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教育,可以很嚴厲】
以下情景,哪個選項你覺得比較嚴厲?
Q1孩子不吃飯的時候
A: 威脅他「給我吃下去,不吃完不准下桌!」。
B: 用餐時間一到,食物收起來,等到下一餐才提供食物。
Q2孩子拖拖拉拉耽誤去公園的時間
A: 對孩子大吼「你再不快點,就不要去了!」,但最後還是去了。
B: 讓孩子經歷拖拉的後果,去公園玩樂的時間縮短,按照原定的時間回家,並不因為出門晚,就延長玩樂時間。
Q3 放學回家半路上,孩子發現把最喜歡的髮夾忘在學校了而大哭
A: 數落她「誰叫妳要忘記!自己的東西本來就要自己記得啊!」,然後掉頭回學校拿髮夾。
B: 「妳忘記了很難過,但還是要等到明天,去學校的時候再拿」,然後繼續開回家。
Q4 孩子用剪刀剪書本
A: 「不可以剪書本!講過很多次了,再剪我就打下去!」。
B: 「剪刀是拿來剪紙的,書是用來看的,我現在先把剪刀收起來,過兩天你可以再嘗試看看」。
\
在我看來,屬於正向教養的B選項們,其實很嚴厲,有些甚至比A選項聽起來更令人心疼,但是那種嚴厲,卻能讓孩子真正的從經驗中學習、從後果中學負責。
最近在某些群組、社團看見關於「愛的教育」的討論串,有許多人都認為愛的教育實在太不現實了,也太難了,或者覺得有些孩子不適合愛的教育,就是要兇才會聽,要打才有用。
我同意要做到是有難度的,但我不認為「愛的教育」應該與「不打罵」直接劃上等號,過去我們在打罵教育下長大,我們的父母就不愛我們嗎?他們對我們的教育,難道叫「不愛的教育」?父母對我們的愛,一點也不少。
而愛的教育一直被當成不打罵的代名詞,說實在也滿冤枉的,除了不打罵以外,如何與孩子的互動,其實才是核心,但是卻經常被忽略。蒙特梭利、正向教養看似非常溫和,也很尊重保護孩子,但不代表我們就不嚴厲。那種嚴厲,很花心力,但不暴力。
不打不罵,但喪失原則,叫溺愛的教育。
用愛包容,尊重彼此,堅守原則,才是真正愛的教育。
教養不是非黑即白,也沒有標準答案,就跟我們自己的人生一樣,跟別人有一點不一樣,也很不錯。
(圖為女兒用樂高做給我的愛心❤️)
#愛的教育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Henry 羅寶鴻老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回覆家長提問的來信時,我常發現許多人在進行正向教養時,往往會不自覺地落入兩個誤區,讓正向教養倍覺艱辛,且得不到預期的效果。 起因是因為,普遍家長在「和善且堅定」時不自覺地踩到地雷了,這兩個地雷是: 1 在和善裡不自覺地討好孩子,讓自己以過低姿態跟孩子應對; 2 給予孩子規範時不夠堅定、沒有原...
正向教養 溺愛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補班週來抽書]溫和而堅定的正向教養2
#正向教養書系第一本著作
#最完整最暢銷的作品 #補班週來抽
#從幼兒園到青少年時期的孩子都適用的好書
你知道嗎?當你的愛太多,對孩子是有害的!
在我的親職講座中,常提到,#溺愛的父母並沒有比嚴厲的父母吃香
當你幫孩子安排許多你人生中缺乏的活動,你將失去認識他的機會
如果你問父母,
世界上最讓你感到溫馨有愛,生活有目標有動力的事情是關於什麼,答案也許是「孩子」;
但是,會讓你挫折到無地自容,感到被針對、對方就是貪得無厭、天生找碴的,也是「孩子」。
這本書將告訴你,當我們愛孩子之餘,過剩的愛如何將我們也逼向極端。
當我們覺得「身為好父母,應該就要...」已經陷入偏執。
#教養沒有正解
書中羅列出:#沒發現小孩已獨立過度保護的家長 教養盲點;
透過自我覺察的方式,了解自己的生活型態偏好,了解壓力來源和身心痛苦的點,打造舒心平靜的家庭氣氛,透過對生活偏好的了解,了解自己的地雷,並知道自己能量不足的點,在家人相處時溝通教養模式,並了解自己在教養的優勢和能量低點,進而和家人達成隊友補位的互動。
【正向教養最核心的觀念】
・教養孩子的三種方式
・七個重要的認知與人生技能
・四個步驟,贏得孩子的合作
・父母如何運用阿德勒提出的八個基本觀念,培養出正向教養的技巧・修正錯誤的三個方法
【#先瞭解你自己,才能影響孩子】
・四種常見的生活型態偏好,它們各自的優、缺點,以及對教養或教學的影響
・如何瞭解出生順序,以便瞭解孩子的世界
・如何利用出生順序的訊息來鼓勵孩子
・出生順序對婚姻、對教學風格的影響
【正向教養中的有效溝通法】
・有愛、有效的啟發式提問法
・和孩子建立非語言的溝通訊號
・讓你的行為和言語,同樣都是溫和且堅定的
【父母不能不知、讓家裡井井有條的方法】
・如何透過日常慣例表,讓孩子不再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床
・如何避免早上起床後趕著上班上學的混亂時間
・如何避免用餐時(不管在家還是在外)一團混亂
【當孩子彼此衝突的時候】
・先安撫造成傷害的孩子,再邀請他一起安撫受傷的孩子
・父母不再介入孩子之間的爭吵:如何給予孩子相同的待遇
・孩子之間有哪些衝突,是父母(或老師)必須介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抽書活動規則,請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1.在粉專(非僅僅貼文)按讚。
2.在本文下方留言「我願意在生活中多創造陪伴式傾聽」或「教養的禮物是跟隨你的心,認識你自己」或「信任內在的智慧抵達關係的彼方」+成功標註3位好友
3.公開分享本篇貼文。
=============================
就有機會獲得此書,本次將抽出兩位幸運讀者喔!
留言時間9/9(四)23:00-9/11(六)17:00~~
9/12(日)將公告幸運得主兩名喔!#遠流出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博客來網路書店參考連結(如留言一):
正向教養 溺愛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為什麼有些孩子講得聽,有些孩子講不聽?】
前幾天帶羽辰去奶奶家,在吃午餐時,奶奶看著羽辰欣慰地說
👩🏻🦳:「這孩子很不錯,大人講的話會聽。」
晚上思考著奶奶這番話,覺得意義很深遠。
因為家長來信提問時,常會看到讀者跟我說孩子講不聽,也不懂得做該做的事。
為什麼有些孩子講得聽,有些孩子卻講不聽呢?
我用蒙特梭利教育和正向教養的角度切入思索,得到了一些答案,跟大家分享一下。
【什麼樣的孩子講得聽?】
孩子是否「講得聽」,有幾個關鍵:
1 孩子目前發展成熟度是否已能讓他服從外界指令;尤其注意三歲、三歲半以下的孩子,內在衝動比意志力強,常會無法控制自己內心衝動,來服從與配合大人的指示。所以這種情形,其實不是孩子故意「講不聽」,而是他還無法有足夠的成熟度去服從。
2 孩子從小有沒有在良好自由與紀律的環境下成長;過多的自由缺乏規範與限制、溺愛的教養太隨順孩子、太嚴厲的規範常以高壓控制、以及沒有原則的規範常變來變的教養方式,都是無法培養孩子自律、讓孩子「講不聽」的主因。
相反來講,有平衡的自由與紀律環境,有原則的規範與限制,以身作則的父母,和善且堅定的態度,接納孩子犯錯的柔軟,以及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都是讓孩子「講得聽」的教育關鍵。
3 孩子與環境中的大人是不是有良好的溝通與連結;大人跟孩子越友好,孩子就越願意跟我們越配合(這是真的,而且孩子越大越真)。我們越看孩子不順眼,孩子就越跟我們找麻煩(從小找到大,大人永毋寧日)。
但在探討這些之前,我們都必須瞭解一個關鍵:
人類與生俱來都有著希望自己變得更好的「人類傾向」,都希望自己能表現好、被認同。
孩子也一樣,
「講得聽」的孩子,希望自己表現好。
「講不聽」的孩子,其實也希望自己表現好。
【什麼樣的孩子講不聽?】
那為什麼有些孩子會不聽話、講不聽呢?他們的內心發生什麼事了?
簡單來講,若孩子覺得自己是「好孩子」,在自我期許驅使下,通常他會比較講得聽、自動自發,做該做的事。有自我期許的孩子,通常都不會跟大人故意上反調。
但如果孩子認為大人都覺得他不好、甚至連他自己都覺得自己不好,他可能就會漸漸變得「講不聽」了,因為他會覺得
🧒🏻:「我想當個好孩子!我不喜歡你們覺得我不好!」
這樣的潛意識,會讓孩子開始做些奇怪的事情來吸引大人注意,或是故意不聽大人的話。他們希望藉由這些行為,來獲得大人對他的關愛與注意。
同時,他們漸漸會開始反抗大人,藉由不聽話、不服從來讓自己舒服一點,讓自己感到比較有存在感與價值感。這就是正向教養裡孩子的「尋求過度關注」與「權力鬥爭」,是兩種因為錯誤信念而產生的行為。若這時候孩子內心還是持續感到匱乏,更可能會延伸出對大人的「報復行為」,因為他會覺得
🧒🏻:「你常常讓我難過!我也要讓你難過!」
其實孩子真正要的,不是要我們難過,而是希望得到關愛。
當孩子內心這份需求一直沒有被滿足,久而久之也會演變成「自暴自棄」的問題。他們會認為
🧒🏻:「反正我怎麼做你們都不欣賞我,既然你們覺得我就是爛,那我乾脆什麼都不做、也不要聽你們的。」
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曾幾何時,有沒有也出現過這樣的想法呢?有時候我們也不想要再聽大人的話了,因為
🧒🏻:「不聽你們的,起碼我還會感受到一絲傲骨的自滿。」
要讓講不聽的孩子服從,通常大人會用高壓的手段逼迫孩子就範(直到這種方法無效),這是一般人常用的方法。
記得曾經有一次去朋友家,看到一對夫妻和兩個孩子正在吃午餐(兩個孩子大概一個六歲一個四歲)。妹妹很乖很聽話自動自發,哥哥則剛好相反,好好講都講不聽。於是我看到,媽媽和爸爸開始輪流用命令、指責、威脅來驅使弟弟做各種事,氣氛充滿著殺氣... 我心想平常他們在家裡,應該早就打下去了吧。
但往往就是這樣,你跟孩子越對立,他就對你越故意。
為什麼?如同上面說的孩子會覺得:
🧒🏻:「我想當個好孩子!我不喜歡你們覺得我不好!」
🧒🏻:「你常常讓我難過!我也要讓你難過!」
🧒🏻:「反正我怎麼做你們都不欣賞我,你們覺得我就是爛,那我乾脆什麼都不做,不要聽你們的。」
🧒🏻:「不聽你們的,起碼我還會感受到一絲傲骨的自滿。」
【怎麼培養講得聽的孩子?】
從以上可知,高壓式的教養如打罵、命令、威脅、處罰等方式,雖然可能會有即時效果,但長期使用這種方式,不但孩子容易反彈,我們教養也會越來越費力,對孩子人格發展不好,更可能有反效果。
現今這世代,比較理想的教養方式是:
大人需要修正自己的態度與方式,用更正向的教養與溝通方法,以連結孩子內心為首要,讓孩子在保有著歸屬感與價值感前提下,逐漸漸修正自己的態度與行為,往正向的方向發展。
簡單來講,就是我們大人要用正向的心看待孩子,來灌溉他們內心「希望自己變得更好」的種子。
心法掌握好之後,加上剛才講到的關鍵:
a 有平衡的自由與紀律環境;
b 有原則的規範與限制;
c 以身作則的父母;
d 和善且堅定的教養態度;
e 接納孩子犯錯的柔軟,以及
f 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
就是讓孩子「講得聽」的教育關鍵。
教養孩子是需要「配套組合」的,不是大人只要做到一項,孩子教育會就成功。所以,我也一直在學習。
四年前「蒙特梭利專家親授」這本書,我主要講述如何觀察孩子、瞭解孩子,給予孩子規範;一年多前的「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從觀察孩子再深入一層,進入到如何觀察自己、關愛自己,從源頭開始轉變,給予孩子正向與安定的教養。
而即將 8/5 即將面世的「媽媽,你還愛我嗎?」以及「爸爸,我不要踢足球」,我嘗試把理論與實務的精華都濃縮在兩本繪本裡,透過圖畫與故事,讓父母以透過輕鬆簡單的親子共讀,把最重要的教育養分直接傳遞給孩子。
到目前為止我寫了四本書,每一本都在講「教養」這議題;我跟大家一樣,也還在學習中。
因為,我跟你和你的孩子一樣,都希望自己變得更好。
願我們大家都會變得越來越棒。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
正向教養 溺愛 在 Henry 羅寶鴻老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在回覆家長提問的來信時,我常發現許多人在進行正向教養時,往往會不自覺地落入兩個誤區,讓正向教養倍覺艱辛,且得不到預期的效果。
起因是因為,普遍家長在「和善且堅定」時不自覺地踩到地雷了,這兩個地雷是:
1 在和善裡不自覺地討好孩子,讓自己以過低姿態跟孩子應對;
2 給予孩子規範時不夠堅定、沒有原則,結果在變相的溺愛下,讓孩子無法養成該有的紀律。
所以,藉由這次影片的內容,希望能讓大家對於正向教養的核心 - 「和善且堅定」有更深入的了解,幫助我們把孩子的教育做得更好。
我們一起來努力。」 - 羅寶鴻老師
⋯⋯⋯⋯
【寶鴻的安定教養學】:https://cplink.co/yab6nz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