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verse #元宇宙 #歷史到未來
【「虛擬世界」歷史到未來:電力革命、移動網路,與 Metaverse 理論框架】
🆕NFT 的出圈程度,遠超想像,單價動輒幾十萬美元的圖片真的很難理解,解釋需要一環接著一環
而 Matthew Ball 這篇關於虛擬世界的文章就是一個完美的例子...
-
#同場加映
① 2021成元宇宙元年|熱度直追 NFT 的 Metaverse ,將成為網路下個熱潮?
https://pse.is/3nel69
② 元宇宙時代 | 當《紐約時報》作者也換上企鵝 NFT 頭貼…
https://pse.is/3n8z9t
①+② 未來世界 | Nvidia CEO黃仁勳對「元宇宙 Metaverse、NFT和以太坊」的觀點及展望
https://pse.is/3mmcjh
-
✅ 即時新聞Telegram頻道
https://t.me/blocktemponews
✅ 每日精選 LINE:
https://line.me/R/ti/p/%40kgx9780p
✅ #五千人投資討論群 (已滿)
https://line.me/ti/g2/htySqS7SoKOuGGFx4Gn9dg
-
✅ 動區Line2群👇👇👇
https://bit.ly/dogemoon2
框架理論新聞例子 在 蕭家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世道越亂,越要好好讀書。」好些年前,一位前輩曾經對我說過這話。
讀了,也會寫一些有關書的介紹文章,然後幸運地獲得刊登機會。之後嘛,我就在這平台再放出,獻醜了。
=======================
【談自由前,不如先認識審查】
「記者最不想看到的,就是自己成為新聞的主角。」過去一年,這句說話的出場頻率之高,相信不用多說,而我相信,在可預見的未來,記者將會繼續以「主角」的身份來參與新聞,正如「新聞自由」四字也會繼續「老是常出現」一樣。然而,要了解何謂新聞自由,或許要先去了解新聞審查,只因缺少了對後者的認知,我們根本無從得知甚麼是真正的新聞自由。
在地的新聞分析
必須承認,雖然新聞行業是源遠流長而且普世皆有,但歷史、文化背景的差異為各地的新聞定下了不同指標,根本不可能有一套理論框架能將全球的新聞業景況解讀通透,所以,要了解一個地方的新聞業,最理想的讀物是源自該地的新聞分析。正因如此,《香港新聞審查日常:二十道陰影下的自由》一書,就更不能為所有想了解香港新聞業的人所錯過。
《香港新聞審查日常》的作者乃是擁有逾二十五年傳媒行業經驗的區家麟博士,而此書亦是根據其博士論文所編修而成,研究的題目,正是香港新聞界中的「結構性審查」。但與學術論文不同,此書經編修後,縮減了理論框架的篇幅,但加入了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例子,配合行內人士的經驗分享,足以將香港新聞行業中的審查情況,翔實地展現在讀者眼前。
審查已成日常
此書主要分成五個篇章:「破」、「立」、「案例」、「逆流」和「結語」,其中最值得細讀的,尤數「破」和「立」兩篇。
顧名思義,「破」篇的用意在於打破,破的就是「專業」、「客觀」、「中立」等被奉若圭臬的迷思。作者在書中臚列例子,講明以上這些迷思如何被借用、成為審查的幫兇,就如在報道具爭議性的內容時,找來正反兩邊的聲音卻不加以推敲或佐證,將「客觀」約化成形式而不是宗旨;又例如媒體老闆以操控資源來決定不同材料能成為新聞的機會,「專業」看似存在,但已被閹割。至於全書重點的「立」篇,則以二十個概念勾劃出審查如日復一日、光明正大地發生在你我眼前,當中既有與新聞規範相關的「假平衡」、「信官話」,亦有關係到文化認知的「常規生產」、「擁抱平庸」,更有與機構管控連上關係的「陰乾」、「調兵遣將」,綜合起來,就能將已成日常的新聞審查抽絲剝繭,還原真象。
假如要我為《香港新聞審查日常》歸類,它必定會被納入「工具書」的行列——因為審查必然存在,只是程度之別,亦根本沒有人能輕易將其消滅。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用工具裝備自己,好好辨清審查的真面目以及當中涉及的手段,而這本理論與實例並存的讀物,就能用作顯微鏡,讓我們能讀懂新聞,也看清在巨大審查陰影下,那若隱若現的自由。
原刊於《藝文青》2021年1月號
=======================
《香港新聞審查日常:二十道陰影下的自由》
作者︰區家麟
出版: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年7月
圖片:取自區家麟博士的博客
框架理論新聞例子 在 洪雪珍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失業,不過是丟掉雞肋!]
今年6月,給我一種「秋後算帳」的感覺。
疫情發生最高峰的3﹑4月,有幾位學生在群組中說到自己被減薪﹑放無薪假﹑沒案子接,或是被資遣。到了6月,天氣炎熱,多數日子都是「加零」,疫情明顯趨緩。而且政府補助陸續發給,新聞報導也一轉風向,看到的都是好消息,不論哪裡都是訂房爆滿或八九成。路上的餐廳看進去,也都有五六成滿。
終於露出一線曙光,壞日子要過去了,可以回到疫情之前的世界。可是6月中才過,一天之內有3位斜槓學生在6月離職,都40歲以上。這個年紀﹑這個時節,令人不禁捏把冷汗。其中一位學生是被資遣,她這麼寫:
「各位同學:
我潛水了一段期間,是因為遭遇了一些狀況。
從小就夢想做一位OO設計師,而我真的也做到了!工作一輩子,我也只會做這項專長!也很有信心做好我的工作,公司業績一直很好,在百貨專櫃的排名一直以來數一數二。儘管新冠肺炎有影響,但全百貨專櫃都是如此,當疫情趨緩,業績也就回來了,但很不幸地,我被資遣了!
是因為疫情嗎?
並不是!
而是像洪雪珍老師說的,年紀大了,年資深了,就像用過的衞生紙,髒了、舊了、就丟了!
當老師在上課時,説了一些類似的例子,我總覺得距離很遙遠,怎麼可能發生在我身上﹖畢竟,我是離職兩年後公司老闆又求我回去的。
雖然,這幾年明顯感受到老闆的冷處理,職權也一直被剝奪,但我總想再努力一點,應該可以恢復之前的默契與關係!
然而,現實終究是現實!職場無情,只是我們太天真!功勞只有我們自己記得而已!
現在,我正在努力平靜我的心情,斜槓真的是我太晩起步了!」
當然,有同學發出喟嘆:「這就是人生」,有同學安慰她:「一定有更好的地方需要妳」,有同學給她打氣:「還好妳先來上斜槓課,有準備就不怕開始太晚」……這個斜槓班的班長在中部是有名的OO師,擁有龐大的粉絲群,用了他的方法給這位同學「惜惜」,他說:
「我最近案子太空了,趁這波空檔跑去上職訓局的烘焙課(完全免費,實在機會難得),課程主要是給失業的人上的,好多同學自我介紹時,都跟你一樣的情況,很多都是在大公司工作數十年,突然被解職,然後發現這年紀找工作很難。
不是你的問題,是大家都會遇到的問題,加油!往前走!」
這就是6月,疫情看似過去,卻餘波盪漾中,員工的心情始終無法放鬆下來,不知道下一個會不會輪到自己。可以想見的,中年人會是皮皮剉的頭號戰犯。疫情之前,我訪問了數十位曾經失業過的人,各個年齡層﹑各個行業與職務都有,得出三個結論:
1. 失業,是每位上班族早晚會遇到的挑戰
2. 失業,不是你努力工作就不會碰到
3. 失業,是人人必學的課題
在採訪過程中,我驚訝不少社會精英光鮮亮麗,以為他們一輩子都是坐著雲霄飛車直衝而上,其實並不是!相反的,他們不僅失業過,還失業多次。為什麼我們看不到這個真相﹖因為這個社會對失業過度負面,認為失業是一種懲罰,一定是被失業的人技能不足﹑態度不佳﹑或品格有問題等。
這使得被失業者不敢說出來,擔心被八卦﹑貼上魯蛇標籤,而影響到未來的生涯發展。上面提到的這位學生就說:
「真的,我只敢平心靜氣在這個群組説我被資遣,不敢告訴別人,因為總覺得自己很遜!雖然,心底真的知道不是我的問題,但還是會忍不住這麼自責。」
當時代巨輪加速前進,隨著科技發明,以及商業模式改變,產業更迭劇烈,工作消失不見,或是企業經營不善,都會使得失業從「無常」變得「日常」,也會讓我們越來越常聽到誰誰誰失業了的消息,大家就能夠用「平常心」面對失業。失業不再是機率渺小的「黑天鵝」,而是終究會往我們這裡直衝過來的「灰犀牛」。
現在是畢業季,很多新鮮人要學習怎麼就業;而在職場有一段日子的我們要學習的卻是另一門功課:怎麼失業。當我們越能夠認識失業是什麼﹑會發生什麼後果,以及我們可以做什麼準備,比如該存多少生活費才能支應失業時的家用等,就越能夠胸有成竹地面對失業,而不是驚惶失措﹑坐困愁城。
最後,我想教大家運用NLP(神經語言規畫)的理論,從使用的語言開始,改變對失業的認知框架。當認知改了﹑念頭轉了,正向思考就會出來,力量便產生,問題不再是問題,反而能把失業看作一個人生難得的機會。
1. 不要把失業說成「問題」
問題,是負面的用語。用了「問題」,就會開始頭大,覺得要費力地去解決問題,心裡便會很苦,認定自己是受害者。
2. 第一步,把失業說成「情況」
像是說我現在碰到失業的情況,這是一個中立的用語,客觀中肯,不帶一絲情緒,這有助於冷靜地分析。
3. 第二步,把失業說成「挑戰」
這是一個積極的用語,當我們這麼說時,就會有一種感覺,盔甲武士上身,接著我們會跳上白馬,手拿著戰戟,一路奔馳著要去屠龍,救出公主。
4. 第三步,把失業說成「機會」
是的,失業不是失去一個工作,而是得到一個機會。從前我們恐懼失去,使得我們陷入泥淖中,其實心裡早已明白那是一根雞肋,食之無味!現在來了一個機會,只要這個轉彎超車成功,就能吃到大雞腿!開不開心﹖當然開心!
失業畢竟過去了,把失業當作一場告別式,會傷心﹑會不捨,一陣子之後就會慢慢好起來。重要的是這次記得把車燈打開,看清楚前面是我們真心想走的路,開往全新的未來。
詢問我的斜槓課程:
歡迎加入我的Line@ ID:@ca141719
或點此直接加入:https://line.me/R/ti/p/%40bfj9781d
我的線上課程
https://lecture.enstar.com.tw/course/7603
框架理論新聞例子 在 你被帶風向了嗎?媒體如何塑造「框架」陷阱?我們又有方法 ... 的推薦與評價
處,對於前景 理論 的說明有誤,前景 理論 是指判斷會隨參考點、風險與預期心理影響,更多舉例說明請參考:https://pansci.asia/archives/183248 00:00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