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寫】#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觀影筆記與其他 // 鄭雋立
.
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以解嚴初期台灣為背景,描述阿漢與Birdy兩位大男孩刻骨銘心的戀情,巧妙運用1980年代的文化符碼喚醒許多人的鄉愁,而劇情圍繞著兩人對愛與性別意識的探索、對人生迷惘、對社會屈從,以及年華老去的遺憾。上映後佳評如潮、並獲頒金馬獎「最佳攝影」殊榮,日前票房更衝破新台幣1億,以國片中屬小眾的同志題材、導演首次執導來說是極出色的成績。我們不妨藉此機會回顧本作的相關話題,也分享筆者自己的觀影感觸。
.
■ #台灣影視的精緻化轉型
.
本片由早期以偶像劇起家的「氧氣電影」製作,從初期漫畫改編作品《薔薇之戀》(2003)、《惡作劇之吻》(2005)…到原創劇《我可能不會愛你》(2011)、文學改編劇《#花甲男孩轉大人》(2017),整體風格與製作品質很明顯地日益茁壯,在高雅文化對美感的需索、大眾品味與商業價值間取得了適當的妥協,和日本1990年代迄今的影視類型劇轉變類似,相較於世紀初重視話題性的偶像劇,近年作品更重視演技與內涵,為「#富有質感的大眾文化」豎立了里程碑,表現可圈可點。
.
■ #比浪漫戀情主線更該細看的劇情脈絡
.
榮格(Carl Jung)在〈尤里西斯:一段獨白〉提起年輕時與叔父的對話:「魔鬼在地獄裡讓靈魂 #保持期待 以折磨他們」,這個文脈的「期待」,恰巧也適合套用在阿漢與Birdy的處境:男女合校沒有讓性別不平等消失,而是在男/女校區間架起柵欄、解除髮禁沒有讓成年人的宰制軟化,而是加劇監視、解嚴沒有讓世界開放得能自由戀愛,連告白都要用暗號代替、成年人也只會對青少年不斷開出廉價的 #道德保證支票(考上大學再給你買車)…甚至宗教的制約也阻止了他們像《孽子》那樣拋棄所有逃往「新公園」的情色烏托邦。建構人權觀念的路程,跟尤里西斯的歸途一樣漫長。反覆在對體制的挑釁中尋求希望、也反覆受挫與心碎,如此背景下,兩位男主角為尋求希望而更加相依,對抗著體制促成的 #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甚至為保護對方奮不顧身、身心都佈滿傷痕,這樣的關係因而顯得更加悲愴動人。
.
我們不妨借用傅柯(Michel Foucault)的理論看待這些境況,人之所以在解嚴後仍在社會體制內成為「順從的身體」,正是因為規訓在現代生活如同氣體般的瀰散性(pervasiveness),導致權力的散布(dispersion),由於社會的異樣眼光如監視般無所不在,因此人會被自己規訓。從阿漢的母親回答與父親關係「愛就愛了啊」、Bird後來與班班結婚,最後都證實在那個年代仍不得不屈就於 #異性戀霸權 的框架。
.
故筆者推測,比起宣傳照、預告片大量對青春愛戀的呈現,導演更想闡述的「潛文本」很可能是解嚴初青少年對家父長主義、威權遺毒、宗教信仰等處境(也是規訓的範疇)的控訴,沒能與真愛在「對的時機」走在一起的 #遺憾、對學妹犧牲成全卻有婚無愛的 #罪咎。
.
■ #既有上映版本的剪輯缺點
.
原上映版本的剪輯刪去許多抑鬱的描寫,聚焦於浪漫愛的呈現,雖能減低悲劇衝擊、提升票房,但也導致整體劇情取向「BL化」,削弱同志文本原有的作者性與思辯力度。BL(Boys’Love)來自日本近代文學、現代動漫畫中女性作者描寫男同性戀的文類,與同志文本對應「#他者凝視」(gaze)的關係完全不同,主要由女性視角凝視男同志而獲得審美愉悅(陳盈璇,2018),滿足異性戀的窺探,而非同志探討自身議題,內容也易與同志族群脫節(過度美化或情慾化)而引起爭議。故文學與性別研究通常視為兩種文類看待。
.
這套險計目前在票房上看來是成功的,但筆者也常耳聞好友認為本片明顯地「剪掉很多預告出現的部分」、「歐神父跟班班的戲份太少」。這些文脈刪減造成的缺憾應該能在台北電影節限定版、Netflix加長版補足,但只怕會讓人在既有的悲情下更加心痛。這些批評通常也伴隨著認為阿漢的嘶吼「演得太用力」,但筆者反而持相反意見,相信 #解嚴前 出生的世代會很有感觸,青少年的生活基本上是被規訓噤聲。當情緒的壓抑達到極限時,這種(沒有台詞但暗藏千言萬語的)嘶吼其實相當合理。
.
■ #為什麼平權後的同志文本還需要悲情敘事
.
無論華人或西洋,古代的悲劇戀情文本都有著「#以情反理」的敘事傳統,莎翁名著《羅密歐與茱麗葉》、民間傳說《梁山伯與祝英台》、崑曲《牡丹亭》都是經典範例。悲劇能凝聚巨大的 #情感動員 力量,促使觀者淨化情緒,引亞里斯多德語,就是『滌罪』作用(Karthasis),悲痛欲絕後更會深思何以上天允許各種不公不義折磨人。悲情敘事的存在,正是暗暗地告訴世人,即便在同性婚姻專法通過的現在,仍有太多舊時代留下的遺憾無從解決、需要被言說。
.
■ #情慾表現也可以是痛徹心脾的
.
阿漢與Birdy在學校浴室的情慾戲可說是本片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這種讚許並不是因為帥哥演出肌膚之親,而是這場戲本身暗藏的情緒極為複雜且豐沛,外顯情感的 #防衛機制 藏不住生理反應,證明了「在乎、愛、慾求」這些複雜的情緒一直是並存在兩人身上。Birdy嘴上說著「對不起…對不起」,但 #潛台詞 是「是的我也愛你,但這種愛有罪,我不想拖你下地獄」。任誰也沒想到如此青春的劇情裡,也能在短短幾分鐘用表面是情欲呈現,骨子裡是羞恥與掙扎的一幕,讓戲劇張力飆升到高峰。
.
■ #驚艷的配角表現與視覺符號
.
本片在配角方面也被刪剪掉不少頗具可觀的部分:歐神父其實是深櫃同志、在信仰與保護學生的理念間掙扎、班班淪為主角戀情的犧牲者、瘦瘦學弟正視性向、出櫃卻飽受霸凌,可說是三個亮眼的映襯、對照關係,構成了文本內重要的 #互文性 (intertextuality)。
.
這裡不得不提本片兩個視覺極美的橋段,阿漢跟神父一起倒在沙發上偷抽菸,望著滿牆的聖母與基督畫像、桌上放著帶有虛空靜物畫(Vanitas)意味的經書與水果,明顯可見的葡萄通常被美術史解讀為靈糧、 #基督寶血 的象徵(宮下規久朗,2015),學弟瘦瘦(童星出身,《星空》男主角)向阿漢坦言性向時背景是畫著白鴿的彩繪玻璃,白鴿在基督宗教圖像是 #聖靈 象徵、神祕主義中代表靈魂,但四周卻降下訓誡異味濃厚的聖火。
.
這兩組視覺上極美、充滿宗教色彩的表現使得本作對宗教的詮釋有著極端的兩面特質,信仰同時默許學生假借輔導之名向神父尋求安慰,但又相反的在性別意識上形成另一個壓迫,使得神父與學弟在實質上分別有著 #罪人與殉道者的身分隱喻。
.
最後,希望大家看完《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也能藉機關注台灣的性別運動史,以及仍在進行中的各種人權議題,那麼,『#晚安』。
.
■ #延伸閱讀
.
★以下為「偽學術」目前所有與本篇有關的議題,含氧氣電影前作《花甲男孩轉大人》、性別研究、家庭形式、階級與文化符碼、美術史等跨領域相關議題…幫你旁徵博引,知識量大增!
.
◆李長潔:
.
禰豆子的八重齒 | 為什麼牙齒亂才「萌」(規訓實例)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645727662281519
.
「家」的各種可能形式:日劇《房仲女王2》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078219682365656
.
改名換「性」:《裝扮遊戲》的性別操演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hotos/a.208554915998808/626632984190997
.
◆黃柏凱:
.
花甲男孩轉大人──由離別展開的蛻變之旅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hotos/a.389341314586833/742789805908647
.
《Me Before You》當言情小說文本中的階級和文化符碼遇到一路玩到掛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hotos/a.389341314586833/561309330723363
.
◆鄭雋立:
.
誰規定粉紅色等於女生?憲法還是地球聯邦法?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439174366270184
|
■ #參考文獻
.
榮格(Carl Jung)著,馮川、蘇克譯(2014)《心理學與文學》,南京市:譯林出版社
傅柯(Michel Foucault)著,劉北成譯《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苗栗縣:桂冠圖書出版
亞里斯多德著,陳中梅編譯(2001)《詩學》,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宮下規久朗著,楊明綺譯(2015)《這幅畫,原來要看這裡》,台北市:時報文化
陳盈璇(2018)〈台灣網劇新型態 BL劇崛起〉《喀報》第298期,2018.10.21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鬼入門:陳克華詩集」介紹 訪問作者:陳克華 內容簡介: 鬼,不外乎人性 看見鬼的可愛和無奈,看見人的愚蠢和荒謬 ★萬眾矚目!全方位藝術家陳克華執筆揮灑的全新題材──鬼 ★鬼比人可愛得多,狂歡直至午夜,你真的不想知道人死後的璀燦秘密? ...
桂冠出版社台北 在 錢宇珊 出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是一堂必修的父母課程》👇👇👇
Child Parent Relationship Therapy, CPRT 親子關係治療
❤️ 大人的親子工作坊 ❤️
10/17 聽孩子的聲音:如何遊戲中與孩子連結
報名 👉 https://www.surveycake.com/s/Obe9G
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是門深奧的功課,
每位家長試圖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孩子,
卻有時有種「我不知道我的孩子怎麼了?」的感受。
「遊戲」是孩子天生的語言,
生理發展中,孩子開始透過行為與觀察認識這個世界,
遊戲便是孩子與這個世界連結的渠道。
大人隨著社會化與壓迫的生活節奏,
漸漸失去了用遊戲與孩子溝通的能力。
工作坊中,帶領者將引導大人開始「陪伴遊戲」,
再次打開遊戲的溝通語言,
進而,協助大人培養起理解孩子,
建立起孩子溝通的平台。
🎠🚥✈️⛺️🥁🎨🚗
工作坊帶領者 羅明榮心理師:
『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的人,喜愛旅行、聽故事與分享,相信陪伴、真誠與愛是這世界無一不二的心門鑰匙。』
[專業證照]
美國北德州州立大學 諮商及高等教育學研究所 (遊戲治療發源地)
諮商心理師執照 (諮心字第001966)
台灣諮商心理學會認證督導(臺諮心證書字第106011號)
青年活動企劃師 (九四) 青企師證字第001號
[現職]
吾心基金會諮商工作室 諮商心理師
各級學校 兼任諮商心理師/特約心理師督導
亞洲職業生涯發展中心 諮詢顧問
企業主管訓練及員工協助方案(EAP) 長期合作講師
[近年兒童工作經歷]
台北市親子館 講師/兒童關係建立
康橋幼兒園 講師/兒童關係建立與介入
台北市陽明中學特教組 特約心理師
新北市私立裕德國小及中學 特約心理師
中華民國喜願協會 志工培訓講師/重症病童關係建立
美國德州北德州州立大學child family resource 諮商中心 實習心理師/親子團體
美國德州crossroad family services諮商中心 實習心理師/遊戲治療
👧🧒 什麼是「親子遊戲治療」?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1215
親子遊戲治療(Filial Therapy),或者稱為親子關係促進治療(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Enhancement Therapy),它是以父母為輔導對象的輔導活動,在輔導過程中訓練父母學習個人中心治療取向的原則,藉此增進家庭成員之間良好的互動以及鼓勵他們多去了解自己及孩子,父母在兒童中心遊戲治療取向諮商師督導下,和其子女進行親子遊戲時間,使父母成為改變孩童最重要的來源。
這模式最早是由Guerney夫婦在1964年所創立,他們在1964年時運用兒童中心遊戲治療學派為理論基礎,發展小團體或個人模式的訓練,主要是訓練父母親成為治療的代理者,在家中與有偏差行為和情緒困擾的孩子進行固定、受督導的家中遊戲單元,後來Landreth修改Gureney低結構長期的團體訓練模式為固定十週的結構化團體治療方案,並將對象逐漸擴及一般兒童的父母及幼教、小學教師、社工及與兒童相關的志工訓練上。
親子遊戲治療團體方案為期十週,每週進行一次,每次兩小時,團體帶領者需教導父母親有關兒童中心遊戲治療學派的技巧,像:專注、行為追蹤、回應性傾聽、給選擇、非處罰性的設限等技巧。在團體進行過程中,參與的家長必須在家中和自己的孩子進行一週一次的遊戲單元,並在團體中分享彼此親子互動的經驗。在家庭中每週的親子互動遊戲時間內,父母需扮演跟隨者的角色,讓孩童去主導遊戲的進行,父母還要仔細觀察孩童的遊戲行為、動作、想法和情緒,適時的回應對孩童的理解。
經實證研究指出,此團體治療方案可以增進父母對孩童的尊重、接納,增加正向的親子互動行為,降低父母的教養壓力,甚至進而改善親子關係,提高父母的自尊與自我效能感。對參與家長的孩子,也產生了正向影響,如降低這些孩子的焦慮,以及減少問題行為的發生,更可以正向的提高孩子的自我概念及情緒適應能力。
國內學者及實務工作者也參考Landreth的模式,開始應用在家長的團體及個別諮商工作上,高淑貞老師於民國87年所著的《親子遊戲治療》一書(桂冠出版社出版),對於親子遊戲治療的原則及進行方式有極為詳細的介紹,若各位對於親子遊戲治療有興趣者,可以參閱該書,這是一個融合遊戲治療、家族治療、團體諮商、親職教育等的親子關係介入模式,值得國內從事兒童諮商及兒童教育者學習。
(轉載自 遠東科技大學 連廷誥)
桂冠出版社台北 在 顏艾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年3月20日,正值春分,南风吹来了海峡彼岸的诗意。当晚,台湾著名诗人、中生代诗人代表颜艾琳女士,通过网络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带了一场空中讲座,分享其诗歌创作历程。
本讲座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办,由博士生导师、诗人、评论家孙晓娅教授担任主持。除首师大研究生外,《诗歌风尚》主编娜仁琪琪格,武汉地区部分诗歌爱好者亦参加了本次讲座。
颜艾琳,1968年出生于台南,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曾任台湾联经出版社主编、及幾家出版集團總編輯,在傳媒出版業有二十餘年經驗,因此與華文知名作家多有接觸,創作與編輯工作互為交融,成為生命一大資產。诗创作从生活切入,多探讨女性成长的多元面貌。早慧,于13岁开始发表诗歌。着有《颜艾琳的秘密口袋》、《已经》、《抽象的地图》、《骨皮肉》、《昼月出现的时刻》、《漫画鼻子》、《黑暗温泉》、《跟天空玩游戏》、《点万物之名》、《让诗飞扬起来》、《她方》、《林园诗画光圈》、《微美》、《吃時間》等诗集、散文集十餘部;重要诗作已译成英、法、韩、日、西班牙文等,并被选入各种国语文教材。曾获出版优秀青年奖、台北文学奖散文创作奖、行政院文建会新诗创作奖、全国优秀诗人奖、《创世纪》四十周年新诗优胜奖、第一屆兩岸桂冠詩人、吳濁流新詩正獎等奖项。
讲座伊始,孙晓娅教授首先对主讲人和本次空中讲座做了简要介绍。作为台湾中生代著名诗人,颜艾琳在台湾诗坛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受疫情影响,本词讲座在webex meeting中举行,同时,颜艾琳邀请了其在大陆的诗人朋友们,在互相交流和碰撞中,加强两岸诗歌文化交流,并拓展同学们的视野。
诗人颜艾琳以真诚的方式回顾了自己五十余年的成长历程,诗人出生于台南乡下的农家,作为一个大家族的长孙女,自小受到众多的关注与宠爱。诗人聪颖好学,其从国小开始便以出众的文学天赋斩获大量奖项,并有着极为丰富的阅读积累,且兴趣爱好广泛,曾于职高期间參與校刊社的企劃編採撰寫,创立摇滚乐团、考進大學與同好創辦剧场、讀書會。进入辅仁大学历史系,以史料的观念丰富了诗歌创作的内涵。颜艾琳有着丰富的阅读基础,除了丰富的古典诗歌背景外,曾大量阅读佛经及周梦蝶、白萩等诗人的诗集,这对于她的创作观念有重要影响。
生于台南的诗人对于家乡有深厚的情感,大自然开启了诗人对万事万物的观察力和觉知力,她由此打开心胸,做穿越时空的旅人。在诗歌创作的路上,颜艾琳受到众多台湾前辈诗人的影响和提携,尤其是少年时期参加兩個文艺营;救國團北區七縣市高中職生文藝營、聯合文學第一屆文藝營,确立了其独立自主的文学创作观念。与此同时,受原生家庭环境的影响,诗人对“性别”、“感情”议题产生了深入思考,并在长期思索中,成为了其创作的主要源流。由《抽象的地图》转变到《骨皮肉》,她直探女性身心,大胆坦率。诗中准确入微描绘出女性的生理特质,及女性面对情欲的自觉,完整的呈现出女性经验,是其诗作与前辈诗人最大不同之处。
后由于出众的才华,颜艾琳在台湾最重要的文学出版社联经出版社担任主编,在此期间与相恋六年的爱人结婚生子,怀孕经验带给了她新的性别体验,收录于诗集《她方》中,随后,诗人以诗歌《焦点》《白兔篇》等诗歌为例,讲述了自己的创作观念。
到了互动环节,《诗歌风尚》主编娜仁琪琪格与其进行了深入的对谈,学生们也纷纷进行了提问。最后,由孙晓娅老师进行了总结性发言。
本次空中讲座跨越了疫情和空间的限制,将两岸诗人学者汇于一堂,为我校师生带来了新的诗意,更为武汉诗歌爱好者带去了独特的问候,于春暖花开之际,携手共进,共盼疫情后的晴朗明天!(李湘宇)
桂冠出版社台北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鬼入門:陳克華詩集」介紹
訪問作者:陳克華
內容簡介:
鬼,不外乎人性
看見鬼的可愛和無奈,看見人的愚蠢和荒謬
★萬眾矚目!全方位藝術家陳克華執筆揮灑的全新題材──鬼
★鬼比人可愛得多,狂歡直至午夜,你真的不想知道人死後的璀燦秘密?
和人類相較,鬼何懼之有?
鬼和人相比簡直太單純、太直接、太一目了然、太不知什麼叫做「城府」和「手段」。
「我是在父親往生之後,才突然感受到這個思考的急迫性──死後的爸爸究竟去了哪裡?」詩人剖析自己,拋出一個深刻的叩問,「素無堅定信仰的我,才知在與至親生離死別的關頭,生命可以多麼虛無縹渺,徬徨無依。」
這三年來詩人有感而發,寫了不少鬼詩。絕大多數都收進了這本集子。
希望人類如果向上看不到神,中摸不著良心,起碼往下看得到地獄,看得出人間其實是地獄偽裝。
全書收錄26首陳克華的鬼詩,73幅吳衍震的鬼畫,看盡另一個世界藏匿其間的每一張鬼的臉孔。
作者介紹:陳克華
男,一九六一年十月四日生於台灣花蓮,祖籍山東省汶上縣
現職:台北榮民總醫院眼科主治醫師
個人網站:http://桂冠與蛇杖www.thinkerstar.com/kc/index-c.html
繪者簡介:吳衍震
2011年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創所,以黑普普美學獨樹一格。長年觀察次文化底層生活而發展出迥異於一般學院的書寫語言。作品十足體現後現代的文化精神,開創屬於台灣次文化的繪畫語彙,宛如一幅現代浮世繪。
出版社: 釀出版
粉絲頁: 作家生活誌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