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糉食得健康】
這幾天端午假,不少人都準備好不同糭去應下節,游下龍舟水。
👩🏻:醫師,想食糉食得健康,要點做?
💁🏻♂️:首先要了解自己及家人的體質及狀況。不建議脾虛人士食過多的糉,尤其小朋友及老人家。
❤️如果你或你家人(如小朋友)有脾虛,check下自己有冇一些脾虚狀況
👉🏻形狀軟爛、黏膩, 甚至3-4天才有便便
👉🏻腹脹、又或無胃口
👉🏻舌苔厚膩有牙印
👉🏻睡覺經常流口水
👉🏻虛胖水腫
💁🏻♂️什麼是過多?
成人 - 取決於自己日常的活動量,如果是文職的話,日常大多是坐或企;避免糖震,每餐大概需要碳水化合物是30克左右(一碗飯是200克)。
以鹹肉糉為例,市面上一隻鹹肉糉有450-600卡路里(等於3碗飯),只要吃一隻,已超過一餐正餐的熱量。
兒童🧒🏻- 1歲以下最好不要吃;2-3歳最多只吃10克左右;特別是小朋友吃少少意思意思就ok,千萬不要天天當正餐吃。
⚠️糯米是黏黏的,小朋友咀嚼能力通常都不強,而且咽喉防禦功能又不成熟,若是在進食時大哭或咳嗽會大口吸氣,可能會阻塞氣管很危險。
💁🏻♂️食糭可同時吃西瓜🍉?
不要喝冷飲,或和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一起吃,比如西瓜,否則更不容易消化,可能會引起腹瀉或腹痛。
💁🏻♂️食糭搭配什麼可幫助消化?
👉🏻可以喝茶,可幫助吞咽和消化。
菊花茶、沈香茶均無咖啡因,菊花能降肝火,而沈香有助腸道蠕動。
均是吃糭時,適合一家人飲用的茶療
👉🏻可以搭配一些清淡、纖維多的蔬果(如奇異果、蘋果、菠蘿、木瓜等)避免引起腸胃道消化不良。
👉🏻之前教過 #紫淮山白蘿蔔紫菜湯 可以消暑和加強腸胃道消化功能,非常適合配搭糉一起進食。
💁🏻♂️食五穀雜糧做糭更健康?
👉🏻 糯米所需消化時間較長,胃腸排空需時較久,容易形成胃酸過多、腹脹或肚子悶痛等消化不良的症狀。五穀雜糧的熱量比較低,添加纖維,較適合腸胃正常人士食用
💁🏻♂️如果食滯左,點算?
覺得肚脹脹,又冇胃口;可以服用以下消食化積茶(有需要時服用)。
材料:炒山楂 1錢、炒麥芽 1錢、焦神曲 2錢、陳皮 1角 (兒童份量)
做法:將所有材料放入煲中,加入適量清水,水滾後煲15-20分鐘即可。
💁🏻♂️💁🏻♂️💁🏻♂️上年差不多端午後 ,婆婆帶2個孫(3歲及6歲)來診所,3個都有不同腸胃問題-胃疼,肚痛,便祕等,細問之下,原來端午前後,連續3日都以「糭」做早餐又或晚餐,由於早上起床後和晚上臨睡前,胃腸蠕動都會減慢,沒有來得及消化的糭停留在胃中,更易引起積滯,刺激胃酸分泌-這個病是吃出來的。
💁🏻♂️總括來說,糭可淺嚐。
老人家、小朋友更要小心選擇食的種類及份量。慢性疾病患者(如三高人士、痛風人士、腸胃問題人士)最好少吃或禁吃。
❤️不再脾虛腎虛,有助兒童長高長肉
即冲紫淮山👉🏻👉🏻 https://bit.ly/33A9l9h
黑豆穀物粉👉🏻👉🏻 https://bit.ly/3fyIi3y
有機麥芽糖👉🏻👉🏻https://bit.ly/3rY9RZB
❤️適合成人關注三高人士,清代謝廢物
養心穀物物➡️
https://bit.ly/37ZOI8K
❤️適合成人關注血糖人士,控糖養肝
「即沖養脾南瓜粉」 ➡ https://bit.ly/3hPDlGi
「即沖養肝綠茶粉」➡ https://bit.ly/3ul4UK5
❤️適合關注睡眠品質及腸道健康人士(全家合適)
沈香茶︰https://bit.ly/3rSOEiw
沈香手串︰https://bit.ly/3qusJho
#暖養孩子 #暖養飲食 #由細做起
#發育 #幼兒 #青春期 #健康飲食
如果大家都想得到第一手健康寶寶療理資訊,請加入中醫爸B - 馬琦傑醫師👶🏻健康寶寶資訊谷,一齊育成健康寶寶!!
加入健康寶寶資訊谷鏈結📌 http://bit.do/eEw7H 📌
訂閱我的 YouTube Channel:
https://bit.ly/2LAlMeQ
正常人吸氣時間 在 Victor 陳紹誠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會呼吸嗎?】
呼吸對也能養生,但你平時呼吸方法正確嗎?
路上行人10人裡有9人都是用胸式呼吸,很少人運用橫膈肌的腹式呼吸,而胸式呼吸是讓人身體出狀況的關鍵之一。
中醫來說:肺主一身之氣,主宣發、肅降、通調水道,而朝百脈。肺是最重要的,因為氣來自肺,呼吸不對或有狀況,則經脈不順。
「肺主脾胃」,當呼吸方法不對,肺的負擔過重,就會影響腸胃功能,連帶影響身體機能。
我常常看到很多人呼吸急促,不懂如何深呼吸。短而淺的呼吸,會使氧氣無法被細胞充分利用,交感神經就會過度興奮、過度消耗能量,造成肌肉緊繃、消化減弱,自然百病叢生。光是學會好好呼吸,就是身體健康的根本。
氧是維持機體機能和產生運動能量的基本物質。正常人不吃東西可維持生命20-30天,不喝水可堅持5-7天,但缺氧10分鐘大腦就要死亡。細菌和病毒都有厭氧特性,很多人體器官病變都和缺氧有關。長時間的進行「腹式呼吸」,比平常人增多吸收了大量氧氣,對身體健康當然大有益。平時很多人講究「進補」,其實利用腹式呼吸增氧就是不花錢的大「進補」。
所以呼吸正確是重要的養生方法,所謂「呼吸到臍,壽與天齊」,「到臍」就是告訴我們呼吸要學會「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能增加橫膈膜肌的活動範圍,而橫膈的運動直接影響到肺的通氣量,所以經常練習腹式呼吸,可以增加肺活量,改善人體機能,有助於改善老年人健康,及改善慢性肺氣腫病人的通氣功能。
呼吸要放鬆,慢慢吸氣,慢慢呼氣。身體放鬆,才能達到「身鬆、氣通、心空」,身心調和,釋放壓力。
吸氣的時候要均勻緩慢,儘量深吸讓氣體能充滿肺泡。吐氣時要吐乾淨,這樣才能將廢氣全部排出體外,保障交換的氣體多一些。最好的呼吸方法為「吸,停(屏氣10-20秒鐘),呼」的呼吸方法,這樣可使副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也可使腸鳴次數增加,有利於消化吸收,從而有益於健康長壽。
如何做到正確的腹式呼吸呢?
腹式呼吸有兩種:
順腹式呼吸
順呼吸是鼻吸鼻吐,吸氣時腹部外鼓,呼氣時腹部內收。
一呼一吸掌握在15秒種左右。即深吸氣(鼓起肚子)3-5秒,屏息1秒,然後慢呼氣(回縮肚子)3-5秒,屏息1秒。每次10-15分鐘,做30分鐘以上最好。
逆腹式呼吸
順呼吸是鼻吸口吐,吸氣時腹部內收,呼氣時腹部外鼓。
也是一樣,一呼一吸掌握在15秒種左右。即深吸氣(縮起肚子)3-5秒,屏息1秒,然後慢呼氣(鼓起肚子) 3-5秒,屏息1秒。每次10-15分鐘,做30分鐘以上最好。
平時用胸式呼吸,約有三分之一肺葉沒有發揮作用。安靜的胸式呼吸下,橫隔肌一般只下移1-3cm。腹式呼吸以深、長呼吸為基礎,逐步使肺、肋骨、橫膈膜等肌肉群在呼吸時運動到最大幅度,讓空氣充滿肺部的「全身呼吸法」。如果腹式呼吸做的對,橫隔肌下降能有7-10cm,肺葉氣泡也因此得到充分利用,吸氧量比安靜條件下增加好幾倍。
順呼吸是靜功,年紀漸大時,好靜不好動,呼息時多用順呼吸。順呼吸不只用在打坐時,也可用在日常生活中。日常生活中隨時用順呼吸,睡覺是靜的部分時一直都舌底上額,鼻吸鼻呼。坐著看電視時眼睛是動的,可用順呼吸亦可用逆呼吸。順呼吸是圓循環,一直舌抵上額,息息相連,順逆呼吸練好可以長命百歲。
注意事項:
聯繫腹式呼吸很容易岔氣,所以要注意不要硬把肚子過份收縮或外鼓。
另外如果練腹式呼吸會覺得頭暈,休息一下這可能是因為你平時身體含氧量不大足,突然增加了含氧量才會頭暈😂
「內練一口氣 外練筋骨皮」,呼吸也是健身、練拳、氣功的基本功夫,你如果不會呼吸,就去健身、練拳,會很容易受傷的,而練氣功也不會成功。
你學會怎麼呼吸了嗎?如果還不會,你身體並沒有呼吸到足夠氧氣,身體自然會變差,那麼你就是個連呼吸都浪費氧氣的人。😂
正常人吸氣時間 在 圖藍奔小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科摩多 #潛水意外
#我很好不用擔心 #檢討文
#DivingAccident #KomodoIslands
一晃眼一個月就過去了,其實心裡一直在想到底要不要寫這件事。在上回的科摩多船宿某支潛水,發生了裝備故障的的事件,不同一般的小故障,整個情況很粗暴,而且是發生在自己身上。
我是沒什麼事(活下來了XD),但一旁的教練及潛友也讓我感覺到這件事的嚴重性,不是我的危機感比較低,只是在意的不是那最糟的結果,欸再怎麼糟不過就是掛掉罷了,不要再想了啊哈哈,只是那當下的危機處理,真的需要時間好好檢討,所以從上來後就一直在回溯剛才是到底發生什麼事。
其實這週末要口試,就是導遊領隊這兩件事,很想趕快 get it over with, 每年都考個什麼讓生活充實,一年緊迫個幾個禮拜有助身心。
準備考試之前,為了保持我潛水紀錄專頁的完整性,及不要再想到底要不要寫這件事,速速寫下這個水下噴裝備的經驗,趕緊 move on ahhhhh。
其實我有得到裝備廠商的慰問禮物,小卡片實際是寫壓驚用的,老實說感覺不好😢,但還是謝謝了,意外真的就是意外,衰小碰到沒有什麼好怪隔壁小明老王的。
跟我出遊潛過水的人都知道,我就是那個很會落單的豬團員,也因為如此多數事情自行處理沒有問題。這回不算是自己又去找香格里拉,畢竟科摩多的流非兒戲啊,尤其一開始下潛在 mid-water( 海中間沒有參考物),我眼睛盯著導潛,跟在其他團員後面,準備頂流下潛到定點礁。會說科摩多潛水最好有些經驗,大概就是沒有人會有空在那裡慢慢等你/妳做耳壓平衡,下潛速度也大概是一般的兩倍,下不來被流帶走大概就是放棄回船上等大家啦。
跟著下潛,好險沒有帶大相機,就一支270桿上架的Gopro,下去沒幾秒耳朵就超痛的,覺得大家是自由落體嗎,我耳膜還是跟正常人一樣需要時間啊。總之我看大家都 30米 touch down了吧,每位蛙鞋都是向前猛踢沒停,那塊定礁還離大家大概7、8m,離我至少15m,最後一次看錶我人在 20m。把水下位置看成一個立體四方形,我與大家的距離就是斜對角差個10-15m左右。
這時意外就發生了。
我先聽到一個爆破聲,其實這在岸上很常聽到,大概就是爆管吧,岸上就很大聲了,水下更大聲。每次在岸上別人爆管我都會想為什麼每次都是岸上爆,水下怎麼好像都沒看過,沒事就是別想這些有的沒的!
爆破聲後我的Air2開始狂噴氣,要注意是Air2,不是一般充排氣閥。
😎 Air2 是把備用二級頭結合在充排氣閥上的一個設計,因此調節器可少一根管子;當潛伴需要備用氣源時,本身自行改吸Air2,再把主二交給潛伴。
這裡的狂噴氣是像直接開氣瓶的那種噴法,而且這船上的打氣都打到250bar以上,再怎麼省氣也經不起這種噴法。
PADI有教,這時候該怎麼辦呢?
SOP,不疾不徐如我,做教練絕不能慌張(到底誰在看),當機立斷拔除充排氣閥/Air2 的管子,一手斷了它的出氣口。
杯具了...
一拔管,我的二級頭立馬從我嘴裡「噴」飛,開始在我四周飛舞,連抓都抓不到!當下真的好希望有沒有人會抬頭往後看一下我這位落難潛水員,這整團白泡畫面不常見啊!誰來給我一隻手...
我嘗試看錶看自己離水面多遠,什麼都看不到只有白泡,上下左右都只有白茫茫的一片,連一絲陽光都沒有。只記得最後一次看錶我人在20米,團員們在我的斜角遠處往前「狂」踢,自知被救援機率幾近零,而且我連自己上下左右都分不清楚了,更別說我已經處於肺部斷氣的狀態 ;剛二級頭從嘴噴出就已經先嗆水,死命抓回二級頭想從噴氣中吸氣,那個氣壓真的是別傻了,連面鏡都快噴飛,靠近就是再度嗆水而已,整個二級頭連抓都抓不住。當下心裡還一直罵PADI(不忘罵人),考教練的幾項基本動作就是要大家從噴氣中擷取空氣、充排氣閥有問題就拔管啊。哈哈,凡事都有個但書。
既然都不知道自己是上是下了,那個氣瀑根本人型水中推進器,而且是下潛中發生的事,BC早已洩至零空氣,當下自己花了些時間想該怎麼處理,深度一定更深了些又是負浮力,最後認定不覺得自己能讓這一切回復正常。
決定放棄那刻,開始脱配重。
手上舉往自己認為是上升的方向踢,如果當時有人經過看到應該會想是哪裡來的氣團水柱🌪。
而且我什麼都看不到,好怕有船經過,等等還沒上去就被撞,好多好多擔心!整個煩躁又喝水,而且我還吸了口Air2,心想上升BC膨脹可以生點空氣給我嗎,結果就是吸塑膠奶嘴的感覺而已😭,心好苦。
一浮上水面趕緊往BC裡吹氣,邊咳邊吹,看到兩艘船朝我開來,一艘還是C組團員,他們船先到,我趕緊抓著氣船旁邊的繩子吊著狂咳,把剛剛水下沒咳的咳完,邊跟船員說我配重丟在底下,船上有個好朋友還以為我只是配重掉了沒辦法潛水,這人好不幽默。
第二艘也馬上到了,趕緊換另一艘,讓C組跟上其他組的潛水進度,船員幫我關氣瓶,我脫裝備,爬上船,開始邊咳邊擔心自己肺部會不會受傷這件事,畢竟我也沒有在那裡Ahhhhh那個CESA(緊急上升用),都分不清楚東南西北了,還「啊~~」什麼,但我真的很擔心,畢竟嗆水咳嗽,能不憋氣嘛!
一上主船邊咳邊檢查我的裝備,還放到水箱裡去測試,正常耶!這時的我大概快崩潰了,是裝備中邪還是我啊!
沒多久理應是我的潛伴的K先生站在dinghy(充氣船)上往我們主船過來,手裡還拿著我的270桿及Gopro,旁邊還有我的配重,哈哈哈哈哈哈哈天啊我還真把我的身外物給忘的一乾二淨了😅。
既然裝備沒事,gopro也失而復得,潛伴也在,那還等什麼,所以我穿上裝備又跳上dinghy !去試試看裝備也好,還有幾天要潛呢!人才上去準備開船,又一聲爆破!果然是故障了啊我的一級頭😓。
又爬回主船,換了套船家提供的調節器,其實我原來配置的發射器也沒電了,換了有殘壓表的調節器也瞬間覺得安全多了,就再下水繼續檢討剛剛的狀況,順便看魚魚🐟風景,趕緊渡過這一遭。
當然心裡還是很多疑問,尤其是這麼高價的調節器,而且我還是個不偷懶會定期保養裝備安全第一的潛水員。
最後調節器廠的檢查後的回覆是墊片翹起來,我的疑問算是沒有得到什麼解答,也算是意料中欸。
我把關於調節器的百科都研究了一回兒,網上也查了各個事件相關資料。也發現其實PADI 有潛水問題的申報機制還滿好的,可提出問題一起檢討,品牌裝備廠及授課教材也才會持續進步。(額外發現)
沒有要講什麼調節器,尤其一級頭的組裝或是功能介紹(讀超多),這回就是分享一些經驗,畢竟水下的事誰也說不准,除了裝備本身的穩定表現外,意外有些時候是防不勝防的。
再貴,統計使用起來再穩定的裝備也是一樣,哪家都有機會,潛水員自己的危機處理能力才是真的,靠別人還不如靠自己。
所以😏,終於要講重點了(全然個人意見)。
以後如果遇到裝備 Free flow,要先判斷是瘋狂噴、還是小噴、BC有沒有自動充氣、所在深度、及來不來的及排氣維持深度,綜合以上再判斷要不要拔除充排氣閥管。
尤其是使用Air 2的人,我們沒有備二來一起幫忙洩壓,但也有個好處,一級頭故障,無法把氣瓶壓力轉為中壓時,好(似)不會影響BC 自動充氣這件事,就是噴出Air2而已。
當時也有想到是不是該立刻再把管子接回充排氣閥,當下沒有做的原因第一個是我已經嗆水,不覺得自己有那個力氣可以把管子硬接回去;第二是白茫茫什麼都看不到也沒有氣了,怕浪費時間做無謂的事情;第三也是最擔心的,就是怕接回去,換BC被灌飽。
再來就是水下意外最怕的肺受傷,雖然上來後狂咳嗽,覺得肺不舒服,很擔心自己憋氣這件事,其實也是無礙,因為我在水下不是吸飽氣才斷氣源的,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吸不到氣還嗆水的情況,所以肺部也沒有多餘的氣體會因為快速上升而膨脹,進而造成肺部受傷。
而這次落單不是我故意的,所以這回就不檢討了😌。
整齣戲從爆聲到上水面共花了約莫一分半鐘。
大致就是檢討這些,提供給同是潛水員的朋友們參考,也希望大家沒事不要遇到這種鳥事啦。
————————————————————
😙 至於我的gopro,及配重是如何在短時間內現身又被撿回的呢?
我是潛水B組的團員,第二組下水;A組則為第一組,C組為最後一組。
B組的導潛水下經過某個路段時,正停下來找東西給團員看,一支gopro從他頭前緩緩落下,他伸手接住插進他的配重帶上,過沒多久,一串配重也落下,他也撿起來圍上腰間。他後面的團員們對於水中有東西落下的畫面感到疑惑。
潛伴K先生發現我失蹤回頭尋找時,剛好遠遠看到B組導潛身上插的那根270小白桿及gopro,踢過去後發現我的配重也在他身上。K先生就拎著我的東西上水面,剛好遇到那艘送我回主船的船伕,就一道回來問我是怎麼回事了。
所以後來也不用多說什麼,ABC組多少都有參與到我的潛水落難記啊,哈哈。
圖文/
準備考試來咖啡店看雜誌也算是一個開始XD,我是一個很抗拒考古題的人,希望考官可以入套跟我聊我想聊的。
正常人吸氣時間 在 呼吸- A+醫學百科 的相關結果
正常 成人安靜時呼吸一次為6.4秒為最佳,每次吸入和呼出的氣體量大約為500毫升,稱為潮氣量。當人用力吸氣,一直到不能再吸的時候為止;然後再用力呼氣,一直呼到不能再 ... ... <看更多>
正常人吸氣時間 在 肺活量下降老得快快用一招測心肺功能 - Yahoo奇摩新聞 的相關結果
正常 來說,吸飽一口氣之後,在「用力」的情況下把全身的氣吐乾淨,應該要可以吐6秒左右,如果低於6秒,表示肺部含有的氣體太少,或是肌肉力量太差導致無法 ... ... <看更多>
正常人吸氣時間 在 肺活量下降老得快快用一招測心肺功能 - Heho健康 的相關結果
正常 來說,吸飽一口氣之後,在「用力」的情況下把全身的氣吐乾淨,應該要可以吐6秒左右,如果低於6秒,表示肺部含有的氣體太少,或是肌肉力量太差導致無法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