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懷疑台鐵改革的決心?因為民進黨根本不願面對!】
0402太魯閣號出軌悲劇甫滿百日,
但是自五月中疫情爆發以來,
台鐵的關心家屬完全感受不到!
連《紐約時報》都直指太魯閣事故是「#本來可以避免的人禍」
交通部、台鐵卻虛以委蛇?
時間拖越長、報告越敷衍,
就能增加家屬和解的意願、藉此避責嗎?
昨天有罹難者家屬在社群平台上
貼出與副局長馮輝昇的對話
空有篇幅,卻沒有溫度,
#家屬完全感受不到誠意
1⃣️ #兩個月公開調查報告承諾跳票:
面對國民黨團兩週前要求公開調查報告的質疑,然而交通部稱,因為要配合刑事調查,所以調查報告準備好了,但不公開。
前幾天卻又突然公布,理由竟是#因為大家想知道那就公開?
而面對家屬的詢問,台鐵更是三緘其口
倘若問到台鐵工程安全、施工廠商如何把關,#台鐵一律對家屬說因刑事調查進行中,家屬連提問都不給答?
2⃣️ 公開的報告中 #責任調查僅限於工程承包商: 對李義祥這樣前科累累的承包商管理不善、長期缺乏養護、
官員無視或漠視安全警告
#難道都不是台鐵的責任?
但是太魯閣事件的刑事調查,仍僅著重在 #李義祥及東新營造等施工廠商的刑責,
#至今仍未對台鐵內部人員之疏失進行調查
#台鐵督導不周、#沒有對擁有前科的承包商進行把關,卻能安全下莊?
對於這些官員、公務員,
#僅有輕輕的行政懲處而已!
3⃣️ #惡意以拖延戰術急逼家屬和解?
據家屬說法,台鐵在5月9日家屬懇談會上提出代位求償,並提出和解方案
但在場律師和家屬們對和解書內容有疑慮,因此第一次協商沒有共識,
並請台鐵後續將和解書面資面提供給家屬及律師,以供後續修改或討論,
#王國材交通部長也承諾後續將請台鐵局與家屬討論再次召開懇談會事宜
但明明從疫情三級警戒開始,#中間從未在群組跟家屬說明和解書相關事宜,
5月20日提供家屬和解書內容後,
#台鐵竟先行開始與部分家屬簽署和解,
6月30日,#有家屬在群組詢問和解書是否有修改的空間?
❗️台鐵竟回應「因為考量公平性,不宜再修改和解書內容」❗️
從5月21日台鐵做成行政調查,
到7月18日發放給家屬
這58天間, #台鐵不斷強調自己無刑責,讓家屬求助無門
是不是變相用拖延戰術「威脅」家屬放棄對台鐵的追溯權益?
2018年普悠瑪事故,台鐵就曾承諾改革並提出《#台鐵總體檢報告書》,卻被蘇貞昌「直接冷凍」,也沒有結構性改革。
更在短短兩年後重演太魯閣號的悲劇!
民進黨執政第五年了,
請不要再以台鐵改革困難為由推託
連調查報告都寫不好、拖拖拉拉,
人民要怎麼期待你們的改革?
而若是又一貫的推給承包商、推託前朝,
連檢討都不願意,
民進黨,人民要你們這種政府有何用?
下週疫情降級,
台鐵不應再以各種理由推託家屬的請求⚠️
有過失就改善,有責任就面對!
讓全民看到蔡英文總統口中 #改革的決心
#官僚體制殺人
#2018普悠瑪_總統說要大刀闊斧改革台鐵到底
#2021太魯閣號_總統說別懷疑政府決心
#不要今日公祭明日忘記
#給人民的承諾不能跳票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60的網紅王鴻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薇開講wetalk #罷韓過不過現場算一掛! #殺台鐵警案怎麼看? 特別來賓: 德益法律事務所 柯晨皓律師 YT連結:https://youtu.be/UwwhdUl2zsY...
殺台鐵警案怎麼看 在 獨角獸聖靈塔羅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07馬雅運勢小貼士:
(Kin 205 行星的紅蛇/戰士波符)
當一段關係結束後無法割捨
其實是因為在於當時把所有的重心擺在那件事上
於是結束後以至於無法回歸自己的生活
但其實若是你們間有長久以來都無法解決的問題
這相對才是最後結束的理由
一旦問題都沒解決 而另一方用長遠的角度看待你們之間
發現問題無解 所以才會升起替自己捍衛的決定
但若是你無法割捨 其實合作中的情況你都了解
只在於自己是否想要接受這個答案
而若是問題處於工作及團體中 則會有人挺起來 替自己爭取權益
甚至進而想結束目前的社交及工作
處理問題慢慢來 看透事情的幻象
才會找到下一步該怎麼做
另有涉及法律問題以及考慮生崖規劃的機會
2021/07/07運勢彩蛋:
(適用於每個人的生活以及配合時事)
性(性侵 性騷擾…) 運動(員 賽事) 舞蹈家 舞台表演 藝人 結束後無法斷捨離是因為過度投入 因自我意識喚醒而結束合作 投入對自己有興趣的事情 傷(殺)害他人的身體 皮膚鼻子過敏 腸胃不適 牙齒保健 舊疾復發 復健 身體壯況 演唱會 時間的配置 行程滿檔 遲到 微笑可以解決衝突 時間過很快 魔法(術) 奇(科)幻 冥想 儀式 心理諮商 牌卡 生崖規劃 收到他人的餽贈 中獎 向宇宙下清單 法律相關(法官 檢察官 法律條例 律師 法律判決…) 警察 軍警 消防隊 救災隊 救災 火災 車禍事故 警察值勤 因服務業產生的衝突 替自己爭取權益 不敢捍衛 團隊合作 集會 號召團體 有問必答 提高看事情的角度 換位思考 飛機飛航 航空人員 軍機 出國行程 高處看風景 爬山 航運 金錢方面及感情忠誠度議題 願景 天文星象 短視近利 只看眼前 交通運輸工具(汽機車 捷運 台鐵 高鐵 船 船運 交通資訊 事故 車禍 事情無法一次到位 周旋一樣的問題 重複確認(做)同件事 折返跑 宗教(儀式 祭典) 神祕學 命理 古文化(明) 古文明或宗教型國家及城市(日本 泰國 台灣 印度…) 忙碌中保持平穩的心 學生 興趣廣泛
小貼士提醒:
若是長期發生一樣的問題 請聽從內心的感受
過去若都沒有替自己捍衛 還是要顧及自己的感受
另外需要小心身體腸胃牙齒不適 鼻子肌膚過敏以及車禍 法律相關的事情
時事上會看到警察 軍警 消防隊 救災隊 行車安全 車禍 死亡事件 他人的交往 訂結婚 離婚 外交 運動賽事(員) 性侵 傷(殺)害他人的身體 開刀 法律判決 法律條例 與出國相關以及房屋相關的新聞
殺台鐵警案怎麼看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回顧【小燈泡案5週年:我們的社會改變了嗎?】
5年前的3月28日,患有思覺失調症男子王景玉當街砍死女童「小燈泡」,震驚全台。這起案件激起的多重社會問題,並未隨著兇手去年無期徒刑定讞而止息。過去幾年,台灣社會以一年一例的頻率發生精神疾病患者當眾隨機殺人事件:2018年5月台中,30多歲男子賴亞生闖進牙醫診所尋找妹妹未果,刺死上前勸阻的牙醫師;2019年7月嘉義,50多歲男子鄭再由於自強號上,因補票事宜刺死上前處理的鐵路警察;2020年3月新店,20多歲男子王秉華與妻子爭吵後,下車隨機砍殺機車騎士。
■一起不幸個案散發的漣漪,從政治到文化影響無遠弗屆
另一方面,這起案件也不僅只停留在個案家庭的不幸悲劇,而是進一步向公共領域幅射出各種不同面向的深刻影響:政治上,當年在媒體前因冷靜發言而引發大眾不同角度議論的受害者家屬「小燈泡媽媽」王婉諭,於2020年當選第10屆立法委員,持續關注兒少、社福與精神疾病照護相關議題;文化上,以該案作為田調與劇本素材之一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2019年播出後,引發熱烈的迴響,帶領大眾更進一步思考難以理解的犯罪事件背後的人性與社會面貌。
延伸閱讀:【星星上的小燈泡,照向通往理解的漫長歧路】https://bit.ly/3cqhO3C
小燈泡案發生隔天的3月29日,剛當選中華民國第14任總統、尚未就職的蔡英文即發出公開信,表示將「用盡全力」修補「社會安全網」,明確提出要從制度上積極改善、避免再發生類似憾事的承諾。
當類似案件仍一再發生、精神疾病犯罪者的司法判決持續引發外界爭議,我們盤點此案5年後,到底帶來什麼結構與制度上的改變?特別在社安網進一步的安排、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的處境,以及因精神疾病減刑或無罪後的監護處分,在過往5年間有了什麼變化,相關政策是否能回應現實?
■社會安全網將投入252億元預算,為何仍與現實脫節?
行政院於2018年初核定「強化社會安全網第1期計畫」(107-109年),3年投入近70億元,今年即將進入社安網2.0的計畫,預計投入252億元。這個以家庭與社區為中心的計畫,理想上希望整合分散在不同部門的社福資源,用更全面的角度關照高風險家庭的需求,實際的作法則是補助各地方政府增設社福中心、增聘專業社工人力。
但在今年1月初跨黨派立委召開的社安網公聽會中,第一線工作者反映的卻是中央大量進用人力的同時,卻未建置完善的督導與行政分工機制,導致人力也不斷流失,而將自殺個案與精神疾病患者關懷訪視這兩種截然不同性質的工作模式合併,更是與實務經驗嚴重脫節。
雖然政策上號稱要朝向「整合」的服務方向,仔細檢視卻發現,執行面上仍如多頭馬車,社安網是委由各地方社會局執行,但實際在社區第一線面對精神病人,了解其病況穩定程度與生活狀況的「社區關懷訪視員」與「自殺個案關懷訪視員」則隸屬於衛福部的專案計畫,猶如網絡中的尷尬存在,即使已運作超過10年,仍面臨一年一聘沒有專業發展遠景、人力極度不足的窘境。
延伸閱讀:【與受苦者相遇──社區精神病人關懷訪視員的現場反思】https://bit.ly/2Vtne4h
審計部近日公告訊息指出,近年社區列管精神病人約13萬至14萬餘人,衛福部原推估全國所需社區關懷訪視人力為425名,但囿於預算限制,僅有99名人力,每人平均約須負擔350至400名個案訪視工作,較英國(1:35)、香港(1:50)、日本(1:10)高出許多,監察院去年也對衛福部提出糾正案(字號:109內正0006),衛福部承諾將於今年再增加75名社區關懷訪視人力,只是類似的承諾在3年前(2017)就已提出:「每年增聘超過百名社區關懷訪視員」,但現實上從2017年至今,只從96名增加3名。
■ 被害人參與訴訟,提升司法中弱勢處境
當年小燈泡案發後,家屬往往透過新聞媒體獲知偵查進度,造成被害人的二度傷害,除了凸顯所謂的「偵查不公開」淪為口號,在後續的審理過程中,也讓當事者深刻感受到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的弱勢處境。
由於我國的刑事訴訟制度是以被告為主體,最關鍵的調查證據,訊問證人、鑑定人或被告,上訴權,都只能由檢察官進行,被害人家屬猶如法庭中的邊緣人,有鑑於此,2019年底立法院三讀通過加強被害人訴訟參與新制,若是「故意、過失致人於死或致重傷」案件的被害人,或性侵害等案件的被害人,得於檢察官起訴後,在第二審言詞辯論終結前,可向法院聲請參與該案訴訟,以具體的制度規範使被害人有表達意見、檢閱卷宗的權利,加強在訴訟過程的參與程度。但有學者認為,當缺乏最關鍵的調查與訊問權,被害人在法庭中弱勢的地位並無改變。
■精神鑑定頻惹議,以無限期延長的監護處分回應民意
小燈泡案兇手王景玉,在近三年的審理過程中,分別在一、二審委託榮總與台大進行精神鑑定,結果都呈現出其犯行受精神疾病的影響,符合《刑法》第19條減刑的條件,最後於去年4月15日由最高法院以無期徒刑定讞,刑後監護處分5年。
該判決結果與家屬及大眾的期待有明顯落差,法務部長蔡清祥更表示,不願意樂見「每個犯了重罪的人都是用這樣的理由(精神疾病)來讓自己的責任減輕」;整個社會已醞釀出一股對於犯下重罪者屢因精神疾病減刑的不滿集體氛圍。不久後的台鐵殺警案一審、同年8月桃園男子梁崇銘吸毒弒母二審,接連因《刑法》第19條獲判無罪,瞬間引燃了民間的怒火,針對該如何處理精神疾病犯罪者的問題,立法院各黨團在上個會期先後提出10多個版本的修法草案,顯示出回應民意的急迫壓力,中央部會與各專業代表更頻繁召開會議,討論此一橫跨司法與醫療的複雜問題,甚至具體提出設置一處專門針對精神疾病犯罪者的「司法精神病院」。
本月初行政院正式宣佈,將修法刪去現行《刑法》第87條監護處分最高的5年上限,經由專業每三年評估一次,可無限期延長監護處分的時間,意謂著往後即使因精神疾病無罪或減刑,犯下重罪並風險仍高的病患,國家仍可透過此一方式將其無限期與社會隔離,確保民眾生命財產的安全。
小燈泡的幼小生命不幸消逝5年過去,面對仍不時發生的精神病患觸法事件、與實務脫節的社安網、標準令大眾困惑的司法判決,整個社會似乎已經失去耐心——像當年小燈泡媽媽嘗試理解地追問著:「他到底怎麼了,這些人他們的故事是什麼?」——去理解犯罪者背後的生命歷程,從而思考如何從家庭、教育、經濟等更廣闊的社會面向徹底改善與解決相關問題。
為了止息沸騰的民意,國家在面對精神疾病重罪者,選擇朝向防堵的思維,無限期的隔離。此刻箭在弦上的政策推行後,未來勢必要面臨更多從醫療單位的資源落差、受處分者的人權主張、精神疾病患者的汙名化更加嚴重等議題的挑戰。(文/張子午)
#報導者 #小燈泡案 #王景玉 #五週年 #精神疾病議題 #司法
殺台鐵警案怎麼看 在 王鴻薇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薇開講wetalk
#罷韓過不過現場算一掛!
#殺台鐵警案怎麼看?
特別來賓: 德益法律事務所 柯晨皓律師
YT連結:https://youtu.be/UwwhdUl2zs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wwhdUl2zsY/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