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時,有一段話引發了我不少的感概。這段話是很出名的,原文如下: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簡單的翻譯是這樣:
仲弓問什麼是仁?
孔子說:“出門好像去見貴賓,役使民衆好像去承擔重大祀典。自己所不想要的事物,就不要強加給別人。在邦國做事沒有抱怨,在卿大夫的封地做事也無抱怨。”
解讀《論語》,說淺的話,又真的可以很淺,講深入的話,又可以用甚深微妙來形容。
我每每讀古書,總體會到讀古書不得粗心氣浮,需要讀者細心去層層思考推敲,融入其中,而且往往需要清心,明理,去偏思考書中的第一層、第二層、第三層的意思是什麼,更需要去審問字句與字句之間的因果關係,思辨其中邏輯脈絡關係,環扣著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如果是虛理,不是實學的話,只不過是口頭講爽罷了,《論語》很多話都變成了雞湯式的口號,甚至無法篤行之了!
如:「見大賓承大祭」跟「不欲」與「勿施」有什麼關係?
爲什麼要孔子要先說「見大賓承大祭」,之後才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呢?
前一句是不是「事前」的一種入手修煉口訣,後一句是不是一種「即時遇事」的發揮,最後的「無怨」是不是在篤行時,當事人在沒自欺欺人下,「事後」檢視自己內心最好的尺度呢?
(當然全句全文也是事前的窮理致知,遇事的修煉與發揮,我只不過再想借此發揮一下古書內文,往往是在說一個事情時,卻隱含三個層面的。)
如果參不透其中的因果關係,或者輕忽略過「見大賓承大祭」到底是怎樣的「用心」修煉,那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又怎能真正的發自內心篤行之呢?
如果僅僅滿足「自己所不想要的事物,就不要強加給別人」這樣的解釋,會不會變成了「過淺」的虛理呢?篤行之的入手用功處又在哪裏呢?
如果過於淺解,會不會變成反儒的學者,看孔子講仁時變得支離破碎了呢?
我常常被孩子問做人的道理,如要學媽媽,還是學爸爸?
要學外婆,還是學奶奶,到底哪個纔是做人的道理?
就好像昨晚李子眼含熱淚,很強而有力說:「到了今天,我還是接受不到,放不下奶奶走了!」
李子講了這句話之後,被小女兒一直扣鎖追問天堂地獄因果報應等等的問題——孩子會問這些因爲是最近我們一起看了《濟公》。
我其實是很有衝動說:我們努力一起讀周易與四書吧!讓爸爸每天用中庸的角度去貫通論語,每天講一段論語給你聽吧!
但是,我僅僅是想罷了,也沒有說出口,更沒有承諾兩個孩子,因爲我心有所「恐懼」,很擔心自己講一段話就講了一個小時以上。
由於昨晚李子和李小的突發性問題,導致我修改不好此文,甚至延遲了跟老胡測試直播。
雖然如此,不過,卻巧妙銜接到此文的一個故事:外甥女問我做人的道理,我剛巧用「不欲」與「勿施」這個層面跟她解釋。
有一次我的外甥女在做學校的功課時,老師要求他們問一問長輩:做人的道理是什麼?
我的外甥女訪問我時,我就從對內和對外這兩個部分說起。
然後就說:任何做人道理,總是離不開「由內及外」的,遇到事情時又得「由外及內」,這裏簡單粗暴跟他說了古人從小學到大學的讀書歷程。
最後我是用不欲與勿施做了總結。
爲了讓外甥女明白,見大賓我是用見博學和尚來比喻,然後簡單粗暴講述做祭拜時需要尊敬(守敬)和心無雜念的比喻,也是用奶奶在博學和尚廟裏面誦經做比喻。
對此,也許我外甥女聽得會似明非明吧?能記多少,能明白多少,我不知道的,但,我是很認真很詳細告訴她的,因爲我最期望的是,我的解釋會給她留下一個種子。
在講到「無怨」時,我粗淺的補上一個說法,就是你的反思力量和反省的力量,因爲有了這力量,當在做事或對外時,就比較容易由外及內。
在做事上,有反思反省,總有一天能做到窮理致知,止於至善,如是方能繼續修正與提升你做人的境界,可看我們WhatsApp的照片。
外甥女跟老師報告時,老師是有表揚她的,同時也將她的功課show給全班的同學看,甚至要她講給全班同學聽,然後老師還喃喃自語還強調了很多次,可看我們的WhatsApp照片。
不欲與勿施,說起來簡單,做起來是工夫,甚至涉及了喜怒哀樂的情緒反應。
我們在讀這句話時,是在什麼事都沒發生(沒事發生的),也就是說理解這句話時,讀者就像是局外人一樣,是沒有任何事情衝擊的。
當自己還是局外人時,如果對這個部分沒有理解到透徹的話,事前工夫沒練好,沒做好心理預設的重複練習,當事情直接衝擊到來時,沒「見大賓承大祭」的這種用心與工夫,請問「即事」的那一剎那,當事人的「不欲」,能不能做到「勿施於人」就是一種考驗了。
在多數人,尤其我們是凡夫俗子,往往在當下,被即時事件的衝擊下,稍一不順心如意,就會將「己所不欲,全施於人」來發泄情緒了!
即便夫妻,在事情發生當下的即時反應 ,其中一方若失控了,就會馬上怪罪於人,遷怒於人,然後言語上還可能給予別人罪名扣鎖,連環羞辱,那麼,這是不是是將「己不欲全施於人」了呢?
這裏僅僅是說的是倫常家事當中,真要做到「情緒不失控」,真能觀照到自己的情緒,先不說職場,在家,僅僅兩夫婦二人的內心與情緒發泄,有沒有「無怨」,就得自己要撫心自問,老老實實了——這裏你可以擴展到職場與面對其他人事上的。
如果要「情緒不失控」,前面那句「如見大賓如承大祭」就是一種很重要的用心和態度了!
但,「如見大賓如承大祭」,是不是很容易做到呢?
見大賓時,承大祭時要完全沒有輕忽浮躁之心,恭恭敬敬的用心,就是需要學而時習之的修煉工夫了。
用心想想,即使你肯用這種見大賓和承大祭的「心」來讀古書求知識,然後再窮理致知的話,豈不是一樣可以做到「清心,明理,去偏」的境界嗎?
這豈不是又給予了你時刻修煉一動一靜的工夫嗎?
真要達到清心,明理,去偏,想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就比較靠譜的,機會也會相對提高的。
正如《論語》這麼一句簡單淺白的話,讀的心不同,理解之深淺也會有所不同的。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黃偉民易經講堂,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Wong Wai Man 香港的學生有福了! 京官訓話,直入校園。 校方有安排的責任,學生有聆聽的責任。 香港特區政府的教育局長說,不要讓政治走入校園。他的標準,京官李飛的訓話,不算政治;反對李飛的訓話,便是政治了。 溫馨提示,局長的兒女,是讀國際學校的,他們不用聽大陸官僚的胡說。 其實,李飛...
止於至善意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鏗鏘說 ─ 蘇玉華專訪杜琪峰 】
MeWe版本:http://bit.ly/3rRKsQQ
由李賢哲監製、岑蘊華策劃的新一季《鏗鏘說》,第四集〈登「峯」造極〉剛於周五晚(12/3)於港台電視31播出,由擔任主持的蘇玉華,專訪香港著名導演杜琪峯,論陣容,已非常吸引,加上製作團隊沒有因為近日港台變天而放棄作為傳媒人與公營廣播機構的專業,依然盡力將節目做好。
綜觀整個節目的題問,好多都直中紅心,沒有迴避,為對話內容提供紮實基礎,首次做主持的阿蘇亦極之稱職,懂得在合適時候追問問題,一啲都問得唔Mild,而向來坦率的「杜Sir」,亦巧妙地在鏡頭面前回應問題(包括二選一揀了張竹君、會否拍警匪片、如何看香港宿命),金句連連,令節目可觀度大增。結果出街後,訪談內容隨即於社交網站「洗板」,對於一班「RTHK忠粉」,或者是同路人來說,這集訪問,絕對是近日難得的「好消息」兼精神食糧,值得回味再三。截至周日(14/3)下午一時,YouTube已累積超過34萬點擊,已超越本季第一集沈祖堯的約29.7萬瀏覽率。 ( https://bit.ly/3rO45sN )
長約23分鐘的訪問(按以往兩季做法,或會稍後播出一小時長版),大致有四個重點。首先是怎樣看近日「香港電影已死」的討論,「杜Sir」不點名批評蕭若元指,「呢位先生所講嘅呢,佢都唔識咩叫電影,佢識搵食,但佢唔係識電影嘛,佢係黐住電影搵食,佢唔係搞電影嘅人呀嘛,所以佢所講嘅說話呢,做電影嗰班年輕人,你千祈唔好聽,呢句說話係廢話嚟嘅,20年前夠已經聽過人講話:『香港電影死咗』囉,呢啲說話……講嘅嗰啲人,佢根本唔了解(電影業),第二就係自己冇得撈,就以為人哋都冇得撈。」阿蘇真的一邊聽,一邊笑。
第二點,是第一點抨擊「蕭生」的延續。「杜Sir」認為,香港的新世代電影工作者,就算面對當下的困境,但也不能放棄,正如當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他要向朋友邱復生借了250萬來開拍《鎗火》(1999),「得到呢嚿錢,如珠如寶呀,你會覺得係,咁你咪要想辦法喺250萬裏面拍完佢囉!」他又承認,未來日子,紅綫愈來愈多,「一鋪比一鋪更大挑戰!」但身為「橡皮蝨乸」,要抱住「撳極唔死」的心態向前行,「創作就係好靈活,你話『呢樣』唔講得,我講『嗰樣』,但我講『嗰樣』唔代表『呢樣』冇喺入面喎,問題係在於,呢個內容係唔係你真係要講,定係人哋要你講?」關鍵是,身為創作人,無需硬碰,要保命,「我鼓勵小朋友,一定要繼續落做,只要當你唔做嘅話呢,你即係投降。」
所以當阿蘇問「杜Sir」會推薦哪一套電影,送給今天的香港人,他說是《柔道龍虎榜》(2004):「柔道最重要係企番起身,撻咗落去,你起番身咪得囉!」對於亂世,他認為更考驗大家的韌力,他借電影行業的年輕人來解釋:「你哋有嘅就係時間,你哋有嘅係年輕嘅衝動,你哋可以做(呢個)時代裏面賦予你哋嘅任務。」
最後一點,很多傳媒沒有寫,是中國當代國學大師饒宗頤親筆題字送給「杜Sir」的四個字:「饒老寫呢個『止於至善』,呢個係令我平靜嘅四個字。」到底是甚麼意思?「止於至善」源於儒家主要典籍《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新)民,在止於至善。」此四字,向來有廣義和狹義兩種解釋,參考中大崇基學院的校訓解釋 ( http://bit.ly/3vkft1L ),廣義地說,泛指每事上不斷力求圓滿,盡量做到最好,狹義地說,則專指在德性上不斷力求圓滿,自己求進步,也幫助他人進步。相信這句話,不止一般普羅大眾,對於一班現正身處「李百全時代」的港台員工來說,在情緒上也是有一點點積極作用。
請大家要好好珍惜、繼續力撐港台製作,不要讓它死去。
重溫《鏗鏘說 ─ 登「峯」造極》:https://bit.ly/3tfm1wO
(14032021)
#游大東 #游大東影視筆記 #鏗鏘說 #杜琪峯 #蘇玉華 #香港電台 #港台電視31 #饒宗頤 #蕭若元 #香港電影 #張竹君 #RTHK #鏗鏘集 RTHK 香港電台 鏗鏘集 Hong Kong Connection 港台電視部-公共事務組 做乜膠睇電視 我睇咗啲乜嘢 抵制tvb戰線 - 鍵盤救港 快樂的 William on the way 浪遊旅人 香港電台視點31 香港電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 RTHK Programme Staff Union
止於至善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126 黃偉民易經講堂
武漢肺炎的疫情,完全沒有放緩的跡象。各欵疫苗的面世,好像不是各地政府吹噓的,像食韋哥般的立竿見影。這個時候,是聰明人大演身手的時候。
林鄭將佐敦封區兩天,如臨大敵,強制檢疫七千人,找到十三個確診者。
非常手段,當然無關抗疫。她找準機會,對北京顯示,她一直是習近平的好學生。
按停了香港一年,騷擾了各行各業,不理基層生死,各階層叫苦連天,但就是不封關。保障了大陸的特權人士可以自由進出。
沒有了泛民等民主派人士,她的真正敵人出動了。以梁振英為首的,開始對她發動攻勢,阻止她連任。她瞧不起的,甩皮甩骨的民建聯、工聯會,有旗手帶領,當然各出暗箭。反正,批評林鄭,有機會奪回民心,香港已經沒有民主派議員,他們就仍然要競選議員。
林鄭好清楚,不用些非常手段,如何推銷八十幾億買來的大陸疫苗?香港人唔見棺材唔流眼淚,政府免費幫你打大陸疫苗又嫌三嫌四。一於封小區,殺民生,要大家主動求打疫苗。
大陸又要賺錢又要面,林鄭聰明配合,而且,除了不封關,其他跟足大陸的小區封鎖手段了。
她的抗疫手法只有一欵,不是對付武肺。是爭取機會,向北京表現,她是年年考第一,好打得的習主席好學生,不是那批,假學歷,什麼都唔識的土共癈柴。
至於美國那邊,新總統拜登,他的抗疫,盡顯從政五十年的功架。
甫上任,他第一件做的事,是簽行政命令,美國重回WHO。
美國大水喉重回世衛,譚德塞在拜登宣誓就任總統一小時後,建議提高武肺新冠病毒的確診門檻,篩除弱陽性的確診者。這樣一來,美國的確診人數,在未來日子,便會明顯下降。傳媒會歸功他的一百日口罩挑戰!
這就是政治上的技術抗疫!
林鄭和拜登,用的都是賁卦的手法。
賁,山火賁,《周易》第二十二卦。
賁卦和噬嗑卦一組,兩卦相綜,互為一體。
噬嗑,張口大咬,然後吞掉,是森林規律;賁,是文飾包裝。賁字,是花卉的卉字,下面一個代表金錢的貝字。
賁,外表漂亮,花團錦簇,內裡是財帛金錢,但包裝的,是人吃人的噬嗑鬥爭。
兩卦一體,是政治上的軟硬兼施了。
根據宋朝邵康節的《周易方圓圖》,2021年辛丑牛年的值年卦,就是賁卦,山火賁。
這組卦,是隨著觀卦而來的,噬嗑和賁之後,便走到剝卦。
卦序邏輯是這樣的,《序卦傳》說:
可觀而後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
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賁。賁者,飾者。
致飾然後亨,則盡矣,故受之以剝。
《序卦傳》說:風地觀,觀卦之後,便是噬嗑卦。
你有可觀的資源,懷璧其罪,人家才會對你垂涎三尺,想吞咗你,將你消化變為我的一部分。這便是噬嗑的象。
所以,嗑者,合也。
將你變成我的一部分。
但物不可以苟合,要包裝,文飾,俗稱好好睇睇,故受之以賁。
將人吞咗落肚,吃相不能太難睇,人家才不會防你。
賁者,飾也。
要包裝,搵個漂亮藉口。
致飾然後亨,則盡矣。
無論人和事,適度的包裝是需要的,但致飾,當包裝過度,它帶來的亨通,則盡矣。只估表面工夫,包裝和內容不成比例,即使一時亨通,終是有限,總有一日會用完,故受之以剝。
山地剝卦,剝落便會來臨。
噬嗑卦說的是森林規律,弱肉強食,是血淋淋的吞併,適者生存,是我們的血肉人生。
它的綜卦,用另一個角度來看,可以用不同的手段,將這種人吃人的生存競爭,包裝起來,那是賁卦。文飾包裝,將森林規律,用冠冕堂皇的理由和藉口,包起來。
這就是我們生存的世界,原始時代是噬嗑;文明社會是賁。其實,都是強凌弱,眾暴寡,大吃小,人吃人,但總有漂亮的理由和法理的依據。
噬嗑和賁,兩卦相綜,一體兩面。賁的包裝,是軟工夫,先消化了你的抵抗意志,然後才噬嗑的生吞活剝。
噬,是張大口咬;嗑,是咬合吞下。
一口咬下去,馬上合嘴吞落肚,徹底消滅對方。如果只是噬而不嗑,即吞不下。在森林,捕殺到小動物不立即吞掉,會被其他猛獸搶走。
商場上的併購,國際社會的弱肉強食,都是噬嗑。
賁是用花卉包裝金錢利益,吸引你的東西,包位噬嗑的動機。雷曼債券,地鐵的乘車優惠,任何騙局用的,都是賁的包裝下的噬嗑。
《雜卦傳》說:
噬嗑,食也;賁,無色也。
無色,是賁卦的本質。
表面上,賁,說的是五彩繽紛的花花世界,但《易經》想對你說,我們不要被表面的人間色相所迷惑,以致無法掌握真象。我們要參透色相,賁的背後,其實是噬嗑。
像《西遊記》的故事,世間的情、欲、愛,其實都是白骨精所化。美人即是白骨,紅粉就是骷髏。
這個色相,不單只講男女,還包括人間一切誘人的名、利、權、位,都是色相。當我們只看到它的色,就會沉溺其中。我們要面對色的時候,參透色相本質,不受誘惑。做到這點,色就彷彿不存在,這就是《雜卦傳》說的:無色也。
除了色相,人心的種種意念,受想行識,都是如此理解。
噬嗑和賁,兩卦相綜,我們通常先接觸到的,是賁卦的漂亮誘人表象,但它包裝的,是噬嗑的吞噬。
森林是弱肉強食,人間則是各種形式的人事鬥爭,用美麗的藉口,掩飾殺伐不息的噬嗑,種種冠冕堂皇的理由,就叫賁。
所以,當我們看到賁,就要小心後面可能掩藏的殺機。
如果特朗普象徵的是噬嗑,拜登象徵的就是賁。特朗普擺出一副弱肉強食的戰鬥格,森林法則;拜登的多種族內閣,不同膚色任命,重回國際社會,就是文飾包裝的賁。
賁卦卦辭:
賁。亨。小利有攸往。
《易經》六十四卦,一般卦用的,是利有攸往;但賁卦,強調的,是小利有攸往。
因為,用賁的手法,即使亨,也是有局限性的。
第一個字:亨。說明適當的包裝,有利亨通。因為,搞好人事,好好睇睇,俊男美女,做什麼都有幫助。尤其在政治上,用賁,必有亨通之道。
但花言巧語,文飾包裝,最後還是看內容的。靠賁的手法引致的亨通,時日一久,內在美不足,這個亨通就有限了。
包裝行銷,禮品優惠,都要產品配合一致。只靠賁,只能小利有攸往。
賁,內卦離為火,外卦艮為山。離象徵文明,艮象徵止。內卦的麗,因外面的大山擋住,走得不遠。
卦辭的亨,因為內卦離卦的光明;小利有攸往,因為外卦艮卦的止的限制。
卦象點出了賁卦本身的局限性。
賁卦的《彖傳》:
賁,亨,柔來而文剛,故亨。
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
剛柔交錯,天文也。
文明以正,人文也。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賁,為什麼能夠亨通呢?
先從內卦的離卦說起。
離卦的光明中心,在中間那支陰爻。
柔來而文剛,柔,就是那支離卦的陰爻六二。
六二得位得中,是在野的民間菁英,用它來“文”剛。
文是動詞,文飾,包裝美化的意思。
賁卦之所以能夠亨通,就是因為這支六二,在下卦,文明的中心,它能夠文剛,用文飾,美化包裝四周的剛,這是一個相得益彰的手段。
六二“文”的陽爻,剛,主要說的是九三。
九三在下卦頂,是在野民間最光輝的人物。
它是陽爻剛位卦頂,是民間色相最深的地方。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人的一生,無非都是爭逐食和色。
三多凶,我們不要被色相所迷,一迷便凶。
離火頂位,紅得發紫,是因為背後有六二在文飾它。
六二九三,承乘俱吉,兩人關係極好,用六二的離火文明來包裝九三的卦頂陽爻剛位,用純柔包裝純剛。
九三是大明星,六二就是經理人公司;九三是球王,六二就是背後的教練領隊。
柔來而文剛,故亨,《彖傳》一開始就解釋,六二用賁的工夫,讓有承乘關係的九三發光。
跟著說上卦艮卦,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
分,是另一半的意思。
艮為山,唯一的陽爻是上九,在山之巔,是登峰造極的位置,然後去“文”柔。
上九“文”的,是柔。
說的是六五。
六五君位,當然是檯面上人物,像美國總統。
但它是陰爻,本身是虛的,陰爻剛位,人有權力,但人能力不足,要靠它背後的上九,一個退休的大老,在幕後指點。
表面上六五是揸莊的阿頭,但原來有支陽爻,在上九,賁,美化它。上九在幕後發揮強大的影響力。
六五上九,也是承乘關係,極好,一個出面坐正,一個背後發功。讓六五這個君位,稱職地扮演領袖的角色。
剛上而文柔,剛上,上九這支陽爻去文飾美化,柔,六五的形象。故小利有攸往。
六二這陰爻,去文九三,柔文剛;上九這陽爻,去文六五,剛文柔。
四支關鍵的爻,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達到卦辭說的效果。
《彖傳》告訴我們,在賁的處境中,承乘關係,上司下屬關係,比應與更重要,比所有關係都重要,人際關係好,才能發揮文飾美化的效用。這就是明年牛年的密碼!
跟著,
剛柔交錯,天文也。
文明以正,人文也。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這段話,第一句「剛柔交錯」,很多《易經》版本是沒有的,但我認為有了它,解釋才完整。
天文,人文,是人與自然,人的小宇宙和自然的大宇宙的關係。
觀乎天文,指我們要用觀卦的精神,視察宇宙的運作規律,以察時變。
其實,整本《易經》,就是在研究時變。
再觀乎人文,人類文化發展,慢慢脫離動物本能生存之外,有精神文明的建立。
這個人文世界,非常值得我們細心觀察。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樣對賁卦的發揮,就很正面。
賁卦內卦離火的文明,不斷向外卦艮山的高峰境界攀爬。爬到孤峰絕頂,止於至善。艮卦的卦德,就是止。
這也是《大學》一開始說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在明明德,將賁卦內的離火的明,內在的光明,開發出來,在明明德,在親民,除了自己的明德要明,有責任將其他眾生的明德也明起來,做到最後,止於至善,那也是賁卦的外卦,艮山了。
《大學》的三綱領,從賁卦的卦象解釋出來,人文化成,就是這樣出現。
剛柔交錯,天文也。
賁卦三陰三陽,本來就是陰陽交錯的象。
陰陽交雜,本就是文。日出日落,春夏秋冬,四時流轉。
當文不是一個均勻的結構時,吉凶就生焉。
文,是剛柔交錯的,代表現實的人生很複雜,不是單調一致的,所以,我們要懂得它們之間的互動。
人生要學的,就是這個「文」,這裡面大有文章。不學,就無法分辨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
文明以止,人文也。
當人類文明的發展,對自然的破壞日益加劇,當無節制地發展,便會導致文明毀滅。所以,文明發展必須適可而止,止於至善。這便是人文精神。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春夏秋冬,日出日落,都是天體運行的變化,都是時變,反映人間變化的規律,看不同文明的建構,吸取其中的精華,益及世道人心。讓這個宇宙規律,演化過程,知識普及天下。
文明要普及,普及到普羅大眾,遍及鄉野,成為我們的日常生活。推廣到廣土眾民,變成文化,才算是化成天下。
這也是《大學》說的:平天下。
天下沒有平,我們要努力,去平,那是奮鬥的歷程,最終目標,就是要平天下。
這是賁卦的抱負。
下星期三,二月三日,是立春。辛丑牛年開始了,這年的值年卦,就是山火賁。
我們要好好的玩味這個卦,它用文飾來包裝這個現實的血肉人生。
止於至善意思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Wong Wai Man
香港的學生有福了!
京官訓話,直入校園。
校方有安排的責任,學生有聆聽的責任。
香港特區政府的教育局長說,不要讓政治走入校園。他的標準,京官李飛的訓話,不算政治;反對李飛的訓話,便是政治了。
溫馨提示,局長的兒女,是讀國際學校的,他們不用聽大陸官僚的胡說。
其實,李飛對學生說了些什麼?
一句話便說完:香港為廿三條立法責無旁貸。
廿三條又是什麼東東?保障國家安全的法律。
2003年,特首董建華和當時的保安局長葉劉淑儀,就是因為想推廿三條立法,導致五十萬人上街怒吼,他們雙雙落台。董落曾上,爵士變特首,示範了一幕中國傳統智慧 —— 福禍互倚的現代版。
一條保障國家安全的法律,香港人怕什麼?
凡獨裁政權說的保障國家安全,意思就是白色恐怖的開始。所以,當年,2003年香港人人恐懼。之後的特區政府亦不敢再提廿三條。
十九大之後,習近平取代關帝成為習帝,人人膜拜,大陸已沒有任何制衡勢力,他可以放手大幹一場。京官對港政策和態度,已不耐再轉彎抹角了。
國旗法、國歌法、一地兩檢、廿三條這些法例,排著隊出籠,香港人接受也好,不接受也好,諮詢民意,他們覺得是浪費時間。
廿三條立法,看情況是勢在必行了。立法後,你我的言行都可能犯法,標準在政府一念之間。我們應如何自處?
春秋亂世,生死一念之間。孔子舉出衛國兩位大夫,行事和追求相反,但都是一流人物。
史魚直,無論什麼時候,什麼環境,都寧願直道而行,不轉彎,不趨避,如箭一樣,說話尖銳亦如箭一樣,但會給人不識時務的感覺。
蘧伯玉淡泊,輕名利,際遇好時服務社會;際遇不對的時候,也沒所謂,像一幅字畫一樣,卷起來收藏好,沒有半句怨言。
這兩人的行事,又代表了中國文化的兩大主流思想。
儒家追求的是中流砥柱,道家則是因應自然。
《大學》教導我們要自明明德,一個大丈夫,要自我提升,然後關心老百姓,大家一齊追求止於至善。
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道家思想的基本態度在因應,順其自然。
深則厲,淺則揭。
涉水過河,在淺水的地方,拉起衣服走過去是合理;但在水深的地方,怎麼拉衣服都會弄濕,還拉什麼?這樣走過去便算了。
所以,在亂世,衰世,道家人物都隱世去了。小隱隱山林,大隱隱於世。
中國文化,由儒、釋、道三家揉合而成。我們生活上,都揉合了這三家的思想,不自覺的影響著我們的行事追求。
廿三條陰霾之下,我們苦中作樂,說說儒道兩家。
#何志平案
2017年11月21日 星期二下午5pm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止於至善意思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Wong Wai Man
香港的學生有福了!京官訓話,直入校園。校方有安排的責任,學生有聆聽的責。
香港特區政府的教育局長說,不要讓政治走入校園。他的標準,京官李飛的訓話,不算政治;反對李飛的訓話,便是政治了。
溫馨提示,局長的兒女,是讀國際學校的,他們不用聽大陸官僚的胡說。
其實,李飛對學生說了些什麼?
一句話便說完:香港為廿三條立法責無旁貸。
廿三條又是什麼東東?保障國家安全的法律。
2003年,特首董建華和當時的保安局長葉劉淑儀,就是因為想推廿三條立法,導致五十萬人上街怒吼,他們雙雙落台。董落曾上,爵士變特首,示範了一幕中國傳統智慧 —— 福禍互倚的現代版。
一條保障國家安全的法律,香港人怕什麼?
凡獨裁政權說的保障國家安全,意思就是白色恐怖的開始。所以,當年,2003年香港人人恐懼。之後的特區政府亦不敢再提廿三條。
十九大之後,習近平取代關帝成為習帝,人人膜拜,大陸已沒有任何制衡勢力,他可以放手大幹一場。京官對港政策和態度,已不耐再轉彎抹角了。
國旗法、國歌法、一地兩檢、廿三條這些法例,排著隊出籠,香港人接受也好,不接受也好,諮詢民意,他們覺得是浪費時間。
廿三條立法,看情況是勢在必行了。立法後,你我的言行都可能犯法,標準在政府一念之間。我們應如何自處?
春秋亂世,生死一念之間。孔子舉出衛國兩位大夫,行事和追求相反,但都是一流人物。
史魚直,無論什麼時候,什麼環境,都寧願直道而行,不轉彎,不趨避,如箭一樣,說話尖銳亦如箭一樣,但會給人不識時務的感覺。
蘧伯玉淡泊,輕名利,際遇好時服務社會;際遇不對的時候,也沒所謂,像一幅字畫一樣,卷起來收藏好,沒有半句怨言。
這兩人的行事,又代表了中國文化的兩大主流思想。
儒家追求的是中流砥柱,道家則是因應自然。
《大學》教導我們要自明明德,一個大丈夫,要自我提升,然後關心老百姓,大家一齊追求止於至善。
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道家思想的基本態度在因應,順其自然。
深則厲,淺則揭。
涉水過河,在淺水的地方,拉起衣服走過去是合理;但在水深的地方,怎麼拉衣服都會弄濕,還拉什麼?這樣走過去便算了。
所以,在亂世,衰世,道家人物都隱世去了。小隱隱山林,大隱隱於世。
中國文化,由儒、釋、道三家揉合而成。我們生活上,都揉合了這三家的思想,不自覺的影響著我們的行事追求。
廿三條陰霾之下,我們苦中作樂,說說儒道兩家。
#何志平案
2017年11月21日 星期二下午5pm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止於至善意思 在 Ready Go - 止於至善意思是把事情做好 的推薦與評價
止於至善意思 是把事情做好、做完美。 如果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想法,這個世界就會更美好! ... <看更多>
止於至善意思 在 大學第二堂-02釋止於至善 的推薦與評價
感恩上海一位前賢幫忙打字幕詩云邦幾千里惟民所止詩云:緍蠻黃鳥止於丘隅子曰於止這不是(於ㄩˊ) 這個字念(於ㄨ) 就是驚歎的意思於ㄨ就是嗚呼的意思於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