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婦女節的由來🌹
20世紀初的歐美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產業如紡織業增加大量的女工。
她們長期處在非常惡劣的工作環境😖、領著低廉的工資💸及每天超時的工作⏱,
種種因素導致她們走上街頭,抗議和罷工活動遍地開花…💥
這些抗議和罷工剛開始並沒有受到注目,
直到1908年,15,000名婦女走上紐約街頭,為自身權益發聲,
提出「麵包和玫瑰」的口號,麵包象徵經濟保障🍞,而玫瑰象徵較好的生活品質。🌹
同年,美國社會黨將二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作為國內的婦女節。
慢慢的,德國🇩🇪、丹麥🇩🇰、俄國🇷🇺等地的勞工意識也逐漸抬頭,女權也逐漸受到重視。
為什麼婦女節定在3月8日呢?
德國女權先鋒蔡特金於1910年提倡國際婦女節時,其實沒有提出特定日子,
直到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爆發🔥,俄羅斯軍事失利,政局不穩,女性發起罷工,要求「麵包與和平」。
就在沙皇遜位之後,新政府賦予了女性投票權。
她們發起示威的日子,正是3月8日,因此人們開始把國際婦女節定於3月8日🌟。
國際婦女節可以放假?
3/8在很多國家其實是國定假日喔!包括俄羅斯、烏克蘭、越南、尼泊爾等27國。
其中馬達加斯加🇲🇬、馬其頓🇲🇰都只有女性可以在這天放假呢!😆👏🏻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710的網紅瓶顆,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謝謝收看!歡迎留言~這部影片拍攝於 2020 年 11 月,帶大家看日本疫情下的五個京都紅葉景點,影片大綱為: 00:00 京都賞楓景點精華片段 00:23 eX cafe 京都嵐山本店吃貓咪吐司早餐 02:08 嵐山散步(米菲兔麵包店、拉拉熊餐廳、史努比巧克力店、竹林小徑) 03:35 紅葉景點...
歐克麵包由來 在 樂媽咪有的沒的 x 然後就是 Do Re Mi S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十一月的尾聲,等到爸爸教召回來後我們終於一家三口去慶祝了睿睿的生日
雖然已經過期了,但整個月都是生日月嘛!哪有關係啦~
⠀⠀⠀⠀⠀⠀⠀⠀⠀⠀⠀
這次預訂的是南京東路上的 @ulovebistro ULOVE羽樂歐陸創意料理!
我很喜歡羽樂的名字由來,源自於父母對孩子的愛
想將為了孩子烹調的美食與大家分享,可以感染這份愛
加上他有許多精緻餐點和親子友善,用餐後感覺真的很好!
⠀⠀⠀⠀⠀⠀⠀⠀⠀⠀⠀
我們點了雙人升級套餐 - 雙主餐+$598元
(維也納麵包+羽樂小點+開胃菜+甜點+飲料)*2
- 法式羊排佐烏斯特醬汁 / 黑松露蜜鴨胸奶油蘋果燉飯
- 主廚精選例湯(南瓜濃湯) / 松露起司薯條
- 蜜鴨胸炭油沙拉 / 番茄牛肚牛筋水波蛋
- 樂芭紅心 / 蜜柚果粒茶
- 伯爵烤布蕾 / 提拉米蘇
然後我們還加點了瑞士頂級巧克力與酥炸海鮮拼盤
⠀⠀⠀⠀⠀⠀⠀⠀⠀⠀⠀
其實因為對創意料理店很多印象都是吃不飽,所以再三選擇下這樣點餐
結果...飽到完全吃不完還打包帶回家!!
而且真的都很好吃!!!!
羊排是嫩又多汁,沒有過多羊騷味那種!
蜜鴨胸有淡淡的果香,也是滑嫩那種口感,特別是炭油沙拉真的有炭香味真的好愛!
更因為睿睿慶生,店家提供了生日蛋糕、紀念合影(當場洗出)、小禮物
真的覺得受寵若驚呀☺️
⠀⠀⠀⠀⠀⠀⠀⠀⠀⠀⠀
謝謝羽樂給了我們這麼棒的生日尾聲,不但環境寬敞舒適,在生意繁忙之時每一位服務人員都非常的親切且熱心,甚至是主動幫我們拍攝許多照片,真的好貼心呀!!!
⠀⠀⠀⠀⠀⠀⠀⠀⠀⠀⠀
羽樂內部還有包廂區,可以容納十幾個人,個人覺得同學會或是department banquet也都很適合來這邊用餐,內部氣氛也非常的好,真的大力推薦給你們!!!!
⠀⠀⠀⠀⠀⠀⠀⠀⠀⠀⠀
#Ulove #羽樂 #歐陸料理 #創意料理 #美食美酒 #台北小巨蛋美食 #南京東路 #餐酒館 #餐廳推薦 #foodie #food #taipei #tasty #小巨蛋餐廳 #私人包廂 #包場 #求婚 #約會 #台北美食 #義大利麵 #燉飯 #牛排 #safehome #包廂 #爐烤大口魚佐海膽醬汁 #生日餐廳 #六歲生日 #happybirthdaymeal #生日餐
@ Ulove羽樂歐陸創意料理
歐克麵包由來 在 薇薇安的法國餐桌日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聖尼可拉斯小人麵包~
~Manneles (brioches de St-Nicolas)
12 月的歐洲有兩個重要的節日,一個是耶誕節,字面上可看出就是耶穌誕生的節日,也就是大家眾所期待的12月25日.
另一個則是聖尼可拉斯節, 這兩個節日都跟宗教文化有關連,對歐洲許多國家來說,聖尼可拉斯節甚至比耶誕節來的更重要.
既然這麼重要,那聖尼可拉斯他是誰? 他其實是天主教的一位聖人, 也可以說他是 “現在商業化後耶誕老人的原型” 。
這位聖人來自西元300多年土耳其米拉城(土耳其語:Myra)的主教–聖尼古拉,因為他低調的好施濟貧 ( 沒有劫富),經常偷偷放錢或禮物在需要幫助人的鞋子裡默默地行善不彰顯,傳到日後,他的形象也就被教徒們當作好施樂善的典範。
由於12月6日是他的忌日,之後為了紀念這位聖尼可拉斯聖人,就將這天訂為聖尼可拉節。從西歐到東歐,尤其在德國、奧地利、荷蘭、瑞士,法國則是靠近德國、瑞士的亞爾薩斯地區和北法,都特別重視這個傳統的節日。
然而; 在歐洲的傳說故事中,他不僅僅是天主教信仰中的聖人,他還是小孩子的守護者. 關於他的傳說故事在德國、荷蘭甚至奧地利都有不同的版本。德國的版本聖尼可拉斯與他的僕人Ruprecht 在12/5這天會出巡拜訪孩子,平日表現好的孩子會在12月6日得到聖尼古拉斯準備的小禮物,不乖的小孩會被 Ruprecht 抓進他的竹簍裡關起來處罰。
故事傳到了奧地利之後,Ruprecht 從人便成了怪獸的形象,名字也改成了 Krampys ,這個怪獸有著大大的羊角跟毛茸茸的身體,以及紅色的長舌頭,標準的惡魔形象。他不僅會出來是嚇唬壞小孩,還會打壞小孩。有些地方的傳說更加恐怖,說只要被Krampas被抓進袋裡的壞小孩,從此便不會再回來。(頓時變成恐怖故事)
姑且不論故事演變如何,為了紀念這位身穿主教紅袍、也留著一口白色長鬍鬚、戴著紅色主教帽的聖尼可拉聖人,12月5日這天,從西歐到東歐,許多國家都會以特別的方式來慶祝這個神聖的節日 。
至今在德國;12 月 5 日人們還是會在這傳統的節日晚上,將靴子放到門前,期待著隔天早上在靴子中發現驚喜的小禮物。
記得之前住在南錫 (洛淋省)及史特拉斯堡時(亞爾薩斯省)每年聖尼可拉斯節前夕(約在11月底),麵包店就會開始賣小人造型的聖尼可拉奶油麵包(Brioche Saint Nicolas)。
而這麵包故事的由來當然也跟聖尼可拉有關。故事細節我記不得,只記得被壞人誘殺吃掉的小孩最後被聖尼可拉所拯救而重生。事後人們為了紀念這些被聖尼可拉救回的孩童而製作了人型麵包。久而久之,每年這個節日買個Manneles (brioches de St-Nicolas) 奶油人型麵包也變成了德國及法國北邊的傳統節日習俗。
記得去年耶誕期間,小E在耶誕村的麵包坊體驗做了這個奶油小人麵包。周一下課時突然跟我聊起去年做麵包的事,還說他好想跟他的好朋友再一起去麵包坊做麵包.
節日雖然已過,疫情間也無法邀朋友一起玩麵糰,媽媽只能利用周三沒課的日子跟他在家一起親子烘培.
這小人麵包食材其實很簡單,塑形也無太多技巧,非常適合親子共樂
看著孩子自己捏的各種高矮胖瘦,頭大小不一的小人造型麵包,覺得可愛。
畢竟不完美的手做才夠真實阿。
烤完後,圓胖的小人麵包很討喜,小E迫不及待地吵著要試吃.當然自己做的最美味。
家庭麵包坊出爐的麵包正好可當早餐跟課後點心吃了。
附上食譜供大家參考:
想要看更清楚的步驟也可以下網站看喔
https://icook.tw/recipes/360768?utm_source=copy&utm_medium=sharev3&utm_campaign=recipe-share
材料:
牛奶 210 G
乾酵母 1/4茶匙
奶油切成小塊 120G
糖 100G
香草糖 茶匙
高筋麵粉 630G
全蛋 2顆
鹽 1/2茶匙
蛋黃 一顆
步驟:
1.將酵母先用部分糖即部分溫牛奶攪拌化開 (
幫助發酵)再把所有材料一起倒入機器 ( 麵包攪
拌機或多功能食物機,像是小美) 慢數攪拌麵糰至
沒有乾粉後讓麵糰休息20分鐘
2.繼續用機器中高速數攪拌到麵糰光滑不黏手
( 扯一小塊撐開看麵糰模是否透光不斷裂)
3.接著麵糰蓋上濕布或保鮮膜放在溫暖處 ( 或
放入烤箱 放一杯熱水) 使其發酵至兩倍大
4.麵糰揉成長條型並分成10等分
5.小麵糰整形揉成長條狀 , 在1/3處弧口捏一下轉
一圈變圓形即是頭的形狀
6.尾端剪刀中間剪一刀 成兩條腿 ( 約略整一下)
身體兩邊 在各剪一刀即是手 (約略整)
7.烤盤鋪好烘培紙,放在烤盤上使其二次發30-40
分鐘左右 ( 有比原來大且形狀變得鬆軟即發酵
完成)
烤箱預熱180度
刷上蛋黃液, 用巧可力豆裝飾眼睛 ( 或巧克力微
波溶化後 用筷子點上眼
睛)放入烤箱烤15分鐘 即可出爐
#聖尼可拉節
#manneles
#親子烘培
#沒課在家找事做
歐克麵包由來 在 瓶顆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謝謝收看!歡迎留言~這部影片拍攝於 2020 年 11 月,帶大家看日本疫情下的五個京都紅葉景點,影片大綱為:
00:00 京都賞楓景點精華片段
00:23 eX cafe 京都嵐山本店吃貓咪吐司早餐
02:08 嵐山散步(米菲兔麵包店、拉拉熊餐廳、史努比巧克力店、竹林小徑)
03:35 紅葉景點① 常寂光寺🍁
05:34 紅葉景點② 二尊院🍁
07:31 紅葉景點③ 保津峽站拍嵯峨野小火車🍁
08:44 京都站附近閒晃
09:41 紅葉景點④ 永觀堂賞日楓🍁
13:51 紅葉景點④ 永觀堂賞夜楓🍁
14:53 紅葉景點⑤ 圓光寺拍可愛地藏菩薩🍁
16:23 一點點日本環球影城瑪利歐餐點心得
🌟 歡迎留下你的心得或建議🌟
_______________
● 聯絡資訊 & 其他平台
 ̄ ̄ ̄ ̄ ̄ ̄ ̄ ̄ ̄ ̄ ̄ ̄ ̄ ̄ ̄
📧 合作邀約 yupinque@gmail.com
🌼 我的 IG 讓你的東京旅行漂亮又獨特
https://www.instagram.com/yunique.cc/
↑ 歡迎使用我的 IG 特效
🌼 FB https://www.facebook.com/YUNIQUE.CC/
🌼 BLOG https://yunique.cc/
_______________
● 自我介紹
 ̄ ̄ ̄ ̄ ̄ ̄ ̄ ̄ ̄ ̄ ̄ ̄ ̄ ̄ ̄
謝謝你來到我的頻道!
我是瓶顆(不是瓶頸)^^;;
台灣台中人,現居日本東京🗼
橫濱留學 1 年、東京工作 5 年,
目前以個人事業主身份活動,
訪日行銷案件協助、
粉絲頁經營及文章撰寫等,
皆可來信洽詢。
在此之外更獨自經營自媒體,
(FB、IG、BLOG、YouTube)
我以照片、文字、插畫、影像,
與各位分享日本生活、
及美麗且獨特的(私房)旅遊景點!
男友安迪偶爾也會出現在頻道內~
_______________
● 其他
 ̄ ̄ ̄ ̄ ̄ ̄ ̄ ̄ ̄ ̄ ̄ ̄ ̄ ̄ ̄
音樂: www.bensound.com / YouTube Audio Library
🍁 常寂光寺名稱由來參考自:
https://www.travel.co.jp/guide/article/334/
🍁 二尊院名稱由來參考官網:
https://nisonin.jp/about/
🍁 圓光寺歷史參考官網:
https://www.enkouji.jp/histor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Lpcv2c-F2Y/hqdefault.jpg)
歐克麵包由來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訂閱加點吉拿棒: https://goo.gl/PXHi3g
=====================================
還可以在哪裡找到我:
FB: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essereQ
twitch實況台: http://www.twitch.tv/chantienchiu
=====================================
如果你不喜歡此影片的話歡迎指教
我會盡量改進
喜歡的話也請不吝嗇分享啦!
《我們》是一部非常需要消化咀嚼的電影,
在看完之後,它所提出的問題可能比給予的解答還多,
對我來說,這部電影所隱藏的象徵以及訊息比《逃出絕命鎮》還多。
在開始之前,我想請你們先回想這部電影的第一個畫面是什麼?
一段文字,講述美國各處的神祕地下管道,各種鐵路和維修通道。
這些管道實際上真的存在,還是導演喬登皮爾的另一個象徵?
我在看到這段文字時,第一個想到的是歷史上的「地下鐵路」,
這地下鐵路其實際不在地下,也不是鐵路,
而是美國奴役時期,解放人士幫助黑人逃脫南方的組織系統。
表面上看來,這段文字只是在鋪陳接下來要發生的故事,
但是其實是在奠定整部電影的象徵調性。
在看這部影片的過程之中,請記得,
儘管喬登皮爾一再說這不像《逃出絕命鎮》是個政治電影,
但是這段文字,從一開始就預示了它絕對不只是表面的眼見為憑。
首先,一個極簡的劇情回顧,
女主角艾德蕾德小時候在海灘遊樂園走失,到了一個鏡子迷宮之中,
看到一個長得跟自己一模一樣的分身,從此受到嚴重創傷,
時間來到數十年後,她現在已經成家立業,與家人再度來到那個海灘。
殊不知當天晚上她們就被各自的分身攻擊,
在逃走之後發現幾乎各地都發生這種詭異的現象。
殺掉他們的分身之後成功逃走,
但是我們發現,當年的影子其實將真正的愛德蕾德抓到地下掉包,
所以現在活下來的,其實是分身。
一如《逃出絕命鎮》,喬登皮爾高明地在電影的一路上灑下麵包屑,
鋪陳各種線索,而不是像奈沙馬蘭近年的劇情轉折往往來得有點莫名。
從第一個畫面,電視旁的錄影帶就暗示了接下來的劇情:
《七寶奇謀》主角們在地下的探險;
The Man with Two Brains,其中的科學家發明將意識轉移到體外的頭腦的方式;
以及C.H.U.D 講述下水道的變種怪物到地面上攻擊人群的故事。
有趣的是喬登皮爾在國中時的第一任女友的父親就是C.H.U.D的導演,
the more you know…
接下來也有不少線索,
一家人在海灘上走時影子長得不尋常,暗示著接下來影子分身的出現,
以及在海灘上「紅色」的飛盤剛好蓋住「藍色」的野餐布圓圈,
象徵身穿紅色的影子淹沒地上那些住在藍天底下的人。
再來,蓋博在其中一部分講了一個敲敲門笑話:
「敲敲門」「誰在那」「你」,
結果當天晚上敲他們家門的,還真的是他們自己。
但是也許最難發現的,是這些影子拿剪刀的原因,
艾德蕾德在小時候自己走丟時,在路上看到一對男女玩剪刀石頭布,
而其中的女生則說:「你老是出剪刀」,
這個在被抓走前最後的記憶之一,就是她選擇剪刀作為武器的原因。
當然,剪刀也有其象徵性的意義,以及眾多提到麥可傑克森的部分,
這些都留到待會再深入討論。
當然,對於愛德蕾德其實是影子的這個轉折也有不少線索,
在電影中,愛德蕾德的影子名叫Red,我就姑且翻作小紅,
為了避免困惑,我在接下來會以他們在劇情大部分的角色來稱呼,
穿白色的叫愛德蕾德,穿紅色的叫小紅。
我們在回憶片段之中看到愛德蕾德在走失之後突然失去了說話的能力,
在這個轉折之後,才知道她不是因為創傷,
而是因為她是來自地下的分身,本來是不會說話的。
相反來說,小紅是唯一會說話的影子,正是因為她原本是來自地面上。
而她沙啞而且有如肺部塌陷的聲音,是因為當年她被勒昏所造成的傷害。
而愛德蕾德的真正身分也解釋了她的諸多行為,
諸如在車上彈手指時並沒有跟上音樂的節拍,
或是不善與人交談,
還有在家人都在吃速食的時候,只有她自己吃著草莓,
大概是因為她在地底吃了太多兔子肉,從此就不太吃肉了。
以及在恩布列死後還特地自己下車,表面上是要確認她死了沒,
但是其實是想要在她死前給她最後的安息。
以及看到布魯托緩緩走向火焰時驚恐並且歇斯底里的反應,
都印證了她其實自己是個影子這件事。
但是還有個特別值得探討的面向-愛德蕾德最後真的還是影子嗎?
有沒有可能,小紅,也就是真正的愛德蕾德,
在被殺的那一刻將意識轉移回了假愛德蕾德身上?
我會這樣說是因為愛德蕾德在殺了小紅之後發出了有如野獸一般的嚎叫,
你可以解釋成她只是在那一刻失控而顯露出她的本性。
不過小紅掌控了她的身體這個解釋也不無可能,
因為愛德蕾德提到她來到這裡之後彷彿全身被烏雲壟罩,
有可能是在她來到地面之後不斷地試圖切斷與地面下的連結,
但是地面下的小紅卻不斷試圖加強這個連結,最終的目標就是搶走愛德蕾德的身體。
另一個線索則是愛德蕾德在救出傑森之後撥頭髮這個動作,
我一直不太明白她在此處撥頭髮的意義,直到我看了第三次,想到這個可能性之後,
才意會到:
小紅的髮型是沒有瀏海的,
也許她在把自己的意識轉移到愛德蕾德身體裡之後,
下意識地把自己的頭髮撥回留了多年的髮型。
當然,這只是個理論,
在可能性程度上,
大概是「無限之戰的布魯斯是洛基假扮的」之上,在「瓦里斯是個美人魚」之下。
麥可傑克森在這部電影之中是個非常重要的存在,
從愛德蕾德走失當天身上穿著的「顫慄」T恤,
到影子們穿著的單手手套,
到身上穿的紅色工作服,幾乎都跟麥可傑克森有關。
甚至連影子們僵硬不自然的動作,都讓人想起「顫慄」之中的殭屍。
但是這只是個有趣的彩蛋嗎?喬登皮爾只是單純很迷麥可傑克森嗎?
剛剛那是反問句,你以為這是什麼電影?
談麥可傑克森之前,得先知道「雙重性」這件事
某種程度上,在這個IG、網紅的時代,「如何被看見」的重要性早就遠遠大於真實了。
我在Fyre紀錄片以及《英格麗向西》那部影片之中都一再談到,
網路世代只想呈現最完美的一面,只想看到別人最正向一面的心態愈來愈明顯。
這種虛假的雙重性,不斷壓抑自己的影子,
就如《我們》之中住在地底下,永遠不見天日的分身。
雖然說《蝙蝠俠:開戰時刻》之中最著名的台詞
「重要的不是我是誰,定義我的是我的行為」在某些情況下是非常有道理的,
但是《我們》想要探討的就是
我們是否將毫不考慮前因後果地將這句話套用到所有事上,
讓我們被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行為所綁架?
就如《我們》之中影子的由來,只複製了身體,但是無法複製靈魂。
繼導演處女作《逃出絕命鎮》令當代影壇驚為天人、並為反諷社會議題類型的驚悚片樹立新標竿後,奧斯卡獎得主喬登皮爾即將帶來自編自導的全新原創驚悚作品。
《我們》以北加州海岸為拍攝背景,由猴掌製作公司(Monkeypaw Productions)製作,女主角由奧斯卡最佳女配角得主露琵塔尼詠歐所飾演。故事描述一位女子雅德蕾德威爾森和她的先生蓋博,帶著兩個孩子(莎哈蒂萊特喬瑟夫、伊凡艾利克斯飾)一起到夏天度假住的海濱房子,打算度過一個恬靜的夏天。
但一段過去難以啟口的傷痛卻如鬼魅般出現在眼前,接二連三的怪異巧合也相繼發生,對於家人即將遭遇不幸事件的強烈預感,讓雅德蕾德恐懼到達臨界點。
當他們和朋友泰勒斯一家(艾美獎得主伊莉莎白摩斯、提姆海德克、卡莉薛頓、娜亞薛頓飾) 共度一個令人緊繃的海邊聚會後,雅德蕾德和先生及孩子們回到度假小屋休息,卻在進入黑夜的房子前,看見令人毛骨悚然的四個人影,正手牽手站立在他們的車道上…《我們》描述了一個和樂的美國家庭在一夜之間必須挺身對抗一群難以解釋敵人:他們自己的分身
-~-~~-~~~-~~-~-
必看影片: 除了漫威以外 還有哪些電影必看? | 盤點年度十大電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6dHj...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tln19u00Y/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DeTHZK0Xq7soXW44h01SJGR8r9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