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以在33分四十秒處聽到陳思安唱這首歌
在33分前她有跟大家說明詞中的發音重點
第一遍唱完後
她又唱了一次
之後他邀請我上線跟她聊這首歌的詞創作動機
也談到我和鳳飛飛曾經在香港見面的點點滴滴
最後她還清唱了一次
把鳳飛飛經典國語歌曲「松林的低語」填上台語詞,是真的真的真的在找自己的麻煩,因為一定會失敗,尤其我是那麼喜歡過這首歌。
其實我做過類似的創作,像姜育恆的「女人的選擇」,是韓國經典歌曲,像蘇慧倫的「檸檬樹」、像范曉萱的「健康歌」、像中國娃娃的「單眼皮女生」⋯⋯但因為我都不懂韓文、英文、日文、泰文,所以我完全沒有障礙,一如填上無詞之曲。
這次我最想要呈現的是畫面,而那畫面是一個不可能的畫面(愛情不就是不可能捕捉的人生)⋯⋯把海放到天空上。
情歌最常使用的手法就是讓虛與實交錯,把過去變成永遠,讓失去幻化成不會離開的記憶,所以才會百思不解,雨為何下不停,想念為何沒有辦法降溫⋯⋯
《 過去的愛情 》
松林低語台語版歌詞
天頂
有一片海湧
像阮想你的風景
白雲
明明在眼前
看無幸福在進行
過去咱的甜甜蜜蜜
如今攏袂當過去
愛你是慢慢放手
因為墜落要半生
人生何時才會雨停
愛情何時才變冷
我們緊緊地依偎(國語)
想你原來是相會
陳思安 Suann Chen
檸檬樹英文歌曲 在 重點就在括號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蘇慧倫昨天宣布將在今年八月發行出道30週年的精選輯。縱觀她的歌手生涯,唸華岡藝校的時候被柯一正介紹去唱片公司試音(順帶一提,柯導的最後一部長片《藍月》女主角正是她),二十歲發行第一張專輯,二十四歲進滾石唱片,在她唱了這首〈Lemon Tree〉之前,已經出了十張專輯被定型成玉女歌手了。
第十一張專輯《Lemon Tree》,也一直被稱作是「變身三部曲」的第一部,但這首改編自德國樂團Fools Garden的同名歌曲〈Lemon Tree〉,這首詞是許常德誤打誤撞寫出來的。
當時許常德去滾石唱片開會,是因為滾石唱片的老闆段鍾沂覺得這首〈Lemon Tree〉會中,所以在討論要怎麼弄這張專輯,開會開到一半,當時滾石的總監陳勇志便敲門進來說這首歌的編曲好了,可以填詞了,但時間很緊迫,明天就要交了,老闆現場一看「啊就你來寫啊」,於是,許常德臨危受命,即便他從來沒看過檸檬樹,然後也聽不懂原曲的英文歌詞在唱什麼。
許常德說,那個時候拿到Demo,已經半夜一點多了,開完會回到家就已經三點了,但他隔天早上還要去上班,所以時間是緊迫中的緊迫。所以他就只想著,反正我只有一點點時間啦,不要想太多了,「有就有,沒有就算了」,所以這首〈Lemon Tree〉是他寫詞生涯裡最隨意的作品,從來沒有一首詞是他想到哪寫到哪,而現在仔細一看,這真的是首跟檸檬樹其實沒啥關係的女子視角內心碎碎念歌詞:
一個人孤單單的下午
當風吹得每棵樹都想跳舞
記得昨天你穿藍色衣服
你說對愛太專注容易孤獨
這句話什麼意思
我不清楚
我愛上了雲愛上你
多麼希望像你自由來去
原來星期天容易思念
反覆看部電影一遍一遍
孤單的流著眼淚
回憶太美
愛多美麗充滿香氣
只是在心裡它總是酸溜溜地
我不懂我自己
越來越像 Lemon Tree
我一天一天更愛你
我不管不管不管愛會苦苦地
海藍藍的天氣
我的愛是 Lemon Tree
Isolation
想住進你心裡
Isolation
期待下雨
的一棵 Lemon Tree
你總是望著藍藍海面
說著流浪過的夢容易實現
這句話什麼意思
我不清楚
他想也沒想就直接交卷了,當時滾石企劃部的人還跑來跟他說李宗盛大哥的幹譙:「這歌詞在填什麼?上面這句跟下面這句沒什麼關連啊!」
But,就是這個But,當時蘇慧倫去宣傳這張《Lemon Tree》的第一個通告是跑校園場,許常德也在旁邊跟,他想說,第一場就唱新歌吼,連MV都還沒出,學生怎麼會有反應喇,但是他錯了。
雖然那一場也有唱她前十張專輯裡的舊歌,但是〈Lemon Tree〉一播,許常德說是「當天最轟動的一首歌」,他也嚇一跳,這樣的誤打誤撞變成蘇慧倫的代表作之一,有了〈Lemon Tree〉才有後面的〈鴨子〉跟〈傻瓜〉,也終於在這第十一張專輯,再度翻紅奠定了她的名氣,直至這現今的三十週年。
檸檬樹英文歌曲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307#~本日冷知識~
你知道嗎?【從《追憶逝水年華》到麥阿嘻:椴樹】
你還記得紅極一時的羅馬尼亞歌曲〈麥阿嘻〉嗎?原曲曲名Dragostea din tei被當時許多臺灣媒體翻譯成「綠檸檬樹下的愛情」或是「菩提樹下的愛情」。或者你比較喜歡音樂課學唱過的那首曲調沉鬱、舒伯特的〈菩提樹〉(Der Lindenbaum)?你有沒有納悶過這個原產於東方,名字有些佛教故事色彩,又常見於校園的樹種為何在西方也占了一席之地?還是文藝青年的你曾經好奇翻開過法國文學巨擘普魯斯特七巨冊的意識流小說《追憶逝水年華》,對引發敘述者洋洋灑灑三十頁寫輾轉難眠回憶的、浸在椴花茶(Linden tea)裡的瑪德蓮小蛋糕之香氣有過遐思呢?
原來這裡的「綠檸檬樹」,其實是椴樹的英文lime tree的誤譯,和檸檬樹lemon tree是不一樣的。從字源看:綠果皮的萊姆lime,和黃果皮的檸檬lemon,最初都可以溯源到梵語的nimbu(檸檬)。而椴樹linden、lime則溯源到梵語的latā(藤本植物)。
上述歌名的兩個「菩提樹」指的其實也都是椴樹,和大家小時候打掃過它葉子的菩提樹是不同的植物。根據維基百科,菩提樹的梵語原名為「畢缽羅樹」(Pippala),因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在此樹下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畢缽羅樹因而被尊稱為菩提樹;梵語bhodi是智慧、覺悟的意思。
歐洲常見、錦癸科椴樹屬的椴樹,與原產於印度、桑科榕屬的菩提樹葉型其實有些相似,都是心型帶著尖端,遠看可能真的會搞混。不過,椴樹的葉面疏生短絨毛、鋸齒狀葉緣,菩提樹葉面則有光澤(有可愛的粉紅色小葉子)、葉緣光滑無鋸齒,尖端也更長些,是熱帶植物排水的構造。或許是早期留學生見到椴樹時誤判誤譯,造成這個奇特的差錯。
此外,創立「林奈二名法」的瑞典生物學家林奈(Carl von Linné)姓Linné,是Linnaeus的簡寫、拉丁化過的瑞典文的椴樹linn。
或許輕鬆一些,你其實不用計較這些名詞之辨,就「菩提本無樹、何處惹塵埃」的讓它去吧!
[Mr. Thurs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