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這一年,加州灣區有運動魂的學生何去何從?》
2020年3月是我們小鎮街景大改觀的分界,加州發布居家防疫的指示前,在美國國小國中下午三點之後就沒上課,下課後大家不是寫功課就是參加才藝。開一趟車出去,就可以知道美國國小國中生下課做什麼。首先遇到是住家附近的公園,有人在打籃球、踢足球和打網球,繼續開下去到運動公園,棒球、橄欖球和長曲棍球的球員,每個人都臉紅通通,汗流浹背。轉個彎到小鎮游泳池的泳隊,水花四濺的游泳健將正進行泳訓。這一片運動樂,是除了其他看不到的室內才藝課外,國小國中學生下課做什麼的瞭然於心,但所有因為疫情嘎然停止到六月。
我家女孩們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運動,在2020年3月居家防疫指令下達時,正參加的運動是長曲棍球和足球,通常秋季開學的足球、冬季的籃球,春季的長曲棍球或壘球,到暑假的游泳隊,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運動可以強健體魄。
長曲棍球第一年參加,三年級生還在練習如何撿球,每個球員像掃樹葉進畚箕的認真畫面,深刻印記在家長心裡,好不容易開始第一場比賽,竟有模有樣,一路斬關破將,獲得佳績。然後居家防疫指令下來,正在興頭上熱騰騰的長曲棍球,長曲棍球運動俱樂部就發出停止練習跟比賽的通知,曇花一現的長曲棍球按上暫停鍵,於是平日滿滿的球員的球場和公園,沒有人車喧嘩一片寂靜。
對我們家來說競賽型足球影響最大,我們參加小鎮的足球俱樂部,已經是第八個年頭,在一年中不論颳風下雨,一個禮拜三次ㄧ個半小時的練習,加上假日一次到三次的比賽,維持8-10個月這樣強度練習的承諾。原本規定只有打雷才會停止練習,前幾年開始加州山火蔓延,有了空污嚴重不練習的日子,直到今年,則是因為疫情直接停止練習到六月,這屋漏偏逢連夜雨的一個慘字,是足球俱樂部前所未見的。
三月情況未明,所以以往密密麻麻的行事曆全部一片空,好不習慣。四月開始,學生白天開始上學校線上課程,有跟著時代潮流的足球俱樂部也開始線上練足球,怎麼線上練足球呢?找一個足夠活動的空地,四個三角錐,一顆球和一瓶水,架上電腦或手機,開啟視訊會議的連結,就開始上起線上足球課。我的確相信足球教練的一片真心誠意,畢竟以往在場上衝鋒陷陣的足球女將,被困在家裡的一塊方嶼裡,得鼓舞團隊的士氣,教練先示範動作,然後看著這些球員練習,有得在室外的公園,有得在後院的草地,有得在家裡的客廳,一週一兩次聯繫著球員的足球魂,挽救了黏在電腦前的學生視力。有即時的視訊會議,也有錄影練習各種技巧的回家功課要做,雖然運動強度銳減,但有總比沒有好的正向,帶我們走完這兩個月的轉換期。
每年五月足球員引頸期盼的足球選秀,2020年理所當然取消,每個球員還是維持在自己的種子隊,沒有晉升或降級的調整,整個足球俱樂部開始展開重返球場的準備。接著六月撥開愁雲慘霧,看見一片曙光。足球聯盟開始招開重返球場的說明會。開宗明義就說明:「如果你覺得還不夠安全讓自己孩子回球場,就千萬不要重返。」對於不想重返球場的球員,會提供錄影跟至少一個跟教練的即時視訊會議。
接著說明根據阿拉米達郡縣年輕運動員的健康指令,重返球場的準則如下:
1.一個群體只有十二個球員
2.維持在一個群體至少三個禮拜,然後再做輪流更換。
3.球員進出球場簽到簽退都需要戴口罩,用酒精消毒手、球和護膝,誠實回答是否有發燒咳嗽,
4.進入球場後地上畫好球員活動範圍,用三角錐定位,每個球員至少六英呎到三十英呎,每個球員的物品各自保管。
5.由於足球是劇烈運動,建議開始練習時,保持好距離後口罩可以拿掉,球只要傳球接觸到,就會用酒精消毒。
6.結束練習戴上口罩和酒精消毒,離開球場。
7.接送家長都在車上等小孩,不要在球場附近逗留。
8.如果小孩年紀太小,家長可以戴口罩協助孩子簽到簽退,完成後一樣在車上等待。
9.沒有比賽只有一週三次的練習。
於是從六月到十二月,我們開始這樣的足球新生活。在酒精消毒、戴口罩、噴乾洗手和有社交距離的層層防護,正式開始重返球場之路。第一天,我問女兒重返球場的感覺如何?她說:「真好。」雖然每個人距離很遠,說話都要大聲喊才聽得到,但見到隊友還是會開心微笑,這像是終日上網課的唯一真實,像看到雨後的那一道彩虹光芒。
這中間,愛運動像呼吸一樣自然長大的美國足球家庭,莫不期盼何時可以有比賽,因為足球基本上團體運動,這樣的訓練僅限個人足球技巧的練習,似乎讓足球員失去一部分樂趣。但由於要維持六英呎到三十英呎的距離,沒辦法有近身搶球、防衛、進攻和守門員截球等動作,所以比賽根本無法進行,復賽的日子遙遙無期。
再來家長都會問,加州禁止比賽,那有些球團去外州比,那為何小鎮足球俱樂部不這樣做?根據球團的青年體育健康史丹福醫學總監Christy Body 博士,建議減少往返跨州比賽散播病毒的可能,而且在還沒持續全面強度加強的練習,把球員置身比賽只是讓腦震盪及其他受傷比例增加。很清楚說明,足球俱樂部是希望預防勝於治療的理念。
接下來加州灣區從2020年12月7號到2021年1月4號搶先在州政府的步調,開始執行新的居家防疫的措施(stay at home order ),原因是灣區預計在十二月中醫院的ICU病床設施低於15%,怕到時再執行已經亡羊補牢,所以美髮、美甲、博物館、酒莊和公園都關閉,餐廳只可以外帶跟外送,學校已經開了就繼續開,還沒開得還是關閉,旅館只能接受必要性的旅客。至於家有運動員的我們,關心運動方面,也立刻收到小鎮足球俱樂部的信,跟政府機關及衛生官員確認,足球還是維持目前的練習型態,這次的居家避疫跟三月多的不同,只要維持安全距離的戶外運動,對於青年運動員是必要且重要的。
若要說疫苗是美國學生運動員可以重返球場,回到有比賽有汗水時光的唯一解,就讓我們靜心等待分階段疫苗施打的2021年吧!
棍網球中學 在 緒語の雜食性影劇觀後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篇寫的超棒!
多點鼓勵少點責罵,每個運動員都是不容易的,能夠代表國家出賽更是難能可貴。
(這篇推薦的電影都非常優質,有空的話可以找來看,絕對會被其中的劇情感動泛淚。)
|成為國家代表隊出國比賽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嗎?|(文長)
剛好最近世大運喚起大家對各種運動賽事的關注,以及版主看排球賽看得異常熱血,久久無法自拔而回頭重看《排球少年》,就想來談談這件事,
要成為國家代表隊的一員,背負起國家的名字,出國參加比賽,是一件很容易作到的事情嗎?
歐美運動方面涉獵較少所以這裡不多提,就以日本「排球」項目來說好了!對日本高中生而言,每年有一項非常重要的賽事「全日本バレーボール高等学校選手権大会」,全日本排球高等學校選手權大會,也就是所謂的「春高」,(原名為「日本春季高中排球聯賽」,本來一直都是在春天舉辦,但因為日本的三月份是畢業和入學考的日子,為了讓三年級的球員有時間準備升學考試,在2011年將賽程改至每年的一月份)
而春高是從日本47都道府県中,選出男女各52隊代表隊,再到東京進行比賽;要成為縣代表隊當然就必須在縣內賽中取得第一名,才有資格前往東京,所以是輸一次就回家了!必須要一直贏下去才行,
如果你有看《排球少年》,故事的舞台是在東北的宮城縣,還不算很大的縣,像神奈川和大阪這兩個行政區因為人口較多,就各有兩個名額(有兩支代表隊)(東京則有三支),但其他縣市只有一個名額,通常是十幾間學校在爭奪那僅僅一個位置,春高因此也被喻為「排球界的甲子園」,
當你好不容易代表自己的「縣」來到了東京體育館,其實才只是52隊之一而已,這其中的競爭和淘汰有多麼地激烈,這些十幾歲的高中生所背負的壓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很多人應該最早是在《灌籃高手》看到「全國制霸」這四個字,對於台灣人來說,「全國制霸」的概念好像比較籠統,但在日本國內賽事中能夠奪得第一名優勝達成全國制霸的學校,絕對就是在數十場,甚至到一百場都不誇張的正面激戰中脫穎而出,絕對是強中之強,大家真的要去思考一下這個「比例」;
這次世大運來台參賽的日本男子排球代表隊中,有兩位早稻田大學排球隊的球員,分別是背號4號擔任MB的福山汰一(就是翔陽和月島打的位置),和背號9號舉球員山口頌平;
福山汰一的出身校就是2011年春高的準優勝(亞軍)熊本鎮西高校,而山口頌平是2012年春高的優勝長崎大村工業高校!(而且山口頌平也是從小學二年級開始打排球,根本影山!)也就是說,光是這兩個球員,就經歷過上述那種超級艱難的賽事洗禮,還拿到第一和第二的位置,被球探攬入大學,繼續打排球,以後應該也能成為國家代表隊的一員,這樣,還能不強嗎,
另外,韓國人口有五千萬人,有十六個行政區(道、廣域市、特別市、特別自治道、特別自治市),要成為韓國代表隊的關卡自然也是不少;看回來台灣,這就是個很現實的問題,我們的人口是兩千三百萬人,換言之,在自己國內能夠面對強手的機會,就比別人少了一大半,
想一想台灣有幾間高中和大學擁有專業專精的排球校隊?
在日本,「校隊」的概念其實就是「社團」活動,但日本學校社團有顧問老師,也可以花錢聘請正式教練,一般來說每個運動社團都有分配到活動場域,比較不會發生搶地盤或是沒地方練習的狀況,整體制度相當完善,
但是台灣國高中的社團比較不講究,甚至許多私立學校會把社團課「借去」考試或拿來自習,就是課表上雖然有寫「社團活動」但通常不會真的作社團活動的那種,
於是這種價值觀上的不同,就體現出一種影響深遠的差異,也就是對台灣人而言,「運動」(賽事)這回事並不是那樣「沁入」、深入我們的生活,嚴格來說,在台灣除了棒球和籃球以外,其他項目似乎都不算一種很主流的文化,(就像台灣十年前就已經發展電競,但至今仍是一種「次文化」)
而日本從十幾歲中學時期(或更早小學就有),就讓青少年習慣社團活動,不管是非運動還是運動社團,都是在培養團隊生活,責任感,以及更重要的「得失」價值觀,運動即生活中不可排除的一部分(更不用說日本有多少以「體育項目」為主題的動畫漫畫戲劇電影小說了~);之前看日本綜藝節目外景到關西訪問路人,每個人都能夠相當有自信地說出自己喜歡、支持的職棒球隊(大多數是阪神),而且一聽到宿敵「巨人隊」就會和對方爭論起來的程度,非常有趣,但如果在台灣作同樣的街訪,是不是有可能會得到「我沒有在看棒球。」這樣的答案;甚至早期,還有不少長輩抱持著一種「書讀不好才會去打球…」的觀念,告誡學生們好好唸書,不要把精力放在這種「沒有出頭」的事物上,(也難怪反年改團體到現在都還不覺得在開幕式鬧一鬧「有怎樣」,因為對某些階層來說,運動員根本不重要)
我們真的必須接受一個事實,運動並不是那樣沁入我們的生活,至少沒有日本、韓國那樣受到重視;所以,我們看待體育賽事的心態,真的還有很多很多必須要調適的空間;
老實說,大部分的人們,對於運動員的雕琢、養成,以及如何努力沒有興趣,也不給予關注,卻用僅僅一場比賽的表現和數字,就去評斷他/她所有的價值,我認為這是非常詭異的。
包括,對「勝負」的消化也是,過去常聽到長輩歌頌紅葉少棒傳奇,對於外國小孩輸到痛哭彷彿是一件令人「發笑」的事情,但是,「輸了比賽而哭」哪有什麼?當人很「不甘心」,本來就會哭呀,「男兒有淚不輕彈」是否變成華人文化中無形加諸在這些運動員身上的枷鎖,讓他們不敢哭,害怕輸,造就了一群「不能接受輸」的觀眾,
可是難道輸給外國選手是一件很可恥的事情嗎?
這就要回到第一句話,
成為國家代表隊出國比賽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嗎?
我們如果體會了成為國家代表隊的一員是一件多麼艱苦的事情,那自然可以理解,人家之所以可以來到這裡,肯定是非常非常努力,而且可能比臺灣人要多上好幾倍的努力才能站上其他國家的場地,他們當然要很「強」!
所以輸了這些強隊是很「可恥」的嗎?
輸了就不強嗎?
只因為輸了,你就不再支持台灣隊了嗎?
請務必思考「機率」的事情,不要忘記當我們在練習的時候,別人也是在練習,只是我們「沒有去看」而已;當一些不太冷靜又不負責任的情緒性評論充斥,版主始終認為台灣運動員所必須面對的「人生選項」與環境之苛刻,絕對是金牌無誤,因為他們的「對手」不只是來自其他國家的運動員,還有莫名其妙的什麼協會委員會,而觀眾的奚落,也都是在澆熄人們對體育的付出與熱情;
所以,無論如何請支持他們,尤其是尚在成長中的青年代表隊,需要的是「守護」,而不是數落,不要動不動就把恥字拿出來貼在別人身上,因為運動競技,從來就不是這麼簡單的事情。
附圖是《排球少年》第一季完結篇,他們在高校預賽上輸給了青葉城西高校,但烏養教練和武田老師沒有任何苛責或斥訓,只是帶著球隊去吃了一頓豐盛的大餐,要他們:
「吃多一點,變得更強吧!」
然後默默地看著他們邊哭邊吃,我覺得這樣的大人,是很帥氣的。
(這段超催淚,不管看幾次都爆哭)
═══════════════
畢竟是評論的專頁,還是要推薦一些作品(這是太郎個人的list,就像網球王子這種我自己看爽但不會推薦想瞭解體育精神或網球愛好者來看🤣):
▧動漫▧
哨聲響起(足球,心中第一名)、排球少年(排球)、鑽石王牌(棒球)、飆速宅男(自行車)、灌籃高手(籃球)、冰上的YURI(花式滑冰)、棒球大聯盟(棒球)、第一神拳(拳擊)、光速蒙面俠(美式足球)、稻中桌球社(欸?!)、史上最強弟子兼一(算格鬥吧)、皆中(射箭)…
▧日劇▧
菜鳥總動員(棒球,經典必推)、女排No.1(女子排球)、飆風引擎(賽車)、即使弱小也能獲勝(棒球)、冰上悍將(冰上曲棍球)、體操男孩(體操)、零秒出手(籃球)、 H2好逑雙物語 (棒球)、水球不良少年(水球)、舉重妖精金福株(韓劇、舉重+游泳)…
▧電影▧
翻滾吧男孩(體操,記錄片)Kano(棒球)、攻其不備(美式足球)、洛基(拳擊)、火戰車(跑步)、希望不滅(美式足球)、飛躍奇蹟(滑雪)、我的鋼鐵老爸(馬拉松)、魅力四射(啦啦隊)、女生向前翻(體操)、足球尤物(足球)、我愛貝克漢(足球)、網住愛情(網球)、決戰終點線(賽車)、魔球(棒球、球隊營運)、奔騰年代(賽馬)、水男孩(水上芭蕾)、人妖打排球(排球)、鐵男躲避球(躲避球)、飆速青春(女子滑輪)、鐵男總動員(美式足球)、巨乳排球(排球)…
▧綜藝節目▧
無限挑戰:連橇特輯、F1賽車特輯、國標舞特輯、職業摔角特輯、賽艇特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