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注意到一則看似蠻荒謬的新聞。屏東縣議員蔣月惠在抗爭中咬傷警察,登門到警察局道歉沒見到事主,崩潰大哭。新聞並附上影片。
毫不意外的,這名議員被底下網友狂酸水準差、素質低、狂犬病、藐視公權力、打悲情牌裝弱勢有甚麼用......諸如此類。
很少人在這種新聞的處理下,會去探究事件背後的原因。坦白說,我第一印象也覺得蔣月惠哭得有點慘烈,實在不太好看。(卻又有幾個人的哭是好看的?)但我隱約覺得不太對勁。
我事後去想,這份不對勁感從何而來。應該是說,議員失控的新聞並不罕見(例如:李婉鈺。)政治工作沒有想像中的美好,公眾人物得要承擔很多心理壓力,一旦無法調適,情緒失控並不足為奇。但這起事件不太一樣,一般的議員失控,跟私領域比較有關,很少在公領域發生這類的事。
有沒有選上,是體制外/內一個現實的分野。沒選上之前,積極參與公民運動,行使公民不服從,非暴力抗爭,對抗體制壓迫,這是常見的。當過官、政治關係良好、已經是民意代表的,很少這樣走到第一線。我並非要質疑甚麼人,單純只是想說,任何人在得到權位後要維持初衷,本非易事。
更別提,這是一起地方抗爭事件,民眾多不關心。地方的主流媒體環境並不好,一旦跟警察/公部門關係搞砸,會少很多新聞可以做。這起抗爭背後的原因,只有獨立媒體公庫有比較完整的報導。
換句話說,如果這是場秀,蔣月惠幾乎沒有觀眾。有的,往往也是看笑話、喝倒彩。
蔣月惠以無黨籍身分出來參選屏東縣議員,是為了她長期服務的肢體殘障服務協會「羅騰園」。為了幫助快20個身心障礙的孩子就醫、就學、學得才藝、重拾自信,她需要籌措經費,想到了出來參選,或許可以領取選票補助款。
這個想法,未免有點天真。這個故事,未免溫情的離譜。但她沒有文宣,沒有競選總部,日復一日的在屏東路邊唱歌、拉小提琴。youtube的影片可以看到,她在路邊擺攤,拿著小蜜蜂,義賣身障藝術彩繪。
她的歌藝跟琴藝都不行,競選歌曲是福爾摩沙頌。第一次參選沒拿到補助款,保證金還被沒收。第二次拿回保證金,拿不到補助款。第三次有補助款了,但沒選上。第四次也就是2014年才選上。會投給她的人,幾乎都是往來的機車族跟弱勢團體。
這麼多人說政治很黑暗,選舉很艱難。事實也的確如此。但這個島上還是有人,很天真的相信只要動機善良、勤奮努力,而且是站到第一線日曬雨淋的那種努力,就能獲得成功。你可以不認同她的政治立場,可以說她瘋癲,說她傻。但這份傻勁,比我看過的各種珍異奇才天賦滿溢都還要可貴。
選上之後,她可以學著套關係,跟各式各樣的利益團體結盟,收受政治獻金,再把現金拿去轉換成更多的政商關係,就像很多政治人物一樣。但她在去年七月接受自由時報採訪,裡面的QA是這樣說的:
--
Q:素人參政,你觀察到的政治是什麼?
A:政府機關組織龐大、資源權力也大,公務員素質很高,但遇到問題就用法條推來推去,讓百姓四處碰壁,官員只想討好有派系背景的民代,利益團體也只會纏著有影響力的民代,政治圈內人際關係無所不在,想要加入既有的權力結構,就要放棄自己的堅持,我看得很開,每天都當作是議員任期的最後一天,不想被約束。
Q:你每個月的議員薪資都捐出來,自己怎麼生活?
A:扣除各種費用後,議員每個月實領不到7萬元,我只留4000元,其他都捐給「羅騰園」,反正我只有一個人,大部分時間都跟孩子們吃,至於議會開議期間的出席費、車馬費、餐費等,還有年終1.5個月的研究費,日常開銷、選民服務靠這些就夠了,我每天還是上街拉琴募款,雖然常走音,但不拉琴孩子們會餓肚子,還好議員拉琴警察不會趕。
--
蔣月惠在抗爭中咬傷女警,或許是她的非暴力抗爭素養不足。然而,站在外圍說起來很輕鬆,實際置身在抗爭中,被優勢警力壓制,那種心靈與肉體上的無助感,很常讓人基於自我防衛,無法控制行為輕重。而這就是體制者想要的。新聞一剪出來,大家都會同情警察,都會譴責施暴者,而不會探究背後的緣由。蔣月惠會接受司法追訴,這是她難以逃避的抗爭成本,而她也接受了。
她會出來抗爭,是因為屏東縣政府在清晨四點,帶著機具怪手,強拆數戶位於屏東後站公勇路的民宅。這起有程序瑕疵,正在打行政訴訟的事件,背後的原因是屏東縣政府認為,屏東車站改建、鐵路高架化之後,車站人潮會大幅增加,為了避免到時的交通阻塞。原有的8米道路太窄,必須徵收民宅拓寬道路。
居民質疑,附近有一塊交通部鐵路局的地,離鐵道更近,要拓寬道路,拿那塊地進行效果更好。屏東縣政府的新聞稿中,把責任推給交通部,說交通部不核可,理由語焉不詳。此外,新建車站工程依據法規,必須增設停車場,目前的臨時便道,剛好可以拿來蓋停車場。
換句話說,為了法規要增設停車場,鐵路局的地不用,臨時便道也不能用,就是要拆你有產權有土地權狀的房子。然後跟你說,已經按照市價徵收了,價錢很好,不要囉嗦,再找麻煩,就是阻礙城市發展的釘子戶。
對長期居住在一個地方,經濟狀況也不算優渥的人來說,要轉換環境有很多成本。有形的成本是尋找臨時租屋、新房、仲介手續費、搬遷等等,這些有形的成本,說起來好像只要補償價錢夠好,都可以解決。事實上,對資訊掌握能力不強的地方居民來說,要搬家的心理成本是很大的。他們對買賣房地產所需的資訊往往並不充足,產生很大的恐懼感。
不適應、恐懼這些無形成本,需要有完善的配套跟溝通去克服,這是政府施政應該付出的努力。當然你可能會說,有些人就是說不通,條件再好都不想搬,這樣是阻礙社會進步。如果你要這麼想的話,那我必須提醒你,民宅的權益不能無限上綱,但政府在徵收迫遷,剝奪人民權益的時候,應該負起利弊衡量的舉證責任。
這是個科學跟數據的時代,很多人會酸關心土地正義的人是感覺派,是左膠。土地徵收條例也寫得很清楚,徵收要符合公益性。執政者如果不想要當感覺派,也應該拿出詳盡的數據分析。
然而,屏東縣政府仰賴的只是一個有待商榷的推論。他們認為,車站改建後人潮會大幅增加,如果不把公勇路民宅拆掉道路拓寬,會不敷使用。
這個推論,必需要有客觀數據的支持。首先,屏東縣因為產業結構的關係,人口長期外移,2002年開始人口負成長16年。人口從1997年的高峰91.3萬人,減少到去年約83萬人。
其次,從推論上來看,台鐵班次增加,意味著屏東人要往外縣市跑,候車時間減少,但未必會造成整體運量上升。運量上升的前提是,班次增加讓原本不坐台鐵的屏東人改坐台鐵,又或是帶來以台鐵為交通工具的觀光客。這個推論,必須有明確數據支持。
這些關於運量的質疑,其實在縣政府公聽會的紀錄上可以看出來,早就有當地居民提出了。面對缺乏科學數據、評量方式的質疑,屏東縣政府充耳不聞。讓所謂的公聽會變成縣政府單方面的宣佈儀式。
2017年4月,台鐵將屏東潮州直達台北的「普悠瑪號」,平日從一班增加為兩班;新左營高鐵轉乘台鐵的兩班車,原終點站從高雄延長到屏東......種種的列車班次增加,如果能帶來明顯的車站人數增長,那就離「後站道路必須拓寬」的結論更近一步。
我去下載了屏東台鐵站每日平均進出的人次資料,拿2017年5月到12月的進站人次(跟出站人次相仿),跟2016年同期做比對:
2017年5月,每日平均進站10158人,是2016年的1.037倍。
2017年6月,每日平均進站9392人,是2016年的0.974倍。
7月 9539 1.011倍
8月 9975 1.023倍
9月 9611 1.061倍
10月10328 1.01倍
11月 10150 1.02倍
12月10814 1.034倍
平均來看,2017年四月底增加班次之後,屏東車站的人數確實有增加,成長率平均是2%,每天大概增加400人進出站。
把這400人攤在各個時段,會不會造成道路阻塞、損害公共利益,非得要透過強拆民宅的方式來解決?我認為,目前屏東縣政府提供的數據研究,是不足以支撐這個結論的。而他們在剝奪人民居住權的時候,應該善盡舉證責任,而不是說錢已經照市價給了,你們這些老百姓不要再囉嗦了。
蔣月惠在新聞影片中,看起來像是個魯莽暴力的瘋子。一個精明的議員,有更多改善自己生活的可能,有更多光鮮亮麗的生活選擇,但她沒有做出這個選擇。她瘋癲癡迷的站在弱勢那一邊,被辱罵,被嘲笑,被誤解。但是,容我不太理性的說一句:就是因為有這樣的人,我才會深深以身為台灣人而自豪。
「殘障機車買賣」的推薦目錄:
殘障機車買賣 在 Chubby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為什麼要欺負好人呢?
剛注意到一則看似蠻荒謬的新聞。屏東縣議員蔣月惠在抗爭中咬傷警察,登門到警察局道歉沒見到事主,崩潰大哭。新聞並附上影片。
毫不意外的,這名議員被底下網友狂酸水準差、素質低、狂犬病、藐視公權力、打悲情牌裝弱勢有甚麼用......諸如此類。
很少人在這種新聞的處理下,會去探究事件背後的原因。坦白說,我第一印象也覺得蔣月惠哭得有點慘烈,實在不太好看。(卻又有幾個人的哭是好看的?)但我隱約覺得不太對勁。
我事後去想,這份不對勁感從何而來。應該是說,議員失控的新聞並不罕見(例如:李婉鈺。)政治工作沒有想像中的美好,公眾人物得要承擔很多心理壓力,一旦無法調適,情緒失控並不足為奇。但這起事件不太一樣,一般的議員失控,跟私領域比較有關,很少在公領域發生這類的事。
有沒有選上,是體制外/內一個現實的分野。沒選上之前,積極參與公民運動,行使公民不服從,非暴力抗爭,對抗體制壓迫,這是常見的。當過官、政治關係良好、已經是民意代表的,很少這樣走到第一線。我並非要質疑甚麼人,單純只是想說,任何人在得到權位後要維持初衷,本非易事。
更別提,這是一起地方抗爭事件,民眾多不關心。地方的主流媒體環境並不好,一旦跟警察/公部門關係搞砸,會少很多新聞可以做。這起抗爭背後的原因,只有獨立媒體公庫有比較完整的報導。
換句話說,如果這是場秀,蔣月惠幾乎沒有觀眾。有的,往往也是看笑話、喝倒彩。
蔣月惠以無黨籍身分出來參選屏東縣議員,是為了她長期服務的肢體殘障服務協會「羅騰園」。為了幫助快20個身心障礙的孩子就醫、就學、學得才藝、重拾自信,她需要籌措經費,想到了出來參選,或許可以領取選票補助款。
這個想法,未免有點天真。這個故事,未免溫情的離譜。但她沒有文宣,沒有競選總部,日復一日的在屏東路邊唱歌、拉小提琴。youtube的影片可以看到,她在路邊擺攤,拿著小蜜蜂,義賣身障藝術彩繪。
她的歌藝跟琴藝都不行,競選歌曲是福爾摩沙頌。第一次參選沒拿到補助款,保證金還被沒收。第二次拿回保證金,拿不到補助款。第三次有補助款了,但沒選上。第四次也就是2014年才選上。會投給她的人,幾乎都是往來的機車族跟弱勢團體。
這麼多人說政治很黑暗,選舉很艱難。事實也的確如此。但這個島上還是有人,很天真的相信只要動機善良、勤奮努力,而且是站到第一線日曬雨淋的那種努力,就能獲得成功。你可以不認同她的政治立場,可以說她瘋癲,說她傻。但這份傻勁,比我看過的各種珍異奇才天賦滿溢都還要可貴。
選上之後,她可以學著套關係,跟各式各樣的利益團體結盟,收受政治獻金,再把現金拿去轉換成更多的政商關係,就像很多政治人物一樣。但她在去年七月接受自由時報採訪,裡面的QA是這樣說的:
--
Q:素人參政,你觀察到的政治是什麼?
A:政府機關組織龐大、資源權力也大,公務員素質很高,但遇到問題就用法條推來推去,讓百姓四處碰壁,官員只想討好有派系背景的民代,利益團體也只會纏著有影響力的民代,政治圈內人際關係無所不在,想要加入既有的權力結構,就要放棄自己的堅持,我看得很開,每天都當作是議員任期的最後一天,不想被約束。
Q:你每個月的議員薪資都捐出來,自己怎麼生活?
A:扣除各種費用後,議員每個月實領不到7萬元,我只留4000元,其他都捐給「羅騰園」,反正我只有一個人,大部分時間都跟孩子們吃,至於議會開議期間的出席費、車馬費、餐費等,還有年終1.5個月的研究費,日常開銷、選民服務靠這些就夠了,我每天還是上街拉琴募款,雖然常走音,但不拉琴孩子們會餓肚子,還好議員拉琴警察不會趕。
--
蔣月惠在抗爭中咬傷女警,或許是她的非暴力抗爭素養不足。然而,站在外圍說起來很輕鬆,實際置身在抗爭中,被優勢警力壓制,那種心靈與肉體上的無助感,很常讓人基於自我防衛,無法控制行為輕重。而這就是體制者想要的。新聞一剪出來,大家都會同情警察,都會譴責施暴者,而不會探究背後的緣由。蔣月惠會接受司法追訴,這是她難以逃避的抗爭成本,而她也接受了。
她會出來抗爭,是因為屏東縣政府在清晨四點,帶著機具怪手,強拆數戶位於屏東後站公勇路的民宅。這起有程序瑕疵,正在打行政訴訟的事件,背後的原因是屏東縣政府認為,屏東車站改建、鐵路高架化之後,車站人潮會大幅增加,為了避免到時的交通阻塞。原有的8米道路太窄,必須徵收民宅拓寬道路。
居民質疑,附近有一塊交通部鐵路局的地,離鐵道更近,要拓寬道路,拿那塊地進行效果更好。屏東縣政府的新聞稿中,把責任推給交通部,說交通部不核可,理由語焉不詳。此外,新建車站工程依據法規,必須增設停車場,目前的臨時便道,剛好可以拿來蓋停車場。
換句話說,為了法規要增設停車場,鐵路局的地不用,臨時便道也不能用,就是要拆你有產權有土地權狀的房子。然後跟你說,已經按照市價徵收了,價錢很好,不要囉嗦,再找麻煩,就是阻礙城市發展的釘子戶。
對長期居住在一個地方,經濟狀況也不算優渥的人來說,要轉換環境有很多成本。有形的成本是尋找臨時租屋、新房、仲介手續費、搬遷等等,這些有形的成本,說起來好像只要補償價錢夠好,都可以解決。事實上,對資訊掌握能力不強的地方居民來說,要搬家的心理成本是很大的。他們對買賣房地產所需的資訊往往並不充足,產生很大的恐懼感。
不適應、恐懼這些無形成本,需要有完善的配套跟溝通去克服,這是政府施政應該付出的努力。當然你可能會說,有些人就是說不通,條件再好都不想搬,這樣是阻礙社會進步。如果你要這麼想的話,那我必須提醒你,民宅的權益不能無限上綱,但政府在徵收迫遷,剝奪人民權益的時候,應該負起利弊衡量的舉證責任。
這是個科學跟數據的時代,很多人會酸關心土地正義的人是感覺派,是左膠。土地徵收條例也寫得很清楚,徵收要符合公益性。執政者如果不想要當感覺派,也應該拿出詳盡的數據分析。
然而,屏東縣政府仰賴的只是一個有待商榷的推論。他們認為,車站改建後人潮會大幅增加,如果不把公勇路民宅拆掉道路拓寬,會不敷使用。
這個推論,必需要有客觀數據的支持。首先,屏東縣因為產業結構的關係,人口長期外移,2002年開始人口負成長16年。人口從1997年的高峰91.3萬人,減少到去年約83萬人。
其次,從推論上來看,台鐵班次增加,意味著屏東人要往外縣市跑,候車時間減少,但未必會造成整體運量上升。運量上升的前提是,班次增加讓原本不坐台鐵的屏東人改坐台鐵,又或是帶來以台鐵為交通工具的觀光客。這個推論,必須有明確數據支持。
這些關於運量的質疑,其實在縣政府公聽會的紀錄上可以看出來,早就有當地居民提出了。面對缺乏科學數據、評量方式的質疑,屏東縣政府充耳不聞。讓所謂的公聽會變成縣政府單方面的宣佈儀式。
2017年4月,台鐵將屏東潮州直達台北的「普悠瑪號」,平日從一班增加為兩班;新左營高鐵轉乘台鐵的兩班車,原終點站從高雄延長到屏東......種種的列車班次增加,如果能帶來明顯的車站人數增長,那就離「後站道路必須拓寬」的結論更近一步。
我去下載了屏東台鐵站每日平均進出的人次資料,拿2017年5月到12月的進站人次(跟出站人次相仿),跟2016年同期做比對:
2017年5月,每日平均進站10158人,是2016年的1.037倍。
2017年6月,每日平均進站9392人,是2016年的0.974倍。
7月 9539 1.011倍
8月 9975 1.023倍
9月 9611 1.061倍
10月10328 1.01倍
11月 10150 1.02倍
12月10814 1.034倍
平均來看,2017年四月底增加班次之後,屏東車站的人數確實有增加,成長率平均是2%,每天大概增加400人進出站。
把這400人攤在各個時段,會不會造成道路阻塞、損害公共利益,非得要透過強拆民宅的方式來解決?我認為,目前屏東縣政府提供的數據研究,是不足以支撐這個結論的。而他們在剝奪人民居住權的時候,應該善盡舉證責任,而不是說錢已經照市價給了,你們這些老百姓不要再囉嗦了。
蔣月惠在新聞影片中,看起來像是個魯莽暴力的瘋子。一個精明的議員,有更多改善自己生活的可能,有更多光鮮亮麗的生活選擇,但她沒有做出這個選擇。她瘋癲癡迷的站在弱勢那一邊,被辱罵,被嘲笑,被誤解。但是,容我不太理性的說一句:就是因為有這樣的人,我才會深深以身為台灣人而自豪。
殘障機車買賣 在 謝立聖插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看完!!!一定要看完!!!
剛注意到一則看似蠻荒謬的新聞。屏東縣議員蔣月惠在抗爭中咬傷警察,登門到警察局道歉沒見到事主,崩潰大哭。新聞並附上影片。
毫不意外的,這名議員被底下網友狂酸水準差、素質低、狂犬病、藐視公權力、打悲情牌裝弱勢有甚麼用......諸如此類。
很少人在這種新聞的處理下,會去探究事件背後的原因。坦白說,我第一印象也覺得蔣月惠哭得有點慘烈,實在不太好看。(卻又有幾個人的哭是好看的?)但我隱約覺得不太對勁。
我事後去想,這份不對勁感從何而來。應該是說,議員失控的新聞並不罕見(例如:李婉鈺。)政治工作沒有想像中的美好,公眾人物得要承擔很多心理壓力,一旦無法調適,情緒失控並不足為奇。但這起事件不太一樣,一般的議員失控,跟私領域比較有關,很少在公領域發生這類的事。
有沒有選上,是體制外/內一個現實的分野。沒選上之前,積極參與公民運動,行使公民不服從,非暴力抗爭,對抗體制壓迫,這是常見的。當過官、政治關係良好、已經是民意代表的,很少這樣走到第一線。我並非要質疑甚麼人,單純只是想說,任何人在得到權位後要維持初衷,本非易事。
更別提,這是一起地方抗爭事件,民眾多不關心。地方的主流媒體環境並不好,一旦跟警察/公部門關係搞砸,會少很多新聞可以做。這起抗爭背後的原因,只有獨立媒體公庫有比較完整的報導。
換句話說,如果這是場秀,蔣月惠幾乎沒有觀眾。有的,往往也是看笑話、喝倒彩。
蔣月惠以無黨籍身分出來參選屏東縣議員,是為了她長期服務的肢體殘障服務協會「羅騰園」。為了幫助快20個身心障礙的孩子就醫、就學、學得才藝、重拾自信,她需要籌措經費,想到了出來參選,或許可以領取選票補助款。
這個想法,未免有點天真。這個故事,未免溫情的離譜。但她沒有文宣,沒有競選總部,日復一日的在屏東路邊唱歌、拉小提琴。youtube的影片可以看到,她在路邊擺攤,拿著小蜜蜂,義賣身障藝術彩繪。
她的歌藝跟琴藝都不行,競選歌曲是福爾摩沙頌。第一次參選沒拿到補助款,保證金還被沒收。第二次拿回保證金,拿不到補助款。第三次有補助款了,但沒選上。第四次也就是2014年才選上。會投給她的人,幾乎都是往來的機車族跟弱勢團體。
這麼多人說政治很黑暗,選舉很艱難。事實也的確如此。但這個島上還是有人,很天真的相信只要動機善良、勤奮努力,而且是站到第一線日曬雨淋的那種努力,就能獲得成功。你可以不認同她的政治立場,可以說她瘋癲,說她傻。但這份傻勁,比我看過的各種珍異奇才天賦滿溢都還要可貴。
選上之後,她可以學著套關係,跟各式各樣的利益團體結盟,收受政治獻金,再把現金拿去轉換成更多的政商關係,就像很多政治人物一樣。但她在去年七月接受自由時報採訪,裡面的QA是這樣說的:
--
Q:素人參政,你觀察到的政治是什麼?
A:政府機關組織龐大、資源權力也大,公務員素質很高,但遇到問題就用法條推來推去,讓百姓四處碰壁,官員只想討好有派系背景的民代,利益團體也只會纏著有影響力的民代,政治圈內人際關係無所不在,想要加入既有的權力結構,就要放棄自己的堅持,我看得很開,每天都當作是議員任期的最後一天,不想被約束。
Q:你每個月的議員薪資都捐出來,自己怎麼生活?
A:扣除各種費用後,議員每個月實領不到7萬元,我只留4000元,其他都捐給「羅騰園」,反正我只有一個人,大部分時間都跟孩子們吃,至於議會開議期間的出席費、車馬費、餐費等,還有年終1.5個月的研究費,日常開銷、選民服務靠這些就夠了,我每天還是上街拉琴募款,雖然常走音,但不拉琴孩子們會餓肚子,還好議員拉琴警察不會趕。
--
蔣月惠在抗爭中咬傷女警,或許是她的非暴力抗爭素養不足。然而,站在外圍說起來很輕鬆,實際置身在抗爭中,被優勢警力壓制,那種心靈與肉體上的無助感,很常讓人基於自我防衛,無法控制行為輕重。而這就是體制者想要的。新聞一剪出來,大家都會同情警察,都會譴責施暴者,而不會探究背後的緣由。蔣月惠會接受司法追訴,這是她難以逃避的抗爭成本,而她也接受了。
她會出來抗爭,是因為屏東縣政府在清晨四點,帶著機具怪手,強拆數戶位於屏東後站公勇路的民宅。這起有程序瑕疵,正在打行政訴訟的事件,背後的原因是屏東縣政府認為,屏東車站改建、鐵路高架化之後,車站人潮會大幅增加,為了避免到時的交通阻塞。原有的8米道路太窄,必須徵收民宅拓寬道路。
居民質疑,附近有一塊交通部鐵路局的地,離鐵道更近,要拓寬道路,拿那塊地進行效果更好。屏東縣政府的新聞稿中,把責任推給交通部,說交通部不核可,理由語焉不詳。此外,新建車站工程依據法規,必須增設停車場,目前的臨時便道,剛好可以拿來蓋停車場。
換句話說,為了法規要增設停車場,鐵路局的地不用,臨時便道也不能用,就是要拆你有產權有土地權狀的房子。然後跟你說,已經按照市價徵收了,價錢很好,不要囉嗦,再找麻煩,就是阻礙城市發展的釘子戶。
對長期居住在一個地方,經濟狀況也不算優渥的人來說,要轉換環境有很多成本。有形的成本是尋找臨時租屋、新房、仲介手續費、搬遷等等,這些有形的成本,說起來好像只要補償價錢夠好,都可以解決。事實上,對資訊掌握能力不強的地方居民來說,要搬家的心理成本是很大的。他們對買賣房地產所需的資訊往往並不充足,產生很大的恐懼感。
不適應、恐懼這些無形成本,需要有完善的配套跟溝通去克服,這是政府施政應該付出的努力。當然你可能會說,有些人就是說不通,條件再好都不想搬,這樣是阻礙社會進步。如果你要這麼想的話,那我必須提醒你,民宅的權益不能無限上綱,但政府在徵收迫遷,剝奪人民權益的時候,應該負起利弊衡量的舉證責任。
這是個科學跟數據的時代,很多人會酸關心土地正義的人是感覺派,是左膠。土地徵收條例也寫得很清楚,徵收要符合公益性。執政者如果不想要當感覺派,也應該拿出詳盡的數據分析。
然而,屏東縣政府仰賴的只是一個有待商榷的推論。他們認為,車站改建後人潮會大幅增加,如果不把公勇路民宅拆掉道路拓寬,會不敷使用。
這個推論,必需要有客觀數據的支持。首先,屏東縣因為產業結構的關係,人口長期外移,2002年開始人口負成長16年。人口從1997年的高峰91.3萬人,減少到去年約83萬人。
其次,從推論上來看,台鐵班次增加,意味著屏東人要往外縣市跑,候車時間減少,但未必會造成整體運量上升。運量上升的前提是,班次增加讓原本不坐台鐵的屏東人改坐台鐵,又或是帶來以台鐵為交通工具的觀光客。這個推論,必須有明確數據支持。
這些關於運量的質疑,其實在縣政府公聽會的紀錄上可以看出來,早就有當地居民提出了。面對缺乏科學數據、評量方式的質疑,屏東縣政府充耳不聞。讓所謂的公聽會變成縣政府單方面的宣佈儀式。
2017年4月,台鐵將屏東潮州直達台北的「普悠瑪號」,平日從一班增加為兩班;新左營高鐵轉乘台鐵的兩班車,原終點站從高雄延長到屏東......種種的列車班次增加,如果能帶來明顯的車站人數增長,那就離「後站道路必須拓寬」的結論更近一步。
我去下載了屏東台鐵站每日平均進出的人次資料,拿2017年5月到12月的進站人次(跟出站人次相仿),跟2016年同期做比對:
2017年5月,每日平均進站10158人,是2016年的1.037倍。
2017年6月,每日平均進站9392人,是2016年的0.974倍。
7月 9539 1.011倍
8月 9975 1.023倍
9月 9611 1.061倍
10月10328 1.01倍
11月 10150 1.02倍
12月10814 1.034倍
平均來看,2017年四月底增加班次之後,屏東車站的人數確實有增加,成長率平均是2%,每天大概增加400人進出站。
把這400人攤在各個時段,會不會造成道路阻塞、損害公共利益,非得要透過強拆民宅的方式來解決?我認為,目前屏東縣政府提供的數據研究,是不足以支撐這個結論的。而他們在剝奪人民居住權的時候,應該善盡舉證責任,而不是說錢已經照市價給了,你們這些老百姓不要再囉嗦了。
蔣月惠在新聞影片中,看起來像是個魯莽暴力的瘋子。一個精明的議員,有更多改善自己生活的可能,有更多光鮮亮麗的生活選擇,但她沒有做出這個選擇。她瘋癲癡迷的站在弱勢那一邊,被辱罵,被嘲笑,被誤解。但是,容我不太理性的說一句:就是因為有這樣的人,我才會深深以身為台灣人而自豪。
殘障機車買賣 在 殘障機車-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2021年11月 的推薦與評價
殘障機車 在-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商品,提供殘障貼紙、殘障電動代步車、殘障車在露天、蝦皮優惠價格,找殘障機車相關商品就來飛比. ... <看更多>
殘障機車買賣 在 三輪重工身障機車/中老年人福祉機車改裝- Posts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本公司主打KYMCO光陽GP 125(SJ25KS) SYM 三陽金發財125(AP12W3) SYM 三陽活力... 安南區安昌街26巷29弄25號, Tainan, Taiwan. ... <看更多>
殘障機車買賣 在 殘障機車-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2021年11月 的推薦與評價
殘障機車 在-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商品,提供殘障貼紙、殘障電動代步車、殘障車在露天、蝦皮優惠價格,找殘障機車相關商品就來飛比.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