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化常常被認為是現代化一種樣貌,而人口往高度集中的都市移動則成為我們當代生活的一種地景。不過,都市化的過程中,是不是空間上將族群隔離的邊界進一步具體落實,甚至最後形成我們現在口中的「天龍國」或「貧民窟」呢?越是都市化的過程,人們也就越依賴都市中的工作機會來維生,因此,空間與職業的連動關係就成為都市以族群劃分邊界的基礎架構。
-----------------
5月25日,非裔美國人喬治.佛洛伊德(George Perry Floyd)被明尼亞波利斯(Minneapolis)白人警察跪壓至死,引發全美反種族歧視的遍地烽火。
雖然美國1865年已廢除奴隸制度,但一個半世紀以來,「黑白對立」仍未見消弭。黑人被排擠的情形在都市規劃上尤其明顯,曾旅居美國的人一定聽過「這邊是黑人區要小心」等提醒。但究竟是什麼樣的都市脈絡,讓黑人長久被白人社會隔離,只好自成一區呢?
美國土地使用分區的歧視本質
美國的土地使用分區(zoning)就是現在內城區貧窮、黑人聚集的禍源之一。起初,zoning是用於保護住宅區不被工業區擴張影響,1908年許多州政府、美國最高法院都表示支持此制度,導致越來越多地方政府用分區手段進行種族隔離。即使1917年最高法院已表示種族分區(racial zoning)不合法,各地方政府仍想方設法以創意、更巧妙的手段來排擠特定族群。
1960年代家庭型態改變,非傳統核心家庭(單親家庭、同志家庭、領養家庭、大家族等)紛紛湧現,尤其大家族(extended family)為非裔美國人最常見的家庭型態。許多社區不希望與這些非傳統家庭為鄰,遊說地方政府不要興建黑人需要的住宅型態,最終竟然還獲得最高法院的認可。
1980年代,為了解決都市蔓延(urban sprawl)的問題,出現了都市成長管理(growth management)的政策,由政府嚴格控管建築規範、土地使用分區,但此政策更將黑人集中在市中心的窮社區或破舊郊區。從百分比越高表示隔離程度越嚴重的「隔離指數」(index of dissimilarity)來看,1860年波士頓、紐約、費城、舊金山等大城市的隔離指數平均是45.7%,但到了1910年,北方城市幾乎到達60%,1970年全美的隔離指數更高達79%。直到2010年,最近一次調查都還維持60%的高比例,底特律甚至將近80%。這表示種族空間隔離的情況沒有減緩。而且有說法認為,這根本是白人刻意製造的。
即使到了近代,美國依然保有種族分區的精神,雖已沒有過去嚴重,但仍然存在。舉例來說,許多政府會將垃圾掩埋場、毒品勒戒所、監獄設在黑人區,剝奪黑人區的幼童和老人照護,並在高級郊區禁止黑人最常從事的美容理髮等行業,而只允許金融、會計、保險等中產階級以上的專業人士聚集。這些土地使用的規劃都使得黑人生存更不容易。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45/article/9561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水深之處,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這裡你沒有其他的親人,那苦真的是無法形容...」 「我甚至買了機票,落跑了!直接逃回家去了,放棄了!」 「在教會生活裡我享受了大家的愛,在這裡我們看見他們完全的接納,真的很溫暖」 羅姐自幼於單親家庭長大,因緣際會下來到了台灣,嫁給了台灣丈夫。原以為可以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哪知文化的衝擊、個性的...
核心家庭單親 在 水深之處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在這裡你沒有其他的親人,那苦真的是無法形容...」
「我甚至買了機票,落跑了!直接逃回家去了,放棄了!」
「在教會生活裡我享受了大家的愛,在這裡我們看見他們完全的接納,真的很溫暖」
羅姐自幼於單親家庭長大,因緣際會下來到了台灣,嫁給了台灣丈夫。原以為可以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哪知文化的衝擊、個性的差異、環境的不同,加上原有的餐飲經營專業,在家裡的祖傳老店裡毫無用武之地。
跟朋友訴苦會被笑,「嫁到台灣不是很好的嗎?」跟母親傾吐會讓她擔心。這種無法訴說的孤寂生活核心竟,究竟該如何翻轉?
這一集帶你來認識牛肉麵店老闆娘,如何因著得救,接受神的生命改變了自己;認識了弟兄姊妹而在異地他鄉找到了「親人」,找到開店和人生真正的意義。
【二胡談心】「每隔週五」更新!歡迎按讚、訂閱、分享!
——
註:本集所有影片(含片尾曲)於2021年3月18日至4月29日間拍攝。疫情期間,提醒大家仍要做好防疫措施,勤洗手、戴口罩並保持社交距離。水深之處關心您!
——
水深之處官方網站:http://www.luke54.org
水深之處Facebook:https://reurl.cc/oLQ2Ql
水深之處Instagram:https://reurl.cc/AqOmOZ
水深之處telegram:https://t.me/Luke54Taiwan
水深之處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2010gospel0123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YPCNf6kkVw/hqdefault.jpg)
核心家庭單親 在 VOGUE Taiw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一夫多妻、一妻多夫,你支持多配偶制嗎?
#請訂閱 #開啟小鈴鐺 #一夫多妻
這個家庭一個丈夫擁有三個老婆,
他們的生活可能跟你想像的大不同!
【 其他熱門主題】
女孩們活出最美的自己!Work it ► http://smarturl.it/r7si6s
芭蕾舞者們的血淚史 ► http://smarturl.it/uhot5l
唐綺陽12星座深入剖析 ► http://smarturl.it/in8eqp
美容編輯正芳隨你問 ► http://smarturl.it/zf5840
口音、服裝專家拆解經典電影 ► http://smarturl.it/zcbgmf
---------------------------------------------------------------
【追蹤 VOGUE TAIWAN】
★訂閱VOGUE TAIWAN Youtube:http://smarturl.it/xbtuuy
★VOGUE TAIWAN 官網:http://www.vogue.com.tw/live/
★VOGUE TAIWAN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VogueTW/
★VOGUE TAIWAN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voguetaiwan/
★VOGUE TAIWAN LINE:https://reurl.cc/V66qNn
★美人會不會 FB社團:http://hyperurl.co/rgfitl
★訂閱GQ TAIWAN Youtube:http://bit.ly/2fBjdcD
★GQ TAIWAN官網:http://www.gq.com.tw/
★GQ TAIWAN粉絲專頁:http://smarturl.it/r9gauv
★GQ TAIWAN Instagram:https://pse.is/JVNES
★GQ TAIWAN LINE:https://pse.is/FX7T4
▷ Make sure you subscribe to my channel and hit the notification bell, so you don’t miss any of my new videos → http://smarturl.it/xbtuuy
--------------------------------------------
※關於時尚,VOGUE說了算!自從1892年第一本VOGUE在美國出版以來,至今已有122年的歷史,始終被時尚專業人士所推崇,因此榮譽為Fashion Bible時尚聖經。
--------------------------------------------
※台灣VOGUE隸屬Condé Nast Interculture Group,相關國外影片皆由國外授權提供給台灣使用,台灣VOGUE秉持服務網友,讓更多中文語系觀眾可以看到國際影片跟中文字幕,所以在此頻道分享給大家,如果喜歡我們的頻道,請訂閱我們,我們將會持續努力帶來更多優質內容。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NqGrqqbIyA/hqdefault.jpg)
核心家庭單親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不管諾貝爾文學獎的長期陪跑者村上春樹在想些什麼,我都絲毫沒有降低難度的意思ㄛ。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8/04/27/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村上春樹 #小說 #書單
────
上一集(https://youtu.be/rTdkxYXcscU)我們談到,村上春樹的《1Q84》中有兩篇重要的虛構文本,〈貓之村〉與《空氣蛹》;而〈貓之村〉中,青年「漫無目的的浪遊」,正是生命旅程的隱喻。這反映了人的存在境況,也影射了《1Q84》故事的主角,天吾的身世。
我們來看看天吾的故事吧。天吾出身單親家庭,自小由父親獨自扶養長大。身為NHK收費員的父親性格拘謹,處事嚴厲,對待天吾也欠缺溫情;這導致天吾與父親之間的關係始終相當冷漠。晚年中風後,父親被天吾送進了一座鄰海的療養院,時日既久,衰弱而死。父子間最後的對話是這樣的:
「我沒有兒子。」父親在陷入深沉昏睡之前這樣告訴天吾。
「那麼,我到底是什麼?」天吾問。
「你什麼都不是。」那是父親簡潔而不容分說的回答。
天吾聽了之後,從父親的語氣,一方面確信自己與父親沒有血緣關係,自己並不是這男人的親生兒子;一方面則又覺得終於從那沉重的,身世與親情的枷鎖解脫中了。但過了一段時間,天吾卻又懷疑起自己的想法。「我什麼都不是。」小說中的天吾自言自語地重複。
對照天吾的身世,我們可先回到先前所提〈貓之村〉的故事。正如存在主義所言,「存在即被拋擲」──人的出生,等於是莫名其妙被丟到這世上,沒有任何人事先徵求你的同意;而〈貓之村〉青年的浪遊之所以「漫無目的」,正隱喻著「生命本來便沒有與生俱來的目的」。人生於世,原本便只是浪遊而已。因為沒有目的、沒有「本質」,「你什麼也不是」;所以貓兒們也完全看不見躲在鐘樓塔頂的青年。
「你什麼也不是」──這是哲學上「本體論」的討論。但是,人,有沒有機會真正地「是」些什麼呢?今天我們要討論的第二則虛構文本,第二則小說中的小說《空氣蛹》,正是延續這個主題,也就是來到了哲學上「認識論」的範疇。它試圖討論:人的存在,是如何從「無」到「有」,尋找到自己的意義的......
────
格雷安‧葛林(Graham Greene)的名言:童年是小說家的存款。以此標準而言,村上春樹的個人戶頭顯然非常空虛──他出生於平凡無奇的日本關西中產階級家庭,小時家庭關係並不特別(老爸沒小三,媽媽沒小王),學校成績不好不壞,像所有普通學生一般交朋友和女朋友,偶爾結伴出門遊玩,自己一個人在家裡聽音樂看書;唯一稍有殊異之處可能是,他是個獨生子──這在當時的日本並不常見;然而根據他自己的說法,「因為是獨生子所以也沒有糾紛」,「可以說是平穩無事的少年時代,總之,沒有一件想要寫進小說的事情」。然後這樣一位小說家向我們示範了如何白手起家(從空空如也的童年戶頭中硬生生製造出貨幣來,簡直像聯準會印鈔票)──「漸漸知道一件事,就是幼年時代,少年時代,自我其實仍受過各種傷痛」、「我並不是在責備父母。父母也盡了力。任何動物都一樣,都把要活下去該知道的know-how傳遞給孩子。人的情況和其他動物不同,因為運作著非常複雜的社會生活,因此know-how也變得更複雜。不過傳遞know-how這件事,某種意義上是讓迴路閉鎖起來的行為」──何謂「閉鎖迴路」?村上的意思是,那是一種價值體系與世界觀的(半強迫)植入,對一個敏感的孩子而言,無論如何都帶有某種程度的傷害性;因為那等於是將一準備敞開自己,藉以逐步進行自我組構的心靈旅程(出之以《1Q84》的語言:Perceiver=知覺者之形成)中途截斷。於此,村上含蓄地提示了自己的個人創傷。我個人完全同意這樣的看法──若說《挪威的森林》與《國境之南,太陽之西》的核心都指向虛無,那麼「巨大且無從迴避之傷害」應當就是村上用以將之嫁接於現實(小說的寫實世界)的媒介了吧。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
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BOrC-jcSM9pE3iOFSBGmLUQo49QVp20TCGbyCRaBgC2iHMkT0AyDwjwI
☞ 香港文匯報專訪:棄醫從文,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7CCR_T6968U/hqdefault.jpg)
核心家庭單親 在 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 的推薦與評價
... 核心家庭中的核可以說已經破裂了。美國青少年暴力的嚴重性相信也與此有關,因為 ... 近30%孩童活在單親家庭裡,他們差不多有一半在窮困和乏人照顧的環境下長大,他們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