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時常深深有感,「一抹懂得從悲傷中逃脫的幻想力」,是欣賞夏卡爾畫作時的“必要配備”。 否則,你便會被這些像小偷般無聲竄出的悲傷,偷去了他一生以透過繪畫來傳達所堅定的愛的信念 》
已經忘記最初掉進夏卡爾(Marc Chagall)世界的確切歲數是何時了?但至今依舊清晰記得,為我打開這條道路的第一扇窗,是《我與村莊》這幅畫.......
當時小小年紀看這幅畫作時,第一直覺是眼睛好忙好忙,不知焦點該放哪兒?正左邊側著臉的牛頭裡,有一位正在擠牛乳的婦人、右上方一整排或正或反的小小房子之下,又有個男人手拿鐮刀似乎正在追殺一位倒立女人、而正下方又有一隻戴著紅寶石戒指的大手,持著一顆豔彩杉樹.......
整幅畫作好像又可以再分割成好多塊小畫作,而每一幅畫都有著自己的劇情。當時的我,不只好想知道當中每一幅小畫作究竟說著什麼樣的故事,更好奇這位執筆之人到底想表達什麼 .....。這種讓人摸不著頭緒,畫風引人一再揣測猜疑特別深得我心。後來也才知道,這正是所謂的「超現實主義」
當然,之所以獨鍾這種藝術風格最主要原因,是出自於內心底層總有股想從現實錮禁中逃離的望想,但為什麼夏卡爾會在各個「超現實主義」藝術家中勝出,奪得我心目中首愛....是他對於顏色的掌控
在他的創作裡,往往可以看見無數愉悅的因數顏色,加成總數後卻呈現出極度陰鬱的悲傷氛圍,反之,各個悲傷因數色彩也能經過夏卡爾重新排列組合後,意外展演出歡樂總和。往後在文獻記載中讀到,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畢卡索(Pablo Ruiz Picasso)甚至評論:「夏卡爾是自馬諦斯以後,唯一真正懂得色彩的人!」。而在著了魔似的深究夏卡爾作品之後也才意外發現,所謂的「超現實主義(supernatural)」竟然是法國藝評家阿波里內爾(Apollinaire)為了形容夏卡爾作品所創造而來的藝術派別名稱
而在尚未翻閱夏卡爾一生經歷之前,僅透過視覺來試圖認識他時,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在他的創作裡總是同時存在著悲傷和喜樂,就像幾乎每幅成雙漂浮於半空中的戀人畫作中,舉凡肢體動作是環抱、親吻、互擁......,這些肢體動作再怎麼親密,畫作中卻可能在某處突然有一群看似正在逃難的天使、暈染上整片帶黑的陰鬱綠林,或是一棟佈滿腥紅的弓悚建築.....,本來滿懷欣喜能在夏卡爾以戀人為題所編的愛之曲中聽到的甜蜜旋律,就這麼被一些乍然出現、帶有濃濃悲腔的降音符硬生生搶去了原本該有的期待
因此我時常深深有感,「一抹懂得從悲傷中逃脫的幻想力」,是欣賞夏卡爾畫作時的“必要配備”,否則,你便會被這些像小偷般無聲竄出的悲傷,偷去了他一生以透過繪畫來傳達所堅定的愛的信念
畢竟夏卡爾確實曾說過:「我只關注愛的主題。愛就是全部,它是一切的開端」
這位以愛為信仰的畫家,一生都在戰火中與生命拔河,就連出身時都是與死神互搏下險中求勝才得以存活......,夏卡爾於1887年時出生於白俄羅斯的猶太街上,而就在他出生當天,整條街被大火淹沒,還是新生兒的夏卡爾與母親好不容易從火中雙雙被救出後,夏卡爾此時卻已懨懨一息,人們見狀便將他直接丟進水槽,沒想到小小的夏卡爾卻發出了微弱的哭聲,這才得以及時獲救挽住了生命。在成長的過程中,與另外九位手足則是由漁場工人父親窮困養活帶大,成年後不但經歷俄國革命,更因為納粹迫害,讓身為猶太人的他不斷在國與國之間竄逃流亡
夏卡爾的畫作曾在二次大戰期間被納粹列為「墮落藝術」(Entartete Kunst)意圖摧毀,當時夏卡爾正旅居於法國,而在法國投降之後一個由美國人所設建,為了營救猶太人的緊急救援會企圖營救夏卡爾,於是以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名義邀請他訪美,一開始夏卡爾完全不為所動,直到四年間德軍一路攻進波蘭、俄國,夏卡爾才在救援會營救之下最終抵達紐約,這位超現實主義巨擘才得以重獲自由,而如今我們也才有幸能親眼領略他創作裡的愛的語言
小時候,總認為被同儕認同,那才是得以立足的決勝關鍵。踏入職場後,汲汲營營於金錢和地位的追求,認為這才是社會評量機制裡的唯二得分標準。隨著年紀漸長跨過了四十,你說,真就有如孔子一樣已達「四十而不惑」之境,對凡事能再也明辨不疑,自省之後著實還差得太遠.......
但在這說不上已經歷人生一切,也謙稱不起對人生尚涉略不足的「卡關」年紀,漸漸越來越能從「事與願違」裡放過自己,那並不是喪志或對現實的妥協與屈就,而是多了一種當事情與期待相左時,越來越懂得不被失望綑綁,從沮喪中努力去另闢新路的勇氣
而夏卡爾正是時時提醒我要懷抱這份勇氣的心靈導師。他出生貧窮、一生在戰火裡顛沛流離、受到納粹逼迫幾乎喪命、58歲時失去摯愛妻子......,這樣可以說是受盡苦難、事事皆與願違的人生,夏卡爾卻堅定以愛為信仰,透過畫作來表達這份信念,一直創作直至98歲人生盡頭才劃下句點
我想,畫畫這條路定是夏卡爾的勇氣來源,讓他能不被殘酷的現實生活所囚禁,在荊棘裡依舊能綻放出奼紫嫣紅
🔍 Follow me
IG : jojo撩珠寶 / jojoposhtalk
YouTube : jojo撩珠寶
#jojo撩珠寶 #jojoposhtalk
死神白一囚禁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文茜的世界周報》奧斯卡獎最佳紀錄片提名電影“洞穴”。在敍利亞的洞穴中的那裡藏著最溫暖的光芒,在戰火下,醫護人員選擇留下來用生命奉獻自己,救助千萬孩童
【今年入圍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5部電影裡,就有2部是敘利亞紀錄片,而且主角都聚焦於戰地中的女性,一部是《親愛的莎瑪》(For Sama),以女性個人視角紀錄一名記者在戰區經歷追夢、戀愛、結婚生子的心路歷程。另一部,也是今天世界周報要介紹的是《洞穴》(The Cave)。《洞穴》(The Cave)以敘利亞史上第一位女性醫院經理的故事,帶出東古塔的人道救援與性別議題。紀錄片的導演是2017年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白頭盔> (Last men in Aleppo)導演費拉斯(Feras Fayyad),被敘利亞政府囚禁並虐待18個月後,又一部冒著生命危險拍攝的紀錄片。他用生命紀錄"洞穴"醫院裡的兒科女性醫師Amani Ballour,她如何在不見天日沒有陽光的地底醫院裡,一邊躲炸 一邊救了上千名孩童,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 <洞穴>醫院裡所有醫護人員都是自願留下,他們為兩件事而活:「生存」與「服務」】
{內文}
如果你說,你受不了武漢冠狀病毒的無形威脅,那麼,有形的生命威脅,我們承受的了嗎?
電影
(紀錄片<洞穴>)
我是<洞穴>醫院的總管理,也是兒科部的主治醫師。醫院不是個人秀場,是團隊合作,是不是有戰機飛過去,沒錯,別這麼害怕 沒事的
(美國ABC新聞片段)
(太奇怪了),(為什麼死去的人全都沒有外傷),殘忍的手段,自相毒殺敘利亞的人民。(政府軍是否用了生化武器),(我認為這是化武攻擊),求診的病患全身是灰無法呼吸,不斷求助亞曼尼醫生
Amani Ballour醫師所處的醫院,距離地表19公尺下,被暱稱為"洞穴",因為在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的近郊,反政府軍的大本營<東谷塔>,任何地面上的物體
全被敘利亞總統阿薩德炸了,為了自保,醫院得蓋在毫無陽光的地底下。"洞穴"裡所有醫護人員都是自願留下,他們為兩件事而活,「生存」與「服務」。
(紀錄片<洞穴>)
阿薩德政府和俄羅斯把地面上所有東西都燒毀了,他們離<洞穴>越來越近了,我要如何強忍住眼淚呢,當"人性"活生生在我眼前被摧毀殆盡。真主真的看著這一切嗎
(美國ABC新聞)
詳實記錄一位女醫師在地底下的時間 艱難和追隨的醫者群,(我知道你很痛),(我們沒有麻醉藥 但我們有音樂)
(紀錄片<洞穴>)
(小男孩深呼吸),她的呼吸一度暫停了
28歲的兒科醫生Amani Ballour整整五年,她就是如此一邊摀住雙耳,深呼吸等轟炸過去,確認自己還活著後,再一邊在幾乎沒有物資的地下醫院裡搶救上千名孩童,和死神面對面的肉搏戰。
(亞曼尼\敘利亞女醫師)
政府軍轟炸醫院太多次了,數都數不清,我在醫院幾乎六年時間,最少就經歷過20次,他們對著醫院轟炸
(費拉斯\紀錄片<洞穴>導演)
我看見她充滿力量,她超越性別,證明女人也能是英雄
但即使醫術出色如亞曼尼,這位"戰區英雄",卻還是得艱難的對抗性別和歧視。
(紀錄片<洞穴>)
找一個能幫我的醫師來,你是什麼意思,男性的管理階層才能勝任,她不該擔任經理,沒有人能告訴我要不要工作,也沒有人有權告訴我該做什麼,有些人讓我很沮喪,因為我可以,我能完成一些重要的事,我也想為敘利亞做些什麼
於是她轉身,去面對更多失去雙親沒有盼望的孩童,醫人 更醫心。
(紀錄片<洞穴>)
把兩隻耳朵遮起來,當炸彈來我很害怕時,我會這麼做,好,你爸爸是做什麼的。(爸爸不在了),他去哪了,(他死了),他怎麼死的呢,他被砲彈炸死了嗎,(是汽車炸彈),那是很久之前的事了嗎 (點頭),妳長大後想要做什麼呢,妳還沒想到嗎,妳不知道妳可以做什麼嗎,為什麼我們要活著呢,為了什麼,妳不知道啊
我們活著,是為了想成為重要的人
(紀錄片<洞穴>)
不管政府怎麼轟炸,我們絕不放棄,(在地獄之口的上方 她是那光),但再堅強,人終究是血肉軀體,終究承受不住每個365天,不斷循環的血肉糢糊與生離死別
紀錄片中亞曼尼醫師自己在搶救無效,看著一名母親痛失幼子的遭遇下,終於再也無法忍受的痛哭崩潰
(亞曼尼\敘利亞醫師)
我們是人不是機器,即使悲傷,我還是得工作,我不是母親,但我知道...她有多痛苦,我不知道有孩子的人,在這種情況下怎麼活下去
(ABC新聞)
有多少孩子在你眼前死去呢?太多了,但是我救了成千上百的孩子們
而壓倒最後一根稻草的,是2018年阿薩德對東谷塔化武攻擊。
(紀錄片<洞穴>)
爸爸救我,給我血清,她快要停止呼吸了,事發時(化武攻擊),我們完全不知道狀況,但我們知道有沙林毒氣,2018年3月,在阿薩德政權應銷毀化武的4年後,你沒有怎麼樣,你騙人 我是不是快死了,不是 你沒事了,去你的 阿薩德
擋不住長期圍城轟炸,2018年,醫院終告關閉,亞曼尼醫師自己也終於決定離開"洞穴" 逃離敘利亞。
(ABC新聞)
當我離開醫院時,我的靈魂幾乎也死了,非常痛苦 太痛苦
紀錄片<洞穴>(The Cave)是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白頭盔>導演費拉斯(Feras Fayyad),被敘利亞政府囚禁並虐待18個月後,又一部冒著生命危險拍攝的紀錄片。
(紀錄片<白頭盔>)
(子彈),你還好嗎 Ahmed Ahmed
拍攝期間,費拉斯與三位攝影師得不斷將影片上傳雲端,或偷渡運送影像離境
才得以保存珍貴的,用鮮血換來的1000小時的畫面。
(紀錄片<洞穴>)
當阿薩德政權垮台時,我就會回來
願你平安,在患難中也不動搖的平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cmjOK7xpyg
死神白一囚禁 在 大醫院小故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當我知道我女兒連成為植物人的機會都沒有時,我很痛,近乎麻木茫然,然而我只知道一件事,若要救人則必須進快做決定,女兒生前有向我表示器官捐贈的意願,儘管事後好友不諒解的責難,但我仍然堅持,這是我和我女兒間的共同意願。」
這也是唯一能再為她做的事,器官捐贈,讓她的生命再延續下去,若我自私的再佔有她的軀體,那充其量也只是一堆火化後的骨灰,於是,再一次的重新簽了捐贈同意書,在她停止呼吸後,忍著心碎,親自陪著她走完最後一程。
#DNR
【 器官捐贈 】
這是兩個人的人生,兩個家庭的生命轉折變化。
《另一種生命的綻放》
二十六歲的小雯如同往常下班返家後,感到一陣頭暈後「啊」的一聲,整個人癱軟在地,母親返家發現小雯後立即撥打119送至本院,急診醫師立即予以小雯插管,並做了一系列初步的檢查,腦部的電腦斷層看到病人的腦幹出血,經過評估後無法開刀,先送至加護病房觀察。
小雯在加護病房住了幾天,意識狀況仍然只有三分,血壓偏低現已使用升壓劑來維持小雯的生命徵象。一週過了,小雯病床的床頭及牆壁是各大廟宇的平安符和佛珠,加護病房短短三十分鐘的探視時間,成了小雯母親最大的希望,聲聲的呼喚,企圖喚醒女兒的求生意志,此時不得不承認生命的脆弱與無助。
「病人現在是腦死的狀況,也沒有自主呼吸反應,後續若病人心跳停止需要急救處置時,妳同意醫護人員替妳女兒執行急救嗎?」
「不要救了...不要再讓我的女兒痛苦,每天看她躺在這裡,全身水腫、眼睛也闔不起來,許多管子維持著沉甸甸的呼吸,我的心好疼啊...」
小雯母親後來簽署了DNR(拒絕施行心肺復甦術)及器官捐贈同意書,
「當我知道我女兒連成為植物人的機會都沒有時,我很痛,近乎麻木茫然,然而我只知道一件事,若要救人則必須進快做決定,女兒生前有向我表示器官捐贈的意願,儘管事後好友不諒解的責難,但我仍然堅持,這是我和我女兒間的共同意願。」
這也是唯一能再為她做的事,器官捐贈,讓她的生命再延續下去,若我自私的再佔有她的軀體,那充其量也只是一堆火化後的骨灰,於是,再一次的重新簽了捐贈同意書,在她停止呼吸後,忍著心碎,親自陪著她走完最後一程。
----------------------------------------------------------------------------------------------------------------------------------------------------------
《愛蔓延》
NINA十二歲時因為一場感冒,一顆小小的心臟罷工了,在許多白袍騎士的搶救下,被賜予了體外人工心臟,代替著這顆小小的心臟替小主人為生命噗通噗通著,人工心臟如同氣球般,重要卻又脆弱。
「因為有機器才能有機會等待,束縛也沒關係。」
NINA與體外人工心臟共處了約莫三個月的時間,就這樣被囚禁在床上長達三個月,日子是如此漫長,心中的惶恐,無助是如此的無奈。
「等待過程偶爾很悲傷,覺得該不會永遠等不到。」
面對病痛的折磨,曾經不舒服的讓她想拿掉人工心臟,等待的承受著精神的摧殘,心裡又害怕死神隨時緊跟在後,而堅強的母親心理明白那隨時可能的失去 卻不曾在眾人面前掉淚。
「我問我媽,如果心臟給了我那麼那個人怎麼活?」
NINA獲得了勇士遺愛人間的一顆大大的心臟,白袍騎士將大大的心臟安裝進NIAN體內,為NINA摘下人工心臟,NINA獲得了久盼的自由與重生。
「其實我也忘了小時候夢想是什麼,但我知道我是因為那時候生病住院都很無聊,一直在看別人做甜點影片,現在的夢想希望能成為甜點師傅。」
這對所有等待勇士遺愛人間的人來說,都是一條沒有盡頭卻也只能等待的路,這條路一但不小心跌了個跤,都有可能失去重生的機會。當然,對年僅12歲,不過就是個孩子的NINA來說更是如此。因為這場夢魘,失去了在操場跑跳的權利,失去了那些童言童語的任性,被迫面對連所謂的大人們都沒有勇氣面對的荊棘,每一次的跌倒就像跌入流沙,搶救一次比一次困難,而NINA卻是比所有搶救她的騎士以為的還要勇敢,用夢魘延伸出夢想,用夢想鼓勵著更多人們成為勇士。
而在拍攝當日碰巧也是NINA滿14歲生日,拍攝結束後所有人,包含一路扶持她最親愛的父母、妹妹共同為她慶生,勇敢的用微笑回顧面對著當時的折騰,NINA跟媽媽說「這沒什麼」,看似平凡卻含深刻意義的一天。
【 財團法人器官移植登錄中心 】
http://www.torsc.org.tw/
Photography / Free To Fly
Director / Only shell
Collective work / CCW I Fashion Photographer
Special thanks / YingHsin Liang、Evangeline Chiang、Solar Hsueh、小薇、吳俊遠醫師
Appreciate / 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