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錢」俗氣? 告訴你,「缺錢」的時候,更俗氣!
唸大學時,經濟學教授規定我們每天都要看經濟日報、工商時報;讀著、讀著,開始對投資產生了興趣。
大四,我就開了股票帳戶。
當年還沒有網路下單的功能,買賣股票必須「打電話」給銀行交易員,我每次只買賣一張,感覺那個交易員都不太想理我。
大學畢業後,進化到語音下單時代,我常在上班時間假裝打電話給客戶,一邊對話筒自言自語,一邊不斷地聽語音的即時報價。
有段時間,同事間開始流行定期定額基金的投資,我也跟著買起海外基金;但才過了一年,沒看到甚麼績效,就把基金通通贖回了….
後來,手上存了點錢,我聽朋友的推薦,把幾十萬的存款全買了遠森(現在已下市)的股票,沒多久,遇上網路泡沫化,股價跌掉一半。
這檔股票讓我套牢了三年,最後含淚賣掉。
一朝被蛇咬,我開始很抗拒任何股票的投資。
▍
2019年一月,我和兩個在銀行工作的好朋友聊天。
其中一個朋友分享,他進銀行工作之後,覺得自家銀行很獲利穩健,所以每個月固定買進一張自家的股票(當時一張大約一萬出頭),發年終獎金會再加碼。
他從2001年一直買到現在,每年配發的股息也會再投資(複利效果)。
到現在,我朋友手上已經累積了700張股票;以前每張股票一萬多,這幾年都漲到兩字頭了!
他算算,實際投入的資金不到五百萬,但現在股票市值已經近一千六百萬;不去算價差,光是這些股票每年的配息就將近百萬。
他才四十五歲,就幾乎達到財務上的自由,可以隨時的FIRE老闆了!
▍
"聽朋友、看媒體報名牌,想投資卻不做功課。"
回想以前的經驗,我那哪叫理財、比較像是賭博;十賭九輸,所以會賠錢也是正常。
去年,崴爺發憤圖強,唸了超過十本的理財書、看了許多YouTube上的理財影片,好像開竅了點,也有點心得。
雖然只是個老新手,很多技術還搞不懂(我也沒想搞懂那麼複雜的技術)。
但,我終於知道買哪些公司的股票相對穩健、怎麼去計算合理的股價、殖利率;怎麼看EPS、ROE、K線的變化,用更穩健、理性的方式投資股票。
去年八月,崴爺再度啟動股票帳戶,結至2019年十二月三十日,四個月內我的「已實現獲利」有十七萬多。
另外,手上還持有的股票,2019年的營收、獲利都維持成長,預計2020的配股配息應該能在6%的水位。
投資,最怕不知道自己在幹嘛;我現在終於知道我在幹嘛了。
▍
有些人仙風道骨,覺得「談錢」很俗氣,但崴爺告訴你,「缺錢」的時候,才更俗氣。
我們不是高富帥,也沒有富爸媽、富老公、富太太、富乾爹...撐腰。
人生的一切,都必須小心地規劃經營。
『不想當下流老人,你現在就要有學習理財的自覺。』
在薪水越來越少,壽命越來越長的時代,希望我們的長壽是福報,而不是種災難。
這五年,崴爺相信很多粉絲跟我一樣不斷地在成長;我希望能把自己的所知所得分享給你。
#怕大家看到理財就昏睡著所以用這張照片
#你有在投資理財嗎
#可以分享一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MoneyDJ理財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積電(2330)受惠於外資依然看好,儘管智慧型手機市場可能會呈現個人電腦化,但是台積電因為具有完整的供應鏈以及生產成本優勢,因此昨天股價全場都在平盤之上震盪,終場小漲2元。帶動半導體(tse32)類股收紅撐盤。反觀股王大立光(3008)連兩個交易日遭到摜壓,盤中雖然曾經站回2700元大關,不過逢高...
森崴營收 在 我是崴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談錢」俗氣? 告訴你,「缺錢」的時候,更俗氣!
唸大學時,經濟學教授規定我們每天都要看經濟日報、工商時報;讀著、讀著,開始對投資產生了興趣。
大四,我就開了股票帳戶。
當年還沒有網路下單的功能,買賣股票必須「打電話」給銀行交易員,我每次只買賣一張,感覺那個交易員都不太想理我。
大學畢業後,進化到語音下單時代,我常在上班時間假裝打電話給客戶,一邊對話筒自言自語,一邊不斷地聽語音的即時報價。
有段時間,同事間開始流行定期定額基金的投資,我也跟著買起海外基金;但才過了一年,沒看到甚麼績效,就把基金通通贖回了….
後來,手上存了點錢,我聽朋友的推薦,把幾十萬的存款全買了遠森(現在已下市)的股票,沒多久,遇上網路泡沫化,股價跌掉一半。
這檔股票讓我套牢了三年,最後含淚賣掉。
一朝被蛇咬,我開始很抗拒任何股票的投資。
▍
2019年一月,我和兩個在銀行工作的好朋友聊天。
其中一個朋友分享,他進銀行工作之後,覺得自家銀行很獲利穩健,所以每個月固定買進一張自家的股票(當時一張大約一萬出頭),發年終獎金會再加碼。
他從2001年一直買到現在,每年配發的股息也會再投資(複利效果)。
到現在,我朋友手上已經累積了700張股票;以前每張股票一萬多,這幾年都漲到兩字頭了!
他算算,實際投入的資金不到五百萬,但現在股票市值已經近一千六百萬;不去算價差,光是這些股票每年的配息就將近百萬。
他才四十五歲,就幾乎達到財務上的自由,可以隨時的FIRE老闆了!
▍
"聽朋友、看媒體報名牌,想投資卻不做功課。"
回想以前的經驗,我那哪叫理財、比較像是賭博;十賭九輸,所以會賠錢也是正常。
去年,崴爺發憤圖強,唸了超過十本的理財書、看了許多YouTube上的理財影片,好像開竅了點,也有點心得。
雖然只是個老新手,很多技術還搞不懂(我也沒想搞懂那麼複雜的技術)。
但,我終於知道買哪些公司的股票相對穩健、怎麼去計算合理的股價、殖利率;怎麼看EPS、ROE、K線的變化,用更穩健、理性的方式投資股票。
去年八月,崴爺再度啟動股票帳戶,結至2019年十二月三十日,四個月內我的「已實現獲利」有十七萬多。
另外,手上還持有的股票,2019年的營收、獲利都維持成長,預計2020的配股配息應該能在6%的水位。
投資,最怕不知道自己在幹嘛;我現在終於知道我在幹嘛了。
▍
有些人仙風道骨,覺得「談錢」很俗氣,但崴爺告訴你,「缺錢」的時候,才更俗氣。
我們不是高富帥,也沒有富爸媽、富老公、富太太、富乾爹...撐腰。
人生的一切,都必須小心地規劃經營。
『不想當下流老人,你現在就要有學習理財的自覺。』
在薪水越來越少,壽命越來越長的時代,希望我們的長壽是福報,而不是種災難。
這五年,崴爺相信很多粉絲跟我一樣不斷地在成長;我希望能把自己的所知所得分享給你。
#怕大家看到理財就昏睡著所以用這張照片
#你有在投資理財嗎
#可以分享一下
森崴營收 在 資深少女Aries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知道對這麼一大篇文字有耐心看完的不多,但我有感觸的是、拼精準比拼流量重要。
而我也盡力努力讓自己可以精準、當個菁英。
不是英x⋯⋯(又歪了)
求求臉書按個讚,破萬真的對我很重要。
■《黎佬不是吃素的!》
這幾天台灣媒體圈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就是《蘋果日報》新聞網(APP)將改成「訂閱制」。
4月10日起,讀者需要完成「註冊」後才能看到完整新聞;並預告日後需要「付費訂閱」才能看到完整新聞(費用、時間尚未公布)。
未來,手機、電腦上再也沒有「免費的」蘋果新聞可看了。
自從《蘋果新聞網》宣布採用訂閱制後,蘋果粉專一面倒的罵聲,短短幾天,粉絲大量流失的「數萬人」;有不少網友烙話:『看新聞居然要註冊、還要付費!不看就不看,又不是只有蘋果可以看。』
有人說黎佬自廢武功,和龐大的臉書流量過不去;也有說,黎佬以為《蘋果日報》是《紐約時報》,自我感覺良好。
崴爺對黎老闆這次的大動作有些看法,想和有興趣的朋友分享。
(純粹交流,不要筆戰啦,拜託~)
▊
蘋果改採「訂閱制」,應該是為了解決幾個企業所面臨的「問題」:
▲【法律面:同業引用新聞,蘋果告不成】
蘋果日報最強大的優勢就是「新聞編輯團隊」,也因為太強大、同業只看得到車尾燈,所以部分媒體乾脆撿現成的,大量「引用」蘋果的報導、或是修改部分內容「變成」自家的報導;這件事造成蘋果很大的困擾,也試圖透過法律途徑解決。
但根據崴爺了解,蘋果幾乎沒告贏過。
「據說」法院主張是:蘋果新聞是大眾可「免費取得」的,沒有所謂「對價關係」,無法提出有「實質損失」,所以沒有賠償問題。
因此,這次推出訂閱制的作法,多少和這事有關。
你們現在可以去看看,這幾天改變作法之後,蘋果在每則新聞的最下方都加上的一段「警語」: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蘋果《好蘋友》壹會員閱覽,版權所有,禁止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在紙本或網路部分引用、改寫、轉貼分享,違者必究。”
黎老闆,正是在為這件事情做準備;現在開始,其他媒體、記者想要「免費引用」,可能就不是這麼簡單了。
這個作法如果成立,不但能杜絕其他媒體的抄襲引用,讓蘋果的新聞成為「有價」、「獨特」的產出;未來也可能多了新聞授權這條的收入。
▲【經營面:不靠臉書吃飯】
我自己創業開過店面,所以非常了解店家看「房東」臉色吃飯的感覺,如履薄冰。
臉書獨大後,變成了媒體們的房東;這些媒體房客,受制於房東的遊戲規則:主動觸及率、演算法、推播成本….,這些「操之在人」的變數是企業經營的「潛在危機」。
《蘋果日報》是台灣媒體APP中做得最早、也最成功的一個,從廣告公司的角度來看,蘋果日報相較之下,是最「不受制於」臉書的媒體。
崴爺舉個例子。
《蘋果新聞網》的頭號勁敵應該是《東森新聞雲》;去年,我的廣告公司,在蘋果新聞網、東森新聞雲的廣告量分別為300多萬、250多萬,差異不大。
兩者對我而言,不論是導入流量、廣告成本、轉換率在伯仲之間;但兩者導入流量的「方式」,非常不同。
蘋果新聞網「自帶流量」,靠自家APP就能創造出來流量;東森新聞雲的流量,大半要靠臉書粉絲團導入。
*說明:
兩個媒體的廣告成本都是十萬(金額是舉例),蘋果的廣告只需要放在自家新聞網(APP)就能創造流量;但東森新聞雲的廣告,除了放在自己的新聞平台外,還需要靠臉書粉專作導流。
【哪個媒體有本事不靠臉書吃飯,就是「未來」的「強者」。】
黎智英老闆現在就是想脫離房東的控制,自己買店面、導人流,這作法並非沒有贏面。
雖然蘋果臉書退讚超過數萬人,但崴爺拿到的最新資料,截至目前,完成註冊蘋果數位新聞APP的用戶已經突破
「一百萬」。
這就數字代表蘋果日報的品牌經營是有價值的,讓這一百萬讀者願意多幾個動作去註冊,取得閱讀新聞的權限。
蘋果日報取得這些讀者的資料、閱讀軌跡也是其他媒體沒有的優勢;就行銷的角度而言,蘋果改訂閱制後是最有機會從行銷1.0進階的2.0、3.0甚至4.0的媒體。
“「拼精準」比「拼流量」更重要,這是現今行銷的王道。”
短時間,流量下滑可能會影響蘋果的廣告業績,但就長期來看,若蘋果能做到分眾、精準行銷、流量不受房東控制,絕對會是廣告客戶的最愛。
▲【還有一步棋沒下:訂閱金額】
《蘋果日報》先宣布採用註冊訂閱制,但卻沒有宣布未來訂閱的時間和價格,這是「可進可退」的策略。
台灣訂閱制很成功的KKbox目前訂閱月費是149元,我認為蘋果的月費超過這個金額是相當大膽且有風險的。
蘋果應該會採「循序漸進」的方法,慢慢養出訂閱習慣;也許初期從39、49元/月開始會比較保險。
別忘了「行銷企劃、異業結盟、讀者活動」一直是蘋果的強項。
如果一個月訂閱費是39元,但會員每月能兌換超商的咖啡N杯,還有能參加抽獎、會員活動、獨享優惠,這些都會大幅增加訂閱「誘因」。
蘋果內部沙盤推演目標是30萬人次願意付費下載,但金額仍在評估之中;結果如何,就看之後的變化囉。
▊
蘋果日報2003年在台灣創刊,崴爺在2005年~2010年有幸在蘋果日報工作,這段過程,對我日後的創業受益良多。
《蘋果日報》輝煌時期,每月廣告營收破三億,現在紙媒沒落,加上網路媒體經營更加細膩複雜,業績已不復以往,身為經營者的黎佬一定備感壓力,也身負使命感。
但【不能坐以待斃,要在危機中找生機,這就是創業家的GUTS。】
蘋果新聞網改訂閱制,這一步很大膽,但有贏面。
畢竟,我的前老闆黎智英可不是「吃素」的。
#還有好多可以寫
#但怕寫太多看了會暈
#純交流勿筆戰
森崴營收 在 MoneyDJ理財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台積電(2330)受惠於外資依然看好,儘管智慧型手機市場可能會呈現個人電腦化,但是台積電因為具有完整的供應鏈以及生產成本優勢,因此昨天股價全場都在平盤之上震盪,終場小漲2元。帶動半導體(tse32)類股收紅撐盤。反觀股王大立光(3008)連兩個交易日遭到摜壓,盤中雖然曾經站回2700元大關,不過逢高調節賣壓湧現使得股價隨即翻黑,並且跌幅逐漸擴大,終場大跌100元,收在2620元當天最低。加上太陽能類股(I023130.TW)走跌,亦成為拖累光電類股(TSE34)大跌的元凶,股后漢微科(3658)也是在平盤之下盤整,盤中雖然一度翻紅,但終場還是小跌10元,以1395元作收,跌破1400元大關。績優的蘋果概念股可成(2474)、台郡(6269)及正崴(2392)走弱,中小型股亦遭到賣壓調節,人氣指標的生技類股因為智擎 (4162) 及浩鼎 (4174) 帶頭下殺,類股走勢(TSE31)相當疲弱,另外LED族群也相對疲弱,其中東貝(2499)大跌逾7%,晶粒龍頭廠晶電(2448)跌幅逾4%,其他包括華上(6289)、光鼎(6226)、鼎元(2426)、宏齊(6168)、華興(6164)、艾笛森(3591)、佰鴻(3031)跌幅也都超過3%。個別股新日興(3376)上季獲利雖略低於預期,不過前3季每股稅後純益仍達6.53元,財報表現突出,昨日在三大法人買超599張之下,股價上漲4.33%,以108.5元創下波段收盤新高紀錄。F-JPP(5284)在航太題材加持之下,10月營收創下歷史新高紀錄,激勵股價帶量大漲,昨日成交量逼近4,000張,股價勁揚6.06%,以84元作收,創下掛牌以來新高紀錄,只是法人也逢高獲利調節178張。炎洲(4306)宣示明年業績成長10%目標,吸引市場多頭買盤搶短,昨日股價放量突破周、月、季線糾結關卡,並且還一舉站上半年線反壓收在13.55元。鑽全(1527)第3季匯兌收益近5億元,推升前3季EPS至4元以上,昨天是現金減資後新股第一天掛牌交易,股價在盤中強攻漲停71.1元,但自營商逢高調節賣壓隨即出籠,所幸外資及投信買盤敲進,終場上漲4.2元、收68.9元,改寫本波段新高。金融股(TSE28)表現則相對穩健,包括三商壽(2867)、富邦金(2881)、兆豐金(2886)、中壽(2823)、安泰銀(2849)、元富證(2856)、台新金(2887)、玉山金(2884),均以小紅作收,發揮撐盤效果。今天將舉行法說會的中信金(2891)漲幅接近1%,法說對後市看法值得觀察。
每日觀盤重點,歡迎訂閱MoneyDJ TV的粉絲團哦!
https://www.facebook.com/moneydjtv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TkgbB4l2ZI/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