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廿多年來在傳媒工作的朋友,或者都曾出出入入壹傳媒大樓。一次半次又好,多次出入都好。
自加入傳媒行業,我都從事飲食及旅遊寫作。廿多年前任職壹週刊,擔任副刊編輯,但只是短短一年多,基本上是不歡而散。
後來以自由身形式,替飲食男女做特約記者,而竟然斷斷續續做了幾乎廿年,真是意想不到 —— 跟某個媒體有緣,明明freelance都好似變成長工;沒緣的話,雖是full time亦可隨時無疾而終。
後來間歇性替蘋果寫作,但真的非常間歇,有段時間直情被說成「身份不方便」,箇中原因 —— 並非我當時是東方日報的專欄作者,亦非我那時常為明報及其也媒體供稿 —— 而是被告知:「因為你經常為同集團的飲食男女工作囉。」
真的,有段不短的時期,蘋果副刊與飲食男女是存在競爭,不過存在於兩邊的掌舵人多於兩方的記者同事,甚至出現飲食男女的記者辭職後,轉眼被蘋果副刊羅致旗下的情況,鬥得都幾白熱化。
(Anyway,所有的內鬥,本身都沒有太多意義,現在回看更加覺得沒有意思,結果都是殊途同歸,被更巨大的外來力量推倒。)
後來蘋果終於開始接收我的旅遊文章,我卻開始進入了無心撰寫文章的平原期.......寫了幾篇,雙方都無繼續啦。
記憶所及,最後一篇是2017年的《X爆正常 無私分享 直擊馬德里飲食大會》,記錄我在西班牙馬德里飲食大會 MADRIDFUSIÓN 期間的點滴和體驗,包括國際星級名廚的演說、不甘因循致力創新的餐飲業人士、參觀當時從未開放給大眾參觀的馬德里皇宮的古老皇家廚房、吃盡多家馬德里市中心的人氣Tapas Bar.......
單看「表面證供」,都知道了,不是日本、沒有大波妹的旅遊文章,都是欠缺收視率,更何況是一個在西班牙的堅離地餐飲界insider活動呢?但蘋果副刊也不是一味只追尋click rate,仍是願意試試刊載有質素的小眾內容,這一點我是一直很appreciate。
文章內,我提到以下:
// 最教我感動的講座,是屬於委內瑞拉名廚Maria Fernanda Di Giacobbe。話說委內瑞拉是可可豆出口大國之一,但千瘡百孔的制度和知識貧乏的耕作,影響了可可豆品質,農民亦長期受中介中欺壓,Maria Fernanda Di Giacobbe便成立組織及聯合各方專才,在過去15年不遺餘力地向農民及可可豆生產商灌輸各種耕種知識和技術支援,令8,000名農民的生活水平及逾千個可可豆生產商的營商環境得以改善。
問Maria Fernanda Di Giacobbe希望從這世界得到甚麼?她答:「我希望有更多的社會公義,不是部份人的公義,而是集體的公義(Collective Justice)。」說得真對,縱使你能獨善其身,亦不代表你能眼巴巴看着別人受到剝削。Maria Fernanda Di Giacobbe的說辭,令在場觀眾差點掉下眼淚。想都沒想過,明明是飲食講座,卻不再是飲飲食食,比起很多政界議會,載有更豐盛的人民精神,洋溢更睿智的世界視野。//
想不到,重看以上兩段文字,覺得更切合當下的心情。
謝謝香港蘋果日報~
#此文章的網上版日後未必可以再看得到㗎啦
Search
此文章的網上版日後未必可以再看得到㗎啦 在 及後轉而批評主辦方食相難睇,到早前MIRO專場購票失敗 ... 的推薦與評價
長文慎入,而且未必句句岩聽,更加要慎入] MIRROR演唱會持續在網上引起討論。 ... 售票首日未能進入購票網是常態,買飛要瘋狂F5數小時是慣例,最令人氣結的是即使成功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