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了白天還是超級曬🌞
不管是上班還是遛狗都還是需要遮一下🕶️
FB上鋪天蓋地的對岸貼牌貨😑
錢都給了廣告費代言費...
同樣的錢當然要選好品質的MIT+3M布料👍
⏭ https://ppt.cc/fRZb7x
這次要團外套、冰涼巾、防疫帽、無縫內褲
🎉🎉🎉八樓團購價全部75折🎉🎉🎉
🔸MIT台灣製造,支持在地傳產
🔸30年製衣師傅好手藝
🔍點進照片看詳細介紹🔎
-
👚UPF50+高透氣顯瘦防曬外套
✔️3M專利吸濕排汗布料
✔️透氣不悶熱
✔️版型有腰線顯瘦
✔️SGS、TTRI驗證最高等級防曬
👚日本水潤白抗UV保濕外套
✔️日本專利保濕紗
✔️加上3M吸濕排汗布
✔️TTRI驗證保濕力與防曬
✔️一件抵三件,通勤時防曬、室內冷氣房保濕、避免冷風直吹保溫
🧣台灣特有動物冰涼巾
✔️布料在常溫下就涼感
✔️沾溼用更涼
✔️獼猴、石虎、草鴞、黑熊、藍鵲、櫻花鉤吻鮭,台灣特有動物圖案超可愛😍
✔️人用、狗用,做造型又能降溫
🧢UPF50+防疫遮陽帽
✔️一頂抵三頂,防疫+遮陽+有型
✔️可拆卸超透明面罩,在捷運公車上也一樣好看
✔️知名三個字戶外用品同工廠
✔️版型超強❗️寬短臉終於找到的命定棒球帽‼️
#本來廠商跟我推薦時我還說不要因為我戴棒球帽都不好看結果現在每天出門都戴
🩲機能無縫內褲
✔️整件都是單層、透氣不悶熱
✔️三角洲的上方沒有縫線不怕卡妹妹
✔️服貼又不勒、舒服自在
🌟限時75折🌟
🌈 https://ppt.cc/fRZb7x
廠商還大力推薦他們家的兒童內褲
可惜我家只有八樓小朋友
#如果八樓沒尾巴的話就可以試穿了🤣🤣
#袖套襪子毛巾也很推
#可以私我拿全館8折折扣碼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臺灣自然史廳 從今天開始連續播放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的介紹,首先由展示教育組的 #張至善助理研究員,為大家介紹臺灣自然史廳。 展覽說明: •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的根本基礎,因此將自然史展示安排在本館展示的起點。 本展示廳依時間順序排列動線,以「誕生...
櫻花鉤吻鮭介紹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山林裡的野性生命》
您不能不認識的- #台灣特有種
我們每一個人,都嚮往著山林🍀享受著自然帶給我們的一切好處..
但山林裡的其他生命呢?
台灣,雖然很小,但卻是地球的一個奇蹟。
在北回歸線附近的其他地方,多半是沙漠,但台灣卻擁有蓊鬱山林🌲
明明位處亞熱帶,卻有冰河造訪,而且留下冰河遺跡❄️
也正是在冰河時期,台灣與大陸中間有著「陸橋」,許多生物為了避寒,當時遷徙到台灣,但當冰河結束,因為島嶼的隔絕,就在台灣安身立命,成了「台灣特有種」。
從第二集的「山林」裡介紹的檜木林、玉山圓柏🌲
在兩千元鈔票上的櫻花鉤吻鮭🌸
我們在雪山黑森林遇見的長鬃山羊🐐都是..
有些居住在高海拔的山區,遇到人類的機會比較低,似乎就沒有太多的危機。
但如果是居住在中海拔或是淺山的物種們,有時棲息地和人類社區重疊了,似乎就出現了可能滅絕的危機...🥺
守護者第三集「野性生命」,就是發現了:原來野生動物最大的敵人,不是食物鏈的掠食者,而是我們人類...😢
這段影片是我們在紀錄山林過程中,同時紀錄到的珍貴的台灣特有種,請您與我們一同認識台灣的寶藏,也一起省思:我們能為牠們改變些什麼。
✅7月11日週日晚間八點 東森新聞 51台首播
✅7月11日週日下午四點重播「山林」
#一起成為 #野性生命守護者
感謝 林務局-森活情報站
野生動物急救站
屏東科技大學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
片頭題字 謝忠恆教授
櫻花鉤吻鮭介紹 在 Under 1.0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瀕危動物視力表 - 動物介紹|38
臺灣櫻花鉤吻鮭
Formosan Landlocked Salmon
級別|瀕危 EN
國家|臺灣 TAIWAN
風格|原住民編織
尺寸|0.9 cm
#Under_1_0 #瀕危1_0
#瀕危動物視力表動物介紹
#臺灣櫻花鉤吻鮭 #瀕危 #EN
#臺灣 #TAIWAN #原住民編織
#瀕危動物視力表
#保育 #動物 #視力表 #手繪 #插畫 #設計
櫻花鉤吻鮭介紹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臺灣自然史廳
從今天開始連續播放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的介紹,首先由展示教育組的 #張至善助理研究員,為大家介紹臺灣自然史廳。
展覽說明:
•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的根本基礎,因此將自然史展示安排在本館展示的起點。
本展示廳依時間順序排列動線,以「誕生」、「冰期」、「新世代」三個展示室介紹臺灣自然史的脈絡,帶領大家探索這三個時間點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重要事件。內容安排上以「地質-生物-人類」的過渡漸進,逐漸轉入人與自然的互動,以銜接後續的展示主題。
誕生:
•「誕生」訴說臺灣這座島嶼出生的故事。本展示室是所有動線的起點,這項主題還隱含生存於臺灣的萬物生命的開始。
入口前的板塊交界意象廊道,首先點出板塊在臺灣生成過程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隨後則以全球板塊運動與蓬萊運動兩個主題做進一步說明。本展示室的焦點為中央山脈,縱貫全場的大尺寸山脈影像顯示了它是臺灣島地形的主軸。海岸山脈與中央山脈之間的花東縱谷,是世界板塊研究的焦點,也是展示中重要的主題。以臺灣最大的陸上火山系統大屯火山群來說明一個板塊隱沒的故事。
整個展示室以棕黃色為主體,代表大地誕生、萬物未明的渾沌空間。主題依其地理位置排列,觀眾彷彿置身於縮小的臺灣島一般,探尋我們家園誕生的線索。
冰期:
•「冰期」展現地質史上一項重大的環境變化。臺灣島成形後恰好遇到冰期,這個現象成為生物遷臺的契機,並為豐富的生物相奠定根基。
臺灣海峽的展示點出冰期的滄海桑田,奠立臺灣生物多樣性的根基。擁有當時最多冰川的雪山,其遺留的冰蝕地形不僅是地質學者關注的焦點,更是當時高山冰河曾經存在的有力證明。以櫻花鉤吻鮭、臺灣山毛櫸這兩種公告的保育類稀有生物,作為冰期孑遺生物的範例。
本展示室的中心展示為化石動物群,透過8種全尺寸的大型陸生哺乳動物復原模型,以及相關的出土化石陳列,期望能讓觀眾對臺灣冰期時期壯觀的動物群相留下深刻的印象。
新世代:
•「新世代」講述末次冰期結束到今天為止的自然環境。豐富的生物相以及人為影響逐漸加劇,形成臺灣島的特色。新世代裡有許多值得反省的事,我們已經做了什麼?未來的路該如何走?
海漂植物展示暗示冰期結束後,生命進入臺灣的方式。「臺北盆地與東部海岸」的展示主題點出史前人類與自然環境變化間的互動。「探險家眼中的臺灣」則將百年前的探險家記錄與現在環境做一比較,期使觀眾瞭解環境的劇變。「外來種的災難」提醒觀眾自外地引進生物可能會造成生態不可回復的破壞。
本展示室的中心主題為臺灣現在的自然環境,由多樣性的平面媒體、四個生態帶展示櫃以及霧林大壁畫等展示手法,凸顯多樣的自然生態特性。正負兩面的影像與大鏡子則安置在整個展示廳的最後,讓觀眾思考臺灣自然史的過去與未來。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CqeT7iTeW0/hqdefault.jpg)
櫻花鉤吻鮭介紹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發現臺灣-重訪臺灣博物學與博物學家的年代」常設展介紹
專訪:黃冠龍 說明員
「臺博館新世紀常設展首部曲—發現臺灣」是國立臺灣博物館(臺博館)21世紀以來首度推出的全新常設展,同時也是本館預定陸續推出的三場常設展中之「首部曲」。作為臺博館新世紀常設展的「首部曲」,本展覽將時間回溯至臺博館的源起,也就是一百多年前,當時稱為「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初創立的20世紀初,臺灣博物學與博物學家擅場的「發現年代」,重新審視那些奠定今日臺博館收藏基礎、形塑臺博館風貌的博物學發現、發現者、與發現傳統。因此,這不是一部介紹臺灣自然世界的博物學展覽,而是一個回顧臺灣自然世界是如何被近代博物學所「發現」的展覽。故展名為「發現臺灣」。
「發現臺灣」內容主要分為三大主題單元:發現之道、臺灣新象、過去的未來。
發現之道
第一單元「發現之道」聚焦於20世紀初博物學家的調查傳統。透過兩位傳奇採集調查者:森丑之助與菊池米太郎的田野故事與蒐藏,勾勒出那一代博物學家強調親身實地踏查—即所謂「知識是人走出來的」之調查傳統。
另一方面,田野調查者所現地採集的物質憑證,構成了博物館的「標本世界」。標本並非調查的紀念品,而是物種的代表,許多不同標本的集合讓博物館體現出一個微型的自然界,在博物館裡重現了自然物種的分類階序與演化秩序。「標本中發現自然秩序」因此就構成另一個當時博物學傳統的重要特色,也是本單元的第二個主題。
臺灣新象
本展第二單元:「臺灣新象」則以專題方式細數臺博館歷史上重要的博物學者與他們的重要發現。如首任館長川上瀧彌主導調查的臺灣高山植物、臺灣昆蟲研究開創者素木得一所發現的「寬尾鳳蝶」、博物館的傳奇標本採集者菊池米太郎所採集的「黑長尾雉(帝雉)」、臺灣礦物研究先驅岡本要八郎發現的「北投石」、全能型博物學者堀川安市採集的貝類標本與其發現的新種蝸牛:堀川氏煙管蝸牛、戰後首任館長陳兼善與其學生梁潤生所採集的「國寶魚」:櫻花鉤吻鮭、獨幟一格的歷史博物學者尾崎秀真所蒐集的原住民籐編器與珠衣,還有在1910年代由森丑之助指導製作的臺灣原住民各族「博多人偶」、1920年代末蒐集的「佐久間財團蒐集品」、1960年代造成萬人空巷的深海活化石—「龍宮翁戎螺」,與1970年代臺灣化石大發現出土的「早坂犀」等,館史上重要的發現者與發現,莫不在本單元的展場中翩然現身。
過去的未來
最後,名為「過去的未來」的本展第三單元,則始於一個問題:究竟這些臺博館典藏的歷史性標本在當代有何意義?換句話說,博物館的標本除了能夠帶我們回到過去,是否也能讓我們反省當下,甚至展望未來呢?。展場裡以三個物件回答此問題。第一件是臺灣雲豹標本,臺灣雲豹的野生族群已經在2014年正式宣告絕跡,因此博物館收藏雲豹標本就不再只是過去物種的歷史紀錄,同時也成為一把通往未來的鑰匙—透過其中保存的遺傳資訊而提供未來重建物種的可能線索。
另一方面,博物館裡的老標本同樣也能提供當代創作者充分的素材與靈感。本展場最後兩件「標本」是兩件當代藝術創作者的「作品」:泰雅族織藝師尤瑪・達陸的《古虹新姿》與多媒體藝術家王俊傑的創作:《過去的未來》,分別取材自博物館內古老織品的紋樣與各種標本的型態,衍生發展出兩件匠心獨具、新舊交融的裝置藝術作品。在博物館裡,「過去」也就是「未來」。
回歸收藏
「臺博館新世紀常設展首部曲—發現臺灣」也是一個回歸博物館收藏的展覽。展場內總共展出367件的博物學標本及文物,其中屬於臺博館藏品者共計265件,在這265件臺博館藏品中,其中不乏出自於著名發現者本人所親手採集並標註的歷史性標本,如森丑之助與菊池米太郎在上個世紀初所採集的泰雅長衣、史前石器、與鳥類標本;更有一些雖非經名家採集,卻是屬於首度亮相的「歷史性首展」,如近年發現的佐久間財團在1920年代末所收藏的莫那魯道之貝珠踝飾。
同時,為了忠實呈現這些藏/展品作為「標本」的採集入藏脈絡,許多當時採集或入藏時的「歷史標籤」,都「破例」隨著其「物主」一起於展場中展出,細看其上不難可發現一些著名的調查採集者,如森丑之助、岡本要八郎、堀川安市等人的親筆墨跡,至今仍斑斑可識。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2pfzKda-DFQ/hqdefault.jpg)
櫻花鉤吻鮭介紹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林佳龍印2014希望月曆 漂亮出「輯」
民進黨台中市長黨內初選將於12月30日進行電話民調,離初選當天只剩六天,立法委員林佳龍行程依舊滿檔,今天上午參加由台灣經貿觀光協會主辦「2014希望觀光月曆發表會」,在耶誕前夕草悟道廣場熱鬧登場。林佳龍指出,12個月曆圖片是由他介紹台中,展現台中原汁原味的景點及美食,並在月曆中寫下他的台中心情故事,另外發表會現場有12位協會「Hope觀光大使」介紹台中景點,上百名人潮大排長龍索取月曆,並要林佳龍簽名,現場少了點選舉煙硝味,多了耶誕的熱鬧氣氛。
林佳龍表示,這份希望月曆獻給大台中,分享這十年來他在台中深耕的心情。他指出,台中這塊土地上的故事與人民的心情,帶給他源源不絕的力量,也帶給他服務台中的勇氣。林佳龍說,他將十年來走過的台中足跡集結成「2014希望月曆」並寫下台中心情與大家分享,希望經過365天過後,上面也記錄著收藏者的生活記錄,林佳龍說:「這份希望月曆也將成為另一本值得保存的幸福月曆」。
主辦單位台灣經貿觀光協會理事長蔡孟哲表示,這份月曆收錄了各區台中的意象及文化特產,是推銷台中觀光極佳的導覽手冊,用這種方式行銷台中觀光景點創意十足,協會將結合觀光相關產業,包含網站行銷努力推廣。蔡孟哲強調,全台中旅館約有200家,一萬間房間全年只有200萬個住客,對比淡水與墾丁一年就可以創造500萬個旅客200億的產值,台中觀光潛力無窮,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林佳龍指出,台中必須「投資源、用心思」推動觀光產業化。他認為,台中山環水復、物產豐富,觀光資源只要用心規劃整合,投入資源建設開發,並且用盡心思行銷包裝,就能增加觀光產業的經濟效應。
林佳龍說,台中現有的七個百萬景點(一年到訪遊客量超過100萬人),分別是谷關溫泉、后里麗寶樂園、逢甲夜市、科博館、大甲媽祖繞境、梧棲漁港及新社花海,但如果要更加值與精緻化,需要開發更多有趣多元的新觀光景點與模式,他將在初選後推出「大台中觀光客倍增計畫」,目前相關專家學者正在研擬中。
林佳龍也細數台中之光,例如台中的精密工具機讓台灣成為全球的第三大機密機械強國;全球自行車每4台就有1台在台中製造,產值占全球50%;櫻花鉤吻鮭、雪山紅檜木等這些都是台中的唯一也就是台灣的第一。12個月曆中收藏有人文也有美景、有傳統也有現代、有國際也有在地,林佳龍也提到,將把這十年來走遍台中的人情故事集結成一本台中輕旅行的遊記,已經接近完稿,將在近期出版。
林佳龍表示,此月曆首刷限量1萬份,想珍藏月曆的朋友,請於Facebook上轉分享林佳龍粉絲頁「2014希望月曆設計」,就可獲得限量月曆一份,台中市區可至服務處索取(南區復興路二段30-22號),外縣市可私訊林佳龍粉絲專頁後告知「姓名+電話+地址」,將統一寄出,送完為止。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Zpd7P2jUnM/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