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有點寂寞的孤寂市,曾經是捕鯨港,一直維持到十七世紀末。但要到 1795 年,才迎來它的第一位居民
⠀
1890 年代,度假村和其他社區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並由肖托夸集會揭開序幕,那是當時頗為流行的一種基督教運動。島嶼開始擁有自己的生活和文化,散發光彩與魅力,特別是對那些想要尋求改變或逃避城市生活的人。1900 年代初,開發商買下大片土地,轉售給想要逃離紐約市的都市有錢人蓋度假屋。該島就在難以控制的情況下,走上成為度假勝地的命運。久而久之,這座細長的島嶼被分割成許多小自治區,每個都有獨特的人口分布與認同。
⠀
⠀
1908 年夏天,三位朋友——前治安法官哈利.布魯斯特、前銀行出納員哈利.拉文及前稅務員塞拉.克拉克 —— 一起在島上買了一大塊空地。他們將簡陋的海灘棚屋取名為「布魯斯特的平房」、「拉文的牧場」和「克拉克的城堡」,向自家姓氏致敬。這些人在這裡過暑假,「⋯⋯殺鴨子⋯⋯捕捉『胭脂魚』和海灣裡的其他東西,反正沒其他事好做,醒著時就彼此請客吃飯,交換故事」。就在某次聚餐時間,布魯斯特「⋯⋯絞盡腦汁,想替海灘殖民地的這塊『棚屋區』取個名字,『孤寂市』一詞立馬跳了出來」。接著,根據故事的說法,「⋯⋯在該有的燈光與香檳的慶祝下,為這個度假地舉行了命名典禮,朝名望之海出航。」
⠀
⠀
孤寂市從孤單的幾間海邊棚屋,逐漸發展成人口稠密的社區。1963 年,知名喜劇演員梅爾.布魯克斯和他的伴侶安妮.班克勞馥,買了位於「無名之路」上一棟木板外牆的臨海房屋,是由美國知名藝術家暨建築師理查.邁爾設計的。布魯克斯當然會欣賞該社區創建元老的黑色歡鬧,也經常在那棟房子裡舉辦派對,用即興喜劇娛樂賓客。在某次派對上,梅爾.布魯克斯和卡爾.雷納想出一個喜劇小品的點子,名為「兩千歲老人」。這個小品最後發展成 1970 年代的電視節目,雷納在節目裡質問布魯克斯,兩千歲的老人會是什麼模樣。布魯克斯則從見證過歷史演進的老人角度,做出機智回答。
⠀
⠀
「喜劇是關於真相,關於失敗,」英國喜劇演員荷莉.伯恩(Holly Burn)寫道:「它處理人的墮落和人類的境況,它幫助我們理解自己和我們生存的世界。」布魯克斯假設了一個不可能存在的兩千歲老人的視角,玩弄著最基本的喜劇數學,那就是,喜劇等於悲劇加上時間。從布魯克斯的古老視角,人類史不過就是一連串的不幸,是一齣史詩悲喜劇,由無助笨拙的人類在裡頭扮演主角,一齣在世界劇場裡上演的鬧劇。「悲劇是割傷手指頭,」布魯克斯曾說:「喜劇則是掉進無蓋下水道還死在裡頭。」如果我們真如氣候科學家所警告的,正站在地球暖化這條無蓋下水道的絕壁上,那麼當孤寂市沉入海底時,那不是悲劇,而是喜劇。
⠀
⠀
⠀
▍喜劇等於悲劇加上時間:《悲傷地形考》,假如有個城市沉入海底⋯⋯ ➤➤ https://bit.ly/3ynX3y7
⠀
▍𝘽𝙄𝙊𝙎 𝙢𝙤𝙣𝙩𝙝𝙡𝙮 #傘開計劃 —— 三款設計傘,手刀收藏 ➤➤ https://bit.ly/3rRqG8F
⠀
#悲傷地形考|#孤寂市|#絕望山|#憂傷群島|#悲慘村|#黑暗湖|#BIOS閱讀
梅爾布魯克斯 在 Crossing Campu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獨裁者 上映 80 週年】#卓別林的超前預見
卓別林不僅盡情挖苦諷刺希特勒,而且也嘲弄了跟隨希特勒邁著軍國主義正步前進的每一個獨裁者。
《大獨裁者》上映後票房大賣,成為 1941 年美國第二大賣座影片。
以至於相比之下,同時代大多數大銀幕對納粹的諷刺作品就顯得比較軟弱無力。
▍最新《世界人才在台灣》季刊入手 >> bit.ly/3pQtPE7
梅爾布魯克斯 在 換日線 Crossi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獨裁者》上映 80 週年】#卓別林的超前預見
《大獨裁者》這部大師級巨片,不僅是一部令人歡笑的喜劇和冷酷無情的政治宣示,還是對希特勒這個大獨裁者個人心理毛骨悚然的準確洞察。法國的希臘裔政治電影元老科斯塔-加夫拉斯(Costa-Gavras)在一部紀錄片的製作中說,「他是一個有遠見的人,他看到了當時世界領導人看不到的未來,那時他們還站在希特勒一邊。」
卓別林不僅盡情挖苦諷刺希特勒,而且也嘲弄了跟隨希特勒邁著軍國主義正步前進的每一個獨裁者。
《大獨裁者》上映後票房大賣,成為 1941 年美國第二大賣座影片。兩條故事線對氣焰正盛的納粹抨擊都很大膽,以至於相比之下,同時代大多數大銀幕對納粹的諷刺作品就顯得比較軟弱無力。→
▍最新《世界人才在台灣》季刊入手 >> bit.ly/3pQtPE7
▍線上書展優惠,2021 全新季刊這裡訂 >> bit.ly/3bfZJ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