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水患成災,前瞻預算打水漂
今年7月底至8月上旬的一場西南氣流加上盧碧颱風帶來的豪雨,對中南部造成嚴重淹水(經濟部水利署稱為「0806水災」)及農損。許多民眾不禁懷疑,蔡政府在前瞻計畫中投下了2508億元的治水預算,為什麼對水資源的管理,績效還是這麼差?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永續發展組和經濟財政組,24日聯合舉辦「氣候變遷水患成災 前瞻打水漂?》座談會,邀請專家學者為台灣的治水把脈。
永續發展組召集人陳宜民首先帶領與會者為日前勘災時落水的高雄桃源區代表謝宜真祈福,希望失蹤近2週的她最終能平安歸來。接著陳宜民指出,從7月份德國萊茵河水患以及中國大陸鄭州水災,到0806水災重創南台灣,氣候變遷對環境造成的災害,已一再重複發生,「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是否能夠因應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挑戰,是一個必須嚴肅思考的課題。
前內政部長、現任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李鴻源以「總合治水策略與實踐」為題,進行了15分鐘的專題演講。呼應陳宜民前述提醒,李鴻源直言「風調雨順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旱澇交錯已成常態,他甚至預言,未來人類將會陷水資源的搶奪大戰,而台灣已經不可再建水庫、清汙效果也有限,台灣將不斷遭遇淹水、缺水問題,該怎麼辦?李鴻源表示,過去以工程技術治水、相信「人定勝天」的這種理念已經過時了,必須從國土規畫和都市設計這種上位思考,對治水進行透水、吸水和保水的三合一規畫。
此外,治水必須以跨領域對話、跨部會整合、中央與地方以及公私部門之間合作的方式進行,而溝通是非常重要的過程。李鴻源以過去因地層下陷問題與雲嘉一帶農漁民馬拉松式的溝通為例指出,他體悟到解決地層下陷問題之前,必須先幫助農漁民設想生計問題的解決之道。李鴻源認為,政府必須更聰明,才有辦法面對多變的氣候、解決問題,而政府要變得聰明,前提是人民要更聰明,知道如何要求並監督政府。
李鴻源並補充,協助台中市政府與東海大學合作,共同整治東大溪的過程,是很美好的公私部門合作經驗。雖然這個計畫不算太大,但卻呈現了多元的成果,不但是水質整治工程,也呈現了環境人文、生態恢復、水質改善及環境教育等多個面向和層次,甚至幫助東海大學在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機構的「2020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中,獲得全台私校排名第一的佳績。
國民黨立法委員謝衣鳳表示,過去10年來,政府在區域河流整治計畫中,已完成了110萬公尺的排水路整治,其中,台南有20萬公尺、嘉義縣14萬公尺、屏東是13萬公尺,是水路整治的前3名,但這次0806卻仍然淹得很嚴重,因為降雨量實在太大。由此也令人省思,前瞻建設水環境計畫的滾動式調整時間,必須縮短,如此才能根據環境現況,及時提出改進之道。
謝衣鳳並指出,海埔地整治等所清出來的大量海砂,政府應該要妥善運用。
前環保署長、台大地質系退休教授魏國彥回應指出,位於高雄小港大林浦海岸的南星計畫,當年就是運用海砂填海造陸,可惜後來沒有繼續下去。
魏國彥以知名歷史學者陳寅恪的詩「讀史早知今日事,看花猶是去年人」指出,就一個地質學者而言,許多環境的問題其實早就了然於心,因為研究地質就是探索大自然的歷史,所以知道什麼地方可以做什麼樣的建設、不該做什麼樣的建設。魏國彥認為,台灣防災治水要趨吉避兇,就要將地質因素納入;他呼籲:治水、防災、選線(施工路線的選擇)的工程設計,「要延攬地質人才加入!」
前台灣省環境工程技師公會理事長胡思聰提醒,目前許多工程施工時所參考的數據和係數,不但已歷經4、50年沒有修改,且往往是西方所訂,恐怕已經不符合目前變化快速的環境和氣候條件,再加上許多地方人口密集、人類活動頻繁,當初的規畫設計早已無法適用,例如為1萬戶設計的排水系統,如今卻有好幾萬戶居住其間,那麼這個系統當然就難以處理排水的問題,一定要及時修正,否則就會出問題。
即將在今年11月到英國格拉斯哥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屆大會(COP26)的立法委員陳以信指出,眾所周知,溫室氣體排放是造成氣候變遷的重要因素,因此各國都正全力降低溫室氣體,台灣也訂有《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溫管法》),然而,蔡政府的 執行態度卻相當消極。例如,按《溫管法》規定,政府早應於2019年制定的第2期管制目標,但目前仍渺無蹤影;應於今年6月份提出的溫室氣體國家報告,目前已過了2個月,蔡政府也迄未提出。
陳以信呼籲蔡政府儘速依規提出,不然在COP26上要報告什麼?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水利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賜賢,在書面報告中指出,探討此次0806水災中,高雄發生洪災的主要問題在於,過度注重水質的整治,卻忽略了上游洪峰流量的削減及下游潮汐頂拖的問題,也就是說,主政者偏重親水景觀綠化、易於討好民眾的表面功夫甚於防洪排水處理的基本功。
他建議,考量都市流域治理時,必須在區域的防洪排水和流域對策下更多功夫,並且要師法自然的流量分擔策略,將流域的降雨根據不同都市土壤利用情況所流出的洪水量,做流域分配量處理。
國政基金會經濟財政組召集人林祖嘉,在座談會的結論中指出,對照4、5月間,台中、苗栗等縣市才因缺水問題,被迫實施「供5停2」措施,影響民生、農耕用水,8月竟發生大淹水,看來缺水、淹水已交錯而至。他認為,應重新評估政府的治水能力;其次,應儘速拉高下水道建設比率;第3,氣候變遷造成的災害發生率大幅升高,政府治水相關的參考年限也要進行修正。例如,過去10年、20年才會出現的大雨、豪雨、強降雨等,現在可能1、2年就出現一次,因此防洪治水的規畫和設施標準,也必須跟進調整。
格拉斯哥大學排名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是一位網友傳來的訊息,說的是Cell 科學期刊,刊出的一篇文,重點是要講一群很有名的科學家認為說covid-19來自武漢實驗室的說法沒有證據. 比較有可能的來源,是動物.
這個文對我來講太困難了,太多專有名詞.有看沒有懂.但我還是看了一圈,
第一,Cell是很有聲望的科學期刊,與Nature, Science這些期刊齊名.尤其在生物學相關期刊裡,排名應該是第一吧!
第二,這篇文章(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1)00991-0)
是列在Cell Press Coronavirus Resource Hub 我的理解是放在hub是為了讓更多資訊快速流通,所以可能沒有經過一般正常程序的檢驗,但的確也已經是cell的團隊挑過了之後,才能放上來.這個文有33頁, 點進去以後,上面寫著Journal Pre-proof.這是說Cell還沒有完成查證的意思吧?
第三,我讓我那醫生老公看了結論,大意大概就是,武漢實驗室的說法沒有證據. 比較有可能的來源,是動物.
我很希望有真的懂的朋友,看了以後,來告訴我們,可信度如何.
【證武漢實驗室清白!多國科學家重磅發聲】
多國科學家合作撰寫的一篇新冠病毒溯源綜述性文章本週在美國《細胞》雜誌上發表,這是該領域專業人士基於已有科學證據對溯源問題作出的重要評判。文章有力駁斥了一些美國政客鼓吹的「實驗室洩漏」陰謀論,並指出,#從動物到人的跨物種傳播是新冠病毒最可能的來源。
20余名世界主流科學家合作撰寫了這篇文章,包括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瑪麗·巴希爾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所的愛德華·霍爾姆斯、美國猶他大學人類遺傳系的斯蒂芬·戈德斯坦、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疫苗和傳染病組織的安傑拉·拉斯穆森、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病毒研究中心的戴維·羅伯遜等。文章預印本曾於7月上旬在開放科學數據平台Zenodo上發佈。
文章說,人類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場流行病由新型病毒逃逸引發,也沒有數據表明在新冠疫情暴發前,武漢病毒研究所或其他實驗室正在研究新冠病毒或任何足以成為新冠病毒祖先的病毒。武漢病毒研究所開展常規的病毒基因組測序,但這種操作無需細胞培養,風險可忽略不計。早期的新冠病毒分離物無法感染野生型小鼠等事實也表明,新冠病毒極不可能通過實驗室中的功能增益研究獲得。
武漢病毒研究所報告的RaTG13是迄今已知的與新冠病毒基因序列最相似的冠狀病毒,一些陰謀論者聲稱RaTG13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源頭。文章表示,武漢病毒研究所從未培養RaTG13冠狀病毒,僅以短測序片段組裝出RaTG13的核苷酸序列。如果考慮基因重組等因素,另外3種蝙蝠冠狀病毒RmYN02、RpYN06和PrC31可能與新冠病毒有更近的共同祖先,而這3種病毒都不是由武漢病毒研究所收集的,並且疫情暴發後才完成對它們的測序。
文章作者還審核了支持新冠病毒人畜共患起源和自然進化方面的證據。文章說,絕大多數能感染人類的病毒都是人畜共患起源,之前的幾種人類冠狀病毒也是如此。從新冠病毒流行病學史來看,它的出現與先前和動物市場相關、因人類暴露導致的冠狀病毒疫情暴發相似。新冠病毒自出現以來經歷了頻繁的突變,包括大流行早期出現的D614G突變以及發生在刺突蛋白受體結合域的一些突變。這些突變是病毒在人群中傳播後發生的,增強了病毒適應性,同時也有力駁斥了新冠病毒出現時其刺突蛋白已優化到足以適應與人體細胞有關受體結合的說法。
文章結尾寫道,目前沒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起源自實驗室,沒有證據表明任何早期新冠病例與武漢病毒研究所有任何聯繫。相較於野生動物貿易中經常發生的人與動物大量頻繁接觸,實驗室來源這一路徑極不可能。如果不能通過合作與認真協作的研究全面調查新冠病毒的人畜共患起源,世界未來面對由同樣的人類活動引發的大流行時將依然脆弱。
格拉斯哥大學排名 在 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記者筆記:“中華台北”歪曲奧運選手
強制標題:大多數國家的奧運選手都認為是台灣人,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不是台北人,這為用詞不當增添了另一層荒謬
作者:Jason Pan / 記者
體育界將關注週五開始的東京奧運會,台灣人將再次沒有“台灣隊”可以歡呼,而將被困在“中華台北”這個欺騙性的、做作的名稱上。
這是一個不誠實的名字,在中國和國際奧委會的壓力下,國際政治強加給了台灣奧委會的走卒。
對於大多數台灣人來說,喊“台灣加油!”更合適也更簡單。(台灣加油)。越來越多的人說,“中華台北”是對台灣明星運動員身份、出身、家鄉的嚴重歪曲和欺騙。
照片/ 昨天,蘇貞昌總理在台北國際機場(松山機場)舉行的國奧隊發車儀式上發表講話。(攝影Peter Lo,台北時報)
大多數台灣運動員都不是台北人,而且大多數人在接受采訪時都表示自己是台灣人。
一般來說,他們來自工薪家庭,來自台灣各地的城鎮和鄉村。他們都不是在中國出生的,也沒有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運動員對身份的看法符合國家趨勢。台灣智庫去年12月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85%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而只有8.7%的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台灣民意基金會去年 2 月進行的另一項調查顯示,83.2% 的人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而只有 5.3% 的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現在是政府和體育當局糾正國家在國際體育賽事中的“台灣”稱號的時候了。
奧運獎牌獲得者—紀政—一直是整頓國家稱號的聲音倡導者,他說:“我們是台灣人。這是我們的名字”和“讓世界聽到台灣的聲音”。
遲在參加奧運會時將國籍登記為“台灣”:1960年的羅馬、1964年的東京和1968年的墨西哥。
世界排名第一的羽毛球女單選手戴資穎曾多次在國際頂級賽事中奪冠,是前往東京的台灣明星運動員之一。
戴在高雄民川小學讀書時,在父母的指導下開始打羽毛球。2009年,年僅十幾歲的戴女士代表高雄參加台灣全運會,並於當年參加馬來西亞羽毛球亞洲青年錦標賽,獲得銀牌,開始了她的國際職業生涯。
參加海外賽事後,戴總回到高雄,去年她應高雄市政府邀請,擔任“親善大使”,為高雄市推廣旅遊業。
戴說她很自豪能代表台灣和她的高雄血統。
2017 年她參加了台北夏季世界大學運會,而不是在當年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的 BWF 世界錦標賽上追求獎金和積分。
戴當時說:“這不僅僅是贏得第一或第二名。我的目標是在國際舞台上展示台灣。當全世界看到台灣時,對我來說是一種美妙的感覺。”
在世大運會奪得金牌後,戴說:“作為一個台灣人,我覺得留下來參加(奧運會)對我來說很重要,因為台灣主辦了它。”
前往日本前,戴向粉絲發文稱:“相信自己,為台灣加油”,並呼籲人們支持台灣代表團參加東京奧運會。
國家奧運代表隊包括其他國際體育愛好者所熟知的運動員,例如網球運動員詹詠然和詹皓晴,他們是大滿貫和WTA賽事的常客。姐妹倆將參加奧運會女子雙打比賽。
陳家來自台中縣東勢鄉的一個客家人。
加入台灣網球隊陳氏姐妹的還有盧彥勳。其父母來自屏東縣九如鄉,後移居當時的魯出生地桃園縣,後遷居當時的台北縣。
奧運銅牌舉重運動員郭婞淳是阿美族人,她的家鄉在台東市馬蘭部落。江念欣將參加女子55公斤級舉重比賽。她是高雄桃源部落的布農族。
短跑選手楊俊瀚是花蓮縣松浦部落的阿美族人。
即將參加奧運男子高爾夫球比賽的潘政琮來自苗栗縣海濱小鎮萬里,與鄰鎮通霄原是陶卡族聚居地,台灣原住民平埔社區之一。
這些例子說明,全國最頂尖的運動員大多不是來自台北,相當一部分來自台灣南部和東部的原住民社區。
“中華台北”是對台灣運動員的用詞不當、荒謬和錯誤的表述,應予以摒棄,以免誤導世界各地的體育觀眾。
圖文來源/Taipei Taimes
來源網址/https://s.yam.com/0ehqQ
#台灣就是台灣 #台灣隊加油
格拉斯哥大學排名 在 格拉斯哥大學台灣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格拉斯哥大學排名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ashin1069也提到高爾夫》拉姆超越柯普卡,世界之巔差一步羅開Golf 頻道【羅開新聞中心Minsey Weng綜合報導】 ... ... <看更多>
格拉斯哥大學排名 在 格拉斯哥大學台灣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格拉斯哥大學排名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ashin1069也提到高爾夫》拉姆超越柯普卡,世界之巔差一步羅開Golf 頻道【羅開新聞中心Minsey Weng綜合報導】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