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賣空》:次貸風暴下的獨醒者群像
未曾涉獵金融證券買賣的你我,或多或少,應曾聽聞2007年前後釀成美國經濟體制大崩盤與全球金融大海嘯的「次貸危機」。「次貸危機」究竟是什麼?它的前因後果為何?影響層面有多嚴重?真有心研究,市面上有無數本專書可供參閱,只是這些冊子動輒都是兩三百頁起跳,文筆內容再怎麼宣稱淺顯易懂,也非普羅大眾所能輕易吸收。網路上,雖有所謂的懶人包,卻也只是化整為零的提綱挈領,難以窺其全豹。類似情況-如何讓觀眾輕鬆理解次貸危機的肇因與後果,乃成為這齣以次級房貸危機為故事背景的《大賣空》編劇查爾斯蘭多夫與導演亞當麥凱兩人必須面對的首要難題。
《大賣空》的劇本改編自著名商業故事作家麥克路易士(Michael Lewis)的《大賣空:預見史上最大金融浩劫之投資英雄傳》。麥克路易士的前作《攻其不備》、《魔球》都曾改編成電影,恰好都與《大賣空》有著共通的母題:如何在混沌未明的亂世,無人看好的局勢中,搶先一步,窺見商機,洞悉人性,精確投資。
無論是先讀過原著,再看電影,或者先看電影,再回頭閱讀原著,任誰都會認同《大賣空》的劇本改編可真是好,在穠纖合度的刪減增修下,不僅保留住書中對於所有洞燭先機,預察次貸危機即將爆發的孤獨先知們的心理、行為、價值觀、使命感等人格特質所作的生動描述,還能在有限的片長,平均分配各角色的出場,無所偏廢,逐一勾勒其鮮明輪廓,並將戲劇重心聚焦於各個獨排眾議的睿智決策與唯我獨醒的投資眼光,藉以對比出其他投資大眾的駑鈍,金融機構的貪婪與政府機關的愚昧。更厲害的是查爾斯蘭多夫與導演亞當麥凱共同改編的這齣劇本,讓原本由各自獨立的多人物,多篇章的散紀故事,巧妙揉合成一部分眾合擊,平行敘事的劇情片。那些新增的MTV式絢爛轉場與屢屢跳出戲劇框架的超展開補述手法,既柔化了整部片的硬調屬性,更將原本艱澀難懂的金融術語解釋得活潑有趣,堪稱此劇本改編的一絕。
與其他兩部改編自麥克路易士原著,擁有明確主角,明確故事,明確戲劇發展目標的《攻其不備》、《魔球》相比,多人物,多線路且三條主要戲劇線完全平行發展,諸位主要角色彼此互不相干的《大賣空》,考驗的不只是編劇,更考驗著剪輯的功力。整體來看,《大賣空》在第三人稱全知口吻與第一人稱自白坦述間的敘事角度轉換自然流暢,好似一部用紀錄片手法拍攝的劇情片,或說是用劇情片剪輯敘事偽裝的紀錄片,形式美學自成一格,戲劇曲線無明顯高潮或懸念,完全跳脫《華爾街:金錢萬歲》、《華爾街之狼》、《黑心交易員的告白》等華爾街商業主題電影的傳統戲劇框架,但又不失旨趣與魅力。我由衷認為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甚至是最佳剪輯應當頒給《大賣空》。
話說回來,無論編導如何用淺顯易懂的方式陳述次級房貸,相信還是有許多觀眾感到一頭霧水。無所謂,就算您一時間無法吸收片中大量有關金融買賣、證券交易的專有名詞與行話、黑話,甚至不小心失神,跟不上與股市一樣瞬息萬變的劇情發展,《大賣空》也不會讓人感到昏昏欲睡,因為真正推動劇情發展的是所有走在危機爆發前的先知角色如何自處,而非危機本身如何演變;真正能留住觀眾的目光,散發強大戲劇魅力的是各演員精湛演技下所詮釋的諸位行事風格鮮明的先知角色。其中,克里斯汀貝爾所飾演的傳人避險基金操盤手麥可貝瑞(Micheal Burry)醫師無疑是全劇當中最讓人過目難忘的角色。其遭遇,如同古今中外所有先知一樣,走得太前面,看得太遠,於是被撻伐,被冷語;而當局勢如他所預測的一樣變化時,所有事後之智,後知後覺的讚美不過只是要求分一杯羹罷了。克里斯汀貝爾為了演繹麥可貝瑞不為世人所理解的孤獨、睿智與俠氣,再次為戲改變了身形,改變了口音,改變了習慣動作,唯妙唯肖地詮釋這位嗜聽金屬樂的亞斯伯格症金融投資天才。
其他像是史提夫卡爾飾演的馬克鮑恩(Mark Baum)-角色原型是史提夫艾斯曼(Steve Eisman),一位與萊恩葛斯林所飾演的德意志銀行債券交易員葛瑞李普曼(Greg Lippmann)一樣,都是意圖以一己之力,摧毀華爾街金融制度的反動份子,或像是布萊德彼特飾演對華爾街金錢遊戲感到疲乏的教授,全都演得入木三分,符合書中所述的人物形象。光看渠等演員的輪番飆戲,就足以成為《大賣空》的必看理由。
「次貸風暴懶人包」的推薦目錄:
- 關於次貸風暴懶人包 在 Weltschmerz by Tzara Li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次貸風暴懶人包 在 [轉錄][好奇] 什麼是次貸危機一看就明瞭- 看板NTHU_LST_94 的評價
- 關於次貸風暴懶人包 在 次級房貸懶人包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DCARD和網紅們 ... 的評價
- 關於次貸風暴懶人包 在 次級房貸懶人包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DCARD和網紅們 ... 的評價
- 關於次貸風暴懶人包 在 10分鐘看懂次貸危機(中文版)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次貸風暴懶人包 在 #懶人包下一次金融危機再起? - 理財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次貸風暴懶人包 在 BigEcon - 【以史為鑑!2008金融風暴】 巴菲特曾說 - Facebook 的評價
次貸風暴懶人包 在 10分鐘看懂次貸危機(中文版)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Your browser can't play this video. Learn more. Switch camera. ... <看更多>
次貸風暴懶人包 在 #懶人包下一次金融危機再起? - 理財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QAQ 從2008金融風暴以後所有事件就像蝴蝶效應一樣連環爆發從歐債危機到中東北非地區的國家動亂這十年全球也進入零利率時代金融風暴的影響至今還在延續中但 ... ... <看更多>
次貸風暴懶人包 在 [轉錄][好奇] 什麼是次貸危機一看就明瞭- 看板NTHU_LST_94 的推薦與評價
今天在所上恰巧和人聊到次級房貸是什麼,說實在這麼久了我還是不甚了了...
這篇文章,除了解釋次級房貸是什麼外,也連結到這一週華爾街的風暴,
來龍去脈滿清楚的,推薦!!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作者: a1e (我上了賊船了囧) 站內: Gossiping
標題: [好奇] 什麼是次貸危機一看就明瞭
時間: Sat Sep 20 12:23:28 2008
次級房貸是現在最常聽到的名詞,但一堆人搞不懂這是什麼東西
剛好有篇文簡單的把整個來龍去脈講清楚,看完後就知道次貸風暴影響有多大了
https://www.arms-cool.net/forum/thread-20380-1-1.html
什麼是次貸危機一看就明瞭
過去在美國,貸款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從房子到汽車,從信用卡到電話帳單,貸
款無處不在。當地人很少一次現金買房,通常都是長時間貸款。
可是我們也知道,在美國失業和再就業是很常見的現象。這些收入並不穩定甚至
根本沒有收入的人,他們怎麼買房子呢?因為信用等級達不到標準,他們就被定義為
次級貸款者。
大約從10年前開始,那個時候貸款公司漫天的廣告就出現在電視上、報紙上、街
頭,抑或在你的信箱裏塞滿誘人的傳單:『你想過中產階級的生活嗎?買房吧!』、
『積蓄不夠嗎?貸款吧!』、『沒有收入嗎?找阿囧貸款公司吧!』、『首次付款也
付不起?我們提供零首付!』、『擔心利息太高?頭兩年我們提供3%的優惠利率!』
、『每個月還是付不起?沒關係,頭24個月你只需要支付利息,貸款的本金可以兩年
後再付!想想看,兩年後你肯定已經找到工作或者被提升為經理了,到時候還怕付不
起!』、『擔心兩年後還是還不起?哎呀,你也真是太小心了,看看現在的房子比兩
年前漲了多少,到時候你轉手賣給別人啊,不僅白住兩年,還可能賺一筆呢!再說了
,又不用你出錢,我都相信你一定行的,難道我敢貸,你還不敢借?』
在這樣的誘惑下,無數美國市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貸款買房。(你替他們擔心兩
年後的債務?向來相當樂觀的美國市民會告訴你,演電影的都能當上州長,兩年後說
不定我還能競選總統呢。)
阿囧貸款公司短短幾個月就取得了驚人的業績,可是錢都貸出去了,能不能收回
來呢?
公司的董事長--阿囧先生,那也是熟讀美國經濟史的人物,不可能不知道房地產
市場也是有風險的,所以這筆收益看來不能獨吞,要找個合夥人分擔風險才行。
於是阿囧找到美國財經界的領頭大哥--投資銀行。這些傢伙可都是名字響噹噹的
大哥(美林、高盛、摩根),他們每天做什麼呢?就是吃飽了閒著也是閒著,於是找
來諾貝爾經濟學家,找來哈佛教授,找來財務工程人員,用上最新的經濟資料模型,
一番金融煉丹(copula 差不多是此時煉出)之後,弄出幾份分析報告,從而評價一下
某某股票是否值得買進,某某國家的股市已經有泡沫了,這一群在風險評估市場呼風
喚雨的大哥,你說他們看到這裡面有沒有風險?
開玩笑,風險是用腳都看得到!可是有利潤啊,那還猶豫什麼,接手吧!於是經
濟學家、財務工程人員,大學教授以資料模型、隨機模擬評估之後,重新包裝一下,
就弄出了新產品--CDO(注: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債務抵押債券),
說穿了就是債券,通過發行和銷售這個CDO債券,讓債券的持有人來分擔房屋貸款的風
險。光這樣賣,風險太高還是沒人買啊,假設原來的債券風險等級是 6,屬於中等偏高
。於是投資銀行把它分成高級和普通CDO兩個部分(trench),發生債務危機時,高級CDO
享有優先賠付的權利。
這樣兩部分的風險等級分別變成了 4 和 8,總風險不變,但是前者就屬於中低風
險債券了,憑投資銀行三寸不爛"金"舌,在高級飯店不斷辦研討會,送精美製作的
powerpoints 和excel spreadsheets,當然賣了個滿堂彩!可是剩下的風險等級 8 的
高風險債券怎麼辦呢?避險基金又是什麼人,於是投資銀行找到了避險基金,那可是在
全世界金融界買空賣多、呼風喚雨的角色,過的就是刀口舔血的日子,這點風險簡直小
意思!於是憑藉著關係,在世界範圍內找利率最低的銀行借來錢,然後大舉買入這部分
普通CDO債券,2006年以前,日本央行貸款利率僅為 1.5%;普通 CDO 利率可能達到12
%,所以光靠利差避險基金就賺得滿滿滿了。
這樣一來,奇妙的事情發生了,2001年末,美國的房地產一路飆升,短短幾年就翻
了一倍多,天呀,這樣一來就如同阿囧貸款公司開頭的廣告一樣,根本不會出現還不起
房屋貸款的事情,就算沒錢還,把房子一賣還可以賺一筆錢。結果是從貸款買房的人,
到阿囧貸款公司,到各大投資銀行,到各個一般銀行,到避險基金人人都賺錢,但是投
資銀行卻不太高興了!當初是覺得普通 CDO 風險太高,才丟給避險基金的,沒想到這幫
傢伙比自己賺的還多,淨值拼命地漲,早知道自己留著玩了,於是投資銀行也開始買入
避險基金,打算分一杯羹了。這就好像阿宅家裏有放久了的飯菜,正巧看見隔壁鄰居那
只討厭的小花狗,本來打算毒它一頓,沒想到小花狗吃了不但沒事,反而還越長越壯了
,阿宅這下可傻眼了,難道發霉了的飯菜營養更好?於是自己也開始吃了!
這下又把避險基金樂壞了,他們是什麼人,手裏有1塊錢,就能想辦法借10塊錢來玩
的土匪啊,現在拿著搶手的CDO當然要大幹一票!於是他們又把手裏的 CDO債券抵押給銀
行,換得10倍的貸款操作其他金融商品,然後繼續追著投資銀行買普通CDO。可是,當初
可是簽了協議,這些普通CDO可都是歸我們的!!投資銀行實在心理不爽啊,除了繼續悶
聲買避險基金和賣普通CDO給避險基金之外,他們又想出了一個新產品,就叫CDS(註:
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違約交換)好了,華爾街就是這些天才產品的溫床:一般投
資人不是都覺得原來的CDO風險高嗎,那我弄個保險好了,每年從CDO裏面拿出一部分錢
作為保險費,白白送給保險公司,但是將來出了風險,大家一起承擔。
以AIG為代表的保險公司想,不錯啊,眼下CDO這麼賺錢,1分錢都不用出就分利潤,
這不是每年白送錢給我們嗎!避險基金想,也還可以啦,已經賺了幾年了,以後風險越
來越大,光是分一部分利潤出去,就有保險公司承擔一半風險!於是再次皆大歡喜,Win
Win Situation!CDS 也跟著紅了!
但是故事到這還沒結束:因為"聰明"的華爾街人又想出了基於CDS的創新產品!找更
多的一般投資大眾一起承擔,我們假設CDS已經為我們帶來了50億元的收益,現在我新發
行一個基金,這個基金是專門投資買入CDS的,顯然這個建立在之前一系列產品之上的基
金的風險是很高的,但是我把之前已經賺的50億元投入作為保證金,如果這個基金發生
虧損,那麼先用這50億元墊付,只有這50億元虧完了,你投資的本金才會開始虧損,而
在這之前你是可以提前贖回的,首次募集規模500億元。天哪,還有比這個還爽的基金嗎
?1元面額買入的基金,虧到10%都不會虧自己的錢,賺了卻每分錢都是自己的!
RatingAgencies 看到這個天才的規畫,簡直是毫不猶豫:給出 AAA 評級!結果這
個基金可賣瘋了,各種退休基金、教育基金、理財產品,甚至其他國家的銀行也紛紛買
入。雖然首次募集規模是原定的500億元,可是後續發行了多少億,簡直已經無法估算了
,但是保證金50億元卻沒有變。如果現有規模5000億元,那保證金就只能保證在基金淨
值不虧到本金的1%時才不會虧錢,也就是說虧本的機率越來越高。
當時間走到了2006年年底,風光了整整5年的美國房地產終於從頂峰重重摔了下來,
這條食物鏈也終於開始斷裂。因為房價下跌,優惠貸款利率的時限到了之後,先是普通
民眾無法償還貸款,然後阿囧貸款公司倒閉,避險基金大幅虧損,繼而連累AIG保險公司
和貸款的銀行,花旗、摩根相繼發佈巨額虧損報告,同時投資避險基金的各大投資銀行
也紛紛虧損,然後股市大跌,民眾普遍虧錢,無法償還房貸的民眾繼續增多,最終,美國
Subprime Crisis 爆發接近成為 Prime Crisis。
Credit Crunch開啟的地獄大門,還不知道如何關上……
以上文章轉自Facebook.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04.227.16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4.224.103
※ 編輯: plutoty 來自: 140.114.224.103 (09/24 03:59)
※ 編輯: plutoty 來自: 140.114.224.103 (09/24 04:1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