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相關學科 - 選科指南(副學士/高級文憑)】
就算你嘅放榜成績未如理想,都仲有方法圓大學夢㗎🤩,副學士/高級文憑可能係你嘅選擇!通過非聯招招生(Non-Jupas)同樣可以入大學✔️,只要有心就一定得❤️🔥!
【最低入學要求】
副學士(Asso)及高級文憑(HD) -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五科(包括中文及英文)達到Level 2或以上
文憑 - 完成中六或者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任何成績
毅進文憑 - 中六離校生或年滿21歲
【副學士/高級文憑課程】
1. 香港浸會大學 (HKBU)
運動及康樂學副學士
2. 香港專業進修學校 (HKCT)
體適能,教練及運動管理高級文憑
體適能及運動文憑
運動教練及管理毅進文憑
3.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 (HKU SPACE)
體育及康樂管理高級文憑
運動教練學及運動表現高級文憑
4. 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 (HKBU-SCE)
管理學高級文憑 (運動與健康生活)
運動教練學毅進文憑
休閒、康樂及運動管理專業文憑
5. 香港專業教育學校 (IVE)
運動教練學高級文憑
運動行政學高級文憑
康樂文娛管理高級文憑
體適能及運動營養學高級文憑
6. 嶺南大學持續進修學院 (LIFE)
運動教練及領袖學高級文憑
體適能培訓及管理高級文憑
運動及體適能培訓毅進文憑
7.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 (CUSCS)
康樂及休閒事務管理高級文憑
8. 香港公開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 (OUHK-LiPACE)�康體管理及運動教練學毅進文憑�
9. 明愛社區書院(CICE)
運動及體適能教練毅進文憑�
10. 職業訓練局工商資訊學院 (SBI)�運動管理及體適能訓練毅進文憑�
11.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 (HKIT)�體育及運動管理毅進文憑
=== === === === === ===
【運動相關學科探索日詳情】
DSE體育科涵蓋內容及揀星攻略|日校無體育科的自修指南|各大院校運動科內容及運動員入讀計劃|本地運動產業的發展及機遇|美國運動產業發展機遇|美國運動科目升學指南
日期:7月25日(週日)
時間:10 - 11 am
形式:Zoom
費用:全免*
*X-peering及PE Education之免費合辦活動�
#PEEducation #PEDSE #PE #DSE #補習 #體育人並肩同行 #放榜 #Jupas選科 #加油 #大學見 #非學士課程 #副學士 #高級文憑 #ASSO #HD #HigherDiploma #AssociateDegree
毅進文憑要求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培養孩子既然要做,就要做好的信心與毅力
穿梭在不同的班級與年級代課,常常會有一個感慨,現在的孩子真的很聰明,很懂得享受人生,不會太要求自己,這應該是在不餘匱乏成長的環境下,得過且過的心態吧﹖
既然要寫功課,認真的把功課寫好比較好﹖還是隨便寫一寫有寫就好﹖既然要唸書準備考試,是認真的用功讀書比較好﹖還是隨便看一看有念就好﹖很多在學習上比較沒有成就的孩子,真的不是比較笨,而是他們沒有把花用在讀書與學習上的時間,做最有效率的安排與應用。
雖然每個人的天資才賦不同,但我們每個人一天都只有二十四個小時,你如何運用時間,一天、兩天,也許看不出差異,但當五年、十年過去,會有效率應用時間的人,就會跟散漫度日的人,發展出天差地別的距離。
要如何運用時間呢﹖在講求效率的年代,快比慢好嗎﹖答案是否定的,快不一定比慢好,而是要把事情做好,才是有效率的應用時間。
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在《原子習慣》這本書中提到每天都進步1%,一年後,你會進步37倍;每天都退步1%,一年後,你會弱化到趨近於0。你的一點小改變、一個好習慣,將會產生複利效應,如滾雪球般,為你帶來豐碩的人生成果!
父母要培養孩子既然要做,就要做好的的習慣,而不是敷衍了事混得過去就好的態度,才不會得過且過的虛度人生。
以前大學畢業後我有一段時間在升大學補習班當高三物理班的帶班老師,那時有學生跟我說:「老師,我以後一定會念高四班﹗」我很驚訝的問他:「你為什麼會這樣想呢﹖」他說:「因為我們讀楊梅高中的大多數都會重考啊﹗」我說:「可是你從高一補習補到高三,花了那麼多的時間在學習課業上,為什麼對自己這麼沒有信心呢﹖」他說:「這就是我們的素質比不上老師念的武陵高中啊﹗」那時我真的以為是他的自信心不足,現在回頭去想卻覺得是因為他投注在學習上的時間,並沒有發揮出該有的效率與效應。
雖然補習了,卻沒有在補習時真的把不會的學會、讀通;雖然寫參考書和評量了,卻沒有真的明白這些評量和參考書要學習的東西是甚麼﹖而只是盡量把答案記下來,很多做了重複練習的孩子成績卻不見得有起色,原因都是出在這裡嗎﹖
沒有要把事情做好的自覺與自信,而只是花時間敷衍與應付,覺得有做就可以對父母交差似的孩子,這樣過他的學習人生,不是很浪費生命嗎﹖
有一次去代課要先考英文單字,上課時間還沒到,我跟幾個女學生在教室外面聊天,問她們單字背熟了嗎﹖一個女生說:「不用背熟啊﹗我只要考八十分,我媽媽就不會罵我了﹗」我說:「背單字是為了讓妳記得這個字,可以學著活用,而不是為了不要被媽媽罵,妳為什麼不把單字背熟,妳明明可以做得到啊﹖」她跟另一個女生手牽手跳著一起說:「因為我們爽啊﹗只要不會被罵就好﹗用不著那麼累啊﹗過得爽比較重要﹗」
孩子學習如果只是不希望被父母罵,或是只想要給父母的要求做一個交代,這樣交差應付似的學習可以內化成他自己的能力和知識嗎﹖
那天讀國一的幼子在跟我聊天時說:「媽媽,我們今天在學校寫功課,有同學來問我答案,我給他看後正要跟他說為什麼會這樣寫時,他說我抄好答案就好,不需要知道為什麼,他怎麼會不想知道為什麼要這要寫呢﹖這樣怎麼會學會呢﹖」
真的很多孩子在學習上只想知道答案就好,他並不在乎答案是怎麼產生的,這樣抱持著得過且過與不求慎解的心態學習,當然不會顯現出學習的成效。
忙碌於工作的父母們,請花點心思了解孩子的學習態度,比要求他呈現在學習成績單上的分數重要。每天花一點時間鼓勵孩子為自己的人生努力與盡力,比要求他呈現出良好的考試成績更有迫切性與意義。
現在政府傾注人力與財力在十二年國教上,是希望協助每一個孩子都可以適性發展,找出他的天賦與亮點,擁有生活的能力和學科的素養,而不是要培養大家都可以讀大學後,卻發現學歷無用論的荒謬。
如果是扎實與認真的學習,把每一件該做得事都做好,那樣的學歷,絕對不會無用,台灣在國際上不是到處都發出不同的台灣之光嗎﹖但如果抱持著得過且過,混一個文憑的心態去念書,那無用的不僅是學歷,更是荒廢了正美好的青春,到時,該怪政府﹖該怪父母﹖還是該怪自己浪費了生命呢﹖
一個生命的意義在於自覺與自省,因為自覺,我們會知道要追求什麼與付出甚麼﹖因為自省,我們可以修正方法與調整目標,然後透過樂學與自學,逐步豐美沒有回頭路的人生。父母一定要協助孩子培養出既然要做,就要做好的信心與毅力,才可以奠定扎實的成長基礎。養成好習慣一生受用。
#2021國際書展博客來我的書優雅教養5折優惠中
毅進文憑要求 在 陶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BNO居英權的要求,是香港人抵埗後五年,可以選擇讀書或工作。否則應該自備足夠資本自給自養。
對於很多擁有BNO、但錯過了在香港讀大學機會的香港人,去英國定居如果選擇讀書,不一定要讀大學,更不必選擇什麼牛津大學的PPE之類,為了生活保障,英國有一種院校,長期為香港人忽略,就是除了大學和寄宿學校之外,還有一種「專上學院」( College for Further and Higher Education )。
英國的專上學院,設有許多能通往英國社會職業市場的學科,有許多還頒學士(BA Hons)學位。例如有一家「南艾錫斯學院」( South Essex College ) ,有許多實用的學科,包括電腦 ( Computing )、 時裝設計( Costume Construction —— 這一科為何不叫做 Costume Design ,應該也有原因,建議自行詢問)、犯罪鑒證學、數碼動畫(Digital Animation )、還有一科叫「電子遊戲設計」( Game Design ),頒授理學士學位。
這些學科都非常適合全球化之下香港年輕人的志趣和口味,而且英文程度要求普通,因為這些實用學科的溝通語言,在於技藝本身,而不是英文。
在英國選讀這些科目,可以學到全球最新的技術和潮流。學院都有職業生涯輔導部門幫助求職。年齡超過了21歲也不是問題,只要專心,學好一門技能,畢業之前平均發出200封求職信找到一份工作的機會有九成。
香港的英國教育概念,視野相當狹窄,以為讀寄宿學校要爭先入哈羅和伊頓或排名頭十大,報讀大學牛津劍橋或 LSE。
這種神話,是將英國教育買辦化和精英化,高等華人包裝,為英國讀書回香港之後糊弄中國人僱主而設的。
但當你決定歸化為英國主流公民,不妨想一想:英國人口六千萬,不曾擁有牛劍或十大排名大學畢業履歷的人,是否活不了?
答案是,大量英國中產階級或自僱人士擁有專業學院的學位或文憑,就夠了。
這種 Colleges for Further and Higher Education 在全國有很多,水準平均都很好,除了以上這家,還有 Uxbridge , Havering, Mid-Kent , Guildford,連蘇格蘭的愛丁堡和格拉斯哥各自都有這類出色的學院,蘇格蘭是工業革命的創意搖籃,蘇格蘭人對於工藝的專注,一點也不次於英格蘭。
而且大多數這樣的學院還附有 A-Level 課程。也就是說:如果子女在香港讀到 F3 或 F4 隨同父母搬來英國,家長無法負擔寄宿學校的學費,也找不到政府的文法中學(Grammar School),隨時可以報讀專上學院的附設 A-Level 課程,將來可以接駁英國的名牌大學。我當年由香港來英國讀 A-Level,就是讀這種院校。
這樣的英國,就是平時香港人不知道的層次。
不必爭奪虛榮的金融時報教育版排名,全部都腳踏實地,是大量英國人擁有的履歷。可以自己 Google 尋找專上學院的資料 —— 它們不是英國式的「毅進」,那裡的同學可以令你接觸英國的現實生活。還有許多學位為三四十歲的成年人而設,英國人在這方面沒有階級觀念,也沒有歧視。
對於手持BNO準備離開的人,如果感到惶惑,不妨開拓視野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