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盤後〉恒大危機+限電風暴 美股本週開局低迷
動蕩 9 月份進入最後一週,美股開局低迷,週一 (27 日) 中國恒大危機未解,限電風暴衝擊全球供應鏈,美國十年期美債殖利率一度突破 1.5%,科技股承壓,能源、金融股領漲,四大指數僅道瓊小幅收紅。
政經消息方面,高盛將油價年終預測從 80 美元上調至 90 美元,主因是颶風艾達 (Ida) 衝擊產能和燃油需求復甦快於預期,此消息激勵能源股週一大漲。
中國限電風暴帶來最新的全球供應鏈威脅,中國發改委於 9 月中旬推出「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方案,要求中國各地嚴格管控高耗能、高污染項目,導致中國江蘇、浙江、廣東等 10 多個省份近期發布限電政策,從重工業到輕工業再擴及太陽能與電子業等許多產業皆遭受波及。
華爾街持續關注中國恒大發展,恒大 5 月至今的負債高達 3050 億美元有上週規模約 400 億元人民幣 (62 億美元) 的理財產品未能兌付,事件持續發酵,引起各地抗議。
政府關門的可能性也給市場蒙上了陰影,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 (Nancy Pelosi) 承諾本週將通過一項 5,500 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法案,暗示拜登 3.5 兆美元預算案規模可能將會縮水。
聯準會 (Fed) 官員週一相繼發表談話,Fed 主席鮑爾週二將出席國會聽證會,他於預先擬定的證詞中提到,近期通膨上升的原因可能比預期的更久。
Fed 第三把交椅、紐約聯準銀行總裁威廉斯 (John Williams) 預估很快就能滿足縮減購債 (Taper) 的條件,通膨將在明年回落在 2% 左右。Fed 事布蘭納德 (Lael Brainard) 稱,勞動力市場的狀況可能很快就會促使 Fed 放緩購債步伐。
同時,達拉斯聯準銀行總裁卡普蘭 (Robert Kaplan) 和波士頓聯準銀行總裁羅森格倫 (Eric Rosengren) 週一相繼宣布離職退休,試圖平息炒股風波。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週三 (28 日) 將與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雷爾 (Josep Borrell) 舉行視訊戰略對話。
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持續蔓延全球,截稿前,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即時統計,全球確診數已飆破 2.32 億例,死亡數突破 475 萬例。美國累計確診超過 4302 萬例,累計死亡數超過 89 萬。印度累計確診超過 3367 萬例,巴西累計確診 2135 萬例。
新加坡疫苗覆蓋率超過 8 成,但近日確診創下 1900 多例,再創自疫情以來的新高。日本疫情趨緩,本週有望解除緊急事態宣言。白宮週一宣布美國總統拜登接種第三劑新冠疫苗。
週一 (27 日) 美股四大指數表現:
美股道瓊指數上漲 71.37 點,或 0.21%,收 34,869.37 點。
那斯達克指數下跌 77.73 點,或 0.52%,收 14,969.97 點。
標普 500 指數下跌 12.37 點,或 0.28%,收 4,443.11 點。
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 8.5 點,或 0.25%,收 3,445.4 點。
標普 11 大板塊有 5 大板塊收紅,能源、金融和材料板塊領漲,房地產、醫療保健和公用事業領跌。(圖片:finviz)
標普 11 大板塊有 5 大板塊收紅,能源、金融和材料板塊領漲,房地產、醫療保健和公用事業領跌。(圖片:finviz)
焦點個股
科技五大天王僅臉書獨強。蘋果 (AAPL-US) 下跌 1.05%;臉書 (FB-US) 漲 0.18%;Alphabet (GOOGL-US) 跌 0.80%;亞馬遜 (AMZN-US) 跌 0.58%;微軟 (MSFT-US) 下跌 1.73%。
道瓊成分股以陶氏化學領漲。陶氏化學 (DOW-US) 大漲 5.07%;摩根大通 (JPM-US) 上漲 2.42%;高盛 (GS-US) 上漲 2.29%;雪佛龍 (CVX-US) 上漲 2.36%;Salesforce (CRM-US) 下跌 2.08%。
費半成分股多收紅。英特爾 (INTC-US) 漲 0.81%;AMD (AMD-US) 上漲 2.23%;應用材料 (AMAT-US) 漲 0.58%;美光 (MU-US) 上漲 1.53%;高通 (QCOM-US) 跌 0.30%;NVIDIA (NVDA-US) 下跌 1.91%。
台股 ADR 漲跌互見。台積電 ADR (TSM-US) 漲 0.44%;日月光 ADR (ASX-US) 下跌 1.87%;聯電 ADR (UMC-US) 跌 0.75%;中華電信 ADR (CHT-US) 漲 0.20%。
企業新聞
蘋果 (AAPL-US) 下跌 1.05% 至每股 145.37 美元。中國限電政策波及全球供應鏈,富士康旗下的乙盛精密公司宣布其中國昆山的設施將於從 26 日到 10 月 1 日停產。乙盛精密為蘋果、特斯拉關鍵零件供應商。此外,蘋果供應商欣興電子宣布直到本月底,康而富則停產五日。
特斯拉 (TSLA-US) 上漲 2.19% 至每股 791.36 美元。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無畏晶片荒,預計將於今年前 9 個月生產 30 萬輛汽車,第三季為交車高峰期。
歐盟週一發布聲明稱正在審查莫德納第三劑的相關數據,莫德納 (MRNA-US) 下跌 4.95% 至每股 408.84 美元。
經濟數據
美國 8 月耐用品訂單月增率初值報 1.8%,預期 0.6%,前值 - 0.1%
華爾街分析
投行 DA Davidson 稱,新冠疫情導致越南、中國等工廠關閉,導致原材料和運輸成本上升,美港口持續延遲卸貨,美國勞動力短缺帶給航運和卡車運輸壓力,造成更多延誤。
高盛提到,潛在的企業稅提高將對 2022 年企業股東權益報酬率 (ROE) 預期造成不利影響。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730768?exp=a
【全球股市觀察站】2021-09-27(美國時間)
阿斯匹靈實戰文章
https://scantrader.com/u/9769/service
阿斯匹靈IG
https://www.instagram.com/aspirin_grandline/?hl=zh-tw
森威能源股東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地球減資,還是破產?- 台灣的對策
若把地球視為一個含有大量分支、但利益結構並不相容的機構,這個機構已經就像一個經營上破洞百出、資不抵債的企業。若想繼續生存下去,只有兩條出路:把歷史視為「沈沒成本」(Sunken Cost),自行減資,然後把未來的「隱藏價值」提煉出來,視為注入新資本的新股東。
第二條路,就是直截了當的「破產重整」- 所有原始股東的已投入資本所剩餘的部份,視為公產,重新分配資源,徹底改變治理方式。
但是,這個「地球企業」內,還有一部份人相信,經由新科技的效益提升,諸如自動化、AI平台、新能源、生化突破等等,可以避免粗暴的減資或破產,軟著陸式的消化矛盾、繼續運轉。這批人,多半在新興科技界,其中一些控制欲比較強的,就自然的成為了所謂的「全球主義派」,例如比爾蓋茲、祖克柏等。但也有一些認為科技再進化,也抵不過人性中的邪惡、自我毀滅因子。代表人物就是特斯拉公司的伊隆馬斯克,他用新興科技賺大錢,但最終目的是要搶在人類毀滅地球之前,把極少數的覺醒人士送到火星開闢人類的下一個文明。我衷心感覺,如果蘋果公司的賈伯斯還沒死的話,他會站在馬斯克這一邊。
言歸正傳,我個人認為地球已經處於減資和破產的兩難之間,而抉擇時刻,大約就在兩年至五年之內。若國際間的政治、金融掌權菁英最終(不管是出於私心還是被形勢所迫)選擇了減資這條路,那麼關鍵問題就落在誰先減資?先犧牲誰?因為,減資過程就是一個以鄰為壑的零和遊戲。小國如台灣,不能假設這就是一場大國博弈,小國可做壁上觀。想想歐元一體化後的歐盟減資歷史,首先被犧牲的就是國民無知無感、血性最低的希臘。
其實在疫情之前,地球已經因為經濟失衡、貨幣濫發而進入必須減資的狀態。病毒這玩意,不但加速了進程,而且很可能迫使原來以為減資就可解決問題的掌權人士,開始設想更糟情況下的方案 – 走破產路線。
減資可以通過國際公約、強權施壓、自我收斂來完成,但破產不行。破產路線的最終結果,一定是戰爭,就像企業破產一定以官司告終一樣。近代史上,地球有過兩次破產經驗,第一次叫做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叫做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後,地球發生過幾次減資經驗,例如布萊登森林會議、尼克森將美元脫離金本位、迫使日元強烈升值的廣場協議、日本失去的30年、歐元危機後的希臘撙節等等。
以台灣的經濟體量以及被迫的國際孤立,影響不了地球下一步究竟是減資還是破產的方向。但是以台灣的經濟實力以及順民個性,若地球進入整體減資狀態,無論風浪再大,台灣一定不會落到後段班。對台灣的真正威脅,落在地球不幸陷入破產路線時。因為,那將意味著戰爭,而台灣目前是地球公認的戰火啟燃點之一。
因此,台灣必須做兩件事。1) 軍事上的全民備戰,這是預防地球走上破產道路;2)金融漢光演習:對財政、貨幣流動性、企業應變的全面壓力測試,這是對地球走上減資道路的準備。
減資還是破產,這得密切觀察地球權力格局的走向。接下來,早至今年11月份的中共六中全會,晚至2024年的美國再度大選,都是決定方向的巨大變數。當下,台灣社會中存在兩個心理誤區。其一是,只要台灣向中共表示屈服,就能改變地球大勢的走向。但更要不得的,就是那種「以心靈雞湯應萬變」、連颱風遇到台灣都會轉向的桃花源心態。言盡於此,希望這是一篇判斷錯誤的文章。
(更多有關世界金融巨變、對台灣的影響,請造訪「前哨預策」InsightFan.com )
森威能源股東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石油巨獸艾克森美孚被「政變」,22人小公司如何顛覆百年石油業?(06/08/2021 天下雜誌網路版)
曾經呼風喚雨的石油巨獸,竟因為低碳轉型太慢,被22人小資產公司,聯合其他大股東,攻佔四分之一席次董事會。資本市場對石化業的反撲,正帶來一場產業巨變。
這間千禧年全美市值最高公司,如今被踢出道瓊。
文:鄧凱元
華爾街高度關注,美國指標的石油巨擎,艾克森美孚石油董事會改選暫時落幕了。倡議氣候變遷的美孚小股東Engine No.1,在耗時1週的董事會投票攻防戰中,一舉拿下12席董事中3席的席次,「政變」成功。這個結果,將顛覆美國百年歷史、最大的石油公司,也代表金融業與資本市場,已成為全球企業減碳的最大推力。
去年12月,資產管理公司Engine No.1發起號角,宣布將提出4席董事名單,競爭改選的9席董事會名單,原因是不滿艾克森美孚公司,過度投資石化能源,佈局再生能源與減碳的速度過慢,導致債台高築,影響投資人獲利。
時間回到1999年。總部位在德州的艾克森與美孚合併,成為2000年初美國市值最高的公司,開啟了艾克森美孚石油的黃金10年,也被華爾街視為大到不會倒,而且回報最穩定的公司。
但2020年盛世結束了。已經名列道瓊工業指數90多年的老牌石油公司,卻被踢出道瓊工業指數,並迎來鉅額虧損。
這讓大股東對公司前景十分擔憂。
Engine No.1成為董事會「政變」的領頭羊。Engine No.1是一家只有22位員工,持有艾克森美孚0.02%股份的資產管理公司。去年12月,Engine No.1對管理階層宣戰,發出聲明表示,「埃克森美孚仍大幅投資石油與天然氣,這也代表公司必須仰賴高油價與天然氣才能維持損益兩平,並且減少了可以佈局新商機的資源。這樣的經營策略,讓公司無法有效降低碳排,並且未能在轉型中的能源產業,維持良好戰略地位,導致股東的長期回報可能受損」。
於是,Engine No.1提出4位兼具再生能源、基礎建設、綠色產品開發背景的董事名單,競爭將改選的9席董事,就是要逼迫公司轉型。
被拿下3席董事,邁向低碳轉型
半年來,Engine No.1積極遊說艾克森美孚的各大股東,成功獲得貝萊德、先鋒資本與加州公務員退休基金等的支持,一口氣攻下3席董事,等於佔據了四分之一的董事會席位。《金融時報》形容,Engine No.1的舉動,猶如華爾街版的大衛戰勝歌利亞。
董事會被政變後,艾克森美孚執行長伍茲只好發出聲明表示,「我們期待與我們的所有董事合作,在我們現有的基礎上繼續前進,以提高股東長期的回報,並且在低碳經濟中取得成功。」
在全球如火如荼邁向低碳經濟轉型的時刻,企業訂出明確的減碳目標,以及佈局低碳新經濟,已經從企業管理的配角成為主旋律。而資本市場、投資大戶成了促成轉型的最後一根稻草。
近幾年,大型的機構投資人,紛紛將被投資公司的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績效,例如減碳、佈局再生能源等等成果,納入他們評比這家公司,甚至威脅撤資的關鍵指標。
被Engine No.1策反成功的貝萊德,也在投票前發出聲明指出,「雖然艾克森美孚去年投資了碳捕捉技術等新興科技,但我們認為,不管是短期或長期的目標,公司都可以更積極,在能源轉型的過程中,採取適當的措施,減緩氣候變遷,並且確保投資人長期的投資回報」。
不只在美國,貝萊德去年10月就加入一群寶僑(P&G)投資人行列,逼寶僑對它的印尼棕櫚油供應商侵佔農地、破壞環境展開調查。貝萊德也和新加坡投資公司淡馬錫合資成立專門投資減碳技術的基金,今年更開始對亞洲石化業的減排作為,升高壓力。
這樁由資本市場所發起的「政變」,代表資本市場、投資大戶已經成為推動企業減碳與轉型的最大推力,因為他們擔心,連曾經呼風喚雨的石油公司,都無法抵擋轉型的壓力,除非逼迫他們大幅調整公司經營方向,否則自己手中的投資將付諸東流。不少人也認為,資本市場有望成為推動全球企業減碳的終極武器,因為沒有任何企業會想得罪自己的金主。(責任編輯:曹凱婷)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5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