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貝流士:〈樅樹〉取自《樹木組曲, 作品75之5》 J.Sibelius: 5 Pieces for piano, Op.75 no.5 “The Spruce”
https://youtu.be/Ckma1fD_CZ0
🎊🎓🎹4月17日(六)整天從下午一點至晚上九點,將會有我在台北藝術大學的五位大四生(鄭裕憲/林怡靜/湯欣蓓/陳晉宏/林薇)共五場的畢業音樂會,歡迎大家蒞臨欣賞。
在此先分享這五位同學的音樂會海報與曲目介紹
#范姜家族的馬拉松音樂會
🎹鄭裕憲/ Yu-Hsien Cheng 畢業音樂會🎹
▫️時間|2021/04/17(Sat.) 13:00
▪️地點|臺北藝術大學 戲劇廳(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1號)(#免費入場)
▫️演出曲目|
巴赫:平均律第二冊,a小調前奏曲與賦格
貝多芬:第18號降E大調奏鳴曲,作品31之3
卡布斯丁:變奏曲,作品41
西貝流士:「雲杉」,作品75之5
史克里亞賓:f小調圓舞曲,作品1
普羅高菲夫:第一號奏鳴曲,作品1
(當天前台會備有票卷,只需要在票卷上填下基本資料即可入場)
🎵曲目介紹:
西貝流士(Jean Sibelius,1865-1957),是19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的芬蘭作曲家,他的一生經歷過浪漫樂派、國民樂派和現代樂派,西貝流士雖然以交響樂作曲家的身分聞名於世,但其鮮為人知的鋼琴作品也不在少數,這次演奏的曲子是1914年創作的《樹木組曲, 作品75》以前被稱呼為《5首小品集》,起因是由於擅長芬蘭音樂的日本、芬蘭鋼琴家館野泉(たてのいずみ,Tateno Izumi)起頭稱呼這系列作品為《樹木組曲》,這名稱才開始廣泛被使用。西貝流士的作品當中,常能夠讓人明顯的感覺到作曲家對於自然景象描寫的敏銳度,舉凡水珠的流動、飛鳥的翱翔、海面的水波甚至季節的變化都是他寫作靈感的來源之一,這次演奏的第五首「樅樹」也是最常拿出來單獨演奏的一首,灰暗沉重的旋律,描繪狂風怒雪間樅樹用根緊緊抓牢大地的情景。
欣普羅基本資料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紀辛演奏普羅高菲夫的〈少女茱麗葉〉,選自芭蕾舞劇《羅密歐與茱麗葉》,作品75
Sergei Prokofiev: Romeo and Juliet, Op. 75 No. 4 “The Young Juliet”
https://youtu.be/IWLR0D4J4bU
🎊🎓🎹4月17日(六)整天從下午一點至晚上九點,將會有我在台北藝術大學的五位大四生(鄭裕憲/林怡靜/湯欣蓓/陳晉宏/林薇)共五場的畢業音樂會,歡迎大家蒞臨欣賞。
在此先分享這五位同學的音樂會海報與曲目介紹
#范姜家族的馬拉松音樂會
🎹 陳晉閎/ Ching-Hong Chen🎹
▫️時間|2021/04/17(Sat.) 18:00
▪️演出曲目|
巴赫:平均律第二冊,a小調前奏曲與賦格
貝多芬:第31號降降A大調奏鳴曲,作品110
蕭邦:第二號敘事曲
普羅高菲夫:第三號奏鳴曲
(當天前台會備有票卷,只需要在票卷上填下基本資料即可入場)
🎵 曲目解說:
普羅高菲夫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原先是一齣芭蕾舞劇,而後作曲家親自將一些段落改編成管弦樂與鋼琴組曲。此鋼琴組曲總共有十首,第四首為「少女茱麗葉」。樂曲開頭可以聽到節奏相當輕快的十六分音符上下行音階,與多個和弦緊湊的接連在一起,代表著茱麗葉少女般的活潑性格。下一段則入一抒情旋律,代表著情竇初開的茱麗葉,對愛情產生著各種幻想。尾聲則是以悲傷的音階做為結尾,彷彿是茱麗葉苦惱著世間愛情的無以名狀,音樂刻畫著少女對愛情捉摸不定的複雜心緒。
欣普羅基本資料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我的德國朋友Frank Dupree演奏與改編卡布斯丁的鋼琴變奏曲給爵士三重奏:
https://youtu.be/M6HM-SdgYPA
🎊🎓🎹4月17日(六)整天從下午一點至晚上九點,將會有我在台北藝術大學的五位大四生(鄭裕憲/林怡靜/湯欣蓓/陳晉宏/林薇)共五場的畢業音樂會,歡迎大家蒞臨欣賞。
在此先分享這五位同學的音樂會海報與曲目介紹
#范姜家族的馬拉松音樂會
🎹鄭裕憲/ Yu-Hsien Cheng 畢業音樂會🎹
▫️時間|2021/04/17(Sat.) 13:00
▪️地點|臺北藝術大學 戲劇廳(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1號)(#免費入場)
▫️演出曲目|
巴赫:平均律第二冊,a小調前奏曲與賦格
貝多芬:第18號降E大調奏鳴曲,作品31之3
卡布斯丁:變奏曲,作品41
西貝流士:「雲杉」,作品75之5
史克里亞賓:f小調圓舞曲,作品1
普羅高菲夫:第一號奏鳴曲,作品1
(當天前台會備有票卷,只需要在票卷上填下基本資料即可入場)
🎵曲目介紹:卡普斯汀: 變奏曲, 作品41 N.Kapustin: Variations Op.41
卡普斯汀(Nikolai Kapustin,1937-2020),二十世紀烏克蘭籍俄羅斯作曲家兼鋼琴家,雖然長年居住在俄羅斯,但卻深受美國爵士樂的影響,但當時俄國對於爵士樂卻是抱持著一種懷疑的態度,他對爵士的喜歡也受到衝擊,不只是政府的因素,更大的影響來自他所處的古典音樂的世界。卡普斯汀曾表示:「相較於蘇聯政府,音樂學院更加漠視爵士音樂的存在,如果體制內音樂家也未提倡爵士音樂,其將被完全忽視了。」身為二十世紀蘇聯音樂家的卡普斯汀,將音樂建立於古典時期常用之樂曲架構,並巧妙融合豐富的爵士元素,進而成為蘇聯時期獨樹一格之音樂家。
卡普斯汀的變奏曲作於1984年,變奏曲風格,帶有很強的風格,但是卻孕育在傳統的古典變奏曲的結構中,然而在古典音樂的架構下,摻雜著絕妙的爵士和聲、複雜的切分節奏、重音以及速度變化,尤其在結尾的時候蘊涵了強烈的動感,古典與爵士音樂的融合形成了強而有力的節奏型態與搖擺韻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