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吳軍的《硅谷來信》第3季。這封信和你介紹一本書,中文名叫《成長的邊界》,作者是大衛·愛潑斯坦。這本書的英文名非常簡潔,就是一個單詞「Range」,我把它翻譯成「廣度」,後面我們也用《廣度》來稱呼這本書。
你可能知道有一本非常著名的書《異類》,分析成功者為什麼能夠成功。我們之前的來信里也提到過這本書。而這封信要和你介紹的《廣度》,恰恰提出了和《異類》針鋒相對的觀點。
簡單來說,《異類》提出了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強調「刻意練習」、成為專才的重要性;而《廣度》這本書就如它的標題所言,更強調「廣度」在成長和發展中起到的作用。接下來我們就分析一下這兩本書的觀點,談一談廣度和深度的問題。
愛潑斯坦為什麼反對「深度」?
先簡單介紹一下《異類》和《廣度》兩本書各自的主要觀點。《異類》一書中有三個非常鮮明的觀點,《廣度》主要針對前兩個,我們就重點談兩本書有交集的地方。
先來看《異類》的第一個觀點,就是大環境和起步的時間很重要。你生對了時代,就有更大的概率成功;甚至你生對了月份,一開始比同年級同學大了幾個月,容易成為孩子王,後來就更有可能成為領袖。《異類》的第二個觀點,就是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講什麼事情要做好,需要有一萬小時的練習。
針對這兩個觀點,《廣度》這本書又是怎麼說的呢?
《廣度》的第一個觀點,就是認為早期優勢或者說早期的刻苦練習對於長期發展來講幫助不大。《廣度》的第二個觀點,就是它的副標題,講在這個專業化的世界中,通才更能夠取勝。
簡而言之,《異類》強調起跑線上的優勢,一開始佔優,後面就越發展越好;而且強調人要投入大量練習,成為專業化的人才。《廣度》則認為,早期優勢沒有那麼大的作用,比起專業化,現在的世界更需要的是通才。
《異類》的觀點你應該很熟悉了,也是現在社會的一種主流觀點。這封信我們介紹《廣度》,就稍微展開看一下《廣度》的作者愛潑斯坦是怎麼論述他的意見的。愛潑斯坦從四個角度論述了自己的觀點。
首先,愛潑斯坦把世界上的事情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規則明確的事情,比如學鋼琴、打高爾夫球、做銷售、編程序,成功的標準非常清晰。在這些事情上,一萬小時定律是成立的。
但是還有第二類事,就是大量規則不明確的事情,比如創業。我在之前的信中講過,成為億萬富翁比登上珠峰更難,因為後者目標清晰,訓練方式固定,而前者沒有可以遵循的通用標準。愛潑斯坦認為,對於這樣的事,就算投入大量時間練會了一個單一技能,意義也不大。愛潑斯坦還特別提醒,要警惕那種「因為自己手裡有了一個錘子,因此看什麼都是釘子」的思維方式。
其次,愛潑斯坦講專業人士的判斷未必就更可靠。有的專業人士過於相信自己的訓練和固有的方法,結果有時候表現甚至不如普通人。這樣的例子我們見過很多,比如對股票的預測,對選舉結果的預測等等。
愛潑斯坦還舉了一個很特殊的例子。他說一項研究發現,每年心臟病專家聚集起來開年會的時間段內,心臟病患者死亡率反而會降低。這項研究推測,可能是因為心臟病專家忙於開會,沒時間做手術,而手術本身有風險,因此手術總量減少帶來了患者死亡數量的減少。換句話說,有些患者不做手術可能還能活過這段時間,結果因為做手術反而喪命了。這個統計結果提示,專家的判斷也有可能是不準確的。
第三,愛潑斯坦認為,方向比毅力更重要。愛潑斯坦也承認毅力是個好東西,但一味堅持、永不言退,甚至一條道走到黑,卻未必是美德。
愛潑斯坦講,世界上成功的道路千千萬,你怎麼知道自己選的路就是對的呢?如果走在錯誤的道路上,那越有毅力可能越糟糕。
《廣度》這本書講了許多改變人生道路而成功的名人故事。其中我印象比較深的是梵高。梵高年輕時做過牧師、傳教士、店員、藝術品交易員,對每份工作梵高都做得很認真,但就是做不出成績。直到接近三十歲,梵高才開始學習繪畫,並且迷上繪畫藝術。我們知道,最終他是作為畫家而流芳百世的。
最後,愛潑斯坦還舉出了很多實際案例,說明很多成功人士不是只懂某個領域的專才,而是廣泛涉獵的通才。這樣的例子你肯定也能想到不少,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總之,通過上述分析,愛潑斯坦提出結論:面對複雜問題、特別是沒有明確衡量標準的問題時,廣度比深度更有用。人要懂得放棄和退讓,不要一根筋只知道往前走。後退一步看似多花了時間,但可能因為找到了正確的道路,反而省了時間。每一次拓寬人生道路的嘗試,只要處理得好,都會成為人生的閱歷,並不白走。愛潑斯坦舉了喬布斯的例子,講喬布斯當年旁聽的一門書法課,後來對他設計麥金托什電腦和其他產品發揮了作用,因為喬布斯對藝術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這門課。
要廣度還是要深度?
介紹完愛潑斯坦的觀點,問題來了:我們該信誰的呢?是《異類》作者格拉德威爾說的刻意練習、成為專才,還是愛潑斯坦說的多加嘗試、追求廣度?兩位作者都舉出了很多現實案例支持自己的觀點。當然可能你也會覺得,兩人的觀點並不完全矛盾,也可以並行不悖。
但我們在生活中要面對的問題往往更加實際。比如你剛下班,接下來有一個小時的自由時間,你到底應該做什麼?對此我們必須有一個選擇,因為做了這件事就不能做另一件。如何選擇呢?其實還是要回到理性的分析上來,而不是聽信任何現成的答案。
我常常講如果你不知道做什麼,就想一想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不妨按廣度和深度兩個維度,把人分為四類。
第一類人,既沒有廣度,也沒有深度,這自然不是我們的目標。
第二類人,既有廣度,又有深度。這種人通常是天才,比如達芬奇、牛頓、愛迪生、喬布斯,還有用數學建模來進行投資的文藝復興公司創始人詹姆斯·西蒙斯等等。不過,這類人的數量在世界上可能連萬分之一、甚至百萬分之一都不到。我們雖然能講出不少這樣的名字,但這是因為他們站在聚光燈下,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如果你在現實生活中看看身邊,這樣的人可能一個也找不到。當然,如果把要求放低一點,只說有一定深度和廣度的人,可能還是能找到一些的。
再看第三類人,有深度,沒有廣度。這種人我們身邊應該有不少,或許我們自己就屬於這一類。
第四類和第三類反過來,有廣度,沒有深度,這樣的人也比較多。
簡單分析一下:第一類人我們不用考慮;第二類人雖然你我都很嚮往,但很難成為這樣的人;那麼我們主要考慮的,就是在第三類和第四類中選擇。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結合你自己的情況,要成為第三類或第四類,哪一種對你比較容易?此外,第三類和第四類人,在生活中哪一種相對更受歡迎、更容易成功?根據我自己的觀察,答案是第三類,也就是比起有廣度沒深度的人,還是有深度、但廣度有所欠缺的人更容易成功一些。
那麼,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完全不贊成愛潑斯坦的看法呢?並非如此。我專門和你分享這本書,正是因為雖然愛潑斯坦和我的觀點不完全一致,但仍然給了我很有益的啓發和提醒。他提醒我們,做事不要死鑽牛角尖,要注意看方向,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事情,要嘗試各種新東西。實際上,愛潑斯坦講的「廣度」也不是蜻蜓點水、多而不精,他也談到了在保持一顆開放心靈的同時,我們也要選擇某個領域往深里走。
怎麼讀書才能為我所用?
最後,借著《廣度》這本書,再和你談一下讀書這件事。我們在閱讀他人想法和接受他人經驗的時候,有一個很容易進入的誤區,就是當那些想法和經驗特別符合我們的胃口,我們就會非常順暢、甚至不假思索地接受它們。
有的人讀了《異類》這本書,聽到了一萬小時定律,覺得很有道理,然後就為自己簡單低水平的重復工作找到了理由;被其他人問起來,就抬出一萬小時定律當藉口。同樣的道理,有的人讀了《廣度》這本書,就為自己不能在一條路上深入找到了藉口,說自己是要成為通才。很多人說是讀書,只是不斷為自己找藉口而已。
實際上我們讀書的時候,對於作者的觀點,既不應該輕易接受,也不應當直接拒絕。不同視角、不同觀點的書,往往能給我們有益的啓發。
比如有人覺得一萬小時定律很有道理,但自己試了好像不靈,就不知所措了。這時你讀到《廣度》這本書,就會發現一萬小時定律要成立,還需要其他條件,比如只有對於可以清楚衡量、可以明確追蹤進步的目標,一萬小時定律才有效。這樣一來,兩本書中看似不同的觀點就起到了相互補充的作用。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多讀書,而且要讀不同的書。
一本好書,不在於它的觀點都符合你的心意,而在於它能夠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視角,啓發你的思考。因此,即使我不完全贊同《廣度》的觀點,這本書仍然值得一讀。
小結
如果你自己讀這本書,也要記住我們讀它的目的是接受它的啓發,而不是聽了那些遙遠的故事就放棄努力。其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比起廣度,更欠缺的還是毅力。成為通才並沒有錯,但更多人只是把「成為通才」當成了半途而廢的藉口。
當然,對於格拉德威爾和愛潑斯坦的觀點是如此,對於我的觀點,也是如此。我的結論應當是啓發你思考的材料,而不應該直接成為你的結論。瞭解了這兩本書,你更應當運用自己的理性去思考和審視,找到適合你自己的進步道路。」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7萬的網紅真電玩宅速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之前我們曾經介紹過,一名罹患失能症的癱瘓玩家,花了6分多鐘擊敗《隻狼》中難度頗高的破戒僧,他的技術和毅力激勵了許多玩家,也讓網路上掀起一陣討論。 日前又有一名胸部以下四肢癱瘓的玩家,透過腦部植入的微晶片裝置,成功用腦波遊玩《Final Fantasy XIV》,藉由讀取腦波成功傳遞訊號至鍵盤,以達...
「毅力例子」的推薦目錄:
- 關於毅力例子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毅力例子 在 老ㄙㄨ的教育隨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毅力例子 在 倒數60天職場生存日記 -上班族都該領悟的道理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毅力例子 在 真電玩宅速配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毅力例子 在 FITDEVMO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毅力例子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毅力例子 在 Re: [討論] 關於恆毅力與貧窮議題-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毅力例子 在 Hoa Híp 548 - 單字: 毅力:nghị lực (堅強持久的意志)。 有毅力 的評價
- 關於毅力例子 在 毅力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毅力例子 在 毅力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毅力例子 在 毅力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 關於毅力例子 在 毅力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毅力例子 在 老ㄙㄨ的教育隨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次親師座談會,我花了一些時間和家長們談論疫情對這個世代的影響。
雖然先前因疫情大爆發,讓我們被迫停課待在家中學習,但卻也讓這個世代徹底翻轉了學習的方式。
在這段期間,我們看見擁有自律力與自學力的孩子,反而能在資源豐富的數位學習環境之中,幾乎是飛躍式的成長。
--------------------------------------
我在親師座談會中,我舉了幾個例子:
前一屆班上,我有一位因考試成績不佳被列入學習扶助名單內的學生,然而他在這些數位學習平台的輔助下,展現極高的恆毅力。他總是把均一教育平台上的每個習題,全都做到精熟;在考試前也善用PaGamO進行複習......
他一步一腳印的前進,考出的成績不但愈來愈出色,到了六年級下學期,這男孩屢屢考出好成績,還考進全班前五名,把全班同學都嚇壞了......
第二個例子,是在暑假期間,我每天都開均一習題讓小蘇姑娘複習。剛好朋友的小孩也是五升六,於是我在這個小小的線上家教班,每天開2-3個習題給這兩位孩子練習。
剛開始他們都做得哇哇叫,原因是他們早就忘光光五年級學過什麼。
但隨著時間的推進,暑假快結束時,朋友說她很感謝我,因為她的孩子現在「每天做完數學習題都有一種爽的感覺」。而升六年級後,一開學就遇到學力檢測中,孩子竟然覺得考題超簡單,感謝自己暑假有認真複習,現在也對數學十分有成就感......
第三個例子,是親師座談會的當天晚上,剛畢業學生開心的敲我,他說第一次數學小考他考了100分!這孩子過往一向很認真算均一習題,因此在那兩年內他累積相當精實的數學基本能力。
不過他對英文有些擔心,因為他沒有像其他同學有去補習英文。我馬上把這些平台上的英文課資源連結全丟給他,我對他說,老師對他的自學力有信心。
--------------------------------------
在親師座談會中,我和家長們溝通:孩子的學習不應該只是被界定在考卷上的分數。
很多孩子在段考前,都在安親班或爸媽的強力督促,被快速填進許多知識,因而獲得漂亮的分數。但隨著時間一久,很多強記的內容都忘光光。這也是為什麼孩子再面對過去所學,會感到十分茫然的原因。
然而學習是逐步累積的,若沒有確實弄懂,在下一個學習階段裡,只會更覺得困難,逐漸失去信心,最終只能從學習中逃走。
孩子的學習,應該是要著重於過程與動機。我們該協助孩子在過程中,一步一腳印的累積許多基本能力,並小心呵護著孩子的學習動機。而這些數位學習平台,正是孩子可以善用的學習好伙伴。
如此,孩子的學習才會真正走得長遠,才能讓在諸多的學習困境中,仍然有勇氣向前邁進。
毅力例子 在 倒數60天職場生存日記 -上班族都該領悟的道理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很多人失敗的時候都習慣怪東怪西,最常見的不是指責別人,就是怪罪自己。我曾經聽過一種很美麗的解釋。所有的失敗,其實都是上帝在提醒我們:「這不是一條你該走的路!」
但後來,也有很多人告訴我:「失敗代表著上帝的試煉,他在考驗你的決心以及毅力,驗證你是否有資格享受成功帶來的榮耀以及豐收。」
聽完這兩種說法,基本上我都同意。因為世界上有太多的例子證明,拼命努力不代表一定能夠成功,而成功的背後也往往伴隨著無數次的失敗過往。
聽到這邊一定會有人會問我:「如果我失敗了,到底要如何判斷究竟該繼續堅持下去,還是乾脆就此放棄?」
坦白說,我常常會在事情不如預期發展時,自問自答地思考著這個問題。然後在某一天,我終於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解答:「上帝其實是在告訴我,該先停下腳步調整一下方向、再繼續前進下去!」
很多人都覺得大叔很幸運(包含我自己)雖然失去了工作,但到目前為止發展的還不錯。但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這一路上我依舊遇到了無數的挫折跟考驗,每一次都像是上帝在提醒我,自己得再認真努力一些!
舉例來說,自己好不容易準備好的 Vito x【寫下實現夢想的日記】工作坊 到目前為止報名人數依舊是可憐的個位數,隨著時間越來越近,我心裡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三不五時就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做錯了決定,沒事幹嘛分享這個沒人感興趣的主題?是不是該乾脆就此放棄?
就在煩惱到食不下嚥的同時,沒想到竟然接到了 【遇見好課讀書會】10/24 Vito-倒數60天,職場生存日記 的邀請,讓我有機會到高雄分享自己精心設計的第一堂個人課程 【Meetgood好課程】11/20Vito-寫下實現夢想的日記 。努力的人雖然不一定會馬上成功,但認真的過程一定會被上帝看到,然後派出天使帶來新的機會跟希望。
還剩下一個星期了,我依舊相信這堂課可以替大家帶來非凡的收穫以及價值。除了分享11條實現夢想神奇的守則之外,我還會教大家如何把夢想轉換成目標、並且透過管理的方法有效地執行下去。這是上帝交給我的一個使命,無論如何,我都會繼續努力下去!
Fighting ~
#實現夢想的日記
#大叔日記
毅力例子 在 真電玩宅速配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之前我們曾經介紹過,一名罹患失能症的癱瘓玩家,花了6分多鐘擊敗《隻狼》中難度頗高的破戒僧,他的技術和毅力激勵了許多玩家,也讓網路上掀起一陣討論。
日前又有一名胸部以下四肢癱瘓的玩家,透過腦部植入的微晶片裝置,成功用腦波遊玩《Final Fantasy XIV》,藉由讀取腦波成功傳遞訊號至鍵盤,以達成遊戲操作。雖然目前只能控制方向鍵、互動鍵與熱鍵1,但這是他第一次能夠遊玩次世代主機的遊戲。
這些新科技的問世,造福了因為身體障礙而被阻斷電玩夢的玩家們,也讓人深深覺得活在這個時代真好!如果你還在抱怨《隻狼》太難,又或者對太花時間的遊戲沒耐心,看看這些勵志的例子,或許會得到另外一種啟發喔!
©電玩宅速配
「電玩宅速配」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vgamexpress
「網紅攝影棚」節目:https://tinyurl.com/y3hejwb5
遊戲庫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Gamedbfans
毅力例子 在 FITDEVMO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整理了書本《恆毅力: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的內容, 再加入自己一些個人見解,去講解說明, 討論包括:天賦、努力、技能、成就之間的關係?興趣與熱情的分別,如何將興趣變為熱情?恆毅力是什麼?健身例子說明當中過程。
天賦就是天生,與生俱來的本領,技能就透過學習和練習得來的技巧/技術,如果要有成就,努力比天賦更為重要!興趣:通常會感到有趣、好奇、快樂的事;熱情:是興趣的進階版本,首先,你要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特別在年輕時,可接觸多方面的事,然後就每個都試試看,自己有沒有興趣,如果還有興趣的,可以繼續鑽研,在你努力鑽研過程之中,一定會經歷沉悶的階段和困難的階段,這時你要繼續堅持下去。
恆毅力是幾種的特質組合而成的性格特質,包括:努力、自律、持續、長期、熱愛、韌性,有恆毅力的人,會成功的機會率會較高。由興趣到熱情會有4個階段:興趣、認真投入 ,困難挫折、熱情。不論是哪些其他項目,這裡說的是幾年至十幾年的努力。
▼ 五分鐘掌上壓訓練 (維持自律!)
https://youtu.be/6c6avVR8RoA
▼ 為目標而努力 - 激勵影片
https://youtu.be/TznSNP33gSM
▼ 文章重溫影片內容:
http://fitdevmo.com/development/%e5%a6%82%e4%bd%95%e5%b0%87%e8%88%88%e8%b6%a3%e5%8c%96%e7%82%ba%e7%86%b1%e6%83%85-%e5%81%a5%e8%ba%ab%e8%88%87%e6%81%86%e6%af%85%e5%8a%9b/
參考書藉/TED Talk:
《恆毅力: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
https://fitdevmo.com/reading-lis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14bBuluwB8
幫助頻道成長,目標:20,000個訂閱
訂閱頻道 ► http://bit.ly/2C0KHm8
電子通訊► https://fitdevmo.com/connect
網站 ► https://fitdevmo.com/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FITDEVMO
#FITDEVMO #健身 #恆毅力
毅力例子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86. 人類知識的境況,我們能認識絕對的真理嗎?
認識世界或者處理問題的方式很多,有效的方式稱為方法論。以下是幾種常用的方法論。
1、模仿法(immitation)
模仿法是人類開始學習時,最常用來解決問題的辦法,當我們遇上一些問題,並且發現這些問題和過去的經驗相類似時,我們就會依據過去的方式來處理這些問題。
小孩子看見大人做甚麼,跟著就模仿,是一種模仿法。
模仿法也可以有創發性的,我們用類似的方式解決某一問題時,會作出更多的推想或者改良,比如天文學史上天文學家發覺天王星的運行軌道與理論上計算的軌道有所偏差,於是設想有另一顆未經知曉的星體產生引力的作用,才引致偏差;依據這個設想,於是發現了海王星;後來又發覺海王星的軌跡有類似的偏差現象,於是有人依樣地假設另一顆星體存在,終於發現了冥王星。
2、試誤法(trial and error)
試誤法在心理學上是個著名的方法,心理學家將一些白老鼠放進迷宮裡讓牠們找出路,就是試誤法。我們日常在學習時並非直接成功的,往往經過嘗試——失敗——再嘗試——成功,所以嘗試而遇到失敗時,我們會就著失敗的教訓再嘗試改良的方法,所謂「經一事,長一智」。
試誤法的例子很多,在發明家的故事裡尤其多見,發明家往往在試驗失敗中獲得寶貴的經驗,然後屢敗屢試,直至試驗成功,所以試誤法並不是盲目的誤打誤撞。一方面要有不斷反省的要求,又要有不斷克服困難的毅力。
3、定規法(mechanical procedure)
有一些問題可以系統地和條理地依照一定的規律程序來解決,我們稱為定規法。例如數學中的演算、幾何論證的證明,甚至利用電腦處理問題,都是可以依照定規法逐步解決問題。當我們進行定規法時,往往不依賴我們的才智或者突發性的靈感,而是依循著一定的規則按部就班地解決問題。
定規法是應用有效程序的方式(effective procedure),依照定規而解決問題,所以電腦的運作程序是標準的定規法。
我們將定規法作以下規定:
(i) 如何開始解題步驟第一步。
(ii) 每當完成第幾步時,該規則規定如何跟著進行第n+1步。
(iii) 解題步驟的總和是有限的(因而一定會終止的)。
4、運思法(articulation)
運思法不是一種特定的方法,我們找不到定規(rules)來決定它的思考程序,甚至沒有範例可資模仿,例如,飛機失事,其中一人僥倖在森林中生存,他如何繼續求生呢?這是他從來未遭遇過的情景,既無過去經驗可作模仿,也不可以隨意嘗試,更沒有定規的方式幫助創製解決問題的方案,於是他只能夠運用他的思考潛能,因時制宜地找出求生之道。他可能借用電影情節的經驗,如何發出求救訊號;也可能借用《魯賓遜飄流記》的小說情節,如何找尋食物;也可能記起課本的知識,避免吃上顏色鮮艷的果子。所以運思法象徵著人類創發性的思維,有些人只會一成不變地模仿,或者漫無目的地胡亂嘗試,往往運思能力都是很低的,而當我們時常有新的挑戰,不斷刺激我們思考,運思能力就不斷提高。
講者:陶國璋(中文大學哲學系客座助理教授)、盧傑雄(中文大學哲學系高級講師)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毅力例子 在 Hoa Híp 548 - 單字: 毅力:nghị lực (堅強持久的意志)。 有毅力 的推薦與評價
單字: 毅力:nghị lực (堅強持久的意志)。 有毅力:có nghị lực 沒有毅力:không có nghị lực ✍例子: ~學習沒有毅力是不行的học tập mà không có nghị ... ... <看更多>
毅力例子 在 毅力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毅力意思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毅力意思、毅力堅持、毅力例子有關漫畫與動漫文章或書籍,歡迎來動漫二維世界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毅力例子 在 Re: [討論] 關於恆毅力與貧窮議題-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我想試著回覆三件事
(一)像藝術這種非結構化的學科,沒有天份沒辦法變得非常成功?
這是我兒子(小五)這學期美術課的八開作品,他利用上課時間自己完成的
和另一位同學並列班上最高分
他從小到大,除了學校的美術課外,不曾在外面上過任何的繪畫課
老師、同學都覺得他很有天份,我朋友也很多人跟我說要好好栽培他的天份
如果我再告訴你,我老婆就是學美術的,一定更多人認為這就是遺傳無誤了
但是,如果我再告訴你,我們家小孩不用手機、不玩電腦、不太看電視
每天回家吃完晚餐,就是我們全家一起看書、寫作業
寫完後可以聊天、小孩子玩鬧,或是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兒子自從他小二開始,我買了七龍珠的dvd讓他看了之後
他開始拿著DVD封面照著畫,幾乎每天有空就是拿起來畫,即使只有十分鐘
從一開始完全沒一點模樣,到慢慢有比例,到慢慢有點像
這三年多來,畫的圖沒有上萬也有好幾千個
老婆偶爾會告訴他怎麼去抓比例,但也就這樣
看著這三年他畫的圖的演變,你要說那是天份?是熱情?是練習?
你的文章中有寫到,作文沒有老師教,即使再有天份,都是沒有用的
刻意練習一書,對於富蘭克林怎麼利用刻意練習自學寫作
且達到相當高的水準,有很詳細的描述,或許你可以再拿起來看一看
*****************************************************************
再以我自己當例子
這是我去年初時,朋友幫我錄影六角槓硬舉訓練時的影片截圖
195公斤,5*5,我的體重80公斤,我的安全槓臥把深蹲也破220公斤
前年剛去這間健身房時,教練們都說我是天生神力
假如我再告訴你,我從來沒有教練教過我任何硬舉、深舉、臥推動作
一定更強化了我是天生神力的想法吧
但如果我告訴你,我從大四開始健身到現在,已經二十年了
每週三~五天,從來不曾間斷呢?
如果我再告訴你,我幾乎間坊間可以買到的健身的書全看過
包括美國肌力協會NSCA那本很厚的肌力與體能訓練、很厚的靈活如豹
而且我不只看書,還做了很完整的筆記,連我朋友花好幾萬元去上課的
都跟我說他學到的、熟記得都比我少
我還會上網看各種國內外的健身最新資訊討論和影片
有一次我看到「進階肌力訓練圖解聖經」上寫的「全有全無律」
和我在念過的體育系教科書「運動生理學」寫的不同
問了我幾個念完體育研究所的朋友,得不到滿意的解答
我還寫信去問負責翻譯的教授,他很熱情的回覆我後,我跟他說我是物理系的
教授還很訝異不是體育系學生,怎麼會問這麼深入的問題
然後給了我兩篇最新的研究論文參考
看到這裡,你一定會覺得我對健身很有熱情
如果我再告訴你,大一時體育課體能測驗,我當時63公斤,單槓只能拉兩下
伏地挺身最多只能做八下呢?當時的老師一直笑說我這樣怎麼當兵
第一天加入健身房,仰臥起坐十下超痛苦,雙槓撐三下…
現在雙槓撐可以負重50公斤5下,單槓負重30公斤3下…
OK~這樣我的自我訓練脈絡過程,究竟是天份?熱情?還是堅持地練習?
我還有很多這樣的經驗可以分享:羽球、游泳、跳繩二回旋、數學…
恆毅力一書舉了一個很好的例子
有一次一個人出現,和當時自由式世界記錄保持人蓋恩斯一起練習游泳時
每次都是蓋恩斯贏得比賽,但所有旁觀的隊員都目不轉睛看著另一個人
甚至指著他說:「天阿,他簡直跟魚一樣!」
因為年輕的選手沒認出來,他是在1972年奧運奪七面金牌的史畢茲
「我們都喜歡神祕與神奇,但…卓越其實是平凡行為的日常累積」
錢布利斯這麼下結論
(二)貧窮VS恆毅力
其實恆毅力的作者在書中就有坦承,經濟、資源等等,也都是會限制
一個人的成就表現,而且討論那些的限制也很重要,但那不是此書要談的內容
而我想搞清楚「成功的條件之一是擁有恆毅力」和「有恆毅力就能成功」
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作者的意思是前者,而不是後者
就像我要追到女生,需要的條件很多:錢、帥、才華、身高、風趣幽默…
有些不能改變,比如身高;有些能變動範圍比較少,如帥
但有些能變動的幅度就大多了,比如才華、風趣幽默
如果要我出書來談追女生,我會鎖定可變動的其中一項,如風趣幽默
而不會鎖定在,變高、有個富爸爸,這種我無能為力改變的事項上
回到恆毅力,作者並沒有想利用恆毅力來救所有的貧窮的孩子
但別忘了,世界上仍然有許多經濟上無虞,卻苦無夢想,
或為追築夢想所苦的人,作者的受眾目標是針對這一類的人
再說了,貧窮的問題又豈是一、兩本書就能解決的??
在「破梯效應」一書中提到了一段:中產階級的家庭,會自然而然地
教導孩子,有計畫地過假日生活;而勞工階層出身的作者,假日通常
都是毫無計劃地虛度。
依我自己在教學現場的觀察,生活有所規劃的家庭,孩子表現的確較好
雖然作者或我都無力解決貧窮的問題,但若能幫這些孩子開拓視野
甚至帶著他們領略有恆心地完成一件事,是否能更增加他們有更好
人生的機率呢?
(三)恆毅力可以透過後天培養出來嗎?
有句話說「蛋孵出雞是為了生下蛋」,究竟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
好是辯論從來沒停止過,就像究竟是有恆毅力才成功,還是
成功所以有恆毅力之辯一樣
從你這一篇寫到內、外向的描述,我大膽推測,應該是有看過「安靜的力量」
或「安靜的力量從小就看得見」,而作者蘇珊在書中就有談到
即使是內向人格的人,仍然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在許多腦科學的書中都會提到一個實驗,科學家將父、母親都很容易焦慮
而生下來的小猴子,交給了很穩定且有經驗的母猴養育,小猴的安全感明
顯增加了。在「腦中有情」中,有許多關於人類情緒、特質,先後天交互
影響的實驗討論;在「大腦依戀障礙」一書則,也介紹了許多實務上有效
修正在親密關係中,容易感到焦慮、混亂或疏離的方法
科學上的確很難百分之百確定,先天後天影響的比例究竟為何
但幾乎可以確定,大腦是具有很強大的可塑性,不論是技能、情緒、人格
特質,或是你文章說提到的「聊天能力」,都是一樣的
我自己在剛開始教書時,為了一堂課,我得準備三個小時,寫教案、練習
、找人觀看,然後還沒學生想聽課,連我的指導老師都看不下去…
這樣的日子我過了三年,才慢慢漸入佳境
而到現在我每天可以準備一個小故事,信手捻來,學生常哄堂大笑
去演講時很多人問我,怎麼做到的
如果我回答說是天分,那其實對於我的聽眾不只毫無幫助
更重要的,是抹滅了我走過很黑暗、掙扎的那些年的歷程
幾乎所有的心理學家、腦科學家都可以肯定地告訴你
任何的能力,都可以透過後天培養
但千萬記得,人往往都只能聽見、看見自己想看的
(看看每次的總統大選,就能略知一二,而且幾乎世界各過都如此,除了北韓)
因此在「學得更好」一書中有一句話,我拿來當此篇文章的結論
你永遠都只能學會你相信你能學會的事
祝福你 新年快樂
: 看了兩篇回應這個主題的文章,我想和大家聊聊
: 首先,我的確對恆毅力這本書有偏見,作者對於探索興趣的心理學描寫得相當高明
: 但是對於毅力的部分,個人評價非常低
: 先來定義先天後天這個亙古論戰吧
: 再怎麼偏激的先天論心理學家都無法否認後天的努力,比方說寫作,沒有老師教,再怎麼
: 有天分都是沒有用的,就連語言本能的作者都必須這麼承認
: 但是如果拿聊天來說,就很有意思了
: 沒有聊天天份的人,很難訓練出超強的聊天技能
: 如果是做業務的話,表面上做生意還可以,如果是私底下交朋友,就非常困難了
: 這就是為什麼聊天機器人這麼困難的原因,如果聊天可以後天培養,聊天機器人早就誕生
: 了
: 再來,基因除了認知能力之外,在追求卓越這方面,還扮演著另外一個重要的角色
: 就是開心與否
: 舉個例子,大家應該都聽說一些故事,高中很內向的孩子,上了大學之後突然變得很喜歡
: 聊天,因為大家都期待趕快交朋友
: 的確,社交是可以透過後天訓練來的
: 但是人格特質牽涉到生理層面
: 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那些參加派對結束之後仍然很熱血的人,大部分是外向的
: 而內向者則是耗盡了自己的體力,不管他在派對有多活耀
: 外向的定義是,參加了社交活動,不但消除疲勞,還越聊越熱血
: 接下來聊聊「天生反骨」這本書
: 作者蘇洛威是個歷史學者,但是卻喜歡玩統計,因此經常被嗆,包含同一個領域,演化心
: 理學家茱蒂哈里斯,也就是「教養的迷思」的作者
: 報一下身家,我本身是整個大家庭中,年紀最小的,而我媽是他小家庭中年紀最小的
: 所以難免對出生順序偏心
: 另外,失去父母確實會造成罪犯,事實上應該只有不到1%的人能夠脫離這個命運
: 而能夠跳脫自己命運的人,通常成就都是非凡中的非凡
: 單親家庭其實隨著時間演變,是越來越常見的。原因應該是窮人通常無法結婚
: 其實要批評恆毅力還可以寫很多,我想舉其中最嚴重的問題:貧窮
: 如果想要用恆毅力去拯救單親貧窮的孩子,恐怕是不太妙
: 就連「刻意練習」的作者也認為,練習最大的敵人就是缺乏資源,某些練習需要大筆資金
: ,舉例來說,要成為高空跳傘的世界冠軍,只要有錢再加上一些刻意練習,其實就可以了
: ,因為參賽費用就刷掉世界上不知道多少人
: 沒錢請不到好老師,不好的老師讓練習效果變得非常差
: 如果只是練習無效還是小事,最慘的狀況就是學生因為不好的老師,對課業失去興趣和成
: 就感,開始去犯罪獲得立即性的滿足,立即性的滿足讓他們距離恆毅力更遙遠
: 如此惡性循環 ,甚至被父母師長責怪沒有恆毅力,更加深他們對自己以及社會的負面
: 觀點
: 所以發掘貧窮孩子獨特的天分至關重要,最起碼他們會先對某些事情產生興趣,練習效果
: 其次,重點是不要去犯罪
: 再來就是讓孩子自己去探索,畢竟沒錢請優秀的大人引導他們,他們必須善用熱情自我學
: 習,進而形成良性循環,讓快樂學習變成最優先的考量,然後再針對天分無法辦到
: 的事情,老師做出適當的引導
: 我記得之前有網友批評,恆毅力最大的問題就是充滿中產階級的樂觀
: 我不敢說恆毅力是有錢人的專利,但就我身邊的人來看,絕大多數支持恆毅力的
: 朋友,家裡經濟都有一定的基礎,如果是本身念心理系
: 還會在考上研究所成功之後歌頌恆毅力的貢獻
: 但是如果把經濟因素拔掉,結果未必會如此順利
: 最後補上一個很機車的公式,丹尼爾康納曼認為成功=天分袡B氣
: 極大的成功=極大的天分+極大的運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4.115.21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79451866.A.6B4.html
※ 編輯: licklabium (114.24.115.217 臺灣), 01/20/2020 00:39:06
※ 編輯: licklabium (114.24.115.217 臺灣), 01/20/2020 00:49:19
(一)被低估的成就必要條件
(二)培養恆毅力1--由內而外的四大驅動力
(三)培養恆毅力2--由外而內的三大環境力
這部分是回應你問的「如何獲得或培養出恆毅力」
至於憂鬱症患者,醫學上絕對不是只有一直告訴他要看開,要開心
得透過藥物、心理咨商、環境改變、家庭支持…等等多方面下功夫
但若不肯服藥、不肯心理咨商、缺少家庭、朋友環境支持
只是知道藥物名稱和作用,那病情恐怕很難好轉
甚至很難說只單憑服藥,就讓病情好轉的,更別說只服一、兩次的藥物就好轉
書的作用就像告訴你藥物名稱和作用,但一切的效果都得個人規律服用(具體實踐)
再搭配上其他的各種條件,才能發揮用
至於究竟恆毅力是否能後天培養?
不論科學家從大鼠、猴子上的研究觀察
從「忍耐力」和「恆毅力」書中都提到的KIPP學園
從「教養大震撼」一書中提到的「心智工具」教育模式
(以上都是有提出對照組的統計數字)
從「終結糖漿課程」一書作者的教學經驗分享
從網路上實踐「原子習慣」、「刻意練習」、「學得更好」…等等的經驗分享
或是我個人的成長歷程和教學經驗
我認為在統計上是可以說明,一定程度上,恆毅力是可以後天培養的
當然,科學家也同意,存在著很大的個體差異;當然,也會受到先天遺傳的影響
但絕對不會是100%完全由基因控制,當然也不會是100%後天影響
而在這0~100%,與其糾結著每個人能改變多少,何不由你親自實踐看看呢?
我想他也不可能想出相對論…
恆毅力一書所想談論的方向其實很明確,就是討論成功的要素之一:恆毅力
它是重要,而且可以後天培養的
作者並沒有認為擁有恆毅力,就不需要其他條件,如經濟、教練、年齡…等等
用一個不會中文的外國人,要來學寫中文文章,且達到世界第一…
如果那個外國人今天在台灣出生,誰說不可能呢?
話又說回來,書的最後有一段話是這樣
如果我們不能成為愛因斯坦,物理還值得學習嗎?
如果我們當不成閃電俠波特,早上還要去跑步嗎?
還有必要逼自己跑得比昨天更快或更遠嗎?
我的答案是:我練球、練重訓、閱讀、寫文章分享,不是為了世界第一
而是為了看見我喜歡的自己,追求進步本身,就是很棒的感覺
所以恆毅力一書的第一部分,就是在討論興趣何來
作者認為興趣並不是被動地遇到,也不是單純的找尋
而是得「不停地觸發」
我的個人經驗比較傾向作者的結論「苦樂參半」
訓練時的過程,追求進步,是需要咬牙苦撐的
然而成果展現時,是非常有成就感的
※ 編輯: licklabium (114.24.133.36 臺灣), 01/20/2020 19:26:1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