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交通部審查補助新北市共76輛電動巴士,順利通過!」
🔶新北市政府於110年度提報申請汰換(購置)76輛甲類電動大客車,經過交通部審查後今日確認,「#全部同意給予補助」;#其中以109年額度補助43輛,#110年額度預核33輛。客運業者購買甲類電動大客車,最高每輛大客車補助1000萬元,包含12年維運補助。
🔶目前政府推動「2030客運(公車)全面電動化」政策目標,交通部110~112年補助一般型計畫先以300輛/年為原則,113年再視計畫整體經費、未來示範型計畫運作情形及補助標準調整等通盤檢討補助數量。針對新北市這次提報基隆客運、三重客運、欣欣客運及光華巴士汰舊換新46輛、國光客運新闢路線購置30輛電動大客車補助計畫,#孟楷也多次與交通部公路總局溝通_強調新北市全國人口最多_又鄰近台北_交通需求大_既然要推動電動車_就應該優先補助新北;現在獲得全數同意補助,絕對有利於達成全面電動化的政策目標。
🔶配合政府政策,已經有國光客運業者將在新北首次採用國產電動公車,中央理應給予補助支持;接下來一定會有更多的業者投入綠能電動運輸服務,有利於節能減碳!
💪認真做、用心拚,為了環保下一代以及我們更好的生活品質,感謝中央全數通過新北市電動巴士的申請,我們持續努力,邁向更好的未來!
🔗新聞相關:
聯合報
國光客運防疫公車 投入新北5路線
https://udn.com/news/story/7323/5254009
#立法委員洪孟楷
#持續加油努力不懈
#專業新希望
#中央地方一條心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Jordan到處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汐止區文化里位在康誥坑溪沿岸,溪旁用櫻花樹打造「櫻花大道」,每到春天,整條步道處處能見粉色花瓣點綴溪邊,吸引大批遊客賞櫻。 櫻花大道上主要種植山櫻花,也有零星的吉野櫻、富士櫻,每到春天,兩側的櫻花樹就會繁盛地開花,花瓣也會像下雨般飄在空中,成為里內相當出名的拍照景點。 #新北景點 #汐止櫻花大道 #...
「欣欣客運配車」的推薦目錄:
- 關於欣欣客運配車 在 洪孟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欣欣客運配車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欣欣客運配車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欣欣客運配車 在 Jordan到處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欣欣客運配車 在 Fw: [討論] 多數客運業者的維基頁面遭到破壞- 看板Bus 的評價
- 關於欣欣客運配車 在 巴士紀錄社團| KKA-0577 欣欣客運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欣欣客運配車 在 (欣欣客運)895路KKA-0386(249配車支援)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欣欣客運配車 在 大都會客運場站的情報與評價,FACEBOOK 的評價
欣欣客運配車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謝謝網友 Lynette Chen 拍攝分享她於1992至1993年間就讀臺北商專時所用罄的臺北市公民營公車學生定期票之票根。
昔日臺北市各家公車業者皆自行發售種類各異、只適用於自家路線的紙票,在實施聯營制度後,為求能夠「一票通用」,因此改由聯管中心統一發行紙票,票種分為普通票、優待票與學生票(須向學校登記,由校方代購);而在冷氣車投入營運行列後,也曾發行專用乘車代幣(過去冷氣車的票價略高於非冷氣車)。
隨著負責剪票的車掌在精簡人力的需求下逐漸被裁撤,司機必須兼顧駕駛與剪票工作(即所謂的「一人服務車」),導致營運效率下降,剪票制度因此於1994年初廢止,改全面採取上、下車投入現金收費。
《認識臺北市公車歷史》
清光緒13年(1887年),臺北府城設立之初,劉銘傳從上海購進人力車150輛,行駛於城內、艋舺和大稻埕之間,於是臺北有了第一批「準公共運輸」系統。
日治時期,1922年,日本人創設「臺灣自動車株式會社」,為臺北公共運輸之濫觴;初期僅有一條萬華至臺北橋的路線,後來因為經營不善,於1925年由本省人出資接辦,更名為「臺北汽車公司」。
1930年,臺北市役所(市政府)收購「臺北汽車公司」,成立「臺北市營公車」,並於市役所下設「自動車課」來管理;當時公車路線以台北車站為中心呈輻射狀,服務範圍不大,平均每日載運乘客約一萬人,大部分的市民往來市區除了步行、騎腳踏車,就是搭乘人力車。
那時候,公車總站設在臺北駅(臺北車站),另外在臺北橋、万華駅(萬華車站)、西門市場、円山動物園(圓山動物園)、東門詰所(東門肥料檢查所)、軍官邸前(今南昌路的陸軍聯誼招待所前)均設有調度站,可見當時臺北市營公車主要是跑城內到週邊的各個據點。
由於經營良好,使其於1937年時遽增到120輛車 、14條路線, 是日治時代臺北市公車業務之巔峰時期。可惜後來中日開戰而資源匱乏,公車運輸也隨之陷入半停頓狀態。
二戰結束後,百廢待舉,原有的公車由新市府公共汽車管理處接管,1946年時,堪用的公車僅剩下18輛,服務的路線縮減為8條;反倒是隨著國民政府遷台,上海的三輪車大量湧入,憑著機械化「跑得快」的優勢,迫使人力車數量銳減而終致消失,三輪車一下子躍為最重要的營業運輸工具。
戰後,臺北市政府將自來水、瓦斯、公車三種公共事業合併管理,於1946年4月1日正式成立「臺北市公用事業管理處」。他們接收了56部老舊車輛,然而其中卻只有4部可用, 僅能供兩條路線行駛。
初期,臺北市政府無力投資公共汽車業務,但在員工積極的整修下,至1946年10月,共有28輛公車恢復了以往的榮景,馳騁於市區8條路線,使當時財經狀況岌岌可危的臺北公車業務得以維持。
1949年,臺北市已有5,847輛三輪車在街上載客,數量約為1946年統計數量的100倍。於是,臺北的公共運輸正式進入機動車的時代。
1952年,臺北市政府將公共汽車自「公共事業管理處」分出,成立「臺北市公共汽車管理處」。此時,臺北市市區公車由臺北市公共汽車管理處獨家經營,僅有51條路線,營運車輛651輛。
1967年7月1日,臺北市升格為院轄市後,行政區域擴大,人口大幅增加。為適應市民交通上之需求,自1969年起局部開放民營,欣欣、大有、大南、光華等4家民營業者陸續加入營運,路線增為90條,營運車輛增為847輛,當年的總搭乘人次約有3.9億,1975年更達到9億人次的高峰!但由於各業者獨自發售的票證種類複雜、票價不一且無法通用,公車路線亦缺乏整體規劃,出現許多個別區域服務上重疊或不足的情形。
之後,公共運輸運量開始下降,即使公營公車業者在1976年底進行整合聯營,但頹勢已現,往日雄風難振。
為了提升營運效率,「臺北市公民營公車聯營籌備委員會」於1976年成立,針對公車路線與號碼、票證與票價進行整合,並設置管理聯營事務的統一組織,自1977年4月30日起實施聯營,中興、指南、台北、三重、三重市公車(今首都客運)等5家民營業者加入經營,當時分配路線149條,計畫參加聯營車輛2325輛,實際行駛1984輛。
臺北市由公共運輸所承擔的交通運量在1975年還有超過50%,但到了1981年,公共運輸就只承擔42%左右的運量,到了1991年,公共運輸承擔的運量遽降至27%。到了1996年臺北捷運通車後,臺北市的公共運輸僅占24%的運量,已不到總交通運量的四分之一。
1980年代後期至1990年代,許多原由臺灣省公路局(今交通部公路總局)管轄之公路客運路線,以重新編碼或區段聯營方式納歸聯營路線,相關業者亦隨之加入聯營體系,此後,聯營公車路線於新北市境內的涵蓋範圍逐漸擴展。
為提升臺北公車的服務品質,1992年開辦「聯營公車營運服務指標評鑑」,在臺北市政府的獎勵、監督與業者努力 地爭取榮耀下,臺北各公車業者的服務品質已大幅進步。
1996年3月,臺北第一條捷運─木柵線正式通車,捷運在此後便迅速擴展。公車企業為尋求新商機,於1999年10月開辦捷運接駁公車, 使捷運與公車能相輔相成。
隨著臺北捷運路網的初步完成,為鼓勵市民使用大眾運輸,臺北市政府於2003年11月實施捷運與公車雙向轉乘優惠措施,至今,許多臺北市民的生活已與大眾運輸密不可分。
自新北市政府交通局於2010年成立後,為利權責劃分更為審慎考量當地運輸需求與特性,針對市境內里程佔多數的新設路線即由該局管轄,一般稱為新北市轄公車路線。
臺北市公共汽車管理處自2004年1月1日起轉型民營化公司組織並改名為大都會汽車客運公司,自此,臺北市市區公車均由民營業者擔負運輸服務角色。
臺北市聯營公車路線數約280餘條,共由14家業者提供運輸服務,路線類別包含一般路線、幹道公車、捷運接駁公車、山區公車、休閒公車及市民小巴等,車輛數約3600輛,將繼續提供臺北市民更為便捷、安全及優質之運輸服務。
欣欣客運配車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關於搭公車,你有什麼難忘的回憶呢?
在臺北市區搭公車 1974 vs 2017
上圖拍攝於1974年,下圖由張哲生於2017年9月21日在臺北市搭乘49路公車時拍攝。對照之下,來自窗外的自然通風變成了窗戶打不開的空調冷氣、上車時由車掌小姐剪票變成了悠遊卡感應付費、通知司機要下車的拉鈴變成了按鈴……
最早臺北市各家公車業者皆自行發售種類各異、只適用於自家路線的紙票。在實施聯營制度後,為求能夠「一票通用」,因此改由聯管中心統一發行紙票,票種分為普通票、優待票與學生票(須向學校登記,由校方代購)。冷氣車投入營運行列後,也曾發行專用乘車代幣(過去冷氣車的票價略高於非冷氣車)。
隨著負責剪票的車掌在精簡人力的需求下逐漸被裁撤,司機必須兼顧駕駛與剪票工作(即所謂的「一人服務車」),導致營運效率下降,剪票制度因此於1994年初廢止,改全面採取上、下車投入現金收費。
《認識台北市公車歷史》
清光緒13年(1887年),臺北府城設立之初,劉銘傳從上海購進人力車150輛,行駛於城內、艋舺和大稻埕之間,於是臺北有了第一批「準公共運輸」系統。
日治時期,1922年,日本人創設「臺灣自動車株式會社」,為臺北公共運輸之濫觴;初期僅有一條萬華至臺北橋的路線,後來因為經營不善,於1925年由本省人出資接辦,更名為「臺北汽車公司」。
1930年,臺北市役所(市政府)收購「臺北汽車公司」,成立「臺北市營公車」,並於市役所下設「自動車課」來管理;當時公車路線以台北車站為中心呈輻射狀,服務範圍不大,平均每日載運乘客約一萬人,大部分的市民往來市區除了步行、騎腳踏車,就是搭乘人力車。
那時候,公車總站設在臺北駅(臺北車站),另外在臺北橋、万華駅(萬華車站)、西門市場、円山動物園(圓山動物園)、東門詰所(東門肥料檢查所)、軍官邸前(今南昌路的陸軍聯誼招待所前)均設有調度站,可見當時臺北市營公車主要是跑城內到週邊的各個據點。
由於經營良好,使其於1937年時遽增到120輛車 、14條路線, 是日治時代臺北市公車業務之巔峰時期。可惜後來中日開戰而資源匱乏,公車運輸也隨之陷入半停頓狀態。
二戰結束後,百廢待舉,原有的公車由新市府公共汽車管理處接管,1946年時,堪用的公車僅剩下18輛,服務的路線縮減為8條;反倒是隨著國民政府遷台,上海的三輪車大量湧入,憑著機械化「跑得快」的優勢,迫使人力車數量銳減而終致消失,三輪車一下子躍為最重要的營業運輸工具。
戰後,臺北市政府將自來水、瓦斯、公車三種公共事業合併管理,於1946年4月1日正式成立「臺北市公用事業管理處」。他們接收了56部老舊車輛,然而其中卻只有4部可用, 僅能供兩條路線行駛。
初期,臺北市政府無力投資公共汽車業務,但在員工積極的整修下,至1946年10月,共有28輛公車恢復了以往的榮景,馳騁於市區8條路線,使當時財經狀況岌岌可危的臺北公車業務得以維持。
1949年,臺北市已有5,847輛三輪車在街上載客,數量約為1946年統計數量的100倍。於是,臺北的公共運輸正式進入機動車的時代。
1952年,臺北市政府將公共汽車自「公共事業管理處」分出,成立「臺北市公共汽車管理處」。此時,臺北市市區公車由臺北市公共汽車管理處獨家經營,僅有51條路線,營運車輛651輛。
1967年7月1日,臺北市升格為院轄市後,行政區域擴大,人口大幅增加。為適應市民交通上之需求,自1969年起局部開放民營,欣欣、大有、大南、光華等4家民營業者陸續加入營運,路線增為90條,營運車輛增為847輛,當年的總搭乘人次約有3.9億,1975年更達到9億人次的高峰!但由於各業者獨自發售的票證種類複雜、票價不一且無法通用,公車路線亦缺乏整體規劃,出現許多個別區域服務上重疊或不足的情形。
之後,公共運輸運量開始下降,即使公營公車業者在1976年底進行整合聯營,但頹勢已現,往日雄風難振。
為了提升營運效率,「臺北市公民營公車聯營籌備委員會」於1976年成立,針對公車路線與號碼、票證與票價進行整合,並設置管理聯營事務的統一組織,自1977年4月30日起實施聯營,中興、指南、台北、三重、三重市公車(今首都客運)等5家民營業者加入經營,當時分配路線149條,計畫參加聯營車輛2325輛,實際行駛1984輛。
臺北市由公共運輸所承擔的交通運量在1975年還有超過50%,但到了1981年,公共運輸就只承擔42%左右的運量,到了1991年,公共運輸承擔的運量遽降至27%。到了1996年臺北捷運通車後,臺北市的公共運輸僅占24%的運量,已不到總交通運量的四分之一。
1980年代後期至1990年代,許多原由臺灣省公路局(今交通部公路總局)管轄之公路客運路線,以重新編碼或區段聯營方式納歸聯營路線,相關業者亦隨之加入聯營體系,此後,聯營公車路線於新北市境內的涵蓋範圍逐漸擴展。
為提升臺北公車的服務品質,1992年開辦「聯營公車營運服務指標評鑑」,在臺北市政府的獎勵、監督與業者努力 地爭取榮耀下,臺北各公車業者的服務品質已大幅進步。
1996年3月,臺北第一條捷運─木柵線正式通車,捷運在此後便迅速擴展。公車企業為尋求新商機,於1999年10月開辦捷運接駁公車, 使捷運與公車能相輔相成。
隨著臺北捷運路網的初步完成,為鼓勵市民使用大眾運輸,臺北市政府於2003年11月實施捷運與公車雙向轉乘優惠措施,至今,許多臺北市民的生活已與大眾運輸密不可分。
自新北市政府交通局於2010年成立後,為利權責劃分更為審慎考量當地運輸需求與特性,針對市境內里程佔多數的新設路線即由該局管轄,一般稱為新北市轄公車路線。
臺北市公共汽車管理處自2004年1月1日起轉型民營化公司組織並改名為大都會汽車客運公司,自此,臺北市市區公車均由民營業者擔負運輸服務角色。
臺北市聯營公車路線數約280餘條,共由14家業者提供運輸服務,路線類別包含一般路線、幹道公車、捷運接駁公車、山區公車、休閒公車及市民小巴等,車輛數約3600輛,將繼續提供臺北市民更為便捷、安全及優質之運輸服務。
欣欣客運配車 在 Jordan到處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汐止區文化里位在康誥坑溪沿岸,溪旁用櫻花樹打造「櫻花大道」,每到春天,整條步道處處能見粉色花瓣點綴溪邊,吸引大批遊客賞櫻。
櫻花大道上主要種植山櫻花,也有零星的吉野櫻、富士櫻,每到春天,兩側的櫻花樹就會繁盛地開花,花瓣也會像下雨般飄在空中,成為里內相當出名的拍照景點。
#新北景點 #汐止櫻花大道 #郊遊 #賞櫻花
🔑【副頻道「Jordan日常」】https://bit.ly/3hhOQDg
🔑【「Jordan到處走」粉絲頁】 https://bit.ly/2XaazF9
--- 交通資訊 ---
※ 開車:Google Map
輸入 https://goo.gl/maps/gBL33ap8ErG8RjAz6 ,可導航至櫻花大道步道新台五路一段端入口
※ 火車:
搭到「汐科」站,步行約5-10分鐘,可到達櫻花大道步道新台五路一段端入口
※ 公車:
中興巴士605新台五線、675、951、藍15;新北客運678;大都會客運823;欣欣客運907;基隆客運1031;免費市區巴士F901、F912、F915,搭到「連興街口」站,再步行170公尺,可到達櫻花大道步道新台五路一段端入口
--- Traffic Information ---
※ Driving :
Use the Google Map link
https://goo.gl/maps/YXM69atsr9Di8yL79 to the trail entrance close to Section 1, Xintaiwu Road
※ Train :
" Xike " Station, then walk 5 to 10 mins to the trail entrance close to Section 1, Xintaiwu Road
※ Bus:
Take Zhongxing Bus 605 Xintaiwu, 675, 951,B15, New Taipei Bus 678, Metropolitan Bus 823, Shin-Shin Bus 907,Keelung Bus 1031, free City Bus F901, F912, F915 to " Lianxing St. Intersection ", then walk 170 meters to the trail entrance close to Section 1, Xintaiwu Road
健行影片 https://bit.ly/30XNJBD
渡假村、飯店住宿 https://bit.ly/3fcCDh6
陽明山景點 https://bit.ly/2P3URqC
賞花系列 https://bit.ly/336ZOHj
夏天避暑清涼步道 https://bit.ly/2CYLRk4
兒童遊戲場 https://bit.ly/3f9qXf5
玩水系列 https://bit.ly/2Xab4Px
歷史建築古蹟 https://bit.ly/2BGNzWR
博物館 https://bit.ly/3094SZS
台北景點 https://bit.ly/39BY0HN
基隆景點 https://bit.ly/2PaYsDa
宜蘭景點 https://bit.ly/3098Mly
新北市瑞芳區景點 https://bit.ly/3368SMD
新北市淡水區景點 https://bit.ly/2D0q6R4
新北市石門區景點 https://bit.ly/2BHDCbJ
新北市萬里區景點 https://bit.ly/3gblYMx
新北市貢寮區景點 https://bit.ly/2X7JgLN
新北市汐止區景點 https://bit.ly/2D1Tp5B
新北市平溪區景點 https://bit.ly/3gejH2Z
台南景點 https://bit.ly/2Dh8fFm
🔔商業配合聯絡方式:
1. FB粉絲專頁「Jordan到處走」私訊
2. E-mail:driversjuju@gmail.com

欣欣客運配車 在 巴士紀錄社團| KKA-0577 欣欣客運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宇大吉雙門遊覽車(在國光客運配車表(https://sites.google.com/site/twbusform/home/freeway/kingbus)看到原車號510-WW→KKA-0085換牌). 公車配車表- 國光客運配車表. ... <看更多>
欣欣客運配車 在 Fw: [討論] 多數客運業者的維基頁面遭到破壞- 看板Bus 的推薦與評價
※ [本文轉錄自 Wikipedia 看板 #1WqruaY5 ]
作者: yoshi412 (天翠小銀) 看板: Wikipedia
標題: [討論] 多數客運業者的維基頁面遭到破壞
時間: Thu Jun 24 00:15:30 2021
不知道能不能在這邊問?
本身是公車迷
近來有看到好幾個客運業者的頁面都遭到某位管理員的破壞
先附上一些案例
https://bit.ly/3j7s8lc
(台北客運)
https://bit.ly/3h0jXnQ
(欣欣客運)
不僅是配車的車籍資料 就連最基本的路線資料和場站資料也被該管理員破壞掉
重點是 現在不少管理員都認同那位管理員的觀點 也就是把客運業者的泰半基本資料都認定
為是瑣碎資料而刪除 回復原本的資料還會被認定是真人傀儡而永封
這件事在台灣巴士協會的FB社團已經吵了有一段時間了 但直到現在仍然沒有任何解決跡象
不知道有沒有人能幫忙協調一下?
另外 本文會同時轉錄至Bus板
--
你們知道,世上那些被認為是統治者的有權管理人民,領袖也有權支配人民。但是你們卻
不是這樣。你們當中誰要作大人物,誰就得作你們的僕人;誰要居首,誰就得作大眾的奴
僕。因為人子不是來受人侍候,而是來侍候人,並且為了救贖眾人而獻出自己的生命。
(馬可福音 10:42~4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83.109.13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ikipedia/M.1624464932.A.885.html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yoshi412 (111.83.109.134 臺灣), 06/24/2021 00:16:01
忘了補上 自己是比較傾向認為配車資訊是可以另外寫一個列表放在其中 是比較合適的
至於場站和路線也被砍就真的是過火了
是說 剛隨便找了幾個客運公司&機關的日文條目 感覺比中文條目還要仔細許多
https://bit.ly/2TbQfV9
(京阪バス)
https://bit.ly/3joxpoe
(奈良交通)
https://bit.ly/3gXTZm5
(京都市営バス)
然而也有些條目比較偏簡略
https://bit.ly/2U0aYv8
(伊丹市交通局)
https://bit.ly/3A1BXak
(滋賀交通)
※ 編輯: yoshi412 (101.12.48.190 臺灣), 06/27/2021 00:35:1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