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陰婚背後隱藏的歷史真相,一度禁止一度盛行……
歷史春秋網
作者:陸棄
陰婚,也叫冥婚。是活人給死去的人舉行結婚儀式,讓他們在九泉之下得以成婚。陰婚在現代來說,一般被視為封建迷信,是不受法律保護的。因為死去的人,是不可能領到結婚證的。即便有零星的活人與死人結婚,為了證實所謂的生死不渝,也就是舉行個儀式,民政部門是不可能給他們發證的。但在古代,陰婚是被人們承認的,舉行陰婚的兩個家庭,也是按親家走動的
最早的陰婚:商朝
陰婚,與中國的文化傳統有關。中國是一個崇祖的國度,「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古時候的家中,幾乎都供奉著祖宗牌位,數典忘祖,是被人們不恥的行為。如果有人生前沒有成婚,意味著不可能有後,那是無法在祖墳立足的。解決的辦法,就是給他(她)舉行陰婚,讓他在九泉之下繼續人間娶妻生子行為。
舉行陰婚的另一個理由是,如果活人不給死人舉行陰婚,死人要回家鬧事的,也即「鬧鬼」。因為生前他們沒有成婚,心中是有怨氣的。這個怨氣需要活人替他們解決。家裡如果生活不順當,活人往往會往死人身上想,給逝去的人成婚,圖個心安理得。
舉行陰婚的第三個原因,是一些鬼媒婆可以藉機發筆小財。因為舉行陰婚,一般是大家主所為。沒錢的窮苦人家,是不會有財力幹這種事的。鬼媒婆們會極力促成陰婚,從中掙取勞務費以及娶親的不菲費用。
史上有資料記載的最早陰婚,應該是商王朝的王后婦好。婦好是商王武丁之妻,她是一位巾幗英雄,率領商軍南征北戰,為商王朝的領土擴張立下汗馬功勞。婦好不但是一位優秀的軍事家,還同時是一個主管祭祀、占卜的祭司。婦好三十多歲時,因為難產去世,商王武丁非常難過,先後為婦好舉行了三次陰婚,分別將婦好「嫁」給了他的三位祖先,六世祖祖乙、十一世祖太甲、十三世祖成湯。武丁的做法在現代來說是不可思議的,雖然是陰婚,也是亂倫行為。但在遙遠的古代,可能武丁認為將婦好「嫁」給英明神武的先祖,是對她最大的保護吧。或者,在那個時候,女人的社會地位低下,嫁給父、子乃至先祖,都是可以接受的風俗,就如同王昭君到匈奴後,先後嫁給匈奴王父子一樣。
唐宋陰婚得以盛行
商朝時就有了陰婚,周朝時卻明文規定不許陰婚,《周禮》記載:「禁遷葬與嫁殤者」,《周禮》據說是周公旦所著,或說是戰國時人假借周公旦為作者。但不管是周公旦本人還是戰國時人假借,都足以說明周朝的官方是不讚成陰婚的。究其原因,可能是本著陰婚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言的。不過,《周禮》並未能完全阻止陰婚這一傳統風俗的發展,到了後漢三國時期,最著名的陰婚,就是曹操給兒子曹沖舉行的。一向奉行節儉的曹操大費錢財為兒子辦陰婚,可見陰婚在傳統文化中的力量之大。在親情面前,浪費點錢財真的不算啥。
曹沖是個少年天才,曹沖稱象的故事,學過歷史的人沒有幾個人不知道。如果不是曹沖早逝,可能魏國的接班人會出現更大的變數,曹丕與曹植之間的爭奪,還得再加上一個曹沖。而且曹沖的概率更大。曹沖早逝,曹操悲痛萬分,為曹沖選了甄氏女舉行了陰婚,並給曹衝過繼了一個兒子曹琮。
唐宋時代,陰婚在民間流行起來。唐朝人載孚寫了一本《廣異志》,內中記載著一名叫王乙的書生,與已死多年的女友之愛情故事,就像梁山伯與祝英台一樣,後兩家結成冥婚;南宋期間,諂媚秦檜的秦門下十客之一的詩人康與之,寫了一本書叫做《昨夢錄》,裡面記載「凡未婚男、女死亡,其父母必托‘鬼媒人’說親,然後進行占卦,卜中得到允婚後,就各替鬼魂做冥衣,舉行合婚祭,將男、女並骨合葬」。宋人郭彖寫了一本《睽本去》,記載著「晉俗,男女年當婚娶,未婚而死者,命媒互求之,謂之‘鬼媒’,鬼親後的兩家來往如姻婭」。宋朝之後,明朝宋濂、王袆主編的《元史》中的「烈女傳」,記載著「子弟死而無妻者,或求亡女骨合葬之」。當然,冥婚也有活人與死人之間進行的,大抵是因為活人與死人的感情太深,一時難以化解。
清朝陰婚成為傳統
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清朝時陰婚已成為「傳統」,是一件勢在必行的事情,未婚者去世如果父母不給他們安排陰婚,反而會成為另類。清末作家徐珂著的一本《清稗類鈔》,就記載了清朝的陰婚故事。
陰婚的婚禮,與現實生活中活人的婚禮有許多相似之處,也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就講門當戶對,也要送過門戶帖,也要到命館合婚,取得龍鳳帖。男方要送女方定婚禮,既要有真金白銀的,也要是紙糊的喪品。女方也有嫁妝,當然是紙糊的。至於高搭喜棚、宴請親友,這可都是真的。當然,死人要用相片代替,但也有用屍體的,所以因此發生的盜屍現象也屢有發生。但最後的陰婚結果,是男人與女人的骸骨要埋在一塊,在陰間確實達到成親的目的了。
值得一提的是活人與死人的成婚,也有許多女子自願的現象,民間叫做「慕清」,俗稱「買門口」。這是什麼意思呢,女人太怕結婚後受夫家虐待了,所以請求家長將自己嫁給一個死人,這是另類的陰婚。取得這樣的陰婚後,女人只是名義上的已婚婦女,實際上單身而過。清代學者俞樾將「慕清」之舉稱為「非禮之禮」,自願「慕清」的女人,該是對婚姻有多麼懼怕。
現代人基本上視陰婚為迷信,但在偏遠的農村,陰婚現象並未絕跡。偶爾在大城市裡,也會出現陰婚現象,但這種現象與古代不同,或只是為了尋求一種心靈的慰藉吧。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長知史 #陰魂 #迷信 #冥婚 #封建迷信 #商朝 #唐宋 #清朝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吳青峰 官方專屬頻道 Wu Qing Feng's Official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丟掉所有理所當然 這是他初次為詞譜曲之作 🎧〈費洛蒙小姐〉走出劇場 數位上演 https://umg.lnk.to/QFFLM 這是他的序曲,曾有抗拒,隨之而來的密合又那麼沒有懷疑;在奇形怪狀的詞句之間以旋律神出鬼沒,旋律的抓痕憑空、荒謬、合理。而這竟然是他第一次替人譜曲的作品。 16年...
「梁山伯與祝英台作者」的推薦目錄:
梁山伯與祝英台作者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起來寫】#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觀影筆記與其他 // 鄭雋立
.
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以解嚴初期台灣為背景,描述阿漢與Birdy兩位大男孩刻骨銘心的戀情,巧妙運用1980年代的文化符碼喚醒許多人的鄉愁,而劇情圍繞著兩人對愛與性別意識的探索、對人生迷惘、對社會屈從,以及年華老去的遺憾。上映後佳評如潮、並獲頒金馬獎「最佳攝影」殊榮,日前票房更衝破新台幣1億,以國片中屬小眾的同志題材、導演首次執導來說是極出色的成績。我們不妨藉此機會回顧本作的相關話題,也分享筆者自己的觀影感觸。
.
■ #台灣影視的精緻化轉型
.
本片由早期以偶像劇起家的「氧氣電影」製作,從初期漫畫改編作品《薔薇之戀》(2003)、《惡作劇之吻》(2005)…到原創劇《我可能不會愛你》(2011)、文學改編劇《#花甲男孩轉大人》(2017),整體風格與製作品質很明顯地日益茁壯,在高雅文化對美感的需索、大眾品味與商業價值間取得了適當的妥協,和日本1990年代迄今的影視類型劇轉變類似,相較於世紀初重視話題性的偶像劇,近年作品更重視演技與內涵,為「#富有質感的大眾文化」豎立了里程碑,表現可圈可點。
.
■ #比浪漫戀情主線更該細看的劇情脈絡
.
榮格(Carl Jung)在〈尤里西斯:一段獨白〉提起年輕時與叔父的對話:「魔鬼在地獄裡讓靈魂 #保持期待 以折磨他們」,這個文脈的「期待」,恰巧也適合套用在阿漢與Birdy的處境:男女合校沒有讓性別不平等消失,而是在男/女校區間架起柵欄、解除髮禁沒有讓成年人的宰制軟化,而是加劇監視、解嚴沒有讓世界開放得能自由戀愛,連告白都要用暗號代替、成年人也只會對青少年不斷開出廉價的 #道德保證支票(考上大學再給你買車)…甚至宗教的制約也阻止了他們像《孽子》那樣拋棄所有逃往「新公園」的情色烏托邦。建構人權觀念的路程,跟尤里西斯的歸途一樣漫長。反覆在對體制的挑釁中尋求希望、也反覆受挫與心碎,如此背景下,兩位男主角為尋求希望而更加相依,對抗著體制促成的 #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甚至為保護對方奮不顧身、身心都佈滿傷痕,這樣的關係因而顯得更加悲愴動人。
.
我們不妨借用傅柯(Michel Foucault)的理論看待這些境況,人之所以在解嚴後仍在社會體制內成為「順從的身體」,正是因為規訓在現代生活如同氣體般的瀰散性(pervasiveness),導致權力的散布(dispersion),由於社會的異樣眼光如監視般無所不在,因此人會被自己規訓。從阿漢的母親回答與父親關係「愛就愛了啊」、Bird後來與班班結婚,最後都證實在那個年代仍不得不屈就於 #異性戀霸權 的框架。
.
故筆者推測,比起宣傳照、預告片大量對青春愛戀的呈現,導演更想闡述的「潛文本」很可能是解嚴初青少年對家父長主義、威權遺毒、宗教信仰等處境(也是規訓的範疇)的控訴,沒能與真愛在「對的時機」走在一起的 #遺憾、對學妹犧牲成全卻有婚無愛的 #罪咎。
.
■ #既有上映版本的剪輯缺點
.
原上映版本的剪輯刪去許多抑鬱的描寫,聚焦於浪漫愛的呈現,雖能減低悲劇衝擊、提升票房,但也導致整體劇情取向「BL化」,削弱同志文本原有的作者性與思辯力度。BL(Boys’Love)來自日本近代文學、現代動漫畫中女性作者描寫男同性戀的文類,與同志文本對應「#他者凝視」(gaze)的關係完全不同,主要由女性視角凝視男同志而獲得審美愉悅(陳盈璇,2018),滿足異性戀的窺探,而非同志探討自身議題,內容也易與同志族群脫節(過度美化或情慾化)而引起爭議。故文學與性別研究通常視為兩種文類看待。
.
這套險計目前在票房上看來是成功的,但筆者也常耳聞好友認為本片明顯地「剪掉很多預告出現的部分」、「歐神父跟班班的戲份太少」。這些文脈刪減造成的缺憾應該能在台北電影節限定版、Netflix加長版補足,但只怕會讓人在既有的悲情下更加心痛。這些批評通常也伴隨著認為阿漢的嘶吼「演得太用力」,但筆者反而持相反意見,相信 #解嚴前 出生的世代會很有感觸,青少年的生活基本上是被規訓噤聲。當情緒的壓抑達到極限時,這種(沒有台詞但暗藏千言萬語的)嘶吼其實相當合理。
.
■ #為什麼平權後的同志文本還需要悲情敘事
.
無論華人或西洋,古代的悲劇戀情文本都有著「#以情反理」的敘事傳統,莎翁名著《羅密歐與茱麗葉》、民間傳說《梁山伯與祝英台》、崑曲《牡丹亭》都是經典範例。悲劇能凝聚巨大的 #情感動員 力量,促使觀者淨化情緒,引亞里斯多德語,就是『滌罪』作用(Karthasis),悲痛欲絕後更會深思何以上天允許各種不公不義折磨人。悲情敘事的存在,正是暗暗地告訴世人,即便在同性婚姻專法通過的現在,仍有太多舊時代留下的遺憾無從解決、需要被言說。
.
■ #情慾表現也可以是痛徹心脾的
.
阿漢與Birdy在學校浴室的情慾戲可說是本片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這種讚許並不是因為帥哥演出肌膚之親,而是這場戲本身暗藏的情緒極為複雜且豐沛,外顯情感的 #防衛機制 藏不住生理反應,證明了「在乎、愛、慾求」這些複雜的情緒一直是並存在兩人身上。Birdy嘴上說著「對不起…對不起」,但 #潛台詞 是「是的我也愛你,但這種愛有罪,我不想拖你下地獄」。任誰也沒想到如此青春的劇情裡,也能在短短幾分鐘用表面是情欲呈現,骨子裡是羞恥與掙扎的一幕,讓戲劇張力飆升到高峰。
.
■ #驚艷的配角表現與視覺符號
.
本片在配角方面也被刪剪掉不少頗具可觀的部分:歐神父其實是深櫃同志、在信仰與保護學生的理念間掙扎、班班淪為主角戀情的犧牲者、瘦瘦學弟正視性向、出櫃卻飽受霸凌,可說是三個亮眼的映襯、對照關係,構成了文本內重要的 #互文性 (intertextuality)。
.
這裡不得不提本片兩個視覺極美的橋段,阿漢跟神父一起倒在沙發上偷抽菸,望著滿牆的聖母與基督畫像、桌上放著帶有虛空靜物畫(Vanitas)意味的經書與水果,明顯可見的葡萄通常被美術史解讀為靈糧、 #基督寶血 的象徵(宮下規久朗,2015),學弟瘦瘦(童星出身,《星空》男主角)向阿漢坦言性向時背景是畫著白鴿的彩繪玻璃,白鴿在基督宗教圖像是 #聖靈 象徵、神祕主義中代表靈魂,但四周卻降下訓誡異味濃厚的聖火。
.
這兩組視覺上極美、充滿宗教色彩的表現使得本作對宗教的詮釋有著極端的兩面特質,信仰同時默許學生假借輔導之名向神父尋求安慰,但又相反的在性別意識上形成另一個壓迫,使得神父與學弟在實質上分別有著 #罪人與殉道者的身分隱喻。
.
最後,希望大家看完《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也能藉機關注台灣的性別運動史,以及仍在進行中的各種人權議題,那麼,『#晚安』。
.
■ #延伸閱讀
.
★以下為「偽學術」目前所有與本篇有關的議題,含氧氣電影前作《花甲男孩轉大人》、性別研究、家庭形式、階級與文化符碼、美術史等跨領域相關議題…幫你旁徵博引,知識量大增!
.
◆李長潔:
.
禰豆子的八重齒 | 為什麼牙齒亂才「萌」(規訓實例)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645727662281519
.
「家」的各種可能形式:日劇《房仲女王2》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078219682365656
.
改名換「性」:《裝扮遊戲》的性別操演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hotos/a.208554915998808/626632984190997
.
◆黃柏凱:
.
花甲男孩轉大人──由離別展開的蛻變之旅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hotos/a.389341314586833/742789805908647
.
《Me Before You》當言情小說文本中的階級和文化符碼遇到一路玩到掛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hotos/a.389341314586833/561309330723363
.
◆鄭雋立:
.
誰規定粉紅色等於女生?憲法還是地球聯邦法?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439174366270184
|
■ #參考文獻
.
榮格(Carl Jung)著,馮川、蘇克譯(2014)《心理學與文學》,南京市:譯林出版社
傅柯(Michel Foucault)著,劉北成譯《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苗栗縣:桂冠圖書出版
亞里斯多德著,陳中梅編譯(2001)《詩學》,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宮下規久朗著,楊明綺譯(2015)《這幅畫,原來要看這裡》,台北市:時報文化
陳盈璇(2018)〈台灣網劇新型態 BL劇崛起〉《喀報》第298期,2018.10.21
梁山伯與祝英台作者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古人如何談戀愛?古人撩妹的風雅遠超今人庸俗
歷史春秋網
作者:陆棄
在幾千年的古代,男女是高度不平等的,男女婚配,講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多數男女婚前都沒有見過面,全憑媒婆的一張巧嘴與父母的判斷……
愛情,是一個千古永恆的話題。自從有了人類,就有了愛情。在中國歷史上,愛情故事層出不窮,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私奔,焦仲卿與劉蘭芝殉情,牛郎與織女「天河會」,七仙女與董永「天仙配」,白娘子與許仙遭遇法海嘆別離,梁山伯與祝英台一往情深化雙蝶,牡丹亭與花為媒,蔡鍔與小鳳仙,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愛情故事,古人是如何談戀愛的?可以說林林總總,各種情況,不盡相同。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後戀愛是常態
所謂「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根木頭抱著走」。根據儒家制定的倫理,女人「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在家時「有父從父,無父從兄」,反正自己說了不算。在社會地位低下的情況下,哪有什麼愛情可言?認命是女人的唯一選擇。
因為女人的社會地位低,她不可能像現在一樣,隨便提出什麼離婚的,所以相對來說,古代的婚姻是很穩定的。在男權社會,男人可以休妻,可以一妻多妾,追求男人所謂的「幸福」,而女人就只能順從,保持「四德」,也即「婦德、婦言、婦容、婦功」。男人花心找了個妾,從理論上來說,是不能吃醋的。她應該做的是,與這個妾和平相處。賢妻良母,是古代女人的典範。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想像大多數古人的婚姻,是不可能「幸福」的,尤其是女人,想得到一個如意郎君,是難上加難。所以才有潘金蓮偷情西門慶、藥死武大郎這樣的悲劇發生。但人又是感情的動物,除了少數人婚前有戀愛經歷以外,大多數古人屬於婚後戀愛,慢慢培養感情。因為倫理的約束,女人往往將全部的情感用於丈夫,如果這個男人同樣也喜歡這個女人的話,婚後自然也會碰出愛情的火花。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古時的愛情,大多為婚後戀愛的「夫唱婦隨」型,這一習慣一直影響到如今。
追求幸福,勇敢的女人一直在反抗
婚後戀愛的「夫唱婦隨」型在古代也遭受到不少女人的反抗,她們不甘於受命運的支配,不甘於沒有與男人見面就以身相許,於是她們突破種種窠臼,主動出擊追求自己的幸福,幸運者追求到了自己的幸福,但由於這種行為會受到社會世俗的反對,不幸的悲劇也時而發生。
主動追求最終得到幸福的故事,信史上、野史上都不乏其人。最有名的,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故事,就是典型的一例。卓文君聽到來到家中的司馬相如之琴聲,偷偷又看到司馬相如的帥模樣,不禁心生愛意,她不顧父母的強烈反對,與司馬相如私奔成功。幸運的是,在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生米煮成熟飯」的情況下,卓文君的父母不再堅持反對,反而資助了小兩口不少金錢,而司馬相如也爭氣,受到了皇帝的寵幸,並沒有落魄一生。夫妻恩愛雖然也有過感情上的波折,但最終以和好結局。
楊家將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其中楊宗保與穆桂英的故事,也是一段富有傳奇的愛情故事。穆桂英主動追求楊宗保,將楊宗保生擒活拿,同時又擊敗過楊宗保的父親楊六郎,最後在獻出降龍木的條件下,得到了楊家人的愛情許可。雖然這段歷史是野史,但現在北京仍然有穆柯寨的遺存,據說是穆家後人。
但大部分的愛情故事,可沒有卓文君與穆桂英那麼幸運。天上的織女與七仙女,都是主動追求幸福型,但最後織女與牛郎只能每年鵲橋相會見一次面,七仙女也被逼返回天庭夫妻分離。地上的就更別說了,焦仲卿與劉蘭芝,最後雙雙殉情而死,梁山伯與祝英台,也同樣殉情化蝶。水滸中的潘金蓮,則更被描寫成淫婦。當然西門慶也不是什麼好東西,但潘金蓮嫁給武大郎,顯然不是合適的一對佳偶,按現在來說,她有追求幸福的權利,但在那個時候,她唯一的出路就是守著武大郎廝守一生。
撩女人,古人風雅遠超今人庸俗
由於古代是男權社會,所以愛情往往是一邊倒,男人撩女人的情況比較多。除了一些地痞無賴欺辱婦女型,古人的愛情,尤其是文人的愛情都比較儒雅,比現在大要彩禮、比車子、房子、票子的庸俗好得多。
早在春秋時期的《詩經》中,就有許多情詩流傳下來,比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採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於嗟鳩兮,無食桑葚。於嗟女兮,無於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脫也。女之耽兮,不可脫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雖然沒有名字留存,但從詩中完全可以讀出當時浪漫的情愛之風。
秦漢以後,中國的詩歌漸漸發達起來,以詩詞歌賦求愛成為最受歡迎的愛情表達方式。司馬相如的《鳳求凰》這樣寫:「有一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凰。無奈佳人兮,不在東牆。」,光武帝劉秀的「麗華之嘆」這樣說:「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唐朝的李白說:「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白居易的《浪淘沙》這樣描述他的情愫:「借問江潮與海水,何似君情與妾心?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覺海非深。」,而元如問則言「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秦觀用《鵲橋仙》這樣表達他的感情:「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晏殊則有「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流傳千古。
以詩寄情,男人有之,女人亦不乏,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李清照,「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今從寫情書,偷寫個小紙條扔過去,約會個時間地點就可以了。而在古代,要靠寄信解相思之苦,用詩這種方式,既表達了感情,又鍛鍊了文筆,這樣才不愧風流才子、才女之名。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梁山伯與祝英台作者 在 吳青峰 官方專屬頻道 Wu Qing Feng's Official Chann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丟掉所有理所當然 這是他初次為詞譜曲之作
🎧〈費洛蒙小姐〉走出劇場 數位上演 https://umg.lnk.to/QFFLM
這是他的序曲,曾有抗拒,隨之而來的密合又那麼沒有懷疑;在奇形怪狀的詞句之間以旋律神出鬼沒,旋律的抓痕憑空、荒謬、合理。而這竟然是他第一次替人譜曲的作品。
16年前,〈費洛蒙小姐〉誕生於劇場導演徐堰鈴的劇作。16年後,青峰重唱〈費洛蒙小姐〉,徐千秀的新製作與李端嫻的新編曲,讓〈費洛蒙小姐〉的內心戲蔓延更加欲罷不能,歌曲也因著徐堰鈴導演原著的創意,採樣了周藍萍作曲,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十八相送〉。
因著這首歌和劇場的淵源,〈費洛蒙小姐〉MV破天荒邀來三位導演的合作:奇幻詩意的腳本創意,來自劇場導演黎煥雄的發想;MV的拍攝與完成,由和青峰默契絕佳的黃中平導演挑起大樑;女主角費洛蒙小姐則由既是劇場導演,也是電影演員的陳雪甄出演;MV裡極具張力的群舞,由新生代的舞者與劇場演員共演。劇場意象加上視覺震撼,將曾經的〈費洛蒙小姐〉帶進數位,她16年後仍然蠻橫脆弱、歇斯底里,但沒有人能夠拒絕她旋律裡那不可理喻的魅力。
而我們從不知道這是一位才華洋溢的創作者的序曲。
「梁兄啊,本戲即將上演」
-
〈費洛蒙小姐〉
費洛蒙小姐費洛蒙……
費洛蒙小姐費洛蒙……
費洛蒙小姐費洛蒙……
誰會想到 毛毛蟲長大了變蝴蝶
誰會想到 祝英台愛上了梁山伯
只有 費洛蒙小姐費洛蒙…
只有只有 只有只有
費洛蒙小姐費洛蒙小姐費洛蒙……
秘密的氣味只有她懂
黑大衣的女人費洛蒙
隱形在愛情的空氣中
黑大衣的女人費洛蒙
為什麼她會知道
毛毛蟲和蝴蝶的關係
為什麼她會知道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愛情
為什麼她會知道
古今中外那些 T婆的秘密
告訴我為什麼為什麼
她居然說她早有預料
梁兄啊,英台若是女紅妝
梁兄願不願配鴛鴦
喔!她是叛逆的野女孩,
喔!她居然把世界顛倒過來,
你看你看!都是她的錯!
就是她!不男不女的妖怪
她是女巫,給她穿黑色的衣服
她是女巫,把她給關起來!
(梁兄啊
不!我不要做個隱形人!)
可憐的可憐的 黑色蝴蝶
費洛蒙小姐躲在家裡的衣櫃
餓了七千三百天
費洛蒙小姐有很多的心事
從來不說出
沒人看過費洛蒙小姐
踏出家門一步
一有人開門打招呼
她就完全變成傢俱的一部分
她只想在自己家裡放風箏
啊啊啊 費洛蒙小姐的風箏
屋頂上 費洛蒙小姐的風箏
那風箏 其實你一抬頭就會看見
梁兄哥
有花堪折直須折……
莫待無花惹心煩
收音機裡 傳來遠處的聲音
收音機啊收音機
我要如何 向她呼喚
天生正港的p 我在這裡
收音機啊收音機
告訴我哪個頻道
可以收聽 你的聲音
可以聽到 綠草如茵
她聽見自己心底深處的聲音
她風箏一般的衣裳 飄呀飄
陽光下她和影子 飛呀飛
疊影不分倆雙雙
飄呀飄 飛呀飛
疊影雙雙倆不分
【Song Credit】
詞|徐堰鈴
曲|吳青峰、周藍萍
(〈十八相送〉取樣自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作詞者李雋青,作曲者周藍萍,歌曲原音版權由環球香港提供。)
製作|徐千秀
編曲|李端嫻
管弦樂編曲|李端嫻
鼓|黃亮傑
Bass|黃群翰
吉他|鍾承洋
鋼琴|張少瑜
合成器|李端嫻
合聲、合聲編寫|吳青峰
管樂|音樂工人
長號|鄧世偉
小號|黃政憲
次中音薩克斯風|魯湘永
上低音薩克斯風|魯湘永
弦樂|曜爆甘音樂工作室
第一小提琴|蔡曜宇、朱奕寧
第二小提琴|駱思云、黃雨柔
中提琴|甘威鵬、牟啟東
大提琴|劉涵隱分子、葉欲新
樂器、弦樂錄音|單為明 @Lights Up Studio
錄音助理|于世政
管樂錄音|吳育彰 @Insert Studio
人聲錄音|吳青峰 @青Home
檔案編輯|單為明
混音|李端嫻
母帶|Randy Merrill @Sterling Sound
【MV Credit】
MV 製作公司|品器有限公司
導演|黃中平
MV原始概念|黎煥雄
特別演出|陳雪甄
監製|干文怡
副導|程于珊
導演助理|魏綺瑩﹑王怡婷﹑黃柔云﹑王品喬
攝影|黃中平﹑黃子然
二機|王殊懸
攝影助理|吳啟禎﹑吳啟瑞
製片|陳莊賢
執行製片|蔡文祿
製片助理|林峻有
美術|林仲賢
美術助理|黃中銓
燈光|黃柏源
燈光助理|蘇志豪﹑林盈宏﹑王俊淵﹑林宗賢
場務|陳茂榮﹑張維展﹑廖秦慶﹑溫左丞﹑任奕嘉﹑李正豪﹑葉治維
後期製作|品器有限公司
陳雪甄造型|王鴻志
陳雪甄化妝髮型|李若男
陳雪甄化妝髮型助理|林辰軒
舞蹈指導|楊乃璇
排練指導|初培榕
演員|趙欣怡﹑吳靜依﹑黃惟﹑李至元﹑蘇耀庭﹑林書函﹑黃稚玲﹑邱姿雅﹑劉庭妤﹑劉彧瑋﹑羅婷﹑楊昀蒨﹑曾向鎮﹑吳翰林﹑賴建宇﹑尤柏耘﹑陳亭希﹑魏文益﹑姜典
演員 Agent|林治文﹑吳子敬
演員|彭若寧﹑劉孟圓﹑賴玟芳﹑周安迪﹑楊笠翊﹑簡子勛﹑顏千惠﹑賴耘琪﹑陳詣芩
京劇演員|張晏慈﹑劉尚炫
京劇演員 Agent|林米麒
演員造型|吳儒亭
演員造型助理|葉珍佑
演員妝髮|曾耀儀﹑朱玟羽﹑呂欣怡
貓咪|布魯斯﹑Soka
樂團團員|鍾承洋(吉他) ﹑黃亮傑(鼓)﹑陳紀烽(Bass)﹑吳俊佑(Keyboard)
樂團造型|鄭穎
協力|阿榮片廠﹑力榮影視
手寫字|吳青峰
歌詞翻譯|Steve Bradbury﹑Hazel Chang
藝人彩妝|張婉婷
藝人髮型|Edmund Lin from ZOOM Hairstyling
藝人造型|major tom
平面記錄|吳仲倫
影像記錄|李依純
#吳青峰
#費洛蒙小姐
#吳青峰16葉
🎥〈費洛蒙小姐〉MV花絮 https://youtu.be/kf4zCSzF0qw
🎧〈費洛蒙小姐〉數位收聽 https://umg.lnk.to/QFFLM
-
從你的印象深刻 到他的集結成冊
吳青峰第二張專輯《冊葉一:一與一》
收錄8首譜曲之作及8首作詞之選
🎧 實體購買/數位收聽:https://umg.lnk.to/QFCYYYYUY
-
🎬 上冊MV
〈費洛蒙小姐〉https://youtu.be/2cX7SzDSA5o
〈我會我會〉https://youtu.be/VUcHG43p_2Y
〈沙灘上的佛洛一德〉https://youtu.be/UTT4x4_D3xE
〈最難的是相遇〉https://youtu.be/5sbFn-FPdAk
〈阿茲海默〉https://youtu.be/9wNkBJpzpZQ
〈穿牆人〉https://youtu.be/3TWnpeFg_wo
〈柔軟〉https://youtu.be/qjSsdOoMhcY
〈低低星垂〉https://youtu.be/7_oAVAKZsyc
🎬 下冊MV
〈寧靜海〉https://youtu.be/hEJ1LIKCbmw
〈等〉https://youtu.be/KBpkD06Yp_o
〈年輪說〉https://youtu.be/7M8GD3pHLek
〈困在〉https://youtu.be/x_4B6Gp8ar8
〈一點點〉https://youtu.be/trfYUpA369o
〈迷幻〉https://youtu.be/pR3bvNzeWJc
〈月亮河〉https://youtu.be/luQ55zDwhYE
〈極光〉https://youtu.be/-Sc8wUdPEY8
……………………………
▶ 吳青峰 IG:https://www.instagram.com/imqingfeng
▶ 吳青峰 FB:https://www.facebook.com/WuQingFeng
▶ 吳青峰 微博:https://www.weibo.com/u/1822796164
🔔 訂閱吳青峰官方專屬頻道:http://bit.ly/qingyoutube
……………………………
梁山伯與祝英台作者 在 Kye923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之前看到畫風就蠻喜歡的, 入坑了還在摸索中?
『 資訊源自官方 』
-------------------------------------------------------------------------------
【 FB 】 https://fb.com/kye923
【 Discord 】 https://bit.ly/DiscordKye923
【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kye923
【 電郵聯絡 Email Contact 】 kye923@gmail.com
--------------------------------------------------------------------------------
一名 #馬來西亞 內容創作者的 #江南百景圖 資訊分享影片.
#CanalTowns news & information sharing by a #Malaysia content creator.
梁山伯與祝英台作者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昨日講到金庸的問題,今日再和大家講講。首先,武俠小說是否可以脫離歷史時代呢?原理上,對於大家都熟悉的歷史事件是不能夠脫節的。因為你雖然有創作成份,譬如話突然之間跳出那個時代的話,那歷史時代已經沒有了意義,令到讀者覺得突兀,立即從小說中抽離。
早期我是金庸迷,我也站在他那邊,不覺得有太大的問題。李莫愁唱元好問的詞「問世間情是何物」,我覺得這首選得相當好。後來我又看到李瀚祥的梁山伯與祝英台,兩個人讀書,他們已經是深造的,不是初學班。他們是晉朝人,突然講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沒辦法不令我打一個突。那首是唐詩,相差了幾百年的。當時甚至連唐詩這體裁也沒有。而且金庸本身也覺得有問題,所以他在新版中,黃藥師不敢再唸那幾句詩「綺羅堆裏埋神劍,簫鼓聲中老客星」因為這是清朝人吳綺的詩。另外也有不少歷史創作成份。我當時看的時候,只有8-9歲,但已經覺得不妥。就是《書劍恩仇錄》的狼群,當中的描寫,狼群有上百萬隻才可以這樣圍困,這是牛羚大遷移的規模。那時我看已經覺得很「大鑊」,漫山遍野的餓狼,牠們到底吃甚麼。原理上,幾日後已經會餓死。這是嘲笑他不懂動物學,其實我也是晚期才懂的,因為我也是很遲才識動物學。一識動物學已經覺得這是笑話,狼群是不會和其他狼群結合,因為牠們相遇已經會打到你死我活。一個狼群最多只能是十多廿隻,這已經是非常大的狼群,而且他們有地域性,一遇到其他狼就是互相打架。我早幾年看一本書叫《狼圖騰》,但那人也是不認識狼的。,他寫狼會合作,但狼群其實是永遠不會合作的。牠們也不是貓科動物,貓科動物才會特地鎖喉。狼是會四周咬,咬到死為止。咬喉也只是剛巧咬到的,基本上狼是由咬腳咬屁股開始攻擊的。不過識動物學也是很難的,我也是二十年前才學多一點動物學,才覺得好笑。但狼這一點,我年少時看已經覺得不妥。少時我覺得金庸學貫天人。他故然是比我學識多一點。他是作者,而我是讀者,為何他不做多一點考證。好像是明教出自牟尼教是絕對不會燒屍,聖火是不可以拿來燒屍的,因為是玷辱了聖火,這是很基本的東西,如果找些書來看,也很容易知道。這些教是用天葬,即是把屍體放上高山給禿鷹食的。關於聖女等很多東西,都是杜撰出來的。
但是最令我失望,當然是他思想上的改變。雙查方案已經非常保守,但八九民運又走回出來,令我原諒他一次。我在新城的時間,他突然出來講西方的新聞自由是虛偽,他贊成管制大陸的新聞自由,令我覺得這個人已經不可以原諒。所以我一定要警惕自己,自己老了不要變得那反動,有很多人愈老愈反對。
今日股市又跌了二百多點,我相信距離見底不遠了。
謎米香港 memehk.com
梁山伯與祝英台作者 在 龍潭愛樂管弦樂團- 最近看到好多樂團都有演出"梁祝小提琴 ...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看到好多樂團都有演出"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我們也將在五月四日的2014年客家桐花季系列活動的"梁山伯與祝英台在桐花樹下"音樂會中演出特別和大家介紹這首曲子~~...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