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麥寮」
鄉親們對於麥寮的印象是什麼呢?
六輕、歌仔戲、布袋戲…
但您知道,麥寮曾是 #台灣麥子 🌾的故鄉嗎👀
根據「台灣府誌」記載:麥寮因新虎尾溪之故,形成麥津渡船頭,與大陸貿易之貨物皆由此船頭進出。因當時麥寮盛產 #大麥 與 #小麥,農民為運輸方便,在船頭旁搭一寮仔,專門堆放成包的麥子,當時人稱此寮為「麥仔簝」。
辛亥年時新虎尾溪暴漲改道,麥津渡船頭也因泥沙堆積而淤塞,後來的人就以麥仔簝代表全麥寮。之後,又衍申為麥簝街,最後改為麥寮。
淑亞拜訪月光下友善農場的負責人 #郭慧蟬
慧蟬為麥寮媳婦
常看見馬路兩旁用小麥作為裝飾的路燈
實際上卻看不見麥田⋯
但現在提及麥寮
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想到六輕
為了想要打破大眾對麥寮的刻板印象
於是成立月光下友善農場
將小麥製成一系列商品
持續的行銷「麥寮」
有人問,為什麼叫「月光下」呢?
慧蟬笑著說
因為家人反對夫妻倆務農
平時都有正職工作
若要兼顧小麥農務
就必須天還沒亮前🌛
先去田裡忙碌
再接續著上班
下班後再來到田裏忙碌
都在「月光下」🌙工作
慧蟬帶領淑亞
瀏覽月光下總部的友善小麥商品
自信地介紹著:
小麥麵粉、手工全麥麵條、小麥粒、小麥茶、台灣小麥啤酒...等,亦將麥寮在地文化融入商品中。
如:
「在地旅行」月光下台灣小麥方塊酥,包裝外盒就結合了麥寮國定古蹟「拱範宮」與麥寮台糖原料辦公室的炮仗花。
又或者是將麥寮歌仔戲「拱樂社」的悠久歷史文化融入台灣小麥白酒中,除了能讓消費者能喝到品質一流的白酒,更能認識麥寮的小麥與歷史。
淑亞不禁動容,這條路不好走,但慧蟬走了好久好久⋯仍還是繼續堅持!
「看到麥子,麥寮就到了」
這是月光下友善農場最大的願景
麥寮小麥種植的面積由1甲地到30甲地
慧蟬開始思考「要如何把小麥推銷出去」
參與國內各大市集的擺攤
卻也面臨到一個問題….
慧蟬語重心長地說:
「一般人對麥寮的刻板印象太嚴重了。」
想到麥寮,大部分民眾可能會想到的是:
六輕、環境污染
只要是麥寮
東西都賣不出去
甚至曾有顧客直接說:
「你這東西可以吃嗎??」
令慧蟬錯愕不已
但也堅定想繼續推廣友善小麥的決心!
參加許多目前雲林縣政府 #農業處 舉辦
在地廠商媒合等的活動
並提案相關計畫,結眾人之力共同推廣!
其實麥寮也有藍天,也有白雲☁️
麥寮擁有很廣闊的視野👀
六輕的相關排放
亦一直在標準範圍內甚至更低
我們都應該為了麥寮 #去污名化
麥寮是麥子的故鄉!
擁有種植小麥得天獨厚的環境,
是雲林的瑰寶之一👍🏻
如果鄉親們願意
不妨走一趟 #月光下友善農場總部
聆聽他們的故事
購買一包友善種植的小麥回家料理烹煮
富含優質纖維,健康美味
共同支持在地產業
像點亮燈光一樣💡
一盞一盞的擴散
讓雲林小麥持續發光發亮✨
#雲林縣政府 #農業處
#月光下友善農場總部
#雲林在地產業故事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0萬的網紅異色檔案,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明華園創團92周年 跨界劇場新作《冥戰錄》 🎥2021.03.20-21 台中 臺中國家歌劇院🎶 專屬優惠 購買連結💻現打6折▶https://reurl.cc/0DdM29 👂👂本集Podcast連過去聽喔 https://sndn.link/dkdk/ru8gpY ☺️《冥戰錄》改編自漫畫...
歌仔戲 野 台 戲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2021/08/22 (日) 下午1600-1700 🔎 FM96.7 環宇廣播電台 客庄花路米
📌 #客庄DoReMi# #非客籍同學的客家傳統戲曲奇幻旅程#
📌本週單元來賓: #陳詠翔# #國立台灣戲曲學院客家戲學系#
🔻在客庄社區裡最有土地連結和文化不可取代性的「 #客家傳統戲曲# 」表演藝術,經過田野調查中發現,客家傳統戲曲之所以較不被一般大眾青睞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一般人對於客語的認知度有限,因此,客家傳統戲曲的精髓「 #客語# 」,反而成了客家傳統戲曲發展和傳承的甜蜜負擔。然而事實是如此嗎?究竟「 #語言# 」是傳統戲曲發展中最大的「 #助力# 」還是「 #阻力# 」呢?此外,傳統戲曲的魅力可不可以跨越世代和族群的「 #制式框架# 」呢?
🔻今天在我們每個月的《 客庄DoReMi》的單元,我們年輕在學的大學同學領路人,是來自國立台灣戲曲學院客家戲學系的「陳詠翔」同學,而且還是一位「 #非客籍同學# 」,但是主修的科目卻是「客家傳統戲曲」!在不暗客語的陳同學眼中及實際的學習上,客家傳統戲曲迷人的地方在哪裡?所面臨的學習及傳承的困境又在哪裡?我們要和陳同學及客家戲學系裡的非客籍學長、姐們,一同來搞清楚、弄明白!相當有趣喔。
🎼節目播放歌曲|
1)客家大戲─地獄變/榮興客家採茶劇團
2)大戲/陳永淘
3)做得/吉那罐子
📢📢📢 #客家包打聽# #傳統戲曲#
引言人:李佳,客家戲曲學院的畢業生,桃園市的客家人,現為廣播及活動主持人。
台灣的傳統戲曲大致可分為大戲、歌舞小戲與偶戲三大類。「大戲」是指由演員扮演戲劇腳色,代言劇中各種人物,且情節結構完整,藝術形式周全之戲曲表演,目前台灣傳統大戲包括南管戲、九甲戲、北管戲、四平戲、歌仔戲、客家大戲及京戲等劇種。
而「客家大戲」則是從客家三腳採茶戲發展而成的,是客家族群的代表劇種。其曲調以平板為主,客家山歌和民間小調次之,有時也採用歌仔戲曲調。它的唱詞以四句七字為主,演唱時最大特色是以數來寶的表現形式,經常語帶雙關,內容詼諧逗趣。
客家大戲經由戲曲改良不斷演化,從【老時採茶】、【新時採茶】到【老腔平板】,漸漸演進成【平板】。目前,【平板】成為大戲的主要唱腔,又被稱為【改良調】,而客家採茶戲也開始兼備文戲與武戲的演出規模形制,而能與其他劇種在戲園表演場所中相互抗衡。
客家大戲唱腔除由「九腔十八調」發展變化外,也吸收其他劇種及民間歌謠小調,作為客家大戲的養分,不斷茁壯,與歌仔戲的發展過程相似,可算是台灣本土所產生的劇種之一,並不斷在創新演進,已逐漸走向精緻化與專業化,甚至進駐「國家戲劇院」,將客家戲曲文化帶到國家藝術殿堂,呈現新的藝術風貌!
歌仔戲 野 台 戲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夜.語錄.動物世界的親情》
* 沒有書籍,就不能打贏思想之戰,正如沒有艦隻不能打贏海戰一樣。
——小羅斯福《名人論讀書》
* 他頓時發現,世上除了索邦大學的思辨哲學,除了荷馬史詩,還存在別的東西;發現人需要感情,人生若是沒有親情,沒有愛心,那麼生活只會成為一種運轉的齒輪,軋軋直響,乾澀枯燥。—-雨果《巴黎聖母院》
* 人們總是習慣用一種特性去評價一個人,比如說善良、聰明、熱情、冷漠,但是人哪能是一成不變的呢?
就像是一條河流,有舒緩的時候,也有湍急的時候;有清澈的部分,也有污濁的部分;有的地方冰涼,有的地方溫暖。—-托爾斯泰《復活》
* 我用什麼才能留住你?
我給你貧窮的街道、絕望的日落、破敗郊區的月亮。 我給你一個久久地望著孤月的人的悲哀。—-博爾赫斯《英文詩兩首》
* 總有一天,我也會變老,時間掩蓋了我的熱情,吞噬了我的純真,收回了我的童趣,但它抹不去我身為女兒的快樂。—露西·莫德·蒙哥瑪麗《綠山牆的安妮》
* 我在每一天裡重新誕生,每天都是我新生命的開始。—-左拉
* 學會了死,就學會了活。—-米奇·阿爾博姆《相約星期二》
* 我不要你風生虎嘯,我願你老來無事飽加餐。——梁實秋
*那是他們的家。父母親胼手胝足建立的家,自己的房子。
沿著家,沿著房子,在四周散步。
沿著孩子成長的軌跡,在四周散步。
雞鳴,狗吠,日昇,日落。
他們選擇在自己熟悉的世界裡,慢慢老去。
.........
我沿路,找了一會。
見一個老人,撐著傘,腳步蹣跚。
我靠近去,從後邊喊他。
喊了第三聲,他才回頭。
黃昏了,夕陽餘暉,映在路面上,我們父子倆的身影。—-蔡詩萍《我父親》
*這個男人從教育界逐漸走入地方政治幕後,結交各路朋友兄弟,也身兼地方媒體主筆,每天憂國憂民剪報寫稿,直到成為花蓮閩、客兩派系相爭,台面下調和鼎鼐的中間關鍵橋梁。
只是我們父子倆一直「八字卡卡」,直到我高一長大後,兩人才慢慢靠近。
但隨即在升高二的暑假八月,他在恆春出遊時車禍過世。
不得不承認他的一些過人賦能,確實印留在我身上。
小時候逼迫我狂背唐詩宋詞元曲、平仄詞牌韻腳,沒背完不准睡覺的惡行種種,後來確實也成為我駕馭文字,連同音韻意象無有阻礙的養分。
家裡書太多了,小一就看完瓊瑤與玄小佛、小三就寫情書給女生,小五就在看李敖;小六因為寫一篇五千字短篇小說投稿報紙副刊,還因此獲得五千元獎金的文學獎。
而且家裡明明那麼窮,他也還是認為我有音樂天份,大方買鋼琴給我彈且學;他自己因為念師專也會彈,經常彈「花蓮港」,我就故意彈「總統蔣公紀念歌」打敗他。
如今一轉眼,我已越過他的人生短短告終於42歲,且又再過了12年了,我比他老了。
年輕當時他在花蓮東部角落努力窮圖、渴切想望的一個「全國視野」的人生目標,好像都被我輕易的、三倍五倍的走完,並且還實踐到了異國天涯。
⋯⋯
「父親」兩字,從小是距離且敬畏的記號,染著無數挨罵與毒打、罰跪與抄寫的光影場景。
他一直是幼年倔強的我每天回家,完全不想看到、不想打招呼的人。
直到高中以後,我們反而開始有許多談話,他溫柔歡喜的向家人描述,今後家境漸上軌道的餘裕,有車有別墅,風華幸福徬彿就在不遠。
一位父親滿眼星光的描繪著前景,可惜他有超能力的兒子當下卻什麼也看不見。
一個多月後,遠方傳來車禍的消息。
其實我沒有什麼「幼年傷痕」,想睡覺時才把詩背出來、挨藤條時一邊哭一邊想著楊麗花歌仔戲。
苦裡長出的孩子,通常都懂得某種「自得其樂」,即使生死無常一時湧來,也都召喚不了我任何一滴畏懼或眼淚。
我也有屬於我自己的巧妙修補,給自己設計人生量身重製的演出。
後來與有緣的多位乾爹乾媽,我總是經常親暱的拉手擁抱親吻,被他們稱讚是同時兼具「女兒的貼心,兒子的牢靠」。
父愛母愛都未曾在我心中失落,沒有欠缺、也無須補償。
也許我始終是一個天生狡猾的孩子,因為擁有抽離的能力,最終只要「人生故事」能比所有遭遇都更精采,那就好。
當時我在恆春殯儀館後面倉庫的三大塊冰塊上見到了僵硬的他,環境狼狽且粗糙,盛夏熱浪中蟬聲焦煩。
檢察官指著胸口致命處的血痕,然後要工人翻動屍體背後,繼續查看撞擊處。
那年我15歲,我蹲下靠近看完,我詢問他身上的皮夾證件在哪,然後繼續對檢察官說:
「我媽媽生病來不了,可是我還未成年,可以簽法律文件嗎?」
雙魚座有一片含蓄孤獨的大海,也有另一片熱情豐盛的汪洋。
我人生最早被融化的冰山,是所有的軟弱與堅強。——王尚智
—-圖片: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動物世界的親情
歌仔戲 野 台 戲 在 異色檔案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明華園創團92周年 跨界劇場新作《冥戰錄》
🎥2021.03.20-21 台中 臺中國家歌劇院🎶
專屬優惠 購買連結💻現打6折▶https://reurl.cc/0DdM29
👂👂本集Podcast連過去聽喔 https://sndn.link/dkdk/ru8gpY
☺️《冥戰錄》改編自漫畫家韋宗成以臺灣在地素材創作的少年漫畫,
曾獲得2018金漫獎最佳少年漫畫獎和最佳原創設計獎、國家教育研究院優良漫畫獎等各大獎項肯定。
明華園戲劇總團大膽將歌仔戲與漫畫跨界結合,2D人物搬上傳統戲劇舞台,打開傳統新視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為異色檔案會員,幫助我們成長,請點這→https://reurl.cc/vDQ1Do
▶影片發布日期:2021年3月8日
影片大綱🎥
921地震後工人進行危樓拆除
卻驚見房內有....
警方查案時又同時比對到另一個案件
懸宕14年的案件意外破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odcast收聽🔻【故弄玄虛】
收聽各平台 快速點擊
https://linktr.ee/mysterycasefile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弄玄虛《投稿專區》:
https://forms.gle/ViqmTiTuNyQg8fYq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聯絡我們、合作接洽:[email protected]
➡訂閱Youtube異色檔案→https://reurl.cc/EzGqYg
🧢成為異色檔案會員,幫助我們成長→https://reurl.cc/vDQ1Do
👨💻Instagram—夫妻日常生活、兩隻貓→https://reurl.cc/K6jOaR
🙏幫忙我們節目提升,資助我們當乾爸乾媽→https://p.ecpay.com.tw/01647C7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280frJKP0kI/hqdefault.jpg)
歌仔戲 野 台 戲 在 RJ廉傑克曼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鬼門關,普肉山】 有聽過彰化人說過肉山的故事嗎?
雞鴨插上人頭,半身的豬披上獸紋戴面具,還有動來動去的人偶。
這是我小時候衝擊到爆的畫面。
也是許多田尾人北斗人小時候的陰影,
「肉山」是彰化北斗當地的民間習俗,
「彰化北斗」在每年農曆鬼門關的日子,
在鬼門即將關上的晚上,舉辦大型且相當罕見的【普肉山法會】,俗稱「肉山」。
由祭祀專人建設特殊的普度壇。
祭品身豬披上獸紋布、面具化身成老虎、大象等祭品,雞鴨也都被插上假人頭
就如一次供奉各樣肉類,非常豐富,
讓好兄弟趁著鬼門關前能夠在人間吃飽喝足。
除了「肉山」普度壇之外,並且傳統有野台歌仔戲與布袋戲拚場打對台,
還有傳說中的「牛肉場」。
(๑ÒωÓ๑)
其實這次回彰化看到北斗肉山還存在些傳統習俗其實很感動,
雖然不比之前的盛行,規模也逐漸的縮小,但是味道還猶在。
這些傳統記憶與技藝正逐漸的消失,
希望可以藉由影像紀錄把這些東西保存下來。
有些故事與技藝只能靠你們繼續流傳下去了
可以幫補充一下更專業的地方習俗🙏🙏🙏
ก(✪ω✪ก)
頻道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BfjVXtkFr7lNFlVp93SeQg/join
歡迎留言讓我知道你的想法。
-----------v̈----------メメメメ(✪ω✪)メメメ----------v̈-------------
►【RJ Youtube】https://goo.gl/FJq1H9
►【RJ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jaychang0127/
►【RJ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Lienjackman/
-----------v̈----------メメメメ(✪ω✪)メメメ----------v̈-------------
▼▼|搜尋|▼▼
#肉山#RJ #阿傑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ukoLJDJMIc/hqdefault.jpg)
歌仔戲 野 台 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新麗美歌劇團」介紹
訪問藝術家:張芳遠 團長
超過一甲子的新麗美歌劇團,是嘉義當地排名前三名歷史悠久的歌仔戲班,戲班是從我阿公張溪成傳承下來,約在民國42年,原在公所當公務人員阿公,因為對歌仔戲很感興趣,基於想要保存地方傳統藝術,開始籌組戲班在地方上公演。
當時,尚未有野台戲,是以「落地掃」的形態演出,所謂「落地掃」就是,群眾在廣場上圍成圈圈, 形成一個表演空間,演出者就在中間開始表演,沒有正式舞台的演出型態,表演者在廣場游走,褲腳及裙擺在地上「掃來掃去」, 所以老輩的人就稱為「落地掃」。由於演出時並不在舞臺,是在廣場演出,如廟埕、樹下,所以台語又稱為「土腳趖」。
大約五年後,阿公張溪成才開始嘗試野台戲的演出,不過,一直到我爸爸(張金湖)接掌戲班,戲班的規模才漸漸擴大。民國九十五年,我爸爸又將戲班傳承給身為獨子的我(張芳遠)。
新麗美歌仔劇團是難得祖傳三代的地方野台戲班,不管環境多麼困難,我們堅持不斷傳承下去,是為了保存台灣的地方傳統戲曲,讓能夠代表台灣精神的野台歌仔戲,可以一直源遠流長,為後代子孫不斷傳唱下去!
粉絲頁: 嘉義新麗美歌劇團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0FnEvH07A0/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