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要買布自然熟路去深水埗。除了較為人熟悉的主要材料街,走到欽州街與荔枝角道交界,在一片樹蔭下,布幕的環抱之中,裡面藏著一檔檔民間自建、俗稱「棚仔」的臨時攤檔,為欽州街小販市場,材料之多樣不遜於外邊地舖。走進裡頭的「五街九巷」,有時要打側身才能穿過;看中哪件貨,也需撥一通電話,讓身在他方的店主趕來。一眾檔販從七十年代臨時經營至今,政府終於2015年提出清拆,將檔販搬遷到通州街臨時街市,官民雙方周旋至今。
七十年代,港英政府為了改善深水埗交通規劃,將汝州街小販移遷到其時市欽州街這個市鎮邊緣,逐漸生成了這個棚仔市集的空間。而在成衣工業還未興起的年代,大眾多到裁縫店訂製衣服,或是跟布販買布自行縫紉,自製家中床品窗簾。這些小販形式的疋頭布行以低價購入尾貨及布辦,因著花款多且能少量購買,深受小市民喜愛;九十年代為了開拓市場,檔販繼而發展出衣服、布品訂製等服務。棚仔如龐大製衣業中一個不顯眼的小齒輪,卻滿足了丁斗市民的日常所需。今時今日仍不乏光顧者,除了有時裝設計系學生,亦有南亞裔族群買布製作民族服飾。
除了見證製衣業的宏大歷史,知築常落&棚仔建築記錄組 及時落區,用小誌將這片錯綜複雜的建築群紀錄下來。發起人鍾志豪認為,棚仔有趣之處,在於空間佈局、檔口配置臨時得來卻充滿智慧,城裡難再有如此公私模糊的場域,容讓民間發揮創意。如檔口延伸出的裁衣空間,檔與檔之間一塊擋雨帆布,或是利用旁邊停車場存貨,自發種植及打理大樹,利用天然綠蔭遮擋陽光,無不展現出空間挪用的機動性。至於棚仔內部密麻麻的空間佈局,同樣紊亂有序,教人會心一笑。小誌團隊成員用上各自建築、園境、室內、藝術、寫作、社會科學的專長,進行空間特性的解構和歸納-有成員以插畫勾勒出棚仔的擺布七式,呈現狹小空間內如何又掛又晾,地盡其用擺放貨品;亦有成員拍下五街九巷,勾劃出走火路線意想圖,以及縱橫交錯得叫人憂心的電力分佈圖。
如此渾然天成的空間,卻因為處於城市管理的灰色地帶,令公開討論及報導記錄一直有著多限制。如今市集搬遷在即,才成就了這次出版的契機。但認識空間運用是起點,從中關懷小販生態和行業發展,反思城市規劃與街道使用的另類可能,如後記所言,才是民間記錄的意義所在。
#三十三間棚仔 #深水埗 #知築常落 #民間記錄#小誌 #城市規劃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深水埗警署是香港警務處西九龍總區深水埗警區的分區警署,屬於香港二級歷史建築。為了處理大量中國大陸人湧入香港後,在深水埗區所引起的治安問題,深水埗警署於1924年動工,於1925年竣工,當時鄰近海旁及深水埗軍營;深水埗警署僅比九龍現存最古舊的警署──油麻地警署,遲兩年落成。香港保衛戰時,深水埗警署被駐...
欽州街小販市場 在 阿新愛玩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深水埗有 著不少美食,沒想到還有 #隱藏景點:#欽州街小販市場,而且是香港僅存的布料集中地,也難怪被稱香港布料圖書館,布料超級多的啊!
欽州街小販市場 在 Padper.c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看世界
【中秋連假行市集】
棚仔係位於深水埗嘅布市場,平時吸引到唔少人嚟尋寶。
過兩日仲會舉行中秋布藝手作市集,除左有本地創意工業嘅朋友帶來布藝衣飾同手作,仲有工作坊時段㗎。
趁3日連假,可以去逛下呀~
《中秋棚仔布藝手作市集》
日期:2017年9月30日及10月1日(星期六及日)
時間:12 p.m. – 6 p.m.
地點:深水埗荔枝角道373號欽州街小販市場 – 棚仔
圖片來源:反對關閉棚仔布市場 Facebook專頁
#padper #深水埗 #中秋佳節 #布藝手作 #假日市集 #本土創意
欽州街小販市場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深水埗警署是香港警務處西九龍總區深水埗警區的分區警署,屬於香港二級歷史建築。為了處理大量中國大陸人湧入香港後,在深水埗區所引起的治安問題,深水埗警署於1924年動工,於1925年竣工,當時鄰近海旁及深水埗軍營;深水埗警署僅比九龍現存最古舊的警署──油麻地警署,遲兩年落成。香港保衛戰時,深水埗警署被駐港英軍充作軍營用途,至香港日治時期時,被日本皇軍改為深水埗集中營的指揮部。1978年,長沙灣警署落成前,深水埗警署為深水埗分區總部,管轄範圍於香港保衛戰前遠及荃灣一帶。深水埗警署由公和洋行設計,是英國殖民地典型的新古典主義建築,分為A至E座,其中以面對欽州街及荔枝角道的C座歷史最悠久。C座樓高3層,建有傳統圓柱門廊,並且設有裝飾欄杆。傾斜屋頂鋪上中式瓦片,數支煙囪在屋頂突出。面對內庭一面設計則比較現代化,展露包浩斯風格。深水埗警署樓高3層,為了應付需要,大樓旁於後來分別增建了多座現代化建築物。
鴨寮街Apliu Street俗稱鴨記,是香港深水埗的一條街道,以專門售賣電子零件和電子產品而聞名,故有電子街或電子零件街的別稱。根據梁炳華編著的《深水埗區風物志》記載,十九世紀,鴨寮街一帶為大海,附近有農田、魚塘,填海後曾經有飼鴨養的寮。二十世紀初期,深水埗被納入城市發展,需要興建街道,鴨寮街因此而得名。1930年代起,鴨寮街是一條專門售賣二手貨品的街道,曾被視為九龍的摩羅街。到了1980年代,鴨寮街逐漸成為了電子零件的集散地,漸漸發展成以電子硬體、電訊、數碼產品為主的市場。大廈地舖主要銷售手機、保安系統、無線電、音響器材及電子零件、五金工具等,街上的200個檔口則有很多廉價貨品發售,例如手電筒、數碼產品配件、電子零件、連接線、變壓器、燈泡、電鑽等,亦有舊電器、遊戲機、黑膠唱片二手貨品等。因應2011年旺角花園街排檔奪命大火,政府資助全港43個排檔區的小販搬遷及重建排檔,冀減低火警風險。其中深水埗鴨寮街一段排檔,剛於2014年11月完成有關重建後,檔主憤言該計劃嚴格限制他們只能在細小範圍內擺賣,根本無地方展示貨品和存貨。
欽州街小販市場Yen Chow St Hawker Bazaar,又稱為深水埗布藝市場,俗稱「棚仔」,是香港目前碩果僅存的布料集中地,位於深水埗荔枝角道373號。小販市場早在1970年代開始有布販進駐,全盛時期共有190多檔經營,其後政府停發小販牌,如今僅餘21個布販繼續在市場擺檔。1978年,由於政府要在欽州街興建地鐵深水埗站,將該處的小販安排到此臨時擺檔至今。小販市場每一個檔攤都堆滿了布膠板帆布,雖環境昏暗,但布料價錢相當相宜,款式多元化,普通的綿布、麻布、各種花式的格仔布,甚至牛仔布也可以找到。因此成為時裝設計的學生常到之處。2015年8月中,食環署突然致函布販,稱政府需收回欽州街小販市場興建公私營住宅,該署曾與受影響的布販開會,提出四個補償方案,包括撥出各區空置攤位供布販繼續經營,布販亦可選擇交回小販牌照,領取80,000元的特惠金。據悉,有布販在會上炮轟食環署的補償方案欠誠意。布販又不滿安置方案提及可在各區空置攤位繼續經營,惟無交代攤位的位置,擔心檔位偏遠無生意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