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內在反思】「當個性被否定時,也會覺得自己被否定了」
。
「個性=我」,很多人並不喜歡被說個性不好,因為否定一個人的個性=否定那一個人。
人們是根據先天的性格狀態,加上後天的學習模仿,改良或調整,而形成「現在」所看到的樣子。
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一些「內在」基底,再視學習往「外」添加不同成分與比例。基底以外部分,擴充擴大後,隨時可收放。
例如說一個天生內向的人,在有所歷練後,他可以在眾人面前外向、活潑、主動,然而並非就變成另一種人,而是像「面具」一樣,獨處時又回到內向安靜。每個人都是如此,或多或少會有面具,以減少社會眼光的侵襲,或者拿來討好社會。
。
#全文:
儘管從系統觀來看,事情最終的結果是由各項因素綜合而成的,包括物理環境、技能熟練、命運機遇、他人影響、身心狀態、個性態度…但人們習慣「從簡」認知,只做「個人歸因」:不是對方的問題,就是自己的問題!
而人的問題就是指「個性態度」。
「行為」是客觀事實,也沒什麼好說的,錯了只能收拾或下次改,但人們就喜歡「找人扛罪」,往他人或自己「內在」去責怪,「欲加之罪、何患無詞,說「你/我的個性喔,真是糟糕!」不落井下石就是不愉快。
「個性=我」,很多人並不喜歡被說個性不好,因為否定一個人的個性=否定那一個人。
當然個性並非不能改,而是某個範圍可以改,但範圍內若要改,就等於被否定了。
。
「個性」、「性格」、「特質」、「態度」?
#特質:面對某事情或情境的叢集能力,影響效果與效率,例如內斂特質,在思考領域較能縝密,但行動上就略嫌緩慢。
人格心理學對特質「Triat」的解釋:是個體所具有的神經迴路特性,決定個體行為的基本特性,形成個體所特定的行為模式,讓個體在環境中有一致的反應。
不妨把特質視為某種「性向」,如語文性向高者在學習上領悟力高,能又快又好,事半功倍,但相對低者則是事倍功半,則需要兩倍以上時間才能完成相同效果。性向是針對「事物學習」的天生能力,「特質」則多與「人際互動的學習」有關,像是溫暖、敏感、固執、優雅、分析、領袖…
#態度:面對處境時心態上的解讀與選擇,像是樂觀或悲觀、積極或消極,這影響人們是否全力以赴或有所保留。
#個性、「性格」:兩者同義。由多重特質與態度組成,更為抽象與「個人化」,例如:春嬌大剌剌的個性VS志明大剌剌的個性,雖然同一形容詞,但兩者內涵除了大同還有小異,並不完全一樣。
#人格:加入「時間軸」等面向,是經由歷練所淬煉出來的一個整體,例如:志明的人格真是高尚。人格不會出生就高尚,一定有其過程累積而來。
以上是我自己的分法,其他也有人說「人格由諸多特質組合」。
。
#人的個性是內建的嗎?
心理學研究「人格特質(性格)」的稱『人格心理學』,一般有三種討論:特質論、整體論和建構論,簡單分類即是先天(與生俱來)和後天(學習模仿)的比例差別。
人格是每個人的核心,像每個人的名字一樣,有各自的特色與獨一無二,人有「主動性」可人定勝天,能超越環境使其「貧民窟裡出企業家」或「富不過三代」。到不穿鞋的村開發賣鞋業務,樂觀與悲觀的人看到的點就會不同,但「哪個人」究竟是怎麼去看的,樂觀與悲觀個性的決斷瞬間,只有那個人才知道。
回到最初〈當個性被否定時,也會覺得自己被否定了〉,這句話確實有它的道理。人們是根據先天的性格狀態,加上後天的學習模仿,改良或調整,而形成「現在」所看到的樣子。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一些「內在」基底,再視學習往「外」添加不同成分與比例。
基底以外部分,擴充擴大後,隨時可收放。例如說一個天生內向的人,在有所歷練後,他可以在眾人面前外向、活潑、主動,然而並非就變成另一種人,而是像「面具」一樣,獨處時又回到內向安靜。每個人都是如此,或多或少會有面具,以減少社會眼光的侵襲,或者拿來討好社會。
個人是否能「意識到」面具/外殼,能否「自主決定」穿脫範圍,是人生中「自我認同」的課題與任務。學習過程中,最終會在圈圈的核心點產生「SELF:自我」,做決定與指揮的中心概念。當他越能接受「本來的樣子—即天生特質的特性與限制」,就越自在,不再害怕他人的否定,從而發展「自我」的擴充圈。
自我懷疑的人是連本身所擁有的特質都一律否定,當人連基底都不認同,自然感到空虛,即使後來往上添加的面具/外殼也一樣空虛。如果只剩「面具=我」,就會產生很多人際困難,像是關係界線不明。
#接受自己「與生俱來」的原廠設定
近年來,許多的心靈課程、心理測驗或信仰,都以此觀點協助人們接受自己,從內在接受自己與生俱來的特質,接受原廠設定,再從此設定往外擴充,失敗了也沒關係,因為你還有自己的內在。
接受自己的特質,也能知道「原來如此,我是這樣的」、「難怪之前我會如此作為」,脫離社會要你「應該做的」,逐漸演變成「我就是我!」、「我就是這個樣子,有好也有壞。」
萬一被否定了,個性外圍倒是無妨,本來就不是自身的一部分,充其量要改變的是「角色行為」,被批評時我會想「要改的是心理師這角色,而不是我」,調整就比較容易進行。萬一有人批評內在呢?說什麼「你就是爛!」、「內向就是不好」,當你意識到這部分,就直接反抗吧,管他的,沒有人有權指正你的內在該是什麼樣子。
#何謂活出個性?
『所謂「個性」或是「活出個性」,究竟是什麼意思?』河合隼雄《走進小孩的內心世界》回答「就是勇於把賭注放在毫不明確、無法用數字衡量的事情上面。」
欲加之罪意思 在 張齡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林楚茵是我前辦公室同事,是大家的好姊姊,上到長官下至工讀生,沒有人不喜歡她,因為她對誰都和藹可親,態度一樣,就是個好姊姊。以這個程度就要連連看她兄弟姐妹,楚茵姐的爸媽也太會生了,至少生上千個!增產報國😂
其實我剛認識楚茵覺得很意外,竟然有個「姊姊」輩的人可以在網路上活躍程度比我們這種年輕人還高(不好意思楚茵姐),但楚茵姐真的很厲害,她是個資訊狂,很懂三c,懂所有新的產品,很大量用臉書,連對個不熟幫忙買飯的工讀生弟弟底下都能有鼓勵留言喊弟弟,她很照顧後輩。
恭喜楚茵姐再次拿到優秀立委評鑑,這就是我認識的她,當記者、主播、政論主持,不管哪個角色,她都全力以赴,投入百分百,在團隊中總是最早到最晚走。
楚茵姐加油!清者自清!相信你!認真自持有為有守!!!
真的只能說 欲加之罪 何患無辭
楚茵姐!清者自清!加油!
欲加之罪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不便透露不等如黑箱作業】
國安處長蔡展鵬因光顧無牌按摩店而被停職調查,警隊亦秉公辦理主動對外公開事件。但毒果卻要硬把無牌按摩與色情連繫上,當警務處處長鄧炳強會見傳媒時又被指控用「案件詳情不便透露」去隱瞞內情。
請問,大家是第一天做記者嗎?一向由於調查工作甚至因法律程序下,案件詳情都是不便透露的,否則會影響調查或司法程序,這回應是理所當然吧!為什麼記者要把警隊描述至像要把事情隱瞞包庇般?若要包庇又怎會主動向傳媒公開事情?怎會要求蔡sir即時停職接受調查?
毒果還要大字標題質問事件有沒有涉及性交易?全因他是國安處長大家便要陰謀論地幻想出一百個故事出來。更可笑是當年大家對英國領事人員鄭文傑在內地嫖妓被捕事情中,卻堅信事主沒有性交易只是在中國受政治迫害而被消失。被釋放後回港的當事人更誣蔑中央曾虐打逼供去掩飾其醜行!直至官媒播放出他三次光顧按摩店的閉路電視實證,再加上被扣查的對話片段後,便把他的謊言全部擊破。原來他的公幹是包括去按摩店、所謂的嚴刑敲問原來連手扣也沒有帶上,鄭文傑更自己承認在扣留期間放棄聯絡家人的權利是因為覺得這件事很丟臉,不好意思告訴家人。
單從這兩件事的處理手法,黃人毒媒的雙重標準偏頗不公又再次表露無遺。鄭文傑嫖妓有片有證據卻可說成政治迫害、強迫拍片認罪甚至深信他沒有嫖妓只是公幹;但蔡展鵬事件仍在調查中,詳情未明卻已欲加之罪,還嘗試指控警方隱瞞內情。雖然發生了這事情或多或少會影響警隊聲譽,但從此事大家又可以清晰看到警隊是如此大公無私,警員在查牌行動中遇到如此高職位的大sir仍然秉公辦理沒有徇私枉法,這點絕對是值得欣賞。我相信警隊一定會盡快調查,並給公眾一個交代。若警官真的行為不當違反紀律,亦相信警隊一樣會秉公處理。請毒媒不要再誣蔑警隊黑箱作業了!
朱庭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