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攝影139] 細說分鏡 Vol.16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221
🖍正是因為如此,讓我們體驗到,攝影是一個剎那間的永恆
🖍沒有任何人能複製的他人的感動,
🖍每一個感動都是私密的,只有自己清楚
🖍因此我們才如此的著迷
照片帶來的意義,除了我們眼睛看得到的「 內容」,點線面組成的線條、曲線、圖案,色彩與亮暗表現之外,再加上作者的創作目的,這樣子就代表了這張照片的生命與價值嗎? 當然不只,想一想,是不是每次看自己的照片總是一看再看,縱使說不出千百字形容它對你的好,但若看著他人的作品,他人口沬橫飛地訴說照片的故事,我們也不容易觸動心弦,這代表我相信無論如何,照片與作者、觀者三人之間,總是有完全觸及不到與不同的心境。
🟥永恆、照片、與我們
太陽與月亮交際,照片地表上每一生態角落,這地球上沒有任何一樣東西可以長久永恆,萬般生物皆有生命周期,周而復始不斷循環,不過這樣想法也有些狹礙,「非生命」的物體也是有可能「永恆」的保存,就像是「數位照片」就可以透過電磁記錄方式一直保留下去,只要妥善的保存,比如定期的更新硬碟,小心使用,那麼一張數位照片哪怕過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他都能一如按下快門那一刻的模樣,「永恆」地保存下去。
🔹將照片透過拆解,透過電磁特性記錄,這個動作,只是記錄一張照片「01010001…」等二進制的數位資料,只是拼湊成圖案,我們稱為「照片」,若只把照片的「永恆保存」挶限在 0 與 1 的電磁特性記錄,若從這個角度來定義「數位照片的永恆」,就顯十分可惜,因為我們知道,電腦等物理電磁特性,只是保存了照片的「物理形式」,卻無法保存了「代表的意義」,那顯然不足以說服許多人,物理電磁性能如實永恆地記錄照片,一張照片除了這些 01 組成的資料以外,應該還有更多東西才對,沒錯,那就是「照片的故事」。🔹
就像前數篇文章提到「照片的故事」,就無法透過電磁特性記錄下來,除非像我這樣子的透過電腦、作業系統、中文輸入,將每張照片背後故事保留記錄下像,或著像是這篇文章存在目的 - 將我把這隻影片,每一分鏡、畫面、旁白等,再多說一點「分鏡後面的故事」,再透過數位檔案記錄下來,若能為照片做到這種方式的記錄,我才覺得那達到「永恆」更進一步。
🟥照片故事的生命
由於工作的關係,為了寫文、備課,我會有特定目的,在電腦硬碟裡不斷尋找某些照片,這時間的幅度可能一跨就是五年、十年,看到多年前的照片,有時會有一種陌生的感覺 – 像是在看別人的作品一樣陌生,有一種「最熟悉的陌生人」的感觸,這些照片無疑是我親手拍的,卻又有點距離,有些還想得到為何這個角度拍、拍來做什麼,但隨著時間越久,對這張照片解讀的空間也越有限,對一張照片記憶不斷的流失,而且還是數萬張照片,想想是有些可惜、恐怖。
🔹如果數位照片背後的 0 與 1 能保存所有的照片與故事,那就不會有上面的感觸,以及「照片意義在我們心中滋長」的可能。🔹
回到「照片背後的故事」這點,今天看這張照片,拍攝當下有了感受,了解為何這麼做、為何這麼拍,按下快門回家欣賞後,同時再為這張照片寫下故事,這樣子就結束了嗎? 不,還差得遠,當你時過境遷,過上好段時間,無意間再翻看同一張照片,你又會對這一張照片的故事,心裡又會有更多不同的感想 – 多年前的照片不變,同時留在照片底下的故事說明也一字不動,它就是電磁特性永恆不變數位記錄特性,但變得是我們,一張照片所帶來意義又更加延伸,好像他會跟隨著我們,隨著我們的人生滋長下去。
若真的有興趣,做一個實驗 (雖然我自己也沒這麼做過,相信挺好玩的),隨機挑一張最近拍的作品,寫下當下的感受,最好是字數多一點比較能記下更多的想法,過了半年好了,再把檔案打開來欣賞一下,再參考底下的照片故事,也許心裡不會有什麼變動,但如再過個半年、一年、二年再重看這份照片與資料,我相信心裡的感受絕對又更加不同。
照片與當時寫下的故事都是不變的,變的是我們,一張照片故事,似乎可以又再更加的無止境的延伸下去,若是以這個觀念看待照片的「永恆」,那就沒完沒了,一張照片對自己的意義與價值不斷的增生下去,但我們人生肉體生命有限,直到那一刻,照片生命或許才算是真的結束,自那時才開始「永恆」保留下去。
而正是如此過程,才會讓我重新體會「照片」「照片故事」與「我們」三者的關係是會不斷的變化,有些照片不但讓我重新回想起當下的感受,更因時間因素產生了模糊的距離,讓日後的我重複看這些照片,賦予了新的感受、價值,這樣子的心情每天都在我的大腦裡不斷的上演類似的劇碼,我才更去想著一些我們常說的「一張照片真的訴說千言萬語嗎?」「照片故事真的一成不變嗎?」「如何保留這樣感動持續下去」…等各個有趣的話題。
🟥剎那間的永恆
撰文的今天,我在擷取影片裡的畫面,想想當初製作這影片時,挑選適當的素材放進來,那時在挑選素材,也都是為了要傳達旁白所說的事情,比如說這句話「攝影是一剎那間的永恆」這句好了,為何挑選那張照片,我當然知道為什麼,因為這張照片一定要有一種「多踏一步、快慢一秒就失去眼前畫面的感動」的感受,所以我挑選了一段影片,我走在德國國王湖山林路徑時,不時抬頭欣賞這片湖邊森林的美,不時陽光自林間透射錯落進來的感受,那真的就是「多踏一步」就會錯過一些景像的場景,於是我選了這個片段影片、這張照片來說著「剎那間的永恆」。
🔹前面說到「永恆」,在我看來你很難去為永恆做一個邊界,我自己的邊界,就是直到我離開人世為止,這張照片所代表真正的故事,到此為止,沒了,再多的他人解讀都是個人多元詮釋,不是我的故事,但如果加個「剎那」兩個字,就更加簡單一些「剎那間的永恆」,就是那一個身體感受環境後的瞬間感受,所按下的快門,產生的照片,將照片生命剪裁至「那一刻」就好,我想還算是可以辦得到「永恆的保存那一刻」。🔹
意思是,若我們同意照片生命是會伴隨我們不斷的成長 (或是消失),我們只限定「某時、某刻」,也許就那 3-5 秒,那樣子來解讀一張照片「剎那的永恆」就稍微講得通了,至少按下快門當下前後一刻的心情,較不容易隨著我們時間生命的推移,而有太多不同的解讀。
🟥照片是私密的感動
到現在看到那張選進影片的照片,仍可回憶我胸前背後滾滾發燙的感覺,那天天氣正好,說不定超過 40 度絕對有的,但好在濃密林間給了旅人遮避的空間,流動的風讓我這一路稍感舒適些,不時仰望、回頭看看身處的環境多麼美好,還可聽到接駁船電動馬達,以及水面波動的聲音,這一路真是享受,若時間再給我多點,我更願意放慢腳步想想「我幹嘛來這裡」「走那麼快幹嘛」「幹嘛帶這多的相機與鏡頭在背後」等等雜念。
上頭這段短短 188 個字,你能感受多少? 我相信多或少,能帶給你近似的經驗,但與我當下拍下照片的感動仍有不少的距離,一來單單 188 個字是無法說完當下我所有的心情寫照,再乘個 10 倍來到 1880 字放在這裡,只能更拉近你,與「我跟照片」之間的距離,再極端想像一下,你跟我同一時刻走在一起,肩並肩步伐步速一樣,同樣抬起頭來,採著相同的構圖,但這一路來我們對那一刻旅程的感受絕對不同,相同的畫面,採用的曝光決定也不同,「你拍你的,我拍我的」,我們擁有各自對自己照片的感動,當下馬上交換看彼此的作品,還是無法百分之百感受對方心裡的那份心境。
🔹所以,每張照片帶來的感動,都是無法複製的,也是非常私密的故事,也只有自己最清楚,我們已經重複過類似的經驗無數次,相信你我都有類似的感受過,而這一層「私密的感動」如此的珍貴,而將照片「剎那間的永恆」解放開來,照片故事又隨著生命不斷的滋生出更多意義出來,唯有你與照片之間的「連結」,這種關係才得已存在,他人只能遠遠、盡可能感受,無論如何貼近你,始終只是隔在門外,透過細縫看著你與照片、作品間是如何的相知、相愛。🔹
我了解這層關係,多麼想為每張照片寫下與照片的連結與故事,但可惜那是一輩子無法做完的功課,我只能盡可能保留其 0 與 1 的電磁特性記錄下來,讓未來不同的我再次看到,除了帶來回憶,也希望給未來的我更多剌激與想像空間..
🔹「現在拍的照片,都是給未來自己的一份禮物」,當你這麼想,也許你會更珍惜每一張自己拍的照片,無論好壞,不用與他人比較,都是你自己的寶藏、禮物。🔹
最後再回到一個場景,聽著他人分享作品,無論表達過程如何,我們始終感到「照片與說者」與「我們」之間,還是有很大的距離,怎樣都能抓到說者與照片之間的感動、連結,對我來說,始終還是覺得「故事表達得好如隔層紗,反之表達拙劣如同隔座山」,那樣的感受,而我也能同樣換位思考,當別人聽著我如何分享我的作品,也是有著相同的感覺,最直接的例子就是 – 寫到這裡近 3400 字,你能感受我多少心境上的想法呢?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1/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4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8/12(日)1...
極端天氣例子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本週政治類期刊重點摘要
Time(時代雜誌)
*封面故事:全民太空任務
*四位平民太空人在地球軌道三天 足以改變人類太空史
*突尼西亞堪稱阿拉伯之春運動唯一成功的例子 如果該國民主正岌岌可危
*體操天后拜爾斯勇敢的抉擇 讓東奧成為改變未來運動員心理健康的起點
Foreign Policy(外交政策)
*阿富汗10省首府一週內淪陷 喀布爾也搖搖欲墜
*阿富汗需要即刻的人道干預 美國應該繼續撤軍但也應該開展新的軍事介入
*阿富汗情勢迅速惡化 美國國務院正考慮撤出喀布爾的使館
*南亞正位於氣候危機最前線 IPCC報告特別強調此處對極端氣溫以及天氣型態格外脆弱
*義大利最大的左翼政黨正在向窮人宣戰 民主派更關心打擊民粹主義而不是弭平貧富差距
*澳洲的邊境並非真的完全關閉 有錢有勢的人進出自如的情況考驗著民眾的耐心
*香港的自由正在消亡 但該地區最為金融樞紐的地位仍然存在
*軍事「碳中和」隱藏的危機 美軍全面電動化有益於環保但恐對國安來說不是好事
Foreign Affairs(外交事務)
*美國的”反恐成功”之路失敗了 有瑕疵的反恐戰爭最終使得正確的方法無用武之地
*美國仍需要重新平衡亞洲 經過十年的”對話”之後 美國需要的是採取行動
*調查新冠病毒起源的正確方法 只有獨立的科學家聯盟才能得出最終的答案
*為何印太四國會讓中國戒心大起? 這個聯盟倘若成功將對北京的野心構成重大威脅
Der Spiegel(德國明鏡)
*封面故事:氣候是否失控?
*非洲和中亞的乾旱 德國的洪水 加拿大的熱浪 一個極端的夏天
*阻擋非洲繼續的荒漠化 環保專家正進行大規模計畫從大西洋岸到紅海種植綠化帶
*地表上最優秀的科學家計算了全球變暖的具體後果 尋找還有機會挽救的地方
*新冠病毒找上年輕人 德國15歲到24歲族群七天發病率高於其他年齡層
極端天氣例子 在 賴惠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世界海洋日
海洋佔地球表面積70%,提供人類許多重要資源,也支援著地球系統的運轉。舉凡雨水、天氣狀態、氣候系統,人類的氧氣與食物來源都由海洋所提供或與調節。
人類的過度開發與污染,敏感的海洋生態系統遭到破壞,大自然的反撲隨之而來,包括海平面上升、極端氣候加劇等等。台灣剛結束的 #百年大旱 就是我們切身的例子。
2009年起,6月8日被聯合國指定為世界海洋日,希望世界各國都能藉此機會向人類賴以生存的海洋致敬,反思全球性污染和魚類資源過度消耗的問題。
#農業民生立委 #賴惠員
極端天氣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11/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4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8/12(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09.29(六)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487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今天我想要跟你分享,一個邏輯上的謬誤。
在談這個「謬誤」是什麼之前,還是要先跟你說明一下,如果你聽到我的聲音,跟以往的不太一樣,有一點怪怪的話,那麼是因為我在錄音的這個時候,我的舌頭破了兩個洞。
可能是因為最近天氣太熱、火氣大,所以呢,還來不及我痊癒的狀況底下,存檔就用完了,所以我要快一點錄「一天聽一點」跟你分享,還希望你能夠包容跟見諒。
那回到我今天要跟你談的,這個思維上的謬誤,這個謬誤叫做「稻草人謬誤」。在這個時機談這個現象很有趣,因為台灣快要選舉了,如果你現在有這個概念的話。
每當你聽到這些候選人,或者電視上的名嘴,在高談闊論的時候,你可能就會發現,到底有哪些候選人,或者是有哪些名嘴,在操弄我們認知,並用「稻草人謬誤」這個方法。
先解釋一下,什麼叫做「稻草人謬誤」喔,就是呢,我們把對手提出來的事實跟主張,用自己憑空捏造、用自己憑空創造出來,也就是用自己扎出來的一個稻草人,變成是一個比較容易打敗的論述取代掉。
用白話文來說,就是他「調包」了你的問題。舉個例子喔,如果你和某個人跟爭論,是否應該要允許大家都可以「養雞」,當成是寵物。
因為你自己認為,雞是一個很可怕生物,源頭來自於你在小時候,曾經在動物園裡面,被可愛動物區裡面的一隻雞,咬了一口。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你心裡就很討厭雞這個動物。
於是呢,你可能會極力的主張,你說如果我們讓大家在後院裡養雞,沒有多久,他們就會出現在大街上、地鐵裡。最後大家會帶他們去上班,他們和家人的合照,會出現在聖誕卡片裡面,在那樣的世界裡,家禽產業會變成什麼樣的光景呢?
沒有人想吃可以當寵物的東西,我不會想要活在那樣的世界裡,你會想嗎?所以,我們不應該允許,讓大家把雞當成是寵物。乍聽之下喔,這一段論述好像是對的。
可是呢,當你細細的一想的話,你會發現,這樣的論述它本身有多麼的荒謬。比如說,如果我們讓大家在後院裡養雞,請問一下,是所有的人都會在後院裡養雞嗎?
當貓跟狗成了大家的寵物之後,也不是每個人都會養貓,更不是每個人都會養狗,所以你會發現,剛剛那一段論述,它一切能夠確立的前提,是來自於「所有人」都在後院裡養雞。
那更不要說,是不是每個人都有後院了,如果按照這個邏輯推導,它的前提不成立、不存在的話,那麼後面所說的會出現在大街上、地鐵裡,最後大家還會帶牠們上班,是不是一連串的都不成立。
只是當我們順順的聽過去的時候,我們可能不會發現,這在「前提」上面就已經不合理,於是好像聽到一段,聽起來似乎有道理的論述,我們就很有可能被說服了。
請問一下,這時候你想想,這樣的現象,像不像政治人物的宣稱,或者是電視上那些名嘴,他們經常使用的技巧呢?
所以,如果回到「稻草人謬誤」這樣的論述,就是把原本要討論,是否應該要允許大眾,把雞當成是寵物這個議題,調包成如果大家都會在後院裡養雞。
當你仔細想了一圈之後,你就會發現,原本你所在乎的,或者是原本那個問題的本質,徹徹底底的被調包了,這樣的狀況在我們生活當中,也經常出現。
比如說中秋節快到了,你可能跟你的老婆,或者是跟你的老公討論,今年中秋節這麼辛苦,是不是今年就不要回家了?這時候你的伴侶,可能會很生氣的罵你,說「你怎麼都不關心我的家人」。
於是你有沒有發現,你們原本只是在討論中秋節,因為很多的主客觀因素,是不是今年先不要回家,甚至於可以中秋前回家,也可以中秋後回家。
然而你的伴侶,卻把它調包成「你都不關心我的家人」。請問一下,在情緒等級上,當它已經被調包成「你都不關心我的家人」的時候,這個情緒等級,是不會朝更負面、更重,或更難處理的方向,去做推進呢?
就像我們在討論一些公共政策的時候,你會發現正反兩邊在辯論的時候,很經常的會用「稻草人謬誤」來框定對方、來調包問題,而通常那些說法,都是用一些「極端性」的敘述,用一種「一概而論」的想法。
你想想看,就以剛剛所說的,我們只是在討論,今年的中秋要不要回家?而且就算要回家,不等於「有關心」彼此的家人;但是就算不回家,也不等於就「不關心」彼此的家人,不是嗎?
可是當這樣的邏輯被掛鈎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很多情緒會越來越大,然而討論的空間,卻越來越小。公共政策也是如此啊,就像以台灣的能源政策一樣。
不管你是「擁核」,還是覺得要「廢核」,我相信對擁抱核能的人,他們的概念跟角度,也不是覺得台灣長此以往,就只有這個能源;但是贊同廢核的人,也不必然全然就認為,核能不能成為一個,階段性任務的必然存在。
可是很遺憾的一點,台灣似乎在這樣的公共政策的討論,立場互異的雙方,似乎彼此都在為彼此「扎稻草人」,沒有人真正的回到問題的本質來討論。
那麼如果回到,我們每個人的生命裡面,你在面對自己生活當中,那些真實存在的議題的時候,你可能就要很小心,不管你是被別人「扎稻草人」,還是你扎了別人「稻草人」。
簡單來說,凡事回到事實。而不要用「極端敘述」,或者是「一概而論」的說法,所以當你下次覺得你被伴侶冷落的時候,請你不要跟他說你:「都不關心我!」
你可以說:「最近這一個禮拜,你回家的時候,似乎都沒有好好的陪陪我,讓我覺得很寂寞。」聽聽看這兩句話有什麼不同?
如果你願意的話,要把它真實的還原出來,的確它比較需要花點力氣說清楚,但是如果你真的想要好好的經營這份關係,如果你不希望被別人一概而論,那麼也請從我們自己「先做」起,我們也不要「一概而論」我們的伴侶。
希望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另外,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近期開的課程,是11月6號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
這一門課,對於你怎麼樣聽懂別人的調包,並且有效的跟別人達成共識,會很有幫助。希望我能夠在11月6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極端天氣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8/12(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11/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4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昨天我跟大家分享,關於科學研究跟科學精神裡面的「可證偽」性。然而在今天我想延續關於「科學精神」的部分哦,我談另外一個層面,叫做「機率」。
在理性上我們都知道,在面對多元且複雜的選擇的時候,我們都要把「機率」考量在裡面。然而事實上,在真實的情境裡面,我們可能都會忽略「機率」,而想要有一個直接的答案,或者是直接的定論。
那也因為這樣的思考盲點,讓我們沒有辦法去做出「最適當」的決定,因為當我們集中在,要找一個固定的答案,要有一個非黑即白的解釋的時候,我們就會忽略它背後會有更多的「可能性」。
剛好我最近讀到了一個研究,它是在1993年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巴倫教授,他進行了一個實驗。而這個實驗呢,他找的是一群小朋友聽一段故事,然後問這一群小朋友,該怎麼做決定?
這個故事是這樣哦,蘇珊和珍妮她們正在爭論,開車的時候應該要繫安全帶,還是不應該繫安全帶。蘇珊覺得應該繫,而珍妮覺得不應該繫安全帶。
珍妮說她聽過,當發生事故的時候,如果車子栽進湖里或者是起火,駕駛會因為繫了安全帶,所以沒辦法逃生的新聞,關於這一點,各位的想法是如何呢?
這個巴倫教授,就把這個問題去問一群孩子,而聽到這個問題的孩子,有些就會回答:「還是要繫安全帶啊!」,然而有些就會覺得不應該繫安全帶,然後開始搖擺不定,不知道該怎麼辦?
巴倫教授把他們討論的內容跟流動,完整的記錄下,他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這一群孩子的互動裡面,沒有人真的認真去考慮,任何事件發生的「機率」。
究竟是一般的交通事故的「發生率」比較高;還是開車的時候栽進湖里,或者是突然起火,它的機率會比較高?
所以簡單來說,對這一群孩子的心智模型,他們都想要有一個非黑即白的「答案」,就是要不就繫安全帶,要不就是不繫安全帶。而不是去思考,如果在什麼樣的前提跟情況底下,繫安全帶或不繫安全帶,才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那你聽到這邊,你會覺得哎呀!這是一群小孩啊,我是大人了,我應該不會犯這個錯吧!然而事實上,回到我們的真實生活裡面,你想一下。
如果今天你去看醫生,你的醫生告訴你,如果你不改變你的飲食習慣,你會得到癌症的機率是30%,請問你聽得懂這句話嗎?
你會發現這些字,每個拆看來聽你都知道,而且它都是中文,但是事實上組合起來,在你心中你還真是沒概念。什麼叫做「得癌症機率是30%」?這個時候你就會很想要去問一個問題,叫做「啊!到底是會得,還是不會得?」。
好的!當你的思維走到這裡,事實上你跟那一群孩子是一樣的,你們在考量的叫做「要繫安全帶,還是不繫安全帶?」而忽略了一件事,醫生告訴你的是,如果你的飲食習慣不改變,你得癌症的機率是30%。
而這中間,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跟條件,就叫做「你的飲食習慣」是否改變?如果再舉一個例子,你可能會更有感覺。
假設今天你的老闆要評估一個新的事業,是否應該要投入,然後要你去做研究分析跟報告,當你把數據資料分析完之後,報告呈上去,並且做了一個口頭上面的簡報。
你提到很多的變因跟條件,什麼樣的前提底下,可以怎麼樣?所謂的成功率,大概有百分之多少?你可能會發現哦,很多老闆他就會這樣子睜睜的看著你,然後到最後問你一個問題:「啊到底是能夠做,還是不能夠做?」。
你有沒有發現,你的老闆這樣的問題和這樣的反應,他是不是也是非黑即白呢?再多談一個你一定更有感覺的,叫做「天氣預報」。
說實在一點,就連我自己,我常常也都看不懂什麼叫做「降雨機率50%」?我心中很直覺的、很想要知道就是,啊不你就告訴我,到底是會下雨,還是不會下雨?
當我賭它不會下雨,結果我沒有帶傘出門,這個時候還淋了一身濕,說實在的一點,很多人就會開始對氣象局發脾氣了。可是事實上,你對氣象局發的任何脾氣,你都在為難它嘛。
因為它哪有辦法,給你一個確切的答案呢?一切都是「機率」啊!那在我們現在生活環境裡面,時代文明進步的這麼快,新工具跟新科技,不斷的朝我們撲面而來。
這個時候你會發現,我們越是想要有確切的答案,我們就越難做出真正「最適當」的決定。因為一切變得太快之後,凡是你可能就要開始訓練自己,長出對於全盤的思考跟判斷。
而這所謂的全盤的思考跟判斷,它就是一個「機率」的問題,所以很多人想要學習,在這個「機率」的條件底下,我怎麼幫自己趨吉避凶,做出相對適當的決定呢?
其實這就是你需要「策略思考」的能力,所謂的「策略思考」,它並不是要你去追求一個定於一尊的思維信念,或者是標準答案。
「策略思考」它是會讓你去考量所有的條件跟情境,或者是所有你能夠找到的資料;進一步的去評估跟分析,它們發生的「機率」,哪些是你需要在乎的?哪些是你可以忽略的?
當極端的狀況發生的時候,你可以如何?當現象維持在一般多數的情形的時候,你又可以怎麼樣的持盈保泰?
而我自己開的課程裡面,就有這一門課,叫『高難度對話的策略思考』,它是給參與過我其它課程的學員,一個進階的學習。
雖然你可能沒有參與過我其它的課程,然而就在這邊邀請你,希望有機會踏進我的教室;那麼如果你已經是我的學員,你曾經上過『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或者是『CIA通達力』的話,那麼我很鼓勵你可以把握『高難度對話的策略思考』這樣子的學習機會。
越是複雜的環境,越是難以做決定的時代,我們越需要對於自己非黑即白的想法,要有所覺察。回到「策略思考」的本質,才能幫助你生命持續的前進。
希望我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8月30號開課的『人際回應力』課程。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我們的名額已經在倒數了,所以我很期待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希望在8月30號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極端天氣例子 在 高溫🌡️、颱風 等極端天氣,近年不時影響香港及...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Facebook. facebook. Loading... Try Again. Cancel. Loading... Loading...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