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敬慎終——殉難榮民英靈遷厝暨追思典禮】
今天參加「為國奉獻殉難榮民英靈遷厝暨追思典禮」,這是一個令人難過又感動的典禮,為紀念53位在台舉目無親的榮民,他們,在動盪的大時代來到台灣,最後客死異鄉,卻一直沒有被好好安葬,在 楊文科 縣長、何祥銨董事長及多位賢達的奔走下,今天為這53位無名英雄,舉辦一個隆重的追思典禮,也很感動大佛王寺住持,親自來為亡靈誦經超渡,之後預計將他們安奉在台南白河墓園。
根據地方長者的闡述,這些榮民有些參與823戰役、或是開墾新竹縣大鹿林道、興建樂山雷達站,卻一生漂零,無依無靠,最後在台灣離世,之中八成死亡時年齡未滿60歲。各位英雄前輩們,感恩您們對台灣的貢獻與付出,你們的犧牲,成就了今天臺灣的安定,雙手合十,獻上我最深的敬意,感恩,感恩,再感恩🙏🙏🙏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維基名人錄 32 - 輪椅上的巨人羅斯福 [廣東話] https://youtu.be/cgDMNhfiUd0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榮 民 安葬 在 Rti 中央廣播電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開塞思炎漢,營邊想盛唐。」一起聆聽一代史學泰斗余英時對人對世俗的熱情與關懷......
https://www.rti.org.tw/radio/programMessagePlayer/programId/789/id/126630
◎封面人物-史學泰斗余英時8/1在美國普林斯頓逝世,享年91歲。中央研究院讚揚余英時是「全球極具影響力的史學大師」。
專訪 允晨文化發行人 #廖志峰,談他與大師互動的點滴、以及「歷史與思想」這本著作,如何開啟了廖志峰的人文視野。
允晨曾出版余英時的許多重要著作,最後這一本「余英時回憶錄」還拿下了金鼎獎殊榮。廖志峰在7/23還曾與余英時通過電話,相約在疫情稍歇就要把獎座帶給大師,無奈就接到扼腕訊息。
廖志峰回憶,當年在普林斯頓與余英時會面的兩個下午,感受大師對人總是充滿熱情、對世界充滿關懷。而對香港局勢、對太陽花事件,都表達了看法。這當中不乏知識份子對時局的理想與良心。
余英時的身後事相當低調,這也是大師遺願,將安葬於普林斯頓大學大師父母的墓旁,這更是廖志峰當年拜會大師時曾經到過的地點。
#余英時
#廖志峰
#允辰文化
榮 民 安葬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抗戰曙光─德式中央軍(第一部:建軍)】老將離去
1935年,已近70歲的賽克特在華工作將近1年,此時他面對繁重的工作和異地不熟悉的氣候環境,實在感到難以負荷,於是他多次向蔣介石請辭,最終得到批准。離職前,他向蔣介石說:「我以最誠摯的心情,推薦我的副手法肯豪森繼任顧問團團長一職。」
亞歷山大·馮·法肯豪森(德語:Alexander von Falkenhausen),普魯士貴族家庭出生,早年從德國陸軍參謀大學畢業,並且在23歲時隨八國聯軍鎮壓義和團,不過由於德國部隊出發的晚,等他來到中國其實戰爭早已結束,可他從此對東方的社會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也因為他對東方文化的研究,30多歲時他來到日本擔任駐大使武官,使他對中日兩國均有所研究認識。
後來一戰時,法肯豪森在賽克特底下任職,從此成為其倚仗的下屬。而他在一戰後的裁軍潮中,不但留任軍中還逆勢升官,由此可見他的能力。尤其他擔任過步兵學校校長,在訓練部隊及整體規劃上有著扎實的經歷。
之後賽克特來華任顧問團團長,法肯豪森追隨老長官來華協助相關事宜。所以在經歷及能力上,法肯豪森是延續賽克特計畫的不二人選。
老蔣接受了賽克特的建議,並在賽克特回國前派朱家驊轉交一封親筆信(當時蔣介石正在西南地區處理剿共事宜),信中寫道:
「將軍啟程在即,中正不克送行為歉。將軍所擬中國工作計劃書已詳閱過,中正甚贊成。貴將軍回國時請照所擬計劃代籌一切,至中國方面應辦之事,已切令各機關改良照辦,勿念。途中辛勞,務望珍重,並祝健康。」
「委員長還讓我另送將軍一匹白杭綢,作為餞別禮。」
面對餽贈,賽克特卻擺手說道:
「委員長盛情,在下心領了,但請恕在下推辭這厚禮,只因我所做僅是本份而已。他日若我身體好轉,將再度來華效力。」
離別總是傷感的,尤其賽克特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要再來華的可能性實在不高。但轉念一想,賽克特心中仍是滿意的,因為自己在退休後依舊能盡展所長,而且他能想像中國軍隊在他的繼任者努力下,必然大有可為!
最後一次望著東方異國之地,賽克特在心裡感嘆:
「我要回家了。」
1935年3月6日,賽克特返國,隔年年底,於柏林逝世。
賽克特死後葬於柏林榮軍公墓,此地是由普魯士一代雄主─腓特烈大帝下命修建,許多參與一次世界大戰的高級軍官皆安葬於此。賽克特逝世的消息傳到中國,國民政府很快在南京舉辦隆重的追悼大會,並在典禮中盛讚他的品格為中國軍官團樹立良好的榜樣,至於賽克特的著作─《士兵的思想》,則成為國居將領指定的必備讀物。
而我想到賽克特此人的一生,在一戰時,於前線出謀劃策屢立戰功;在戰間期,扛下重重攔阻及壓力,重建出精銳的德國軍力,以致被尊稱為「德國國防軍之父」;在退役後,來華擔任顧問團團長,既發揮自身才能又是為祖國爭取更多有好邦交。
看到一個人活得如此淋漓盡致,讓我不禁想對他說:「將軍,我向你致敬。」
圖片為:賽克特墓碑
榮 民 安葬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維基名人錄 32 - 輪椅上的巨人羅斯福 [廣東話]
https://youtu.be/cgDMNhfiUd0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Roosevelt)1882年01月30日出生於美國紐約。1900年至1904年就讀於哈佛大學,1905年轉入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參加了紐約律師考試合格後即輟學。1910年任紐約市參議員,1912年連任。1913年任海軍副部長。1921年8月休假期間患脊髓灰質炎症,仍為民主黨積極分子,由其妻代為參加會議。
羅斯福努力促進民主黨內城、鄉兩派的團結。1920年作為詹姆斯·米德爾頓·考克斯的競選伙伴參加總統競選失敗。1920年至1928年在紐約任律師。1928年任紐約州州長;由於對農民實行減稅,大得人心,1930年連任。1932年競選總統,提出“新政”計劃,以壓倒多數選票獲勝。在他統治美國時期,總統手中的實權空前加大。1933年就職時,美國大多數銀行紛紛倒閉,工業生產水平比1929年下降了56%,失業人數達1300萬,農民極為貧困。羅斯福在就職演說中表達了他對復興國家經濟的決心。因而懷抱各種不同政見的人都成為他的同盟者,其“新政”得以順利實施。羅斯福使其政府成員在地理上、政治上均保持平衡,其中有自由派民主黨員,也有保守派民主黨員;有三位共和黨員,還有一位女部長。他的立法計劃面向廣大選民,設法幫助美國經濟中主要的利益集團,並爭取共和黨員的支持。其具體措施包括建立農業調整總署,提高農產品價格,恢復農業繁榮;向大中企業貸款,刺激商業;建立專門機構,對失業工人提供救濟和就業機會。1936年競選總統時,羅斯福得到農民、工人和一般下層社會人民支持。第二屆執政期間,儘管小有挫折,其新政中許多改革仍然受到大多數人歡迎。
1939年9月,德波戰爭爆發之後,羅斯福不得不發表正式中立聲明並實施中立法。在9月21日國會召開的特別會議上,羅斯福企圖用禁運政策曾給美國帶來的災難—1814年國會大廈被焚來說服國會廢除禁運條款,同時聲稱“當然,向諸位回顧這點只不過是覆述歷史罷了"。經過國會內外的激烈辯論,國會通過中立法修正案,取消軍火禁運條款,實行限購自運原則(現金購買,運輸自立)。羅斯福隨即予以簽署。
1940年5月,英法聯軍遭德軍打擊而潰敗。羅斯福要求國會追加國防撥款,加強戰備。為了獲得共和黨人的支持,羅斯福任命亨利·史汀生為陸軍部長、弗蘭克·諾克斯為海軍部長。大戰期間,美國曆任陸軍部長為哈利·伍德林(1937年~1940年6月)、亨利·史汀生(1940年6月~1945年9月)。歷任海軍部長為克勞德·斯旺森(任至1939年)、查爾斯·弗雷斯特爾(1944年繼任)。在英國面臨危亡的時候,羅斯福開始向英國提供武器裝備。
1940年競選總統時,羅斯福和另一位候選人均表示美國不介入國外戰爭。但主張對希特勒採取強硬手段者均支持羅斯福,結果羅斯福獲勝連任第3任總統。他提出的租借法案在國會通過。這一法案使美國可在財政上對英國及其盟國給予援助。1941年8月,他和英首相丘吉爾會於軍艦上,併發表聯合新聞公報,宣佈《大西洋憲章》,包括民族自決、擴大經濟機會、消除恐懼與匱乏、海上自由、裁軍等內容。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國會應羅斯福之請求,於12月8日開會,四小時內通過對日宣戰的決議。12月11日,德、意對美宣戰。參戰後,羅斯福動員了全部工業積極從事軍事生產。此時美國的軍工生產約為德、日之總和;1944年則達到軸心國生產之兩倍。戰爭期間,他將精力專註於戰略問題,與盟國磋商未來之和平規劃。1943年1月宣佈軸心國必須無條件投降這一原則。他認為戰爭與和平之維護有賴於與蘇聯保持友好關係。1943年羅斯福、丘吉爾與斯大林在德黑蘭會晤。羅斯福與斯大林相處頗為融洽。1945年2月,三巨頭再度在克裡米亞的雅爾塔會晤,那時歐洲戰場戰爭已近尾聲。美國預計日本能再戰1年半左右。原子彈雖在製造,但美未曾預計其威力能達到後來實際發生的巨大程度。羅斯福及其軍事顧問急欲爭取蘇聯在亞洲出一臂之力。斯大林許諾了對日作戰。羅斯福、丘吉爾也在遠東向蘇聯作出讓步。羅斯福希望建立一個有效的國際組織,即聯合國,以維護戰後和平。他原擬參加預定於1945年4月27日在舊金山開幕的聯合國成立大會。但自1944年以來健康情況每況愈下。1944年在總統競選中,羅斯福曾發揮其最後活力,戰勝杜威州長,第四次連任總統。任職後不久即赴溫泉休養。
1945年4月12日羅斯福在佐治亞州的溫泉因突發腦溢血去世。其遺體安葬在海德公園。按照羅斯福的遺願,美國設立羅斯福圖書館保存羅斯福的公私文件,供後人研究。
作為政治家,他在美國曆史上既最受人尊敬,也最被人憎恨。他的政敵認為他淺薄、無能、狡猾、獨裁;而其擁護者則稱他是美國經濟的救星,認為他是全世界民主政治的保衛者。一般人都承認:作為政治領袖,他獲得廣大人民的支持,在他的政府中容納了各種觀點的領袖人物。許多專家認為:儘管偶爾有混亂現象,總的說來,羅斯福政府的行政效率畢竟是很高的。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gDMNhfiUd0/hqdefault.jpg)
榮 民 安葬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維基名人錄 32 - 輪椅上的巨人羅斯福 [國語]
https://youtu.be/5gzUdhNX9p4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Roosevelt)1882年01月30日出生於美國紐約。1900年至1904年就讀於哈佛大學,1905年轉入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參加了紐約律師考試合格後即輟學。1910年任紐約市參議員,1912年連任。1913年任海軍副部長。1921年8月休假期間患脊髓灰質炎症,仍為民主黨積極分子,由其妻代為參加會議。
羅斯福努力促進民主黨內城、鄉兩派的團結。1920年作為詹姆斯·米德爾頓·考克斯的競選伙伴參加總統競選失敗。1920年至1928年在紐約任律師。1928年任紐約州州長;由於對農民實行減稅,大得人心,1930年連任。1932年競選總統,提出“新政”計劃,以壓倒多數選票獲勝。在他統治美國時期,總統手中的實權空前加大。1933年就職時,美國大多數銀行紛紛倒閉,工業生產水平比1929年下降了56%,失業人數達1300萬,農民極為貧困。羅斯福在就職演說中表達了他對復興國家經濟的決心。因而懷抱各種不同政見的人都成為他的同盟者,其“新政”得以順利實施。羅斯福使其政府成員在地理上、政治上均保持平衡,其中有自由派民主黨員,也有保守派民主黨員;有三位共和黨員,還有一位女部長。他的立法計劃面向廣大選民,設法幫助美國經濟中主要的利益集團,並爭取共和黨員的支持。其具體措施包括建立農業調整總署,提高農產品價格,恢復農業繁榮;向大中企業貸款,刺激商業;建立專門機構,對失業工人提供救濟和就業機會。1936年競選總統時,羅斯福得到農民、工人和一般下層社會人民支持。第二屆執政期間,儘管小有挫折,其新政中許多改革仍然受到大多數人歡迎。
1939年9月,德波戰爭爆發之後,羅斯福不得不發表正式中立聲明並實施中立法。在9月21日國會召開的特別會議上,羅斯福企圖用禁運政策曾給美國帶來的災難—1814年國會大廈被焚來說服國會廢除禁運條款,同時聲稱“當然,向諸位回顧這點只不過是覆述歷史罷了"。經過國會內外的激烈辯論,國會通過中立法修正案,取消軍火禁運條款,實行限購自運原則(現金購買,運輸自立)。羅斯福隨即予以簽署。
1940年5月,英法聯軍遭德軍打擊而潰敗。羅斯福要求國會追加國防撥款,加強戰備。為了獲得共和黨人的支持,羅斯福任命亨利·史汀生為陸軍部長、弗蘭克·諾克斯為海軍部長。大戰期間,美國曆任陸軍部長為哈利·伍德林(1937年~1940年6月)、亨利·史汀生(1940年6月~1945年9月)。歷任海軍部長為克勞德·斯旺森(任至1939年)、查爾斯·弗雷斯特爾(1944年繼任)。在英國面臨危亡的時候,羅斯福開始向英國提供武器裝備。
1940年競選總統時,羅斯福和另一位候選人均表示美國不介入國外戰爭。但主張對希特勒採取強硬手段者均支持羅斯福,結果羅斯福獲勝連任第3任總統。他提出的租借法案在國會通過。這一法案使美國可在財政上對英國及其盟國給予援助。1941年8月,他和英首相丘吉爾會於軍艦上,併發表聯合新聞公報,宣佈《大西洋憲章》,包括民族自決、擴大經濟機會、消除恐懼與匱乏、海上自由、裁軍等內容。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國會應羅斯福之請求,於12月8日開會,四小時內通過對日宣戰的決議。12月11日,德、意對美宣戰。參戰後,羅斯福動員了全部工業積極從事軍事生產。此時美國的軍工生產約為德、日之總和;1944年則達到軸心國生產之兩倍。戰爭期間,他將精力專註於戰略問題,與盟國磋商未來之和平規劃。1943年1月宣佈軸心國必須無條件投降這一原則。他認為戰爭與和平之維護有賴於與蘇聯保持友好關係。1943年羅斯福、丘吉爾與斯大林在德黑蘭會晤。羅斯福與斯大林相處頗為融洽。1945年2月,三巨頭再度在克裡米亞的雅爾塔會晤,那時歐洲戰場戰爭已近尾聲。美國預計日本能再戰1年半左右。原子彈雖在製造,但美未曾預計其威力能達到後來實際發生的巨大程度。羅斯福及其軍事顧問急欲爭取蘇聯在亞洲出一臂之力。斯大林許諾了對日作戰。羅斯福、丘吉爾也在遠東向蘇聯作出讓步。羅斯福希望建立一個有效的國際組織,即聯合國,以維護戰後和平。他原擬參加預定於1945年4月27日在舊金山開幕的聯合國成立大會。但自1944年以來健康情況每況愈下。1944年在總統競選中,羅斯福曾發揮其最後活力,戰勝杜威州長,第四次連任總統。任職後不久即赴溫泉休養。
1945年4月12日羅斯福在佐治亞州的溫泉因突發腦溢血去世。其遺體安葬在海德公園。按照羅斯福的遺願,美國設立羅斯福圖書館保存羅斯福的公私文件,供後人研究。
作為政治家,他在美國曆史上既最受人尊敬,也最被人憎恨。他的政敵認為他淺薄、無能、狡猾、獨裁;而其擁護者則稱他是美國經濟的救星,認為他是全世界民主政治的保衛者。一般人都承認:作為政治領袖,他獲得廣大人民的支持,在他的政府中容納了各種觀點的領袖人物。許多專家認為:儘管偶爾有混亂現象,總的說來,羅斯福政府的行政效率畢竟是很高的。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5gzUdhNX9p4/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