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上的眷村聚落】 #康樂市場
康樂市場得名於康樂里,原址位於今南京東路、林森北路口的康樂公園與林森公園,舊時屬三板橋一帶,日治中期劃分為三橋町,是當時日本人的共同墓地,比如第七任臺灣總督明石元二郎就曾安葬於此。
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大量軍民湧入臺灣,但本地沒有足夠空間可供收容,無法獲得安置的底層移民只得自力救濟,任意尋找空地搭建平房、依群而居,逐漸形成了非列管眷村,其中有一批人便在當時的三橋町共同墓地住了下來。
勉強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後,居民為謀生便開始擺起各式各樣的攤販與生意,而隨著臺北這座城市的快速發展,康樂里搖身一變成了都市中心,並在外地尋求發展機會的人不斷加入下,聚落規模日漸擴大,康樂市場也愈見繁華,據1996年市政府統計,共有一百七十四戶攤商。
然而早在1956年,臺北市政府便依日治後期的都市計畫將此列入公園預定地,雖有居住事實在前,但雜亂、缺乏規劃、不符法規的康樂市場終不免被認定為違建,基於公共安全及城市發展,自1980年代起便不斷傳出市府有意拆遷的消息。
1997年時任臺北市長的陳水扁終於下定決心拆除康樂市場,同時也引發了臺灣首次大型的反迫遷運動,但在市府的強力執行下,康樂市場最終在一個不斷失火的夜晚後被拆除,而部分攤商則轉往欣欣百貨鄰近巷內的金財神大廈,繼續以康樂市場的名義營業,但如今已漸沒落。
康樂市場曾是導演萬仁在《蘋果的滋味》、《油麻菜籽》、《超級市民》、《超級大國民》等電影的取景之地,反映了城市底層人民的生活,也展現了無窮的生命力;它記錄了來臺軍民的顛沛流離,也接納了北上打拼的中南部民眾,最後卻在都市發展的名義下,使這些居民不得不再次離開。
#都市發展史 #城鄉遷移史
#聽說有些屋子裡就有墓碑
#現在已完全看不出原樣了
#報時光UDNtime
歷史新聞
【1997-02-23/聯合報/16版/台北人】
超級市民 前途茫茫覓家園
面對即將拆遷 十四、十五號公園地上
千餘戶居民 面臨著「天人交戰」的惶惑
【記者楊金嚴】農曆年剛過,一般市民還沈浸在過年氣氛中,不過年初五市府一上班,社會局社工就開始調查十四、十五號公園預定地居民的安置意願,隨著公園開闢時間日益逼近,兩公園預定地上居民都知道,這次是真的要離開這個住了數十年的「第二故鄉」。
走在林森北路上,兩邊不少商家都貼出結束營業大拍賣的海報,希望在地上物拆遷前將存貨出清,因不少商家是租的店面,對公園拆遷大都沒有意見,像在林森北路南京東路口賣仙草的老闆就說已準備搬了,否則能怎樣?
陳才根故事 引發共鳴
曾被電影「超級市民」當做題材的十四、十五號公園用地,進入兩側低矮的巷內,有的住戶已在打包,一些高齡的老人則仍坐在室內,面對將被拆除的房子,及未來要開始的新生活,頗有前途茫茫之感。
目前兩公園內有一千零八十九家住戶,住戶中有高齡的榮民,也有三四十歲由中南部到台北打天下的本省人,因為戰爭、婚姻,讓這群人聚集在這裡,近五十年來,這群人歷經時代的大變動、兩岸的變化,目睹了台北的成長,早年台灣仍有省籍情結時,這兒早已默默的進行著省籍融合。
過年前關心兩公園拆遷的都市計畫學者,在十四號公園外的人行道舉行守歲活動中,放映以十四號公園內老兵陳才根由大陸至台灣轉戰一生經歷紀錄片,引起不少人共鳴。
其實在兩公園內,五百多名七八十歲的榮民,都有和陳才根類似的經驗,每人都經過了戰亂,目睹了生離死別,在九死一生中輾轉才到台灣,不過在離開軍中後,因為沒有一技之長或是學歷不高,只好在社會底層中求生存,睡在日本人的墳墓上活了下來。
生活雖貧苦 彼此照顧
最早到林森北路左側十五號公園預定地上的山東人,從小在十五號公園預定地上長大的康樂里長禚淑雲說,她父親以前是國軍五十軍的尉官,卅八年大陸逆轉,五十軍經海南島轉進來台,眷屬隨部隊撤退到台北時,在舉目無親下只好住在當時只有墳墓和草叢的「郊外」。
稍後不少離開軍中自謀生活的老兵,在互相聯絡下,以山東人為主的卅二軍、五十軍的長官、部屬,不少人都住入十五號公園預定地上,稍晚到的江蘇、福建籍老兵,則住在對面十四號公園預定地內。
老兵們開始新生活時,因為沒有一技之長,大都以拉三輪車或是賣饅頭為生,生活都相當辛苦;禚淑雲記得小時候,家裡地面是黃土,下雨時雨水潑進來,地上滿地泥濘,雖然生活辛苦,但彼此相互照應,共同度過艱苦的歲月。不過這群人生活雖不富裕,在中美斷交,各界舉行捐款購機運動時,康樂里是中山區各里中,捐款最多的。
在十五號公園預定地巷內做包子的呂作雲太太說,和呂結婚時丈夫身上只有六百元,如果有錢早就搬走了,誰想住在這種地方,已八十多歲的呂作雲也不反對公園更新,不過擺在眼前的也是房子拆後,不知要住那裡,只好向市府求助。
七十二歲的丁學故說,不少鄰居曾回鄉探親,但發現在相隔數十年後,不只兩地生活、觀念已差距太大,加上他們在台的生活不是很好,大陸親人也不見得歡迎,想回大陸的不多。
十四號公園預定地新生北路二段二八巷內的李金方,民國四十二年在離開部隊後,進住當地時,周圍到處是草叢,旁邊還有豬圈,他太太說,後來因為見到鄰居沒有住的地方,把門牌給對方搭房子,他們再重新申請門牌,想不到這次公園要拆遷時,因為門牌是七十九年設的,無法領取拆遷費,變成領不到一毛錢。
雖然有五十年交情的老戰友鄰居,自動要將拆遷費分一半給他,不過李金方認為,沒有必要為此傷了卅年的交情,也不想要錢,只是眼見拆遷將屆,仍沒有住的地方,他也不禁著急。
李金方對面的施三妹,已八十多歲又是素食,雖然在區內住了卅年,也有類似李金方情形,領不到一毛錢,這陣子他試著找房子,但同樣因為每月租金都要上萬元,讓每月只領一萬多元榮民津貼的施三妹,愈來愈急,在社工員上門時,又不知道說明自己情形,只有乾著急。
居住四十年 補償無著
原籍桃園的營業戶自治會會長吳坤明,因為姐姐嫁到當地,在退伍後到十四號公園預定地上打拚,早年他以手工彈棉被為生,他的棉被店開張時,林森北路只有三家商店。他說林森北路開發前叫九台街,底下是一條大水溝,路拓寬及欣欣大眾百貨開張後,林森北路才開始繁榮。
他記得早年區內還有本省人、外省人打架的情形,不過到民國六十年以後打架已很少,六十五年以後居民已打成一片,沒有本省外省人之分,這幾年對面十五號公園住戶有幾次火災,還是他們十四號公園一側的住戶協助撲滅的。
吳坤明很早就支持民進黨,在黃信介選立委時,康樂里只有三票投民進黨,其中一票就是他的;在陳水扁選市長時,陳在里內拿一千七百多票是歷來之冠,不過對陳水扁沒有履行先建後拆承諾,民進黨中央也沒有表示意見,讓他覺得很沒有意思,他說目前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家鄉在彰化的賴文筆,退伍後在朋友介紹下,到在康樂市場賣雜貨,一晃廿七年,賴文筆說,他到康樂市場時,就聽到市府說要建公園,但說了廿七年都沒有動靜,這次居然真要幹起來了,由預算通過到要執行拆除,前後只有一個多月,中間又卡著過年,拆遷戶怎麼來得及應變,對市府的作法,賴文筆直說太過分。
住宜蘭的林飛龍在區內住了廿年,也是到台北打天下的類型,他說有錢的人早走了,眼見家園即將拆遷,他擔心的是市府是否真的能做好八十多戶高齡單身住戶安置工作。
盼做好安置 免於恐懼
卅歲的韓鴻順,從小生活在這裡,是區內的第二代,父親早逝,母親又失明,負起家庭重擔,面對拆遷他已開始另找房子,但問到的房子幾乎每月的房租要兩萬元上下,讓他也覺得壓力很大,不過因為年輕,他也認為整個地區改建是時勢所趨,早晚他要搬出去,只是對市府沒有讓他們有太多的搬遷時間,讓他覺得很不平。
在兩地預定地上待了近五十年,不少人將這兒當作第二故鄉,大多數的人也同意這個人鬼雜居民的地方,是需要拆除改建,只是面對茫茫的未來,都希望市府在拆遷前能作好安置工作,讓他們能免於第二次的流離失所。
就像一名高齡榮民在市府說明會中曾激動痛訴的,他在大陸的家已被共產黨毀了,想不到臨老,又遇到市府要拆他房子,大半輩子居然要兩次被「掃地出門」的情況,第一次是戰爭,他無可奈何,不過這次只是為了「建設」,就要拆他房子,真是情何以堪。
五十年來,台北已由農田、水道遍布的地方,變成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之地,在這個城市的核心,這群見證台北成長的人,隨著公園拆遷將離開這住了數十年的第二故鄉;以往市府在公共工程進行時,對拆遷安置往往說的多作的少,或是存有霸王硬上弓的心態,這次在學者和外界一直要求市府拆遷前一定作好安置工作下,市府正全力進行老弱的安置工作,希望市府能交出一分讓市民一新耳目的成績單。
來源:聯合報
日期:1992/7/22
攝影:胡國威
圖說:第14、15號公園預定地街景。
來源:聯合報
日期:1992/7/22
攝影:胡國威
圖說:第14、15號公園預定地街景。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3的網紅陳歐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應提高公立幼兒園比例,讓公私立幼兒園至少也要到5比5的狀況,才能減輕民眾負擔; 有關育嬰津貼的部分,中央政府目前的補助比榮民津貼還少,每月2,500元 而且只補助到2歲,各縣市生兒與育兒補貼會因為地方財政以及城鄉差距而受影響,使得" 育兒資源有落差", 故陳歐珀呼籲把養育小孩當成公共財,由政府做整體...
榮民津貼 在 陳水扁新勇哥物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影音版*[新勇哥物語]-533
《阿扁踹共》不接受採訪,在家也能講
—政府不宜跟老農計較小確幸。老農津貼應提高到10000元,而非農委會說的7550元,只比馬英九的7256元,多出294元,一天增加不到一個魯蛋的錢!
「一邊一國行動黨」主張老農津貼應發放10000元,絕對是正確的訴求。因為靠天吃飯的老農民一生為台灣賣命,沒有軍公教勞工的退休福利,無法享受有尊嚴的老年生活。阿扁總統任內提出「增加投資台灣,創造就業機會,平衡城鄉距離,縮短貧富差距」四大施政重點。老農津貼加碼3000元提高到6000元;老人年金3000元的第一次發放,都是政府關懷弱勢的具體落實。
即使阿扁身陷龜山囹圄,仍關注老農津貼是否有再加碼的空間?阿扁特別拜託來見的民進黨團幹事長蔡煌瑯回去後召開記者會,宣示老農津貼應增加1000元到7000元。馬總統和其政府也是以CPI (消費者物價指數)
精算只能增加300多塊,引發為德不足的物議,最後還是跟進民進黨接受調高1000元到7000元。
如今農委會最新精算出爐,又犯了跟馬政府相同的錯誤。目前7256元的老農津貼,預訂明年一月可調到7550元,只增加294元,一天增加不到一個魯蛋的錢。部分立委倡議老農津貼參考指標由CPI 改為經濟成長率GDP ,增7900多元。農委會則表示,這要修訂《老農津貼暫行條例》,工程浩大,且恐引發不必要的政治爭議,問題是工程更浩大而且政治爭議更大的一例一休、同婚⋯等,蔡政府還不是照幹!
農委會説政府正積極研議,最快明年提案推動修法,期能將老農津貼與國民年金結合,希望農民未來也能有月退金破萬元。問題是蔡政府要推動的是結合國民年金,繳15年以上的農保保費才能領取,與目前的老農民與老榮民津貼都是社會福利,不用繳15年保費完全不同。老榮民領14000多月的津貼不必繳交15年的保費,為什麼老農民要領萬元反而要?未免獨厚老榮民而輕忽老農民!
(完整版)
https://www.ftvnews.com.tw/news/detail/2019904W0023
(精華版)
https://www.ftvnews.com.tw/news/detail/2019904P18M1
榮民津貼 在 陳水扁新勇哥物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政府不宜跟老農計較小確幸。老農津貼應提高到10000元,而非農委會說的7550元,只比馬英九的7256元,多出294元,一天增加不到一個魯蛋的錢!
「一邊一國行動黨」主張老農津貼應發放10000元,絕對是正確的訴求。因為靠天吃飯的老農民一生為台灣賣命,沒有軍公教勞工的退休福利,無法享受有尊嚴的老年生活。阿扁總統任內提出「增加投資台灣,創造就業機會,平衡城鄉距離,縮短貧富差距」四大施政重點。老農津貼加碼3000元提高到6000元;老人年金3000元的第一次發放,都是政府關懷弱勢的具體落實。
即使阿扁身陷龜山囹圄,仍關注老農津貼是否有再加碼的空間?阿扁特別拜託來見的民進黨團幹事長蔡煌瑯回去後召開記者會,宣示老農津貼應增加1000元到7000元。馬總統和其政府也是以CPI (消費者物價指數)
精算只能增加300多塊,引發為德不足的物議,最後還是跟進民進黨接受調高1000元到7000元。
如今農委會最新精算出爐,又犯了跟馬政府相同的錯誤。目前7256元的老農津貼,預訂明年一月可調到7550元,只增加294元,一天增加不到一個魯蛋的錢。部分立委倡議老農津貼參考指標由CPI 改為經濟成長率GDP ,增7900多元。農委會則表示,這要修訂《老農津貼暫行條例》,工程浩大,且恐引發不必要的政治爭議,問題是工程更浩大而且政治爭議更大的一例一休、同婚⋯等,蔡政府還不是照幹!
農委會説政府正積極研議,最快明年提案推動修法,期能將老農津貼與國民年金結合,希望農民未來也能有月退金破萬元。問題是蔡政府要推動的是結合國民年金,繳15年以上的農保保費才能領取,與目前的老農民與老榮民津貼都是社會福利,不用繳15年保費完全不同。老榮民領14000多月的津貼不必繳交15年的保費,為什麼老農民要領萬元反而要?未免獨厚老榮民而輕忽老農民!
榮民津貼 在 陳歐珀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應提高公立幼兒園比例,讓公私立幼兒園至少也要到5比5的狀況,才能減輕民眾負擔;
有關育嬰津貼的部分,中央政府目前的補助比榮民津貼還少,每月2,500元 而且只補助到2歲,各縣市生兒與育兒補貼會因為地方財政以及城鄉差距而受影響,使得" 育兒資源有落差",
故陳歐珀呼籲把養育小孩當成公共財,由政府做整體性規劃,使社會福利落差的現況減少,增加國人生育意願。
榮民津貼 在 信義「榮民窟」曝光竟遭恐嚇沒津貼 三立新聞台-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榮民 服務處,看到報導不開心,更揚言凍結他們的福利 津貼 。直接找 榮民 服務處,一開始員工嗆聲要記者去報警,之後才去對質,只是這舉動也把可憐 榮民 嚇到 ... ... <看更多>
榮民津貼 在 我阿榮啦(榮民榮眷基金會) - 退除役官兵穩定就業津貼💰熱烈 ... 的推薦與評價
退除役官兵穩定就業津貼 熱烈迴響、申請踴躍退伍、轉職、求職需求的榮民兄弟姐妹可以看看 PS.記得新職上工前要到榮服處開立介紹卡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