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安全誰來補牢?」記者會
壹、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貳、時 間:民國109年11月10日(二)上午9:30
參、地 點: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101會議室
(臺北市杭州南路一段16號1樓101會議室)
肆、主 持 人:高永光(教文體育組 召集人)
伍、與會來賓:
一、民意代表(依姓名筆畫順序)
李德維(立法委員)、鄭正鈐(立法委員)、謝衣鳳(立法委員)
二、學者專家(依姓名筆畫順序)
周家華(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教授)、張瑞雄(國立臺北商業大學 校長)
陸、問題背景
最近長榮大學女僑生遇害事件,引起社會關注。根據統計,近十年來,校安通報事件總數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其中意外事件、暴力事件與偏差行為及安全維護事件,在近三年逐年上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拍攝、製造兒童或少年為性交或猥褻行為,在近四年明顯上升,僅109年上半年件數就已高達582件,超過108年的1/2。
如何加強校園及周邊安全,消滅治安死角,讓學生在無後顧之憂的情況下專心學習,已經是刻不容緩的迫切議題。
柒、討論議題
一、不少民眾主張亂世應該用重典。有什麼相關法規可以修改,以產生嚇阻犯罪的效果,達到加強校園安全的目的?
二、中央及地方政府在處理校園安全方面,有什麼應該檢討與改進之處?
三、學校在處理校園安全方面,面臨了什麼困難?該如何解決?
校園暴力事件與偏差行為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前幾個月,出版社寄來了一本很棒的社會科普書,光看書名 「你這個娘炮」及封底介紹,我立馬誠惶誠恐自我審查。因為過去,我也很常用「很娘」、「不像男人」去形容不夠果決、囉唆、龜毛的男性,也打造很man的形象讓自己得以在白色巨塔裡生存,這些行徑其實都不經意地強化了男生就該是強者,女生就是弱者的刻板印象。
這本書讀來生動有趣卻也令人沈重,雖然收到書的當週我馬上就看完了,但因為頻頻聯想起台灣過往至今許多類似事件,心得太雜太亂,也就拖稿至今。
不過,這就是社會學令人著迷之處,總是逼著你看清事實、反思現況整理出頭緒,也才有機會做出改變。
作者在加州的高中進行田野調查,在課堂間、課後的修車廠、重訓室近距離觀察高中男生如何在轉大人的過程中,藉由互相嘲笑戲謔、誇大的揭露自己的性生活以及對女性遊走於性騷擾的調戲來以化自己陽剛、很man、並將娘炮這個名詞如燙手山芋般地傳來傳去。
同時也聚焦校方師長為融入學生而默許這些行為,甚至也大開同志、陰柔氣質男性的玩笑。學校也會藉由年度舞會、運動競賽、舞王舞后選拔、男性運動員與女子啦啦隊的分工等儀式,強化社會異性戀才是正常、男生要有男生的樣子,女生有女生該做的等價值觀。這些情節像極了當年好萊塢的美國派、窈窕美眉,只不過書中的情節不是戲劇化的電影,沒有浪漫的轉折。
當娘炮這個燙手山芋剛好落在各種如單親、學業成績不好、經濟狀況不佳的弱勢的集合體,情況就會急轉直下,這些關於性別氣質的小玩笑,比如嘲笑講話語氣、模仿姿態,將一步步掉入性霸凌的泥沼裡,排擠、邊緣化、甚至變行成暴力行為讓加害者和被害人都無法自拔。書中被貼上標籤的「娘炮們」最終休學,改靠特種行業謀生。
這樣的場景,不禁讓人馬上聯想到二十年前發生在台灣的玫瑰少年葉永鋕事件。悲劇都是從脫褲子、掀裙子、彈內衣肩帶這些「小事」開始, 直到某個時機點釀成不可逆的結果。
對於這樣的狀況,作者針對學校教育體系提出建議,方法不外乎是立法清楚認定不分男女性都要受到保護、不應該被性騷擾甚至是霸凌,但更重要是的校園裡的大人應該從全新的角度去看待學生之間的玩笑戲鬧,清楚地守著那條線,才能阻絕憾事的發生。也就是說最需要再教育的應該是大人,而不是學生。
台灣也在玫瑰少年事件發生後,訂立了性別平等教育法、規定每學期必修四個教育學分,但其實除了法規面,我認為要避免因性別刻板印象衍生出性霸凌,應該要從更小做起,好比不要再說男生就是要堅強不准哭不然會被笑,女生就該溫柔聽話不然長大嫁不出去,學校能提供性別多元平等的教材,比如最近頗受爭議的「國王與國王」內容強調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愛是互相尊重、不分性別,我認為比起傳統童話故事裡充斥著監禁、強化後母負面形象、公主總是等著王子解救等性別刻板,這樣多元的教材其實更富教育意義且正面。
至於「你這個娘炮」這本書,不單可以作為高中生的暑期讀物,我認為老師根本也該跟著一起看,最好開學還能在班會上開讀書會,大家互相分享心得。
校方或許也可多邀請性別氣質特出的人分享他們的個人經驗,好比鍾明軒、 四叉貓、苗博雅、利菁,讓孩子、青少年可以理解一個性別本來就可以有多元的樣貌和氣質,雖然他們跟大多數的人有點不一樣,但一樣活得自信、精彩,可以在各行各業發光發熱。
除了校園教育,身為「大人」的我們,也應該避免做出錯誤示範,頻繁使用娘炮、娘娘腔這些強化性別刻板的名詞。或許有點無限上綱,但看完這本書後,每次我聽到有女性發言開頭使用 「林北、08 」來強調自己講述得內容有道理,仿佛在暗示女性就是要更像男性才有權利,我也不免渾身不自在,想自動忽略對方的發言。
當理解這些詞彙背後的歧視意味後,要避免使用並不困難。難的是在社交場合中聽到朋友使用時,擔心加以阻止會被認為是破壞氣氛的「性平紅衛兵」;忍著不講,又怕成為性霸凌結構中的共犯。這種矛盾的思緒一開始總是會讓我進退維谷,但後來想到那些被霸凌對象的處境,也覺得這點為難根本不算什麼。
書的尾聲,作者描述了他身為女同志,面對血氣方剛的高中生時,經常被訪談對象「反調查」性向、刺探性生活,如何「被撩」、被調戲。她也分享自己如何巧妙地刻意淡化自己的性別,避免因過度權威導致訪談失真,也避免自己成為男孩們性騷擾的對象。
這些情節不斷讓我聯想到,作為醫師也會在診間,冷不防地被病人反問診。「醫師,如果是你會選自然生還是剖腹產?」「如果是妳,妳會生幾個小孩」「如果是妳,這個異常的孩子妳會生嗎?」雖說是為了避免影響病人判斷,我總是輕描淡寫的含糊帶過,但其實更大的原因是因為作為一個女性,對這些問題沒遇到我無法也不敢想的太深入。
只不過和問診不同,田野調查不涉及專業提供,彼此的權利義務是相對平等,作者在拿捏關係遠近上,絕對比我在拿捏醫病關係上更加困難複雜。
這些都讓我更覺得田野調查實在太有挑戰性,甚是讓人躍躍欲試。
最後我想說的是,閱讀絕對不是要凸顯自己多有知識文化,而是藉由閱讀不斷提醒自己有多無知和狹隘。
這是本耐人尋味的好書,雖然出版的時間距今已快二十年,又是不同文化背景,但穿越時空和距離,還是能與當下、身邊的時事相呼應。比如書中描寫校方在面對黑人、白人男性偏差行為態度的迥異,就剛好呼應現在美國正在發生的BLM,和書裡的敘事一樣,刻意忽略好像沒什麼的小事,最終就會釀成大事。
玫瑰少年的事件至今剛好也快二十年,台灣學校的性霸凌雖未隨著法令的制定而完全遏止,但社會上多元包容的氣氛已經越來越成形,我身邊越來愈多媽媽在教育下一代時,也都會注意不要落入性別刻板的框架,市面上也越來越多性別平等的書籍繪本可供選擇。總而言之,還是老套的說一句,每個人努力改變一點點,這個社會絕對能往邁進更大點。
#野人文化
#社會學好好玩
校園暴力事件與偏差行為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昨天在淡水發生了小三女童遭高一學生刺傷的事件,看到報導的當下我只有滿滿的悲傷和心疼。
女童及其家人的協助是當務之急,除了生理上醫療的照護外,心理所面臨巨大的焦慮以及恐慌,更是需要關心,對每一個家庭,面對到這樣的衝擊,必定會有一段難捱的時期。
今天開始有許多報導談論事件發生背後的原因,我和家長們的擔心、害怕都是一樣的,類似的事件會不會再度發生?我們的孩子是否可以在一個安全、安心的環境中成長?也有著同樣的疑惑,我們的教育怎麼了?
孩子是國家的未來,發生在校園內的社會事件,應該被重視與改善。我希望能藉由這起的事件,重新、全面地去檢視現行教育、校園以及少年事件等制度,是否能真正接住搖搖欲墜的學生?
這幾個我們努力的方向,也希望更多人能理解、一起努力,當然,政府責無旁貸,更應擔起責任。
一、創傷後的專業陪伴
目睹整起事件發生女童的 7 歲弟弟,以及周遭的同學們,後續是否有得到妥善的輔導和陪伴?因為這樣的目睹傷害,不僅會對孩童心靈受到打擊,更可能遠期帶來負面的影響。當事女童除了現行治療,後續更是需要專業的心理陪伴、諮商輔導,才能度過精神、生理受到嚴重創傷後的期間。此部分仍需學校之社工、心理師的介入,給予這起事件的目擊者、當事人更個別化的協助、撫平心靈創傷。
二、面對校園霸凌,目前的處理方式夠完善嗎?
這名高中生過去疑似長期被班上女同學霸凌,嘲諷「娘娘腔」、「沒雞雞」,積忍已久情緒失控,間接釀成今日令人難以接受的行為。但校方昨日第一時間卻表示,「該生在校內表現無異狀,可能是課業壓力比較大。」似乎完全未察覺學生在學校被霸凌的情況。
這不僅凸顯了目前性平教育、情感教育的不足,也讓我們思考面對校園霸凌,我們應當如何建立更好的制度?教育部曾提倡使用修復式正義,但實際執行上卻淪為形式,缺乏通盤了解事件緣由,以及如何讓孩子增強認知能力去理解人際關係。不禁令人質疑,目前我們真的能有效防範、處理校園霸凌嗎?被霸凌者,是否會轉為霸凌者或暴力行為者?
或許過去許多人都曾因不懂事而用言語霸凌過別人,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承受得住這樣的辱罵及壓力。面對這樣的壓力及霸凌,應該讓孩子知道如何紓解、求助,不讓他孤立無援,以減少因情緒問題再次發生類似遺憾。
三、當青少年已經作出觸犯刑罰法律的行為時,我們的社會、司法應如何去看待這個現象?
青少年時期仍在人格形塑的階段,若單純將少年作出觸犯刑罰法律的行為,視為偶然個人行為,可能沒有辦法解決少年個人及整體社會的困境。
我認為應該注意的是,青少年犯罪背後所反映出的社會困境,以及他在層層壓抑下所發出的求救警訊。當他們進入到少年司法程序後,不僅是要他們負擔起責任,更重要的是,我們是否能給予他們機會、空間及資源,協助其健全發展的可能?這部分的政策,我們後續會再提出,例如:少年矯正教育研究的必要性、「兒童及少年偏差行為之預防及輔導辦法」中少年輔導委員會的任務定位釐清等。
事件發生至今,我收到許多家長的憂慮,同樣作為一個家長,我能理解孩子遭逢意外時,大家的憤怒、不捨及擔心,若被害人家屬有任何需要協助的部份,我們絕對盡力幫忙。同時,校園安全問題一再發生,除了對個案的協助之外,更應從根本檢討事情發生的種種原因,唯有從預防端做起,避免類似的事件一再上演,才能有減少無辜生命被傷害的可能。
校園暴力事件與偏差行為 在 (一)暴力事件處理要領 - 國立臺南特殊教育學校 的相關結果
(二)校園暴力事件──學生打學生查察通報處理流程圖 ... 註2:依「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第33 條規定:兒童及少年有品行不端、暴力等偏差行為,情形嚴. ... <看更多>
校園暴力事件與偏差行為 在 附件1 的相關結果
校園暴力事件 (學生打學生)查察通報處理流程圖 ... 註2:依「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第33條規定略以:兒童及少年有品行不端、暴力等偏差行為,情形嚴重,經其父母、監護. ... <看更多>
校園暴力事件與偏差行為 在 學生常見偏差行為類別、預防及處理作為 的相關結果
所謂「偏差行為」是一個相對性的概念,常 ... 校園暴力是指學生(包括離校學生)、 ... 使用同理心技巧,從學生立場來看發生的生活事件.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