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研究員
#植物好生活
好啦~彰化帥狗張帥帥真的很可愛😆每天除了當老大比較囂張外,在家人出貨及包裝植物的時後,都會乖乖陪伴(也不會亂咬植物們😊
如果大家有喜歡跟想收藏植物可以詢問我弟(這邊會給你們弟弟的聯繫)
大家也可以去追蹤我妹妹的ig~去看看看這些療癒當紅的植物們吧🌴🌿🪴🪴
https://instagram.com/muchoplants_?utm_medium=copy_link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曾子滔(Chandler)因為學科作業而開始接觸蟹類,兩年前學系亦開始跟漁農自然護理署合作製作一本單一介紹香港蟹種的圖鑑書,Chandler是參與其中的主要研究員之一。「香港其實大約有三百多種蟹,有些紀錄可能是錯的;有些紀錄可能已經遺失了。有時可能是因為土地開發、填...
植物研究員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因為熱愛自然,所以搬到郊區;因為想要盡可能地減少污染和被污染,所以吃的用的更花心思研究。
最近用到一個非常棒的天然保養品牌,由醫藥博士和藥用植物研究員一起研發,從企業理念到產品都讓人很喜歡,就是Dr. Hauschka「德國世家」。
比起花俏的東西,我更喜歡自然草本用起來療癒感滿滿的保養品。有些走自然路線的保養品會有「不夠力」的問題,但德國世家的產品在實用性上卻很厲害,產品充滿自然和有機的感覺,讓人有奔跑在大草皮上赤腳跳躍的舒暢感~~
先說這個公司的背景。
德國世家是個有趣的公司,1967年由WALA創辦人醫藥博士魯道夫先生,邀請醫用植物學家、研究員、美容美學專家伊莉莎白女士一起進行產品研發,兩位醫藥專家有相同的理念,他們不只是想做美容產品,更希望做到提升肌膚健康狀態。
無化學合成乳化劑添加是基本的,也只使用有機精油作為香氛來源,是非常高規格製作的產品。
伊莉莎白認為,儘管肌膚很難被「修好(fixed)」,但如果用對方法,卻是可以被調整改變的(Changeable)。
WALA這間公司甚至為了顧及產品的永續發展,特別以基金會形式存在,不追求利潤最大化,讓研發人員、客戶能永遠安全使用產品,不至於因為企業追逐利益而被犧牲。
我想特別推薦幾個我自己這個月天天使用的產品:
1. 律動甘露N (類似安瓶的效果)#可以試試看的神奇產品
一小管、一小管的包裝,順應人體28天代謝週期,每天晚上睡前卸完妝洗完臉後使用。有大馬士革玫瑰、蜂王漿和金縷梅等萃取。
前三週一次用兩管(塗在嘴唇、眼睛、全臉、頸部和前胸),最後一週用一管就好。其實使用一陣子之後就會發現自己的肌膚狀況整個變好許多,皮膚變細、毛孔小了,臉部散發透亮感。
2. 律動調理液(化妝水噴霧)#男女生都適用
我很喜歡這瓶帶有草本香氣的噴霧,香氣很細緻優雅,我自己會噴全臉之後輕輕拍一下。
律動調理液的特色是幫助肌膚油水平衡,男生也可以把這瓶當成鬍後水,在臉上噴一噴,比較不容易一下就全臉油光。
3. 玫瑰日霜 #真心超推會繼續回購的產品
這是德國世家暢銷50年的產品,它的包裝長得很像軟膏,我一開始還半信半疑,結果用了之後真心大推,每一條都用了至少35朵珍貴的大馬士革玫瑰,添加了玫瑰純露、精油、玫瑰花瓣萃取,可以讓玫瑰珍貴的修護能量幫助肌膚更受到保護。
氣味上來說,主要是淡淡的草本精油香氣,抗拒人工香料的朋友不必擔心。
大馬士革玫瑰之所以珍貴,是因為都是在清晨由人工採集而來,五噸頂級大馬士革玫瑰只能萃取出兩磅的玫瑰精油,使用蒸餾萃取也不會有溶劑殘留問題,所以這種萃取方式的玫瑰精油是精華中的精華。可以幫助肌膚彈嫩、膚色顯亮、保濕和抗老。
4.律動卸妝洗面乳 #大推一定要試這個!
我用過很多卸妝洗面乳,都會把肌膚咬得很不舒服,後來用了一些潮流產品,但又覺得肌膚乾淨是乾淨,卻沒有被滋養照顧的感覺。
這次很意外用到德國世家這瓶,超級喜歡,他的玻璃瓶身裝起來非常高級,很像乳液,但卻是卸妝洗面乳,如果平常沒有上什麼太濃的妝,這瓶就綽綽有餘,洗完臉不只不乾澀,甚至有好像被做完臉的舒服感。
成分是療傷絨毛花、荷荷芭油和甜杏仁油,可以維護肌膚的天然皮脂膜,邊清潔邊保養,讓臉洗完之後有一種天鵝絨的觸感(天啊我好會形容!)
👉產品說明&購買連結:https://bit.ly/2HGavIi
♥️專屬優惠折扣碼:ANITA50
--
另外,加碼一個抽獎活動~~
🌱即日起至11/7,完成以下三個步驟:
1)對本則按讚
2)對本則公開分享
3)到 Dr. Hauschka 德國世家 粉專按讚
就可以參加抽獎,抽調理液旅行組(30ml)兩名
11/8放榜在這則留言處
#drhauschka #德國世家 #有機保養 #律動甘露N #神奇水
PH Shop- 天然系專家
植物研究員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曾子滔(Chandler)因為學科作業而開始接觸蟹類,兩年前學系亦開始跟漁農自然護理署合作製作一本單一介紹香港蟹種的圖鑑書,Chandler是參與其中的主要研究員之一。「香港其實大約有三百多種蟹,有些紀錄可能是錯的;有些紀錄可能已經遺失了。有時可能是因為土地開發、填平了,某些位置找不到牠們就真的消失了。」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1122/PUZSUMOSGJDDRLCZCCK6IJEB6M/
亂世之下,香港人恐慌性急着逃離,含淚離開土生土長的家園。30年前來港工作及定居的瑞士人Robert Ferguson,雖然見證着香港兩次「移民潮」,卻從未想過買機票離開,更自資推出本土物種圖鑑《香港野》,推廣香港的自然生態。「只要走半小時,你可以去到在薄扶林、龍虎山,甚至大帽山或大埔滘的樹林。水源、沙灘、小島盡在咫尺間,對我來說是個絕頂城市。」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1222/HYTHMTGKMZEBHKLNEHRUSOER5U/
「我對於一些以香港命名的物種是特別鍾情,每次看見它們,不論是動物還是植物,總之有香港兩個字,我就很想將它們記綠下來。」葉曉文是《尋花》、《尋牠》,以及新書《尋牠2》的作者,《尋》系列皆介紹本土的動植物種。有別於一般科普生物圖鑑書,呈現生物模樣的是曉文的親筆繪圖而非照片;同是文學人的曉文,也別具心思地挑選與每個物種相關的古典文學故事,有如為其細添一層如詩的糖衣,盼讓讀者咀嚼出趣味。所錄進的物種皆屬曉文親眼所見,系列亦如遊記般,同時記錄了他們相遇的時刻。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124/FFSCKINYRVFCROTBHSAQAWMER4/
原刊日期:20201122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動物圖鑑 #生態 #動植物 #蟹 #本地物種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植物研究員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甲蟲日記簿2:熱血阿傑的觀察與繁殖飼養筆記」介紹
訪問作者: 黃仕傑
內容簡介:
熱門甲蟲觀察飼育|冷門甲蟲探索分享
◎審訂
鄭明倫博士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
◎推薦
楊平世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榮譽教授
邵廣昭博士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講座教授
林仲平博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曾惠芸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助理教授
汪澤宏博士 林業試驗所副研究員
黃一峯 金鼎奬科普作家/生態教育工作者
蕭志瑋 千萬網紅八弟/狂哥蛤吶畫雞丸
作者黃仕傑長期投入生態觀察與攝影,尤其熱愛甲蟲,累積了相當豐富的經驗與作品。2018年出版的《甲蟲日記簿》匯集他多年來在海內外的訪蟲故事,可惜受限於篇幅,仍有很多精彩的甲蟲無法收錄,於是接續推出《甲蟲日記簿2》。
本書內容七成是熱門甲蟲,由作者個人經驗挑選種類介紹,以飼養繁殖訣竅或是自然觀察心得為主。另外三成是與甲蟲有關的新知或少見種類的介紹,盡可能溶入科學知識,並分享自己如何在接觸飼養的過程中找尋答案。鼓勵讀者親身體驗觀蟲、養蟲的樂趣,進而得到啟發。
作者簡介:黃仕傑
1973年生於台北,從小不愛念書,只喜歡自然觀察,僅完成國民義務教育(最高學歷:大同國中),即投入就業市場。退伍當年因工作傷害,右手四隻手指遭截肢,反成為人生轉捩點,再度回到心中嚮往的生態世界,努力自學原生動、植物知識。近年來造訪東南亞、非洲、南美洲、澳洲各國,深入杳無人煙的熱帶雨林,拍攝植物、動物原棲地照片。曾任國科會生態影片昆蟲顧問、臺灣大學國科會計畫助理、嘉義大學國科會計畫助理、《台灣全記錄》生態講師,《好好玩自然》生態講師兼任主持,現為三立電視《上山下海過一夜》主持人;帶領親子走入自然觀察同時專心於自然生態攝影、寫作,為《國語日報》科學版和中研院數位島嶼網站專欄作者,以及小學國語課文〈馬達加斯加 出發!〉作者,經常於各社群發表自然觀察經驗。
著有:《長戟大兜蟲》(親親文化出版),《昆蟲臉書》、《帶著孩子玩自然》、《螳螂的私密生活》、《好家在森林》、《昆蟲上菜》(遠見天下文化出版),《霸王甲蟲小百科》、《超震撼甲蟲王》(人類智庫出版),《蕙蓀林場100種常見的昆蟲》攝影作品(國立中興大學林管處出版),《甲蟲日記簿》、《鍬形蟲日記簿》(紅樹林出版)。
相關著作:《鍬形蟲日記簿(新版)》《甲蟲日記簿:熱血阿傑的自然觀察筆記》《鍬形蟲日記簿》
作者粉絲頁: 熱血阿傑(黃仕傑)
出版社:紅樹林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植物研究員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佛陀紀念館永久保存高雄市大崗山龍湖庵3座木造「穹窿頂」藻井彩繪大悲出相圖,由於是台灣首例不解體移地保存的佛教古物,相當具有歷史價值,館方配合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於2019年5月11日上架。
高雄大崗山百年古剎龍湖庵大悲樓,拆除進行重建,住持印悟法師將約有60年歷史的三座彩繪藻井捐贈給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商請臺灣文化部文資局施國隆局長支持,由所屬的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展開文保工作,進行全程3D影像紀錄,科學調查研究與專業保存修復以及包裝落架技術等協助,終於讓罕見的三座穹窿頂木構藻井及其上的彩繪大悲出相圖等珍貴文化藝術,得以完整被保存下來,安全地運到佛陀紀念館。
文化部文資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李麗芳主任表示,大崗山龍湖庵創健於1908年,是台灣首座專供女眾修行的寺廟,寺方在1960年曾禮聘台南地區彩繪師傅為大悲樓3座穹窿式藻井彩繪上「大悲出相圖」,堪稱全台第一,非常珍貴。由於大悲樓要拆除重建,決定捐給佛館永久保存。
龍湖庵因為「千家寺院聯誼」而和佛光山結緣,該寺創建於1908年(日治時期),大悲樓於1961年落成。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主任李麗芳表示:大悲樓彩繪藻井的作品不同於現存寺廟常見的壁畫或是樑枋彩繪形式的大悲出相圖,其名相註腳完整,具有歷史性與稀有性。從源流上來說,與千手千眼觀世音有密切關聯,以《大悲心陀羅尼經》為圖文藍本,加上菩薩像共有88幅,藻井上還繪有16幅佛典故事與詩偈警世語等,共組成104幅圖像,另再加上8幅象徵永離八難之苦的幡蓋共計112幅圖文。
李主任說,木構建築最怕火災,傳統建築均用「井」做為造形並於其上彩繪藻類等水生植物,取其水火相剋意思,因此稱為藻井;龍湖庵的3座藻井,繪製了一百多大悲出相圖,以「大悲心陀羅尼經」84句咒語,加上4幅大天王的圖像,依據方位,從中座面對大雄寶殿依據逆時針方向繪製第1至16幅大悲出相圖,再由龍邊到虎邊,依據東,北,西,南四個方位繪製,共88幅,加上藻井上的鸚鵡請佛等16幅佛典故事、詩偈與警世語。
尤其中座藻井的最上方,有兩輪連續環繞其上的「心」與「佛」兩字,意涵「欲見佛土,先淨其心」,字、畫觸動人心,許多旅客看了深受感動,歡喜在下方拍照留影。
文資中心還邀請了學者專家一起到龍湖庵見證相關修復工作。成大的林宜君博士指出,龍湖庵大悲樓的三座藻井不同於臺灣多數以斗拱形成槓桿原理的藻井,其「穹窿頂」趨近宋式《營造法式》的鬬八藻井,在臺灣相當罕見。對於宗教建築知名的李乾朗教授現勘時也表示大悲樓中座藻井,在宋《營造法式》稱為陽馬板型式,陽馬板作法在臺灣罕見,原本林口的竹林寺藻井及現存大直劍潭寺正殿藻井雖有,但都不比龍湖庵大悲樓藻井有三座之多,也沒有珍貴的大悲出相圖。
深入臺灣宗教彩繪研究的蕭瓊瑞教授現勘時指出大悲樓藻井彩繪為臺灣罕見實木結構,大悲出相圖應為臺南知名畫師蔡草如或其流派匠師所繪。
負責藻井外部加固與落架的大木師傅蕭勝壬說,他從業40餘年尚未見過如此建築構造,以檜木層層堆疊後的彩繪相當罕見,尤其不拆解藻井,在有限的時間與經費和人力下要完成完整加固落架與包裝運送,還是首度的大挑戰。負責這次任務的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陳俊宇也表示,這是他負責過的保存修復工作中,難度與規模最大的一次。
如常法師指出:佛館樂於承擔「移地保存、延續文物生命的重任」。後續的工作,包括繼續請文資中心專業人員協助修復外,向高雄市政府申請登錄指定為文化資產。佛館計畫出版專書、舉辦研討會,研究最佳的展藏方式等,希望讓彩繪藻井風華再現,讓來到佛館的國內外觀眾有更多的機會認識與欣賞真正屬於台灣這片土地與歷史的宗教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