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跑界諧星:界規,讓我們在好的框架裡自由】
#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 https://reurl.cc/A8Vj8p
大師昨天在臉書上PO文,還連帶cue我。
#大師文章 https://reurl.cc/LdYx77
大師寫道:剛才看了篇文章,差點抓狂。
https://udn.com/news/story/7272/5124984
大意是一個小孩 (小二左右),吵著要喝可樂,但爸爸以沒錢,再加上可樂對小孩身體不好而拒絕。
沒想到小孩就直接開嗆:
「沒錢幹嘛生我」
沒錢幹嘛生我
沒錢幹嘛生我
沒錢幹嘛生我」
大師說,以前的他肯定會當場嗚笛、開著火車對撞。
萬一現場人太多,不宜起腳動手,大師就會動口,並且派上他慣用的招牌武器「疑火刺」。
關於疑火刺,昨天文章裡有詳解,不外乎是用來與「聽核心」做對比的。
「疑火刺」的三個步驟:
1.先懷「疑」
2.再否(火)定
3.最後諷「刺」
總結而言,以上述例子為例,大師可能就會這麼回應:
疑:
你說這話是什麼意思
嫌老子窮嗎
給我說清楚
否(火):
等等(挽起袖子)
你是我老子喔
你有什麼資格講這種話
刺:
我本來就沒有要生,是你媽硬要生
早知道你這麼壞,一出生就把你掐死
大師也說,「疑火刺」三個步驟下去,肯定會擦槍走火,最後還是會起腳動手,因為會講出這種話的孩子,肯定不是省油的燈,他們是火鳳,你一不小心就助長了他們燎原。
為了避免助長火勢燎原,於是大師要我做示範,如何與討可樂的孩子對話。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回應一個實例。
一位網友也剛好在昨天丟了一個兩歲多的孩子,在玩具賣場玩積木的影片給我。影片裡的孩子興奮的玩著積木,對於一旁也想參與的孩子,會奮力的將其推開。網友詢問我,該如何教會兩歲多的孩子學會與他人分享。
我仔細的反覆觀看影片,影片裡兩歲多的孩子不停玩著積木,被推的孩子站在他身後,而一旁的媽媽正在叨念:
「不行喔,這裡的玩具不是你的,這是要跟大家分享的,你不能霸佔著自己玩。」
影片裡的孩子充耳不聞媽媽的聲音,自顧自的玩,而媽媽也坐在一旁自顧自的叨念。兩個人看起來在互動上沒有交集,也沒有互動。
影片看起來,媽媽確實做到教育孩子的責任了,只是孩子不聽勸。
然而事實上,我看影片的另一觀察卻是:
媽媽只是嘴巴說教,實際身體的行為卻透露著「允許」孩子霸佔玩具的訊息。
這意思是,媽媽有雙重訊息。
言語上,媽媽的訊息是「不能霸佔玩具,要分享」
行為上,媽媽的訊息是「你可以繼續霸佔,不用分享」
這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孩子接受到很模糊的界規(界限與規範),因為你只有告知,並沒有明確制止我不能以此行為繼續玩下去。
在《薩提爾的情緒課》一書裡,我重視的工具「陪跑界諧星」裡的「界」,在上面的事件裡並沒有被重視且伸張。
在事情發生之後,母親需要明確的制訂「界規」時,需要父母與孩子皆專注的互動,而非在孩子的身後叨念。此刻最好的方式是,牽著孩子的手,讓孩子專注的看著自己,緩慢而堅定的告知孩子:
不能動手推人,你剛剛推人是不對的。這裡玩具不是我們的,在這裡得一起玩玩具,若做不到,我們是不能玩這裡的玩具的。
確認孩子知道「界規」後,才能放孩子回到玩具區,若再發生推人,則主動將孩子帶離開,給予孩子重新界定「界規」,給予孩子再一次機會,若再有推人動作,就離開現場。
有些孩子年紀尚小,尚不明白分享的概念,這樣的孩子可能就還不適合在群體中一起玩樂,得在熟悉的群體練習好之後,再放孩子進入大型賣場的遊戲區試煉。
幼小的孩子,對於界規的意識,是靠父母的「溫柔且堅定」的執行,慢慢摸索建立而成。
理解這個脈絡後,我們就能回到可樂孩子的案例。
可樂孩子的父母,也有「雙重訊息」。
父親說:沒錢,而且可樂對身體不好。
此為雙重訊息。不能買可樂,到底是什麼樣的界規,可能父親在定義上就不明確。
而母親在孩子吵鬧「沒錢幹嘛生我」過後,默默的去買了可樂給孩子。
此又是一雙重訊息。究竟是真的沒錢?還是爸爸剛剛說對身體不好的話也是錯誤的?
父母的不一致,孩子學會的就是「抗爭、吵鬧,最後總有糖吃」。
因此這個案例,已經不是靠「聽核心」的對話來引導孩子了,而是父母在最前端制訂「界規」的安全環境已然不存在,孩子完全沒有界規的情況下,自然就會成為蠻不講理的孩子。
因此,在使用聽核心之前,父母該先學會的,是穩定的制訂「界規」,這是一個家庭的運作基礎。
#李儀婷的共融教養平台近日將會提供新書提問
#歡迎有買書的學習者閱讀書後大膽提出困境
#將於1月20之後統整問題回應學習者方法
#想加入共融教養平台的讀者加入時務必回答入社問題因為那是一份承諾不然進不了學習社團的
🔥2021父母最好的教養手冊《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https://reurl.cc/A8Vj8p
🔥 2021最佳的新年禮物《許榮哲的故事課》線上課https://reurl.cc/N6vl2Q
🔥 2021年3月台北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bRDayM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