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睡的比你久?~~~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
你好,我是威爾遜。歡迎收看〈新書前哨站〉。今天我要推薦的書,是剛上市不到一個禮拜,備受紐約時報、丹尼爾.品克等大家讚譽。這本書運用科學研究,追蹤了眾多高手作息,統計了一流的人每天做了什麼,讓他們可以每天維持巔峰表現,又避免倦怠。是靠意志力?還是天賦異稟呢?🤔
抱歉!都不是!
本書我提取了五個重點為你分析,帶你窺探一流的人巔峰「秘訣」💡
↠↠↠
一、 拼命不會讓你更成功。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駑馬十駕」。大意是雖然你天資不如人,只要你願意付出比高手多十倍的努力,你也可以和高手得到相同的成就。
這似乎蠻符合求學過程的經驗。錯的題目不會再寫第二遍,第二遍不會寫第三遍。書念不完就熬夜….,成績的確有進步,但跟真正的高手相比,成績還是差一大截。而且,你看人家精神奕奕,不但書念得好,還可以代表學校參加其他體育競賽,不像你,上課昏昏欲睡…。💤
問題出在哪呢?
美國馬拉松紀錄保持人卡斯特,分享了她如何在42歲,還能以兩小時半的高速度跑完馬拉松,不輸給小她一、二十歲的年輕人。
卡斯特認為苦練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苦練後的「休息」。卡斯特每晚睡足10-12小時,對飲食嚴謹講究、每周按摩及做伸展運動。她在不鍛鍊的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她鍛鍊時展現驚人的表現。💪
運動學家推導了一個公式:
壓力 + 休息 = 成長
這個公式更可以擴大應用在「創意人士」。正向心理學奇克森.米爾博士採訪數百位不同領域天才,發現這些創意奇才平常不是專注在密集的活動中,就是完全處在放鬆狀態。🙆
米爾博士將這個流程總結為三階段:
1. 沉浸:以持續不斷的深度專注力,全心投入工作
2. 沉潛:休息和恢復時間,完全不想工作
3. 頓悟:靈光乍現的時刻,新創意及思維成長的時候
你或許會驚訝的發現:大腦跟肌肉一樣,運作是如此相似。👀
↠↠↠
二、 系統二的學習 + 心流
快思慢想作者丹尼爾.康納曼博士指出:人的思維分兩種。系統一和系統二。
系統一:自動思考,由本能與直覺驅動,預設的思維模式。
系統二:深思熟慮的分析,處理費神的思考活動
當我們學習有難度的新知,如果我們放棄(擺爛),大腦會交給系統一處理,我們不會進步;反之,如果我們積極面對,則大腦會使用系統二,神經元間的電流沿著軸突傳遞,髓磷脂累積,神經連結強化,時間一長,我們以前覺得棘手的問題,久了習慣了、熟練了,我們學會了新技能。✅
那什麼樣的難度適合我們學習呢?心理學家認為:「勉強可完成的挑戰」,是最適合的難度,是個好壓力。(請見附圖)
我們聽過高手喜歡談「心流」,有時候我寫作的時候會忘記時間,進入忘我的境界,回過神,一篇文章已經酣暢淋漓的完成。📝
而我自己回想:我進入心流的過程,通常是在撰寫一個我熟悉的主題,加上一些我今天剛學到不熟的新知,我要融會貫通寫入文章,這個「勉強可完成的挑戰,成為我創作的靈感泉源。🗣
萬老師的精英日課曾分享:最適合的學習難度是15.87%。也就是:學習的內容大部分是我會的,只有多一點點的部分超出我能力範圍。超出一點舒適區的難度,正是我們最好的學習區。也恰好印證了本書作者的論述。
↠↠↠
三、 高效表現的訣竅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在公司、學校,厲害的前輩指導你做事情時,要求你「一心多用」。一心多用同時才能處理好很多事情,你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做,要做到什麼時候?
看起來很有道理吧,但真相是:一心一用,才能真正高效!👍
腦神經學家請受試者做了腦電波檢測,發現一心多用的人,無法「高品質」同時完成兩件以上的事情;反之,一心一用按部就般地做,成果是一心多用的兩倍!
這個原因是:大腦在切換不同的任務時,需要耗掉額外的腦力,表面上每次切換的時間有限,但長期下來消耗的時間很多!另外,習慣一心多用的人,長期記憶會變差、辨識能力也會退化!📉
那我們該怎麼做呢?
1. 設定每件任務的目的跟具體目標
2. 自問:我要學到什麼?完成什麼?
3. 全神貫注
4. 一次只做一件事!(一心一用)
上面四步驟執行時,高手會將每次50-90分鐘的密集工作間,安排7-20分鐘的休息,輪流切換,讓人有喘息(放空)機會,可以維持巔峰表現所需的體力、心力跟熱情。🔥
↠↠↠
四、 睡飽是最有效的方式
我們聽過一些神話:特斯拉創始人Elon Musk睡在工廠,每周工作120小時,也聽過拿破崙每天睡不到5小時,照樣精力充沛!我們有個錯覺:睡覺讓我們錯過太多事情了,我們應該少睡一點,死了以後要睡多久都可以(誤。🤣
事實上,不睡覺,可能害我們錯過更多。
哈佛睡眠專家羅伯.史帝葛德博士做了一項研究:他邀請三組參與者實驗,讓他們每天玩7小時的俄羅斯方塊電玩,連續玩3天。第一組玩過俄羅斯方塊,第二組沒玩過,第三組成員有健忘症。
實驗的三晚,研究人員每晚好幾次叫醒參與者夢見什麼?參與者大多回答俄羅斯方塊,包含健忘症患者。第二天,健忘者患者不記得實驗的事情,但依然記得夢到形狀和圖案掉下來的畫面。💭
這個實驗證明了:大腦在睡眠期間處理清醒時所收集的經驗和資訊,並決定哪些東西值得存在記憶體、以及存在哪個大腦位置。
睡眠的效益發生在睡眠後期。「快速眼動期」(REM)只佔睡眠中20%-25%。睡眠周期越長,REM越高,睡眠的邊際報酬率最高,是在每天睡7-9小時效果最大。
遺憾的是,多數人睡不到這個時數。美國人平均睡6.8小時(台灣應該更少?) 😮
睡眠的好處如下:學習記憶、培養創造力、控制情緒、身體修復重建。
長時間睡眠的良效我們看到了,那午休的打盹,會有幫助嗎?
答案是:小睡30分鐘內,非常有幫助。😉😉😉
NASA研究表示:科學家讓太空人小睡25分鐘,判斷力提高了35%,警覺性提高了16%。而在地球上的實驗,打盹15-20分鐘的人,一整天的反應力、表現,都勝過喝了一大杯星巴克咖啡沒午睡的人。☕
你還敢不重視睡眠嗎?
↠↠↠
五、 設計最佳情境
很多專業歌手表演前,並不是在後台練習唱歌,相反的,他們可能會做些看似無意義的動作:伏地挺身、原地跑、閉眼睛聽歌。🎧
他們創造了最佳情境,讓自己輕鬆的進入「心流」的冥想狀態,大腦心馳神往,全身能量蓄滿,便可在舞台上大展拳腳、昂首高歌啦!
正面情緒,不但給予我們抗壓力,更能幫助我們做決策、發揮創意。🌟
以我自己為例,撰寫文章的過程,如果我卡住了,我會出門走走,跑去我最喜歡的書店某個角落,翻閱不同的書籍,讓我重回閱讀的快樂。等到一陣子感覺稍微疲乏了,走回去的路上,我便會回憶剛才閱讀讓我有記憶的東西,嘗試放在新文章。
有時候,我會直接離開書房寫作,跑去我喜歡的咖啡店,在走道靠右的桌子,感受變化的趣味。
但請注意,我的變化是「有限且舒服的」。我去特定的書店、某咖啡店特定的位子尋求靈感,我讓這些變化「標準化」,讓我的靈感可以習慣的產出,而不是任性的去陌生場合,重新適應,找尋靈感。💬
↠↠↠
六、 總結,化繁為簡,捨才有得。
很多人說:我們現在是「窮忙時代」,工作時數高,物價房價高,唯獨薪水比父母少。因此,我們只得加倍努力,下班再打工,放假去兼差,名片拿出來,恨不得斜槓越多越好,表現自己是個有為青年。
追逐高效率的時代,我們心態積極向上,這很好。但你有先問過自己:你的身體吃的消嗎?你有用正確的方法努力嗎?💦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收穫是:讓你學以致用。
你不用去模仿每個高手的方法,因為大家都不一樣。但是,你可以從高手的親身經驗分享中,佐證科學的數據,發現自己的問題,改善你的習慣。
「有選擇的做事,累了就好好休息。」
沒有好的身體,再好的成就都是枉然。🙅
↠↠↠
好,今天的分享也到尾聲了。
文末附上本書購買連結
👉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4765
我是威爾遜,感謝你的閱讀,願學習成長的道路上,你我共同前行。我們下次見。
正向應力公式 在 資策會 數位服務創新研究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揭密印度 CEO 的管理學!3 大特質,讓他們成為歐美企業最想搶的人才
近 10 年來,世界頂尖企業的執行長、高階主管的國籍,不斷出現「印度裔」3 個字,讓人不禁好奇:到底這些印度領導者,有哪些厲害的個人特質?以及身為「非印度人」的我們,是否能吸收、複製他們的成功模式?
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Wharton School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教授彼得.坎佩里(Peter Cappelli)曾率團隊進行一項「印度領導力的 DNA」(The DNA of Indian Leadership)調查,訪談 100 位印度企業的執行長,探究他們的領導模式、競爭優勢,希望能歸納成功原因。
結果顯示,與美國商業領袖相比,印度執行長較不在乎財務問題、討好利益關係人或消費者,反而更傾向 「內部管理」 。例如,他們認為建立共同的價值觀和願景,是打造頂級團隊最重要的能力。
一、個人特質:思維靈活,大、小事都能耐心應對
在內部管理中,印度的領導者有 3 面向特別值得借鏡。
1.大膽造夢,耐心實踐
2. 身段靈活,適應力強
3. 重視員工
二、領導風格:員工永遠擺第一順位
三、工作態度:寬容、正向,使印度工作者討人喜歡
1. 不死背公式,重視理解力
2. 不只等領薪水,積極主導工作
3. 不隨便批評別人,包容心強
#領導帶人 #組織文化 #資策會 #服創所
正向應力公式 在 啟點文化 Turn-Key Solutio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人際回應力學員分享》透過學習不在因為話少,而被誤會~貿易商 業務 小白
原本與人互動時,常擔心自己說的話正不正確?給人什麼感受?會不會說錯話,而被討厭⋯⋯等,導致與人溝通時,很少表達自己的意見,要求自己一開口,就要是聽起來很厲害、正確的話,因而難以與人更深入的交流。
經過五周的課程,讓我很有收穫的是:
1. 沒有任何話不能說,話本身沒有對跟錯,真正重要的是他人感受到的意圖。
像是我習慣把話說得短、精簡,對於別人的提問常常就是一句話帶過,所以相對容易讓別人認為不太想跟他聊,甚至誤會我的意思。
面對他人的誤會,有時我會生悶氣,或是認為對方這麼想,就這麼想吧!卻沒想到會有這樣的結果,原來跟我的回應方式有關係。後來我開始在每一次交談時,問問自己,有沒有把想說話完整描述出來?讓對方理解自己的認知、將脈絡補上,最後讓談話變得安心有確認感。
2. 面對不同人、不同狀態、不同場合,該說的話、做出的身體行為都不一樣。
上完課才意識到原來與人相處並沒有一定的公式,可以藉由觀察對方的情緒狀態,再做出適當的對應。
朋友講開心的事時,將專注力放在對方的身上,而不是隨便把話題拉走。
現在的我,比以前更能讓對方把好情緒延長與加深,並在身體姿態上,也讓對方覺得是重視他的。
3. 面對他人做的事情與行為,容易有自己的投射,但實際的情況不一定是自己預想的那樣,甚至還有可能與想像完全相反。如果只用自己的預想看待他人,沒有釐清真實狀況,我無法更深入的了解他。
以前會覺得有些人討厭自己,後來用課堂上教的不帶預設的問題,去了解對方真實的狀態與想法後,讓我在對應上輕鬆許多。如果對方真的有誤解,也進一步了解原因做澄清,但如果真的相處不來,又何必去勉強自己與對方呢?
上完課後,覺得自己在與人相處的視野上變得遼闊,也能更加審視自己的行為、表情、語言的表達方式,雖然有些狀況(像:說話常打安全牌、話不多等等)仍存在,但至少有意識後,能一點一滴的慢慢進步,所帶來的正向循環,對我來說,非常值得。
========================================
【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07/25(三) 或 08/02(四)19:30
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241
【8/30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7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12(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正向應力公式 在 最大剪應力公式 :: 農藥百科 的推薦與評價
最大可承受之剪應力為30MPa,若欲鉚釘不被剪斷,則施力P最大不得超過多少kN?...由上公式得知,正向應力與剪應力,均會隨θ角而變,其重要角度,如表10-1所示。, ... ... <看更多>
正向應力公式 在 [請益] 正交應力與剪應力的關係- 看板Civil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σ=F/A τ=F/(2A)
想問一下這關係是甚麼情況會成立
我有點忘記了
是平面應力嗎?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16.240.11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