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人欄裡的一點甜]
走進西九龍法院六樓八號法庭,好有「住宿下來」的氣息。旁聽席第一行已被佔據,有人把「碎花椅墊」鞏固在欅木旁聽椅子上,繩子都繫好了,放在他面前的是一張IKEA原木摺疊桌子;旁邊有供電拖板延伸出來,供三人使用的硬板桌上,放了烏龍茶、日式罐裝咖啡、維他命C飲品,還有米卷小吃。
小休的時候,大狀們都把米白色的假髮倒轉放在摺起的電子筆記簿上,也有大狀在小休時,於庭內拆開小吃裹腹,保安員循例警告一下,大家又相安無事。
帶備椅墊的,不只是律師們的專利。被告雖然年輕,但日復一日的漫長審訊,除了午飯時間可以離開,23名平均年齡20來歲的少男少女們,熬完兩周聆訊,只是60天審訊的四分一里程。
那個犯人欄裡,擠了七至八人在一排,本來欄裡有多張板櫈,又要額外加了一張長木櫈,犯人欄前面,再搬來了硬板櫈,或單丁的木椅子。所以犯人欄都不會關門。懲教署職員坐的,卻是軟綿綿的辦公室有輪靠背椅。
孩子們觀察着大狀的做法,也帶來了椅墊。兩個黑色衣少女,抱着螢光橙色的椅墊過來,令沉悶法庭帶了點時尚感;一個男孩,把淺藍色椅墊從背囊裡拿出來:「才審到第15天,那張櫈子很硬呢,坐得不舒服,律師們都全部帶了椅墊來。」
少男少女擠在犯人欄裡的狹小空間,很快就熟稔起來,午飯前忍不住聊天,法官勸告:「從我這裡也聽到有人談天的聲音。」懲教職員厲聲喝止,像訓導主任:「聽到未,不要談天!」安靜下來,不少被告都閉目養神。午飯時候,一個身型高大的男孩,摟着較矮小的同伴,模擬打拳的動作,嘻笑地走入犯人欄裡。
男孩們有人穿的是休閒服,也有少男穿着西裝應訊;女孩們呢,衣飾更多變化,一名胖女孩穿着黑色及膝裙,配白色球鞋;和她一起的女孩,穿泡泡袖忌廉色上衣配草綠色布褲,微曲的啡黑色頭髮裡插着閃爍髮夾。另一名運動風男孩,也戴了時下流行的頭箍;穿黑恤衫的瘦削男孩,頭髮長得向兩邊翹,用髮泥理得整齊。
這宗案件,原在港島灣仔區域法審訊,但亦因為空間問題,移師到全香港最寬敞的西九龍法院開審。然而,23名年輕人,每人只有一名辯護律師也把法庭擠滿。戴着假髮穿着黑色律師袍的大狀們,也要八個人擠在一行。他們戴着厚厚的眼鏡,盯着地圖。法官的席上,也有一個托架把一張偌大白色地圖伸延開來。
那是港島上環一帶的街道。2019年7月28日,警方在上環一帶拘捕數十示威者,案件分拆多宗展開審訊。有些案件已經審結,有些還未開始。早前被判無罪的健身教練,也親身到來旁聽支持。
這宗23人被控暴動案的審訊日子,剛好和全城轟動的47名民主派人士被控國安法案件保釋聆訊撞過正着,連審訊的法庭,也在同一楝樓裡。有一段日子,西九龍法院樓下沸沸揚揚,記者們和旁聽師都忙着關注那單案,暴動案的旁聽席人潮零落,熱鬧與冷清,帶來了巨大落差感。
這一天,從早到晚控辯雙方的爭拗,就是就着20歲,身為理髮師的第四被告,被拘捕時的不同錄影片段在反覆斟酌。控辯雙方播放的都是同一條片段,聚焦的卻是不同的事情。
那條香港電台的直播片段中看到,警方制服多人。被告趴在馬路上,腳下是污水渠蓋。當時有警員快速把其頭盔、護目鏡除下。作證的防暴警員承認,當時他用腳跪在第四被告的下背。控方大狀花了一些時間和警員研究,從被告頭上除下的包括甚麼東西。
在警員和控方大狀的口裡,他們用「除下」的字眼。但片段所見,警員用手撥甩至少兩名被捕人的裝備時,速度快,東西飛脫掉在地上。
及至辯方大狀追問時,才用了另一個詞語,形容當時警員「強行扯下」被告的頭盔、眼罩,而且被告沒有反抗。
跪在被捕人上背的警員不同意,指被告手部有動作,「有理由相信他想反抗和逃走」。
此時,辯方大狀再反覆播放港台直播片段,並指出,被告當時的「反抗」,其實是因為他被扯掉護目鏡時,連眼鏡也一併被扯掉。
辯方律師播放完片段後指出:「片段裡,第四被告講,『喂,我個眼鏡呀喂!我睇唔到嘢!』然後被告用手指,指着飛掉了的眼鏡,正在落在另一名警員腳邊。」
作供警員看完影片後表示:「當時我聽不到,現在看片段才聽到。」
法官叫辯方大狀慢一點,好讓他抄寫筆記。此時,辯方大狀及法官,都分別以較緊張語氣朗讀一次那句說話:「喂,我個眼鏡呀喂!我睇唔到嘢!」
在嚴肅的法庭,忽然傳來口語化又孩子氣的這一句,整個法庭都傳來一陣爆笑,連坐在犯人欄的第四被告,口罩上的眼睛也眯成一線。男孩頭髮篷鬆,現在戴了一對金屬眼鏡上庭。
然而該作供警員卻表示,飛出來的東西,從片段看實在太模糊,看不清楚是否眼鏡。
片段反覆播放,一種塑料眼鏡與石屎地磨擦的「咯」一聲,清楚伴隨那個物件落地。
法官喃喃自語:「(你意思是)唔肯定,有(另一名)警察拾起你唔肯定是不是眼鏡的東西。」
辯方大狀反駁警員道:「你形容被告的反抗,其實只不過係佢因為眼鏡被扯脫後的動作。」
警員表示:「從片段顯示,就有機會係咁囉。」
從早到晚,法庭就只處理了23名被告其中1位毎被捕時的一刻,如此這般的反覆檢驗和回溯程序,讓同一案件的被告人和律師們,都要共存一個空間一起渡過。時間漫長,氣氛亦疲累。
午飯後,23名少年們從外面回到法庭的世界,本來跳蹦蹦地走進法庭,步進犯人欄時,都要把身份證向懲教署職員出示,職員在點名紙上畫上記號。
就在這個進入犯人欄的位置,剛好路經一張特別加開,供律師工作的桌子。一名律師不知那裡找來一盒日式片裝巧克力,她笑着把紙小抽屜推開,遞上錫紙包裹着的朱古力片,讓每名步入犯人欄的孩子都拿一片。有少女喜孜孜地拿了一片,對着律師送上感謝的笑容。另一段枯燥而漫長的審訊時光,又再開始。
(圖為西九龍法院外盛開的木棉樹,有人把散落在行人路上的木綿花,插在圍欄上)
橙色疊詞 在 鄭紹康 Francis Che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香港時代廣場「大自然的色彩」 第二期
五大主題色彩之屋 延續自然風格打卡熱點
色彩繽紛的大自然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與我們同氣連枝,並擁有着能治癒人們的力量。「自然」(nature) 一詞源自拉丁語「natura」,指「本質、內在的性格」,也有「誕生」的意思。踏入七月,時代廣場將「大自然色彩之屋」的夢幻之旅延續,誠邀大家擁抱和感受大自然色彩繽紛的奇妙世界,親臨體會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活態度。
第二期的裝置帶來五個不同主題的色彩之屋,當中包括:色彩絢爛的彩虹屋、黑夜星空月亮屋、紅色花卉屋、橙色日出日落屋及白色雲海屋。時代廣場廣泛選用各種材料,建造五種風格獨特的環境。每間色彩之屋都能讓參觀者身歷其境,感受獨一無二的觀賞體驗同時又可以於鬧市中與大自然的色彩打卡!
hashtag 時代廣場:
#hktimessquare #HKTScoloursinnature
Facebook: httHong Kong Times Squarestagram: hktimessquare
wechat: hongkongtimessquare
主題色彩之屋包括:
彩虹屋
彩虹是氣象中的一種光學現象,大多出現於暴雨過後;當太陽突破雲層照射至半空中的水滴時,光線因反射、折射和分散,於是出現七彩光譜。彩虹象徵著和平與寧靜,具有「內在覺醒」的深厚精神意義,亦代表著真理和智慧的個人特質。
彩虹屋內置觸手可及的「彩虹尾巴」巨型裝置,配以幻彩地板,呈現出彩虹抽象且美觀的形態,讓參觀者置身於絢爛色彩世界中。
深夜月亮屋
月亮的不同階段象徵著大自然中不為人知的「黑暗面」,當中的不朽、永恆和神秘感更是十分引人入勝。
深夜月亮屋模擬了深夜時段的戶外景象,屋內搭建了人造草原和遼闊草丘;參觀者每當抬頭仰望星空時,近在咫尺的月亮及閃爍星光可映入眼簾,讓各位沉浸在月光下的浪漫氣氛中。
花卉屋
花卉在大自然中扮演著不可多得的角色,不但能餵飼昆蟲、雀鳥、動物或甚至人類;而紅色則代表熱情,帶來積極及充滿活力的印象,與優雅的花卉互相輝映。
花卉屋內擺設多款鮮紅色花朵及其他暖色系垂吊花卉植物和人造岩石,參觀者可攀上充滿紋理的人造岩石或穿梭層疊的花卉下拍照留念。
日出日落屋
黎明代表新的一天的開始,亦象徵光明與希望;而黃昏的日落則意味一天的結束,喻意時間的流逝。
日出日落屋以LED光藝呈現出黎明及黃昏日落的一刻,於簡潔遼闊的空間中伴隨著橙紅色調的變換;旭日初昇的淡雅或是夕陽西下的垂暮,讓參觀者完全沉浸在飽和的溫暖光芒中。
雲海屋
水象徵著清晰和純淨, 空氣則代表心靈、情感及智慧;當兩大元素結合形成變化萬千的雲,即代表帶著無限可能的清晰明確思維。
雲海屋內懸掛著雪白的雲朵並佈滿多面鏡像,營造出無限的雲層效果;讓參觀者彷如於雲海上行走或漂流,置身於夢幻的氛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