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免疫細胞療法特別專輯系列
{內文}
(唐獎司儀)
請本庶佑教授頒發唐獎給傑夫曼德森先生 他代表約翰曼德森博士領獎
如果不是從醫生變成了病人,2018年唐獎生技醫藥類得主約翰曼德森絕對會親自出席領獎。
(唐獎司儀)
(傑夫曼德森)他畢生遵循著兩個原則,努力地用每一天,活出最大希望和最少遺憾,最後引用小說"此情可問天"裡的最後兩個字"Only Connect"(唯有連繫才能跨越鴻溝),謝謝
這位癌症治療的劃時代人物,曾經擔任三屆德州休士頓MD安德森癌症中心院長,院內地位之崇高,從校園內處處都是他的照片,配上文字細數他的傲人成就,可見一斑。
(彼得匹斯特/ MD安德森院長)
在很多方面他都是我的模範,從他身上我學到,做為MD安德森院長的特質和條件
(安特羅薇克/MD安德森研究員)
我非常崇拜他 以他為榜樣,我也從他身上學到很多,從他的豐富經驗上獲益良多
約翰曼德森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是和癌症息息相關的酪胺酸激,這個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在許多癌症中都過度表現或容易發生突變,諸如乳癌 肺癌 大腸直腸癌 卵巢癌 膀胱癌等,當時人在加州聖地牙哥分校的曼德森,和另一位科學家戈登佐藤突發奇想,利用抗體來阻擋暴露於細胞外側的EGFR,由於原本和它結合的生長因子無法與之結合,受體酪胺酸激就會停止活化減緩癌症生長,就像拿口香糖黏住汽車的鎖孔使它根本發動不了,他們還進一步開發了單株抗體,做為該酪胺酸激的抑制劑,不過這個想法在當時備受質疑,大部分的人都懷疑,單株抗體作為藥物的可能性,所以沒有人願意給予經費上的補助。
(洪明奇/中研院院士)
這個概念在1980年提出時,當時老實說很多人都不相信,很多新穎的發現都是這樣,人們很難去相信,因為這種受體對正常細胞很重要,所以很多人質疑,用抗體對付表皮生長因子受體來殺死癌細胞,有可能同時抑制正常細胞生長
這種想法很類似之後免疫療法的概念,然而他們成功研發出的藥物C225單株抗體製劑,卻在歷經20年周折後,率先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用於大腸癌和頭頸癌的治療,這也是第一個利用抗體去抑制受體酪胺酸激活性的標靶治療方式,不只讓大腸癌病患在化療外,增加了一種選擇,三年內存活率也從18%提升到了41%,成為了當前常被運用的標靶藥物。
(洪明奇/中研院院士)
以頭頸癌為例,在這種癌症病患中,60%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都過量存在,所以凡是這類患者都可能受惠於這個藥物,事實上它已經影響了人類快20年,幫助成千上萬甚至百萬名患者
可惜高齡82歲的約翰曼德森,自己罹患了"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也就是俗稱的惡性腦癌,近期已淡出醫學界,是因為榮獲唐獎才破例受訪,談論讓他一戰成名的標榜藥物Erbitux。
(約翰曼德森/ MD安德森癌症中心榮譽校長)
我們貢獻卓越,因為我們非常聚焦是大家同心協力做出很棒的結果,這是團隊共同努力的成果
只是對於癌症治療的未來,這位抗癌先鋒依舊態度保守。
(約翰曼德森/ MD安德森癌症中心榮譽校長)
目前還沒有完美的治療方式,未來新的治療會讓我們 更了解這個(治癌)領域為何如此重要
1936年出生於辛辛那提,曼德森就讀於哈佛大學主修生物化學,還曾到James Watson的研究室工作,詹姆斯華生當年才28歲,因為發現DNA雙螺旋結構,而獲得諾貝爾醫學獎,曼德森也成為了第一個入選進入他工作室的大學生。
(約翰曼德森/ MD安德森癌症中心榮譽校長)
我的大二生活有時很無聊,如同大一生活,在學期中有位28歲非常年輕又極度聰明的老師出現,我們相處得很好,我成了他第一個學生,我們一起做了很多研究
曼德森後來決定改念醫學,1963年他從哈佛醫學院畢業,1970來到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創辦癌症中心並擔任主任職務,1985年遠赴聲名遠播的紀念史隆凱特琳癌症中心,擔任醫學院主任長達11年,當時史隆凱特琳被譽為美國最頂尖 排名第一的癌症中心。
(艾瑞克曼德森/約翰曼德森之子)
在紐約時,我覺得他很有成就,但我並不清楚,他對社會的貢獻是甚麼,紐約時報上出現了一則 整版廣告寫著, "你不會給牛頓經費" "告訴他該怎麼做",上面還列了很多史上有名的科學家,對面寫著"這也是為什麼" 我們給了約翰曼德森2.5億美金" "也不過問他要怎麼用",當時我剛大學畢業 覺得 哇 這太不可思議了
1996年約翰曼德森接下MD安德森院長一職,其後一直到2011年這15年時間,他總共連任三屆院長,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他的領導才華,他事必躬親 不只指導學生,還積極募款計劃研究等樣樣參與,他重視團隊合作 強調跨領域治療,以絕對的專業 精準的眼光和滿腔熱血,將MD安德森打造成全美第一的癌症中心,並從人員到設備 讓規模大幅擴張。
(彼得匹斯特/ MD安德森院長)
在他擔任院長期間,我們進行了重要的資金募集,規模大幅擴張,從原本8千名員工到2萬名員工,這是非常重大的改變,我們因此還成立了新的醫院 新的門診部
(博斯坦/ MD安德森研究員)
他在非常早期的時候就看到,MD安德森應該從一個卓越的醫學中心,轉而聘用傑出科學家,重視轉譯醫學研究
(艾瑞克曼德森/ 約翰曼德森之子)
他不只作為領導更是啦啦隊長,他的風格不是上對下指揮,而是互助合作創造環境去解決世界的問題幫助病患,用合作的方式把人們,最好的一面發揮出來
約翰曼德森其實和台灣也早有淵源,2006年台中中國醫藥大學為表彰他在癌症領域上的貢獻,特別頒贈名譽博士學位,這也是該校創校48年以來首位名譽博士,他在卸任院長後,轉而領導個人化癌症治療研究所,根據病人的RNA DNA和免疫系統,設計符合病人需求的治療方法,這也是癌症治療的新趨勢,採訪中 曼德森回顧人生幾次關鍵決定,妻子都是他最重要的諮詢者,這對醫界有名的夫妻檔,攜手從聖地牙哥轉往紐約再到休士頓,在一般人眼中 都是不可思議的選擇,最終卻成就了令人難以想像的成功,對於年輕人的生涯規劃,曼德森如此建議。
(約翰曼德森/ MD安德森癌症中心榮譽校長)
我們未必總能選到贏家,雖然最後傳頌的總是贏家的名字,平心而論 我們能遇到有識人之明的東家何其有幸,很多時候 我們建立了新理論,趕緊測試理論而真的成功了,這並不常見,我們只是很幸運地剛好遇上了幾次
在MD安德森待了22年之後,約翰曼德森選擇在自己82歲生日,也就是2018年8月31號當天宣布退休,看似是從癌症治療的舞台上功成身退,其實是成為鬥士親上火線戰場,他所罹患的惡性腦癌從來不曾讓他膽怯,在被任命為MD安德森的榮譽院長之後,他仍持續在抗癌領域貢獻一己之力,只希望更多後人能站在巨人肩膀上,繼續前行。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泌」壺裡的癌變:直擊泌尿腫瘤,癌症治療全攻略」介紹 訪問作者:謝登富 醫師 內容簡介: ──抗癌路上,百「泌」而無一疏!── 追擊腫瘤零死角,首選全方位治療 5大癌前檢查x 6項醫療原則x 6種治療方式x3點防癌終極目標 ➤掀開壺蓋,終...
標靶治療方式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泌」壺裡的癌變:直擊泌尿腫瘤,癌症治療全攻略」介紹
訪問作者:謝登富 醫師
內容簡介:
──抗癌路上,百「泌」而無一疏!──
追擊腫瘤零死角,首選全方位治療
5大癌前檢查x 6項醫療原則x 6種治療方式x3點防癌終極目標
➤掀開壺蓋,終結下半身危機
人體泌尿系統,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及尿道組成,就像一只茶壺,總要掀開蓋子,才知道裡面發生了什麼事!
本書從泌尿腫瘤開始,了解罹癌關鍵原因與治癒手段,成功消滅癌細胞。
➤全身性治療,避免捲土重來
任何腫瘤都應視作全身性疾病,以「減積治療」為大原則,無論是手術、化療,或是比較新穎的標靶、細胞治療,都為癌症治癒帶來全新曙光。現在起,突圍「泌」不透風的防線,讓自己全身上下都健康!
▎突圍「泌」壺防線,抗癌萬無一失!
──泌尿科權威醫師幫你顧好下半身──
本書以泌尿系統癌症為例,全面解說癌前檢查、預防、多元治療方式、術後養護,以及近期更新趨勢的細胞治療、免疫治療到臨床試驗等。
誰說百「泌」總有一疏?全方位的治療攻略,讓你讀完這一本,除了泌尿腫瘤問題,連其他癌別的治療方式與選擇,都能完全掌握,抗癌之路不用慌!
作者簡介:謝登富 醫師
◎學歷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
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
◎經歷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
◎現職
台中慈濟醫院外科部副主任、泌尿科主治醫師
台中市大台中醫師公會副秘書長
◎醫療專長
泌尿腫瘤
排尿障礙
尿路結石
腎臟移植
男性學
出版社粉絲頁: 博思智庫Broad Think Tank 、 BTT Health 博思健康網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KUHd89bivo/hqdefault.jpg)
標靶治療方式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乳癌 是婦女族群最常發生的癌症,根據衛福部106年公布的十大死因報告,乳癌死亡人數增加最多,達201人。WHO也統計,全球乳癌新增速度非常快,平均每20秒全球就有1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2012年有167萬名婦女為乳癌新增病患,佔當年全球所有癌症的1/4;在台灣,乳癌是婦女癌症發生率的第一位,死亡率排名第四位。早安健康邀請張容蓉醫師,為我們解答對乳癌的疑惑!
1.為何會得乳癌?危險因子有哪些?
遺傳,帶有BRCA1、BRCA2及女性荷爾蒙(初經較早、停經較晚、沒有生育及哺乳)
2.降低乳癌機率方式有哪些?
肥胖,停經後女性荷爾蒙的來源就是脂肪,若肥胖脂肪多,造成乳癌機率會變高。
3.怎麼早一點發現乳癌?
建議靠儀器的檢查。
4.定期篩檢有什麼檢查?
國健局推廣45~60歲做乳房攝影檢查(偵測率較高),可偵測到不正常鈣化點。年輕女性則建議做超音波檢查。
5.幾歲檢查比較好?多久一次?
乳房攝影,國健局補助在45~69歲,兩年一次且免費。
乳房超音波,可檢出腫瘤,偵測較大病灶,一年一次。
建議35歲以上開始做篩檢,45歲後可以交互檢測。
6.需要做基因檢測嗎?
可以做,且可以幫助自己了解什麼疾病風險較高。
7.如何面對乳癌?
乳房雖對女性重要,但對生命維持沒有那麼必要,只要躁期治療,效果都還不錯。
8.乳癌一定要切除乳房嗎?
除非已經太嚴重無法切除,才會建議先做化療。
9.切除乳房之外的方法?
第一步通常是手術,再來依序是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及荷爾蒙治療。
10.乳癌術前需要注意什麼?
沒有特別需要注意的,不必因為發現乳癌而去補什麼東西,只需維持正常生活。
11.術後需注意什麼?
等待傷口癒合。因為手術本身會做淋巴結去除,可能還會發生淋巴水腫,可能需做復健,只要有做復健,後遺症都會很少。
12.飲食部分需注意什麼?
高碳水化合物、高熱量食物,會刺激人體產生類胰島素因子,不要攝取太多比較好。
13.隆乳手術會增加乳癌機率嗎?
不會,不論是做自體脂肪移植、果凍矽膠、鹽水袋植入,都是做在乳房後方肌肉,將乳房墊高,因此不會影響健康及後續追蹤。
【相關影音】
防乳癌一定要割乳房?醫師:這些方法超簡單且更有效【健康連線/劉博仁醫師】
https://youtu.be/cyohYYhQfpU
化、放療患者補充這1樣營養品,緩解癌症副作用
https://youtu.be/jXsh4EnU4pU
防腸癌乳癌,秀珍菇美味更提升免疫力
https://youtu.be/OvL1EptydkU
【相關文章】
癌細胞愛吃糖!醫師:做4件事促進代謝就是在防癌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0941
更年期後機率激增!喝咖啡+1招防子宮頸癌、卵巢癌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1000
蘋果連皮吃有效防肝、腸、乳癌!這樣洗最安全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2382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h3Llt9G1t0/hqdefault.jpg)
標靶治療方式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台灣每5分鐘即有一人罹癌,癌症的治療方式雖持續進步,除了殺死癌細胞,連正常細胞也會跟著破壞,帶來病患營養流失、噁心、嘔吐及厭食等問題。但化、放療後的癌友該如何「藻」回術前的營養健康?
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
1.輔助癌症治療 臨床人體實證有療效
不少病患因為化放療強力的副作用而卻步,醫界為了改善這樣的情況,有最新發現。台灣褐藻醣膠發展學會,透過研討會採訪戴志融主任說明,去年高雄醫學大學以人體臨床試驗發現:「小分子褐藻醣膠」合併化療及標靶藥物對大腸直腸癌末端轉移患者之癌症輔療作用,發現可以有效地增加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人的疾病控制率,達到92.8%,相對小分子褐藻醣膠於控制組高了23.6%,為癌症治療帶來新曙光。
2.改善肺部纖維化 登上國際發表
透過專訪吳思遠主任表示,一般照射胸腔放射線的副作用,多為皮膚、肺部、食道、心臟急慢性發炎及晚期不可逆纖維化,在老鼠的動物實驗裡我們發現,褐藻醣膠確實有改善肺部纖維化的效果,這樣的初步效果,也在2017年在美國的癌症學會AACR發表。另外,實驗中也顯現出,在心臟、冠狀動脈內皮細胞上的纖維化也有一定程度的減緩。
今年台灣褐藻醣膠發展學會透過細胞實驗,發現褐藻醣膠可以幫助化療藥劑進行細胞毒殺以及停止細胞週期的效果。將深入探討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作為癌症輔助佐劑之機轉,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國家衛生研究院、陽明大學等醫研單位,也以動物試驗模式探討台灣小分子褐藻醣對放射性治療之增敏、改善化放療副作用之作用機轉。
未來希望透過褐藻醣膠的研究,可望繼化放療後,為癌友們找到緩解放療後遺症的辦法,讓癌症治療能更上一層!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Xsh4EnU4pU/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