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快樂!月圓人團圓,這個險峻的2021,也悄悄接近了尾聲。經歷了年中的大封鎖,我們又更珍惜能與家人、摯友緊密相處的時光。
隨著疫情逐漸趨緩,我們的生活也慢慢恢復正常,而我也回到了昔日東奔西跑的忙碌步調,粉專文章也悄悄的從每天固定一篇文,慢慢變回隨機發文的狀態。最大的成就感,莫過於完結了太魯那斯與梅樂峰,兩趟截然不同的大行程;它們無疑都是影響我甚深的記憶,讓我一直到2021年,才得以完整的把那2019年還能踏足海外的日子好好寫完。
在這個追求影片與動態作品的年代,繼續在文字的世界裡追求情感的傳遞、記憶的傳承、價值的伸張,還有靜態影像的美,就是我面時代洪流的答案。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事,每一個工作在世界上都有其位置;當自媒體被演算法逼著追求快速與流量時,我十分幸運的,有願意陪伴我的大家,喜歡我文字與影像的每一位朋友,能和我一起慢慢的在山林的知識宇宙裡,尋找隱藏其間的寶藏,在大樹的軀幹、時間的流沙之間,摸索那溫潤的自然與人文關懷。
在那段緩慢、不敢出門的日子裡,我讀了不少書,對台灣的山林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與省思。不過學海無涯,書總是一種越看、越覺得自己懂得不夠的狀態。只好保持好奇與查證的心,真誠的面對這世界,寫出一段段我所看見的故事,與讀者一起成長。
---
雖然大家開始爬山了,但最近我都沒上高山,一直在郊山晃啊混的。因為我發現,這兩年台灣登山因疫情而爆炸性成長,所有沒有總量管制的地方都已經被破壞得和幾年前很不一樣了,尤其以戒茂斯最為明顯,連嘉明湖步道的乘載量都因而超載。擁擠的山頭、營地菜市場、妹池帳篷城… 這些美麗的高山百岳傳統路,已經不是我當初上山時所追求的樣貌,而成為了與都市公園無異的美麗背景,供往來遊客展現自己最美的一面。
台灣很小,台灣的高山更小,美麗又簡單的地方就那幾個;風景優美氣候舒適,導致新手登山人都想往那些地方擠,最後就造就了公共財的悲劇。
對我來說,我上山是為了追求與自然互動、滿足好奇心、探究生命與歷史的脈動和心靈的澄淨,而不是為了喧囂而至。於是,我自然而然將那些地方讓給了越來越多的遊客,漸漸只去「有總量管制的地方」,那裡保有始終如一的美麗與純樸。而不像無總量管制的地方,商業團無限量開團超載利用、自組隊抽不到國家公園也統統往那幾個地方擠,最終導致了擁擠不堪的營地、退化的植被、越來越大而泥濘的路徑、無人管理而四散的垃圾與大便。
要靠自組隊LNT與商業團自律來維護沒有總量管制的地方?那這樣警察局也可以撤了,我們靠道德約束就可以沒有罪犯啦!我們當然不可能跟人性對幹,像這種悲劇中的公共財,唯有政府的管理才能使其永續,否則只有衰亡。
要抽籤的路線都去過了、平常也沒太多機會排個10天20天到真正的野地,這時的我,選擇遠離那些紛擾之地,回到最靠近我們的地方,找回屬於大自然的感動與呼吸:郊山。
郊山夏天的氣候根本不是人走的,熱得要命,蚊蟲又超多。但如果能日出就出發,中午前就收工,郊山能練體能之餘,也非常省時間,更有效提升應對溼滑地形的能力(尤其北部),是讓自己在生活間,也能充滿「山」的元素的最佳選擇。而不是只去那幾個已經被玩到環境退化的高山景點人擠人,又或者久久才來一次多天縱走儲值身體裡的自然能量。這是我開始登山多年後,才在近幾年體悟的心情。
山是沒有界限的,真正深愛山的人,不會瞧不起任何一條步道,如同山接納形形色色的登山人那般。
而我也不會講「讓山喘息」這種重度移情的話,因為就算那幾個熱門景點被玩爛,爛掉的地方也是我們人類會待的範圍而已;只要沒有再開闢新路線,依然能把對山林的損害控制在步道與營地的範圍之內。但是,一但被玩爛,那麼那些地方也就真的不再好玩了,變成自組團永遠搶輸商業團的營地爭奪戰,以及人聲鼎沸的綠色城市。
不過,那無疑也是一種都市人親近自然的方式,只是失去了荒野的味道、少了靜謐與沈澱,多了人與人的競爭與比較。對我來說,就是又少了一個輕鬆的地方能去罷了。
台灣的山林很廣大的,認識裝備、把手機GPS練好、到郊山把體能練好,不要一直想著去哪裡都要分享、打卡,那麼你就會發現,台灣處處是秘境、山山是好山,很容易找到人煙稀少的山徑享受自然。如同這次中秋連假深山又到處擠爆時,我留在台北跟朋友來趟陽明山大縱走動動筋骨,意外看見了這包籜矢竹夾道的大屯山徑,在台北連假唱空城之際,是那樣幽靜而深邃,只有頭頂搖擺的竹葉與風聲,讓人忘卻這僅是距台北幾步之遙的陽明山國家公園。
剩下三個多月了,2021這場惡夢終於到了尾聲,謝謝每一位朋友在疫情期間每天看我寫故事,也很抱歉我又要恢復不定期發文的狀態,希望我們都能平安健康的迎接2022囉!
有緣的話,我們山上見~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尼亞斯,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真的不會用榴彈槍啦! 很少用也不想練XDD 但是我還是用鐵龜流吃雞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事情 我不會故意去找你們不擅長的東西 然後專門跟你們說聲"你好弱" 所以我也無法接受別人故意拿我不擅長的東西去講 人是互相的,非常感謝大家 我沒想被說強也不想被說弱 只想當個中間強度的休閒玩家 僅此OWO ...
「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事」的推薦目錄:
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瓜瓜語錄 #6y2m
<姊弟對話> 15y vs 6y
上週美寶陷入人生低潮:
寶:「馬麻⋯你會不會有時候睡前躺在床上,想著想著就覺得自己很沒用?什麼事都做不好⋯」
我:「嗯⋯⋯不會。🙄」
寶:「⋯你們都好有自信喔🥲⋯」
我:「其實我覺得這與自信無關欸⋯我睡前也會想到今天有什麼事情沒做好啊!但我不會覺得自己沒用,我只會想:下次可以怎麼做才會做得更好。」
寶:「⋯反正我覺得我一無是處,我不知道我以後要幹嘛🥲⋯」
我:「怎麼會呢?妳這麼棒欸!從小到大拿過這麼多比賽的獎項,聯合盃作文比賽還拿過首獎欸!」
寶:「朗讀比賽得名有什麼用🥲⋯以後能幹嘛?然後我覺得我作文拿首獎也只是運氣好⋯我其實根本沒有那種實力⋯」
我:「😳⋯啊我知道了!妳現在就是曾雅妮當年拿世界球后的心情!她說她當年拿世界第一後,反而開始很沒自信。每次打球都覺得哪裡怪怪的、每一球都覺得自己打得不對⋯我去找她的文章給你看!」
(這位媽媽很有事⋯竟然敢拿女兒跟世界球后相提並論😂)
此時吃一碗飯即將邁入一小時(媽媽也即將爆炸)的瓜瓜,突然開口:
「姐姐你不要再難過了,#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事,#妳只是還沒找到自己將來想做的事。」
😳😳😳老木在一旁驚呆。
姊姊突然悲從中來⋯邊哭邊說:
「對啊!像你才6歲就已經知道自己將來要當科學家!不但對自然科學相關的書籍很有興趣,也很認真在學習這些知識⋯不像我都已經15歲了還不知道自己要幹嘛⋯嗚嗚嗚哇~😭😭😭!」
我:「😳拜託~妳6歲時也有志向啊!妳那時想當醫生:開一間醫院、所有人來看病都只要一塊錢!我還問你那醫院沒有錢怎麼經營?妳說:沒關係呀!馬麻會給我錢!😩😩😩」
(因為結論是媽媽得要自費經營一間醫院⋯所以這事我記得特別清楚😶)
瓜瓜接著說:
「姊妳不要再哭了⋯那我來幫妳想想妳將來可以做什麼?對了!我覺得妳很會畫畫,妳以後可以當畫家!」
「嗚嗚嗚⋯我其實都是亂畫⋯不能跟真的學畫畫的人比。」
「那…妳很會寫作文!妳以後可以當小說家!」
「嗚嗚嗚⋯寫小說會餓死⋯我可能連自己都養不活⋯」
(媽媽內心os: 一個15歲的人到底為什麼要跟一個6歲的人討論未來啊⋯🙄)
<母子對話>
瓜:「馬麻~我現在知道為什麼姐姐補習前都要去買一杯茶?」
我:「為什麼?」
瓜:「因為前兩天我想喝奶茶,你說小孩子不可以喝茶,因為喝了會睡不著。我剛剛 #猛然想起 這件事,我想姊姊就是因為補習時都會想睡覺,所以才需要喝茶讓她比較不會睡著。」
😳😳😳哇噻!你是「猛然」想起嗎?酷喔!
《後記》
其實我有針對美寶認為比賽得獎沒用這件事,跟她聊很久。我告訴她名次真的沒什麼用⋯但歷經朗讀/演講/相聲等比賽的訓練,以及一路初賽/複賽/決賽的過程中,她所具備的「面對群眾有條不紊的說話」、「不怯場的膽量」、「臨危不亂的反應」⋯這些能力,都要比書本上所學到的知識,以及考試得到的分數,對於未來要有用得太多了。
我告訴她:
「#每件事情的發生都有它的意義,#只是在當下我們不見得看得出來。」
#彤媽咪教養心法
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事 在 徐老師的男宿育兒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好書介紹:墊板小弟開學了+為什麼要上學?學校是誰發明的】
令大人們欣喜若狂的開學終於來啦!你家孩子是學校老鳥還是稚嫩新生呢?孩子對於開學這件事是期待還是擔心害怕呢?徐老師特地選了兩本和開學有關的書給學齡前和學齡孩子喔~~~
==========================
【墊板小弟開學了】
明天就要開學了,
每個文具都是既興奮又忙碌的期待著,
只有墊板小弟一副無精打采的模樣說:
「我很害怕上學,我想留在家裡。」……
因為他沒有同伴,也不知道自己能幫上什麼忙?
就讓我們跟剪刀、膠水和透明膠帶一起來幫他,
做好迎接新學期、新生活的準備吧!
這本「墊板小弟開學了」內文有注音符號
非常適合低年級孩子當作橋樑書
也可以讓學齡前幼兒學習認識各種文具用品
更重要的是
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事情
認識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喔!
【為什麼要上學?學校是誰發明的】
沒錯,雖然聽起來很奇怪──
但學校真的是被發明出來的!
學校,是一種人類的發明物。
就像輪子、電燈泡、紙張……
學校,到底是個怎樣的地方?
為什麼要去上學?
不去學校也可以學習嗎?
該不該有回家功課?
有誰想要考試和成績單啊?
要學的事情這麼多,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的孩子會問你為什麼要上學
恭喜啊!孩子很有自己的想法呢!
這本書用幽默的文字和插畫
說明從古到今各時代的「學校」和「學習」
究竟是怎麼回事
解答孩子心中最好奇的疑問
讓孩子思考學習的真諦
從思辨書中每位大人和小孩的論點
孩子會找出專屬自己的答案
解開上學和學習的奧祕及與自己的關係。
===========================
開學就送孩子幾本好書
陪伴他找尋心中那道光~~~
感謝讀書共和國在開學前舉辦線上書展
匯集各種孩子所喜愛的書籍種類
大家趕緊去享折扣買些好書吧!
❤〖讀書共和國線上書展〗❤
限時最低66折👉https://bit.ly/3kb247y
滿千折100 結帳輸入折扣碼【HappyRead】
✅從今天開始✅
徐老師每天都會介紹好書給大家
明天我會介紹「忍者學校: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歷史漫畫三國志」
歡迎大家一起買好書陪孩子看好書!😘😘😘
⚠️注意事項:
1.請在清單頁點購物車圖示才享優惠,在書籍的介紹頁點「放入購物車」不算唷。(請參考第一則留言的圖)
2.運費:宅配1,000元免運,未滿要60元。
3.本次團購不開放國外地址唷。
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事 在 尼亞斯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真的不會用榴彈槍啦!
很少用也不想練XDD
但是我還是用鐵龜流吃雞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事情
我不會故意去找你們不擅長的東西
然後專門跟你們說聲"你好弱"
所以我也無法接受別人故意拿我不擅長的東西去講
人是互相的,非常感謝大家
我沒想被說強也不想被說弱
只想當個中間強度的休閒玩家
僅此OWO
-----------------影片資訊-----------------
IOS APP下載 : https://goo.gl/GKRFr5
Android APP下載 : https://goo.gl/rnNBNG
遊戲官方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freefireTW/
BGM: YouTube創作工具箱&煉獄庭園
#榴彈槍模式 #單排雙人 #吃雞
-----------------影片聲明-----------------
此頻道非"技術台" 而是輕鬆娛樂耍蠢的"娛樂台"
請技術狂人點擊右上角叉叉,謝謝合作!
-----------------觀眾必看-----------------
尼亞斯觀眾常見問題:
http://goo.gl/trBJie
(有任何問題都請先看過這網站之後再發問)
尼亞斯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MCNiaz?fref=ts
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 #陶瓷創作展 吳昕恬專訪
陶瓷製夢者與她的夢境
夢如果是思想的殘留,那也許就是現實中的衍生。吳昕恬的陶瓷創作以靜態沉睡的人體,結合動態生長的植物,置入生活中的小故事,模糊觀者的現實界線。
首次見到吳昕恬,覺得人如其名恬靜溫和,卻在交談後對她改觀許多,年紀輕輕的她對事情很有想法、很有個性,令人感受到她對關心的事物那種堅持與態度,就像她的陶瓷作品在可愛的外表下有著信念與故事。
▶靜靜與土培養感情◀
成長於台灣南部的吳昕恬,家鄉位於台南歸仁。歸仁在她的成長過程中一片片田地被人造物和鋼筋水泥所取代,憶起童年的玩樂,她說小就對土地與自然就很有感情,幼年到阿公家,自己一個就可以在樹下把玩土壤,也愛觀察自然環境裡的昆蟲與動物們。她也是一位很靜的小孩,只要給一張紙、一枝筆、一本書,她就可以這樣待一整天。從小就懂得與自己相處、不喜愛補習,比起進入才藝班接受指導,更愛在家按自己所想繪畫、創造自己繪本。這麼小就有這樣與自己獨處又愛自由創作的性格,似乎很適合當一位全職創作藝術家呢!
▶並非每人都要走一樣的路◀
問起求學的經驗,吳昕恬說當時她國中就近進入歸仁國中就讀,接下來進入台南女中,一路在台灣傳統升學體制下前進。在高中時期,經由學校比賽與活動經驗,畫插畫和設計各種活動宣傳品,她漸漸發覺自己的興趣是設計和藝術。高中參加社團「台灣文化隊」在寒暑舉辦許多體驗台灣文化與進入原住民部落學習的「部落遊學」,讓她對於台灣這塊土地上的文化、自然環境更加關切。在台南第一志願之一的高中就讀,讓她覺得身邊有許多很會讀書的人,不一定每個人都要走一樣的路。加上學校美術老師王政凱在她決定要就讀藝術設系相關科系後給予非常多建議、指導與幫助,種種因素加起來讓她對自己想要走的路多了份堅持。
▶貼近生活的作品,與家人互動◀
很有個性的吳昕恬「先做了再說」進入國北教的藝術與造形設計系的設計組主修工藝,一開始想走設計的方向,但歷經各種媒材的創作課程她發現自己最喜歡的是工藝創作,所以她最終選擇陶土為媒材進行創作,吳昕恬認為「土」是她童年的回憶,也是一種很親密、貼近自然的材質,以雙手接觸,可以感受到土的柔軟、冰涼與黏性,經由雙手增減的塑造成作品是很美好的過程。
吳昕恬過去在創作方面沒有與父親有討論與交集的機會,進入工藝組後開始做陶藝,便將與生活相關的器物拿回家使用,意外成為家人間彼此交流的話題,感受得到認可。這些器物透過使用陪伴在家人身邊,多了一層被需要的感覺。
▶共生,與自然貼近的創作◀
到台北念書後,吳昕恬覺得自己似乎離開土地很遠,雖然台北資源豐富,但她很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回到家鄉來創作。除了發現到歸仁的田地日益減少,近期可能會有新的建設消息,可能讓擁有豐富生態的沙崙大草原消失,在這塊日漸珍貴的自然地有許多鳥類與生物棲息,吳昕恬認為「開發這件事情就像一個單向道,如果決定開發後那些原本存在生態都即將消失、難以回頭。」她希望這塊土地與生態可被保存下來。因此有了這股動力將原本木口木版畫的平面作品轉化為立體作品〈共生〉,藉由這件作品讓大家更加注意自然生態維護的重要性。「人類只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個物種,但開發卻從沒過問其它生物的意見,希望人類可以學習與其它生物共生。」
▶睡夢的人與植物◀
這次展出的作品多以沉睡中地人體各部位、植物結合作為表現。沉睡的人體代表著「靜態」,生長中的植物則是「動態」,兩者為對比的存在,但其實在夢醒後的白天他們卻又是相反的狀態。作品中各種奇妙的植物與帶點童趣插畫風的人體作各種結合,有雙腳長出菇類、或頭髮是植物的各種呈現方式。問吳昕恬說為何會想到將植物與人體作結合?一開始的靈感源自於原住民作家 亞榮隆.撒可努跟她說過一句話「朽木不可雕也,但可以種香菇。」她認為不是每個塊木頭生來都是要成為被作成雕塑品,也是有些木頭要拿來種香菇的,不能說無法被雕刻的木頭就是不好的,也許它出生的意義就是要拿來種香菇。如同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事情,但在社會的觀點「成功」的定義是很狹隘的,而對吳昕恬來說「把自己擅長的事情做好,就是成功」也因此有了〈蘗〉系列第一件作品。「蘗」字義上有許多意思,吳昕恬取其新芽正在生長、萌發的意象。
▶夢中的我,我的夢境◀
心理學家佛洛伊德在《夢的解析》提到,夢是「願望的完成」,是深藏在潛意識中的幻想,是運用了白日記憶的殘餘而產生的,就像是在消化白天腦中的思想、排解掉日常過多的思緒,如同一種保護機制,不存在的夢與現實可以說是有了一層連結與關係。她認為「夜裡人們總是道了晚安後入睡,而我是道了晚安後開始創作:『大家在床上作著夢,而我是在工作室做著夢。』我覺得創作就是我的夢,做陶是製夢的過程,而我就是夢的製造者。夢,可能來自於我的幻想,像是白日夢一般天馬行空;夢,也可能是我渴望、我欲求的或是我想企及的夢想,而這些夢都映照出我自身。我藉由創作自剖與反思,認識自己、找尋自己、捏塑自己、召喚自己,然後在夢中重新長出自己。」在吳昕恬每件作品都有背後都有個小故事,取材自她的生活當中,而我們的夢境來自現實,那夢境中的事情也許就是現實的衍生。
陶瓷創作結合植物與人體各部位,將生活小故事化為現實中的夢境。
吳昕恬簡歷:
學歷:
2013-2017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 設計組 主修工藝
2010-2013 國立臺南女子高級中學
2007-2010 臺南市歸仁國民中學
2001-2007 臺南市文化國民小學
工作經歷:
2016 國北教學務處心輔組 整學期海報設計
2015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奇美部落周邊商品與摺頁設計
2015 自然系教授委託昆蟲2:1模型製作
策展單位: 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展出日期:2017/03/11-2017/05/07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承德館地址: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事 在 【天賦順流】每個人都該在對的位子發光!如何找到自己擅長的 ... 的推薦與評價
請點開資訊欄 ✔️快來找到屬於 自己 的致富GPS ... 想法直到瞭解天賦之後我開始理解 每個人都有 屬於 自己 的天賦特質及 擅長的事 唯有善用 自己 的天賦 ... ... <看更多>
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事 在 #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事 - Explore 的推薦與評價
explore #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事at Facebook. ... <看更多>