格不是帥度😛),默默為愛付出一切(對愛人的愛、對悠宇的愛、對王媽的愛),從不“張口”埋怨(內心未必,但絕對不叫)。我愛一個人很自然地會想照顧她的家人,愛她珍視的那些。
王媽媽把喪子之痛、身體疼痛、兒子愛男人羞憤之痛用尖酸刻薄的言辭“別忘記你害死我兒子。”發洩在他身上。他既不反唇相譏,也不曾離開,低頭抿抿嘴而已。愛人的親人因為懷疑他謀奪房產提告他,他也沒什麼激烈情緒,當承受能力強大、知道自己可以,身邊人跟自己相比,崩潰的臨界點較低時,會寧願選擇自己承受。
我想是因為當對方說的那句話,那些尖銳情緒、不理解、充滿懷疑的行為出來的時候,他自動換位思考,他理解且概括承受。
我自己就是這樣,所以能懂。當處於身心靈高壓狀態時,額外的情緒起伏,都是能量的浪費,面對完全無關、毫不在乎的人時,只需要表現出不耗ATP(細胞的能量)的禮貌,或當連需要禮貌都感到疲憊時,就不說話就好。對健一來說,賺錢養家、照顧王媽、照顧小孩,處理一切,夠耗能了… 面對警察的輕蔑、學童家長的誤會,沒有拍桌怒吼高聲質疑,他只輕聲地提出質疑。
他是一家之主,也是一家支柱。
而這段時間,我發現我是自己心中的“一家之主”。假設這次手術是個壓力測試,我的表現… 沒有出乎意料之外…
當我跟爸爸說我需要動手術時,容易焦慮的他打斷我的話,我嚴肅冷靜地迅速制止:『你先不要講話,聽我說完。』其他因焦慮、擔心出現的打擾…我都一一地冷靜的處理。
我讓爸參與,但自己主導一切。
會慌正常,他是爸爸,我是女兒。而我也是醫師,病人我能顧,何況我自己。我知道該注意的所有小小細節,我向來仔細謹慎(連術後我可能想吐、暈)因此帶了一堆塑膠袋、因不能洗頭,帶了浴帽、擔心因為壓力大,生理期提早,準備了用品、擔心夾腳拖一下沒夾好,踉蹌跌倒,為此還鋪了止滑地墊…
我甚至嚴肅地跟妹妹說,不能因為我,工作出錯不仔細…
當然還有親戚的電話關心之類的…
我心中的一家之主就像健一這樣,默默付出,默默努力,處理指揮、承受所有身邊人的情緒與脆弱。
我想我是可以託付,也值得託付的人,像健一這樣(好個自以為)。
【嚎啕大哭】
做愛後的大哭。我看見林健一承受一切高壓後的釋放,應該也不能說釋放,那是不由自主,控制不了。我想以他個性,能控制的話不會哭。雖然完全不同場景,但那天我麻醉前的大哭就是那樣,背部全裸(因穿手術衣)控制不了的發抖,推進去家屬轉身離開瞬間,我指著右前方跟學妹說“妳帶我爸過去等”,即使因為沒戴眼鏡前方視線一片模糊,刀房的周邊我都清楚,爸爸轉身的時候本來想叫住他,想跟他說聲對不起,手術前的一路上我默默掉淚,不敢揉眼睛,怕等等開刀影響…不想哭卻又一直掉淚,直到坐起來,我哭到發抖… 其實我一直在說對不起…搞到麻醉科的也很哽咽,趕快幫打藥讓我睡…醒來在術後恢復室的第一句話是叫爸爸進來。我跟爸爸說:『打給妹妹,我沒事了,你快回家。』
回到病房真的醒來後,就像穿起衣服冷靜的健一那樣,叫我爸回家明天去顧阿姨(爸爸的第二任妻子過幾天也要開刀,這是我覺得自己對不起爸爸的原因,我沒有照顧好自己,讓他蠟燭兩頭燒。),然後再跟學妹說我想睡一下,叫學妹去吃飯…彷彿手術室那場眼淚不曾存在一樣,所以我才自我投射,覺得如果可以控制,健一做完愛不會哭,不會哭成那樣。
【同理的瞬間】
妳臉書上說:“給了妳全部答案”,是哪一幕呢?
我的是健一看見悠宇眼神、行為所散發一切對他的愛的時候(整部電影我覺得只有悠宇完全、也純粹的愛他。王媽是感動、感謝而已,我覺得。),即使悠宇始終沒有對健一說:『我愛你。』
我懂。當你真的愛的人用她的方式告訴妳她全然有接收到妳的愛、而且也一樣愛妳時,什麼都值得了。不用那句我愛妳。
【妳還好嗎?】
炮友把Fentanyl(強效的、類鴨片止痛劑)
遞給健一時,問了這麼一句,健一一聲不吭轉頭離開。
“怎麼會好?妳看我這樣子很好嗎?我猜健一心裡可能這麼吼吧。王媽那麼痛(又那麼灰(台語)),可是那是伴侶的媽媽,孩子的奶奶。
我想上週五主治醫師開會,主任應該說了我缺席的原因…
一個同事問了我一樣的問題:『我不知道妳眼睛有事,妳還好嗎?』。我翻了個超級大白眼。已讀不回。
今天下午去星巴客上廁所,正在找廁所時,一個店員問“眼睛怎麼了?”我無奈聳肩回應。“哎唷,眼睛好可怕、好可怕喔~”我用左眼看了一下出聲的人,我想應該是身心障礙者。沒關係。
【終於輪到王媽媽】
她在鏡子前梳妝我超懂。把自己弄得乾乾淨淨真的有力量,當我術後可以自己洗澡的時候,覺得人生好有希望!即使眼睛隱隱作痛(連吃東西稍微張口,都牽連到眼睛,都會痛..)我也把自己弄得清爽乾淨甚至噴香水。“妳太誇張,連香水都帶~”學妹對我說。更不用說,術後隔天我便到處走,除了變獨眼龍外,我力求盡量跟平常的生活一模一樣。這樣有力量…
再來就是她的死因。如果是健一因為想讓她解脫而這樣做的話,我就覺得太不真實… 因為健一的個性感覺不會這麼做,他一定送醫院,寧願王媽截肢也不會這麼做。後來了解了真正的原因,我覺得這樣的設計很真實。
【愛】
愛的力量非常大。對家人的愛、對心中那個人的愛、對自己的愛,都足以讓一個人拼命了命去努力,健一是這樣,我也是這樣。抓著那份愛,為家人、為所愛的人、為自己努力。
很喜歡這部電影呢,淡淡地很真實。我是健一、絜安(電影『親愛的卵男日記』其中一個角色)這種人。這次看電影,我少了理智的部分,多了情感,可能就是出院後這週除了生理,心理也同樣辛苦。我終於可以對自己說我真的有辛苦,真的非常努力,也非常佩服自己。
而妳知道我平日很難佩服自己..
這部電影就是妳說的,像小自由的熱威士忌,家常、溫暖、療癒、辛辣,但我覺得電影裡那些甜蜜幸福的瞬間:“我養妳啊!“、“跟爸爸打招呼!”、“爸爸二號!”很像我們上次一起吃,覺得好美味的酸甜檸檬塔,很幸福~
然後這個心得,是我給妳所有的電影觀後感中,我自己覺得最不一樣,最真實、自己也最喜歡的。
有什麼想法告訴我。
都忘了說最重要的,謝謝妳推薦的電影,以後直接說嘛!
其實哭的時間少,同理的時間、看見自己的時間多,非常適合覺得自己正在經歷人生最重大考驗,此時此刻的我…, 時機真好,妳的品味也如同我信賴般的好。”
#親愛的房客
柱狀蠟燭脫模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為什麼我們需要覺察情緒背後的動機?/
我們經常不自覺地將負面情緒再度施加給自己、身邊親近的好友或家人,若對情緒有基本的認識與掌握,將會成為第一道防線,使我們跳脫負面情緒的漩渦,避免進入憂鬱、燥鬱或是抑鬱的狀態。
身心狀態的好壞決定了一切。縱使你有高於他人的聰明才智,若情緒一直處於負面狀態,也都無濟於事。此時需要將情緒感受調整到正面、積極進取的狀態,將有機會發揮無限潛能。
►►了解情緒背後的動機,能懂得與這些倏忽即逝的情緒感受共處,最終找到自己的方式轉化情緒,如此將幫助我們更了解及欣賞自己與他人!
/情緒不只是喜怒哀樂!/
你現在感覺如何?是快樂、安心還是滿足?又或是憂鬱、委屈和憤怒呢?我們每天都有各種情緒冒出來,卻鮮少注意到它。
你有否好奇過,為什麼會產生情緒?這麼多的情緒,除了往肚裡吞,還能拿它怎麼辦才好?每當情緒失控傷害自己或他人時,是否有方法可以改善?無論正面或負面,情緒都影響著我們的行為模式與決策判斷。
►►不要害怕情緒,也不要放縱情緒
情緒是人類生理機制中細膩的存在,就像是由生理、心理與社會(環境)部門團結合作,製造出琳瑯滿目、令人眼花撩亂、剪不斷理還亂的「商品」。
有「情緒」是正常的現象,「情緒化」也是常見的事,但如果我們能有意識地覺察它,就可能更好地處理衝突,也可以避免沉浸在情緒中無法自拔。
►►當情緒產生時,可以先問問自己
‧「為什麼有這樣的感受?」
‧「這個感受背後的原因是來自於什麼事件?」
‧「以前曾經有過這樣的感受嗎?」
‧「當時產生情緒的背景為何?」
‧「結果怎麼處理這樣的情緒?」
──重新理解、分辨和決定用什麼樣的想法和態度面對。
取自《情緒動機──用神經心理學看穿行為動因》
……………………………………………………………..
各位朋友,早安:
這本書給青少年看,我想程度上不會差太多。書裡面的插圖也多,看起來很親切,作為情緒教育的補充教材也蠻好。
我最近常在想「流動」這個現象,談話的流動、情緒的流動、自我的流動……。簡單來說,我們人類或萬物一直是在一種流動的過程中,像生、老、病、死就是一種流動。
多一種說法,我們並非實質存在,只是在各種能量轉換中的過渡現象而已。但因為小我的基本設計,是會把流動的其中一段暫時的型態當真,並且希望恆久不變。
譬如,關係的品質或樣貌也在流動,聚散離合,也不一定是我們個人能全然操控。關係固然能經營,但那也是機率問題,想要有不會變化的關係,那也是妄想癡心。
我因為用這種眼光看世界,感覺內在的執著有些鬆動,苦痛能緩解。既然變化是擋不住的,那在盡其在我之後,也就自然看淡看空。
尤其孩子成長很快,這種眼光放在教養上也特別有趣味。不當真,還原到根本的流動,也少很多困擾!
跟流動合一,隨著自然的韻律走,而不是螳臂擋車地抗拒。有知有覺地順流、臣服,而不是無意識地慣性重複,人生也自由豐富。
只是,我這種說法或眼光,對大部分人來說,過於虛無飄渺。所以我常感覺這些外星話得要少點說,要不然常會看到對方滿臉問號,一副不可置信的樣子。
所以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想著,還是多分享這些簡易好懂的內容吧。甚至給長輩看,我猜都不太難。
祝願您,願意多感受情緒的流動,情緒的流動特別美麗!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hotos/a.248192138530437/3834294663253482/
……………………………………………………………..
【文/ 詹育書】
孩子呀,你在想什麼?
總是黏在身邊的小寶貝,從幾何時開始不再和爸爸、媽媽說:「我最喜歡爸爸/媽媽了!」從幾何時不再將心中的祕密告訴父母?掐指一算,從國小六年級開始,孩子的內心世界越來越難理解。孩子的心中開始有許多祕密不想讓父母知道,對答回應總是:「喔,還好」「嗯,好」「好啦,我知道」。
這樣的現象是有跡可循的,早在西元1960年左右,心理學家就已經告知全世界:「人類到了青春期階段,會開始以同儕為重。」在這個階段裡,追求認同感、歸屬感和親密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雖然父母也同樣可以給予和同儕一樣的愛與支持和鼓勵,但為什麼叛逆期的他們卻頻頻往家庭外頭尋找呢?
那個時期的我們,一心想要探索更寬廣的世界。但父母呢?對父母的想法是什麼呢?那時總覺得父母一點都不了解我們,只會一昧地管教我們,希望我們不要變壞,希望我們多讀書。如此相較之下,朋友似乎更能滿足我們的需求,他們知道我們多麼有趣,他們知道父母所不認識的那一面。
如今做了父母,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他們的世界吧!在這階段與其將風箏拉緊,還不如放手讓風箏自由翱翔,放任風箏在外闖蕩時,如果他們走偏了怎麼辦?放心,此時拉一拉風箏線,先別急著劈頭大罵,用心去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無論孩子真實的想法是什麼,也別急著否定,試著包容他們的想法,即使不盡正確,這也是他們成長經歷的一部分。
沒有跌倒就沒有成功,人們總是這樣跌跌撞撞過來的,若能在孩子失落的時候,包容他們的情緒,當他們的支柱,並給予愛和溫暖,比起逼問孩子在想什麼,「陪伴」才是他們這時候最需要的養分。
Point/
‧青春期以同儕為重,不喜歡將內心的感受告訴父母。
‧父母可以試著同理孩子的「熱血」。
‧青春期孩子的教養就像放風箏一樣。
Overview/
孩子到了青春期時,不像小時候一樣黏著爸爸、媽媽,父母心中難掩失落的情緒,變成關係越演越烈的因素,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吧!也像放風箏一樣,讓他們到外面闖一闖。
…………
要當「虎系」還是「佛系」家長?
孩子到底要怎麼管才好呢?放任孩子的行為,走偏了難以抓回軌道;控管孩子的行蹤,反而使孩子難以承受心理壓力。「虎系」和「佛系」爸媽,是以上兩種作風的極端。虎系爸媽秉持「我們什麼都要管」的精神,孩子的一分一毫行為都要掌握在手中,眼裡容不下一點差池。而佛系爸媽則是「我什麼都不管」,放任孩子自由發展,孩子自己會長大成人。
虎系家庭的生活是場緊密到令人窒息的家庭關係,這類型的爸媽經常使出「情緒勒索」的絕招,虎爸、虎媽用自己的方式愛著孩子,當孩子出現不符合他們期待的行為時,虎爸、虎媽內心的止水瞬間驚濤駭浪,「孩子怎麼可以這樣傷害我」「我這一切都是為了你們好呀」如此波濤洶湧的情緒不懂在內心翻騰,勒索著自己,也勒索著孩子。
相反地,另一種佛系家庭實如名稱,在冰冷的家庭生活中,相信生命自有出路。而這類型父母的絕招,其實也沒有什麼絕招,就是讓孩子自由闖盪,說到這裡,許多人應該很羨慕吧,羨慕父母不會管教自己的行為,然而,活在佛系家庭中的孩子其實一點都不快樂。
他們渴望被父母重視,也渴望被父母看見,有的時候,適度的管教是一種關心,因此,當自己不被關心時,孩子內心有許多疑問在心裡打轉,像是「我是不是爸媽生的小孩?」或是「我是不是路邊撿來的小孩?」最後,有些孩子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反而做出「引人注目」的行為,故意調皮搗蛋和違反校規,都是在呼求父母的愛。
所以,要當「虎系」還是「佛系」家長呢?從二選一的答案裡很難找出最適當的答案,所謂適得其反,在管教中找到平衡而因材施教正是這樣的道理。要放任孩子去飛,也要適時拉孩子一把,這的確是門學問。但是,每個爸媽都是第一次擔任父母職,不要擔心做得不好,也不要擔心孩子會走偏,只要相信自己,也相信孩子,從每一次的錯誤中勇敢地認錯並改進,無論哪種教法,孩子能平安且快樂的成長,才是為人父母最大的心願吧!
Point/
‧「虎系」什麼都要管,「佛系」什麼都不管。
‧中庸之道才是正解。
‧不要擔心自己或孩子「做不好」,你們可以一起成長。
Overview/
虎系父母常用情緒勒索孩子,佛系父母常放牛吃草,兩者中沒有好與壞之分,中庸才是正解,不用過度擔心自己的角色做得不夠好,相信彼此,過程中和孩子一起成長也是種浪漫。
…………
職業婦女,蠟燭幾頭燒?
小時候媽媽在廚房的背影,爸爸出門上班的身影,是大部分家庭共同的回憶,也是性別刻板印象中的公式。如今,這個公式被大家當作「期許自己一定要過好自己想要的生活」的警惕。但是,隨著焦頭爛額的工作與日常生活,不知不覺地複製了「男主外,女主內」的生活樣貌,還來不及矯正,就被幾頭燒的生活壓垮了。
當蠟燭燒得滿頭都是的時候,想想這些工作裡頭,哪些是「喜歡」?哪些是「規範」?又有哪些是「不合理的責任制」?釐清自己的情緒後,再針對問題與伴侶溝通。但記得,溝通要建立在理性與愛的基礎上。
總之,在職場與家務之間的平衡,是一門比數學還要深奧的學問,因為在這題目裡,1+1=2的公式是不成立的。生活在這世界上的女性辛苦了,辛苦住在社會裡的框架,不過我們也很幸運地生活在這個世代,我們獲得資訊的速度遠超過賈伯斯發明iPhone之前。我們擁有更多選擇,即使生活中的無奈還是存在的,可是我們更有「力量」理解這個世界,跳脫框架,建構屬於自己的生活模式。
開心地「做自己」是件令人開心的事,若妳還沒嘗試過這份自由的感覺,就一起從今天開始吧!
Point/
‧家務分工方式不是天經地義。
‧釐清哪些是「社會規範」,而哪些是「自己的意願」。
‧與伴侶溝通時要理性而堅定且帶著愛。
Overview/
職業婦女既要上班,也要處理家務事,而男人努力賺錢養家即可,但在過去的社會中,家務分工和現在不同,因此,家務分工方式不是天經地義,試著釐清自己的想法,理性地和伴侶溝通吧。
.
以上文字取自
情緒動機──用神經心理學看穿行為動因:手繪圖解100種必懂情緒知識,了解自己、同理他人的轉化關鍵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5682
@昶景國際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CJPublishing/
.
【8/24截止】贈票活動_82年生的金智英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osts/3818351421514473
已額滿8/29_板橋免費公益講座_你還在獨自生悶氣嗎?--示弱的勇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39616727062187/
已額滿9/7 台北公益免費講座_尊重且具體的要求孩子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813594242797945/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柱狀蠟燭脫模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從未聽過P講任何一個人壞話,就算遇到很離譜的狀況,她總是用平實的語調敘述整件事情的前因後果。無論誰有煩惱,我們會一起「俯瞰」整件事,拋出想法或感動,盡量不帶批判。
「妳從這次事件中,學習到什麼?」
「妳這次遇到的狀況,跟上次事件有點像,當類似的事情反覆出現,有沒有覺得老天要給妳什麼樣的提醒?」
避免圍繞在無意義的蜚語流言,把焦點拉回跟自身相關的人事物上,多分享自己的夢想計畫、生活體驗、生命省思,或對社會世界有益的議題上。把每次相聚當作寶貴的交流機會,為實現夢想注入養分。話題可以輕鬆,插科打諢無傷大雅,但請不要太偏離內心的一把尺。
高品質的聊天,最能激發創意與促進知識交流。「主題式」的聚會最容易達到效果,例如品酒、外拍攝影、登山健行,其他開放填空。
取自《質感說話課》
*********************************
各位朋友,早安:
昨天直播跟高姊談交朋友的話題,我就想到這篇即將分享的摘文。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668995333684609/
如果互動常在批判或嘲諷他人,這樣的聚會參加多了,真的很傷神。心不清靜,是非也多。
剛好今天要跟潘姊直播,潘姊的新書便是專攻「說話」這件事。我身邊也有這種益友,我常能因為他們的分享,引導我有更深的思考。
祝願您,能跟朋友產生建設性的對話,彼此滋養成長!
*********************************
讓相處時光更有價值
【文/ 潘月琪】
「我們藉由批評與嘲諷他人所建立的關係,並不是真正的連結。」
──TED人氣講者/布芮尼.布朗博士(Brené Brown)
有部喜劇電影《高年級姐妹會》(Book Club),描述四位熟齡閨密組成讀書會,平時會交流各自讀過的好書,當然也會相約吃美食,互相揶揄,聊聊婚姻、舊愛與身材變形的煩惱。某日,個性較開放的其中一位女主角薇薇安,興奮拿出全球暢銷情慾小說《格雷的五十道陰影》,強力推薦姐妹們一定要看,意外掀起一連串「愛」與「性」的精彩討論,也活化了這四位「黃金女郎」遭遇瓶頸的熟齡生活。
且慢!先別急著轉身溫習《格雷》三部曲,讓我們回想一下――噢!不是要你幻想拿著皮鞭的性感總裁,而是最近一次跟朋友聚會,你們都聊了些什麼?返家路上,你覺得滿足還是空虛?還期待下次跟同樣的朋友相見嗎?
當我們成為大人,有越來越多的責任,數不清的待辦事項,時間如此寶貴,好不容易跟朋友聚餐,作為辛苦勞動的犒賞,什麼都想聊,就像走進限時九十分鐘的吃到飽餐廳,面對琳瑯滿目的食材,什麼都想吃,但時間永遠不夠,這時候,需要有「選擇」的智慧。
談到吃,我的朋友K可來勁了:「先進攻那些成本最高、品質最好的料理,龍蝦、生蠔、菲力牛排……也要搭配一些青菜水果,營養要均衡嘛!」語氣一轉:「可是我兒子每次都先倒一大杯可樂,又夾一堆薯條,光吃這些就飽了,氣死我了!」看他一副「恨鐵不成鋼」氣呼呼的模樣,我放聲大笑。
胃容量有限,若先吃薯條,容納龍蝦的空間就少了。攝取太多垃圾食物,不會得到對心血管有益的蛋白質,只會得到脂肪肝。
相處時間有限,如果先花十分鐘抱怨店員送錯餐點,再追問同事的愛恨糾葛、部門主管的職場角力、明星八卦,然後花更長的篇幅,數落分手多年的前任情人,最後重複問朋友一樣的問題:「當年他這樣,究竟是什麼意思?」聊完這些,差不多該散場了。這些話題像冰可樂一樣,當下暢飲很爽快,但對於想要追求美好人生的你,真的「營養又美味」嗎?
「我們藉由批評與嘲諷他人所建立的關係,並不是真正的連結。」休士頓大學社工研究院的研究教授、也是知名TED講者――布芮尼.布朗博士這麼說。
聚會中常見的「營養失衡」,包括太冗長的情緒發言,抱怨天下不公,「同仇敵愾」謾罵、批評、訕笑討厭的人,還有炫耀新買的戰利品。除非是復古黑膠唱盤,那值得給它一個舞台,外加二十分鐘的亮相時間。
想要讓相聚時光更有價值,何不換個方式,以「高品質的閒聊」取代上述內容,也就是增加建設性、成長性、知識性、趣味性,以及有療癒作用的對話,聊著聊著,心情和思緒會逐漸澄澈清明,腦子會蹦出靈感,大家都開心笑個不停,或太感動而落淚,那就對了!
比方為剛升職的好友慶祝,當大夥兒紛紛用叉子進攻土耳其知名甜點――糖漿甜甜球(Lokma),你順口一提:「這甜點超好吃的!有句土耳其諺語說得好,吃甜點就能說好話。(Eat sweet, talk sweet.)為了世界和平,我們不多吃一點怎麼行呢?」
悲慘事件剛發生不久,想尋求朋友們的情感支持,絕對無可厚非,哭得一把眼淚一把鼻涕也絕對沒問題,宣洩完情緒後,不妨多拋出幾句話來延伸話題:
「會發生這樣的事,有沒有我沒注意到的盲點?」
「我好生氣,○○不做事又愛在老闆面前邀功,換成你們會怎麼處理?」
用開放性的問題,聽聽朋友們的建議,釐清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一起激盪未來可以怎麼改善。千萬不要一個人唱獨角戲,除非你是脫口秀主持人艾倫.狄珍妮(Ellen DeGeneres)。
P與L是我非常喜歡相處的兩位好友,P是室內設計公司副總,性格沉穩內斂,出國旅行會帶筆墨紙硯在飯店房間抄心經。L是國中音樂老師,一雙巧手能夠輕易做出極美的手工蠟燭,還會製香。
有次聚會,L教我們分辨天然「大豆蠟」與一般坊間常用的「石蠟」的差別,原來石蠟是由石油精煉過程中的副產物,即使有精煉石蠟及食品級石蠟等差別,仍然會對環境生態造成影響。P長期資助印度偏鄉孩童,去年她寄給我們每人一張空白卡片,並體貼附上回郵信封,邀請我們寫幾句話祝福這些遠方的孩子們。我們的聚會從不冷場,每次都像度假般身心舒暢。
我從未聽過P講任何一個人壞話,就算遇到很離譜的狀況,她總是用平實的語調敘述整件事情的前因後果。無論誰有煩惱,我們會一起「俯瞰」整件事,拋出想法或感動,盡量不帶批判。
「妳從這次事件中,學習到什麼?」
「妳這次遇到的狀況,跟上次事件有點像,當類似的事情反覆出現,有沒有覺得老天要給妳什麼樣的提醒?」
避免圍繞在無意義的蜚語流言,把焦點拉回跟自身相關的人事物上,多分享自己的夢想計畫、生活體驗、生命省思,或對社會世界有益的議題上。把每次相聚當作寶貴的交流機會,為實現夢想注入養分。話題可以輕鬆,插科打諢無傷大雅,但請不要太偏離內心的一把尺。
高品質的聊天,最能激發創意與促進知識交流。「主題式」的聚會最容易達到效果,例如品酒、外拍攝影、登山健行,其他開放填空。
我的作家好友G在人物傳記、報導文學領域是個中高手,學識淵博,如果以台灣山岳來比喻,在我心中,她就是玉山主峰的等級。
G跟我都很喜愛娜妲莉.高柏(Natalie Goldberg)的《心靈寫作》,這本教導創意寫作的小書,成為我們頗長一段時間的共同話題。我們曾經持續半年的「心靈寫作」聚會,每週見面坐定後,先聊聊天,然後各自振筆疾書半小時,寫得盡興時再延長時間,等時間一到,交換剛剛的即興書寫,邊討論邊延伸其他話題。
「做任何事都要有中心思想,寫作也是。」撰寫這本書時,我想起聚會時G分享的寫作建議,至今依然受用。
「那要不要大家先靜坐冥想五分鐘,用湯匙敲敲杯子,輪流發言五分鐘,再開始吃眼前的蛋糕?」另一位好友開玩笑說。這樣做也不錯,但也不用那麼拘謹,只要鼓起勇氣,婉拒充斥負面言談、空洞無趣的邀約,聚會品質就會產生改變。
當然,每個人對「高品質閒聊」的定義和需求略有差異,調整過程中,可能會流失一些曾經「無話不談」的朋友,因而感到失落。就像剛開始減少攝取糖類、加工食品,會覺得很不適應。等時間拉長,聚會成為滋養你的來源,你將會感謝自己做了這些取捨。
達賴喇嘛與南非屠圖大主教曾在印度達蘭薩拉(Dharamshala)相聚五天,那時,達賴喇嘛邁入人生第九個十年,大主教也已經八十多歲,兩位宗教領袖年事已高,又各有艱難的政治處境,幾乎可斷言那是他們此生最後一次相處。那麼他們都聊些什麼呢?兩位老人家心繫人類更廣大的自由、生死、和平,盡情談喜悅的本質、那些讓喜悅遠離的事物、支持喜悅的八大支柱,以及人們該如何練習喜悅。
如此高瞻遠矚的境界,並非遙不可及,想讓聚會時光更有價值,不妨改變一下閒聊的內容吧!
.
以上文字取自
質感說話課:言語的溫柔力量,是送給自己和他人最美的禮物
博客來 https://bit.ly/2VATkuU
誠 品 https://bit.ly/2RPj9Gw
金石堂 https://bit.ly/34QssLQ
博識網 https://bit.ly/3cuM5M2
遠流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ylibfans/
.
(重新開放報名人數上限150人)6/14免費台南新希望健康講座_您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483251235180580/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已額滿_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柱狀蠟燭脫模 在 禾日香氛生活- 關於蕾絲矽膠墊今年很流行用翻糖用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蕾絲矽膠墊今年很流行用翻糖用蕾絲矽膠墊來做柱狀蠟燭的花紋, ... 蠟燭(蠟、油、脂比例調配) 柱狀蠟燭(壓克力模具操作) 矽膠模具操作(脫模方法、燭芯放置)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