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想像與虛構】
之前有個說法,大概是說散文和小說的區別,在於散文是真實的,小說是虛構的。
這次分享的這篇文章,討論的也是散文,作者王充閭提到「生活的真實是基礎,藝術的真實是手段」的看法,甚至舉了《史記》《左傳》中的例子來說明散文寫作時的創作技巧。
一起來看看他的說法吧。
-
散文的想像與虛構 / 王充閭
一
如何處理好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關係,這是歷史文化散文寫作中經常碰到的一個問題。散文必須真實,這是散文的本質性特徵,一向被我們奉為金科玉律;而散文是藝術,惟其是藝術,作者構思時必然要借助於栩栩如生的形象和張開想像的翅膀;必然進行素材的典型化處理,作必要的藝術加工。兩者似乎存在著矛盾。尤其是,歷史是一次性的,它是所有一切存在中獨一以「當下不再」為條件的存在。當歷史成其為歷史,它作為「曾在」,即意味著不復存在,包括特定的環境、當事人及歷史情事在整體上已經永遠消逝了。在這種情況下,「不在場」的後人要想恢復原態,只能根據事件發展規律和人物性格邏輯,想像出某些能夠突出人物形象的細節,進行必要的心理刻畫以及環境、氣氛的渲染。因此,海德格爾說,歷史的真意應是對「曾在的本真可能性」的重演。史學家選擇、整理史料,其實就是一種文本化,其間必然存在著主觀性的深度介入。古今中外,不存在沒有經過處理的史料。這裡也包括閱讀,由於文本是開放的,人們每一次閱讀它,都是重新加以理解。
很難設想文學作品沒有細節描寫,因為它最能反映人物的情感與個性。《史記》中寫漢初名相「萬石君」石奮一門恭謹,就採用了大量細節。石奮的長子石建謹小慎微,有一次書寫奏章,皇帝已經批回來了,可是,他還要反復檢視,終於發現「馬」字有誤:這個字四點為四足,加上下曲的一筆馬尾,應當是五筆,現在少寫了一筆。他驚慌失措,唯恐皇帝發現了怪罪下來。石奮的少子石慶,一次駕車出行,皇帝在車上問有幾匹馬拉車,他原本很清楚,但還是用馬鞭子一一數過,然後舉起手說:「六匹。」小心翼翼,躍然紙上。太史公通過這些細節,寫出了當時官場中那種終日戰戰兢兢、恭謹自保的政治風氣。
明代思想家李贄講到藝術創造時,說一個是「畫」,另一個是「化」。畫,就是要有形象;而化,就是要把客觀的、物質的東西化作心靈的東西,並設法把這種「心象」化為詩性的文字,化蛹成蝶,振翅飛翔。這就觸及到散文寫作中想像與虛構這一頗富爭議的話題。近年來,隨著新生代作者的闖入,小說家、學者的加盟,以及跨文體寫作的出現,散文創作出現了許多新的情況;特別是作家的主體意識在不斷增強,已不滿足于傳統散文單一的敘述方式,而是大膽引進西方的多種表現手法,吸收其他文學門類的寫作特點,輔之以象徵、隱喻、虛擬、通感、意象組合等藝術手法,意識流動,虛實相間,時空切換,場景重疊,使散文向現代性、開放性拓展。
事實上,早在「散文的想像與虛構」成為問題之前,有些作家已經在悄悄地進行著大膽嘗試了。出現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散文家何為的《第二次考試》,是一篇優秀的散文作品,曾經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可是,許多人都知道,它卻是經過想像與虛構,對真人實事進行大膽加工的產物。1956年上海合唱團招考新團員,一名女青年報考,由於考試前夕她在楊樹浦參加一場救火,弄倒了嗓子,以致影響了考試成績,但合唱團還是破格錄取了她。何為當時正在醫院休養,聽家人講述了這件事,便在事實的基礎上進行了藝術加工:設計出第二次考試的情節,加進了蘇林教授這個關鍵性人物,改換了女主人公的名字;文中陳伊玲身著「嫩綠色的絨線上衣,一條貼身的咖啡色西褲,宛如春天早晨一株亭亭玉立的小樹」,實際也並非如此,是作者為了加強形象的感染效果,從所住醫院一位實習醫生那裡移植過來的。
這個典型事例說明了,生活的真實是基礎,藝術的真實是手段。前提是散文是藝術,而且是一種側重於心靈表達的藝術。黑格爾指出:「藝術作品既然是由心靈產生出來的,它就需要一種主體的創造活動,它就是這種創造活動的產品;作為這種產品,它是為旁人的,為聽眾的觀照和感受的。這種創造活動就是藝術家的想像。」「在這種使理性內容和現實形象互相滲透融會的過程中,藝術家一方面要求助於覺醒的理解力,另一方面還要求助於深厚的心胸和灌注生氣的感情。」
二
今年三月中旬,我率領大陸作家代表團訪問臺灣,到日月潭觀光,接待我們的是南投縣文化局長,他是一位文學博士。在同我們交談時,他直率地說,總覺得作家們想像力不足,有時過於拘謹。他說,有一次訪問日本,見到了楊貴妃的墓,便問有關人士「根據何在」。答覆是:「你們中國古代的白居易寫得很清楚嘛!」博士反詰:「楊貴妃不是死在馬嵬坡嗎?《長恨歌》裡分明講:『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娥眉馬前死』。」答覆是:「《長恨歌》裡還講:『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海上仙山在哪裡?就是日本嘛!」博士說:「這種顛倒迷離的仙境,原都出自當事人與詩人的想像。」答覆是:「什麼不是想像?『君王掩面』,死的是丫環還是貴妃,誰也沒有看清楚;所以才說『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就這樣,生生造出一個「貴妃墓」來,結果還振振有辭!
歷史散文創作講求真實,關於史事的來龍去脈、真實場景,包括歷史人物的音容笑貌、舉止行為,都應該據實描繪,不可臆造;可是,實際上卻難以做到。國外「新歷史主義」的「文學與歷史已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歷史脫離不了文本性,歷史文本乃是文學仿製品」,「歷史還原,真相本身也是一種虛擬」的論點,我們且不去說;這裡只就史書之撰作實踐而言。錢鐘書先生在《管錐編》中有過一段著名的論述:「《左傳》記言而實乃擬言、代言」,「如後世小說、劇本中之對話、獨白也。左氏設身處地,依傍性格身分,假之喉舌,想當然耳」。「上古既無錄音之具,又乏速記之方,駟不及舌,而何口角親切,如聆罄咳歟?或為密勿之談,或乃心口相語,屬垣燭隱,何所據依?」原來,「史家追敘真人實事,每須遙體人情,懸想事勢,設身局中,潛心腔內,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幾入情合理。蓋與小說、院本之臆造人物,虛構境地,不盡同而可相通;記言特其一端」。其實,早在先秦時期,孟軻讀過上古時的典章文獻彙編《尚書》中關於「周武王伐紂,血流漂杵」的記載,就曾提出過疑問,從而說了一句分量很重的話:「盡信書,不如無書。」到了宋代,當學生問到「《左傳》可信否」時,著名理學家程頤的回答是:「不可全信,信其可信者耳。」
我們再來看被奉為信史和古代散文典範的《史記》。司馬遷在《項羽本紀》中詳細記錄了鴻門宴的座次,說是項羽和他的叔叔項伯坐在西面,劉邦坐在南面,張良坐在東面,範增坐在北面。為什麼要作這樣的交代?因為有范增向項羽遞眼色、舉玉玦,示意要殺掉劉邦的情節,他們應該靠得很近;還有「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而項伯用自己的身體掩蔽劉邦,如果他們離得很遠,就無法辦到了。司馬遷寫作《項羽本紀》大約在西元前94、95年前後,而鴻門宴發生在西元前206年,相距一百一十多年,當時既沒有錄相設備,而戰爭年代也不大可能有關於會談紀要之類的實錄,即使有,也不會記載座次。那麼,他何所據而寫呢?顯然靠的是想像。
三
中國文學史上還有一個典型事例。《古文觀止》中有一篇《象祠記》,作者為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陽明。當時,貴州靈博山有一座年代久遠的象祠,是祀奉古代聖賢舜帝的弟弟象侯的。當地彝民、苗民世世代代都非常虔誠地祀奉著。這次應民眾的請求,宣慰使重修了象祠,並請流放到這裡的王陽明寫一篇祠記。對於這位文學大家來說,寫一篇祠記,確是立馬可就;可是,他卻大費躊躇了。原來,據《史記》記載,象為人狂傲驕縱,有惡行種種,他老是想謀害哥哥舜,舜卻始終以善意相待。現在,要為象來寫祠記,實在難以落筆:歌頌他吧,等於揚惡抑善,會產生負面效應;若是一口回絕,或者據史直書,又不利於民族團結。反復思考之後,他找到了解決辦法:判斷象的一生分前後兩個階段,前段是個惡人,而後段由於哥哥舜的教誨、感化,使其在封地成為澤被生民的賢者,因此死後,當地民眾緬懷遺澤,建祠供奉。《象祠記》就是這樣寫成的。其中顯然有想像成分,但又不是憑空虛構。因為《史記·五帝本紀》中,有舜「愛弟彌謹」,「封帝象為諸侯」的記載。據此,作者加以想像、推理,既生面別開,又入情入理。用心可謂良苦。
這在西方也早有先例。古希臘史家修昔底德《伯羅奔尼薩斯戰爭史》中,演說辭佔有四分之一篇幅。修氏自己承認:「我親自聽到的演說辭中的確實詞句,我很難記得了,從各種來源告訴我的人,也覺得有同樣的困難,所以我的方法是這樣的:一方面儘量保持接近實際所講的話的大意,同時使演說者說出我認為每個場合所要求他們說出的話語來。」
顧頡剛在《古史辨》中說:「我以為一種故事的真相究竟如何,當世的人也未必能知道真確,何況我們這些晚輩。」這話不假。我們都看過《羅生門》這部影片,對於事件的真相,在場親歷者言人人殊。所以,有人說,「史,就是人們口上的一撇一捺。」看來,堅持歷史事件包括細節的絕對真實,「非不為也,實不能也」。
當然,這種想像必須是有限制的,要在尊重客觀真實和散文文體特徵的基礎上,對真人真事或基本事件進行經驗性的整合和合理的藝術加工,必須避免小說化的「無限虛構」或「自由虛構」;特別是有些散文種類是不能虛構的,比如,關於現實中的親人、友人、名人的傳記以及回憶性、紀念性文章,都是寫作者同時代的親歷親見親聞的事,與事涉遠古或萬里懸隔迥然不同,必須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絕不應隨意地想像、虛構。須知,這類散文美學效果的實現,是借助於其內容或主體的豐富而特殊的客觀意蘊,真實與否,影響是至大的。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0萬的網紅Taiwan Ba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以前看唐詩宋詞,有描繪太美的佳人舞姿,也有豪氣干雲的鬥舞, 在古裝劇、宮鬥劇輪番上演後,舞蹈又成了各娘娘小主用盡心機的美人計 但在那個沒有錄影機的年代,舞蹈以什麼為文化宗旨、怎麼流傳,及印度特風格的濕婆有何不同,趕快來看看《跳舞吧☁》EP4講述東方舞蹈的歷史吧! #跳舞吧 #大抓周計畫 #東方舞...
「楊貴妃 年代」的推薦目錄:
- 關於楊貴妃 年代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楊貴妃 年代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楊貴妃 年代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楊貴妃 年代 在 Taiwan Ba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楊貴妃 年代 在 毛亮傑Al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楊貴妃 年代 在 山口百惠自爆是後代當年楊貴妃搭船逃亡日本!? 馬西屏 ... 的評價
- 關於楊貴妃 年代 在 Joyce王芯語彩妝造型教學的貼文 的評價
- 關於楊貴妃 年代 在 《熱田神宮》藏著楊貴妃到過日本的秘密!? 的評價
- 關於楊貴妃 年代 在 Fw: [閒聊] 孔子為何不去輔佐周天子 的評價
楊貴妃 年代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被公公唐玄宗看上的楊貴妃,如何從「豐腴」變成「癡肥」?】
「太真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智算過人。」被公公唐玄宗看中的楊貴妃,先被去當道士掩人耳目,「太真」是她的法號,而和身材有關的形容,就是「豐艷」之「豐」。
然而,楊貴妃的「胖」後來慢慢發酵成一種罪惡。詩句直接寫下「人應笑太真肥。破除千古恨,須待謫仙詩」,而現代的中文語彙也沒有放過對楊貴妃的訕笑......
#楊貴妃 #唐朝 #中國 #歷史 #審美觀
楊貴妃 年代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TOPick] 2021-6-21
【香港小姐】揭當年選港姐全因翁嘉穗 向海嵐遺憾緣份未到
前香港小姐向海嵐(Anne )日前接受新城電台主持人倪詩蓓訪問。Anne提及當年發展不錯,卻突然決定宣佈告別娛樂圈的原因。
Anne說自己性格內向,在電視界工作10年還是顯得格格不入,更因不適應娛樂圈埋堆應酬,只想默默努力做好拍攝的工作回家,令自己圈子變得好細。
她當時決定離開娛樂圈,後來去上海轉換環境做公關的工作,主要希望擴大自己圈子,亦盼等待愛情的來臨,可是始終港人習慣和國內是有很大分別,且緣份未到,沒有遇到適合的對象!
Anne又講到參選港姐,她以前在國外讀書,有無缐高層會去外國物色佳麗參選,因為以前同學翁嘉穗亦得到了港姐冠軍,她覺得應該沒內定或外傳黑幕,故決定參加港姐選舉。
一直標榜「美麗與智慧並重」,對很多女生和Anne來說,參選港姐是兒時夢想。她在98年選香港小姐,連奪冠軍最上鏡小姐、環球美態大獎、動感都會大使。1999年代表香港參選國際華裔小姐,奪得首個季軍。
後來成為電視台力捧當家花旦之一,擅長演古代美人角色 ,劇集代表作有《楊貴妃》,《胭脂水粉》,其中《無頭東宮》的奸妃一角,更令向海嵐演技受到很多讚賞和認同,更憑著《胭脂水粉》獲得最強人氣奸人王。
首次擔任女一號,於《楊貴妃》中飾演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現在的向美人還是單身,詩蓓祝福Anne 早日找到心目中的另一半。
#AnneHeung #向海嵐 #香港小姐
#楊貴妃 #無頭東宮 #胭脂水粉
#LegacyLab #jewellery #jade #jadeite
By admin
楊貴妃 年代 在 Taiwan Ba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以前看唐詩宋詞,有描繪太美的佳人舞姿,也有豪氣干雲的鬥舞,
在古裝劇、宮鬥劇輪番上演後,舞蹈又成了各娘娘小主用盡心機的美人計
但在那個沒有錄影機的年代,舞蹈以什麼為文化宗旨、怎麼流傳,及印度特風格的濕婆有何不同,趕快來看看《跳舞吧☁》EP4講述東方舞蹈的歷史吧!
#跳舞吧 #大抓周計畫 #東方舞蹈
#黑啤的憨吉叔叔這樣有點帥
#大家廁所都蹲多久? #酒保是否離題惹
《跳舞吧☁》Let’s Dance!!!
EP1-人為什麼跳舞https://lihi.cc/MyqfC/d4y
EP2-街舞為何流行https://lihi.cc/qtR15/d4y
EP3-又美又虐芭蕾https://lihi.cc/neauE/d4y
EP5-看不懂現代舞怎摸辦?!
『動畫背後邏輯與創意-臺灣吧知識轉譯力💡』
💡線上開課! https://lihi.cc/EIUDE
『✨!!!臺灣吧週更啦!!!✨』
《實驗科學吧》從電影學知識!
👉https://lihi.cc/fhO5N/d4y
🎫訂閱集資支持→ https://lihi.cc/dFz2S/d4y
臺灣吧FB|https://lihi.cc/MUP9L/d4y
臺灣吧官網|https://lihi.cc/zL8Q0/d4y
臺灣吧TikTok|ID:taiwanbar_beer
黑啤FB|www.facebook.com/beer.the.bear
黑啤IG|ID:taiwan_bar
-
【影片授權出處】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國光劇團,《拾玉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拉瑪堅》
【特別感謝】
上班不要看,NSFW
【參考資料】
1. 伍曼麗主編,江映碧、林郁晶、陳華、陳隆蘭、鄭維怜、趙玉玲,《舞蹈欣賞》,五南,2010
2. 平珩主編,張中煖、吳素芬、林雅婷、古名伸、吳素君、林明美、盧健英、孔和平、郭曉華、李婧慧,《舞蹈欣賞》,三民,1995
3. 歐建平,《舞蹈美學鑑賞》,紅葉文化,1996
4. 吳士宏,《舞蹈評析與身體觀》,五南,2002
【本集關鍵字】
跳舞、舞蹈、東方舞蹈、太極拳舞、太極武功、身韻、身段、韻律、舞武同源、項莊舞劍、鴻門宴、身輕能為掌上舞趙飛燕、善歌舞通音律楊貴妃、甄嬛驚鴻舞、漁陽鼙鼓動地來安祿山胡旋舞、宋元戲曲、欲左先右、氣沉丹田、三道彎、婆羅門信仰、濕婆、印度古典舞蹈、結印、倥舞、《拉瑪堅》、印度史詩《羅摩衍那》、迂迴圓融中庸之道、亞洲蹲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e9aTQ8D22U/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BtO2KXbXaJTOcJ3sfhOf67OEWTkA)
楊貴妃 年代 在 毛亮傑Al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歡迎加入facebook:毛亮傑的空中隨想粉絲團 ☕🌹
https://www.facebook.com/989ALAN
IG:989alan☕️🌹
https://www.instagram.com/989alan/
楚留香,是很多人學會的第一首廣東歌,1982年,楚留香在台灣造成港劇炫風,超過70%的收視率更是電視神話。念國小的我,也是香帥迷,還當起追星族,擠進來來飯店(喜來登)看鄭少秋、沈殿霞登台,到處炫耀握過香帥的手呢。當時影迷還分成沈慧珊與蘇蓉蓉兩派,為香帥比較愛誰爭執不下。
楚留香的超高收視率,把張小燕的「綜藝100」打得落花流水,也讓本土藝人發出受到威脅的驚恐抗議,電視學會最後決定三台播出港劇以4個月為限,使楚留香由中視硬生生被轉到華視。從「楚留香」回顧民國70年代的台灣電視生態,我們發現了許多值得玩味的軌跡,現在日劇、韓劇逐一興起,娛樂事業的文化霸權史,也可從「楚留香」窺見一二。
1982年3月6日:中視以金鐘獎外片觀摩展名義首播粵語原音的楚留香。
1982年4月18日:晚上8:00楚留香正式以國語配音在中視播出。
1982年8月5日:鄭少秋、沈殿霞於來來飯店登台表演。
1982年8月8日:楚留香在中視播出第17集。
1982年8月14日:楚留香轉華視播出。
1982年8月18日:「無花和尚」關聰、「胡鐵花」吳孟達等人來台,關聰並於包國良「歡樂假期」節目落髮為颱風災後募款。
1982年10月2日:楚留香播出完結篇。
1982年12月1日:「沈慧珊」汪明荃來台宣傳在台視播出的「楊門女將」,上崔苔菁的節目「夜來香」。
1982年12月3日:「蘇蓉蓉」趙雅芝來台宣傳。
從1982年4月18日中視播出「楚留香」、華視「琥珀青龍」、台視「楊門女將」、台視「英雄出少年」、中視「十三妹」、中視「飛鷹」、華視「天蠶變」、一直到1983年12月4日台視播出「天龍八部」完結篇,在各方角力下,港劇炫風暫時告一段落。
但楚留香的熱火並未因政策熄滅!
鄭少秋開拍楚留香系列電影,與林青霞合演「楚留香之午夜蘭花」,「楚留香大結局」,電視劇也不少,包括鄭少秋與米雪來台拍攝的「楚留香傳奇」,1985年中視推出「楚留香新傳」,女主角是陳玉玫。至此,鄭少秋接演楚留香的版本之多,已讓人眼花撩亂,稱得上是民國70年代的傳奇。
「楚留香」開啟了港劇熱潮,之後透過錄影帶出租,「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新紮師兄」、「鹿鼎記」、「上海灘」、「倚天屠龍記」等港劇在台灣爆紅,劉德華、梁朝偉、黃日華、苗喬偉、湯振業等「無線五虎將」,還有劉嘉玲、張慢玉等港星在台灣打開知名度,也陸續來台發展。
劉德華、陳玉蓮的「神雕俠侶」,讓周遊搬到台灣,拍成潘迎紫、孟飛的台版「神雕俠侶」,馮寶寶的港版「武則天」,也被周遊引進,讓潘迎紫主演「一代女皇」。製作人宗華則邀請馮寶寶來台,主演「楊貴妃」、「西施」等歷史大戲,其中「楊貴妃」還與湯蘭花同戲對打,相當精彩。
港星來台發展大致分成「戲劇」與「歌唱」兩種,一開始多屬巨星蜻蜓點水的方式來台宣傳,炒短線,片紅就來登個台,上幾個節目,再炫風離台。港星來台灣演戲,大多有語言的障礙、需要配音。歌唱部份,香港藝人大多影、視、歌全方位發展,容易塑造巨星,但早期港星在歌唱這塊,遠不及當時台灣國語歌壇創作的豐富。港星在台所推出的唱片,大都直接翻唱粵語歌,非國內作家所作,感覺上有份疏離感。
梅豔芳挾著香港天后地位來台出片,台灣則以同屬中低音的「蔡琴」迎戰,台灣創作的歌曲,就是比較動人,但梅豔芳「中華體育館」售票演唱會成功,她的舞台魅力、能歌善舞,也給台灣歌手上了一課。
1988年劉德華將在台推出唱片「回到你身邊」專輯,開始由國內創作人製作,所有音樂和詞曲風格的走向都以台灣聽眾為主,梁弘志、曹俊鴻譜曲,鈕大可、陳復明、陳家麗、楊立德、林秋離等耐人品嚐的精緻文筆,讓港星真正打進台灣流行歌曲市場。香港四大天王劉德華、張學友、黎明,與在台灣拍廣告紅回香港的郭富城,都與台灣創作人合作,繼起的草猛、杜德偉的專輯,也都由台灣團隊製作。不管國語是否標準,只要詞曲動人,加上港星特有的魅力,就容易受到歡迎。
1990年代台灣在國語歌壇、電視劇的發展逐漸追上香港,港星則在電影的發展立於優勢,香港四大天王都成為全方位發展的巨星,台灣何時能出一個「全方位巨星」,令人期待。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SmOiggvonk/hqdefault.jpg)
楊貴妃 年代 在 Joyce王芯語彩妝造型教學的貼文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跟古裝好有缘 #楊貴妃的年代#老公好搶戲啊 #唐朝服飾跟場地也好搭喔#這不是拍戲這是婚禮現場. ... <看更多>
楊貴妃 年代 在 《熱田神宮》藏著楊貴妃到過日本的秘密!? 的推薦與評價
Nov 16, 2015 - 從很久以前就一直流傳著,世界三大美人楊貴妃並沒有死在馬嵬坡兵變下,而是在遣唐使的幫助下,乘船離開大唐,經過漫長漂泊到了日本。 ... <看更多>
楊貴妃 年代 在 山口百惠自爆是後代當年楊貴妃搭船逃亡日本!? 馬西屏 ... 的推薦與評價
山口百惠自爆是後代當年楊貴妃搭船逃亡日本! ... 年代新聞CH50 New 7.2K views · 12:28 · Go to channel · 2015.11.28台灣大搜索/楊貴妃非胖女人?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